胶囊内镜操作使用说明

胶囊内镜操作使用说明
胶囊内镜操作使用说明

胶囊内镜MiroCam操作流程

[软件介绍]

1.sever服务器,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数据在软件之间传输。

2.operator传输器,其功能主要是完成数据由记录仪导入其中,将病人病

历导入电脑。

3.client浏览器,其功能主要是帮助医生阅读病人图像,编写病人病历。

[软件使用]

1.(1)、打开显示器电源。(2)、打开主机电源。(3)、打开打印机电源。

2.(1)点击服务器图标,确定在电脑屏幕右下角出现胶囊的图标,

显示服务器已经打开。

(2)点击传输器图标,在选择界面键入密码1,进入操作界面。

在列表处的导入病历处可以完成

病历的导入。

在工具栏中的参数设置中可以实现用户信息修改、更改储存路径等功能。

点击记录仪的图标显

示出4个借口(0—3)在这个借口处可以完成数据的上传,一般我们默认串口0完成数据的上传。

点击上传图标可以完成数据的上传,在病历信息图标中可以完成患者信息的录入,在初始化图标中可以完成记录仪的初始化。

(3)点击浏览器图标,进入选择界面,键入密码1,

进入读片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中是回访视频的按键,是编写病历的图标。

双击选择您要读取的患者病历,双击进入回放视频模式。

在这个界面中:

点击窗口位置图标可以显示出胶囊在人体中的位置;

点击单视图按钮可以看到单一图片的影像;

点击双视图按钮,可以看到两个画面同时出现的影像;点击四视图显示按钮可以看到四个画面同时出现;

点击区域回访按键可以看到总计19张图像同时显现;

点击地图浏览模式则所有的图片将以压缩的形式展示出来

点击常规播放键则图像以常规形式播放,在地图浏览模式下选择快速播放则会显示出精简的病人图像

在这个图像中软件会将重复的图像自动压缩,点击GGIB运行软件会自动筛

选出疑似出血点供医生做判断。

在播放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进入条上的旋钮调节播放速度,在播放的菜单选项中:

播放键是控制播放和暂停的;

放映方向选择键是控制播放的方向的;

是在不同的播放方向下快进的播放键;

抓拍键是用来抓拍病变图像的;

界标键是用来对整个病历图像进行分段标示的;

通过图像优化处理键可以对图片进行清晰度的调节;

全屏模式可以直接进入全屏模式看图;

在进度条中可以选择进度按钮

选择需要观看的位置;

在图集中可以选择我们需要对比的样本图片;

在编辑报告中进行报告的编辑:

在编辑栏目中可以对样品图进行标记;

在图像选择栏中选择要编辑的图像,在图像注释栏中编写对图像的分析,图像注释完毕之后点击回放

视频注释对整个病历进行诊断,在其中分别选择转诊理由、诊断内容、诊断概要进行标示。

点击导出按键,时间病历的预览、打印、保存等。点击病历图片上的选择键选取要出现在病历报告上的图片,点击注释键进入该张病历图片的注释

界面进行注释的调整;点击预览按钮进入病历预览模式,在视图选择上选择需要的模式。选择pdf保存键

进入到保存界面,可以选择将病历的保存路径,以遍日后的查阅。键入导出回放视频,选择要保存的路径将病历信息存入电脑中,键

入导出病变图像选取要保存的数据以及路径,同样在抓取图像导出视频中选择要保存的内容及路径,进行保存。

德国狼牌内窥镜产品操作手册

产品简介 德国狼牌内窥镜WOLF公司是一家具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著名企业。以硬性内窥镜和手术器械及纤维软镜为主导的产品系列,已超过三万种,覆盖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其产品设计超前,工艺精湛,经久耐用等特点已经广为医院青眯。WOLF公司生产的内窥镜保持一贯德国技术的特点,精确,安全,耐用,合乎BF标准且操作简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和满足临床的需要。 内窥镜发展史 内窥镜起源于100年前,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当时所用器械的主要特征为标志。 硬式内镜阶段(1806-1932):硬式内镜由德国人Philipp Bozzini 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内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应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尽管如此,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 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Schindler从1928年与优秀的器械制作师Georg Wolf 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年获得成功,定名为Wolf-Schinder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 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957年至今):1954年,英国的Hopkins和Kapany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1957年,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60年代初,日本Olympas厂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有效地显示了胃照相术。1966年Olympas厂首创前端弯角机构,1967年Machida厂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量度大增,可发现小病灶,视野进一步扩大,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近10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像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 电视内镜时代(1983年以后):1983年Welch Allyn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像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视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成为电视显像机上可看到的图像。 影像质量评价 内窥镜在200年里结构发生了4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到纤维内镜,又到如今的电子内镜。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质量也发生了一次次的质的飞跃。最初Bozzine研制的第一台硬管内镜以烛光为光源,后来必为灯泡作光源,而当今从内镜获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电视图像。这图像不再是组织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像,微小病变清晰可辨,可见其影像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医用内窥镜分类 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分类: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胶囊内镜相关知识

1.2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3 操作方法(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病症都是使用胶囊的禁忌证。如消化道梗阻或假性梗阻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消化道运动障碍(如严重胃瘫痪),怀孕,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的患者,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Zenker憩室、广泛克罗恩病,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的患者为胶囊相对禁忌证[4]。 2.1.2 心理护理胶囊内镜是一个新的消化道检查手段,患者对检查方面知识缺乏,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因此在检查前需详细告诉患者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检查步骤、检查过程及方法。介绍中要注意强调胶囊内镜检查的简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的优点,另外国产胶囊内镜还有一个优点是吞服后直接连接判断是否进入胃内还是否到达小肠内。但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胶囊内镜的不足,如不能进行小肠的病理活检,更无法进行镜下介入治疗如电凝、喷药等,对食管、胃、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等。如果胃肠道有潜在的狭窄和(或)憩室,有造成肠梗阻或胶囊掉入憩室内不能排出的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并取出胶囊。使患者充分了解并以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检查顺利进行。 2.1.3 检查费用和签订知情同意书胶囊内镜检查为自费项目,不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患者充分的选择,在其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此项检查。如果患者同意进行检查并知情同意选择,就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1]。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步骤 准备阶段: 一、准备前,受检者签署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二、受检者行肠道准备(见:肠道准备推荐方案) 三、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将图像记录仪充满电(充电时记录仪务必要关闭电源, 当大约八小时后“CHG”充电指示灯熄灭表示充电完成,自动切断充电模式) 四、当受检者来检查时,准备:一杯温水、胶囊 吞服阶段: 五、吞服前,按照天线分布图给受检者穿戴好图像记录仪,打开图像记录仪电源并连接 至工作站(计算机)。 六、打开计算机中的影像工作站软件,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进入检查向导: 1“输入受检者信息”/下一步,2“下载通道号”/下一步,3“时间校准”/下一步,4“系统准备完成,请先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是否清除”,此时务必要点“是”,待图像清空完成,点击“直接进入监视” 七、拔出胶囊,当看到胶囊拍摄的图像后,拍摄受检者的面部或手。 八、让受检者先快速喝50-100毫升水(清洁食管分泌物),然后让受检者吞服胶囊(可 以用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吞服),嘱咐不要让受检者咀嚼胶囊。 九、吞服后,拔下数据连接线,让受检者走动,每隔15分钟让受检者回来监视一次,待 胶囊进入小肠后,可以让受检者携带记录仪及充电器离开。 嘱咐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前要始终穿戴记录仪背心,检查过程中要远里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避免 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动的活动。 2)当观察到记录仪电量指示灯还剩一个灯亮时,请给记录仪充电。 3)八小时内尽量少喝水,不吃食物。如有特殊需要,可在胶囊进入小肠后进食干性食物, 如饼干面包类,尽量少喝水。 4)八小时后,观察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时,再等待十分钟左右,如确 定“ACT”指示灯不再闪烁,长按中间黑色开关按钮三秒钟以上,当所有灯都熄灭时,脱下记录仪,小心保管,合适时间送回医院。 5)检查完成后的72小时内,注意观察胶囊的排出情况,要确认胶囊排出体外(通畅72 小时内排出),如数日后受检者无法确认是否排出,可行X光检查确认。 图片下载回放: 十、待受检者把记录仪送归医院,打开记录仪电源并连接到工作站,先选中受检者,通 过功能选项中的下载设备中的图像数据功能,将图片下载到计算机相关位置。 十一、为当前受检者选择读图路径,即可进行浏览回放等操作。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内镜室培训计划doc

内镜室培训计划 篇一:消化内镜培训计划 消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手册 xxxxxxxx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 xxxxxxxx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 一、培训目的: 內镜的培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內镜工作质量的改善、內镜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只 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才能培养出大量合格、优秀的內镜医师,才能整体提高內镜工作的水平,从而有效地保障内镜诊疗的质量。本中心长期以来构建消化内镜中心,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进先进的模拟机设备和动物实验室,增加学员的实践机会,实现手把手教学,培养合格的内疚专业诊疗技术医师。 二、培训目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 ? ? ? ? 掌握内镜下各种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熟练掌握内镜治疗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熟练掌握治疗内镜术前仪器及附件的准备工作; 熟练掌握各型内镜的部件名称及功能,掌握正确的测漏和洗消方法及基本维护与保养;熟知各型内镜有何不同、

适合做何种检查与治疗; 掌握内镜或主机不能正常工作时,简单故障的查找及排除; 认知各种附件,掌握可重复使用附件的检查、修复技巧及正确的洗消、保养方法;掌握内镜主机面板功能键的正确使用; 熟练掌握主机后面板各端口的功能及与线的连接;熟练掌握主机周边设备的功能、调试和正确使用方法;熟悉超声内镜主机键盘各功能键的正确使用;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图文系统的基本维护;熟悉资料的收集、查找、整理及统计; 了解消化内镜远程示教情况,掌握示教图文、操作场景切换方法;掌握放射线机器的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内镜下常规治疗的术中配合。 三、培训内容: 1.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 2. 结肠镜(包括单人肠镜技术) 3. 小肠镜检查 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5.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6. 超声内镜(EUS)三、课程设置根据学员的个人学习需要及目前技术水平,分别开设基础班、提高班和全程班三个课程: 1. 基础班: 课时2周,根据学员需要,安排学习ESD相关器械的认

内窥镜使用说明书(v4.6)

目录 第一部分:内窥镜工作站的运行环境,特点及安装方法 一、内窥镜工作站软件的运行境 (3) 二、软件的特点 (3) 三、软件安装方法 (5) 四、软件运行 (5) 第二部分:软件功能按钮介绍与教程 一.软件主窗口 (6) 二、程序操作区各按钮功能 1、建新病历 (6) 2、保存病历 (6) 3、采集图片 (6) 4、图像处理窗口 (7) 5、冻结 (9) 6、生成报告 (9) 7、系统设置 (12) 7-1、报告格式设置 (12) 7-2、报告格式编辑窗口 (13) 7-3、伪彩设置 (17) 7-4、系统设置 (18) 7-5、术语设置 (19) 8、病历管理窗口 (20) 8-1、备份功能 (21) 8-2、查询功能区 (22)

8-3、排序功能区 (23) 8-4、设置功能区 (24) 8-5、病历操作控制区 (25) 2-8-1、打开病历 (25) 2-8-2、删除病历 (25) 2-8-3、工作量统计 (25) 9、退出系统 (26) 10、诊断图库 (26) 11、视频动态回放功能区 (27) 12、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调整 (28) 13、全屏显示 (28) 三、病人主要信息输入区功能窗口 (28) 1、选择内容设置窗口 (28)

第一部分内窥镜工作站的运行环境、特点及安装方法 一.软件的运行环境 .Microsoft 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 .MMX奔腾II级PC;32MB以上内存 .3000MB可用硬盘空间 .支持24-bit(真彩色),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支持直接写屏显卡 .CD-ROM驱动器 .医疗专用视频采集卡 .720dpi分辨率以上的彩色喷墨打印机 二.软件的特点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方便简精的界面风格,多功能全方位的实时编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使您的操作倍感流畅、轻松、快捷!以下是本软件的部分特点: ■方便快捷的病历内容输入 在填写病历资料时,很多内容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对于检查所见和诊断结果,我们为您内置了比较常用的模板,您只需根据提示选择即可。并且模板内还可设置选择项,如镜检所见中,同一种病可能回声,象限位置有些变化,通过模板内设置选择项,无需编辑,直接选择即可,节省您生成报告的时间。可方便您进行模板管理中有回声很多工作人员在汉字输入方面不太熟练,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文字输入工作量,针对病历中一些内容比较固定的输入项(如临床所见、检查所见等),我们设置了内容快捷选择方式,通过对预置内容的选择和取消即可快速完成病历报告的填写,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设置默认输入法,光标停在需要输入汉字的文本输入框内,将自动切换至默认输入法。 ■输入法自动切换 通过设置默认输入法,当您将光标指向姓名、病人主诉等需要输入汉字的地方,将自动切换到默认的输入法。 ■在编辑当前病人报告时,可对下一个病人进行图像采集,提高效率 ■报告各输入项可选择 软件提供的输入项比较全,很多医院报告上并不需要体现这么多内容,可通过设置将多余的输入项删去,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图文并茂的多功能报告格式即时编辑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报告格式的输入项、纸张大小等进行调整和设置。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中心 临 床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 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 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

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

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与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步骤 准备阶段: 一、准备前,受检者签署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二、受检者行肠道准备(见:肠道准备推荐方案) 三、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将图像记录仪充满电(充电时记录仪务必要关闭电 源,当大约八小时后“CHG”充电指示灯熄灭表示充电完成,自动切断充电模 式) 四、当受检者来检查时,准备:一杯温水、胶囊 吞服阶段: 五、吞服前,按照天线分布图给受检者穿戴好图像记录仪,打开图像记录仪电源并连 接至工作站(计算机)。 六、打开计算机中的影像工作站软件,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进入检查向导: 1“输入受检者信息”/下一步,2“下载通道号”/下一步,3“时间校准”/下 一步,4“系统准备完成,请先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是否清除”,此时务必要点“是”,待图像清空完成,点击“直接进入监视” 七、拔出胶囊,当看到胶囊拍摄的图像后,拍摄受检者的面部或手。 八、让受检者先快速喝50-100毫升水(清洁食管分泌物),然后让受检者吞服胶囊 (可以用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吞服),嘱咐不要让受检者咀嚼胶囊。 九、吞服后,拔下数据连接线,让受检者走动,每隔15分钟让受检者回来监视一 次,待胶囊进入小肠后,可以让受检者携带记录仪及充电器离开。 嘱咐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前要始终穿戴记录仪背心,检查过程中要远里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避 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动的活动。 2)当观察到记录仪电量指示灯还剩一个灯亮时,请给记录仪充电。 3)八小时内尽量少喝水,不吃食物。如有特殊需要,可在胶囊进入小肠后进食干性食 物,如饼干面包类,尽量少喝水。 4)八小时后,观察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时,再等待十分钟左右,如 确定“ACT”指示灯不再闪烁,长按中间黑色开关按钮三秒钟以上,当所有灯都熄灭时,脱下记录仪,小心保管,合适时间送回医院。 5)检查完成后的72小时内,注意观察胶囊的排出情况,要确认胶囊排出体外(通畅 72小时内排出),如数日后受检者无法确认是否排出,可行X光检查确认。 图片下载回放: 十、待受检者把记录仪送归医院,打开记录仪电源并连接到工作站,先选中受检者, 通过功能选项中的下载设备中的图像数据功能,将图片下载到计算机相关位置。

内镜科各项制度(内容清晰)

内窥镜科制度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5.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6.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7.消化内镜科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科查对制度 9.清洗消毒间工作制度 10.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1.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关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的重要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科、血液透析室、临床

医疗内窥镜使用说明

T913电子内窥镜使用说明 一、内窥镜的连接图 二、软件的安装 驱动的安装: 安装驱动之前请先检查计算机的USB接口是否是USB2.0,如果不是请更换到USB2.0的机器上安装(或单独购买一个PCI的USB2.0板卡)。尽量接电脑主板后边的USB接口,前置USB有的会供电不足。 确认是USB2.0接口以后,用USB线从设备的USB接口连接到电脑的USB2.0的接口上。连接正常以后,电脑会自动找到新硬安装向导 1.在弹出的[找到新硬件向导]中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S)],单击[下一步]继续安装;

2.选择[在搜索中包括这个位置(0)]后,点[浏览]来选择该设备驱动所在的位置; 3.选择好驱动所在的位置后,单击[确定],路径[E:\Driver]是此设备驱动所在的路径。单击[下一步]继续安装; 4.安装过程中,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单击[仍然继续]进行安装;

5.出现下边窗口后,单击[完成]完成驱动的安装; 6.完成安装后,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把鼠标移到桌面[我的电脑]上,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管理] 7.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设备管理器],在[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中可以看到,安装正

常的设备[USB Media Captuer Device]。 如果安装的设备[USB Media Captuer Device]出现异常,如:有黄色“!”“?”的时,可以双击该设备来更新驱动程序。具体的步骤,同上边安装时一样。再重启计算机后,没有其它异常现像,表示驱动完全安装到您的电脑,可以运行软件正常使用该设备。 病历软件的安装: 1.打开光盘,运行光盘[开发包/Setup.exe]安装软件(安装的软件包中含有VC二次开发包,用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2.运行[软件.msi]进行安装病历软件 三、病历软件的应用 软件启动后默认加载病历信息。

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的方法与实践

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的方法与实践 消化内镜技术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非常强技术,提升操作技能是消化内镜医师开展相关操作的安全保障。本次研究从消化内镜医师提升操作技能必要性出发,论述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消化道解剖与诊断知识是消化内镜移植提升操作技能的基础,提出技能培养三个层次,总结临床实践”一对一”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与要点,最后做出展望。 标签:消化内镜技术;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临床实践 消化内镜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涉及多种器械、诊断与治疗技术,操作技术复杂、内容繁多、涉及器械种类丰富,对医师临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消化内镜技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器械、操作技术、辅助技术仍在不断涌现,要求医师具有优秀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熟练的掌握旧有技术、学习新技术是消化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主要内容之一[1]。 1消化内镜医师提升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现代消化内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计算机信息等诸多领域,器械操作拥有其独特的适应证、禁忌证、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技能一定程度上代表医师综合诊断与治疗能力,直接反映其医疗水平。 消化内镜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不可预见性,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是消化内镜师降低诊疗风险的关键。 2消化内镜医师提升操作技能基础 2.1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是开展一切临床诊疗活动的必要举措,消化内镜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可预见性,因其独特的操作方法、种类繁多的器械、丰富的操作内容,其适应证与禁忌证也非常复杂。部分医师因缺乏足够的经验,混淆、遗漏禁忌事项,致相关并发甚至是不良结局的例子不胜枚举,欲提升操作技能,必须详细了解操作的内容、准备活动及其相关适应证、禁忌证。一般来说以下禁忌证适用于所有消化内镜诊疗活动:①有相关适应症,但明显或潜在带有恐惧者;②出现呕吐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者;③伴有高血压、癫痫、精神障碍等疾病者[2]。不同操作禁忌证存在一定差异。消化内镜操作基本准备活动包括:①上消化道操作,术前6h禁水食、药,以排空上消化道,部分患者需服用促胃动力药;②下消化道操作,术前2d起控制饮食,晚睡前服用缓泻药,当日晨时服用泻药并于40min内饮用不少2000ml的水;③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凝血功能、心电、腹部超声等检查。熟练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完成手术准备是开展下一操作的前提,有助于帮助医师明确操作内容,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几率,保障操作顺利进行,消除医师与患者顾虑。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步骤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步骤 准备阶段: 一、准备前,受检者签署胶囊内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二、受检者行肠道准备(见:肠道准备推荐方案) 三、胶囊内镜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将图像记录仪充满电(充电时记录仪务必要关闭电 源,当大约八小时后“CHG”充电指示灯熄灭表示充电完成,自动切断充电模 式) 四、当受检者来检查时,准备:一杯温水、胶囊 吞服阶段: 五、吞服前,按照天线分布图给受检者穿戴好图像记录仪,打开图像记录仪电源并连 接至工作站(计算机)。 六、打开计算机中的影像工作站软件,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进入检查向导: 1“输入受检者信息”/下一步,2“下载通道号”/下一步,3“时间校准”/下 一步,4“系统准备完成,请先清除记录仪图片数据,是否清除”,此时务必要点“是”,待图像清空完成,点击“直接进入监视” 七、拔出胶囊,当看到胶囊拍摄的图像后,拍摄受检者的面部或手。 八、让受检者先快速喝50-100毫升水(清洁食管分泌物),然后让受检者吞服胶囊 (可以用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吞服),嘱咐不要让受检者咀嚼胶囊。 九、吞服后,拔下数据连接线,让受检者走动,每隔15分钟让受检者回来监视一 次,待胶囊进入小肠后,可以让受检者携带记录仪及充电器离开。 嘱咐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前要始终穿戴记录仪背心,检查过程中要远里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避 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动的活动。 2)当观察到记录仪电量指示灯还剩一个灯亮时,请给记录仪充电。 3)八小时内尽量少喝水,不吃食物。如有特殊需要,可在胶囊进入小肠后进食干性食 物,如饼干面包类,尽量少喝水。 4)八小时后,观察到记录仪上的“ACT”指示灯不再闪烁时,再等待十分钟左右,如 确定“ACT”指示灯不再闪烁,长按中间黑色开关按钮三秒钟以上,当所有灯都熄灭时,脱下记录仪,小心保管,合适时间送回医院。 5)检查完成后的72小时内,注意观察胶囊的排出情况,要确认胶囊排出体外(通畅 72小时内排出),如数日后受检者无法确认是否排出,可行X光检查确认。 图片下载回放: 十、待受检者把记录仪送归医院,打开记录仪电源并连接到工作站,先选中受检者, 通过功能选项中的下载设备中的图像数据功能,将图片下载到计算机相关位置。

PillCam胶囊内镜规范操作程序

PillCam胶囊内镜规范操作程序 说明:本操作程序不能代替用户使用手册。医师在正式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应认真阅读用户手册。 预约患者时:向患者提供《患者说明》 患者进入房间前: 1. 准备检查设备:粘性垫片,阵列传感器,衬垫,模板或传感器定位示意图,PillCam 胶囊,数据记录仪,带吊带的记录仪腰带,一杯水。 2. 给记录仪充电直至显示四格满电。 3. 准备阵列传感器:将传感器插入粘性垫片中 患者进入房间后: 1. 与患者进行检查前的简短会谈,以确认患者达到了禁食的时间要求,并收取患者知 情同意书。 2. 测量患者身高、腰围及体重。 3. 在RAPID?工作站登记患者情况。 4. 初始化数据记录仪(约需10分钟)。在此期间进行以下操作:(a)调整记录仪腰带;(b) 安装阵列传感器。 5. 初始化结束后,取下数据记录仪。 6. 将记录仪挂戴在记录仪腰带上(检查LED指示灯处在工作状态) 7. 穿戴上记录仪腰带。 8. 将阵列传感器与数据记录仪连接。 9. 将PillCam胶囊放在患者腹部前——LED指示灯应该以胶囊工作频率闪亮 10. 将PillCam胶囊放在患者口中——LED指示灯应该以胶囊工作频率闪亮

11. 患者和水吞服PillCam胶囊——LED指示灯应该闪亮 12. 向患者提供使用指导——从R APID?工作站中打印 13. 患者离开 检查仪器的回收: 1. 如果数据记录仪仍戴在患者身上,先断开传感器与记录仪间的连接。 2. 脱下记录仪腰带。 3. 从患者腹部小心取下阵列传感器。 4. 给电池包充电。 5. 清洁阵列传感器。 下载: 在RAPID?工作站进行在线数据下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OMOM胶囊内镜操作规范

OMOM 胶囊内镜操作规范胶囊内镜操作规范 内窥镜检查与治疗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新型学科之一。胶囊内镜是21世纪内镜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具有安全、无创、无痛苦、操作简便、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已在全球广泛应用。 OMOM 胶囊内镜是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自主开发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消化道舒适检查工具。 本规范将介绍OMOM 胶囊内镜的基本原理及产品组成,并指导医生如何正确地操作与使用OMOM 胶囊内镜。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OMOM 胶囊内镜的原理与特点胶囊内镜的原理与特点 OMOM 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受检者像服药一样用水将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蠕动经过消化道最后排出体外,它所拍摄的图像则以无线信号传送到受检者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上。医生通过影像工作站回放图像而对病情做出诊断。 OMOM 胶囊内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设备,包括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和可选配的手持无线监控仪。另一个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智能胶囊。 智能胶囊由照相模块、电池、无线收发模块及外壳组成,受检者将它吞服后进行消化道的检查,其功能拍摄图像、数据编码、传送彩色图像信息。胶囊插入圆形塑料包装靠近磁体时处于未开启状态,一旦将其拔出则立即被激活。 图像记录仪由背带式外套、天线单元和图像记录盒三部分组成。它的功能是接收与存储由体内传送出来的图像信息,并向胶囊发送工作指令 影像工作站是胶囊的控制平台,主要由计算机、专用读图诊断软件系统及打印机等组成。医生可以通过它完成读片与诊断过程。 手持无线监控仪可用于在没有影像工作站的条件下,完成吞服胶囊前的初始化设置。并可实时观察图像及控制胶囊的工作状态。 OMOM 胶囊内镜由于采用了特别的数字化程序设计,因此在使用方面具有以下四个独特的优点: 第一,OMOM 胶囊内镜具有实时观察功能,确保了胶囊吞服前已正常工作,并可控

新内窥镜说明书

一.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结构及参数 1.结构: 2.基本参数:

二.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软件特点 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实时显示 清晰的图像实时显示,方便教学及多人观察、会诊。 2、动态图片库 提供一个病员的动态图片库,操作该图片库的方法只需设定图像范围,点击抓取图像按钮即可。同时该图片库随新建病员资料而清空。3、按钮化操作 工作站采用按钮操作,医生在使用时无需一级一级选取菜单上的命令,只要点击工具框上的按钮就可完成所需操作。 4、动态跟踪提示 工作站操作具有动态跟踪提示功能,如果是首次操作或是忘掉图标按钮的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在按钮上停留半秒,便可在鼠标下方得到动态跟踪提示。 5、直观的伪彩编码显示,方便的加彩按钮 工作站提供的八套伪彩编码直接显示在图像处理框中,无需记住各种伪彩结果,各种编码形成明显的对比。当需要对病灶区进行伪彩处理时,只需用鼠标按下图像处理框中的加彩处理按钮便可实现图像加彩。 6、可视化图像处理 具有真正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图像处理功能,并可及时观察处理结果,确定后,系统程序自动将选定区域处理结果保存。 7、取消处理 如对处理后的图像不满意,可以按取消按钮,取消图像处理。 8、图像标注 工作站设有图像标注功能,可以在图像上标注文字信息。 9、打印预览 工作站提供打印预览功能,在打印之前先进行预览,检查其中的错误,提高打印的正确率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10、多种打印模式可选 工作站提供多种打印模式供选择,并根据用户要求,单独开发用户要求模式。 11、系统直接启动 工作站可在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直接运行其程序,结束操作时,根据需要直接关闭计算机或退出本系统。操作者无需学习Windows的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