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生态学(第四章 群落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一个稳定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 群落中含有各自生态位,种群间 能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又确保了 群落稳定。
第6页
群落是一个种群互相作用、生态位分化 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时间、空间 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互相作用也许类型 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因此,由多个种群构成生物群落,要比单 一个群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 长期较高生产力、含有更大稳定性。
4 干扰与群落缺口形成与重新侵占
干扰使得连续群落出现断层(缺口)。 比如:森林中林窗、草原中老鼠频繁活动
形成挖掘小斑块等。 缺口重新恢复或侵占普通有两种形式 (过程)。
(1)抽彩式竞争 (2)小演替
第16页
(1)抽彩式竞争
① 概念 缺口被周围群落任何一个种类侵入 和占有并发展成为优势种,哪个种成为 优势种完全取决于随机原因。
第21页
5 干扰频率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中度干扰假说
即中档程度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假如 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 因而多样性较低; ② 假如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 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③只有中档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S=cAz
3 岛屿效应
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现象。
第25页
(二)MacArthur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平衡。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 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迁入而补偿灭亡物种。
依据平衡说,可阐明下列4点:①岛屿上物种 数不随时间而改变;⑦这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种所代替;③大岛 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种;④随岛距大陆距 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步减少。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3
33
解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学说
•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 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 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 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 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7)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8)群落的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4.2 群落种类组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 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精选PPT课件
34
34
4.3 群落结构
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 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 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生长型:
➢ 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 ➢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
27
盖度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面积的百分比。
群落生态学

1.1.2 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群落中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3.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具有边界特征 具有边界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 性.
1.3.1 群落的结构单元
1. 生长型和生活型: 生长型和生活型: A.生长型 A.生长型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 群. 植物许多形态特征都用于区分植物 的生长型. 的生长型.
陆生植物6 陆生植物6种主要的生长型
1,乔木: 乔木: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 高度在3米以上.包括针叶树,阔叶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常绿树(叶中等大小),硬叶常绿 ), 树(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叶小而坚韧),阔叶落叶树, ),阔叶落叶树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多刺树和莲座树(如棕榈,树蕨, 铁树等). 铁树等).
理论根据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从先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锋阶段到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 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 这个演替过程, 体的生活史. 体的生活史.
2,"个体论"学派认为: 个体论"学派认为 认为: 在连续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 化的, 化的,因而不同群落类型只能是任 意认定的. 意认定的. 前苏联的Ramensky 美国的Gleason Ramensky, Gleason, 前苏联的Ramensky,美国的Gleason,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和法国的Lenoble Whittaker和法国的Lenoble等支持 上述观点. 上述观点.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 群落的演替教学方法: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2. 幻灯片的使用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群落的概念(一)群落的定义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
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
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
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
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
“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教学内容

4.3、群落的结构
▪ 生活型 ▪ 群落的垂直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益 ▪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 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协同进 化中形成的,其中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起了 重要作用。
▪ 协同进化包括物种间作用(即通过竞争决定 生存,确定种类组成)和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型)。
1、生活型
▪ 定义:生活型是生物对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外
部表现形式。
▪ 植物划分标准:丹麦生态学家C.Raunkiaer:
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作为划分生活 型的标准。
▪ 类型: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德鲁捷(Drude) 克 列 门 茨 布 朗 - 布 朗 奎 (Braun-
(Clements)
Blanquet)
Soc Cop Cop2
极多 D
很多 A
多
F
Cop1 尚多 O
Sp
尚少 R
Sol
少
Vr
Un
个别
优势 丰盛 常见 偶见 稀少 很少
5
非常多
4
多
3
较多
2
较少
1
少
+
很少
R
稀少
Fig4.1 Desert Iandscape dominated by the creosote bush, Larrea tridentate,
▪ 应该强调,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 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 变化;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群落生态学

• 5.高度: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 • 6.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
• 在中纬度及高纬度地区,气候的四季分明, 群落的季节变化也最明显。我国北方草原 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就是一个例子,如羊草 草原5月初植物萌动返青,7月份开花结实, 8月中旬地上生物量达到高峰值,9月下旬 植物地上部分枯黄并停止生长。
• 动物也有相似的周期活动:青蛙到了冬季 就进行冬眠,春天来了就苏醒过来。
• 四、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1)时间因素 • (2)空间异质性因素 • (3)气候稳定性因素 • (4)竞争因素 • (5)捕食因素 • (6)生产力因素
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性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
植物的垂直分布
• 一、垂直结构
•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 丰富度指数 – 多样性指数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四)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二)物种多样性的衡量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 Gleason指数
群落中物种数目
D=(S-1)/lnA
单位面积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 Margalef指
数
D=(S-1)/lnN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0 1
群落A 群落B
2
3
5
多度等级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 着纬度的增高,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 趋势。
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苇莺
丘鹬
榛鸡
水生植物群落的成层性
主要与光照、 温度、食物和 溶氧量有关
– 挺水草本层、 飘浮草本层、 水面高草层、 沉水漂草层、 沉水矮草层、 水底层
漂浮动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附底动物、 底内动物
60
三、 群落的水平结构
• 概念:群落中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不均匀 配置,使群落表现出斑块相间的外形。
D=1-ΣPi2
– Shannon-Weiner指数
H =-ΣPilnPi
– Pielou均匀度指数:E=H/Hmax Hmax为群落可能的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LnS
39
0(0.00) 50(0.50) 1(0.01)
100(1.00) 50(0.50) 99(0.99)
多样性指数计算 ln2=0.69 ln0.01=-4.605
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 指示种、特征种
26
阔叶红松林混交林群落的物种(乔木层): 优势种:红松、紫椴 亚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榆 伴生种:槭、云冷杉 偶见种:落叶松、山杨
群落成员型的确定--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多度 (abundance):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 密度 (density):物种在单位面积或空间上
D(61-80%)
E(81-100%)
• 重要值 (important value)
– 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相对盖度
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 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 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和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
生物群落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16
物种多样测度--物种均匀性指数
均匀度
实际的种类 多样性
最大均匀条件下的种 类多样性(logeS) 群落中的最 大物种数
E= H′/H′max H′max =-s(1/s loge 1/s )=loge s
H′min =-S/S loge S/S )=0
χ2=n(ad-bc)2 / [(a+b)(c+d)(a+c)(b+d)]
1/2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24
群落的物理结构
群落的结构单元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参考文献 思考题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3
§1 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性质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4
生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community):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 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 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 种群的集合称群落。
2013-10-24
安徽大学精品课程课件 ·《生态学》
4-1-28
层片
层片的概念
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和 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分三级:第一级层片是同种的个体组合;第二级层片 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 生活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概念
对群落 (community)概念的不同认识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
素的综合反应
E. 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
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W. E. Shelford: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的一
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代表人物:H.A.Gleason
现代生态学对群落的认识
群落存既在着连续性的一面,也有间断性的一面 如果采取生境梯度的分析的方法,即排序的方法来研究连续群
落变化,在不少情况下,表明群落并不是分离的、有明显边界
顶级群落受破坏后重复演替过程达到顶级群落阶段
代表人物: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
个体论学派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
系列中的一个区段
因为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 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集体和组织器官的关系 群落的发育过程是物种的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过程
最小面积
概念:包括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95%)的面积
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最小面积越大
热带雨林,50×50㎡ 常绿阔叶林,20×20㎡
针叶林及落叶林,10×10㎡
灌丛, 5×5 或 10×10㎡ 草地, 1×1 或 2×2㎡
①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通常是个体数 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 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群落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 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如果群落中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 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 重要的群落,称“共优种群落”或“共建种 群落”。
③频度: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 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相对频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频度占所 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投影盖度和基盖度
综合指标
④重要值:是用来表示基本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 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它是1951年由美国生态学家在 研究森林群落时首先使用的。因它简单、明确,近 年来得到普遍采用。计算公式: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 (森林群落)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草原群落)
②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次于优
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 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③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与优势 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④偶见种或罕见种: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 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某种条件的改变 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有 些偶见种出现具生态指示意义。有的或可作地 方特征种来看待。 在动物群落中,社会等级的确立,与植物中 的群落成员型有相似之处。
辛普森指数
这是从概率论导出的方法。分设从包含 N个个体的S个种的集合中(其中第i种有Ni个 个体,i=1、2、3、…S),随机抽取两个个 体并不再放回。如果这两个个体属于相同种 的概率大,则此集合多样性低。 令Pi表示整个群落总体中第I种个体的比例,随 机抽取两个个体同属I种的联合概率是:Pi Pi= Pi2。如果总合群落中S个种的全部概率, 就得到辛普森指数:
香农-威纳指数
是以信息论范畴的香农-威纳函数为基础,以计算 信息中一瞬间一定符号出现的“不定度”作为群落 多样性指数,其一般式为:
H' C Pi log2 Pi
其中Pi是一个个体属于第i种的概率,以其个体占总 个体数的十分数表示;C是常数,一般设置C=1。用 这个公式可以预测从群落中随机抽出一个个体所属 种的平均不定度。当群落中种的数目增加和已存在 的种的个体数量分布愈来愈均匀时,这个不定度明 显增加,多样性也就愈大。
布朗-布朗奎(Braun-Blauquet)推荐及目测估计多 盖度(多盖度综合级),共设五个等级和两个辅 助级,它们用数字表示为(简化): 5: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75%以上者(即3/4以上 者) 4: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0%—75%以上者(即 1/2—3/4) 3: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25%—50%者(即1/4— 1/2) 2: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25%者(即1/20— 1/4) 1: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以下,或数量尚多者 +:样地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很小,数量也少。
的实体,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如果排序的结果构成若干点集的话,则可达到群落分类的目的;
如果分类允许重叠的话,则又可反映群落的连续性
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并不一定要相互排斥,关键在于研 究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尺度
群落的种类组成
最小面积 种类组成性质分析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克列门茨(Clenents)多度级分为: D(dominant)=优势; A(abundant)=丰盛; F(frequent)=常见; O(occasional)=偶见; R(rare)=稀少; Vr(very rare)=很少。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Drude
Soc. Cop3 Cop. Cop2 Cop1 Sp Sol. Un. 极多 很多 多 尚多 少 稀少 个别 Frequent Occasional Rare Very rare 常见 偶见 稀少 很少 F O r Vr 1 + 少 很少
n N i N i 1 1 D 1 1 N i N i 1 NN 1 i 1 i 1 NN 1 n
则群落A的多样性指数为:
1 99 98 1 0 0.02 D 1 100100 1
则群落B的多样性指数为:
1 50 49 50 49 0.5051 D 1 1范围
具有边界特征 //群落交错区 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学派
个体论学派
现代生态学观点
机体论学派
群落是一个和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是有生 命的系统
群落演替的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 具有机体特征
群落都要经历从先锋阶段到顶级阶段的演替过程
物种多样性的含义
种的数目或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
种数目的多寡(群落内组成物种愈丰富,则 多样性愈大)
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
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均匀度越大,则群落 多样性值愈大)
假设A、B两个群落同样具有100个有
机体: A群落有2个种,每个种有50个个体, B群落有10个种,每个种有10个个体, 显然, B比A有更大的多样性。 如果B群落也为2个种,一个种99个 个体,另一个种1个个体,则A比B有 更大的多样性。
多度的统计法:
A:直接计算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点数各种群的个体数目,然后算出 某种植物与同一生活型的全部植物个体 数目的比例) (或:群落内某物种的个体数,也可用该 种个体数与群落总个体数比例百分率表 示)
B: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角度等 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几 种常用的多度等级有德鲁捷、克列门茨、 布朗-布朗奎的多度等级。目前国内外 尚无统一的标准,我国多采用Druder的 七级制多度(极多、很多、多、尚多、 少、稀少、个别)
群落生态学
1.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2.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生物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组织—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基本特征 群落的性质
其中3.3219是从log2转换到log10 的系数,N为全部种的个体总数,ni为第I个 种的个体数
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Clements
Dominant Abundant 优势 丰盛 D A
Braun-Blanquet
5 4 3 2 非常多 多 较多 较少
②盖度:群落中各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 率,通常说的盖度实际上是投影盖度, 为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 树木通常用到真盖度的概念,胸径(离地 1.3m高处)面积占地面的百分率,又称 显著度(有人作为估量每种树木在群落 中占优势程度的指标之一,即所谓相对 显著度)。
一致的生物据集体
E. P. Odum: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的营养
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生命部分
一般概念
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生
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 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 能的生物集合体。可以说,“是生态系 统中具生命的部分”。
D 1 Pi2
i 1 n
因为群落总是无限的,不可能全面调 查,所以上述假设的集合中只能是一个随机 样本,Pi的真值也是未知的只能由随机样本 得到最大似然估计量: N
Pi
i
N
得:
Ni D 1 i 1 N
n
2
这可以作为总体的估计值,它是有偏的,无偏 估计量为: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 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学说 种间关联
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
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 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 种类组成开始。 为登记群落种类组成,首先要选择样地,用一定的 方法进行取样,首先要确定样地大小,不同群落类型, 样地大小也不相同。但以不小于群落最小表现面积为 宜,一般组成群落种类越丰富,最小表现面积越大。 例:热带雨林2500m2,草原灌丛25~100m2,草原 100m2…… 对种类组成进行登记后,得到研究群落的生物种 类名录,种类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性质。 然后,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划分群落成员 型,常用的群落成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