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中药颗粒制剂是中药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等特点,因此在市场上拥有广泛的应用和需求。

然而,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讨论中药颗粒制剂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点。

一、原材料选择和检验中药颗粒制剂的原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应严格按照药典要求选用。

对于每批原材料,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检验等,确保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用于生产。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中药颗粒制剂,其原材料的比例和配伍也需要符合相应的配方要求。

二、生产工艺控制在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应确保生产设备的洁净和合适,避免杂质的混入。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禁跳过步骤或减少操作时间。

此外,要确保粉碎、浸膏、过滤、浓缩等步骤的操作参数(如温度、时间、物料比例)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质量控制点的监测为了确保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设立质量控制点进行监测。

例如,在中药煎煮、浸膏过程中,可以监测药液的密度、浓度和pH值等;在干燥和包装过程中,可以监测颗粒的含水量和外观质量。

通过监测这些关键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四、质量记录的建立和管理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追溯产品质量和管理控制。

生产过程中应建立记录表,详细记录每个批次的原材料信息、生产工艺参数、质量监测结果等。

同时,对于不合格品或异常情况,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处理,以便事后分析和改进。

五、合规性管理和监管要求中药颗粒制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和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确保质量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片剂生产与质量控制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片剂生产与质量控制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片剂生产与质量控制中药片剂是中药制剂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具有口服便利、剂型稳定等特点,在中药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片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中药片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药行业中的有关内容。

一、中药片剂的生产中药片剂的生产包括原料选择、制造工艺、设备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中药的性味、功效等特点进行合理调配。

在制造工艺方面,中药片剂通常采用粉碎、混合、湿法制粒、压片和包装等工艺步骤。

为了确保中药片剂的质量,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

此外,合适的生产设备也是中药片剂生产的保证,常见的设备包括粉碎机、混合机、湿法制粒机、压片机等。

二、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是中药行业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确保中药片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片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质量控制:中药片剂的原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原料的外观、性状、气味、含量等指标。

2.制造工艺控制:中药片剂的制造工艺对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和变质。

3.质量检测控制:中药片剂的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检测。

4.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中药片剂质量控制的基础。

包括对生产环境的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等。

三、中药片剂生产中的难题与挑战在中药片剂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需要面对。

首先,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会影响到中药片剂的质量。

其次,中药片剂生产工艺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此外,中药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提高质量控制的难度。

另外,社会对中药的认识和态度也会对中药片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产生影响。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中药制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经一定加工制成的成品药物。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是中药行业中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的关键问题和方法。

一、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制剂药物质量的关键环节。

中药制剂药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对于中药行业来说,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可以增加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

因此,加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是中药行业的内在需求。

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1.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材料是中药材,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

因此,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对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加强中药材质量检验等。

2. 制剂工艺的质量控制:制剂工艺是中药制剂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制剂工艺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配比、中药炮制工艺、制剂工艺参数等。

通过合理控制制剂工艺,可以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和活性成分的释放率。

3.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需要考虑中药制剂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指标。

同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也应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相一致。

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意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是指制定一套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意义在于:1. 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可以规范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减少质量波动。

2. 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制定了对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保证了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通过对中药材进行提取、炮制等工艺处理后,制成能够直接用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剂型。

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一、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对于中药制剂来说,药材的质量是影响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首先需要对采购的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质量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观鉴别、显微镜鉴定、化学成分分析等。

外观鉴别主要通过观察药材的色、形、质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显微镜鉴定可以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特征,从而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以确定其质量。

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执行。

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药材的质量标准是对于药材种类、外观、含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剂的质量标准则是对于制剂的成分含量、外观、质地、溶解度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质量标准可以参考国家药典和相关的药物质量标准,也可以根据生产厂家的特定要求进行制定。

在执行质量标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严格的检验。

三、制剂工艺的规范和控制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工艺的规范和控制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艺规范包括药材的研磨、提取、炮制等环节的要求,要求操作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情况和结果。

同时,还需要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确保制剂质量的一致性。

例如,在煎煮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时间等因素,以保证药剂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释放出来。

四、质量控制的检验方法为了判断中药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方法。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理化性质检验、成分分析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理化性质检验主要是对制剂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例如外观、溶解度、PH值等。

成分分析检验则是对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以确定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制剂是中药行业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其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是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关键。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关键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化建设的进展。

一、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和问题1.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中药制剂的原材料较多,各种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中药制剂质量的不稳定性。

其次,一些生产企业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手段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此外,一些企业在制剂生产中使用了一些不合规范的添加剂,也给制剂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缺乏统一性,导致不同制剂产品间存在差异,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困扰。

此外,质量检测方法的不完善和标准缺乏,也导致了质量控制的困难。

同时,中药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缺乏质量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才,也制约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提升。

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的重要性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对于保障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得到有效监控与控制,从而保障中药制剂的质量。

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生产的规范性和稳定性,降低不合格产品的风险。

2. 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通过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中药制剂原材料的质量,减少不合格药材的使用。

同时,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排除掉添加剂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物质,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3. 促进中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概述中药口服制剂应当开展原辅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检验等在内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以保障产品质量的批间稳定、批内均一。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应当针对产品质量目标,根据对产品质量、生产过程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研究一系列保障过程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有计划的调控措施,包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监测及调节过程参数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目标要求。

为指导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提高药品质量的可控性,鼓励符合中药特点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生产中应用,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技术指导原则提出了中药口服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策略和关注点,主要阐述了关键物料质量属性和关键过程参数的确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式的建立、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和方法验证等内容,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根据保障药品质量的需求和生产条件,通过对产品自身特点和关键质量属性的认知,自行开展评估研究。

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已上市中药开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以产品质量稳定可控为目标,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优化,实现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和持续提高,并指导申请人关注变更可能带来的变化,避免因工艺变更、设备更新换代出现“涨膏”等现象。

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申请人就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实施的相关问题与监管机构开展沟通交流。

二、基本原则(■)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中药口服制剂应当遵循“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根据产品质量目标要求,研究物料质量属性、过程参数与产品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关键物料质量属性、关键过程参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应当重视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鼓励符合中药特点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注重整体质量评价中药口服制剂的处方药味组成多样、成份复杂,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的指标应当遵循中药整体质量评价及具体工序物料质量评价的要求,可采用性状(如外观、粒度等)、浸出物、特征/指纹图谱、多指标成份含量、生物效应等,对关键物料质量进行评价,以指导调控生产过程参数。

中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药材,历史悠久,被人们广泛使用。

但是,由于中药的制作和生产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中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一、中药原材料的管理中药原材料作为制作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中药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药生产中应该从源头上对中药原材料进行严格管理。

这包括:1. 采集环节:中药原材料采摘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采用正确的采集方法,确保原材料的品质。

2. 运输环节:中药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以免影响其品质。

3. 储存环节:中药原材料在储存时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潮、防虫的环境,以免造成原材料的变质。

4. 检验环节:对于中药原材料,要在采集、运输和储存环节中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二、中药生产中的质量控制1. 工艺流程:中药生产中应建立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 生产设备:中药生产的重要设备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生产中应该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和质量检测实验室,对中药制剂的品质进行管控。

4. 合理的保存和包装:对于中药制剂,应制定合理的保存和包装方案,以延长中药的保质期,并且避免其成份发生变化。

三、中药生产的质量管理1. 质量管理标准化:中药生产的质量管理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应该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2. 产品质量安全:中药生产应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并且需要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测。

3. 质量控制的文档记录:中药生产的时候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档记录,这样可以追溯到每一步操作的细节和信息。

4. 德才兼备的人员:中药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并且需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医学研究和生产团队,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效果。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中药颗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它以中药粉末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制备而成。

中药颗粒制剂在中药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

而在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原材料管理、生产工艺控制和质量检验三个方面,探讨中药颗粒制剂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一、原材料管理中药颗粒制剂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中药粉末和辅料。

在原材料管理方面,首先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的要求。

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原材料供应商审核和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监督,确保选用的原材料可靠、稳定。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原材料入库检验和记录制度,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和抽样,确保原材料的合格率和稳定性。

此外,企业还应对原材料进行适当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例如建立严格的原材料的储存和保护制度,确保原材料的防潮、防虫、防变质等措施到位。

对于易吸湿、易变质的原材料,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包装、储存和使用。

二、生产工艺控制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工艺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并严格执行。

在生产工艺控制方面,首先要确保生产设备的良好运行和有效控制。

企业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同时,企业还应该对生产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生产环境洁净、无菌。

建立适当的洁净区和无菌区,对生产车间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控制空气质量和环境微生物数量,防止交叉污染和细菌感染。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记录制度,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记录。

包括原料配方、制备工艺参数、生产操作步骤等。

同时,对关键环节和重要控制点进行特别强调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中药颗粒制剂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4
3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六条 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中药材的质量管理(老版没 有)。 第七条 专职负责中药材质量管理的人员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中药学、生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至少有三年从 事中药生产、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或专职从事中药材鉴别 工作八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 2) 具备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3) 具备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 4) 根据所生产品种的需要,熟悉相关毒性中药材的管理与处理要求。 第八条 专职负责中药材质量管理的人员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 中药材的取样; 2) 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提出中药材是否放行的意见; 3) 培训中药材处理操怍人员,包括毒性中药材处理操作人员: 4) 中药材标本的收集、制作和管理; 5) 监督投料。
配置相应的设施或采取安全有效的养护方法,防止昆虫、鸟类或 啮齿类动物等进入,防止任何动物随中药材带入仓储区而造成污 染和交叉污染。
2020/11/14
6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第二十二条 仓库内应配备适当的设施,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 药材、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的储存符合其湿度、温度或照度的 特殊要求,并进行实时监控。
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 质量控制
2009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 专家修订GMP稿中对质量控制及管理的要求
• 目的: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注册 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并最大限度减少药品 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紊、差错的风险,避免 让患者承受安全、疗效和质量风险。
2020/11/14
7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3) 根据中药材质量、投料量等因素,制订和执行每种中药提取物的 收率限度:(不同产地\采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的质量标 准和检验方法。必要时还应制定中药制剂中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 检验方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如性状\浸出物\标示成分定量定 性等)
良好的排风、水蒸汽控制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等设施。(除湿口位置)
第十二条 中药提取的收膏应有专用设施以防止污染,其收膏开口部位
的环境控制应与其相应制剂的配制岗位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第十三条 中药提取后的废渣暂存、处理应有专用设施。 第十四条 直接入药的中药材、浸膏的配料、粉碎、混合、过筛等操作,
其洁净级别应与其相应制剂的配制岗位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强调是在灭菌后的相应工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置.)
2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第一章 范围
第一条 本附录适用于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和中药制剂的生产、质 量控制、储存和运输。
第二章 原则
第二条 中药制剂的质量与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前处理和中药提取工 艺密切相关,应对中药材的质量以及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工 艺严格控制,防止在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和储存过程中的微 生物污染和变质。(中药水提物要特别防酸败变质,要定储存有效 期)
2020/11/14
5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第十五条 有无菌要求的中药制剂,其最后精制工序应至少在C级洁净 区内完成。
第十六条 非创伤面外用中药制剂及其他特殊的中药制剂可在非洁净厂 房内生产,但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第十七条 中药标本室应与生产区分开。 第五章 物料
第十八条 应按批号管理的方法,对每次所接收的中药材来货按产地、 采收时间、采集部位、药材等级、药材外形(如全株或切断)、包 装形式等分类,分别编制批号并管理。
• 对质量管理特别注重:
将其放置于整个规范首要章节;
质量管理包括内容更广义:质量保证、GMP、质量控制、
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保证以“为确保产品符合预定用途所需质量要求的有
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总和。”
GMP是质量保证的一部份,质量控制是GMP的一部份;
溶入质量风险管理,它涵盖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2020/11/14
第三条 厂房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采取密闭、通风、排风、除尘、除湿、 空气净化等措施。
第四条 中药材来源应相对稳定。中药注射剂生产所用中药材的产地应 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产地一致,并符合中药材GAP要求。
第五条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在法定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新的检验项 目,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控制。(内控质量标准,特别是中药提取物 委托生产的要特别强调,以确保产品疗效如浸出物及标识成份定 量.)
2020/11/14
4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第四章 厂房设施 第九条 中药材的取样、筛选、称重、粉碎、混合等易产生粉尘的操作, 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粉尘扩散,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如安装 捕尘设备、排风设施或设置专用厂房(操作间)等。 第十条 中药材前处理的厂房内应设拣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 易清洁,不产生脱落物。 第十一条 中药材的提取、浓缩等厂房应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有
第十九条 应设置原药材库和净药材库分别储存各类中药材:易挥发、 生虫、霉变、泛油的中药材应按阴凉条件储存:储存鲜活中药材 应有低温或冷藏设施。(注意区分中药材\净药材\中药饮片)
第二十条 毒性药材和易串味的中药材应分别设置专库(柜)单独存放 第二十一条 贮存的中药材应定期养护管理,仓库应保持空气流通,应
第二十三条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防止中药材、中 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改变。
第二十四条 购入的中药材、中药提取物的外包装上应标明品名、产地、 采收(加工)时间、加工企业名称、规格、批号等,并有合格证。 (必须企业自设质量控制标准,提取物进购厂家要规范.)
文件管理 第二十五条 应制定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其他标准文 件:(对文件\记录内容设置进行明确) 1) 制订中药材养护制度,并分类制订养护操作规程: 2) 制订每种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工序操 作规程,各关键工序的技术参数必须明确,如:标准投料量、提 取、浓缩、精制、干燥、过筛、混和、储存等要求,并明确相应 的储存条件及时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