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1.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测量、比较和纠正等操作,使其输出保持在期望值附近的技术体系。

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2. 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是指对被控对象输出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期望值进行比较,通过纠正控制信号来消除误差。

反馈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3. 控制回路的结构:控制回路通常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用于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控制器根据测量结果和期望值进行计算,并输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

4. 控制器的分类:控制器按照控制操作的方式可以分为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比例控制器根据误差的大小与一定的系数成比例地输出控制信号;积分控制器根据误差的累积值输出控制信号;微分控制器根据误差变化率的大小输出控制信号。

5.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无限时间内,输出能够在期望值附近波动。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判据法、频域法和根轨迹法等。

6.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一种通过研究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来分析控制系统的方法。

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有频率响应曲线、伯德图和封闭环传递函数等。

7.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图形方法。

根轨迹是指系统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形成的轨迹,通过分析根轨迹的形状,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信息。

8. 灵敏度分析:灵敏度是指输出响应对于某个参数的变化的敏感程度。

灵敏度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系统设计中的参数范围,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9. 鲁棒性分析: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于模型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鲁棒性分析可以用于设计具有稳定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控制系统。

10.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指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和参数。

自适应控制通常使用系统辨识技术来识别被控对象的模型,并根据模型参数进行自动调整。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17.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0型系统18.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19.一阶系统G(s)= K/(Ts+1)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长。

2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快速性。

21.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ζ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减小。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咱们先来聊聊啥是自动控制原理哈。

这东西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让各种机器和系统乖乖听话,按照咱们想要的方式工作。

比如说,家里的空调,它能自动调节温度,让房间始终保持舒适,这背后就是自动控制原理在起作用。

还有汽车的自动驾驶,飞机的自动导航,工厂里那些自动化的生产线,都离不开它。

那自动控制原理到底都有啥知识点呢?首先得说说控制系统的组成。

这就好比一个乐队,有指挥的(控制器),有演奏乐器的(执行器),有接收声音的(传感器),还有最终呈现音乐的(被控对象)。

传感器就像是人的眼睛和耳朵,能感知到外界的变化,然后把这些信息传给控制器。

控制器呢,就相当于大脑,它接收到信息后,经过一番思考,下达指令给执行器。

执行器就像是手脚,负责去执行这些指令,让被控对象做出相应的动作。

反馈也是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就好比你学骑自行车,眼睛看到自己歪了,然后调整方向,这就是反馈。

在控制系统里,通过反馈能让系统更加稳定和精确。

比如说,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如果没有反馈,温度可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但有了反馈,就能根据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偏差,不断调整加热或者制冷的力度,让温度稳稳地保持在设定值。

再说说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这就像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一样,有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就好比你站在平衡木上不能掉下来;准确性呢,就是你考试的分数要接近满分;快速性就是你做题要又快又好。

还有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可是个关键。

就像给系统拍了个“X光片”,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它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常见的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记得有一次,我去工厂参观,看到一个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出了故障。

工人们急得团团转,后来技术人员来了,一番检查后,发现是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出了问题。

经过重新调整,设备又欢快地运转起来了。

当时我就深刻体会到,掌握好自动控制原理是多么重要啊!控制系统的校正也是个重点。

如果系统性能不达标,就像一个偏科的学生,得给他补补课。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对象、控制器和反馈环节组成的。

控制对象是需要被控制的物理过程或设备,例如电机的转速、温度的变化等。

控制器则是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来产生控制作用,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期望控制。

反馈环节则将控制对象的输出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术语包括输入量、输出量、偏差量等。

输入量是指施加到系统上的外部激励,输出量是系统的响应,而偏差量则是输入量与反馈量的差值。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

常见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对系统的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推导,可以得到微分方程形式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则是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它将复杂的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形式,便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状态空间表达式则是用一组状态变量来描述系统的内部动态特性,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系统的性能。

三、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为了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定义一些性能指标。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如果系统不稳定,输出将无限制地增长或振荡,无法实现控制目标。

准确性通常用稳态误差来衡量,它表示系统在稳态时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偏差。

快速性则反映了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态的速度,常用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等指标来描述。

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自动控制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稳定性判据有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

劳斯判据通过计算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计算简单、直观的优点。

考研自动控制原理

考研自动控制原理

考研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研究有关系统在给定条件下自动实现某种特定控制要求的方法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电子、通信、航空等。

本文将从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1.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一组元件组成的,能够对某个过程或系统进行控制的网络。

它由输入、输出、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输入是控制系统接收的命令或指令,输出是控制系统产生的相应响应,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用于生成控制信号,而被控对象是受控制的物理对象或过程。

2. 反馈反馈是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它通过测量控制对象的输出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入,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精确控制。

反馈机制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形式,其中负反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可以实现对系统输出误差的校正。

3.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是用于评价控制系统性能好坏的定量指标。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稳态误差、超调量、响应时间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二、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方法1. 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

通过建立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可以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稳定性和性能等问题。

传递函数法在上世纪40年代被提出,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2. 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一种用状态变量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方法。

通过将系统转化为状态方程,可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性等性质。

状态空间法在控制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用图形分析法研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方法。

通过对极点和零点的变化轨迹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三、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实例1. 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例子。

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并通过控制器对加热或制冷装置进行控制,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实现各种工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自动控制原理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由控制对象、控制器和反馈通路组成。

控制的目的是使系统的输出按照期望的方式变化。

开环控制系统没有反馈环节,输出不受控制,精度较低;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反馈将输出与期望的输入进行比较,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工具,常见的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微分方程是最直接的描述方式,但求解较为复杂。

传递函数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以代数形式表示,便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状态空间表达式则能更全面地反映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

三、时域分析在时域中,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单位阶跃响应来评估。

重要的性能指标包括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一阶系统的响应具有简单的形式,其时间常数决定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二阶系统的性能与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有关,不同的阻尼比会导致不同的响应曲线。

四、根轨迹法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增益变化时,闭环极点在复平面上的轨迹。

通过绘制根轨迹,可以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根轨迹的绘制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实轴上的根轨迹段等。

根据根轨迹,可以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范围。

五、频域分析频域分析使用频率特性来描述系统的性能。

波特图是常用的工具,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通过波特图,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带宽和相位裕度等。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频域中判断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六、控制系统的校正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装置可以是串联校正、反馈校正或前馈校正。

常见的校正方法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校正装置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原系统的特性来确定。

七、采样控制系统在数字控制系统中,涉及到采样和保持、Z 变换等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系统和设备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稳定性、系统传递函数、校正方法、系统的自动调节、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等内容。

以下是对自动控制原理的概念的全面整理。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要求,对被控对象进行准确稳定的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组成。

2.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接收输入信号并计算输出信号,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节包括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参数调节方法。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或内部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预期的输出。

稳定性分为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通过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可判断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4.系统传递函数系统传递函数是表征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描述系统动态行为和频率响应特性。

通过系统传递函数可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5.校正方法校正方法是指通过校正装置对被控对象的特性进行矫正,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常见的校正方法包括开环校正和闭环校正。

6.系统的自动调节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指通过自动调节装置,根据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设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以实现系统输出的稳定和准确。

7.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根据系统的反馈信号来调整控制器输出的控制方式,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设定值直接进行控制,不考虑系统的反馈信号。

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劣势。

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在自动化生产、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力系统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e来表征的(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ss第二章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

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

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

(填空或选择)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5.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三种基本形式,尤其是式2-61。

主要掌握结构图的化简用法,参考P38习题2-9(a)、(e)、(f)。

(化简)等效变换,是指被变换部分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变换前后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得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得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得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得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与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得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与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得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得乘积。

环节并联后总得传递函数就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得代数与。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之间.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与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得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Mp与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得平稳性。

7.稳定性就是控制系统得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得首要条件。

控制理论用于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就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 与Hurwitz判据)与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得充分必要条件就是系统特征根得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得特征根均在跟平面得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得形式有关,与系统得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得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得稳定性.11.Kp得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得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小;Kv得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得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Ka得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得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得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得形式有关外,还与扰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得传递函数得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得传递函数无关.13.超调量仅与阻尼比ξ有关,ξ越大,Mp则越小,相应得平稳性越好。

反之,阻尼比ξ越小,振荡越强,平稳性越差。

当ξ=0,系统为具有频率为Wn得等幅震荡。

14.过阻尼ξ状态下,系统相应迟缓,过渡过程时间长,系统快速性差;ξ过小,相应得起始速度较快,但因震荡强烈,衰减缓慢,所以调整时间 ts亦长,快速性差。

15.当ξ=0、707时,系统得超调量Mp<5%,,调整时间ts也最短,即平稳性与快速性均最佳,故称ξ=0、707位最佳阻尼比。

16.当阻尼比ξ为常数时,Wn越大,调节时间ts就越短,快速性越好。

系统得超调量Mp与振荡次数N仅仅有阻尼比ξ决定,她们反映了系统得平稳性。

17.系统引入速度反馈控制后,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Wn不变,而阻尼比ξ加大,系统阶跃响应得超调量减小。

18.系统中增加一个闭环左实极点,系统得过渡过程将变慢,超调量将减小,系统得反应变得较为滞呆。

19.根轨迹得规律就是相角条件与幅值条件。

20.K得变动只影响幅值条件不影响相角条件,也就就是说,跟轨迹上得所有点满足同一个相角条件,K变动相角条件就是不变得。

21.跟轨迹图揭示了稳定性、阻尼系数、振型等动态性能与系统参数得关系,用跟轨迹图设计控制系统得关键就是配置合适得闭环主导极点.22.系统得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w)等于各个串联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之与,系统得开环相频特性Ф(w)等于各个环节相频特性之与。

23.在s右半平面上既无极点有无零点得传递函数,称为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具有最小相位传递函数得系统,称为最小相位系统24.最小相位系统得L(w)曲线得斜率增大或减小时,对应相频特性得相角也增大或减小,二者变化趋势就是一致得。

对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得对应关系。

25.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当|G(jw)H(jw)|<1或20lg|G(jw)H(jw)|<0时,闭环系统稳定.当γ〉0时闭环系统稳定.26.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稳态性能指标与动态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包括开环频域指标与闭环频域指标。

27.校正方式可以分为串联校正、反馈(并联)校正、前置校正与扰动补偿等。

串联校正与并联校正就是最常见得两种校正方式.28.根据校正装置得特性,校正装置可分为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29.校正装置中最常用得就是PID控制规律。

PID控制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得简称,可描述为Gc(s)=Kp+KI/s+KDs30.PD控制器就是一高通滤波器,属超前校正装置;PI控制器就是一低通滤波器,属滞后校正装置;而PID控制器就是由其参数决定得带通滤波器.31.非线性系统分析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相平面法与描述函数法.32.只有在Ws≥2Wmax得条件下,采样后得离散信号才有可能无失真得恢复原来得连续信号。

这里2Wmax为连续信号得有限频率。

这就就是香农采样定理。

由于它给出了无失真得恢复原有连续信号得条件,所以成为设计采样系统得一条重要依据。

33.在z域中采样系统稳定得充要条件就是:当且仅当采样特征方程得全部特征跟均分布在z平面上得单位园内,后者所有特征跟得模均小于1,相应得线性定常系统就是稳定得。

1、控制系统得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2、什么就是开环控制系统?3、什么就是自动控制?4、控制系统得基本任务就是什么?5、什么就是反馈控制原理?6、什么就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7、什么就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8、什么就是离散控制系统?9、什么就是闭环控制系统?10、将组成系统得元件按职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11、组成控制系统得元件按职能分类有哪几种?12、典型控制环节有哪几个?13、典型控制信号有哪几种?14、控制系统得动态性能指标通常就是指?15、对控制系统得基本要求就是哪几项?16、在典型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得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17、什么就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得动态过程?18、什么就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得稳态过程?19、控制系统得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20、控制系统得稳态性能指标就是什么?21、什么就是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22、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23、什么就是控制系统得传递函数?24、建立数学模型得方法有?25、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26、系统得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27、控制系统得分析法有哪些?28、系统信号流图就是由哪二个元素构成?29、系统结构图就是由哪四个元素组成?30、系统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有几种?31、二个结构图串联连接,其总得传递函数等于?32、二个结构图并联连接,其总得传递函数等于?33、对一个稳定得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特性曲线就是什么形状?34、二阶系统得阻尼比,其单位阶跃响应就是什么状态?35、二阶系统阻尼比减小时,其阶跃响应得超调量就是增大还就是减小?36、二阶系统得特征根就是一对负实部得共轭复根时,二阶系统得动态响应波形就是什么特点?37、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其实部分别为:δ=—2;δ=-30,问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得影响大?38、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增大,则系统得阻尼比减小还就是增大?39、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不存在稳态误差。

40、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加速度信号。

一阶系统只能跟踪单位阶跃信号(无稳态误差)可以跟踪单位斜坡信号(有稳态误差)41、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得零点对应系统微分方程得特征根。

应就是极点42、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得控制方式有哪些?43、什么就是二阶系统?什么就是Ⅱ型系统?44、恒值控制系统45、谐振频率46、随动控制系统47、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48、谐振峰值49、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就是改变了二阶系统得什么参数?。

50、什么就是控制系统得根轨迹?51、什么就是常规根轨迹?什么就是参数根轨迹?52、根轨迹图就是开环系统得极点在s平面上运动轨迹还就是闭环系统得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53、根轨迹得起点在什么地方?根轨迹得终点在什么地方?54、常规根轨迹与零度根轨迹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55、试述采样定理。

56、采样器得功能就是?57、保持器得功能就是?二、填空题:1、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得分析法有:、、。

2、控制系统得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3、改善二阶系统得性能常用与二种控制方法。

4、二阶系统中阻尼系数ξ=0,则系统得特征根就是;系统得单位阶跃响应为 .5、根据描述控制系统得变量不同,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

6、对控制系统得被控量变化全过程提出得共同基本要求归纳为:、、。

7、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就是改变了二阶系统得。

8、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实部分别为:δ=—2;δ=-30,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得影响大?9、反馈控制系统得基本组成元件有元件、元件、元件、元件、元件。

10、经典控制理论中,针对建立数学模型时所取得变量不同而将系统得数学模型分为:模型、模型、模型。

11、控制系统得分析法有:、、.12、、与准确性就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得基本要求.13、二阶振荡环节得标准传递函数就是。

14、一阶系统得单位阶跃响应为。

15、二阶系统得阻尼比ξ在______范围时,响应曲线为非周期过程。

16、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Ⅱ型系统得稳态误差ess=______.17、单位斜坡函数t得拉氏变换为______。

18、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型系统得稳态误差ess=__________.19、当且仅当闭环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得全部极点都具有__________时,系统就是稳定得.20、线性定常系统得传递函数,就是在________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得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得拉氏变换得比。

21、控制系统得校正方式有: ; ;;。

22、反馈控制系统就是根据给定值与__________得偏差进行调节得控制系统。

23、在某系统特征方程得劳斯表中,若第一列元素有负数,那么此系统______。

24、根据根轨迹绘制法则,根轨迹得起点起始于,根轨迹得终点终止于 .25、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得开环极点之间,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点。

26、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时,稳态输出与输入得相位移随频率而变化得函数关系称为_____。

27、设系统得频率特性为,则称为.28、在小迟延及低频情况下,迟延环节得频率特性近似于得频率特性。

29、Ⅰ型系统极坐标图得奈氏曲线得起点就是在相角为______得无限远处.30、根据幅相曲线与对数幅频、相频曲线得对应关系,幅相曲线单位园上一点对应对数幅频特性得线,幅相曲线单位圆外对应对数幅频特性得范围.31、用频率校正法校正系统,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得前提下,为了保证稳态误差要求,低频段要充分大,为保证系统得动态性能,中频段得斜率为 ,为削弱噪声影响,高频段增益要。

32、利用滞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得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校正网络对高频信号幅值得特性,使已校正系统得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