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B )。

A·汉代太常寺 B·北齐国子寺 C·隋代国子监 D·唐代国子监

2·宋代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D )。

A·州县试—省试 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 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规定奖励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学制是( A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4·规定中学教育应承担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的学制是( C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5·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清国子监一度实行过( B )制度。

A·历事 B·实习 C·见习 D·试用

6·书院官学化的要害是封建统治者意欲削弱和改变书院( B )的性质。A·独立 B·自由讲学 C·占山为王 D·教育

7·洋务学堂在教学中采取( A )两级管理的措施。

A·打基础、求专门 B·中学、大学 C·专科、本科 D·试读、正式

8·五四时期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以学科为单位的考核制度称作( A )。A·选科制 B·学科制 C·学分制 D·分科制

9·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 A )能获得健康发展。 A·个性 B·法治观念 C·道德 D·智力

10·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国家教育机制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向

(B )的方向发展。

A·官僚化 B·生活化、大众化 C·神圣化 D·贵族化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在官府:即学校皆由官府所设,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合而为一,并且“以吏为师”,官学中的教师

都是朝廷命官。 2.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

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健康的规律,顺乎自然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评价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历史意义。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

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

下的战略地位。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总之,汉代推行“独尊

儒术”的文教政策,符合新兴的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因为不仅为两汉所沿用,以后历代,也只

是在此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没什么根本性的大变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堪称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化和定型

化的作用。2.《学记》对教学过程本质的阐述具有什么意义?

《学记》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

的。这一过程的完成是师生双方共同提高的结果。这样,肯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很有意义的。

3.简述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

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提出必须开设适应中国具体社会实际的实用课程。第一,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

第二,课程改革要面向职业。第三,课程改革要注重开设鼓动平民精神的课程。第四,推行手脑并重、

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4.科举制度取代选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科举制度较这选举制度,轻门第,重才学;在衡量人才优劣上有一个统一而较为客观的标准,为庶族

地主奋发上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比较进步,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

要求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章程拟定出一个包括学前、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普通教育系统,学习有固定年限和入学

年龄限制,各级学校之间相互衔接。第二,设置了专门教育——各级实业学堂,以培养农、工、商等

发展近代工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确立了包括文、理、体、美等为近代学校

所必设之常科。第四,有时法学校培养狮子,学生按程度编班,实行班级授课制,这些制度都是传统

教育体制所不具有的。这些新因素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对今天的教育管理具有什么启示意义?

注重校风的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确立良好的教育导向

注重教育者、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

注重读书与修身的结合,加强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 D·汉

2·唐代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A·州县试—省试 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 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中居首位的课程是()。

A·国文科 B·读经讲经科 C·修身科 D·算术科。

4·1922年学制将中小学系统的修业年限规定为()。

A·九·四 B·七·四 C·五·四 D·六·三·三

5·宋代太学的“三舍法”将()机制引入教学管理中,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的控制能力。 A·保护 B·保送 C·竞争 D·升学

6·维新学堂的课程设置贯穿了()的精神。 A·空疏无用 B·经世致用 C·维护传统 D·学习西方

7·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将各科学习内容分解成每月作业大纲,由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的

教学制度称作()。 A·分团教学法 B·道尔顿制 C·设计教学法 D·自学辅导法

8·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所推崇的管理原则是()。 A·因人情,反民性 B·以法为教 C·齐之以礼 D·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9.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 A.智力 B.体力 C.服从心 D.独立人格

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公民教育应以()为根本精神。A.公民道德 B.社会公德 C.集体主义 D.国家主义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察举制:察举亦称荐举,使汉代选拔人才、补充官吏的重要制度。察举制度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

和标准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的选官制度。其选举科目

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察举制对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

知识和倡行注重德行的民风,有利于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教育的发展。2.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指提倡教育平等,保障平民受教育权利,以期推行教育普及和提高国民素质

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意欲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机制,以打破少数人独占教育的权利,在全

国推行“教国民人人都有独立人格与平等思想的”平民教育。平民主义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大教

育,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管理观是现代的大教育管理观。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古代官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第一,中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的支撑点是封建国家的教育目标。第

二,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古代官学教学管理的发展却是朝着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方向运作的。第三、中

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以考试为杠杆。第四,中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在随着其制度的不断完善的同时,其民

主性因素也不断丧失。

2.简述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特点:A·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B·以维护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 C·以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3.简述1922年学制的特点:1、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2、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

准。3、增加职业教育,打破中国传统教育重学不重座、用脑不用手的传统。4、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

儿童的心理差异。

4.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重” 基本方针,五育即世界

观教育、美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军国民主义教育。他主张人们首先要有健全的体魄,以加

强体育,所以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是关于生产知识技能的教育,可使受教育者获得维持生计的本领,

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至于公民道德教育,他主张贯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他认为德育是完

全人格之本。他主张实施世界观教育,使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物质生活不迷恋,不厌弃,对于实体世界具

有渴望追求的向往。他还认为只有美育才能陶冶人的情感,纯洁人的志趣和品格,消除人我之见和利己损

人的观念。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评价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它否定

了人性的社会属性,逃避了人对社会所应有的责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沼。它反对教育遵循人为的社会原则,实质上是不承认教育作为社会现象

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这些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道家的教育主张是想解决统治阶级教育原则与人的个性

发展所形成的矛盾与冲突。并试图以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的本质,表达了一种要求教育按自身规律来发展

的朦胧意向。这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道家教育主张中所含有的非功利主义思想倾向,注重人的个

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建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教育发展的规律。这对于丰富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无疑是具有

积极意义的。

2.万木草堂的学生管理经验对今天具有什么借鉴意义?

万木草堂的学生管理是很有特色的。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管自己。其做法主

要有两点。其一,在学生中实行学长制;就是启用优秀学生为学长,在学生中负指导之责,并分工管理一

项工作。这一点对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班级中选优秀学生作班长,负责协助班主

任的日常工作,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及各科的科代表等,都各负其责,即使老师有事耽误一点

时间,班上的教学活动也能照常进行。其二,在万木草堂中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有见

地的管理思想。人文环境的建设,就是要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学

校及班级的凝聚力。这在现阶段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例如,在校园设有德育长廊,文化长廊等,

每星期进行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每天在校门进行“养成教育小天使”值日,杜绝闲杂人员、仪表不整齐的

学生及乱丢杂物的学生入内,这种人文环境的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C)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明清在中央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作()。

A·殿试 B·省试 C·会试 D·乡试

2·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3·清末各省管理地方教育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教育部 B·学部 C·提学使司 D·劝学所。

4·将中学阶段分为初、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5·为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探讨,书院盛行()制度。 A·自学 B·讲会C·上课 D·读书

6·古代官学的教学管理借为()制度服务而适应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 A·专制 B·政治 C·统治 D·选士

7·洋务学堂的课程体系贯穿着()的方针。 A·中西并重 B·固守中学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8·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修学校规定的科目的制度称作()。A·选科制 B·学科制 C·学分制 D·分科制

9·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映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管理方式。A·刚性 B·硬性 C·弹性 D·软性。

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教育方针应贯彻()的原则。

A·个性发展 B·和谐发展 C·国家至上 D·健全人格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山长负责制:中国古代书院的管理制度。山长既是书院的主持人,又是书院的主讲人。也就是说,

书院的组织管理和主要教学工作都由山长负责。其职责主要是主持讲学,领导著书立说和整理考证经籍,

组织讲学活动,总管购置图书、学田经费支度等院务。山长负责制的施行有利于强化书院的教育功能。

2.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

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孔子所谓“道之以德”的含义是什么

答:孔子所谓“道之以德”的含义有二:其一,环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及组织作为文化的产

物都生存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强大影响。其二,组织文化的核心和基

础是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成功的原动力。只有以伦理道德为社会最高价值,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

导向。

2.古代官学的管理权限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官学管理的主权在朝廷。官学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

乃至教师的任免考核、招生数额等都由朝廷一手掌握。②无论朝代任何变化,中国古代官学在本质上

没有获得独立实体的身份。③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朝廷的既定方针而实现的,

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官学管理体制只能适应封闭而单一的国家教育管理体制。

3.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学校管理的主张

4.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重” 基本方针,五育即世

界观教育、美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军国民主义教育。他主张人们首先要有健全的体魄,

以加强体育,所以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是关于生产知识技能的教育,可使受教育者获得维持生

计的本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至于公民道德教育,他主张贯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他

认为德育是完全人格之本。他主张实施世界观教育,使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物质生活不迷恋,不厌弃,

对于实体世界具有渴望追求的向往。他还认为只有美育才能陶冶人的情感,纯洁人的志趣和品格,消

除人我之见和利己损人的观念。

4.简述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人才管理观。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的理论特点。

3.试论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以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D)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封建社会教育行政体系日趋完备和全面运作的定型化阶段是在()代。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代 D·唐代

2·明清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A·州县试—省试 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 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清末设立的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名称是()。

A·教育部 B·学部 C·提学使司 D·劝学所。

4·富有弹性是()学制的显著特色之一。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5·清朝统治者为促使书院官学化,将书院教育纳入()的轨道。

A·科举 B·官府 C·官学 D·统治

6·洋务学堂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的特质。

A·新旧兼顾 B·封建性 C·西化 D·资本主义

7·五四时期中学设置职业科,主要是为学生()作准备。 A·就业B·留学 C·升学 D·复读

8·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能获得健康发展。

A·个性 B·法治观念 C·道德 D·智力

9.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帮助其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A.国家 B.国民 C.臣民 D.集体

10·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要真正使教育社会化平民化,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在()。

A·城市 B·大学 C·乡村 D·妇女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分团教学法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有利于强化教育功能?

2.科举制度与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简要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的时代特色。

4.简述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课程改革的主张。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革命根据地干部学校把作风建设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对今天的学校管理具有什么启示?

2.如何评价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E)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张之洞全面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著作是()。 A.《天演论》 B.《校邠庐抗议》 C.《劝学篇》 D.《孔子改制考》

2·清末在各府、州、县设置的教育管理机构是()。 A·教育部 B·学部 C·提学使司 D·劝学所。

3·唐代在中央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作()。

A·殿试 B·省试 C·会试 D·乡试

4·书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为主。 A·自学 B·讲会 C·上课 D·读书

5·明清朝廷考核教师的一个标准是将其工作成绩与学生的()考试效果挂起钩来。 A·学年 B·学期 C·科举 D·每月

6·维新学堂规定学生读书必须将学习心得作()。 A·札记 B·论文C·试卷 D·著作

7·五四时期将中学教育分为普通科和职业科两级的管理制度称作()。A·选科制 B·学科制 C·学分制 D·分科制

8·为服从战争需要,革命根据地的各类教育以()教育为重。 A·儿童教育 B·成人教育 C·义务教育 D·干部教育

9·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映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管理方式。A·刚性 B·硬性 C·弹性 D·软性。

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教育管理体制应以()为依归。A.师生利益 B.国家利益 C.学生成长 D.教育进步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设计教学法 2.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记》认为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2.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向具有什么意义?

3.简述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特点

4.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考试在中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中的正反作用的借鉴意义。 2.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管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如何评价?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考前辅导 一、考试题型及要求 单项选择题(选择其中的正确选项。) 名词解释题(正确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基本内容及简要评价。)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的要点。) 论述题(除了回答基本要点外,还要根据提问展开论述。) 二、中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一)中国古近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 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P9—10) 2.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P48—49) “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 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 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 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中国近代化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旗帜下迈开第一步。 3.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P65) 4.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的特点(P27) 5.1922年学制的新特点(P80—82) 6.九品中正制(P29—30) 7.科举制度(P32) (二)中国古近代教育管理思潮 1.孔子“道之以德”的含义(P225)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对今天的教育管理的启示意义 注重校风的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确立良好的教育导向 注重教育者、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 注重读书与修身的结合,加强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3.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32) 4.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42) 5.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P243—244)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发布日期: 2004-05-29 谢维和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的地位和特点,管理体制的革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直接间接地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我国近年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从这一角认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任务,是很有必要的。 一 纵观10余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基本上是沿着三个走向展开的。 第一、从高重心向低重心的转移。即通过权限下放,改变过去整个国家的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都高度集中于中央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自身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其重要手段之一在于,它映了管理权限在原有体制内从上到下的变化,只是把管理的重心由中央下移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而并未超出有体制范围。 这一走向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方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限的扩大。过去,无论是学校建设、专业的设置和学科的调整,还是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审定,包括各种教育经费的拨付与使等等,基本上是由中央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十有限,更多地只是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这一管理模式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吻合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较好地利用教育资源,维护教育活动的有序性,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以适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分化而出现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由于信息收集和掌握上的困难,也常常影响管理的效。为此,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政府所有。除了大政方针和宏观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的权力和责任,都交给地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更进一步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机决定本地区的学制、年度招生规模、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和审定省编教材”等等,同时也给予了其对所属各级政府教育管理权限的决定权。其二,扩大学校,主要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专业与系科的调整、机构的设置、干部的任免、经费的筹措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及国际交流等各方面,高等院校正一步步地朝着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自主办的法人实体发展。 第二、从原有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移。即改变过去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共同办学的体制。 首先是学校的举办主体由过去体制内的一元化向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举办主体多元的改革。过去,学校的办被完全看成是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也完全纳入了中央的计划调控之中,由形成了政府作为唯一的举办主体的现象。对于有效地贯彻势行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无疑给予了体制的充分保障。但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同时也限制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和发展教育。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私立学校的涌现,以及与国际上有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办

中国法制史习题

第一章夏商周法律制度 1.xx《xx刑》、《汤刑》? 2.xx奴隶制五刑? 3.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4.xxxx? 5.xx《九刑》? 6.xx《xx》? 7.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亲亲、尊尊原则)? 8.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9.简述西周的xx制度。 10.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重点掌握婚姻“六礼”) 11.简述西周的家庭制度。 1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13.何为“五听”? 第二章xx时期的法律制度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论述李悝《法经》的篇目、内容、特点及其颁布意义。 3.试述xx在xx的法制改革 第三章秦朝法律制度 1.xx《法律答问》? 2.xx《封诊式》?

3.xx廷行事。 4.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5.何为“具五刑”? 6.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7.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第四章汉朝法律制度 1.试述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2.何为“约法三章”? 3.何为汉律六十篇? 4.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5.何为“通行饮食法”? 6.何为“上请制度”? 7.何为“亲亲得相首匿”? 8.试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xx“xx”? 10.xx“酎金律”? 11.何为“读鞫”、“乞鞫”? 12.何为“录囚”? 13.何为秋冬行刑? 14.试述“《春秋》决狱”? 第五章xx南北朝法律制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如何?(如:《xxxx》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何为“八议”? 3.何为“准五服以制罪”? 4.何为“重罪十条”? 5.何为“官当”? 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7.何为“xx博士”? 8.何为“死刑奏报制”? 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1.试述《开皇律》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2.论述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 3.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贞观xx》的主要变化及成就。 5.简述xx的影响。 6简述xx关于五刑的规定。 7.简述xx关于十恶的规定。 8.简述xx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 9.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 10.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 11.何为“同居相为隐”?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

《史》模拟试卷一 2分,共10分) 1、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 刑。 2、西周刑法区别对待故意与过失,过失称为(眚),故意称为(非眚)。 3、西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 和(《厩律》)。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主考官、评卷人员循私舞弊,创立了(糊名)、 (誊录)之法律制度。

1 隶制五刑是(C)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孥戮、脯、刖、宫、大辟2、西周穆王时期,令吕侯重新修订刑书,史称(D) A.《周礼》 B.《嘉石》 C.《九刑》 D.《吕刑》 3、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C) A..非所宜言罪 B.乏徭罪 C.盗徙封罪 D.盗窃罪 4、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C)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5、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A) A.非正罪 B.事国人过律罪 C.左官罪 D.阿党附益罪 6、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D) A.五丧 B.五刑 C.五听 D.五服 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着作是宋慈所撰写的(B) 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8、明朝创制的耻辱刑是(C)A.充军 B.发谴C.枷号 D.廷杖 9、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B)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谋反”罪名 D.“.受赃”罪名 10、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所设立的资政院实质上是(B)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中国教育管理史答案

第一章先秦的教育管理 1、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33 答:稷下学宫讲学实行门户开放,并将讲学、著述、育才和咨政结合起来。私学的特点是叫着学者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学宫集中了众家私学,更难封闭门户,促进了学派间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学者也可跨越门墙,学无常师。各派学者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难之类的“期会”,现实了高等学府讲学的特色。 2、儒家提出了那些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p35 答:一、孔丘的教育管理思想 二、孟轲的教育管理思想 三、荀况的教育管理思想 四、《学记》的教育思想管理。 3、道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给人以什么样的启发p50 答: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在老子那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庄子那里是人的自然天性,道法前者可以把人们引向科学探索的道路,道法后者则引出了尊重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原则。 老子对知识的态度完整地说是“为道日损,为学日进”,至于绝学无忧,只是老子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一个反思,另外我们也看到,许多饱学之士,反而叫自己已有的知识束缚住了手脚,而那些初出茅庐的,虽然整体知识有欠缺,但却在创新方面更有成就。 学习就要忘我的精神,忘我的前提就是虚静,用反就是善于反思 无为就是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道家思想更符合现代教育的原则。 4、法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利弊p52 答:法家思想的优势: 1.相对于儒家的虚无思想,法家的思想让统治者容易看得见和摸得着,对统治者推行 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力依据。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力和威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没有根本的区别,主要是极力主张君主集权,察觉、防止百姓犯上作乱,维护君主统治地位。 2.另外,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 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屈指第一。 3.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 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6、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7、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8、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9、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1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1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1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1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1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16、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17、《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18、“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19、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20、“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2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2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2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2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26、《唐六典》是唐代最重要的刑法典。() 27、汉朝以身高作为判断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8、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29、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30、“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31、“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32、《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33、《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34、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35、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6、“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37、“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38、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律发布反对或推翻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A 7.C 8.B 9.C 10.C 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B 18.A 19.D 20.D 21.A 22.C 23.D 24.B 25.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三、简答题: 1.简述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 北宋中期,以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改革为契机施行了三次兴学运动,教育事业出现新局面。范仲淹提倡的第一次兴学主要内容为:规定各地路、府、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县有士子二百人以上许立学。同时,加强管理,士子必须在学三百日,方许应科举考试。第二次兴学由王安石在熙宁、元丰年间发动,此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学校制度,创立太学“三舍法”,罢免反对新法的旧学官;二、改革科举制度,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科取,罢诗赋、帖经、墨义,专试经义;三、颁行三经新义,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四、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五、为各路的州学委派教授或令州自选教授。第三次兴学运动由蔡京发动于崇宁年间,其主要内容为:一、兴学贡士,遍行三舍法,县学生考选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贡太学; 二、太学贯彻三舍法,州学贡士,考分三等,依等入上舍、内舍、外舍;三、诸州学委派教授二员,州学养士有定额;四、于太学之外增设专科学校。三次兴学运动重点皆在兴办官学,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使得中央官学向士庶子弟开放,入学人数剧增,地方官学也普遍设立,结束了宋初重科举轻官学的局面,使官学教育得以全面恢复。 2.简述秦汉时期我国的官学体系。 秦汉时期的官学主要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包括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亦称四姓小侯学)等。太学为学习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教授称“博士”,博士为各经的专业教师,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生。汉代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太学归太常领导,太常为朝廷九卿之一。除太学外,还设有宫邸学,汉代的宫邸学分为贵胄学校和宫廷学校。贵胄学校是政府专为皇室及贵族子弟所创办的学校,汉明帝永平九年开设的“四姓小侯学”就是专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家外戚子弟所开设的专门学习儒学的学校,拥有比太学优越的设备和师资条件;宫廷学校主要以宫人为教育对象。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学校专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所学习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地方官学又称郡国学,平帝时下令郡国以下各级行政区域都设立学校,郡国曰学,县邑设校,乡曰庠,聚(村落)曰序,并在地方普遍设立学官。汉代官学为封建官学的初创阶段,虽不甚完备,但学制已初具规模,渐成体系,为以后官学管理体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书院的教学组织管理有何特点? (1)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书院制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课程设置相对明确。主要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后伴随着理学的发展

新时代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6127184.html, 新时代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析作者:任成孝李欣悦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7期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我国新时代教育管理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明确的实践方向,因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教育,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已进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因而需要集中力量发展优质教育以满足国民需要,但是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滞后、矛盾问题突出,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坚定目标、积极努力解决教育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努力促进我国教育管理改革平稳推进,为发展十九大提出的“有质量”的教育添砖加瓦。 一、新时代教育管理改革的意义 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紧跟教育改革的国际步伐,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1.从政治高度全面把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抑或高等教育都能够决定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忽略或轻视任何一类教育都可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秀的基础教育能够为优秀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优秀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实践基地,能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实践数据,并可以将理论通过职业教育进行检验,然后再由职业教育对理论进行改进。 2.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使命 教育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能够为人才培养奠定制度基础。审视教育发展现状、展望教育发展未来,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承载着“两大历史使命”。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完成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二是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3.从发展角度准确把握教育管理改革的时代脉搏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商代的文教政策是。 .“以射造士”.“以乐造士”.“以礼造士”.“以书造士” .儒家对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智、信、仁、勇、严.仁、义、礼、智、信 .仁、智、勇.智、仁、礼 .“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是提出的社会分工思想。 .韩愈.张之洞.董仲舒.朱熹 .清朝管理各地方官学的官员是。 .学政.提学司.国子祭酒.监事大臣 .到了,蒙养教材已发展得相当完善。 .唐代.宋代.元代.明代 .从宋代到清代,绝大多数书院对主持人的称是。 .山长.院长.洞主.堂长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体现了哪一选士制度实施时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选贤贡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我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施行的学制是。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 .为使共产党领导下苏区的师范教育系列化、制度化,年的、月间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下那一项不是这一时期颁布的。 .《小学教员训练班简章》.《短期师范学校简章》 .《师范学校规程》.《高级师范学校简章》 .元代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为。 .礼部.国子寺.集贤院.国子监 .古代地方官学设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官员始于。 .唐代.宋代.元代.明代 .《钦定学堂章程》公布于年。 .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 .以下实习场所,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场所的是。 .学校自建的场所.与用人单位挂钩 .学校制定学生自行实习的场所.通过中介组织安排的实习单位 .西周时专为诸侯设置的学校是。 .辟雍.泮宫.庠.序 .我国近代教育视导制度始于。 .民初.清初.清末.晚清 .书院中典谒一职的工作是。 .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思想工作.接待工作 .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文教政策没有提及的内容是。 .提高教育经费.师范教育免费.普及义务教育.整理学制系统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一管理思想来源于。 .儒家.兵家.道家.法家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教育简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____ 和____的需要。 2.“教案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3.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____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4.王充的主要著作是____,他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5._ ___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 6.北宋三次兴学中规模和范围最大的一次是____ 一。 7.南宋中期以后,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8. 1839年底,被命名为____ 一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在____ 正式开学。 9._ ___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10.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____,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1. 1919年《____ 》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特别是发表了李大钊的《____ 》,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杨贤江的主要教育著作是________和一。 13.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一— 1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是____ 15.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案方法是:“做中教,____ ,”。 16. 1919年,43岁的____ 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7.稷下学官 18.越名教而任自然 19.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20.简述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 21.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2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2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卷代号:201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教育简史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生产劳动社会生活2.《学记》 3.小篆 4.<论衡》鸿儒5.殿试 6.崇宁兴学7.朱熹 8.马礼逊学堂澳门9.容闳 10.学部 11.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13.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14.农民运动讲习所 15.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6.徐特立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一

中国法制史试题库试卷一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充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得分签名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西周刑法区别对待故意与过失,过失称为(眚),故意称为(非眚)。 3、西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厩律》)。 4、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考试中主考官、评卷人员循私舞弊,创立了(糊名)、(誊录)之法律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得分签名 1、商朝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奴隶制五刑是(C)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孥戮、脯、刖、宫、大辟 2、西周穆王时期,令吕侯重新修订刑书,史称(D) A.《周礼》 B.《嘉石》 C.《九刑》 D.《吕刑》 3、秦律规定,偷偷移动田界标志的行为构成(C) A..非所宜言罪B.乏徭罪 C.盗徙封罪 D.盗窃罪 4、商鞅变法时期,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C)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D.《连坐法》 5、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A) A.非正罪 B.事国人过律罪 C.左官罪 D.阿党附益罪 6、中国古代以丧服制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关系的制度,称为(D)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一第4页,共5页

A.五丧 B.五刑 C.五听 D.五服 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宋慈所撰写的(B) 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8、明朝创制的耻辱刑是(C) A.充军 B.发谴 C.枷号 D.廷杖 9、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明律专门设立(B) A.“.谋叛”罪名 B.“奸党”罪名 C.“.谋反”罪名 D.“.受赃”罪名 10、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所设立的资政院实质上是(B) A..御用机构 B.国家议会 C.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得分签名 1、西周“礼治”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 A.亲亲 B.尊尊 C.长长 D.男女有别 E.一断于法 2、汉朝官吏选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ABDE) A.察举 B.荫袭 C.科举 D.辟召 E.征辟 3、宋代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必须具 备以下程序方面的要件(ABCDE ) A.先问亲邻 B.过割赋税 C.输钱印契 D.经官给据 E.原主离业 4、《大清新刑律》将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ABCDE)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拘役 《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一第4页,共5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B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A、守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B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B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C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CE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BCE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BCD)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BCDE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