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开发利大于弊
举例说明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现状及其利弊

陕西古镇保护开发是当前我国古建筑保护和旅游发展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陕西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开发古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陕西古镇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其利弊进行探讨。
一、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现状1. 古镇保护现状陕西古镇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对古建筑、古街巷、古城墙等文物的修缮和保护,以及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弘扬。
古镇保护主要集中在西安、延安、宝鸡等地,形成了以西安古城墙、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
2. 古镇开发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陕西古镇的开发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古镇如华阴老县城、米脂古城等,经过改造和开发,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古镇开发主要以景区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民宿项目开发等形式呈现,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陕西古镇保护开发的利弊1. 利:促进旅游业发展陕西古镇的保护开发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古镇的独特文化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有效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弊:文物保护不完善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一些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够到位。
部分古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改造,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另一些古镇的文物保护区域、保护措施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加强。
3. 利:传承历史文化通过保护开发古镇,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
古镇中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艺品等,都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自豪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4. 弊:商业化过度一些古镇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商业化、旅游化的过度,陷入了景观化、文化商品化的窠臼。
为了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古镇不得不在传统文化和商业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导致了当地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古村落民俗旅游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不仅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还可以促进古村落的发展和保护。
古村落民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需要进行反思和探讨。
古村落民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矛盾。
一方面,古村落的建筑、风俗、传统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保护,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能够传承下去。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商业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商业化运作,才能为古村落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商业开发往往会带来商业化、浮夸的游览项目,以及雕虫小技的商业表演。
这些对传统文化的扭曲和破坏,和文化遗产的真实保护和传承是矛盾的。
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是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古村落民俗旅游在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困难。
在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需要一批懂民俗、懂传统文化、懂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
目前古村落地区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古村落民俗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于原始村庄,他们虽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和专业素养。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旅游接待、导游、讲解等服务能力普遍较低,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影响了古村落旅游业的形象和整体发展。
古村落民俗旅游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懂民俗、懂旅游、懂服务的专业人才,弥补这一短板。
古村落民俗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随着古村落民俗旅游的火热,有关部门和企业纷纷涌入,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旅游项目,旅游设施和设备,但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一些古村落因为过度开发和滥建,导致了村庄环境的破坏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破坏。
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滥造一些观光设施和商业项目,破坏了古村落的本来面目。
由于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古村落弊大于利超级无敌霹雳最终稿 (1)

反方一辩稿古村落旅游开发弊大于利谢谢主席,大家好:著名村落保护学者杨福泉指出:‘古村的灵魂,不在小桥,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于这一民族的文化’”。
而如今旅游开发导致古村人家逐渐迁走,古村文化逐渐变质,古村韵味逐渐失真。
所以我们今天只有正视事实,才能扬善避恶,还古村落一片蓝天!我方的判断标准是能否使古村落延续当地民俗民风,保存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我方不否认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部分利端,但其弊远远大于利。
所以对方辩友,请放下玫瑰色的眼镜,和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现实的社会。
第一,对于古村落村民而言,旅游开发的商业化更容易破坏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在旅游开发浪潮的冲击下,丽江古城日趋商业化,70%以上的店铺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
尽管其给丽江带来飞跃的经济发展,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古城居民原本祥和恬静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不愿在古村内生活,而迁出了世代相传的老屋。
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让村民眼看着美好的故乡变成商业区,自己却离开了老屋,这是多么无奈与心酸啊!第二,古村落旅游开发容易导致承客量过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虽然旅游开发给古村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利益这把双刃剑把古村落改造得千疮百孔。
大量游客进入旅游景点带来成山堆积的垃圾,而处理垃圾的同时排放大量废气污水,这灾难性的破坏对于古村落百害而无一利啊!难道我们还要坚持打破古村落沉寂的原生态美好吗?第三,日趋商业化的古村落更容易迫使优秀传统文化的退化。
例如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并按传统的方式才能举行的各种传统礼仪、礼俗,如今被商业价值所取代,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被变成了一种舞台化、商业化的表演,其蕴含的文化与内涵早已荡然无存。
纳西族放河灯的习俗,本是祭奠亡灵的一种民俗形式。
在经过旅游开发之后,却被改造成许愿寄托美好祝福的游戏,更为经营者带来财富。
这是多么让人痛心!当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盈利手段,当传统文化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他还剩下多少价值?它还有原本最纯朴的味道吗?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古村落旅游开发弊大于利,谢谢。
对古镇旅游开发的看法

对古镇旅游开发的看法嘿,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古镇旅游开发这档子事儿。
你说,古镇就像啥?就像一位藏着好多故事的老者,安静又神秘。
可如今这旅游开发啊,有时候就像一阵风,吹得这位老者有点晕头转向。
好多古镇,那原本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贝,石板路、老房子、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多让人陶醉!可一搞旅游开发,有些地方就变得怪怪的。
比如说,有的古镇为了多吸引游客,拼命地盖新房子,新是新了,可那味道呢?没了!这就好比给一个饱经沧桑的人穿上了花里胡哨的童装,合适吗?还有啊,商业化过度也是个大问题。
满街都是卖一样东西的店铺,什么臭豆腐、烤肉串,走到哪儿都闻着那股味儿。
这哪里还是那个独特的古镇,简直成了小吃一条街!就像一个原本优雅的淑女,突然变成了街头吆喝的小贩,是不是有点让人失望?咱再说说旅游服务。
有的古镇,游客来了,住宿条件差得不行,服务人员态度也不好。
这不是把客人往外推吗?你想想,人家大老远跑来,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受气的呀!这就好像你满心欢喜去见一个老朋友,结果他对你爱答不理,你啥心情?但是,咱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旅游开发。
要是开发得好,那也是好事儿。
比如说,把古镇的历史文化好好挖掘展示出来,弄个博物馆,讲讲过去的故事,让游客能真正了解古镇的灵魂。
或者把当地的传统手艺传承下来,游客能亲自参与体验,那多有意思!这就像给古镇这位老者穿上了得体的新衣,让他精神焕发,又不失原本的韵味。
还有啊,旅游开发也能让古镇的居民生活得更好。
有钱赚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也更有心思去保护古镇。
这就像给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它能一直鲜活地存在下去。
所以说,古镇旅游开发这事儿,就像做饭,得掌握好火候。
火候过了,饭就糊了;火候不到,饭又夹生。
得用心,得有分寸,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大餐。
总之,古镇旅游开发要想搞得好,就得尊重古镇的本来面目,挖掘它的独特魅力,把握好商业化的度,做好旅游服务。
这样,古镇才能在新时代继续散发它的迷人光彩,咱们游客也能真正领略到古镇的美,不是吗?。
发展旅游业后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影响——乌镇的隐忧

乌镇 模 式 在 传 统 村 落 保 护 方 面 建 树 颇 多 :首先 ,
承接 镇文脉,保持古 发过 程 中 , 将 必 须 迁 移 的 工 厂 、 大型 商 场 、 部 分现 代 民 居迁 移 出 占镇 , 从 而 避 免 与 古 色 I 与
保护: 【程、环境保护工程 .完整的展现水 乡古镇 风
貌,并形成 一 个 吃 住 行 一 体 的 休 闲 娱 乐观 光 景 区 。
最 后 , 深 入 挖 捌 民族 传 统 文 化 ,赋 予 其 文 化 含义 。
开发和 发展 扶得 l r较大成功,为当地带来 了很大 的
经 济 收 益 与社 会 知 识度 。 但 是随 着旅 游 开 发的 深 入 , 乌镇 文化 遗 失 问 题 相 当 明 显 , 同 时 也 暴 露 出更 多 的 社 会 性 问题 。用 通 俗 一 点 的 话来 说 , 钱 不 够 还 可 以
一
乌镇在开发的过程中除 _ 『展 现 其 传 统 建筑 等 方面 的 文 化 外 , 还 挖 掘 民间 婚 俗 、节 俗 等 文 化 , 并 将 传 统的 “ 蚕 文 化 ”推 向世 界 举 办 “ 茅 盾 文 学 奖颁 奖
城市 建筑 l 研究・ 探讨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R E S E A R C H ・ O I S C U S S I ON
发展旅游 业后对传统村 落保 护 的影响 乌镇 的隐忧
■ 张 义
源 的 保护 制 度 , 规 定 破 坏 自然 资 源 与 历 史文 化 资源 者 予 以严 格 的处 罚 措 施 。第 二 ,加 强政 策扶 持 力度 。
镇人民 、政府 以及国家的重视。 奉文以乌镇 为例,就传统 村薄的保护进行 _ 『 探 讨与思考 ,以供 参考 。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1. 引言1.1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兴起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兴起始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与重视也逐渐增加。
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成为了民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游客们纷纷前往古村落,探寻传统村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感受古老民俗活动的魅力。
在古村落的石巷间穿梭,听取当地老人讲述关于村落的传说故事,参与民俗活动如祭祀、舞龙舞狮等,都让人产生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向往。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兴起也给古村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村民们可以通过开设民宿、售卖手工艺品等方式获得额外的收入,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民俗旅游的发展,古村落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1.2 古村落民俗旅游带来的问题古村落民俗旅游的兴起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传统文化。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导致游客体验不佳,并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前来的意愿。
民俗旅游开发过度带来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包括景区资源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导致了景区文化价值的丧失和环境的破坏。
民俗旅游经济效益不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景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导致了景区的整体发展不够健康。
民俗旅游的发展也可能会带来对当地文化传统的破坏,过度商业化和文化碎化会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影响了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字数要求:2000字】2. 正文2.1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1.原生态风貌丧失:随着民俗旅游的兴起,一些古村落的原生态风貌逐渐被破坏。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部分古村落开始进行商业开发,修建高楼大厦和商业街,破坏了原有的古建筑和自然景观,使得古村落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试论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风貌的影响

第3 1卷
V0 1 . 3 1
第 9期
N o . 9
兰 州教 育 学院学报
J 0U RNAL OF L ANZ HOU I NS T I T U T E OF E DU CA T 1 0 N
2 0 1 5年 9月
S e p t .2 01 5
试 论 旅 游开 发对 传 统 村 落 风 貌 的 影 响
发导致传统村落的原有特色消失 , 实质上就是对旅游 是不 可持 续 的短 视 行 为 。 _ 2 试想 , 一 近 年来 , 随着经 济 的发 展 和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 资源 的过度 消耗 , 提高 , 旅 游 业也 获得 了高速 发 展 。这 一 方 面 提升 了地 个 没有 了传 统风 貌 的村 落 , 又会 有 哪个 游 客 对其 感 兴 区经 济 收入 , 满 足 了人 民群 众 的旅 游 消 费 需求 ; 另 一 趣 呢 ?反过来 , 如 果 不 进 行 旅游 开 发 , 那 么 众 多 的传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

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摘要】古村落民俗旅游是一种融合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的新型旅游形式。
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古村落民俗旅游的背景和问题意识。
接着分析了目前古村落民俗旅游的现状以及遇到的困境,探讨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之道。
同时也探讨了社会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对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思考,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于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关注,并找到更好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古村落、民俗旅游、困境、反思、现状分析、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社会经济效益、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思考、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村落民俗旅游是指以古代村落为载体,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的一种旅游方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古村落民俗旅游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选择。
这种旅游方式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淳朴的乡村风情,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中国,有着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如江南水乡、岭南村庄等,这些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村落民俗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展开分析与讨论,以期为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引言2. 正文2.1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现状分析古村落民俗旅游是一种结合了古村落风貌、传统民俗文化和旅游体验的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种旅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地保护了古村落的文化遗产。
古村落民俗旅游的现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开始将自身的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推出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村落旅游开发利大于弊
村落定义: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古村落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村落的历史必须悠久;二是民族文化遗产积淀丰厚并保存基本完好;三是保留着原来村庄的体系;四是地域特色要鲜明。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古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
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村落重新集聚,一部分正在衰退或萎缩,一部分正在成为城市(镇)的一部分从而改变其社会存在的形式。
另一方面,农村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古村落内居住的农民也有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权利,这种追求必然与原有的生活方式产生矛盾。
传统古村落的房屋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因素,部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村民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随着农村居住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传统古村落原来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
传统古村落独特的建成环境和其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保护传统古村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迫切任务。
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几点思考
1.解决古村落产权困扰,建立和完善古村建设开发的管理工作机制
产权问题是古村落保护困扰已久的难题。
目前不少古村成为空心村,保护、修缮工作难以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村中大部分老建筑都属于私人所有,修缮所需大量资金,村民自己没有承担能力,同时也缺乏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的动力,但如果是由政府投入进行修缮,一方面古村落中大量的老建筑需要修复,政府未必能承担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老建筑的所有权并没有改变,用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物业的修缮存在不合理,在现实中很难开展。
为解决古村落中的产权问题,部分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中都倾向于采取通过收回老建筑的产权进行保护开发。
二、维持古村的整体风貌,对老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采取措施活化
三、加强对古村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整治利用,营造与自然和谐融合的氛围
引论材料:
“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植所在,目前全国有230万个村庄,普查显示,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现在还剩两三千个,而在2005年时,这个数据还是5000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的发言,
开发方式:
1、旅游景区:依托古村落中遗存的历史古建筑和名人故居,开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人文景点,或者依托古村落周边的山水资源和自然景观,开发自然景观型旅游景点,再配套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成为收费式的古村旅游景区,是中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
(安徽西递-宏村景区、龙川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江西江湾景区、福建土楼)
2、农家乐:一批位于大城市郊区、交通可达性良好、生态环境优良的古村落,以农家乐为主要旅游开发形式,吸引大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在周末和
节假日表现尤为突出。
(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北京门头沟区的琉
璃渠村、浙江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的荻浦村)
3、度假村(区):不同于古村落旅游景区和乡村农家乐以接待大众客群为主,度假村(区)主要接待“小众游客”——对传统文化有偏好、对服务品质
要求高、价格承受能力强的中高端游客;度假村(区)的开发主体,通常不
是古村落的原住民,而是“新村民”——外来的文化型企业或高知分子。
数据
1、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村落却在迅速消失。
官方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4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减至252万个,10年锐减110万个自然村。
开发问题/不利:
1、交通闭塞,前期保护和修复,开发经营压力大。
2、开发时对古村落自然环境或空间体系的破坏
3、古村落居民与企业在利益方面的纠纷而导致的冲突
4、古村落居民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对古建筑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