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文学作品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

摘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就是张爱玲。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格调苍凉哀婉,她的小说基本上都以上海没落的女性,如妓女、婚姻压抑下的妇女为作品的主人公。其文学作品的突出贡献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学与西方的现代主义

手法相结合,借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将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种“心理分析”的现代主义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站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张爱玲笔下都市男女的精神现象以及其成长经历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关键词:张爱玲弗洛伊德文学作品心理分析

一、张爱玲其人

(一)张爱玲的性格特点

1.冷漠与自我

张爱玲的性格具有冷漠与自我的特点。大概是因为早期的生活使然,张爱玲轻视、嘲讽温情,但同时她又渴望、期望温情。所以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长期相互矛盾的内容。比如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家庭冷漠,缺乏爱,经济上又很落寞。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冷漠自私,还被可笑的陈规旧矩束缚。同样的在《倾城之恋》中更是如此,而后者更具温情一些。生活中的张爱玲经历了太多来自至亲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使她对其余的人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与期待,不愿意与他人发生任何的感情纠葛。

2.敏感而内向

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但却父母离异。在其父母离异之后,张爱玲与父亲住在一起。其父经常毒打拘禁张爱玲,不过问她的死活。在毒打与拘禁中张爱玲渐渐对亲情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以致长大后的张爱玲不相信亲情,怀疑社会。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个体的幸福与快乐都是暂时的,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都被痛苦与孤独、病态甚至变态充斥着,永无止尽,没有尽头。这就导致了张爱玲的性格敏感而内向。

(二)张爱玲性格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导致她人格极度自我封闭。由于外部的环境特点以及自身的性格原因,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属于内省,作品的题材也都是选自身边的人或事。生活在张爱玲身边,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小说写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有一些学者指出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写的就是她自己的原型,小说中的主人翁就是他上海的胞弟。在《金锁记》中,小说中的主人翁曹七巧刻画的入木三分,这个故事就是其太祖父李鸿章的次子家的原型,再者如《花凋》,其中的故事的原型就是她的表妹。

张爱玲的身世影响了她的小说,也影响了其对角色的认知与感受,母亲冷漠自私,后母挑拨是非,父亲家庭暴力,其文学作品的女主角基本上是在一个缺乏母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她的笔下没有亲情。

二、张爱玲与弗洛伊德关系说

(一)剖析作品人物的变态心理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那些获得施展的包含在“爱”字里的所有本能力量都是原欲,原欲包含着很多的爱,有自我之爱,亲情之爱,朋友之爱等等。当一个人的原欲长期得不到施展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理产生障碍甚至于导致心理变态。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因为原欲得不到释放而导致变态的典型人物,应该就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了。曹七巧出生家境贫寒,父亲依靠开麻油店为生,作为富贵之家的姜家,利用金钱将曹七巧买下,给残疾的儿子做童养媳。曹七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欲长期得不到宣泄,最终导致了畸形的心理。畸形的婚姻压抑得越厉害,她的心理就越反常,越变态,甚至于最后曹七巧竟产生了对儿子的乱伦之念,和对女儿的嫉恨之情。

畸形的婚姻压制了曹七巧的正常性生活,曹七巧的性变态葬送了儿女的幸福生活。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对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嗤之以鼻,但是在厌恶的同时,我们又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怜悯。张爱玲通过小说曹七巧的变态心理,表达出了不要压抑人的正常本能的需求的愿望。

(二)作品人物潜意识的分析

精神分析的一个前提是相信“心理“具有潜意识的部分,心理中潜意识的部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占据了很大的成分。在潜意识中藏着我们童年的回忆,这些回忆都是我们以为已经遗忘的,其实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回忆一直存在我们的脑海里。心理的潜意识部

分还隐藏着我们的秘密、爱与恨,甚至于某些原始的欲望与冲动,无论白天黑夜,它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翁佟振保表明上是一个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的好男人,其实在好男人的面具下,隐藏着强烈的欲望,潜意识里隐藏的原始欲望使得佟振保背叛家里面的贤妻良母,坠入性感的王娇蕊肉欲的深渊。《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开始,张爱玲意味深长地写下:“也许每个男人全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把人性归于复杂,情爱归于迷乱。小说中的主人翁佟振保内心复杂而又隐秘,正是作者内心潜意识的显现。

三、张爱玲作品形象的作品分析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的男性都是无能、自私、贪婪、淫靡的,他们都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的男性的责任感与男性意识,生活在父权的文化背景下,可是这些男性的父性权威被一点点地剥夺。比较典型的例子在其小说《心经》中,主人翁许小寒深深地迷恋上了自己的父亲。最终许小寒委婉表示深情,父亲半是喜悦,半是窘态,张爱玲使得这位父亲面对自己女儿的示爱的态度是暧昧的,这样的暧昧导致他们陷入了道德的泥淖。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鲜见正面的男性形象,他们要么身累重病,要么有心理疾病;甚至这些正面的男性人物的身上有很多女性化的特征,他们不仅不

能成为女性的依靠,还要成为女性的拖累。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都是有强烈的欲望的,尤其是性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总是受到生活中道德的约束。所以我们看张爱玲的小说,看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没有温柔善良,贤淑敦厚温的,反而都是自私冷漠,都有病态的心理。《金锁记》代表了张爱玲很高的文学成就。小说中,张爱玲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她的心理冲突,被塑造地尤为典型。曹七巧在封建的婚姻压迫下,夫妻关系畸形,从而导致其原欲长期得不到宣泄。这导致了曹七巧变态的心理,她残酷对待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追求不到自己的幸福。在曹七巧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长期压抑性欲而演化出的各种变态心理,也可以看到张爱玲笔下母亲形象的丑陋、畸形。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性欲的压迫几乎成为人生痛苦之源,潜意识所隐藏的伤痕正是行为失常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子静.季季,我的姐姐张爱玲(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张爱玲,张爱玲长篇小说(m),新疆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