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当归补血汤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当归 补 血 汤 出 自金 元 时 期 李 东 垣 的 《 内外 伤辨 惑 论 》 , 其
问 世 以来 一 直 作 为 补 气 生 血 的 经 典 名 方 . 在 临 床上 广 泛 应 用
肺之气 , 以资 气 血 生 化 之 源 ” 。 符合“ 有形之 血生于无形之气 ” 的理论 , 又配伍 当归养血 和营 , 使 阳生 阴 长 , 气旺血 生 , 为 补 气生 血 的 名 方 。 通 过 现 代 技 术 , 从 化 学 和 药 理 指 标 方 面 研 究
康 的 中药 复 方— — 维 康 颗 粒 。它 由古 方 六 味 地 黄 丸 加减 化裁
而来 , 可 调补 脏 腑 气 血 , 补而不滞 , 滋 而 不 腻 。临床 研 究 证 实 , 维 康 颗粒 干预 疲劳 型 亚健康 有 显著 疗效 ( 总 有 效 率 约 为 9 3 %) , 且 安 全 性 好【 】 o l 。同时 药 理 研 究表 明 , 熟地 、 山药 、 党 参 等 药 物 的提 取 物 多 糖 可 以提 高 实 验 动 物 的 免 疫 功 能 r l l 一 2 / 。本 次
P s y c h o s o m a t i c R e s e a r c h , 2 0 0 6 ( 6 0 ) : 5 5 9
当归 补 血 汤 由黄 芪 、当归 按 5 : 1 组成 , “ 重 用 黄 芪 大 补 脾
为 明显 , 同样 证 明 免疫 功 能 异 常与 疲 劳 型亚 健 康 有关 。 中 医学 在 疲 劳 型 亚健 康 的 防 治 方 面 有独 特 优 势 。目前认
【 5 ]
T a k a h a s h i T , Y u F , Z h u S J , e t a 1 . B e n e f i c i l e a f f e c t o f b r e w e r s

中医药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凌丽;方邦江【摘要】Regulatory factors related to angiogenesi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Chinese medicinal herbs,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and acu-point injection on angiogenesi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recent yea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es were also summarized.%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资料,总结与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相关的调控因子及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疗法在脑梗死后对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对相关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452-456)【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新生;中医药【作者】凌丽;方邦江【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综述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缺血半暗带的缺血程度较轻,仅功能缺损,具有可逆性,故在治疗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上有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血管新生是RA发病过程中出现较早且至关重要的因素,以滑膜血管为靶标已成为治疗RA的新策略。

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并显示出较好的抗RA作用。

本文就近年中药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状况加以整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抗RA作用提供参考。

标签:中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手、腕、足、踝、膝等关节,致残率较高。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是其内在因素,风、寒、湿、热、痰、瘀痹阻肌肉、关节、经络形成痹证。

有学者认为,血管新生的机制与痰热、瘀血有关,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是诱发滑膜血管新生的内外条件[1]。

长期以来,中药通过整体调节和多靶点治疗RA,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近年研究发现,某些单味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和中成药有较强的抗滑膜血管新生作用,对R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兹将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的抗RA作用提供参考。

1 类风湿关节炎与滑膜血管新生RA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滑膜炎,其病理特征是形成血管翳,由新生血管、增生肥大的滑膜细胞、炎性细胞组成,血管翳逐渐覆盖软骨,致其变性降解,继而引起骨侵蚀和破坏,故血管翳是引起RA关节结构破坏的病理基础。

滑膜血管新生在RA发病过程出现较早,一般认为关节微环境中大量炎症因子、滑膜细胞增生肥大和血管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引起的低氧状态、大量血管新生因子均可导致血管新生[2]。

新生血管不仅为滑膜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也使更多炎性因子、细胞因子浸润滑膜,促进并维持血管翳形成。

所以,滑膜血管新生是RA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抑制血管新生,延缓甚至阻止血管翳形成,已成为治疗RA的新思路。

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有毛细血管基础上以芽生或非芽生方式长成新的毛细血管。

中药促进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中药促进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细胞生成 因子 、 管内皮细胞生成 因子 、 细胞生长 因子 、 血 肝 胰 岛素样生长 因子 一1 血小板衍 化生 长 因子、 、 表皮 生长 因子 、
黄、 肉桂 、 苏合 香 、 酥 、 蟾 冰片 ) 治疗 心肌梗 死模 型大 鼠_ , 5 可 J
使其梗死 面积 缩小 , 剂量 可 提高 梗死 边缘 区 V G 、 F F 大 E F bG 的表 达量 , 同时促进梗死边缘 心肌血管新生 。汪 珊珊等证实
管 , 脉” 为“ 的细小分支与延续 【 。脉络生成与 功能和五脏 均 4 』
则拟定的从肝治心 组方 ( 白参 、 胡 、 黄 、 柴 姜 白芍 、 白芥子 、 九 香虫 、 熊胆 ) 能够显著增加鸡胚绒 毛尿 囊膜 的血管生成 数 目,
提高缺血 心肌 毛细血管 密度 , 强缺血 心肌 V G 增 E F和血管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O 年 1 月第 1 卷第 6 O8 2 4 期
59 7


中药 促 进 血 管 新管新生; 进展
中图分类号 : 44R256 R6 .; . 5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 9820)6 09 — 3 1 7 64(080 — 57 0 0
有关联 , 资始于 肾” 资生于 胃” 统 于心 ” 会 于肺 ” 约 于 其“ “ “ “ “
使血管生长 的各 因子 的平衡 向促进血管新 生的方 向发展 。 J 研究还发现 , 红景天 可能通过改变缺血 心肌 V G E F受体 nt 一
管生成 。但血管形成 机制非 常复 杂 , 多种 生长 因子释 放 、 与
生长 因子受体表达 、 细胞对局部缺血刺激 及血管张 力改变等 理化 因素产生的协同或拮 抗作 用有关 _ 。 3 J 2 中医理论与血管新生

丹参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

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丹参主治胸痹心痛、脘腹胁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疮疡肿痛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

本文主要对丹参的心血管药理作用进行阐明,为丹参的合理开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丹参;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为祖国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中,药材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丹参主治胸痹心痛、脘腹胁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疮疡肿痛等,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

本文主要对丹参的心血管药理作用进行阐明,为丹参的合理开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1. 心肌保护作用细胞实验证明,以丹参酮IIA为主的丹参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其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激活蛋白激酶B(Akt)并抑制Leu27IGF-II诱导的心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受体信号激活的细胞凋亡作用,表明该提取物可作为潜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用于预防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而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1]。

此外,动物实验发现,丹酚酸A 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抑制Jun 激酶(JNK)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期间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初步阐释了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2]。

2.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 Maione等[3]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了丹参酮IIA对血小板功能及其与各种血小板活化途径的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主要通过ERK-2 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以浓度依赖方式(0.5~50 μmol/L)选择性抑制可逆二磷酸腺苷(ADP,3μmol/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对ADP(10 μmol/L)和胶原蛋白(10 μg/mL)诱导的不可逆刺激的活性较低。

中草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一、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传统药物治疗具有局限性和副作用,中草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中草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草药治疗高血压1.玄参玄参为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凉血、降血压的功效。

研究发现,玄参提取物具有降血压、降低心脏负荷和减少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玄参中的活性成分葫芦素能够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扩张血管并降低血压。

2.丹参丹参为中草药中常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之一,具有活血化瘀、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研究发现,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丹酚酸具有抗氧化和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三、中草药治疗冠心病1.鱼腥草鱼腥草是广泛分布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一种草本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血压的作用。

研究发现,鱼腥草叶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同时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2.红花红花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展血管等作用。

研究发现,红花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心肌损伤,减轻冠心病的症状。

红花中的活性成分花青素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四、中草药治疗脑血管疾病1.菊花菊花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等作用。

研究发现,菊花中的活性成分迷迭香酸甲酯具有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能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2.三七三七是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压等作用。

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活性成分三七皂苷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脑损伤和脑水肿。

五、中草药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中草药具有药效稳定、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势,对于一些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2. 局限性中草药的疗效需要较长时间的使用,且不同人群对同一中草药的不同剂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反应。

单味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单味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单味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肖贺,郭延林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山东泰安271000[摘要]人体肠道内存在有大量的菌群,其中绝大部分的菌群对人体机能发挥保护作用,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稳态。

脑血管疾病属于人类常见疾病,当前研究人员提出“细菌-脑-肠”轴概念。

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证明中药在治疗肠道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总结了肠道菌群与常见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不同单味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从“细菌-脑-肠”轴角度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单味中药;肠道菌群;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8(a)-0191-04 Research Progress of Single-flav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Agains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XIAO He, GUO YanlinDepartment of Brain Disease, 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271000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flora of bacteria in the human gut, most of which play a protective role in hu⁃man function and can maintain normal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homeostasi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in human beings, and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bacteria-brain-gut" axi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Chinese medicine,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disease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comm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the role of different single-flav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and prevent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pa⁃tients with new therapeutic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cteria-brain-gut" axis.[Key words] Single-flavored herbs; Intestinal flor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人体胃肠道系统中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巨大,医学临床将其统称为肠道菌群。

试论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试论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试论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在血管新生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发现常用的一些中药复方是通过影响血管新生来发挥药效的,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血管新生的正反两方双向调节。

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归纳了近年来中医药对血管新生调节促进作用的相关资料,并展开探讨,以期为业内相关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血管新生;作用引言:血管新生包括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前者是组织中既存的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并增生,形成新的血管网;后者是由内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成熟的内皮细胞,再经过有序排列形成新的血管中。

人为给予刺激以促进缺血周围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侧支血管形成,使缺血得到改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管新生。

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法。

一、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机理与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已形成共讽,目前研究及应用最多的是、VEGF、和、bFGF。

研究证实,它们可以通过促进vecc分裂、增殖,形成新的血管;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维持内皮细胞存活;降解基底膜,升高血管通透性以利于VEC 迁移等途径促进血管新生。

二、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新发展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肢体缺血及骨折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已经在探讨对血管新生的作用。

这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上调相关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血管新生,这也是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在不同的组织中,同一种中药复方表现出促血管新生和抗血管新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被同时应用于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中。

如王大英等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血管新生从而降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而章忱等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一)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血管新生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和抑制血管新生已分别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的新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味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研究进展曾晓1,2,闫喜明1,2,赵倩1,2(1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0;2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摘要:治疗性血管新生已经成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

多项研究表明,补血活血类中药(如三七、丹参、降香、鸡血藤、银杏叶)、补气益气类中药(如黄芪、人参、红景天)、通络活血类中药(如葛根)和补肾固本类中药(如骨碎补)单体均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多数单味中药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是通过VEGF激活下游PI3K/Akt或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银杏叶可通过JAK2/STAT3途径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丹参有效成分中的一部分可促进血管新生,另一部分可抑制血管生成。

关键词:中药;血管新生;缺血性疾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20.032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0-0110-03血管新生是从已有的血管发展形成新血管的过程[1],多见于器官或组织陷入缺血缺氧的病理状态下、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中[2]。

目前主要通过外源干预或药物等手段促进血管新生[3]。

治疗性血管新生已经成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新策略。

中医学里关于血管的概念有“血脉、血络”,其中络脉理论和血管新生理论具有高度的统一性[4]。

中医认为,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5],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关[6]。

中医学“生脉”理论认为,脉的生成始于先天之本,肾对血脉有重要作用,故补肾固本也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7]。

现代医学认为,参与血管新生调控的细胞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金项目:湖北省宜昌市医疗卫生科研项目(A15301-17)。

通信作者:赵倩(E-mail:12229341@qq.com)等[8]。

促血管新生作用主要通过VEGF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而实现,这些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 mTOR通路、MAPK/p38通路和JAK2/STAT3通路[9]。

本文就具有活血、益气、通络、补肾作用的单味中药对血管新生促进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补血活血类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1.1三七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具有祛瘀止血、行瘀止痛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有三七总皂苷(PNS)、人参皂苷Rg1等。

PNS能够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治疗缺血性心脏病[10]。

体外研究显示,PNS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增殖、迁移,且能促进血管管腔的形成。

体内研究中,PNS可使斑马鱼胚胎节间血管数目显著增多,这一现象可能是通过PI3K/AKT/ eNOS信号通路实现;PNS可使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细胞中VEGF、bF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通过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从而达到治疗心肌缺血性损[23]Dotan E,Aggarwal C,Smith MR.Impact of rituximab(rituxan)on the treatment of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J].P T,2010,35(3):148-157.[24]Zhang M,Xu-monette ZY,Li L,et al.RelA NF-kappaB subunit activa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J].Aging,2016,8(12):3321-3340.[25]Ramos CA,Heslop HE,Brenner MK.CAR-T cell therapy for lym-phoma[J].AnnuRev Med,2016,67:165-183.[26]Wang Z,Wu Z,Liu Y,et al.New development in CAR-T cell therapy[J].J Hematol Oncol,2017,10(1):53.[27]Kwon D,Kim S,Kim PJ,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1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expres-sion in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s of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s[J].Histopathology,2016,68:1079-1089.[28]Gravelle P,Burroni B,Pericart S,et al.Mechanisms of PD-1/PD-L1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relevance in non-Hodgkin lymphoma:a summar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J].Oncotarget,8(27):44960-44975.[29]Weiss ER,Alter G,Ogembo JG,et al.High epstein-barr virus load and genomic diversity are associated with generation of gp350-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following acut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J Virol,2017,91(1):e01562.(收稿日期:2019-03-20)011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0期伤的作用。

人参皂苷Rg1在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人参皂苷Rg1能够通过激活HIF-1α的活性促进血管生成[11]。

1.2丹参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等。

丹参提取物可明显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12]。

丹酚酸B诱导VEGF及VEGF受体2蛋白表达,促进血管新生,从而治疗脑小血管病大鼠的认知缺陷和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实验性心肌梗死结局,实现心肌保护作用[13]。

1.3降香降香味辛,性温,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等。

30μg/mL的降香提取物B3能促进转基因斑马鱼肠下血管(SIVs)区域的毛细血管出芽新生,修复VEGF受体抑制剂Ⅱ诱导的SIVs区域血管损伤,通过调控VEGF受体mRNA表达发挥其对转基因斑马鱼的促血管新生效果[14]。

降香提取物对转基因斑马鱼和HUVECs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Rs mRNA 和PI3K/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有关[15]。

1.4鸡血藤鸡血藤味苦、甘、辛,性温,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关于鸡血藤的促血管新生方面的实验研究不多,但现有研究表明,鸡血藤提取物在斑马鱼和HUVECs中都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其主要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分可能是黄酮类。

鸡血藤提取物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斑马鱼胚胎中SIVs丛的平均发芽数和直径,恢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诱导的斑马鱼VEGF受体Flt-1、Kdr、Kdrl表达下调,从而增强HUVECs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血管新生[16]。

1.5银杏叶银杏叶味甘、苦、涩,性平,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主要成分为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银杏内酯、白果内酯)等。

银杏叶提取物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促进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帮助神经功能恢复[17]。

银杏内酯B可显著减轻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模型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细胞存活和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的前体通路和eNOS通路有关[18]。

银杏内酯K可通过JAK2/STAT3途径增加HIF-1α/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生成[19]。

2补气益气类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2.1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托毒生肌等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

黄芪甲苷Ⅳ可促进心肌梗死模型小鼠心肌VEGF的表达[20],增加梗死区新生血管数量,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脏血管生成[21];还可增加平均血管密度和上调VEGF蛋白水平,诱导血管生成、抑制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来促进随意型皮瓣移植大鼠的皮瓣存活[22]。

2.2人参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等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等。

人参皂苷Rb1可提高梗死区心肌的VEGF、bFGF mRNA表达水平,从而发挥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23];还可通过增加糖酵解促进HUVECs的增殖和血管生成[24]。

2.3红景天红景天味甘、苦,性平,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红景天苷等。

红景天苷能调节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HIF-1α表达。

体内研究还表明,红景天苷可促进骨痂内血管生成,促进骨折愈合[25]。

研究者用红景天含药血清处理HUVECs,发现红景天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使血管新生,改善创伤部位新生肉芽组织血供,从而促进皮肤创伤的修复[26]。

3通络活血类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葛根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肌退热、透疹升阳、通经活络等功效,主要成分为葛根素等。

葛根素有改善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抗自由基氧化及抗心很失常等作用[27]。

葛根素可增加胸主动脉血管急性功能障碍大鼠模型中血红素加氧酶蛋白表达及活性,通过p42/44MAPK 介导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脑血流灌注,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微循环,具有降压和预防卒中的作用[28]。

4补肾固本类中药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骨碎补味苦,性温,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主要成分为柚皮苷等。

柚皮苷通过调节骨质疏松大鼠的VEGF/VEGFR-2信号通路来刺激血管生成,从而促进骨折愈合[29]。

骨碎补还可调节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之间的平衡,激活VEGF/VEGFRs的表达,在体内外均可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

总之,中医药促血管新生相关基础研究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创伤修复等领域的热点。

中药影响血管新生机制复杂,并非通过某个单一因素起作用,而是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丹参提取物[12]可明显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但二氢丹参酮Ⅰ却抑制血管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