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应对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官 近年来 大量 研究 表 明 内膜新 生 血管是 动 脉粥 样硬 化疾 病普遍 存在 的特 征 ,它 是动 脉 粥样硬 化 发生 发展 的重 要危 险因 素 .而且 新生 血管 在不 稳 定性 斑块 及斑 块 的易损部 位 更为 明显 ,与 临床 心脑 血管事 件 的发生 显著 相关 I 1 1 。因此 应用影 像学 技 术评 估斑 块 内新 生血
解标 本 中斑 块 内新生 血 管 , 估 斑块 的稳 定性 , 评 因此 在
移 、 殖 与基质 重 塑等过 程 而产生 的新血 管 , 年人生 增 成
理性 的新 生血 管仅 见于 月经 期 和哺乳 期 的女 性生 殖器
临床 应用 中受 到一 定 限制 。而人 们 对新 生 血管 在动 脉
粥样 硬 化 中重要 作 用 的认 识 促 进相 关 影 像学 的发 展 ,
密切 相 关 [ 破 裂 型斑块 中新 生 血管密 度 最 高 , 稳 定 4 1 , 为
性斑 块 的 4倍 : 易损斑 块 中新 生 血管 密度 也 明显增 加 ,
粘 附分 子 ) 与相关分 子 特异 性结 合 , 可 为新 生 血管 的显 像 开拓 了新 的领域 。
( ) 一 超声
管 , 辨识 斑块 稳 定 性 , 测 临 床治 疗 疗 效 , 测 心脑 在 监 预 血管 意外 的发生 及早 期 预防 等方 面具 重要 作 用 。但 目
前对斑 块 内新生 血管 的影 像 学检 查还 并不 完 善 。主要 包 括超 声 、T、 I C MR 及放射 性 核素 显像 。近年 来分 子影
理想 状态 的一 种 显像 技 术应 是无 创 的 , 重 复性较 高 , 可
适 用 于各 部位 ( 括浅 表 血 管 、 脏 、 部 血管 等 ) 时 包 心 腹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 病理学上,不稳定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表面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形 成或出血等特征。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均以管腔显像为主,对斑块成分评估能力有 限,而超声造影、高分辨率斑块磁共振成像(HR-MRI)等新技术能提供更多斑块内 部结构的信息,可为基于斑块性质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斑块分类及风险评估
• 在超声检查结果不肯定或者拟行血管 重建的患者,应进一步行CTA检查。 由于该检查需使用碘化造影剂,肾功 能不全为相对禁忌证。
常用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颈动脉MRA成像范围与CTA相当,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且无射线 辐射。
• 常规MRA检查时,缓慢或复杂血流可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分析斑块
常用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
• CTA可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邻近软 组织和骨性结构,对显示钙化病变具 有独特优势,并通过三维成像重建直 观展现颈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其成 像范围大于颈动脉超声检查,除颈段 颈动脉,还可评估颅内血管和主动脉 弓。
• CT血管分析可以根据斑块区域的CT值 测量动脉粥样斑块体积、斑块构成及 斑块类型。
•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食盐(<5 g),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 酸摄入等。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其主要成分有全 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还包括少量家禽、奶 制品和红肉。一般人群膳食建议如下:全谷物 250~400 g/d,蔬菜水果≥500 g/d,鱼类≥300g/周,肉类40~75 g/d,蛋类3~6个/周,大豆25 g/d,坚果 50~70g/周,液态奶150~300 g/d,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试验Meta分析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试验Meta分析

•循证理论与实践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试验Meta分析吴平勇1,陈文卫1,胡伟1,孙彬1,陈辽1,黄星月1,黄鑫1作者单位:1 200433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通讯作者:陈文卫,E-mail:pingyong71@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7.11.06【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精确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3期)、EMbase及PubMed,收集采用超声造影与金标准(病理活检)比较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1982年至2016年11月。

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研究包括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与组织学标本的定量分析和/或发生斑块相关症状的目测比较,参数评价包括斑块和斑块超声造影定量超声强度及视觉分级;对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分析。

采用随机效应进行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的Meta分析,并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计算曲线下面积。

结果 最终纳入7个研究,5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EN 合并=0.68,95%CI :0.63~0.73;SPE 合并=0.78,95%CI :0.72~0.84;+LR=2.92,95%CI :1.60~5.33;-LR=0.34,95%CI :0.19~0.61;DOR 合并=9.47,95%CI :3.33~26.95;AUC=0.8346。

结论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诊断性试验;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7)11-1310-06The rol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indicator of plaque vulnerability:a meta-analysis Wu Pingyong *, Chen Wenwei, Hu Wei, Sun Bin, Chen Liao, Huang Xingyue, Huang Xi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Ren-min Hospital, Wuhan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20043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Weiwen, Email: pingyong71@[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for diagnosing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Methods We searched the databases including The Cochrane Library (Issue 3, 2016), EMbase, PubMed for diagnostic tests o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diagnosed with CEUS vs. with pathological biopsy or systemic (golden standard) from 1982 to the November, 2016.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extracted data, and assess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according to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QUADAS) items. The Meta-DiSc software (version 1.4) was used to conduct pooling on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likelihood radio, and negative likelihood radio. Heterogeneity test was performed and the 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SROC) was drawn for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Results A total of 7 studies involving 50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SEN, SPE, +LR, -LR and DOR were (0.68, 95%CI : 0.63~0.73), (0.78, 95%CI : 0.72~0.84), (3.16, 95%CI : 0.93~10.72), (0.34, 95%CI : 0.19~0.61) and (9.47, 95%CI : 3.33~26.95), respectively. The AUC of SROC curve was 0.8346. Conclusion Current evidence shows that CEUS is a promising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odality for detecting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visual grading classification is needed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echnical heterogeneity.[Key words ]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Meta-analysis; Diagnostic test;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脂质积累和血栓形成等病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及进一步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最终致硬化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1]。

颈动脉血管壁超声和血管成像荟萃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颈动脉血管壁超声和血管成像荟萃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颈动脉血管壁超声和血管成像荟萃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颈动脉血管壁超声成像(一)相关试题及答案1、超声造影显影时长大概时多少:A、10-30sB、2-5minC、5-10minD、1-3minE、10-20min2、作为B超斑块回声的参考的是:A、锁骨B、胸骨柄C、胸锁乳突肌D、斜方肌E、锁骨下肌3、无症状斑块SII为多少时定性归类为具有光滑表面斑块:A、1.57弧度/mmB、1.89弧度/mmC、1.67弧度/mmD、2.50弧度/mmE、1.97弧度/mm4、颅内和颈动脉血管及血管壁成像常见技术不包括:A、CTAB、MRAC、DSAD、X线E、US5、SII弧度是多少时不规则表面的斑块的具有症状:A、2.25弧度/mmB、1.57弧度/mmC、1.89弧度/mmD、1.97弧度/mmE、1.67弧度/mm答案:BCADA颈动脉血管壁超声成像(二)相关试题及答案1、颈动脉斑块溃疡-动脉栓塞形成的机制不包括:A、溃疡腔内血小板的聚集B、凝血机制的激活C、斑块表面规则,光滑D、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及时清除血管内血栓性物质E、血栓的形成2、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态学特征不包括:A、较大的脂质核心B、薄纤维帽C、斑块炎症细胞浸润D、颈动脉斑块内新血管形成E、斑块表面光滑3、颈动脉支架术后脑血管栓塞发生率为:A、20-40%B、30-41%C、10-40%D、15-43%E、20-44%4、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出血描述不正确的:A、增加了斑块的易损性B、使斑块体积增大C、血管管径变窄D、病人有可能出现急性临床症状E、增大斑块的稳定性5、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内新血管形成半定量测量描述不正确的:A、1级:无血管形成(无可见的微气泡)B、2级:局限或中度血管形成(外膜侧或斑块肩部中度微气泡)C、3级:广泛的血管形成(气泡移至斑块核心的广泛微气泡)D、全自动定量测量:例如,相对灌注面积,斑块平均强度E、半自动定量测量:例如,相对灌注面积,斑块平均强度答案:CECED颈动脉血管壁CTA成像(一)相关试题及答案1、CT显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密度特征是:A、低密度斑块B、高密度斑块C、极低密度斑块D、极高密度斑块E、与其他斑块密度无区别2、AHA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类描述不正确的:A、I型: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沉积B、II型:脂肪条纹病变,主要是细胞内脂质蓄积C、III型:斑块中细胞内脂质的沉积D、IV型:细胞外脂质(即脂质核心)密集沉积。

能量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能量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主要柃 来 源 , 卡外 已 经 研 究 … 颈 动 脉 【 j 【
近 ‘ 仃 炎学 l
声 强 度 , 在 部 位 , 量其 大小 、 腔 的狭 所 测 管 窄 率 , 能 量 多 普 勒 观 察 斑 块 内 是否 有 m 用 L
管 求 . 2 .< mm 的 块 均 未 永 新 生
义 、
管 在 粥 样 硬 化 板 块 的 发 生 发 展 巾 可能 是

()A)捷 J电 r 射 型 汁算 机 断 层 1 S , l 发 ¨ 捕 ( E , 行 刚 彩 色 多 普 勒造 影 技 术 P T) 逊
牝 映 动 H 斑 块 的 生 物 学 特 点 及 l流 J ( 0 【
个 核 心 事 件 , 起 着 天 键 性 作 用 , 机 其
理 仍 未 彻 底 削 明 , 求 较 仲 的榆 i ,i 治 寻  ̄ g防 ! q
结 果
的研 究 也许 能 为 认 l 脉 厅 法 仍 是 晌 动 研 究 的 焦 点 。 斑 块 内 新 生 f 符 粥 样 馊 化 n l 斑 块 的 发 病 机 制 和 防 治 带 来 变 革 , 能 髓 用
指住 原有 的 毛细i 管基础 }通过 管 内 :
皮 细 胞 的 增 殖 l迁 移 形 成 新 的 屯 细 m 管 j l 的过程。
符 , 不 能 排 除 新 生 f管 的 存 在 。 仉 『 l L
统 计学 处 理 : 比较 两 绀 , 测 A 中 检
5 6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颈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动 脉 中 的斑 块 和 内膜 的 增 厚 呵 造 成 官
的狭 窄 , 腔 狭 窄 >5 % 时 ,】} 观 m流 管 0 f { I;
注 : c 组 比 较 , B组 比较 均 , ( 0 。 与 与 P< ) 5 .

从治疗性血管新生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于药物多靶点作用的思考

从治疗性血管新生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于药物多靶点作用的思考

从治疗性血管新生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于药物多
靶点作用的思考
范维琥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10(031)001
【摘要】自从Folkman提出血管生长与肿瘤生长有关的30多年来,一些具有抗血管生长作用的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肿瘤,还有不少正处于临床发展阶段。

但是,临床试验显示的抗肿瘤疗效并不如临床前研究所预期的那么理想。

抗血管生长治疗的临床应用看来要比原先想象的更为复杂。

问题在于,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范维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科,上海,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调控滋养血管新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J], 李萌;张军平;朱科;漆仲文;邹升
2.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
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张金保;张艳军;崔广
智;庄朋伟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肥大细胞分布与血管新生相关性研究 [J], 郭素芬;张瑞云;成永霞;李志强
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冯莉萍;宋涛;夏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冯莉萍;宋涛;夏豪【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16)8【摘要】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处理,8周后将大鼠处死,测量血脂水平,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斑块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鼠单克隆抗体CD31培养以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各模型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稳定性斑块比例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计数内皮抑素组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抑制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总页数】3页(P1174-1176)【作者】冯莉萍;宋涛;夏豪【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2.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钙化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 [J], 彭少华;王成伟;尹喜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张金保;张艳军;崔广智;庄朋伟4.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研究 [J], 张渊;邓舒昊;朱一成;江泉5.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陈润泰;傅玉才;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8)002【摘要】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妙勇安汤组,第24周取材.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IT)、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脂核与斑块面积比(LCA/P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 MAPK水平;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组IT降低,FCT、FCT/IMT增加;CD31、VEGF、P38MAPK水平及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四妙勇安汤可稳定AS斑块,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斑块内VEGF和P38MAPK表达有关.【总页数】3页(P161-163)【作者】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四妙勇安汤调控滋养血管网重建稳定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J], 李萌;张军平;朱科;漆仲文;邹升2.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3.TLR3激动剂poly( I∶C)对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J], 耿瑞丽;杨朝菊;霍丽静;高伟;帖彦清4.前列腺素E1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 [J], 郑雪;白万军;周聊生;李宏建5.补阳还五汤对家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研究 [J], 庞晓丽;杨琳;曾文赟;索艳荣;张云莎;姜希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新 生 血 管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氧 诱 导 因 子 ;缺 氧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4.01.005
斑块内新生血管很可能是冠心病逆转的核心 机制之一,深入讨论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内 新 生 血 管 的机制及 应 对 策 略 可 能 为 研 究 冠 心 病 治 疗 提 供 新 的思路。 1 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新 生 血 管 较 脆 弱 ,易 发 生 斑 块 内 出 血 。 斑 块 内 出 血 定 义 为 斑 块 内 红 细 胞 、纤 维 蛋 白 和 血 小 板 的 混 合 物 的 溢 出 ,Purushothaman等[12]按 斑 块 内 出 血 占 斑 块 面 积的百分比将其分为1~4级。Kockx等[13]的研究显
HIF转 录 因 子 由 2 个 亚 基 组 成:普 遍 存 在 的 HIF-1β和缺氧诱导产生的 HIF-1α[5]。当氧压力从正 常范 围 的 20~100 mmHg 下 降 至 <10 mmHg时, HIF-1 进 入 到 细 胞 核 内 ,启 动 多 种 血 管 生 成 因 子 的 上 调,包 括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当氧 含 量 正 常 时,氧 敏 感 的 脯氨酰羟化酶蛋白 使 HIF-1α和 HIF-2α羟 化[6],羟 化后的 HIF 作用于蛋白酶 体 的 降 解[7],失 去 诱 导 血 管生成的作用。
作为一种防御 机 制,生 理 性 血 管 生 成 与 巨 噬 细 胞清除斑 块 内 胆 固 醇 的 过 程 密 切 相 关 。 [10] 大 量 研 究证明,在人动脉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微 血 管 中 存 在 巨 噬细胞和 T 细胞,而纤维钙化 斑 块 中 的 微 血 管 非 常 少,其脂质 含 量 也 明 显 较 低,这 提 示 在 巨 噬 细 胞 清 除脂质后,斑块内 新 生 血 管 发 生 了 退 化。 作 为 一 种 防御机制,在 增 加 动 脉 壁 氧 供、促 进 巨 噬 细 胞 清 除 斑 块 后 ,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退 化 消 失 。 2 病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2.1 病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的 特 点
· 15 ·
管生成因子和炎症 因 子 增 加,不 成 熟 的 新 生 血 管 生 长 ,斑 块 内 出 血 的 风 险 和 斑 块 不 稳 定 性 增 大 。
(2)在内皮 细 胞 内,HIF-1α 被 脯 氨 酰 羟 化 酶 羟 化后抑制血管生成 过 程,减 少 斑 块 内 出 血 并 稳 定 斑 块。大量研究表明,脯 氨 酰 羟 化 酶 2 缺 乏 可 以 恢 复 肿瘤的氧化处理,抑制其转移 。 [8]
· 14 ·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1月第41卷第1期 Int J Cardiovasc Dis,January 2014,Vol.41,No.1
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应对
·综述·
郗 扬
【摘要】 斑块内新生血 管 是 由 内 皮 细 胞 芽 生 形 成。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相 关 的 生 理 性 新 生血管能改善动脉壁供氧状 态,减 轻 炎 症 反 应,逆 转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进 展。 病 理 性 新 生 血管则会加速疾病的进程,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和血管壁的厚度,导致持续的缺 氧 状 态,甚 至坏死。此外,新生血管壁的 破 裂 可 以 导 致 斑 块 内 出 血、增 强 炎 性 反 应、扩 大 脂 质 核 心、 激发氧化应激反应和斑块破裂。
缺氧可以抑制 脯 氨 酰 羟 化 酶 的 活 性,稳 定 缺 氧 诱导因子。炎症和 缺 氧 是 紧 密 联 系 的,在 动 脉 粥 样 硬化斑块中,缺氧和炎症反应诱发的 HIF 表达增加 可能有两种不同的作用:
(1)在巨噬 细 胞 内,HIF-1α 活 性 的 增 加 使 促 血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1月第41卷第1期 Int J Cardiovasc Dis,January 2014,Vol.41,No.1
尽管缺氧是新 生 血 管 形 成 的 重 要 诱 导 条 件,但 是也 有 一 些 研 究 表 明 氧 化 的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oxLDL)在 氧 供 正 常 情 况 下 可 以 增 加 HIF-1 和 VEGF 的表达,oxLDL 在活体人工基底膜 血 管 生 成 模型中 可 以 促 进 内 皮 增 殖 。 [9] 这 提 示 斑 块 中 的 oxLDL 也可能与新生血管相关,但还需 要 进 一 步 的 研究证实。 1.3 生 理 性 血 管 生 成 有 助 于 斑 块 逆 转
正常生理情况 下,血 管 管 腔 中 的 氧 气 通 过 弥 散 作用到达血管壁。当内膜中细胞外基质聚集增多 时,氧气的弥散作 用 不 足 以 营 养 血 管 壁。 当 血 管 壁 氧 浓 度 持 续 下 降 时,细 胞 表 达 缺 氧 诱 导 因 子 (hypoxic inducible factor,HIF),促 进 新 生 血 管 产 生,从而抵消氧气 供 需 间 的 逆 差。 这 种 生 物 学 防 御 机制被称为生理性 血 管 生 成,其 目 的 在 于 防 止 低 氧 导 致 的 坏 死 ,维 持 组 织 的 完 整 性 。 1.1 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的 特 点
在珠蛋白结合 游 离 血 红 蛋 白 后,由 清 道 夫 受 体 CD163介导的巨 噬 细 胞 通 过 胞 吞 清 除 血 红 蛋 白-珠 蛋白(Hb-Hp)结合物,中 和 血 红 蛋 白 引 起 的 组 织 氧 化损伤[18]。在抗炎介 质 如IL-10 等 作 用 下,巨 噬 细 胞和炎性反应消退 期 的 单 核 细 胞 表 面 表 达 CD163。 Hb-Hp 结 合 物 与 CD163 结 合 后 刺 激 细 胞 保 护 酶———血红 素 加 氧 酶-1(hemeoxygenase-1,HO-1) 产生。亚铁血红素在 HO-1的作用下降解为一氧化 碳、胆绿素和 Fe2+ [19],这 3 种 物 质 均 有 抗 炎 和 抗 动 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3 糖 尿 病 与 新 生 血 管
作 者 单 位 :150081 哈 尔 滨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二 医 院 心 内 科
胞层。新生血管能 给 原 本 缺 氧 的 区 域 运 输 氧 气,协 助细胞的修复功能。
生理性 新 生 血 管 通 常 是 局 限 且 自 限 的。 动 脉 粥样硬化和缺氧状 态 能 诱 发 新 生 血 管 形 成,当 去 除 缺氧条件、恢复内 稳 态 后 新 生 血 管 便 退 化。 这 种 生 理性血管 生 成 在 趋 于 稳 定 的 动 脉 硬 化 斑 块 中 可 以 观察到。 1.2 缺 氧 对 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的 作 用
病理性新 生 血 管 是 由 不 受 控 制 的 内 皮 细 胞 刺 激产生的急 性、持 续 存 在 的 血 管 生 长 反 应[11],它 是 由生理性新生血管在起始期或消退期的异常导致。 生理性新 生 血 管 的 起 始 阶 期 分 为 芽 生 和 管 腔 形 成 (即周围细胞介导的血管稳定化),随 后 VEGF 表 达 的 下 调 和 内 皮 中 血 管 生 成 素-1(angiopoietin-1, Ang-1)、血 小 板 衍 生 因 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 化 生 长 因 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等 的 升 高 介 导 消 退 期 过 程,包含一系 列 的 分 子 级 联 反 应 。 [1] 在 病 理 性 新 生 血管过程中,由于持 续 存 在 的 免 疫 细 胞 介 导 的 细 胞 因子使内皮细胞 持 续 合 成 VEGF,持 续 刺 激 血 管 增 生而失去了消退期 的 过 程,使 病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持 续 存在,导致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的 稳 定 性 差,大 大 增 加 了 斑 块 的 风 险 ,特 别 是 斑 块 内 出 血 的 发 生 。 2.2 斑 块 内 出 血
新生血 管 生 成 是 组 织 发 展、再 生 和 修 复 的 基 础。伤口的 愈 合、月 经 周 期 中 子 宫 内 膜 的 生 长、组 织移植、炎 症 和 低 氧 状 态 下 都 有 血 管 生 成 的 过 程。 在一定条件下,促血 管 生 成 物 质 的 作 用 超 过 了 抗 血 管生成物质的作 用,生 理 性 新 生 血 管 启 动。 内 皮 细 胞在血管生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理性新 生血管由多 种 分 子 机 制 调 节,有 以 下 几 个 环 节:起 始、激活、内皮细胞 迁 移、官 腔 形 成 和 最 后 的 微 血 管 稳定。内皮 细 胞 的 芽 生 是 血 管 形 成 过 程 中 的 主 导 环 节[1]:在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1 (matrixmetallo- proteinase-1,MMP-1)的 作 用 下,内 皮 细 胞 从 壁 细 胞上脱离,离 开 基 底 膜;在 蛋 白 水 解 酶 作 用 下 释 放 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1-2],促进柄细胞和尖细 胞 的 形 成,使内皮 细 胞 变 得 富 有 活 动 性 和 侵 蚀 性:伪 足 指 引尖细胞 芽 生 形 成 管 状 并 最 终 成 为 稳 定 的 内 皮 细
结 合 珠 蛋铁血红 素 的 毒 性 作 用。 几 乎 所 有 哺 乳 动 物 的 珠 蛋白基因上只有1 个 等 位 基 因,这 使 其 能 预 防 动 脉 粥样硬化。 人 类 是 唯 一 发 生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哺 乳 动物,在人染色体 16q22 上 有 2 个 结 合 珠 蛋 白 等 位 基因(1和2)[15]。Hp2-2蛋白 基 因 型 能 增 加 氧 自 由 基的聚集,有促炎症和促 氧 化 的 作 用 。 [16] 有 研 究 表 明,我国 Hp2-2基因型者的冠脉狭窄率更高 。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