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血管新生作用(MVD表示)仅次于VEGF

合集下载

VEGF、KDR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MVD的关系

VEGF、KDR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MVD的关系

Ex p r e s s i o n o f VEGF a n d KDR i n o v a r i n a e p i t h e l i a l t u mo r t i s s u e nd a t h e i r
r e l a io t n s h i p wi t h mi c r o v e s s e l d e si n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1 . 0 1 3
中图分类号 : R 7 3 7 . 3 1 ; R 7 3 0 . 2 6 1
文献标识码 2— 0 3 6 9 ( 2 0 1 3 ) 1 1 —0 0 4 1 — 0 2
c r o v e s s e ] d e n s i t y f M V D) .Me t h o d s :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V E G F a n d K D R i n t h e o v a N a n e p i t h e l i l a t u m o r t i s s u e w e I ℃e x a mi n e d b y i m mu -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l a t e c h n i q u e .T h e i n t e g r a l o p t i c l a d e n s i t y( I O D)w a s m e su a r e d .M V D W s a c o u n t e d b y l i g h t m i c r o s c o p e . Re s u l t s : D i f e r -

产后下面松弛多久恢复,如何变紧致

产后下面松弛多久恢复,如何变紧致

产后下面松弛多久恢复,如何变紧致产后下面松弛多久恢复,产后下面松弛,一般42天后会恢复正常。

但是一般不能完全恢复到孕前,产后如果恢复不好,有可能导致子宫脱垂等。

产后下面松弛多久恢复,一般情况下,产后四十二天左右下面松驰现象就能够恢复正常,但是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也有的产妇下面松弛现象会在三个月左右恢复。

这种情况需要女性通过合理的锻炼,来改善下面松弛状态,建议每天要做十到十五分钟分钟的缩肛运动,来增加盆底肌的恢复。

其次,可以每天通过瑜伽运动的方式,有利于下面紧致。

另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紧缩术的方法来改善下面松弛现象。

不论是顺产小产还是剖腹产,产后修复营养PWRH【产美盾】可以让你达到无痕孕产的目的,改善产道松弛,修复子宫内膜,修复孕产过程当中的损伤,补充血红素,铁、锌、钙,补充孕产过程当中流失的能量。

产后下面松弛怎么办,怎么恢复:产后阴道松弛很多原因都有关系,这是女性在生完孩子以后最常见的问题,在发生产后下面松弛的现象后,应该根据女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起到作用,五个不同的缩紧方法对于改善下面松弛的过程非常重要。

女性下面松弛的现象和女性生完孩子的情况有关系,中国女性50%的人在生完孩子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面松弛的现象,再加上年龄,夫妻生活的因素,下面松弛会更加严重,对于女性来说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女性下面松弛的方法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

1、产后下面松弛的现象可以进行仰卧或者是侧卧,一边深呼吸,同时紧缩下面周围以及肛门口的肌肉,紧缩的同时憋气,放松呼气大概五分钟,改善的效果非常好。

2、产后下面松弛可以通过呼吸锻炼方法来进行,每天早晚空气要在清晰的地方深呼吸后,就可以改善患者的下面松弛现象,但一定要反复100次以上,但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过程。

3、锻炼缩阴法,双腿分开收缩,两侧的肌肉受精,尤其是阴道上提的过程中,每天应该坚持15分钟左右,要有耐心的进行锻炼,这样才可以改善阴道松弛的问题,提高阴道括约肌,阴道松弛现象就可以解决。

神经胶质瘤生物学及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瘤生物学及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瘤生物学及治疗现状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08-08T16:26:27.9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5期作者:刘佳鑫1 周帅1 钱希颖1 陈立1 赵建华1(通讯作[导读] 会研究出各种方法针对各位肿瘤治疗,这些研究上的进步必将会对神经胶质瘤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1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癌变所致,也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与肿瘤血管的新生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病人的预后依然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者一直尝试从分子角度对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胶质瘤的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治疗靶点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成效并不显著。

在此,本文将针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综述,为神经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上皮;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04-02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

目前,脑胶质瘤的发病率在我国颅内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据首位[1],根据胶质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可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以及髓母细胞瘤等,其中以多形性胶质细胞瘤最为常见,发病部位多见于大脑半球[2]。

神经胶质瘤特点为增殖迅速、分化能力差、侵袭性较强,目前手术方法不能完全切除肿瘤,术后进行放疗、化疗的治疗方法,但目前临床上统计肿瘤细胞对放疗辐射的耐受性可能会造成残余病灶的再次一次复发,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又一大难题。

流产要休息多少天合适 科普分享

流产要休息多少天合适   科普分享

流产要休息多少天合适科普分享流产要休息多少天合适?很重要,流产要休息多少天合适?流产后休息5-7天即可。

流产是属于妇科的一种小手术,术后7天出血停止、腹痛消失,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

流产还要根据每个女性的身体状况不同,而选择休息的时间,如果患者身体比较弱,或者伴有贫血等等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休息的时间。

术后连续20-40天口服PWRH【产美盾】人工流产专用修复营养,1、快速修复内膜损伤,预防宫内膜粘连。

2、快速清除体内炎症,预防流产后副作用。

3改善子宫血流,流产后身体虚弱问题。

清宫需要休息多久至少半个月。

清宫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应卧床休息2 -3天,以后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时间。

但半个月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搬东西、提重物,避免剧烈的运动,防止劳累过度。

建议全休两周后,再投入工作。

恢复大概需要1-2个月左右。

清宫主要是对子宫内膜会有一定损伤,而子宫内膜的重新修复一般得需要1-2个月经周期能恢复过来。

可以在清宫术后一个月复查子宫的情况,看子宫内膜的厚度等是不是正常。

人工流产对人体带来的损伤?(流产要休息多少天合适?)1、炎症不可避免,严重会引发输卵管病症导致不孕不育或者是宫外孕。

2、多次的流产,由于频繁的宫腔损伤感染及部分药物的使用,子宫内膜损伤的发生逐渐增多,会诱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移位,宫内炎症,月经失调、宫内膜基底层破坏,造成子宫内膜重度损伤,再生修复困难引起子宫前后壁之间纤维瘢痕和粘连的形成。

3、宫颈炎是女性挥之不去的噩梦,常常伴随一生每一次的流产都会加重炎症的复发。

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

PWRH【产美盾】作为产后专用修复营养,可完成流产后的三重修复,1、PWRH具有趋化和迁移能力'亦称为归巢能力,对于子宫复旧发挥各种组织修复功能。

可以快速进行宫腔内的创伤修复,让损伤的子宫内膜再生,快速帮助子宫复旧。

2、炎症修复,流产损伤的炎症清除粘膜菌群的平衡可通过配套装中3号妇百畅,避免流产后感染,预防流产后遗症。

大肠癌中VEGF、Ki—67和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大肠癌中VEGF、Ki—67和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大肠癌中VEGF、Ki—67和MVD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作者:焦亚莉等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VEGF、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Ki-67的表达和MVD,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性。

结果:大肠癌VEGF、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73.2%,明显高于癌旁肠组织的35.0%、20.1%。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大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Ki-67实体肿瘤的生长侵袭与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

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VEGF家族和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酪氨酸激酶受体[1]。

所有促血管生成因子中,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Ki-67的表达,并探讨VEGF表达与CD34计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从而评价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观察Ki-67在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2011年资料完整的60例大肠癌根治术标本,患者术前均未经过任何抗肿瘤治疗。

其中男4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2岁;有淋巴结转移者33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7例。

大肠癌按WHO(2005)分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

另选取大肠癌癌旁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全部标本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连续切片,HE染色。

免疫组化采用SP法。

鼠抗人单克隆抗体VEGF、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4、鼠抗人单克隆抗体Ki-67及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以同一条件下染色的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VEGF、CD34定位于细胞质,以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胡杰;吴慧群;张文发【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 tor (VEGF)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elder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Methods Sixty patients of el der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32 healthy individuals were enroll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in the two group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VEGF and MVD and progn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VEGF and MVD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MVD and VEGF in different TNM stages and lym phatic metastasis (P<0.05). The three-year survival rate and five-year survival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VEGF tha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 of VEGF.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ngiogenesis, tumor growth and tumor metastasis. VEGF can be the prognostic dis criminators in prostate cancer.%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进展期胃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对MVD、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胃癌组织VEGF及MVD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同肿瘤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VEGF及MV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VEGF阴性胃癌患者(P<0.01).结论 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老年进展胃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1(022)023【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老年【作者】胡杰;吴慧群;张文发【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南昌 330000;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南昌 330000;江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南昌 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一簇最强的促血管生成物质,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

VEGF和MVD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VEGF和MVD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Ab s t r a c t 】0 b j e c t i v e : T o d e t e c t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V E G F a n d M V D i n h y p o p h a r y n g e a l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 e x p l o r e t h e i r a s s o c i a —
第2 8卷
2 22
第 3期 川 I 北医来自学院学

V0 I . 28. No . 3
2 0 1 3年 6月
J OUR NAL OF N OR T H S I C HU AN ME D I C AL CO L L EGE
J u n . 2 0 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3 6 9 7 . 2 0 1 3 . 0 3 . 0 6
V E G F表 达 和 MV D计 数 呈 显 著 正 相 关 ( r = 0 . 5 8 2, P= 0 . 0 0 0 ) 。 结论 :V E G F和 M V D 的 高 表 达 提示 两 者 对 肿 瘤 新 生 血 管 的形 成起重要作用 ; 同时 , V E G F和 MV D在 下 咽 鳞 状 细 胞 癌 组 织 中的 高 表 达 具 有 显 著 正 相 关 性 , 表 明两 者 协 同促 进 下 咽 鳞 癌 的生
【 摘
要】 目的 :研究 V E G F和 C D 标记 的 M V D在下 咽鳞状 细胞 癌 中的表达 , 并 研究其 与肿瘤 临床特性 的关系 , 探讨两 者

乳腺癌患者MVD VEGF与Ki-67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乳腺癌患者MVD VEGF与Ki-67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乳腺癌患者MVD VEGF与Ki-67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崔艳婷;谢小红;顾锡冬;胡袁媛;周长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VD,VEGF and Ki-67,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othe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MVD,VEGF,ER,PR,HER-2 and Ki-67 in 108 cases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made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Results The mean MVD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as 22.85±8.063,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VEGF and Ki-67 were 56.5% and 68.5%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ER,PR and HER-2 were 64.8%,59.3% and 38.0%;MV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Ki-67 and lymph nodemetastasis(P<0.05,r=0.279,r=0.216),which was not related toage,ER,PR,HER-2 and tumor size. VEGF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Ki-67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r=0.571,r=0.202),which was not related to age,ER,PR,HER-2 and tumor size. MV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GF(P<0.05,R=0.481). Conclusion Combined detection of MVD and VEGF can assess Ki-67 expression and the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VD、VEGF与Ki-67、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VEGF、ER、PR、HER-2、Ki-67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均值为(22.85±8.063),VEGF、Ki-67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56.5%、68.5%,ER、PR、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59.3%、38.0%;MVD与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r=0.279,r=0.216),与年龄、ER、PR、HER-2、肿瘤大小无关;VEGF表达与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r=0.571,r=0.202),与年龄、ER、PR、HER-2、肿瘤大小无关;MVD与VEGF成正相关(P<0.05,r=0.481).结论联合检测MVD、VEGF可评估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风险.【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20)001【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VD;VEGF;Ki-67;淋巴结转移【作者】崔艳婷;谢小红;顾锡冬;胡袁媛;周长玉【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310006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6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6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0006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 蔚
目的: 评价氟西汀( 百优解) 治疗心内科的伴或不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 安全性。 方法: 心内科就诊的 6 6 例患者, 年龄 3 2 ^ - 6 5 岁, 符合 I C D - 1 0 抑郁障碍标准, H a m i l t o n 抑郁量表 1 7 项( H A MD _ , 7 ) 总分)1 6 分, 服用氟西汀( ( 2 0 m g / d a y ) 治疗 6 周, 进行治疗前后抑郁状态的 评价。 结果: 氟西汀治疗伴心血管症状的抑郁患者总有效率为 7 2 . 1 0 o 。在抑郁改善的同时, H A MD迟滞 抑郁因子得分显著下降。治疗结束时生活质量的各层面均出现显著改善, 其中疲劳、 乏力诸症状改善尤
为显著 。
结论: 本研究证实氟西汀治疗可改善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抑郁病人的心情,氧化低 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 科 ( 1 0 0 0 3 8 ) 陈 宇 张钧华 唐朝枢 李拥军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 7 1 0 0 3 2 ) 蒲若蓄
目的: 观察 3 - 经- 3 一 甲基戊二酞辅酶 A ( H MG - C o A) 还原酶抑制剂辛代他汀( S i m) 对氧化低密度脂
蛋白( o x i d i z e d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 o x - L D L ) 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 U V E C s ) 植物凝集素样氧 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 e c t i n - l i k e o x i d i z e d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r e c e p t o r 1 , L O X - 1 ) 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H U V E C s , 实验分为5 组: 对照组; o x - L D L组( 加人o x - L D L 3 0 m g / L ) ; s i m 1 , 2 组: 细胞经 1 p M及 1 O P M S i m预孵育 3 0 m i n , 再加人o x - L D L 3 0 m g / L ; S i m组: 单独 1 O p M S i m作用细 胞, 各组细胞均继续培养 2 4 h 。采用细胞 E L I S A、 流式细胞术、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 P C R ) 检测 L O X - I m R N A及蛋白表达水平; 采用‘ 2 s I - o x - L D L结合实验分析 H U V E C s 与o x - L D L的结合; 采用
7 - ' 7 P - A T P磷酸转移法检测蛋白激酶 C ( P C K) 活性 ; 采用试剂盒法检测乳酸脱氢酶( L D H) 活性 。
结果: 1 . 细胞 E L I S A : ( 1 ) H U V E C s 经3 0 m g / L o x - L D L刺激后, L O X - 1 表达呈时间依赖性明显增 高( P GO . 0 1 ) , 但H U V E C s 基础表达 O L X - 1 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P >0 . 0 5 ) ; ( 2 ) 辛代他汀明显抑制 o x - L D L诱导的L O X - 1 表达, 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2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以H U V E C s L O X - 1 基础表达为对照, o x - L D L诱导 H U V E C s L O S - 1 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为 3 0 . 2 9 士2 . 7 8 ( n =3 ) , S i -1 组 及2 组H U V E C s 表达 L O X - 1 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 2 2 . 3 8 士2 . 4 8 ( n =3 ) , 1 6 . 1 2 士3 . 0 8 ( n =3 ) , 辛伐
・2 9 4.
他汀不影响 H U V E C s 基础 L O X - 1 表达( P > 0 . 0 5 ) ; 3 . R T - P C R结果: L O X - 1 / ( 3 - a c t i n在 5 组细胞的光 密度比值分别为: 0 . 5 8 士0 . 1 4 , 1 . 1 5 士0 . 2 2 , 0 . 8 5 士0 . 2 7 , 0 . 7 0 士0 . 3 4 , 0 . 6 0 士0 . 1 7 , 提示辛伐他汀明显抑 o x - L D L诱导的L O X - l m R N A表达( P<0 . 0 5 ) ; 4 . 1 2 5 I - o x - L D L摄人实验; 5 组细胞摄人1 2 5 工 一 o x - L D L 分别为: 1 2 . 3 8 士1 . 7 1 , 3 0 . 7 4 士3 . 5 9 , 2 3 . 7 6 土1 . 9 4 , 1 5 . 1 2 士2 . 6 5 , 1 3 . 1 7 士2 . l l n g / m g 蛋白( n =3 ) 提示 o x - L D I明显增加’ 2 5 I - o x - L D L与 H U V E C s 结合( P <0 . 0 1 ) ;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 . . I - o x - L D L与 H UV E C s 结合( P <0 . 0 5 ) , 且高浓度的辛伐他汀较低浓度的辛伐他汀抑制作用更明显( P<0 . 0 5 ) ; 单独 辛伐他汀作用不影响’ 2 6 I - o x - L D L与 H U V E C s 结合( P > 0 . 0 5 ) ; 5 . P K C活性检测, 5 组细胞 P K C活性 分别为: 6 3 4 5 . 5 士3 9 8 4 . 4 , 1 0 9 8 3 . 1 士4 4 0 8 . 6 , 8 0 5 8 . 7 士2 8 6 9 . 7 , 6 5 5 8 . 0 士3 0 9 8 . 4 , 5 7 6 5 . 1 士2 8 8 3 . 9 c p m m i n / 1 士1 0 0 c e l l ( n =3 ) 。 提示o x - L D L明显增加H U V E C s P K C活性( P <0 . 0 1 ) ; 辛伐他汀明显抑制这一 作用( P <0 . 0 5 ) , 且高浓度的辛伐他汀较低浓度的辛伐他汀抑制作用更明显( P<0 . 0 1 ) ; 单独辛伐他汀 作用不影响H U V E C s P C K活性; 6 . L D H检测, 1 即M辛伐他汀不增加L D H释放: 3 0 m g / L o x - L D L与细 胞共孵育 2 4 h , 明显增加 L D H释放( P GO . O l , n =6 ) , 提示细胞损伤: S i ml 组及 2 组L D H释放与对照组 相比无显著差异( P >O . 0 5 ) , 提示辛伐他汀对 o x - L D L所致的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 结论: 1 . 辛伐他汀抑制 o x - L D L诱导的L O X - 1 表达增加及 H U V E C s 结合1 2 ” 工 一 o x - L D L增加; 2 . 辛 伐他汀逆转 o x - L D L所致的 H U V E C s P K C活性增加; 3 . 辛伐他汀对 o x - L D L所致的内皮损伤有保护作 用; 4 . 高浓度的辛伐他汀较低浓度的辛伐他汀上述作用更明显; 5 . 单独辛伐他汀对 H U V E C s 无上述作
M2 一 受体自 身抗体阳性血清( 浓度 1 : 1 6 0 ) 可以 使I - 的峰值电流强度由1 8 4 3 . 2 7 士2 2 5 . 9 8 P A下降至
6 3 6 . 4 2 士1 1 0 . 0 7 P A, 标准电流密度由 1 5 . 4 0 士1 . O 1 p A/ p F下降至 5 . 5 4 士0 . 8 A / p F ( P GO . 0 1 ) , 阿托品 也可阻断作用。抗 M} 一 受体 自 身抗体对心室肌细胞的作用与 M: 一 受体激动剂碳酞胆碱相似。 结论: 人类心脏抗 G 一 蛋白偶联型 M, 一 受体 自身抗体对其受体有“ 激动剂样” 效应, 可以使心肌细胞 的I c r - i 减小( 预先用异丙肾上腺素使 I . 升高) , - , 从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 进一步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
M, - c h o l i n o c e p t e r , A b s ) 对豚鼠心室细胞膜 L型钙电流( L - T y p e C a " c u r r e n t I I C , _ L ) 具有 M2 一 受体“ 激动 剂样” 作用。 方法 : 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 分别取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抗 M: 一 受体的 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和 Mz 一 受体激动剂碳酞胆碱, 定量观察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 I - L 电流强度的影响。 结果: Mz 一 受体激动剂碳酞胆碱( C a r b a c h o l , C a r b ) 可以使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异丙腺上腺素( I S O - p r e a l i n e , I s o ) 预先增大的I C . - L 峰值电流强度的标准电流密度下降为 1 2 3 0 . 8 7 士2 0 8 . 1 4 P A和 1 0 . 7 2 士1 . O 6 P A / P F ( P GO . 0 1 ) , 乙酞胆碱能受体( M2 一 受体) 阻滞剂阿托品( A t r o p i n e , A r t ) 以阻断这一作用。抗
用。
' \ 人 抗 心 脏M 2 一 乙 f 胆 碱 能 受 体 的 自 身 抗 体 对 心 肌 细 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1 0 0 0 2 0 ) 缪国斌 张 麟 刘秀兰 王树岩 张 健
L - 型钙 7 雨省 的 w } n
目的: 从细胞水平证实抗Mz 一 乙酞胆碱能受体( M: 一 受体) 的自 身抗体( a u t o a n t i b o d i e s a g a i n s t t h e
改变, 从细胞电生理水平证实 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
.2 9 5・
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MV D表示) 仅次于 V E G F , 。 基因心肌注射组。 结论: 具有心肌显影功能的脂质体微泡可向大鼠心肌靶向传输基因V E G F 二并产生促血管新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