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高电压技术 4 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高电压技术》复习纲要

《高电压技术》复习纲要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试验第一章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毁高压(HV ):10~220kV 超高压(EHV ):330~750kV 特高压(UHV ):1000kV 及以上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在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由于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有损极化(如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等)引起的损耗,总称为电介质的损耗。
介质损耗角 δ 为功率因数角 φ 的余角,其正切 tg δ 又可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定义δ 为介质损失角,是功率因数角ϕ 的余角 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 δ ,如同εr 一样,取决于材料的特性,而与材料尺寸无关,可以方便地表示介质的品质1-4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电介质电导主要为离子式电导,即电解式电导;金属电导主要为自由电子电导。
R 3i 3 CI 2 RI 2 3I 1I CRIItg =δ第二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气体的电离形式:碰撞电离:气体放电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而引起的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而获得动能。
当电子的动能满足如下条件时,将引起碰掩电离光电离: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的电离过程称为光电离 热电离:因气体热状态引起的电离过程称为热电离 负离子的形成:有时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电子,反而是碰撞电子附着分子,形成了负离子表面电离:气体中的电子也可能是从金属电极的表面电离出来的(逸出功:从金属表面电极表面逸出电子需要一定的能量,通常称为逸出功)汤逊气体放电理论:汤逊理论认为,当pS 较小时,电子的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起着主要作用,气隙的击穿电压大体上是pS 的函数 流注气体放电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及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汤逊理论适用于均匀电场,流注理论适用于不均匀电场巴申曲线:假设S 保持不变,当P 增大时,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了,相邻两次碰撞之间,电子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减小了。
大工15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大工15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最常见的极化形式是电子式极化。
2.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包括改进制造工艺、改进绝缘设计和改善运行条件,不包括适当增加电极与绝缘体的气隙。
3.滑闪放电的条件是电场必须具有足够的垂直分量,电场必须具有足够的水平分量,电压必须是交变的。
4.目前常用的液体电介质是矿物油。
5.电矩是指由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异号电荷组成的系统,电矩的方向是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矩的大小是指带电量与两个电荷垂直距离的乘积。
6.电介质导电流非常小,电介质中带电粒子为离子,电介质电导电流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
7.绝缘子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有足够的电绝缘强度、能承受一定的机械负荷、能经受不利的环境和大气作用。
8.当电介质发生极化后,其内部电荷负电荷量等于正电荷量。
9.目前应用最多的绝缘子材料是电工陶瓷。
10.电矩是指由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异号电荷组成的系统,电矩的方向是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矩的大小是指带电量与两个电荷垂直距离的乘积。
判断题:1.正确,运行中的绝缘子应能在正常工作电压和一定幅值的过电压下可靠工作。
2.正确,气体电介质在弱电场强下的极化、电导、损耗很微弱,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3.正确,一个绝缘装置实际耐压能力取决于它的沿面闪络电压。
正确答案:B4.目前广泛使用的液体介质是人工合成油。
5.通常情况下,污秽闪络电压比湿闪络电压高。
6.电化学击穿电压作用时间短,介质发热不明显。
需要改写为:电化学击穿电压的作用时间很短,因此介质的发热并不明显。
7.当发生滑闪放电时,随着电压的增加,滑闪放电的长度会越来越快。
需要改写为:随着电压的增加,滑闪放电的长度会加快。
8.绝缘子通常由绝缘件、机械固定用的金属附件以及胶装绝缘件和金属附件的胶合剂组成。
9.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组合绝缘中各层绝缘所承受的电场强度应与其电气强度成正比。
需要改写为: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组合绝缘中各层绝缘所承受的电场强度应与其电气强度成比例关系。
高电压技术判断复习题(附答案)

高电压技术判断复习题(附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工程上主要用雷击跳闸率和绕击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交流电压下,电介质的能量损耗与电源频率成正比。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环境湿度对固体介质表面电阻没有影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波阻抗是耗能元件,它从电源吸收能量。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电压直角波流经并联电容后,波形将变成衰减的直线波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所谓内部过电压的倍数是内部过电压的幅值与电网工频线电压幅值的比值。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避雷线的保护角愈大,避雷线就愈不能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在一般情况下,220kV及以下的电网中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限制工频电压升高。
()B、错误正确答案:B9、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中,对同塔双回供电需要采用平衡绝缘方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阀式避雷器的保护比等于避雷器的残压与灭弧电压之比。
保护比越大,表明残压低或灭弧电压高,意味着绝缘上受到的过电压小,而工频续流又能很快被切断,因而该避雷器的保护性能越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1、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存在的气隙等杂质发生局部放电,这种局部放电属非完全击穿,并不立即形成贯穿性放电通道。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三相线路的塔顶遭受雷击,导线与避雷线之间的耦合系数越小越易发生闪络。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空载长线电容效应属于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影响因素。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电场作用下,液体介质的纤维形成“小桥”,不会影响介质的击穿电压。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值指长时间作用在气隙上能使其击穿的最低电压。
()B、错误正确答案:B16、35kV及以下线路,因其绝缘强度相对较弱,装设避雷线提高线路的可靠性的效果不大,一般不需全线架设避雷线。
哈工大高电压技术 总复习

气体分子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电离而
分解成电子和正离子。 ☆ 、电离的主要形式 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金属表面电离
☆ 、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 电弧放电
☆、汤逊理论的实质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
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
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极间距离相同的正、负极性“棒—板”气隙在自持放 电前、后气体放电的差异 自持放电前的阶段(电晕放电阶段) 正极性“棒 — 板”:因棒极带正电位,电子崩中的电
子迅速进入棒极,正离子暂留在棒极附近,这些空间电荷
消弱了棒极附近的电场而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阻止了 棒极附近流注的形成,使得电晕起始电压有所提高 负极性“棒 — 板”:因棒极带负电位,电子崩中电子 迅速向板极扩散,正离子暂留在棒极附近,这些空间电荷 加强了棒极附近的电场而消弱了外部空间的电场,使得棒
污闪过程: 积污 电晕或辉光放电出现
受潮
干区形成 沿面闪络
局部电弧出现
积污地点:城市 > 农村;化工厂、火电厂、冶炼厂等重 污染地区 污层受潮条件:多雾;常下毛毛雨;易凝露地区;长期 干旱 积污是发生污闪的温床,治理环境可以防止积污;污层 受潮或湿润是污闪的催化剂
☆、污闪事故的对策
(一)调整爬电比距
在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其击穿特性具有“U形曲线”
特性和“饱和”特性;其击穿电压不仅远低于雷电冲击电 压,有时在波前时间内比工频击穿电压还低;且其击穿电 压和放电时间的分散性比雷电冲击电压下要大得多
☆、表征气隙冲击击穿特性的两种方法是:
50%冲击击穿电压和伏秒特性曲线 1、50%冲击击穿电压(U50%) 工程上常采用50%冲击击穿电压(U50%)来描述气隙的 冲击击穿特性。 50%冲击击穿电压(U50%):在多次施加同一电压时,
高电压技术重要知识点

高电压技术重要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电压技术各章知识点第一篇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第1章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1、气体中带电质点产生的方式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表面电离2、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流入电极、逸出气体空间、复合3、电子崩与汤逊理论电子崩的形成、汤逊理论的基本过程及适用范围4、巴申定律及其适用范围击穿电压与气体相对密度和极间距离乘积之间的关系。
两者乘积大于时,不再适用5、流注理论考虑了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适用两者乘积大于时的情况6、均匀电场与不均匀电场的划分以最大场强与平均场强之比来划分。
7、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电晕放电的过程、起始场强、放电的极性效应8、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的击穿特性雷电和操作过电压波的波形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延时与伏秒特性50%击穿电压的概念9、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均匀电场无极性效应、各类电压形式放电电压基本相同、分散性小极不均匀电场中极间距离为主要影响因素、极性效应明显。
10、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电压波形对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影响不大对极不均匀电场影响相当大完全对称的极不均匀场:棒棒间隙极大不对称的极不均匀场:棒板间隙11、气体的状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湿度、密度、海拔高度的影响12、气体的性质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在间隙中加入高电强度气体,可大大提高击穿电压,主要指一些含卤族元素的强电负性气体,如SF613、提高气体放电电压的措施电极形状的改进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采用提高气体压力的作用高真空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第2章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的电气强度1、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质点会沿电场方向产生有限的位移现象,并产生电矩(偶极矩)。
介电常数: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与电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
极性电介质和非极性电介质:具有极性分子的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
大工19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123参考答案

大工19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1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行进单位长度后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称为()。
A.α系数B.β系数C.γ系数D.μ系数正确答案:A均匀电场中空气的电气强度大致为()kV/cm。
A.15B.20C.30D.45正确答案:C当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击穿电压是气压和间隙距离()的函数。
A.乘积B.比值C.之和D.之差正确答案:A在大气条件及间隙距离相同的情况下,通常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
A.低B.高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B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
A.低气压长间隙B.高气压短间隙C.高气压长间隙D.低气压短间隙正确答案:D汤逊理论不适用于()情况下。
A.小间隙B.压力小C.空气稀薄D.长间隙正确答案:D下列关于流注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注理论考虑了空间电荷对电场的影响B.流注理论考虑了空间光电离作用的影响C.当外加电压很高时,形成的流注是正流注D.形成流注后,放电即转为自持放电正确答案:C电晕放电是一种()。
A.自持放电B.非自持放电C.电弧放电D.均匀场中放电正确答案:A当电场不均匀系数为()时,称为稍不均匀电场。
A.f2D.f>4正确答案:B下列电场形式不属于对称电场的是()。
A.板-板B.球-球C.棒-棒D.棒-板正确答案:D在其他大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压增大时,间隙的击穿电压降低。
T.对F.错正确答案:B去电离过程通常包括带电粒子的运动、扩散、复合和附着效应。
T.对F.错正确答案:A汤逊放电理论认为,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的空间碰撞电离和正离子碰撞阴极产生表面电离。
T.对F.错正确答案:A当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T.对F.错正确答案:B在棒-板构成的不均匀电场中,正棒的电晕起始电压大于负棒的电晕起始电压。
T.对F.错正确答案:B滑闪放电是具有强垂直分量的绝缘结构所特有的放电形式。
T.对F.错正确答案:A光电离是气体产生带电粒子的最重要形式。
大工11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1-3

大工11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1. 由光辐射引起的电离方式称为()。
A. 碰撞电离B. 热电离C. 表面电离D. 光电离正确答案:D2. 下列因素与间隙击穿电压无关的是()。
A. 电极材料B. 气压C. 电极间距D. 电极长度正确答案:D3. 汤逊理论的气压与间隙适用范围是()。
A. 高气压短间隙B. 低气压长间隙C. 低气压短间隙D. 高气压长间隙正确答案:C4. 在电离方式中产生电子,没有正离子出现的电离方式为()。
A. 表面电离B. 光电离C. 热电离D. 碰撞电离正确答案:A5. 下列击穿电压最高的是()。
A. 负棒正板场B. 负棒正棒场C. 正棒负板场D. 正板负板场正确答案:A6. 沿固体介质表面发展的放电称为()。
A. 击穿B. 闪络C. 电晕D. 以上都不对7. 带有异号电荷的粒子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中和而还原为中性粒子的过程称为()。
A. 中和B. 扩散C. 放电D. 复合正确答案:D8. 自持放电的主要特点是()。
A. 需要外界因素维持B. 无需外界因素,仅靠电场维持C. 放电时间短D. 放电很快终止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 下列电场属于均匀电场的是()。
A. 板一板B. 板一棒C. 棒一棒D. 球一球正确答案:ACD2. 极不均匀电场的特性有()。
A. 击穿电压比均匀电场低B. 击穿电压很高C. 如果是不对称电极,则放电有极性效应D. 具有特殊的放电形式——电晕放电正确答案:ACD3. 强电场下气体电离形式主要有()。
A. 光电离B. 热电离C. 碰撞电离D. 表面电离正确答案:ABCD4. 下列属于流注放电的特点的是()。
A. 电离强度很大B. 传播速度很快C. 导电性能良好D. 不能自持放电三,判断题1.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比均匀电场低。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根据巴申曲线,气压越高,击穿电压越高.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当分子的动能大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时,就可能引起热电离。
大工18春《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固体电介质易发生()。
A: 电击穿
B: 热击穿
C: 气泡击穿
D: 电化学击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下列关于电矩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矩是指由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异号电荷组成的系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绝缘子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A: 有足够的电绝缘强度
B: 能承受一定的机械负荷
C: 能经受不利的环境和大气作用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是()。
A: 电击穿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
B: 电击穿理论
C: 气泡击穿理论
T: 对
F: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 7: 当电介质发生极化后,其内部电荷是正电荷数大于负电荷数。
T: 对
F: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 8: 目前常用的液体介质主要是人工合成油。
T: 对
F: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 9: 滑闪放电是具有强垂直分量的绝缘结构所特有的放电形式。
T: 对
F: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 电力系统外绝缘指各种绝缘子的外露部分及各种空气间隙绝缘,一般是非自恢复绝缘。
T: 对
F: 错
正确答案:
T: 对
F: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 2: 绝缘子通常是由绝缘件、机械固定用的金属附件以及胶装绝缘件和金属附件的胶合剂组成的。
T: 对
F: 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电场E 可由下式求得:
E
U R r ln r0
式中
r0 、 R 分别为电缆芯线的半
径和外电极(金属护套)的半径。
绝缘层中最大电场强度Emax位于芯线的表面上
E
U R r ln r0
E max
U R r0 ln r0
而最小电场强度 Emin 位于绝缘层的外表面 (r = R) 处。
此时的平均电场强度Eav应为:
二、组合绝缘中的电场 1、均匀电场双层介质模型
在组合绝缘中,同
时采用多种电介质,在
需要对这一类绝缘结构
中电场作定性分析时,
常常采用最简单的均匀 电场双层介质模型,如
右图所示:
均匀电场双层介质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最基本的
关系式为:
ε1E 1= ε2E 2 U=E 1d1+ E 2d2
均匀电场双层介质模型
课 堂 练 习
2 、一充油的均匀场间隙距离为 30mm ,极间施加工 频电压300kV,若在极间放置厚度为3mm的屏障,求 此时油中的电场强度?若将屏障厚度增加为 10mm, 油中电场强度又为多少?(已知油的 εr1=2 ,屏障
的εr2=4 )
n
dn
)
Ei
U
i (
1
d1
2
d2
3
d3
n 1
d n 1
n
dn
)即各Biblioteka 介质的电场分布与该层介电常数成反比
2、分阶绝缘
超高压交流电缆常为单相圆芯结构,由于其
绝缘层较厚,一般采用分阶结构,以减小缆芯附
近的最大电场强度 所谓分阶绝缘是指由介电常数不同的多层绝 缘构成的组合绝缘
小
结构;
结
高压电气设备一般采用多种电介质组合的绝缘 组合绝缘中介质中的电场强度与介电常数成反
比分布;(交流电场下的电场分布)
分阶绝缘的原则是对越靠近缆芯的内层绝缘选 用介电常数越大的材料,以达到电场均匀化的目 的(交流电场下的电场分布)
第五节
绝缘的老化
电气设备的绝缘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 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从 而导致物理,化学,电和机械性能的劣化,这种不 可逆的变化通称为老化 主要有电老化(局部放电),热老化(高温),机 械应力老化,环境老化(大气老化) 改进措施:改进制造工艺(清除杂质气泡等);改 进绝缘设计(改善电极形状,消除接触气隙等); 改善运行条件(防潮防污,加强散热等)
由此可得:
E1 U
E2 U
1 (
d1
1
d2
2
)
2 (
d1
1
d2
2
)
推广到 n 层介质系统,在外加电压为 U ,极间距离为 d , 各层介电常数,厚度和电场强度分别为 , d , E
i i i
则各介质场强为
E1
U
1 (
1
d1
2
d2
3
d3
n 1
d n 1
分阶原则:是对越靠近缆芯的内层绝缘选用
介电常数越大的材料,以达到电场均匀化的目的
内层绝缘:采用高密度的薄纸(纸的纤维含量高, 质地致密),其介电常数较大,击穿场强也较大;
外层绝缘:则采用密度较低、厚度较大的纸,其 介电常数较小、击穿场强也较小。
先讨论单相圆芯均匀介质电缆中绝缘的利用系数。
如果施加交流电压 U ,则其绝缘层中距电缆轴心 r 处
U Eav R r0
绝缘中平均场强与最大场强之比称为该绝缘的利 用系数 ,则此时:
Eav ro R ln Emax R r0 r0
绝缘利用系数 值越大,则电场分布越均匀,
亦即绝缘材料利用得越充分。平板电容器绝缘的
值可视为1。但对超高压电缆来说,因绝缘层较 厚, (R-r0) 值较大,如采用一种单一的介质、则 值将较小;为提高利用系数应采用分阶绝缘
聚合物、变压器油等固体和液体介质联合组成
一、介质的组合原则 绝缘常见形式:多种介质构成的层叠绝缘。理想情
况下,组合绝缘中各层绝缘承受的电场强度与其电
气强度成正比,是各层电压最理想的分配原则 各层绝缘所承受的电压与电压类型相关: 直流电压下:各层绝缘分担的电压与其绝缘电阻成 正比,亦即各层中的电场强度与其电导率成反比 工频交流和冲击电压下:各层所承担的电压和各层 电容成反比,亦即各层中的电场强度与其介电常数 成反比
U E1 1 r2 1 R r1 ( ln ln ) 1 r0 2 r2
U E2 1 r2 1 R r 2 ( ln ln ) 1 r0 2 r2
可以看出,在 r0和 R 为定值的情况下,适当选 择 1 , 2以及分阶半径 r2 ,就能使两层绝缘材料 的利用率较高,电缆整体电气强度就可大为提高
第四节
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介质的组合原则
组合绝缘中的电场
对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了
必须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外,还要求有良好的热性能、
机械性能及其他物理 - 化学性能,单一品质电介质
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这些要求,所以实际绝缘一般采
用多种电介质的组合: 例如,变压器的外绝缘由套管的外瓷套和周围 的空气组成,而其内绝缘更是由纸、布、胶木筒、
举例:对于圆形单芯双层分阶绝缘电缆电场分布计 算,r0 和 R 分别为电缆的内半径和外半径, r2 为分 阶半径,其电场分布为
r0 r r2 在 r 处的电场
U E1 1 r2 1 R r1 ( ln ln ) 1 r0 2 r2
r2 r R
在
r 处的电场
U E2 1 r2 1 R r 2 ( ln ln ) 1 r0 2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