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2生物群落的构成

合集下载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5页
一个稳定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 群落中含有各自生态位,种群间 能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又确保了 群落稳定。
第6页
群落是一个种群互相作用、生态位分化 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时间、空间 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互相作用也许类型 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因此,由多个种群构成生物群落,要比单 一个群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 长期较高生产力、含有更大稳定性。
4 干扰与群落缺口形成与重新侵占
干扰使得连续群落出现断层(缺口)。 比如:森林中林窗、草原中老鼠频繁活动
形成挖掘小斑块等。 缺口重新恢复或侵占普通有两种形式 (过程)。
(1)抽彩式竞争 (2)小演替
第16页
(1)抽彩式竞争
① 概念 缺口被周围群落任何一个种类侵入 和占有并发展成为优势种,哪个种成为 优势种完全取决于随机原因。
第21页
5 干扰频率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中度干扰假说
即中档程度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假如 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 因而多样性较低; ② 假如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 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③只有中档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S=cAz
3 岛屿效应
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现象。
第25页
(二)MacArthur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平衡。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 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迁入而补偿灭亡物种。
依据平衡说,可阐明下列4点:①岛屿上物种 数不随时间而改变;⑦这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种所代替;③大岛 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种;④随岛距大陆距 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步减少。

人教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8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8张)-PPT优秀课件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型
互利共 生
寄生
物种 AB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镶嵌分 布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例1:受水制约,芦 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 附近;松、杉、柏树 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 在极干旱的沙漠。鸭 子、青蛙只可在水中 或水源附近活动,而 马、羊等可在干旱的 陆地自由活动。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 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
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资料1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 培养时种群个 体数量发生动 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1、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它们 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 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 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 了食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群落组成ppt课件

群落组成ppt课件


<5%
Sol.
稀少
很少
Un.
个别
单株
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某一物种的 多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多度之和的百分比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
体数目
D=N/S
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S-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某一物种的密 度(个体数目)占样地内所有物种密度(个体 数目)之和的百分比
1.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种类组成调查——巢式样方法
种——面积曲线
• 表现面积(群落最小面积):能包括群落绝大多数种类, 反映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 热带雨林2500m2 亚热带森林600m2 北方针叶林 400m2 草原灌丛25~100m2 草原1~4m2
• 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结构和群 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多度+相对显 著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 综合优势(summed dominance ratio): SDR
密度比 盖度比 频度比 高度比 重量比等综
4. 种间关联
• 种间关联(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群落中物种间相互依存的程 度
相对盖度(relative coverage):某一物种的盖 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比(cover ratio):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
显著度(conspicuousness):某一物种基部断 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调查: 乔木——以胸高(1.3cm)断面积计算, 测胸径

最新-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共24张 精品

最新-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3.2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共24张 精品
第二节 生物群落 的构成
置身于一片森林,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棵棵参天 大树,林下的灌木、草丛及各种昆虫、鸟等动物。 这众多的生物之间有着什么样密切联系呢?
(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交流,能够描述 生物群落的组成。 (2)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说出研究生物群 落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像,能够描述 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竞争
3.噬菌体与其侵染的细菌之间关系( C )
A.互利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4.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 喜鹊和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B.捕食和共生
C.捕食和寄生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区别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平原的生物种类一般比山地的少,草地比 林地少,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 物种类少。
但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 交错区,如海陆交界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 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 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据此可以把群 落中的生物种划分成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凡是个体 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 做优势种;
优势种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最大、 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 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生物种叫建群种。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 的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复杂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 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类型。
寄生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构成》课件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1)选择样地时应考虑动物体型大小、活动 方式,例如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选择样地 一般是在林下或落叶等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 方。
(2)工具:在野外采集中型土壤动物时,需
使用吸虫器,采集大型土壤动物时,主要使 用筛子和镊子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栏目 导引
竞争
寄生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特别提醒
(1)不能将竞争与种内斗争混淆,竞争只适 用于种间关系。 (2)不能将寄生与腐生混淆,寄生生物依赖 于某一宿主,其营养物质来源于活体生物;
腐生生物不依赖于活体生物,其营养物质来
源于动物遗体、排泄物、植物残枝败叶或自 然环境中的有机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D.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解析:选B。森林中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
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 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在竹林中,竹子 的底层有草本植物和少许的灌木,这就是群 落的垂直结构。种群的增长随种群密度的不
同而不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
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 同的生物种群。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个种群 常常呈现局部范围内的片状分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生态位
(1)特点
①一般地说,生态位互相重叠的生物种群之 间竞争激烈,如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之间、食 性相同的动物之间的生态位完全重叠,竞争 尤为激烈。
②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
时,表示M、N的食物重叠程度越大,物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3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3 群落的结构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思考
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 或都不是?
注意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思考
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能构成群落的是( D )
思考 如何解释高斯实验结果?
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 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 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 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时间 于捕食者。
四、种间关系
(二)捕食 3.物质(或能量)流向
A
B
4.实例 (1)动物捕食动物:如狼捕食羊
(2)动物捕食植物:如羊吃草
◇捕食者与猎物的
关系是漫长的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在自然界中, 捕食者种群将猎物种群 捕食殆尽的事例是极少 的,被捕食的往往是体 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 差的个体,从而防止了 疾病的传播和不利遗传 因素的延续,有利于被 捕食者种群的生存、繁 衍和进化。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二)群落物种组成的调查内容
2.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1)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丰富度特点: 纬度越低,
群落结构越复杂。
越靠近热带,单位面积内的 物种越丰富。
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 时间愈长,物种数目愈多, 群落结构愈复杂。
拓展
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 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 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

第五章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种间关系和生态演替
(3)同类相食(Cannibalism)是一种特殊捕食现象,即捕 食者与被食者属于同一种类,这种现象在海洋生物中 也是常见的。同类相食的生物学意义:保持种群稳定; 保证食物供应。
现在是14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一)海洋动物摄食的基本类型和食性分化
动物食性的基本类型 1、按照食物的性质分:
种间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关系(即食物关
系)上,也表现在生存空间及其他方面的相互依 赖,相互上,如竞争及各种共生现象。
现在是10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种间关系的意义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把群落中各种生物联系
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生命之网。群落中的
物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进化。
现在是11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3、冗余种:从群落中被去除时,它的功能作用可被其他物种所取
代而不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并非真正的“多 余”。
现在是8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1、季节演替(seasonal succession) 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
(主要是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 叫季节演替。
动物食性的特化程度: 表示动物取食的食物种类的多少。取食
食物种类越少(狭食性动物stenophagous), 其特化的程度就越高;取食的食物种类越多 (广食性动物euryphagous),食物的特化程度
就越不明显。
现在是19页\一共有101页\编辑于星期四
动物食性的特化是其对生活条件和种间食物竞争的 适应,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2) 被食者的保护适应 机械保护:体表长刺、棘、毛等,乌贼的烟幕, 电鳐放电等; 化学保护:分泌毒素,例如许多海洋鱼类; 保护色:透明(水母类)、变色(适应环境,比目鱼)、 隐蔽色(与环境相同)、警戒色(热带毒鱼); 拟态:体形与体色模仿环境和天敌; 假死:海参排脏、蟹类自切等。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地区相互关联的各种生物个体群体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它由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功能、稳定性和物质能量流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首先,生物群落的组成主要由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组成。

生态位是指一个生物在特定生境中的角色、地位和所占据的资源利用方式。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同,它们通过对不同资源的利用来减少互相竞争,实现共存。

生态位相似的物种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生物群落。

例如,在一个水体生态系统中,鱼类、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会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

其次,生物群落的组成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水分条件、土壤条件等。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也不同。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气候潮湿温暖,植物繁盛,动物种类多样,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而在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此外,生物群落的组成还受到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互作用包括捕食与被捕食、竞争、共生、拮抗等。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个体数量,维持群落的稳定性。

竞争可以限制物种数量,避免物种过度繁殖。

共生关系有助于物种之间的互助互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拮抗关系则通过互相抑制的方式控制物种数量。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关系。

此外,生物群落的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生物群落的结构指的是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等。

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和生物群落的演替等。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的种类数目和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物群落的稳定性越强。

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越高,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增强,影响群落的稳定性。

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蛔虫和人,
A寄主
绦虫和猪,噬菌
体寄生细菌。
时间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竞争 个
A 体
1
AB 数
B 2 时间
A

B

共生

3 时间
B 个

A

寄生
4 时间
四、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32生物群落的构成
一、群落的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 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
互利共生 竞争 捕食 寄生
互利共生:
两个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得益。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鹿、牛、羚羊等 反刍动物
纤维素 维生素
细菌和 原生动物
积极思维:分析两种草履虫之间的竞争现象 1934年,苏联生态学家高斯采用实验的方法观察两个 物种之间的竞争现象
甲:将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 乙:将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
2、竞争
竞争力相差较大时:
呈现出“你死我活”
A
(如:大小草履虫)
C
A
B
B
Hale Waihona Puke 捕食: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3、捕食
“先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化。 例如:羊和草,狼和兔子。
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等。 群落的植物成层性,受光照影响。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 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 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 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 昆虫。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 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
多数情况下群落内各个种群常常呈现局部范围内的片状分布。如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镶嵌性。由于不同生态因子, 如光照、地形、土壤等的不均匀性使得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分 布不均匀而形成许多小群落。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苔原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热 带 雨 林
温 带 森 林
北 极 苔 原
提供营养物质
人体肠道
维生素B12、维生素K
细菌
1、互利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
不能独立生存。
A
B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A
例:根瘤菌和豆科
植物
B
时间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竞争:
水稻和稗子的竞争
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甚至灭亡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6
AB
A被捕 B捕食者 食者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以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液、 组织或消化利用的物质为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现 象称为寄生。
寄生: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例如:菟丝子 和大豆
4、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 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 的更好。

B寄生者

例如:菟丝子和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 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 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 主要决定与阳光、温度等。
⒉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 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 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 度也有差别。
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大小等生态因子从赤道 到北极依次有 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苔原等 不同类型的群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