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学
岩相学

1.将教材上的平面晶体结构的空间格子画出来。
2.证明为何只有一,二,三,四,六次对称轴而没有五和大于六次的对称轴证明:如图所示,考虑两个结点A和a ,他们相距一个平移单位t ,将一定的旋转操作R和它的逆操作R的负一次方(即反向操作)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点上,从而使Aa旋转一个角度α,得到两个新的点B和b ,它们也应都是结点,且Aa和Bb平行,这就要求Bb之间的距离必定是基本平移单位的整数倍,可以写成:T=mt,又可得t=2Tsin(α-90°)+T,得到cosα=(1-2m)/2,即-2小于等于(1-m)小于等于2,则:满足不等式的m有:-1,0,1,2,3,相应的α=0或2π,π/3,π/2,2π/3,π,这就证明N只可能为1,2,3,4,6,。
3.证明四轴表示方法中h+k+i=0证明:如图:设有一晶面Mm在x轴上的截距为p1 ,在y轴上的截距为p2,在u轴上的截距为p3 ,做辅助线km,使它平行于u轴,△okm为等边三角形,每边都等于p2,由于△Mkm与△MoE相似,因此(p1+p2) /p3=p1/p3,即1/p1 + 1/p2 =1/p3 。
因为米氏指数为截距系数的倒数,所以:h+k+i=0证明整数定理证明:(1)晶面是面网,晶轴是行列,晶面截晶轴于结点,或者晶面平移后截晶轴于结点,因此,若以晶轴上的结点间距a ,b , c 作为度量单位,则晶面在晶轴上截距系数之比比为整数。
(2)如图表示平行z轴的一组面网,它们均截于x轴的a1点,截y 轴分别为b1 ,b2,b3…….bn点,从面网密度来看,a1b1.>a1b2>a1b3>……a1bn ,它们在x轴y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则分别为a1:b1=1:1 , a1:b2=1:2 , a1:b3=1:3……a1:bn=1:n ,显然面网密度越大,晶面在晶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越简单。
4.计算:5.为何只有14种布拉维格子。
因为某些类型的格子彼此重复并可以转换,还有一些不符合某晶系的对称特点而不能在该晶系中存在。
岩相学习资料.doc

岩相学习资料玻璃结石的危害性:玻璃结石是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夹杂在玻璃体中的晶态物质,它不仅破坏了玻璃制品的外观和光学均一性,而且降低了制品的使用价值。
结石与其周围玻璃的膨胀系数不同,产生应力,大大降低了玻璃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
给玻璃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玻璃结石的产生是玻璃工业生产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岩相分析用于生产的主要原因及其重要性?岩相分析是研究结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用偏光显微镜可观察其形态,并可对结石进行晶体光学性质的测定,从而做出鉴定。
这种方法迅速简便,可以准确地鉴定结石的矿物类型;根据结石的晶形,还能推断结石在玻璃生产中的起源,提出相应的防止和改善措施。
理论知识了解如下:1.晶体学:主要研究晶体的发生及生长,几何形态,内部构造,物化性质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晶体光学:利用偏光显微镜以岩相分析的方法对结石矿物性质的测定以及判定矿物名称及来源,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3.工艺学:了解玻璃生产过程,了解熔窑构造及每个部位所用的耐火材料。
4.耐火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各种物理化学的侵蚀与破坏,耐火材料要有一定的性能及显微结构变化,耐材性能与显微机构都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耐材的显微机构可以知道材料的优劣。
我们要弄清各种耐材的原始结构,矿相组成,化学组成以及蚀变过程。
一、晶体学1.晶体的外形晶体是具有多面体形态的固体,他是由一定的光滑平面围合而成,这种平面称为晶面,晶面相交的直线称晶棱,晶棱的交点称角顶。
晶面、晶棱、角顶为晶体的界限要素。
这些有规律的排列构成了有规律的几何图多面体形态。
2.晶体的内部构造本世纪初,人们应用X射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晶体的内部结构,发现晶体不论外形如何, 它的内部结构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基本特征是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折周期重复。
成分,环境相同的质点成为相当点。
相当点在空间作格子状排列,这种格子称为空间格子。
3.单偏光下结晶体的观察包括:晶体的形态、颗粒大小、解理、颜色、吸收性、多色性、包裹性、突起、糙面、贝壳线等。
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机构岩相学特征

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机构岩相学特征太行山南段是一个火山岛弧,在岩相学的研究中,洪山火山机构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域。
本文将对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机构岩相学特征进行探讨。
1.地质背景洪山火山机构位于太行山南段的峨眉山群中,主要由安山岩、流纹岩、凝灰岩、火山角岩等构成。
该地区曾经经历了第三纪以来的多期火山活动,包括了玄武岩和安山岩的喷发,其喷发时间跨度较大,形成了许多火山岛、火山台地以及凸起等地貌形态。
2.岩相学特征(1)安山岩太行山南段洪山地区的安山岩部分呈带状,主要由斜长石、辉长石、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构成,主要发育极或玻璃质晶体,晶体粒度较细,直径一般在1-2mm左右。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安山岩的晶体构造呈片麻状或者粒状,由于喷发时流动性较强,造成了结晶过程的延缓和一部分玻璃质熔体呈现出流线状的结构。
安山岩中还可能含有辉钼石、辉锆石、斜锆石等晶体,同时还可能存在岩墙辉石。
(2)流纹岩太行山南段洪山地区的流纹岩可以看作是由安山岩与凝灰岩混合后形成的交替岩石。
流纹岩的内部结构呈现出典型的斜向灰色流纹、细小球状结构和灰色基本质。
其中,灰色基本质中含有极少数的玻璃质颗粒。
在显微镜下,流纹岩的晶体粒度相对较大,晶体结构呈低角迭波层状结构。
晶体富含斜长石、黑云母、辉石等,还可能含有少量的斜锆石、辉钼石等晶体。
(3)凝灰岩太行山南段洪山地区的凝灰岩形成于第三纪前期的火山喷发活动中,其形成原因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岩流遇到空气后形成了大量的火山碎屑,再加上风力和水流的作用,形成了凝灰岩。
凝灰岩中含有许多玻璃化的颗粒和极少数的晶体颗粒。
由于凝灰岩颗粒较轻,因此可以随风或者水飘散至较远的地方,这也为凝灰岩颗粒的运动提供了可能。
(4)火山角岩火山角岩是由在较低温和低压状态下的岩浆熔融成的,其结构和成分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太行山南段洪山地区的火山角岩主要由角闪石、拉斐尔石、透辉石、含铁矿物等构成。
在岩相学研究中,超基性火山岩的角闪石普遍存在的特点,对于判断岩浆成分十分重要。
板岩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地质演化过程

板岩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地质演化过程板岩是一种重要的变质岩类型,其岩相学特征以及地质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壳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板岩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地质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提供对板岩形成的科学解释和认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板岩的岩相学特征。
板岩是一种层状的、具有明显的页理和片理的变质岩,其由母岩经长期的压力和热变质作用形成。
板岩的颗粒大小通常在0.01-0.1mm之间,颗粒间具有较为紧密的接触,岩石整体呈现出细粒、坚硬和均一的特点。
由于板岩的层状结构,在岩石破裂时,往往沿着层状结构断裂,形成典型的鳞片状碎片。
此外,板岩中常含有较多的铁矿物质,尤其是云母和硅质矿物。
板岩的地质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成因、变质作用和结构变形三个方面。
首先,板岩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由堆积岩经过压实和水分的赶跑而形成。
板岩的母岩可以是沉积岩、火成岩或者变质岩,但通常是海相沉积岩或者湖相沉积岩。
其次,板岩在地壳中受到的压力和温度改变会引起变质作用,也就是通过热力学和热流传导作用引起的构造变形。
在变质作用的过程中,板岩中的矿物质发生了重结晶和成岩作用,原生沉积构造被破坏,新的页理和片理形成。
最后,结构变形是板岩地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岩石在地质运动和形变作用下发生的层理和结构的变形。
结构变形既包括硬变形,也包括韧性变形,是岩石岩相学特征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板岩的地质演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压力、温度、流体和时间等。
板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的压力和温度改变,这些变化会使原先的沉积岩或火成岩发生结晶和成岩作用,形成板岩的岩相学特征。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板岩会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矿物的重结晶、晶体生长和岩石组构的重构等。
此外,板岩的形成还受到流体的影响,流体可以促进矿物的溶解和迁移,从而改变岩石的组成和性质。
最后,板岩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百万到几千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从古代陶瓷到现代陶瓷的发展过程中 ,陶瓷岩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陶 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支持。
陶瓷岩相学的分析方法
光学显微镜分析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其组成和 相的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其形貌 、组成和相的分布。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陶瓷岩相学基础知识 • 陶瓷岩相学分析技术 • 陶瓷岩相学分析实例 • 结论
01 引言
陶瓷岩相学的定义
陶瓷岩相学是研究陶瓷材料的微观结 构和性能的学科,主要涉及陶瓷材料 的组成、结构、相变、显微组织等方 面的研究。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陶瓷材料的显微组 织、晶体结构、相组成等,来了解材 料的性能和行为,为陶瓷材料的设计 、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
总结词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是一种用于测定陶瓷材料成分的无损分析技术,通过测量陶瓷材料在 不同能量下的光电子发射谱,可以确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详细描述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子或电子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能量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不同能量下的光电子发射谱,可以确定材料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在陶瓷岩 相学分析中,能量散射光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陶瓷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对于了
X射线衍射分析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陶瓷岩相学的应用领域
陶瓷材料研发
通过陶瓷岩相学分析,了解材料 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新材料
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产品质量控制
通过陶瓷岩相学分析,检测陶瓷产 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的性 能和可靠性。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造物质,是由不同的矿物质及其他天然物质组成的。
对岩石进行岩相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方面的信息。
岩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重点探讨岩石的岩相学特征,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岩石分类和研究。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组成是决定其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矿物组合会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对矿物的鉴定和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
常见的岩石矿物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等。
通过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和变质指标等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矿物受变形的程度。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各个矿物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
常见的岩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等。
粒状结构是指岩石由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矿物组成,如砂岩、砾岩等;片状结构是指岩石中存在平行排列的片状矿物,如片麻岩、页岩等;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规则的块状矿物组成,如花岗岩等。
岩石的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三、岩石的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和形状特征。
常见的岩石纹理包括片理、层理、疏浚纹理等。
片理是指岩石中平行排列的片状结构,层理是指岩石中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疏浚纹理是指岩石中存在交错排列的矿物纤维或颗粒。
通过对岩石纹理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变质过程。
四、岩石的化学成分岩石的化学成分是指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与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受变质程度。
常见的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2O3、MgO、CaO等。
岩相学特征是岩石分类和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岩石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过程,为地质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岩相学和岩理学的关系

岩相学和岩理学是岩石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产状以及分类和命名等。
它通过观
察和研究岩石的显微结构、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排列和相互关系,以及岩石的化学
成分等,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岩相学是岩石学的基础,为岩理学提供了必要
的资料和基础数据。
岩理学则是在岩相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因、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它通过
分析岩石的成因、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来揭示地壳中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以及地
球动力学过程。
岩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岩石的形成、变形、变质和演化等方面,是岩
石学深化的重要方向。
因此,岩相学和岩理学在岩石学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岩相学为岩理学提供了必要的
资料和基础数据,而岩理学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岩石成因、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的认识,推动了岩石学的发展。
硅酸盐岩相学

硅酸盐岩相学(偏光、反光显微镜分析)何谓岩相学:是从地质学科沿革而来的。
金属—金相学—金属显微镜反射光金属矿物(不透明矿物)—矿相学—矿相显微镜(反光)偏光岩石(透明矿物)—岩相学—岩相显微镜(偏光)透射光不透明(吸收性)晶体光学基础理论晶体光学原料—天然岩石、矿物制成薄片,磨至陶瓷材料产品—人造(工艺)岩石厚度为0.03mm透明——岩相显微镜(绝大多数情况)不透明——矿相显微镜本编重点:主要介绍透射光偏光显微镜的分析方法,即岩相学,对反射光偏光显微镜分析(反光)即矿相学作一般介绍。
第一章晶体光学基础晶体光学——是研究可见光通过透明晶体所产生的一些光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陶瓷材料光学性质的理论基础,属于结晶学和晶体物理学的一部分内容。
地质学科将其划为岩石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陶瓷材料的原料及产品,主要组成相是晶体,故借助研究天然岩矿的方法来研究陶瓷。
试样磨至0.03mm透光不透光↓↓薄片光片↓↓偏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岩相学矿相学↓↓晶体光学不透明(吸收性)晶体光学§1. 光在晶体中的传播一、光的基本性质光——有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由无数具有能量的粒子所组成—微粒性波粒的二重性以波动的形式在运动着——波动性在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方向传播是一种横波又在垂直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振动电磁波——广宽的区域 3.5 Km 无线电波λmaxγ—射线λmin 按λ大小排成波谱。
可见光3900~7700 A很窄,仅占2.5cm.可见光λ不同,颜色不同。
λ从大小时,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青、紫通常看到的是七种单色光的混合——白光。
这里要注意λ的单位,与之相关的还有薄片厚度(d)。
单位之间的换算:λ( A或mμ、nm)d(mm)1nm(mμ)=10 A=10-3μm=10-6 mm注意:mμ现在不用,用nm。
二、自然光与偏振光(偏光)按光的振动特点不同可分为:1、自然光:一切直接由光源发出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间格子要素与实际晶体的关系:(1)结点是空间格子的中点代表晶体结构中的相当点。
在实际晶体中在结点的位置上可为同种质点所占据。
(2)行列:结点在直线上的排列即构成行列。
(2)面网:结点在平面上的分布即构成面网(4)平行六面体:空间格子可画出的一个最小的重复单位,就是平行六面体,实际晶体结构中所划分出的这样的单位称晶胞。
2、晶体的形成方式: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晶体的形成方式:由气体转变为晶体和有一种固体转变为晶体。
3、晶体的形成过程:{自发形成晶芽科赛尔理论:晶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其长大过程是质点以一个一个的方式往晶芽上粘附次序是先长一条行列再长相邻的行列,生长满一层面网再长第二层网,面网层层平行的向外推移。
还有是非自发形成晶芽。
4、对称: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5、对称操作:欲使对称图形中相同部分重复,必须经过一定的操作。
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6、对称型: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称为晶体的对称型,也称点群,晶体可能出现的对称型共有32种7、单形:单形是整个晶体各晶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以对称要素联系着的一组晶面的统称,各晶面可用晶体上存在着的对称要素的操作而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47种单形)P39图聚形:两个以上的单形的聚合称为聚形。
8、晶面符号(半氏符号):晶体定向后,晶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即可根据它与晶轴的关系予以确定,这种相对位置可用一定的符号来表征,表征空间方位的符号称为晶面符号。
9、双晶:双晶是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对称规律形成的规则连生,相邻的两个个体的相应的面棱角并非完全平行,但他们可借助对称操作—反映、旋转、拉伸,使两个个体彼此重合成平行。
10、矿物中的水(五大类型)1.吸附水2.结晶水3.沸石水4.层间水5.结构水11、类质同像: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为他种类似的质点所替代,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形式并不改变,此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同质多像: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
12、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成鉴定矿物入手—从矿物的物理性质来看)包括: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等),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电学性质(导电性、压电性、热电性、介电性)热学性质,磁学性质。
矿物的放射性及其他物理性质(挥发性,吸水性,易燃性)13、硅酸盐矿物的分类:1、岛状结构2、环状结构3、链状结构4、层状结构5、架状结构1.岛状结构:(三角等长,粒,块状)特征:是络阴离子以【SiO4】为主,极少被【ALO4】所替换,阳离子远较其他亚类的硅酸盐矿物复杂多样。
如橄榄石及锆石Zr【SiO4】*重点2.环状构造(一向延长、针状、长柱状)如绿柱石,堇青石,电气石3.链状结构(一向,二向延长,针状,短柱状,长柱状,纤维状)如(一向、二向延长、针状、短柱状、长柱状、纤维状)如透辉石、角闪石、硅灰石。
4.层状结构(二向延长、片状、鳞片状、粒状)如高岭石、化石、云母。
5.价装构造(一向或二向延长、柱状、板状)如霞石、长石类矿物、白榴石。
14、常见矿物的分子式:锆石(Zn【SiO4】),镁橄榄石(Mg2【SiO4】)、透辉石GaMg 【Si2O6】)、锂辉石(LiAl[Si2O6])、透闪石(Ga2Mg5[Si4O11]2(OH)2、滑石(Mg3[Si4O10](OH)2)、钠长石(Na[AlSi3O8])、高岭石(Al4【SiO4】(OH)8)、白云母(KAl2[ AlSi3O10] (OH)2)、叶腊石(Al2[Si4O10](OH)2)、黑云母(K(Mg,Fe)3[ AlSi3O10] (OH)2)、霞石(KNa3[AlSiO4]4)、方解石(CaCO3)、菱镁矿(Mg(CO3))、方铅矿(PbS)、闪锌石(ZnS)、石膏(Ca[SO4].2H2O、硬石膏(CaSO4)、萤石(氟石)(CaF)、硅灰石(Ca3[Si3O9])16、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校正操作1、装卸镜头、2、调节照明(对光)、3、调节焦距、4、校正中心、5、视域直径的测定、6、目镜十字丝的检查、7、偏光镜的校正任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体,可看到比较黑暗的边缘,称矿物的边缘(或轮廓),在边缘的附近还可看见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
升降镜筒,亮线发生移动,这条较亮的细线称为贝克线(或光带),提升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
17、边缘和贝克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相邻两物质折射率值不等,光通过接触界面时,发生折射,反射作用所引起的。
18、突起及突起等级,1、在岩石薄片中,各种不同的矿物表面好像高低不相同,某些矿物显得表面高一些,某些矿物则显得低平一些,这种现象称为突起2、突起等级:h<1.48负高突起,1.48~1.54负低突起,1.54~1.60正低突起,1.60~1.66正中突起,1.66~1.78正高突起,h>1.78正极高突起。
21、补色法则:在正交偏光镜间,两个非物质在任意方向的矿片,在45'位置重叠时,光通过此两矿片后,总光程差的增减法则称补色法则。
22、消光类型:1、平行消光2、对称消光3、斜消光。
23、干涉图:锥光镜下观察到的应是各个不同方向入射光通过矿片后所产生的消光与干涉效应的总和。
它们构成特殊的图形称干涉图。
25、LBxa的干涉图及特点(P340)多包性:由于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片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L光轴的干涉图及特点(P348) 吸收性:颜色深浅发生改变的现象。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度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者说晶体是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
空间格子:晶体内部质点在空间作格子状排列。
空间格子要素:质点,行列,网面,平行六面体。
形成过程:(非)自发形成晶芽。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身轴。
对称型: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单形:以对称要素联系着的一组晶面的总称,依空间格子规律,格子中相同面网所形成的总和。
聚形:两个以上的单形的聚合。
三大晶族:低中高。
七大晶系:三斜,单斜,四方,三方,六方,等轴。
晶面符号:晶体定向后,晶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即可根据它与晶轴的关系予以确定。
这种相对位置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征。
表征晶面空间方位的符号,称为晶面符号。
整数定律:晶面在晶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为简单整数比。
矿物中的水:吸附水,结晶水,沸石水,层间水,结构水。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为他种类似的质点所替代,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
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现象。
矿物物理性质:光学(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力学(解理,压电性,热点性,介电性)、热学性质、磁学、矿物的放射性、其他(挥发性,易燃性,吸水性)。
硅酸盐结构类型:岛(镁橄榄石,锆石),环(绿柱石,电气石),链(透辉石,透闪石),层(滑石,高岭石,云母),架状结构(霞石,石榴石)。
钾长石:内红色、玻璃光泽,厚板状晶体,有(001)(010)两组完全解理,无断口,解理夹角近似90度,硬度6。
石英:乳白色成白色、油脂光泽、铁污染后表面为黄褐色、无解理、有贝壳状断口、常见六方柱和六方双锥的聚行晶体、本多为致密快状集合体,硬度7。
贝克线成因:相邻两物质折射率值不同,光通过接触界面时发生折射、反射作用引起。
提高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
突起等级:h<1.48负低、1.48—1.54负高、1.54-1.6正低、1.6-1.66正中1.66-1.78正高h>1.78正极高突起。
补色法则:在正交偏光镜间,两个非均质体在任意方向的碎片在45度位置重叠时,光通过此两矿片总光程差的增减法则。
矿物鉴定:1,系统鉴定:@1了解被测试样原始资料@2仪器设备选择(单偏光镜、正交偏光镜、椎光偏光镜下观察)2,定向分析3,系统鉴定@1区分物质与非物质@2均质体鉴定@3非均质体鉴定4精确测主折射率(油溱法)5确定矿物名称。
矿物厚度公式R=DR*d晶体的基本性质有: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稳定性。
八面体单行符号{111}立方体单行符号{100}固溶体:固溶条件下,一种组分溶于另一种组分之中,而形成的均匀的固体。
矿物形态:单体、连身体、集合体形态。
晶体形状:自行晶、半自行晶、他行晶。
晶体习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所具有的常见形态。
1.一向眼神类型2.二向延展类型3.三向延长类型。
矿物集合体:同种矿物多个单体聚在一起的整体。
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自色、他色、假色。
计算题:镁橄榄石Ng=1.75 Nm=1.680 Np=1.6511、光性正负2、Bxo大小及Bxa3、画出表示LOA //AP LBxa LBxo切面并注明半径大小(P284)4、当Nm与b轴一致时,矿物沿c轴延长001面,产生550nm的光程差,该切面取多厚?正光性:Ng—Nm>Nm—Np Bxa=Ng Bxo=Np负光性:Ng—Nm<Nm—Np Bxa=Np Bxo=Ng解:1、Ng—Nm=0.035Nm—Np=0.029 正光性2、Bxo=Np=1.651 Bxa=Ng=1.7153、另外见图4、R=d·AN AN=/Nm—Np/nm—>mm(单位)延性正负:矿物沿长方向与Ng平行或<45`时为正延性。
1.一、填空一轴晶光率体、二轴晶光率体、均质体 Ng、Nm、Np大小光性Bxa1.二、计算题角闪石Ng=1.78 Nm=1.7Np=1.580问角闪石的延性正负,Bxa,Bxo大小,当Bxa 与C轴方向一致,(001)面垂直λ干涉色,要取多厚。
当Nm与B轴方向一致,矿物与C轴延长,向(100)(010)面延性符号解:(1)、Ng-Nm=0.08; Nm-Np=0.12;负光性所以Bxa=Np; Bxo=Ng; Bxa<Bxo.(2) d=R/(Ng-Nm)=550*10-6/0.08=0.0069mm(3)、Nm与b轴一致,矿物延C轴延长,即(100)//Np为负延性,(010)//Np 为负极性。
1、光率体:光率体是表示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折射率随光波振动方向变化的一种立体几何图形,也可以说它是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之间关系的一种光性指示体。
2、消光:在正交偏光镜下,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切面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平时镜间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光现象(非均质体会出现四次消光)。
消光分为:平行,对称,斜消光。
3、消色:在正交偏光镜下,两个非晶质体矿物的光率体椭圆切面处在异名轴平行且光程差相等时,干涉色相互抵消而使得镜间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色现象。
4、干涉色:白光发生干涉时,产生由紫至红的一系列彩色条纹,这些由干涉作用形成的颜色,称为干涉色。
简答题1.何谓贝克线,简述成因及移动规律?答: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可以看到比较黑暗的边缘,在边缘附近还可见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升降镜筒,亮线发生移动,这条较亮的细线称为贝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