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绘制平面图教案

小学数学绘制平面图教案
小学数学绘制平面图教案

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材第110~111页综合与实践“绘制平面图”。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明确一张简易的平面图所包含的基本要素;能确定具体场所的方向、形状和位置关系,合理选用测量工具测量距离;能综合应用图形、测量、比例尺等知识绘制平面图。 2.在测量和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平面图的基本过程,感受图形、位置确定、测量、比例尺等知识、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 重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难点:正确测量并选择合理的比例尺绘制平面图。 多媒体课件、测量所需的卷尺、标杆等测量工具;绘制平面图所需的尺、圆规等绘图工具;每位同学一张测量数据的记录表。 谈话: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制订旅游计划。在旅游时,为了有顺序、不重复地旅游景点的各个地方,“导游图”功不可没,你使用过导游图吗?能说说导游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导游图,其实是一张景区的平面图,能为我们清晰地指明方向和景区中各个景点位置和大概形状。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清楚地呈现某块地以及相关建筑物占地大小和位置关系,常常需要绘制平面图。(板书课题:绘制平面图) 1.看图体悟,分享发现。 过渡:下面,我们将进入熟悉的校园,来感受一下平面图的真正魅力。 (课件出示东港小学校园平面图)

引导:认真观察这张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 交流: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平面图上建筑或区域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比例尺等。 2.引导思考,了解要求。 引导:通过对东港小学校园平面图观察和分析,我们对一张完整的校园平面图的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那现在想一想,绘制学校校园某个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先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小组交流,总结发现: (1)要根据它们的占地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2)要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要准备测量工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3.交流互动。 (1)小组选择。 引导:有了对一张平面图的认识,我们将由“说”进入“做”的旅程,来绘制我们学校内的平面图。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打算绘制我们学校哪个活动场所或建筑物的平面图?绘制校园平面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让各小组交流选择的场所或建筑物。 (2)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联系你们小组选择的场所或建筑物,讨论下面问题。 出示: ①测量较长的距离,可以选择什么工具?采取什么方法? ②如果场地或建筑物的形状比较复杂,应该怎么办? ③怎样确定活动场所、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哪些工具? 让各自根据选择的地点讨论上面的问题。 交流:你们小组对上面的问题是怎样认识的?请小组代表来说一说。 (3)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学生做活动准备,先分析形状,再找出测量哪些距离的数据;根据需要选取测量工具,并进行测量分工。 4.完成绘制。 (1)小组测量。 让学生4~6人为一组,合理分工,实地测量,其中2~3人测量,1~2人记录,并有人检查核实,要求在实际测量时,互相配合,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数据记录表中。 (2)绘制平面图。 引导学生明确要把选择区域的平面图绘制在课本第111页上。 ①小组内先选定比例尺,讨论其合理性,并计算出图上距离。 ②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的数据,让学生按小组所选择场所的平面形状、位置关系,把平面图绘制在书本111页上,并互相交流、评价和修正。 (3)展示交流。 请各小组展示绘制的平面图,说说绘制的场所或建筑物,以及绘制过程,并介绍选用的比例尺,为什么选这个比例尺。 让学生从方向、位置及比例尺的选用等方面互动点评。 在各自点评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修正。

认识平面图教案

认识平面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立体图形的认识(I)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1立体图形的认识(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一选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面图形不是正方体的是()。 A . B . C . 2. (2分)从一个长12cm、宽7cm、高5cm的长方体中,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是()cm3。 A . 216 B . 125 C . 343 二、填一填 (共6题;共20分) 3. (4分)数一数,填一填。

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4. (4分) (2020一上·德城期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4分) (2019一上·济源期末) 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6. (2分) (2019一上·天等期中) (1)数一数,一共有________只小猫。 (2)从右数起小黑猫排第________;从左数起,在第7只小猫上打“√”。________

7. (3分)看图填空。 (1) 铅笔在橡皮的________边。 (2) ________在________的右边。 (3)铅笔的右边有________。 8. (3分) (2020一上·珠海期末) 长方体有________个,正方体有________个,球有________个,圆柱有________个。 三、画一画,圈一圈 (共6题;共40分) 9. (5分)认一认,填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10. (5分) (2020一上·龙华期末) 正方体最多的画“√”。

建筑总平面图识读教案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案

布置的依据。 2、也可作为绘制水、暖、电等管线总平面图及绿化总平面图的依据。 任务二、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下面以下图为例,讲解总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和识图方法。 ⑴看图名、比例和图例 这是某住宅楼的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由图可知图中用粗实线绘制的建筑物是新建建筑物,用细实线绘制的是原有建筑物,在原有建筑物上画“×”的是拆除建筑物。 ⑵了解新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新建房屋的具体位置、外围尺寸、房屋朝向等。 从图中可知新建建筑物的总长为34.60,总总宽为19.60,建筑物的层数为两层。新建建筑物位于总平面图的A=67.23,B=82.29的位置。从指北针可以看出新建建筑物的朝向为坐北朝南。 ⑶看新建房屋±0.00室内地面的绝对标高。 总平面图标注的尺寸一律以米(m)为单位,新建房屋±0.00室内地面的绝对标为58.3。 ⑷了解新建建筑物的周围地形、绿化等情况。 在总平面图中还可以反映出道路围墙及绿化的情况。根据等高线

根据图中所绘制的指北针可知新建建筑物的朝向,风向玫瑰图可了解新建房屋地区常年的盛行风向(主导风向)以及夏季风主导风方向。有的总平面图中绘出风向玫瑰图后就不绘指北针。 指北针:是用来确定新建房屋的朝向的。 风向玫瑰图:根据某一地区多年统计,各个方向平均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是新建房屋所在地区风向情况的示意图。,一般多用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表示,玫瑰图上表示风的吹向是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图中实线为全年风向玫瑰图,虚线为夏季风向玫瑰图。 (5)、水、暖、电等管线及绿化布置情况 给水管、排水管、供电线路尤其是高压线路,采暖管道等管线在建筑基地的平面布置。 提示:以上内容并不是在所有总平面图上都是必需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1、本图的名称为________,比例为______。图右下角用粗实线画出的两栋相同的是___________,用细实线画出的是___________,左下角用虚线画出的是_______。 2、从图中可知,新建教学楼为_______层,长______,宽_______,

建筑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AutoCad在建筑制图中的应用》 ——实例七建筑平面图 单位: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姓名:徐丽芳

实例七建筑平面图 一、教材分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陆叔华主编、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把AutoCad与建筑制图结合起来,比较传统的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图速度和精确性,降低了绘图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识图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偏移、复制等基本绘图命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命令的综合使用。本课内容是全书理论和实践的落脚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建筑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作为建筑专业的学生,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要具备勤奋、敬业、合作、奉献的职业素养。分析他们的现状:从知识基础看,经过前面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简单绘图命令的能力。从心理水平看,他们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今后的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培养敬业奉献精神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偏移”、“修剪”、“图块的制作”等绘图命令,“单行文本”的输入命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绘图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并从贡献中体味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以提升人生价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学设计

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过程与方法: 1、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2、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调动不了学地理的兴趣。 3、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重点: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卷尺

教学过程: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某学校《校园规划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根据学校地理情况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一、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卷尺等 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⒋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三)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方向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再按地平面上的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

绘制校园平面图_教案1

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目标一、知识 与能力 能利用学过的图形、比例尺等相关知识,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案。 二、过程 与方法 能绘制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案 2.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法、类比法、实际操作法、分析综合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 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不久就 要离开这个生活了六年的学校,毕业 后,你们会怀念母校吗?那么你们想 不想现在就把你们对母校的爱表达 出来?就请同学们给母校留一张亲 手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吧!(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设计方案 1.了解平面图的特点(课件出 示两幅平面图) 2.了解画平面图的准备工作 3.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 方案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观察两幅图, 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 验,小组交流确定绘制 校园平面图的活动方 案 激发学生爱 校之情,点明绘制 校园平面图,激起 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经历 “检查——修改 ——反思——总 结”等过程,回顾 总结本节课运用 的知识和采用的 收集数据的方法 以及绘制校园平

三、引导释疑(合作学习) 四、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动手实验 请同学们按小组里的分工,动手 测量、记录、收集数据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和收集的数 据分小组把校园平面图画出来 交流反思 教师把各小组画的校园平面图 展示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平面图画 在空白处 上面的活动中,运用了哪些知 识?采用了哪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学生按分工测量 数据,记录好数据后, 通过计算,确定比例 尺,再小组合作画校园 平面图 学生观察,说一说 每张图是否画得准确、 合理,针对画的有缺陷 的平面图,小组同学共 同修改 面图的作用。使学 生养成课后反思 的习惯,培养学生 多角度的创造性 思维 让学生经历 “检查——修改 ——反思——总 结”等过程,回顾 总结本节课运用 的知识和采用的 收集数据的方法 以及绘制校园平 面图的作用。使学 生养成课后反思 的习惯,培养学生 多角度的创造性 思维 让学生经历 “检查——修改 ——反思——总 结”等过程,回顾 总结本节课运用 的知识和采用的 收集数据的方法 以及绘制校园平 面图的作用。使学 生养成课后反思 的习惯,培养学生 多角度的创造性 思维

《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认识平面图,愿意绘制平面图。 能力: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学习画简单的学校平面图;能认识现实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知识: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小学生已有一定的方位感与空间感,对依图找物有浓厚兴趣,他们对方向已有了一些基本的体验与认识,如知道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等。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没什么概念,不知道平面图的作用。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受生活范围的局限,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运用平面图的经验,他们很少看到平面图,接触平面图的机会比较少。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及困惑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很少用到平面图,本课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利用当地现有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调查,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看到的平面图,初步了解平面图,由此获得对平面图的初步印象。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计游玩路线等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及图例,再指导学生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点的位置,为学画学校的平面图打好基础。学校是学生熟悉的地方,通过画学校的平面图,加深学生对平面图的了解,初步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重点

小学立体图形专题练习及答案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和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轴,把正方形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这个形体的体积是. (3.14×42)×4=200.96(立方分米). 2.把19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重叠起来堆成如右图所示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由3×3×2+8×2+10×2=54个小正方形组成,故表面积为4×54=216(平方厘米). 3.图中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尺寸如图).问: 柱锥V V 等于. ππππ816828,316424312 ?=???? ???==?? ?? ????=柱锥V V ,故241=柱锥V V . 4.在桌面上摆有一些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木块 ,从正南方向看如下图(1),从正东方向看如下图(2),要摆出这样的图形至多能用块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 块正方体木块. 至多要20块(左下图),至少需要6块(右下图). (图1) (图2) 2 1 2 1 2 2 1 2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5.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中盛有水,水面高2.5厘米,玻璃内侧的底面积是72平方厘米,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厘米. 水的体积为72×2.5=180(cm 2),放入铁块后可以将水看作是底面积为72-6×6=36(cm 2)的柱体,所以它的高为180÷36=5(cm ) 二、解答题 1.一个长方形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30厘米,深35厘米.原来水深10厘米,放进一个棱长2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后,铁块的顶面仍然高于水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若铁块完全浸入水中,则水面将提高3 26)3040(203=?÷(厘米).此时水面的高小于20厘米,与铁块完全浸入水中矛盾,所以铁块顶面仍然高于水面. 设放入铁块后,水深为x 厘米.因水深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应等于原有水体积与铁块浸入水中体积之和,故有: x x 20201030403040?+??=? 解得x =15,即放进铁块后,水深15厘米. 2.雨哗哗地不停地下着,如在雨地里放一个如图1那样的长方形的容器,雨水将它下满要用1小时.有下列(A )-(E )不同的容器(图2),雨水下满各需多少时间 (注面是朝上的敞口部分.) 2cm 2cm (A ) (B ) (C ) (D ) (E ) 雨

《学画平面图》教案1

《学画平面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几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2.会看平面图,自己能设计简单的图例,能画简单的平面图。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清楚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与绘画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有责任爱护学校的设备,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 2.知道辨别方向的重要,并亲身感受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辨别方向的知识。 3.培养学生大胆实践、认真做事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活动中来。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设计图例并画平面图。 2.懂得爱护校园环境。 (二)教学难点 1.认清方向。 2.学会辨认方向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做游戏法,活动法等等。 ●教学媒体 尺子,手表,指南针,画图所用工具,粘贴所用工具等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检查作业导入法。

师:上节课给同学们留的什么作业啊? 生:搜集平面图。 师:很好,同学们把各自找的平面图都拿出来吧!首先同桌互换,看看谁全找对了。 生:(互换并检查)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上来给大家展示并讲解。 生:(展示并讲解) 师:(借用一位同学的平面图)大家说一说,应该怎样看平面图呢?比如这张动物园的平面图,如果想去大象馆应该怎么走呢? 生:(各自发表意见) 师:对了,我们应该首先辨别出方向来,然后再根据方向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教师要在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辨别方向上来) (讲授新课) 师:那什么是方向呢?我们一般都用什么词表示方向呢? 生:(学生对方向的认识一般比较容易,大部分都能说出东、南、西、北。)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拿出你的尺子,在本子上画一个十字交叉的图形,想一想,应该把东、南、西、北填到哪个位置上。(教师拿尺子在黑板上演示画图,但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增加自我体验感) 生:(讨论) 师:(总结,把方向填在黑板上)

小学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 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立体图像的分类与区分 教学难点:数立体图形的个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家长找一个看不到里面的盒子(袋子),在里面装上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若干个,然后家长报出要寻找的“宝贝”名称,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等等,然后孩子伸手在盒子(袋子)里找出相应的图形,不能偷看,完全要凭手的感觉去寻找图形。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立体图形,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有关认识立体图形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讲解 2、出示例1 【例1】是长方体的画√,不是的画×。

()()()()()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哪些是长方体,填序号。 长方体()。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教师总结, 3、出示例2 【例2】是正方体的画√,不是的画×。

()()()()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 衔纸杯传水 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 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课堂小结: 1.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有8个尖尖的棱角。 2.正方体:方方正正的,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有8个尖尖的棱角。 3.圆柱体:圆圆的柱子,上下面都是一样大的圆形,侧面光滑,可以滚动。 4.球体:圆圆表面光滑,可以滚动。 5.数组合图形的个数: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组和图形,先数行和列,再数层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北师大)

《绘制校园平面图》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51~53页的内容。 2.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课,教材设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通过“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自我评价”的活动过程,综合运用“图形与位置”“比例尺”“测量”等知识绘制校园平面图。鼓励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 3.平面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实际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并综合运用“图形与位置”“测量”“比例尺”“数据的收集”等知识,积累“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经验。 2.进一步理解统计、位置与方向、比例尺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发展统筹规划和按方案实践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活动任务 绘制校园平面图。

二、设计方案,认识平面图 七星小学校园平面图 会展中心平面图 观察这两张平面图可知,平面图要有比例尺、方向标志和标题,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画出主要建筑物或活动场所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等要素。 三、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案 (1)明确分工。 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测量人员:2名;记录人员:1名;数据整理人员:2名;制图人员:1名。 (2)明确主要步骤。 ①确定校园主要建筑物所处的方向,依据各建筑物的形状及各建筑物间的距离,测量各种所需数据,并做好记录。 ②确定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 确定比例尺时,主要依据校园的形状、最长和最宽处的数据以及绘制平面图纸张的大小,即用纸张的长、宽分别除以校园最长、最宽处的数据求得。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学画平面图2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 第二课学画平面图 教学目的: 1.认识几个方向,会看平面图,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平面图和图例。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 2.再生活中能清楚得便别方向。 3.增加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画平面图 教学准备:指南针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那几个方向?如果迷了路你能用那些方法找到方向? 二、新课: (一)认识平面图 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园的平面图, 问:同学们想去动物园吗?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课件:动物园平面图)现在,我们来到了动物园门口,这儿有一张平面图,它能帮助我们很快地了解动物园的情况。在你们桌子上也有几张这样的图,仔细看看,动物园里有些什么? 生:动物园里有狮子、老虎、大象、猴子…… 师:还有些什么呢? 生:有餐厅、岗亭、厕所。 生:有绿地、道路、人工湖。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来,指给大家看看。 生:(上台指标记) 师:知道这些标记叫什么吗?(点击鼠标,平面图上出现“图例”二字。) 图例是平面图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能帮助我们快速读懂平面图。 生:老师,图的左上角还有一个带箭头的标记。 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个小图标又叫什么呢?(点击鼠标,出现“方向标”三个字。)方向标,也叫指向标,它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始终是北面。 师:现在,我们对动物园有了一些了解。大家想看哪些动物呢?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样吧,请各组商量一下,选出你们最想看的三个动物馆,看清楚它们分别在动物园的什

么方向?(生讨论、师巡视) 师:商量好了,来,请两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商量的结果。 (教师提示学生:介绍时可以用鼠标点击电脑屏幕,也可以用小棍指大屏幕,学生选择了小棍。)生:我们组最想看的三个动物馆是大象馆、老虎馆、天鹅湖。 师:它们分别在动物园的什么方向呢? 生:大象馆在动物园的北面,老虎馆在动物园的东面,天鹅湖在动物园的西南面。 师:谢谢你,让我们随着第二小组去看看北面的大象,东面的老虎,还有西南面的天鹅。(师点击出活动画面,适当点拨画面内容。) 师:下面请第五小组继续为我们介绍。 生:(点击鼠标)我们组最想看的是南面的熊猫馆、西北面的羚羊馆、东北面的海洋馆。 师:谢谢你的介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点击出活动画面,适当点拨画面内容。 学生对此很有兴趣,两次观看都很认真,不时有欢笑声、议论声。) 师:谢谢两个小组带我们游览了动物园,看了这些可爱的动物。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来看懂动物园平面图的? 生:图例。 生:方向标。 师:对,(板书:看懂图例,弄清方向)看懂了图例,弄清了方向,我们就学会看平面图了。(板书:看平面图) (二)学会辨别方向 师:把实景图用平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容易看清楚了。要会看会画平面图首先得学会辨别方向。 问:生活中我们有那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做辨别方向的游戏: 师:平面图上也有方向,它和生活中不一样,由于它是一个平面,上面只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所以人们规定了图上的方向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图上的方向) 教师出示光明小学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认识图例和方向,并回答书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三)学画平面图 师:学会了看平面图,下面我们来试着画一画。先看老师怎么画。 师:我给大家画一所学校的平面图,这是我曾经读过的小学。(板书:学校平面图)我们学校有教学楼、办公楼、操场、旗台,还有绿化带(教师在图的下方写出名称,边画边介绍)。办公楼我用蓝色表示;教学楼用这样的颜色和形状表示;操场用这样的形状表示;旗台用红色表示;绿化带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这就是图例。它们在学校什么位置呢?我先画上方向标。办公楼在

《建筑识图》教案

《建筑识图》教案 第四章结构施工图构造与识图 第一节结构施工图概述 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以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 构。 ●剪力墙结构:以混凝土剪力墙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及剪力墙共同工作来作为抗侧力 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内部设置混凝土筒体,外围周圈设置框架,来作为抗侧 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筒体其实是剪力墙的一种特殊形式) ●筒中筒结构:以内部外部设置双重混凝土筒体,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 向荷载的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以混凝土柱和楼板(即无梁楼盖体系)组成的框架及剪力 墙共同工作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一种。其中部分剪力墙不落地,通过转 换梁(也叫框支梁)把荷载传至框支柱(框架柱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概念 1.钢筋混凝土构件主要包括:受湾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 2.常用构件代号:

第三节钢筋1. 钢筋的种类 2. 钢筋的配置及表达方式:

3. 钢筋的作用: ●主钢筋:即受力钢筋。可分受拉和受压钢筋两类。受拉钢筋配置在构件的受弯区域,承 受拉力,受压钢筋配置在受弯构件的受压区和受压构件中,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 ●弯起钢筋。又称斜钢筋,是受拉钢筋的一种特殊形式。梁类构件由于端部附近剪力较大 造成斜向拉力较大,这时需要用斜钢筋来抵抗这种拉力。 ●架立钢筋。架立钢筋能够固定箍筋,并与主筋一起连成钢筋骨架,保证受力钢筋的设计 位置,使其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箍筋。除了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外,它与架立钢筋、受力筋一起组成梁、柱的骨架。 ●腰筋和拉筋。腰筋的作用是防止梁截面太高时,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 裂缝,同时也可加强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腰筋用拉筋联系。 ●分布钢筋。指垂直与构件受力钢筋方向布置的构造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上的荷载更均 匀的传递给受力钢筋,同时也可抵抗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

小学奥数立体图形

第11讲立体图形 各种涉及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问题,解题时考虑沿某个方向的投影常能发挥明显的作用.较为复杂的是与剪切、拼接、染色等相关联的立体几何问题. 第六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第12 题(略有改动) 1.用棱长是1厘米的立方块拼成如图11-1所示的立体图形,问该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显然,图11-1的图形朝上的面与朝下的面的面积相等,都等于3×3=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朝左的面和朝右的面的面积也相等,等于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朝前的面和朝后的面的面积也相等,都等于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因此,该图形的表面积等于(9+7+7)×2=4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而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l平方厘米,所以该图形表面积是46平方厘米. 2.如图11-2,有一个边长是5的立方体,如果它的左上方截去一个边分别是5,3,2的长方体,那么它的表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5 ×5×6=150. 现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截了两个面向我们的侧面,它们的面积为(3×2)×2=12,12÷150=0.08=8%.即表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八. 3.如图11-3,一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棱长l米,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锯成4长条,每条又锯成5小块,共得到大大小小的长方体60块.那么,这60块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我们知道每切一刀,多出的表面积恰好是原正方体的2个面的面积.现在一共切了(3-1)+(4-1)+(5-1)=9刀,而原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1×l=1(平方米),所以表面积增加了9×2×1=18(平方米). 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1=6(平方米),所以现在的这些小长方体的表积之和为6+18=24(平方米). 4.图11-4中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边长l厘米的正方体,做成一种玩具.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4×6=96(平方厘米). 每一个面被挖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同时又增加了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为玩具的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总的来看,每一个面都增加了4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从而,它的表面积是96+4×6=120平方厘米. 5.图11-5是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的正中向下挖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 体小间;接着在小洞的底面正中再向下挖一个边长为1 2 厘米的小洞;第三个小洞的挖法与前两个相同, 边长为1 4 厘米.那么最后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因为每挖一次,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少了1个面,多出了5个面,即增加了4个面.所以,最后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

20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4、综合与实践 绘制校园平面图

20秋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 4、综合与实践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绘制校园平面图。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之后安排的,教材安排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确定物体的位置,绘制平面图以及比例尺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选取的是一所学校的校园,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做背景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中一定要组织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到校园内亲自动手,互相合作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统筹安排的能力,比如:绘制校园平面图之前需要制定计划,准备工具,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绘制校园平面图时根据实际距离确定比例尺,绘制完成之后要进行交流展示,比一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好,绘制的最精美等。 结合活动拓展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绘制自己家的住房或者是小区花园的平面图,达到巩固提高知识技能和策划、安排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平面图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平面图的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统筹安排的能力与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卷尺、测绳、标杆、指南针 学具准备:方格纸、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绘制平面图以及比例尺等知识,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来给我们自己的校园绘制一幅平面图呢?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情境图提供的例子,分工合作完成这幅校园平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记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完成“测量准备”。 (1)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在平面图上反映哪些主要建筑和道路。 归纳:需要反映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操场等。 (2)需要哪些工具: 归纳:需要准备卷尺、标杆、测绳、指南针等工具。 2.制定测量方案并展开测量。 (1)确定要画的主要建筑物和道路,列举出要测量的主要建筑物有哪些,道路有哪些,主要测量哪些相关数据。 (2)小组分工。 根据上面确定的测量任务进行分工,小组分工要细致,具体到某个同学进行测量,某个同学进行记录,某个同学画出草图。 (3)测量时注意要分工合作,同时还要注意安全。 3.绘制校园平面图 (1)确定比例尺和图纸的大小。 要根据所要绘制的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实际长度,选择恰当的比例尺,在选用比例尺的过程中,尽量多尝试几次,避免选用的比例尺过大或过小。 (2)绘制校园平面图。 在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和图纸后,要选用适当的绘图工具进行绘制,在绘制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从距离和方向两个方面进行确定。 以情境图中的艺术楼为例,艺术楼在操场的北偏东45°方向200米处,绘制时要先画出观察点操场,再确定操场北偏东45°方向,最后在北偏东45°方向上确定200米。 4.成果展示交流。 (1)展示每组收集的信息资料。 (2)各小组在班内展示本组绘制的校园平面图。 (3)交流各小组的统计资料和数据。 (4)交流测量绘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分别是怎么解决的,以及这次活动的收获

【名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平面图上辨认东、 南、 西、 北【教案】

第2课时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5~6“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将现实空间的方向转换到平面图上的过程,能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知道平面图通常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初步形成辨认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别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知识。 【学情预设】预设1:面向北极星,面向的是北面,后面是南。 预设2:顺时针方向转动,右面是东,后面是南,左面是西。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描述,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2.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例2情境图。 (1)认识“方向标”。◎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强调“方向标”的重要性。

师:示意图上有一个“”,这个就是方向标。“指的方向是北”表示向上的方向是北方。那么其他三个方向分别是怎样的呢? 【学情预设】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了北,能很容易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教师介绍: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 (2)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师:我们知道了示意图的方向,大家能说说图中的建筑物分别在校园的什么方向吗?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能说出教学楼在校园的北方,大门在校园的南方。 预设2:能说出教学楼在操场的北方或者教学楼在大门的北方。 预设3:因为操场在示意图的中间,以操场为参照物,教学楼在操场的北方。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最清晰?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第一位同学说的没有参照物,第二位同学说的有相对的参照物,但是没有固定的参照物,第三位同学说得最清晰。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描述时要说清楚是在“谁的北面”“谁的南面”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学校示意图,回答问题。 师:辨认方向时要确认找对参照物。例如,教学楼在操场的()面,是以操场为参照物;图书馆在体育馆的()面,是以体育馆为参照物;大门在教学楼的()面,是以教学楼为参照物。 师: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准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要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根据所给的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与实际物体位置的认识相结合,让学生先确定“上北”,再确定其他三个方向,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为“右东、下南、左西”,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按照这个规律指出其他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个方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让新知顺理成章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根据描述标明天安门地区示意图中的建筑物。 【学情预设】预设1:先找到国旗,再根据“上北”,找到国旗的“北”面,填写“天安门城楼”。 预设2: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根据“左西”,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空格处填写“人民大会堂”。 预设3: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根据“右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面空格处填写“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体交流展示。 2.完成教科书P5~6“练习一”第3~6题。◎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判断物体所在的位置时,一定要找准参照物,向哪个方向看物体,物体就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