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1-7章复习资料

毛概1-7章复习资料毛概1-7章复习资料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毛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对毛概1-7章进行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阶级斗争、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群众路线等。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毛泽东个人的经历。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人民民主专政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由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贡献所决定的。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
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这些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
这些实践经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变的是具体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7.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的内容及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实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0.如何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毛概第七章)

第七章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了解)广义的改革:一切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以和平的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水平和要求的变革。
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深刻改变我国社会贫穷落后状态的革命性变革。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要知道)改革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和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生产力制约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毛概重点第七章

第七章四、简答题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论述题1.试述我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答: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任何把二者相对立的观点都是十分有害的。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发展民族经济,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所霈要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第二,实行对外幵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对外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国外资金和资源可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第三,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坚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另一种是照搬照抄、崇洋媚外。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答: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笔记

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笔记本文档是关于最新一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七章的教学笔记。
以下是主要内容概述: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要求本节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需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进行决策和实践。
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本节详细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本节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
这些建设目标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本节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在坚持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处理好稳定和变动、顶层设计与分步推进的关系。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任务本节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需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总结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
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本文档对最新一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七章的教学笔记的总结,请您参考。
毛概第七章第一节

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的关系
• 社会基本制度是具体体制运行的制度基础, 具体体制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是社会基本制度得以实现和发挥作用的主 要载体,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制度的作用与性质要通 过相应的体制来实现。具体体制的选择和 更替必须服从于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和有 利于社会基本制度本质的实现。
改革的对象
(一)毛泽东的矛盾学说:
第一个比较认真和深入地 研究了这个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 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 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 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区分两种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 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邓小平的矛盾学说: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 社会主义矛盾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改革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问题没有太多的论述,因为这不是他们当时 面临的迫切任务。 •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的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 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问题。
1、提出了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还是互为矛
盾的新标准
2、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
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与根本任 务统一起来 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是改革
二、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 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 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 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毛概 第七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理论 P163-164
2、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的性质和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 着矛盾 基本矛盾
毛泽东的矛盾学说
3、解决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的途径
4、两类矛盾学说 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P165
• 一是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 是矛盾的新的标准。 • 二是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 产力的问题。 • 三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 四是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原 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 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 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 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原则
• (1)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 (2)必须坚持“共同富裕” 。 • (3)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者的 辩证关系
•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 基础和前提; • 2、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的能力; • 3、二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二、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4、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 放 •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三 个有利于”的标准: • 一是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 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要求的东西当作社会 主义来固守的思想。二是决不能把那些合乎“三 个有利于”标准的、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 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三是不能把那些合 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本来没有姓“资”姓 “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 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 四是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 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可以为 “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
毛概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单调划一的服装:从颜色到样式,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 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 瓦,职工只有12人。我国江西省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 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 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中 国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67000工人,相差14.5倍。 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一小时起落两架,还搞得 手忙脚乱。 ——1978年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 西德)考察团 的见闻
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 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 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 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按英国学者戴维. 赫尔德的说法:“全球化是 一个体现社会关系和交易的空间组织变革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根据其广度、强度、速度以及影响来 衡量,并产生了跨大陆或区域间的流动与活动、 交往与权力实施的网络。”
巨大的震撼:中外经济科技之间巨大差 距
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的感慨!
1978年邓小平去日 本访问之后,坐在新 干线上,讲了一句话, 说我懂得了什么叫现 代化。
邓小平的感受是: “乘坐新干线,使人 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 中国惟有大步前进。”
三、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建立充满 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 改革不是放弃社会主义。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 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1、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变的是具体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7、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
1、实现党的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8、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的内容及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实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0、如何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1
1、必须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就是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
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1
2、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
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
3、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若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
4、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稳定是前提)1
5、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原则其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一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
6、独立自主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独立自主的手段(独立自主是目的,对外开放是手段)1
7、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2、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功。
3、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1
8、••丝绸之路经济带”和N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1
9、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要以开放促发展
3、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