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青岛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
为保护这些文物,提高其保存状况,本次工程旨在对青岛部分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
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修复;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文物展示区域进行改造。
二、工程目标1. 恢复文物原貌,提高文物保存状况;2. 保障文物安全,防止文物进一步损坏;3. 改善文物展示环境,提升游客参观体验;4. 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分工;(2)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文物现状;(3)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等;(4)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施工合法合规。
2. 施工工艺(1)文物本体加固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采用以下方法:① 钢筋混凝土加固: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② 钢丝网加固: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提高其抗裂性能;③ 灌浆加固: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提高其密实度。
(2)文物本体修复对文物本体进行修复,采用以下方法:① 清洗:采用无腐蚀性清洗剂,对文物表面进行清洗;② 修补:采用与文物本体材质相同或相似的修补材料,对文物本体进行修补;③ 恢复:采用仿真技术,对文物本体进行恢复。
(3)文物周边环境整治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包括以下内容:① 清理杂物:清除文物周边的杂草、垃圾等杂物;② 绿化:对文物周边进行绿化,美化环境;③ 防护:设置防护设施,防止人为破坏。
(4)文物展示区域改造对文物展示区域进行改造,包括以下内容:① 展示设施:设置展板、展示柜等展示设施;② 照明: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确保文物展示效果;③ 通道:优化通道设计,方便游客参观。
3. 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前期:1个月;(2)施工阶段:3个月;(3)施工后期:1个月。
四、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文物修复、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 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4.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的确定——以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科技风2017年8月下理论研究D01:10.19392/j.c n k i.1671-7341.201716220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的确定—以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刘彬张善学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建筑被拆除、历史城区高层建筑不断出现等问题以严重影响历史城区的整体风貌。
文章在对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街区价值的提炼,从而提出街区除要保护历史建筑外,还应保护街道风貌以及视廊对景等保护内容的确定,确定街区保护内容,以期对普通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居住型;街区价值;保护内容1街区概念 4.1自然格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是集中体现城市魅力、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
2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自1994年青岛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青岛相继出台了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法规,保护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有效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
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断受到冲击。
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完善,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
老建筑被拆除、历史城区内高层建筑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力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
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日渐重要,并陆续开展了相关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3观象山街区保护研究3.1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青岛一直是在规划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建国后的历版规划也是一脉相承。
历版的城市风貌保护法规、名城保护规划都对青岛南部滨海区域划定了多个历史街区。
早在1990年5月,青岛在国内率先制定的《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城市风貌保护点、保护线、保护区的具体保护控制地带的划定,并划定了七片保护区,观象山住宅区既是七片保护区中之一。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青岛,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上的滨海城市,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百年近代史缩影,青岛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评价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并如何保护和更新这个文化生态成为首要任务。
青岛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
首先,作为德国殖民地时期的租界城市,青岛保留了许多具有浓厚欧洲风情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次,青岛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诸如崂山、八大关、栈桥等,这些风景名胜都寄托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崂山作为青岛的象征之一,被誉为"青岛的后花园”,融合了道教文化、名人文化等多种元素,使得这座山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胜地。
而八大关和栈桥则成为了见证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地点,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痕迹。
对于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青岛需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青岛市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修缮历史建筑,确保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例如,可以在历史建筑内部改建成各种主题的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同时在外部创造宜人的休闲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保护和更新青岛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与文化生态相结合。
文化生态包括了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于青岛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尤为重要。
青岛可以依托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提供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支持。
山东-历史文化街区

一、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又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场所。
为将我国的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地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化报、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于2008年7月启动,共有200多条街区报名参评。
评选参照历史要素、文化要素、保存状况、经济文化活力、社会知名度、保护与管理等六大标准。
该活动已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举办五届。
1、山东省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第一届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第四届山东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2、青岛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第一届青岛八大关基本概况:青岛八大关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部,太平角汇泉岬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屏列于北部,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是中外闻名的度假疗养胜地和风景游览区。
八大关建筑最早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美、俄、日等国建筑师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形成了300余栋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麦式、希腊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群。
因而也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形成“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并于2001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花石楼▪海水浴场▪山海关路▪元帅楼▪公主楼交通信息:青岛八大关自由行公交指南:乘26,31路,202,206,223,228,231,304,311,312,316,317,321,370,501,604,605路公交车在武胜关路站下车,乘214,219路公交车在“正阳关路”站下车。
是免费开放的。
花石楼需要8.5元钱。
第四届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基本概况: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沿海区域,主要由环绕小鱼山的福山路、鱼山路、大学路和莱阳路4条街道及其周边小巷构成,面积约65公顷。
青岛市历史城区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青岛市历史城区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石运峰;杨大伟;林琪;周芳;杜聪聪
【期刊名称】《城乡建设》
【年(卷),期】2022()11
【摘要】青岛城市风貌独具特色,拥有山海相拥、城景共融的山水环境,通山达海、灵活多样的整体格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景观,风格多样、精致考究的建筑
艺术,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素有“东方瑞士”之称,是闻名遐迩的“黄海明珠”,在我国城市之林中特色鲜明、风采卓然。
1994年,青岛经国务院批准成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覆盖全市域,核心区域范围约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
【总页数】5页(P37-41)
【作者】石运峰;杨大伟;林琪;周芳;杜聪聪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青岛市历史城区
保护更新指挥部;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历史城区:从保护居民到被保护——城市文化基因的消亡
2.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传承与保护3.基于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山东历史城区保护探究——以青岛市为
例4.历史城区城市陶瓷雕塑设计定位与意义研究——基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
承创新试验区建设5.虚拟现实技术在青岛市历史城区传承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以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方案

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方案近年来,青岛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双重挑战。
如何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同时,保护好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个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案,以期为青岛市的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背景青岛市,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而闻名。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或忽视的风险。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但也给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了压力。
二、目标为了实现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的目标是:1.保护和传承青岛市的历史文化,确保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2.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3.实现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方案1.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2.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对青岛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3.建立历史文化保护的机制和机构设立专门的历史文化保护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保护计划,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监督管理。
4.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尽量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城市风貌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5.加强历史文化教育与宣传加大对历史文化教育与宣传的力度,提高居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氛围。
青岛市长山路街区居住性建筑更新模式

0 引言202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65.2%,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用地的扩张,房地产的过度开发造成老城街区的空心化,20世纪存在的空置建筑亟需盘活,为城市承担新的功能。
孙伟[1]提出了在建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造措施。
周博颖等[2]从制度、消防及审批流程方面阐述了存量建筑更新的困境。
孟宪轲[3]针对旧建筑改造为社区型青年公寓这一建筑类型提出了具体策略及原则。
本文首先介绍了青岛市长山路街区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并总结了长山路街区为代表的青岛历史街区的街区特色,分析了现状街区及其内部大体量历史遗留建筑存在的问题,同时选取街区内长山路4号甲6号为具体案例从内部功能更新、立面更新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为历史街区中的居住性建筑的更新设计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1.1 区位长山路历史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在青岛市历史城区规划中,是青岛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之一。
在行政区的划分上,属于市北区辽宁路街道。
长山路历史街区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通便利,西侧毗邻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南侧距离青岛火车站3km,附近有泰山路地铁站;生活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台东商业街和市北中央商务区,东侧与青岛科技街仅有一条街的距离,到五四广场等景区约5km。
长山路历史街区建筑分布在铁山路和小鲍岛两个社区内,是小鲍岛地区唯一的历史遗留,历史建筑主要以里院建筑为主。
长山路历史街区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紫线范围,且属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带和历史城区的交界处,其最大的特点是属于边缘区域,同时具有建筑形式与建设时间的混合的特点,在长山路街区可以发现,同一个街坊内部存在日占时期、建国后及现当代建筑的混建现象。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对于长山路街区的重视程度与核心的历史街区如大鲍岛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对于长山路历史街区的关注越来越多,2020年,《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市北区长山路历史街区将吸引高端航运服务业企业入驻》中,将长山路历史街区的具体范围定义为商河路、包头路、乐陵路所围合的区域。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9•【文号】国函〔2024〕169号•【施行日期】2024.11.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6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青岛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青岛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4.1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68.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05.0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984.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27.69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1.68%;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2.11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控制地带不得建高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历史城区高度控制,分严格 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三类区域。其中,严格控制 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紫线范围。 紫线核心保护区内维持原有建设高度;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 不得建设高层建筑。重点控制区严格控制区内建设项目,除满 足以下高度控制要求外,还需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综合考虑 各类影响建筑高度的要素,谨慎确定建设高度。
复兴中山路片区商业中心
按照发展目标,历史城区要逐步复兴,建设具有历史风貌特色和传统 文化内涵的城市核心区,成为青岛市的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旅游中 心。围绕目标,历史城区的功能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南部滨海区 域,整体延续其居住、旅游服务的功能,增加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 施、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团岛、海军博物馆、汇泉三个旅游服务中心。 胶州湾东海岸区域,在南中北岛单元和小港预留滨海公共空间和公共 服务设施用地;调整青岛港老港区的城市港口职能,将其转化为具有 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的城市蓝色经济产业区和旅游服务中心;逐步搬 迁利津路、孟庄路周边的工业企业,可利用原有厂房,发展创意产业、 专业市场等功能。此外,还将复兴中山路片区的城市级商业中心、文 化旅游中心职能,逐步疏解大型商业、商务功能,引导商业业态向小 型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转变。保持台东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位。整体保护“山Fra bibliotek相依、岛城一体
在历史城区保护方面,《规划》划定了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东沿 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滨海岸线, 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是青岛名城核心价值、特色历史风貌的集中 体现的区域。《规划》指出,历史城区的保护就是要整体保护“山 海相依、岛城一体”,自然与人文环境和谐相容的总体格局。保护 历史城区内观海山、信号山、八关山等丘陵地貌,太平角、汇泉角 等岬角,青岛湾、汇泉湾等海湾,共同构成的“山脊海角相连、低 谷海滩相接”的滨海丘陵地貌。保护并延续在青岛历史上的历次规 划指导下,依托自然地形形成的整体路网格局。保护历史城区以里 院、独立庭院为构成单元的建筑空间肌理。保护在青岛历史上的历 次规划指导下,依托自然要素形成的三条历史发展轴。保护历史城 区内鱼山揽潮阁、观海山观景台等主要观景点,保持眺望视域通畅。 保护南部滨海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
鸟瞰青岛
城市概况
独特的山海城风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让青岛在 中国的滨海城市中独具魅力。1994年,青岛被批准成 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保护这座历史文化名 城,一直为政府决策者和市民百姓关注。2014年11月, 《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通过市 规划局网站向社会公示。《规划》显示,青岛市将在市 域范围内建立由整体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 区、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历史文化村镇、非物质文化 遗产构成的保护框架。
年代久远的石阶路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即墨最多
《规划》对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也进行了明确。其中,即墨市的历史文 化村镇最多。即墨市雄崖所村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即墨市金口镇为 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一般历史文化村镇包括即墨市金口村、即墨市李家周 疃村、即墨市凤凰村、莱西市西三都河村、莱西市宫家泽口村。 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规划》提出,对已公布的9大类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保护。而大家耳熟能详的崂山民间故事、田横民间故事、徐福传说等具 有地域特色的故事传说类民间文学,《规划》要求,要整档案记录成册,作 为文学作品出版。体育方面,举办传统体育与竞技赛事,加强崂山道教武术、 孙膑拳、傅士古短拳、螳螂拳在当地的传承与推广。保护天后宫庙会、萝卜 会、海云庵糖球会、李村大集、周戈庄上网节等民俗仪式、节日、商贸习俗 的传承。
市内划定13片历史文化街区
在《规划》中,我市还划定了13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中山路 历史文化街区,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八大关、汇泉角、太平角历史文 化街区,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八关山历史文化街区,观海山历史文化街 区,信号山历史文化街区,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 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无棣路历史文化 街区和奥帆中心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采取分类保 护,按照综合价值评估和保护等级,分别采取修缮、维修、改善、整修、 保留、整治、拆除等方式进行保护与更新。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对于新建、扩建的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历史建筑保护是文物古迹保护的重 要组成。而历史优秀建筑多数分布于历史文化街区内,是街区风貌的重 要组成部分。《规划》显示,目前我市历史优秀建筑现有206处,历史建 筑1568处。为数众多的名人故居是青岛独特的文化元素,本次《规划》 在原有保护的名人故居基础上,新增补11处。
青岛市历史文化 名城保护规划
城规一班 王倩 120416713
青岛历史
青岛,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同于西安、洛阳 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 而是以其在近现代历史文 化上的地位而著称。青岛之遭德国侵占导致“戊戌变 法”,青岛登上历史舞台并写入中国历史。第一次世界 大战,青岛是亚洲惟一的战场日本侵占青岛,又导致了 著名的五四运动。青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