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民族与宗教

民族:民族(英Ethnic group或Ethnicity)是指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而与其它有所区别的群体。
民族有“客观”的特质,这些特质可能包括地域、语言、宗教、外貌特征或共同祖先,也包括“主观”的特质,特别是人们对其民族性认知和感情。
世界公认民族有两千多个,按民族构成所具有的特征,可分为: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域、南亚地区、中亚地区;西亚北非地区;西部欧洲(包括西、北和南欧)、东欧地区;撒哈拉以南的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北美洲、中南美洲;大洋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划分,中国目前有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满族等56个民族。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民族。
汉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甘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区。
根据中国大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大陆总人数中汉族占91.51%。
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满族分布在东北;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
台湾当局将大陆通称的台湾高山族称为原住民,并将其划分为12个民族。
民族特征: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
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宗教:宗教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它以“上帝”、“真主”、“天公”、“诸神”等神秘偶像的意志为一条逻辑主线,把各种零碎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联系起来、统一起来,这些神秘偶像实际上就是社会利益(特别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化身。
菲律宾民族问题研究―国家分离主义运动概况

菲律宾民族问题研究―国家分离主义运动概况作者简介:薛柳,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到进入21世纪,极端势力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其中一个就是地域上从热点地区向全球辐散,由巴尔干半岛、中东等恐怖主义滋生地向中亚、南亚、东南亚甚至南太平洋等更广阔的地区和国家扩展。
其中,菲律宾的极端势力已成为恐怖主义向东南亚其他地区渗透的一个基地,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注意。
�关键词:菲律宾;民族;宗教;分离主义�中图分类号:K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2-0000-01��目前,关于菲律宾极端势力或者恐怖主义的论述大多见于一些论文,发表在《世界历史》《东南亚纵横》等学术期刊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这一论题的研究专著还很少,一些书籍上只涉及到诸如极端势力、极端主义、恐怖组织、恐怖主义等概念的阐述,其中,《亚洲极端势力》可作为一本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书目。
�本人认为对菲律宾极端势力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9.11”事件后,极端势力或者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的一大因素,国际社会密切关注,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
对菲律宾极端势力的研究是在国际反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第二,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大国,恐怖主义已开始以其为大本营向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南太平洋渗透,并与中东的恐怖主义有密切联系,严重威胁了东南亚甚至世界的安全秩序。
�第三,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之一,东盟为了实现地区一体化,要进行的是政治、经贸、科技和安全等全方位的合作,由于恐怖主义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东盟已召开了多次安全会议讨论应对方法,加强国家间,尤其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间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合作。
菲律宾恐怖袭击事件透视

CONTEMPORARY WORLD562017年5月中下旬,在英国和埃及发生恐怖袭击的同时,东南亚的菲律宾和印尼等国也相继遭遇恐怖袭击,尤其以菲律宾极端组织与“伊斯兰国”合流制造的恐怖袭击最为引人注目,其实施者为极端组织“穆特组织”(Maute Group ,也译为“毛特组织”)和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 )武装。
此次恐怖袭击具有民族分离组织与恐怖极端组织合流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武装叛乱的特点,其背后的根源不仅与菲律宾长期存在的摩洛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伊斯兰国”从中东向东南亚渗透和扩散的产物。
伴随“伊斯兰国”组织在中东开始走向穷途末路,其通过向世界各地扩散建立分支组织,实施本土化策略,或将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穆特组织”和阿布沙耶夫武装——从民族分离组织到宗教极端组织菲律宾的民族分离组织由来已久,但其经分化而产生宗教极端组织则主要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菲律宾恐怖袭击事件透视菲律宾南部遭受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让世界惊愕不已。
此次恐怖袭击具有民族分离组织与恐怖极端组织合流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武装叛乱的特点,其背后的根源不仅与菲律宾长期存在的摩洛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伊斯兰国”从中东向东南亚渗透和扩散的产物,值得有关国家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 刘中民 任 华/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7.015的事情。
“摩洛民族解放阵线”(The 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分离组织。
1978年,“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与马科斯政府和解后,其中一支脱离该组织成立了“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The 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 ),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民族分离组织和宗教极端组织。
但是,“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内部围绕如何处理与菲律宾政府的关系发生多次分裂,由此产生了摩洛伊斯兰自由斗士(Moro Islamic Freedom Fighters )、邦萨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Bangsamoro Islamic Freedom Fighters )、“穆特组织”等极端组织,它们打着伊斯兰的旗号,试图建立所谓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并与境内外极端势力勾结,策动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
东南亚信仰什么教?

东南亚信仰什么教?东南亚主要是信仰什么宗教中南半岛以佛教为主,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以 ... 教为主,菲律宾是天主教东南亚中,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其中泰,老,柬,缅主要是小乘佛教,而且还是国教,教徒分布全国,很少有其它宗教如 ... ,基督教,印度教的流传,但是在泰国的南部也有部分的马来人信仰 ... 教,但人数不是很多。
越南既有小乘也有大乘。
也有基督教, ... 教,印度教的流传,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越南各宗教之间的分野不清,宗教的相互演变、融合现象比较普遍。
新加坡的宗教以佛教为主,但也有印度教,基督教, ... 教和道教的流传。
另外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主要是 ... 教,但也有佛教及其它宗教的流传。
教徒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以民族聚居情况而定,如华人多的地方主要是佛教,印度人多的地方主要是印度教,马来人就自然是 ... 教了。
菲律宾和东帝汶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具有很大的影响。
菲律宾的南部棉兰老岛大部分居民信仰 ... 教。
泰国的宗教冲突主要是位于泰南的 ... 教和佛教的纠葛,泰国的南部靠近马来西亚的地方主要信奉 ... 教,当地的 ... 教徒经常袭击佛教徒,造成大量佛教徒伤亡,曾经就发生过佛教徒被 ... 教徒活活烧死的惨剧。
菲律宾独立以后,南部棉兰老岛的 ... 分离主义势力和 ... 之间进行了长达20年的武装冲突,约有12万人在冲突中丧生。
菲律宾两大宗教集团天主教和 ... 教的对立由此而产生。
并由此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东南亚是什么人种,什么语言,宗教信仰是什么?东南亚大部分是黄色人种;语言以汉语和英语为主;大多信仰佛教。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特点是人口稠密,多华人聚居。
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
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东南亚也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东南亚居民信仰佛教的很多,不少地方建有佛寺或佛塔,比如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都是著名的佛教建筑,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
菲律宾

马尼拉 (Manila) 位于菲律宾最大岛屿吕宋岛西岸,濒马尼 拉湾。它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 的交通枢纽和贸易港口。人口1090万(2005年4 月)。年平均气温28℃。 马尼拉建城历史悠久,16世纪已是著名商港。1898 年,美国取代西班牙统治菲律宾后,马尼拉市区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946年菲律 宾独立后重建。马尼拉市区被巴石河分成南北两部分,建 在巴石河上的六座桥梁将南北两岸连接起来。1975年 11月,菲律宾政府决定把马尼拉、卡洛奥坎、奎松、帕 萨伊4个市和玛卡蒂等13个区组成大马尼拉市,面积达 626.58平方公里。
婚俗
菲律宾各个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差异很大。一般菲律宾人 多半是自由恋爱结婚。在广大农村则流行男青年弹吉他用 歌声向他所倾心的姑娘求爱。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 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 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 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 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 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 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另外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 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
婚俗
通常在婚礼上,新娘要身穿传统的白色婚纱,而新郎则身着菲律宾传 统男式礼服(barong)。这种礼服是一种透明的系扣男式衬衣,通 常用来参加一些特殊聚会或重大场合。婚礼的主办人将会参加婚礼, 见证新人结拜为夫妻。而这些主办人同时意味着指导和帮助,即新婚 夫妇在需要时可以得到他们慷慨的帮助。 在婚礼中,有两种人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一种是“栓盖头的人”, 通常由一男一女组成,到婚礼进行到一定时候,他们就将一个巨大的 面纱小心的栓在新娘的头顶和新郎的肩上。这个盖头象征着新婚夫妻 将像这块面纱一样合二为一。另一种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就是“牵绳 人”。当新娘和新郎被栓好盖头以后,牵绳人就用一根白线以“8” 字形松松的绕过新娘和新郎的脖子。这根白线意味着新娘和新郎将一 生不分离。 婚礼中还要点燃结婚蜡烛。新娘和新郎各方家长已提前点燃一根 蜡烛,放在结婚蜡烛两侧。新郎和新娘各拿自己父母点燃的蜡烛去点 燃结婚蜡烛。这个仪式象征着两个家庭从此因儿女的爱和终生结合而 联合起来。另外,婚礼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风俗就是牧师向新娘和 新郎手上抛洒硬币,这些硬币被称为“定金”,象征忠诚和财富。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摘要:华人移居菲律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比西方殖民者要早来到这个岛上,在与菲律宾人接触、打交道中有友好相处的一面,也有发生冲突的一面,关系复杂。
从1603 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的排华开始,菲人与华人的矛盾愈演愈烈,菲律宾的排华情绪也日益影响着中菲两国的关系。
本文将从各个时期的中非关系浅析菲律宾出现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对两国的影响。
关键词:菲律宾华人排华运动“排华”是近代以来华侨史上屡屡发生的悲剧。
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对待。
在排华过程中,华侨华人在生命、财产、名誉等方面受到各式各样的伤害和排斥。
从17 世纪开始至今,海外排华事件屡屡发生,最近的黄岩岛事件更是将矛盾升级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排华运动又会给中菲两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1、文化上的冲突。
这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除了对当地进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外,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传播教化,目的是使菲律宾人在宗教方面信仰天主教,在教育上接受西班牙教育。
结果除去信仰回教的毛洛族,菲律宾人大都该信了天主教。
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菲律宾华人很难接受这种教化,他们大多信仰佛教,无法接受突然的信仰转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又习惯了以天朝自居,不易接受外来文化,更不用说是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这通常是被看作“背叛”老祖宗的举动,是要遭天谴的。
况且这些初期华人来到菲律宾只是为了谋生,并不打算久居,因此也就不会理会西班牙的这种教化。
为了顺利推行教化,西班牙人推出法令,不允许华人与菲律宾人杂居,而且还以纳税优待和就业便利吸引华人。
为了取得与菲民杂居权利以及方便谋生,一部分华人改信天主教。
但这也只是少数。
西班牙对华人的教化以失败告终。
由此西班牙将在菲额华人视为眼中钉,为后来西班牙在菲进行排华运动埋下了引线。
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土著菲人对华人存在着敌视情绪。
菲律宾:伊斯兰教曾占优势,为何却最终变成天主教国家?

菲律宾:伊斯兰教曾占优势,为何却最终变成天主教国家?菲律宾宗教印尼和菲律宾既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群岛国家,也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
两国尽管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主体宗教却不同。
印尼以伊斯兰教为主,在全国2.7亿人口中,约8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而与印尼一水之隔的菲律宾,却是一个基督教占优势的国家,全国1.1亿人口中,基督教徒高达90%,穆斯林仅占4.9%。
▲东南亚各国的主体宗教地图菲律宾的穆斯林主要集中其南部靠近印尼的地方,如棉兰老岛和苏禄群岛,基督教则分布在中北部的广大地区。
但其实在5个世纪之前,菲律宾的中北部也曾是伊斯兰教的影响范围。
在5个世纪中,菲律宾伊斯兰教占主体的情况,是如何变成基督教占主体的?▲现代的菲律宾宗教分布一、伊斯兰教传入菲律宾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了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教就走向了对外输出的过程,主要分为向西和向东两条路线。
往西的传播主要伴随武力扩张。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了欧洲的基督教地区——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伊斯兰政权。
伊斯兰教进入西欧,严重冲击了基督教世界,自然也引发了两大教派的冲突。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基督教徒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
▲伊斯兰教的西扩东扩主要是由阿拉伯商人在对外贸易中完成的。
随着阿拉伯商人与东方进行经济贸易往来,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南亚和东南亚。
11世纪,大批阿拉伯商人到达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以及爪哇岛,他们凭借着富裕的经济开始在分散的东南亚诸岛建立起早期的伊斯兰政权。
到了15世纪,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了马来半岛以及印尼群岛的主要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路线伊斯兰教站稳了印尼群岛后,便开始向北进入菲律宾群岛。
1380年,一位阿拉伯商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建立一座清真寺,将伊斯兰教引入菲律宾。
由于这个时候的菲律宾群岛居民还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作为先进文明的伊斯兰教便迅速在苏禄群岛推广开来。
▲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在菲律宾的位置紧随着阿拉伯商人而来的,是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苏门答腊岛贵族。
第三讲:东南亚的宗教文化

第一节:人种与宗教
一、人种与宗教 黄色人种,居民多信仰佛教;
如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是著名的佛 教建筑,(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
其它宗教: (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基督教)。
马来人
二、东南亚的宗教概况 1、各国的宗教信仰
印度尼西亚:87%信奉伊斯兰教,其他还有基 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
菲律宾:84%信奉天主教,其他还有伊斯兰教、 基督教新教、佛教、原始宗教
东帝汶:90%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还有基督 教新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
宗
宗
教
教
建
艺
筑
术
2、东南亚宗教简介 东南亚地处印度南面,早期佛教传入,尤
(Shiva)(破坏之神)、毗湿奴(Visnu) (维持之神)。 2、仍有社会阶级观念。 3、在印尼传播的印度教与佛教愈加混合,形 成一个特殊的混合宗教的特色。
五、伊斯兰教东传
1、伊斯兰教传入始末
伊斯兰教於8世纪时传入中国广州,有数千 名阿拉伯回教徒住在广州。在唐朝时,有许多 大食、波斯人居住在广州,形成一個“蕃坊”, 有自行推选的番长自行管理。
第三节 宗教冲突
一、天主教与其他宗教的宗教冲突 菲律宾出现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
菲南主张独立,成立摩洛共和国。 南越因为天主教和佛教冲突,而导致亡
国。 印尼因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
冲突,苏拉威西岛、卡里曼丹、摩鹿加群 岛等地在1998年至今造成宗教冲突,死伤 严重。
二、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宗教冲突
3、婆罗门教特点
(1)信仰天然神靈 例如山、川、日、月、星星、火等。沒有 固定的神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主教教堂
13世纪下半叶,伊斯 兰教随阿拉伯商人传 入菲律宾,其后,印 尼穆斯林移民又在南 部诸岛传播伊斯兰教。 信徒主要分布在南方 各省少数族地区。 《古兰经》
菲律宾宗教信徒身披树叶藤萝度传统节日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民族宗教问题 及形成原因: 1、主要问题 (1)伊斯兰复兴运动问题 ●背景:20世纪后半期, 阿拉伯国家石油 经济的繁荣和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 的胜利 ●穆斯林为反抗主流文化天主教,保卫 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存环境 , 积极响应全球性伊斯兰文化复兴的召唤 而兴起的运动。
3)、菲南伊斯兰文化无中心的多样化特性,直接 决定了本土穆斯林群体的行为方式
四、与印尼国家民族宗教的比较 1、相同点: 1)菲和印尼都是信仰多宗教的国家 2)两个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视宗教在在 国家中的影响 3)实行政教分离制度
2、异同点: 1)菲律宾居民85%信奉天主教,5%信奉 伊斯兰教,而印尼全国有90%左右的人口 信奉伊斯兰教 ,3.1%的居民信仰天主教 2)宗教信仰的自由程度不同
克人、比科尔人、卡加延人等,共占全国人
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有华人、印度尼西 亚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 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土著民族。
比萨扬人,菲律宾 最大的民族,约有 2180万人,占全国 总人口的42%, • 他加禄人是菲律宾 第二大民族,人口 1230万,主要分布 在吕宋岛中、南部 地区。
菲律宾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制作人:黎增梅 兰艳兰 韦毅
大纲: 一、主要民族宗教概况 二、主要民族宗教的历史背景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民族宗教问题及形成 原因: 1、主要问题 (1)伊斯兰复兴运动问题 (2) 摩洛分裂主义问题 2、形成原因 四、与印尼国家民族宗教的比较
一、主要民族宗教概况 1、民族 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90多个民 族。主要民族有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
反殖民者斗争: “梅斯蒂索人”的“宣传运动”
●
何塞 · 黎萨组建的“菲律宾联盟”
菲律宾在 1899 年建立了该国历史上 的第一个共和国
●
在 1946 年 7 月4 日赢得了独立 ,建立 了菲律宾共和国。这标志着菲律宾国族 正式形成。
●
• 天主教
2、宗教 西班牙统治时期, 殖民者强迫当地居 民信奉天主教,设 立各种分会传播天 主教; 美国占领菲后在当 地传播新教;
2、宗教
2、宗教
居民约85%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兰 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 著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 有“亚洲唯一天主教国家”之称
二、主要民族宗教的历史背景 ●在西班牙入侵以前 ,菲律宾各岛并未联合起 来形成统一国家。 在殖民统治下,各岛和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和 联系确实得到了加强,殖民地人民逐渐形成了 统一的地域意识
(2) 摩洛分裂主义问题 菲政府对穆斯林的“整合政策”和“同 化政 策 ”破坏了摩洛人的主权,为反抗政 府,穆斯林民兵组织在1972年改名 为“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宣布南方独 立,开始了与政府的血腥斗争 摩伊——摩解——阿布沙耶夫组织
2、形成原因:
1)、国家政权的主体民族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和同化政策 2)、二战后兴起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
资料来源:
◆
包 茂 宏 《 论菲律宾的民族问题》 高伟浓《菲律宾》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彭 慧 《伊斯兰复兴运动与菲律宾 穆斯林分离运动》
◆
《世界民族 》2007 年第 6 期 约翰.芬斯顿《东南亚政府与政治》
◆
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