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
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

第三节气象基本要素气象基本要素是指描述大气中各种物理性质的量测性指标,也是气象学的基础。
常见的气象基本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和风向、降水和能见度等。
温度是气象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用来衡量大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常见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
温度数据对气象预报、农业、旅游、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湿度是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衡量指标,包括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两种定义。
相对湿度指在其中一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实际含量与该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之比。
绝对湿度指在一定体积内所含水汽的质量。
湿度对气象、环境、农业、建筑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压力是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上的推力。
常见的压力单位有帕斯卡、毫巴和英寸汞柱等。
气压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气压的变化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风速是衡量风的强度和速度的指标。
常用的风速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和节。
风速的变化对于气象和航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测风向、气流、气候的变化。
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测量通常用8个主要方向表示,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
风向与气象预报、航海、农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气由气态转为液态或固态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雾、露、霜等。
降水的变化对于气象、水文、农业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能见度指的是能够看到并认识地平线和天空特征的最大距离,它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量度指标。
能见度对于交通、航海、气象预报等方面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常见的气象基本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了解大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气象基础知识》课件

雷电灾害及预防
雷电灾害
雷电是指天空中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现象,可导致火灾、爆炸、 电击等灾害。
预防措施
加强防雷设施建设,避免在雷电天气下使用高耸建筑物、金属框架结构等易导 电物体,不在大树下避雨,不接触裸露电线和电器设备等。
台风灾害及预防
台风灾害
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可导致狂风 暴雨、巨浪、风暴潮等灾害。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究的重点之一。
雷暴系统
雷暴是指积雨云中强烈的雷电和降水 现象,常伴随着大风、冰雹等天气现 象。
雷暴的预报和预警对于保障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雷暴的形成和发展与空气的上升运动 和不稳定能量有关,是夏季常见的天 气现象之一。
PART 05
气象灾害与预防
暴雨洪涝灾害及预防
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是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超 过50毫米的降水,可能导致河流 水位上涨、山洪暴发、城市内涝 等灾害。
详细描述
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层中发生的各种天气现象和气象过程的科学,包括温度、湿 度、降水、风、气压等要素的变化规律。气象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 重要意义,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
气象的分类与特点
总结词
气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过程具有不同的特 点。
气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气象条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气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天气预报可以指导人们的出行和生产活动,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 。同时,气象灾害也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如暴雨、台风、干旱等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威胁。因此,了解气象知识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

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些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等。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气象要素,我们可以了解大气的物理状态,进而预测天气的变化和发生的天气现象。
一、温度温度是气象要素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
它反映了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强弱。
通过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气的热力分布情况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
温度的变化也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温暖的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从而引发雷暴等强降水天气。
二、湿度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当湿度较高时,可能会导致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从而影响天气状况。
湿度的变化还会对人体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高湿度会使人感到闷热不透气,遇到潮湿的天气还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三、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它是由大气分子的重力引起的。
气压的变化会对风的产生和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气压低的地方往往会有较强的气流活动,从而形成风暴和台风等天气现象。
通过观测气压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大气的稳定性,并对天气变化做出初步的预测。
四、风速风速是指风的移动速度。
风的产生是由于气压的不平衡造成的。
通过观测风速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风的强度以及风向。
风速的变化对气候和天气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风寒效应会增加,使得人们感觉更加寒冷。
五、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并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雨夹雪等。
降水的发生与湿度、温度、风速等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
通过观测降水的特征和变化,我们可以判断降水的形式、强度以及持续时间,从而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测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气象要素能够准确表明大气的物理状态,进而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发生的天气现象。
通过对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提高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一)作用于空气的力
1、气压梯度力 ◆气压分布不均产生气压梯度,使空气具有由高压 区流向低压区的趋势。通常把存在气压梯度时,单位 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可分为垂直气压梯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1p 其表达式为:
G
G — 水平气压梯度力;ρ— 空气密度; Δp —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 Δn — 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Δp /Δn — 为水平气压梯度; “ - ” 负号表示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称为上升气流或下沉气流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杆斜
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一
般用16个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 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 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其 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夏季北移 B、 冬季南移 C、12月22日以后南移 D、6月22日以后南移
蒲福风级(Beaufort scale)
是英国人弗朗西斯· 蒲福(Francis Beaufort)于1805年 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 按强弱,将风力划为“零”至“十二”,共十三个等级,即 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分级。后来到20世纪50年代, 人类的测风仪器的进度,便量度到自然界的风实际上可 以大大地超出了十二级,于是就把风级扩展到十七级, 即共十八个等级。
北半球V V A、C G、CL NhomakorabeaG
《第三章第三节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19选择性必修1

《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天气图中的主要天气系统,并能根据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天气变化趋势。
此外,还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如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基本气象系统。
难点在于识别并解读天气图,正确判断各类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气候现象。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天气系统》的PPT课件,包括各类天气系统的图文资料及案例分析材料。
同时,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气象系统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等。
教学工具方面,需准备多媒体教室设备以及互动白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学生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准备笔记本和笔等学习工具。
通过通过这些辅助教学工具,教师能够更生动、直观地展示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互动白板等工具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与教师进行实时交流和反馈。
在课程开始前,学生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同时,准备笔记本和笔等学习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学生记录课堂上的重点内容,方便日后复习和巩固。
除了教师的讲解和互动白板的演示,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总之,通过这些辅助教学工具和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开始时,教师可通过短视频或实时天气播报等形式,引出“天气系统”的主题,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问询学生家中近期的天气情况,引导其关注天气系统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气象学 第一章__ 大气概述

到3日下午,新奥尔良 新奥尔良大街上几乎已经没有行人,仅剩 新奥尔良 下一些医务人员开始用手推车推走遇难者的尸体。曾经是非 常繁荣的这座城市在4天之内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 狱,到处是抢劫和强奸等不堪不目的景象,如今它已成为一 座空城和一个巨大的坟墓。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灾后重建的总监丹·克莱 格说,将新奥尔良市淤积的洪水排出可能需要6个月,然后 整座城市要“晾干”,这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
发现过程
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 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 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 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 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 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 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 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 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 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 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 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冰点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绝对温标 0 32 273 沸点 100 212 373 基点间隔 100 180 100 换算 C=5/9(F-32) F=9/5C+32 K=C+273
0摄氏度:1013.3Hpa时纯水的冰点 100摄氏度:1013.3Hpa时纯水的沸点
二.气压:
1.概念: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 2.气压单位:(标准大气压、帕斯卡、百帕、 mmHg) 标准大气压:0摄氏度、45度纬度、海平面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Hpa
第 三 节 基本气象要素

气压与 高度关 系
气压表:根据气压随高度变化原理可以表示飞机相对高度的高低
气压突变会影响高度测量的精确性
思考题:
1.相对湿度,是指: A.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百分比 B.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C.空气中水分占空气总量的百分比 答案:B
思考题:
2.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数量随气温变化,气温越高,则: A.可以容纳的水汽就越少 B.可以容纳的水汽就越多 C.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时,温度就会变化 答案:B
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等物理量是气象要素,风、云、降水等天气现 象也是气象要素
三大气象要素
气温 空气湿度
气压
三种温标
气体状态方程
P =ρRT
ρ为空气密度 R 气体常数
• 空气密度与气压成正比 • 空气密度与气温成反比
水汽含量越大空气密度越小
气温对飞行的影响
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 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 状态的程度( 空气的 潮湿程度)
影响相对湿度的因素
相对湿度的大小取 决于两个因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和温度
露点: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气温降低到使空 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气压
标准大气压 = 101.325kPa
气温对升限的影响:气温升高,所有飞机升限减小 气温对滑跑距离的影响:气温升高,滑跑距离增长 气温对最大平飞速度的影响:气温升高,最大平飞速度减小(推力小) 气温对飞机载重的影响:气温升高,飞机载重减小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用来量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 干燥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表示方法:相对湿度、露点
大气污染控制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 U = H-PV 全微分 dU = dH-PdV-VdP
∴ dq = dH-VdP = CPdT-VdP (dH = CPdT )
对单位质量的空气, V
RT
,故
P
dq
CPdT
RT
dP P
式中:CP = 996.5J/kg.K,R = 287J/kg.K
对于绝热过程:dq = 0,则
dT R dP T CP P
u 3.02 F 3 ( km/h)
5. 能见度 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
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m) 。 能见度大小反映了大气透明度或混浊程度。
6. 云:
云是发生在高空的水汽凝结现象。 ⑴ 云的分类 高云:5000m以上,由水晶组成,云体成白色,有蚕丝般光泽,
几乃至几十度。 ⑵ 由于气流运动受地面摩擦的影响,故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⑶ 大气上下有规则的对流和无规则的湍流运动都比较盛行,水气也比较充
足。 直接影响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转化。
二、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物理量。 1. 气温
指离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观测到的空气温度。 2. 气压
指大气压强。气象上气压的单位为毫巴 (mb)。 1mb = 1000dyn/cm2 = 100 Pa
也慢。可见云和强风可抑制辐射逆温出现。
2.下沉逆温 下沉逆温范围广、厚度大、持续时间长,在离地数百米至数千
米的高空都可能出现。在冬季,下沉逆温与辐射逆温相结合,形成 很厚的逆温层。
3.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时,下层空气受地面影响大,降温多,上层空气
降温少,故形成逆温。 当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内积聚的冷空气上面时,也可形成平流逆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等物理量是气象要素,风、云、降水等天气现 象也是气象要素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三大气象要素
气温 空气湿度
气压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三种温标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长吉春林中龙科航智无航人科机技科服技务服有务限有公限司公司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用来量度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 干燥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表示方法:相对湿度、露点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 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
温度(C)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E(hPa) 0.5 0.8 1.3 1.9 2.9 4.2 6.1 8.7 12.3 17.0 23.4 31.7 42.4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相对湿度的物理意义
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 反映了空气距离饱和 状态的程度( 空气的 潮湿程度)
气体状态方程
P =ρRT
ρ为空气密度 R 气体常数
• 空气密度与气压成正比 • 空气密度与气温成反比
水汽含量越大空气密度越小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气温对飞行的影响
气温对升限的影响:气温升高,所有飞机升限减小 气温对滑跑距离的影响:气温升高,滑跑距离增长 气温对最大平飞速度的影响:气温升高,最大平飞速度减小(推力小) 气温对飞机载重的影响:气温升高,飞机载重减小
影响相对湿度的因素
相对湿度的大小取 决于两个因素: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和温度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露点: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气温降低到使空 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长春吉中林科பைடு நூலகம்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气压
标准大气压 = 101.325kPa
气压与 高度关 系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
气压表:根据气压随高度变化原理可以表示飞机相对高度的高低
气压突变会影响高度测量的精确性 长春吉中林科龙智航航无科人技机服科务技有服限务公有司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