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基因重组ppt课件

原因 这种重组通常是由于DNA链之间 的错误配对和修复机制引起的。
过程 非同源重组通常发生在两条DNA 链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由不同 的DNA序列定义。在重组过程中 ,这些区域会相互交换,以产生 新的DNA组合。
转座因子引起的重组
定义
转座因子引起的重组是指由于转座因子的存在而 引起的DNA序列之间的交换。
过程
当转座因子在DNA链上移动时,它们可以引起 DNA序列的重新排列和复制,从而产生新的DNA 组合。
原因
转座因子是一种可以在DNA链上移动的基因,它 们可以引起DNA序列的重新排列和复制。
重要性
转座因子引起的重组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 因为它们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功能。同时, 它们也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因 素之一。
Western印记杂交
总结词
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详细描述
将蛋白质样本与特定的抗体进行杂交,然后通过曝光底片显示结果,从而判断是 否存在目标蛋白质。
06
基因重组的未来展望
基因重组技术的改进
技术优化
不断优化重组技术,提高重组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
新的应用领域
拓展基因重组技术在生物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基因重组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安全性问题
重组技术可能产生不可预 测的后果,对人类健康和 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人类尊严问题
基因重组技术可能对人类 生命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需要谨慎考虑其伦理和道 德问题。
社会接受度
公众对基因重组技术的接 受程度和态度需要关注和 引导。
THANKS。
解决伦理和社会问题
积极参与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推动合理、规范地应用基因重 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的商业化前景源自010203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课件

生物制药
抗体药物研发
疫苗研发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可以帮助生物制药 领域快速筛选和开发出具有疗效的抗 体药物,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重大疾病。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可以帮助生物制药 领域研发出新型疫苗,用于预防和治 疗传染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蛋白质药物研发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可以帮助生物制药 领域研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药 物,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 病等。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挑战与前
04
景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难题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技术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目前仍存在许多技 术难题,如基因定位、重组和表达调控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技术难题,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等,以提高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成功率和效率。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PPT课件
目录
•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概述 •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技术 •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应用 •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01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不同品种或种 质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品种中,以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
社会伦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伦理问题
基因重组杂交育种技术涉及到人类 和动物的基因改造,引发了广泛的社 会伦理关注,如安全性、隐私权和生 物多样性等问题。
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些社会伦理问题,需要制定 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加 强监管和公众参与,同时加强科研人 员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
未来发展前景与展望
抗除草剂玉米
基因重组方法=全PPT课件

.
23
外源DNA被降解,转导失败。
(2)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温和噬菌体感染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
宿主细胞发生溶源化
溶源菌因诱导而发生裂解时, 在前噬菌体二侧的少数宿主 基因因偶尔发生的不正常切 割而连在噬菌体DNA上
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
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转移到受. 体菌中
的转化现象
目前已知有二十多个种的细菌具有自然转化的能力
进行自然转化,需要二方面必要的条件:
建立了感受态的受体细胞
外源. 游离DNA分子
30
枯草芽孢杆菌的自然转化过程(革兰氏阳性菌的转化模型)
分泌感受态因子
与细胞表面受 体M相互作用
使细胞表面的 DNA结合蛋白 及核酸酶裸露出 来,使其具有与 DNA结合的活 性
b)决定因素也各有不同;
.
34
(2)人工转化
在自然转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一项细菌基因重组手段, 是基因工程的奠基石和基础技术。
不是由细菌自身的基因所控制;
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处理受体细胞,使其人为地处于一 种可以摄取外源DNA的“人工感受态”。
用CaCl2处理细胞,电穿孔等是常用的人工转化手段。
质粒的转化效率高;
含有F因子的细胞:“雄性”菌株(F+),其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不含F因子的细胞:“雌性”菌株. (F-),细胞表面没有性菌毛7
F因子为附加体质粒 既可以脱离染色体在细胞内独立存. 在,也可插入(整合)到染色8 体上
F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
a)F-菌株, 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但可以通过 接合作用接收 F因子而变成雄性菌株(F+);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

探究一:基因突变
思考.讨论 3.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正常的成纤维细胞
癌变的成纤维细胞
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4.如何避免癌症的发生? 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探究一:基因突变
5 基因突变的原因
➢ 遗传特性
基
发生在配子中
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因
突
人类体细胞中某些基因的突
变
发生在体细胞中 变可一能般发不展能遗为传癌细胞!!!
有些植物(无性繁殖的生物)的体细胞发生了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探究一.基因突变
思考.讨论
2.健康人的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吗?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原癌基因
替 换AT GC
ACG
增 添 AT GC
ACG
缺 失 AT GC
ACG
A CGC GCG
A T AGC A T CG
A GC CG
只有使基因结 构发生改变才 是基因突变, 非基因区段的 碱基改变不是
基因突变。
2 基因突变的时期
通常发生在DNA 复制即分裂前的间期。
(DNA复制时要解旋为单链,单链DNA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极易受到影响而 发生碱基的改变。)
情境导入
【资料1】抗倒伏、抗条锈病水稻品种是利用抗倒伏、易感条锈病水稻品种 与易倒伏、抗条锈病水稻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和多年选育获得的。P13 【资料2】早在1987年,我国就将作物种子带入太空,利用太空中的特殊 环境诱导基因发生突变,然后在地面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P80 【资料3】残翅果蝇幼虫在31℃环境中培养,将得到一些翅长接近正常的果 蝇成虫,但其再正常温度25℃下产生的后代仍然后残翅果蝇。P75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

思 考 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产生新的基因型 和重组性状,不能产生新基因与新性状。
总结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结果 类型 时间
基因突变
产生新基因 碱基的
替换、增添、缺失
细胞分裂间期(主要)
基因重组
产生新基因型 基因的交叉互换 基因的自由组合
MⅠ前期、MⅠ后期
意义
变异的根本来源 进化的原始材料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从1964年起,袁隆平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到1975年,他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就已经在全 国推广,并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果。此后十年 内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超亿吨,每年增产的 大米可以多养活6000万人。
概 念 在生物进行 有性生殖 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
状的基因的 重新组合 。
思考
为什么这种变异性状不能遗传给子代?
分析: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自身的遗传物质没有 改变。
什么是生物变异? 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的差异性
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
生物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环境引起,不改变遗传物质)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改变遗传物质) 染色体变异
▲注意: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有时候也可通过表观遗传影响下一代。
① 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②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
③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 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机 体内分散和转移。
人和动物细胞中的 DNA 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基因: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 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 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生物必修二基因重组PPT

2、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A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3、某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开红花,一次开出
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环境影响
4、上眼睑下垂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某一男性患者,
1、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
对,则
D
A.不能转录
B.不能翻译
C.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
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
精典例题
2、人类能遗传给后代的基因突变
常发生在
C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有丝分裂间期
小试牛刀
1A、.生基物因变重异组的根本来B.源染是色体数D 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
1、细菌和病毒存在基因重组这种变异吗?
不存在
2、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不能
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吗? 3、你能从基因重组的角度解释人群中个体性状的多种多样吗?
发生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能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3、你能从基因重组的角度解释人群中个体 C.基因分离 D.环境影响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1、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
基因重组PPT课件

B
D、无基因突变,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6、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 异主要来自 B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
7、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 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ALeabharlann 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
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突变和重组引起的变异有什么区别? 1.基因突变: 内部结构 能产生 新的基因 基因_________ 改变,它________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 发生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___________ 突变率低 、 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 控制不同性状的_____________ ,_______ 基因重新组合 不产生 新基因,可 基因型 。 形成新的________ 发生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 特点:__________ 非常丰富
4、上眼睑下垂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某一男性患 者,其父母正常,请判断这人性状最可能是 C A.伴性遗传 B.常染色体遗传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5.如果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血液, 输给一个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正常人
A、 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一种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时,F2可能出 现的表现型就有 220=1048576 种。
上一页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的局部交换
b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

开篇语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 的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造 成的;有的则是由于生殖细胞 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圆饼状的红细胞
镰刀状的红细胞
事实
2、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镰 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一 条多肽链上的氨基酸组成发生了变化。 DNA测序发现,决定血红蛋白的相关 基因也发生了变化。
资料一: 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
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 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 达7KG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 有3.5KG。
资料二: 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遨游过太空后培
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 将太空椒的种子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 实。
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来源)
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概念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 ➢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
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基 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是生 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2、交换重组:同源染色体之间遗传物质的 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组成和 排列次序的改变,从而可能出现新的性状。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示意图
基因重组的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是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 原因之一。Fra bibliotek积极思维
玫瑰鸡冠和豆鸡冠从何而来?
事实:研究发现,鸡冠的形态是 由两对基因决定的。若玫瑰鸡冠和豆 鸡冠交配,则子一代全部都是胡桃鸡 冠。如果子一代胡桃鸡冠相互交配, 子二代出现4种不同的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壁自溶素(autolysin)
几个核酸酶
编辑ppt
12
4. 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
转化因子的本质是离体的DNA片段。一般只有
b左右。
在不同的微生物中,转化因子的形式不同。 良好的转化因子有dsDNA(最宜于细胞表面结合)、 ssDNA和质粒DNA,通常不能与核染色体组发生重组。
18
自然转化过程的特点:
a)对核酸酶敏感; b)不需要活的DNA给体细胞;
c)转化是否成功及转化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转化 (DNA)供体菌和受体菌之间的亲源关系; d)通常情况下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要低得多;
编辑ppt
19
提高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的二种方法:
1)使质粒形成多聚体,这样进入细胞后重新组合成有 活性的质粒的几率大大提高;
编辑ppt
15
目前已知有二十多个种的细菌具有自然转化的能力
进行自然转化,需要二方面必要的条件: ①建立了感受态的受体细胞 ②外源游离DNA分子
编辑ppt
16
枯草芽孢杆菌的自然转化过程(革兰氏阳性菌的转化模型)
编辑ppt
17
strS,有链霉素敏感型基因标记 strR,存在抗链霉素的基因标记
编辑ppt
编辑ppt
13
转化的频率通常为0.1%~1.0%,最高为20%。 能发生转化的最低DNA浓度极低,为化学方法无法 测出的1×10-5mg/mL(即1×10-11g/mL )。
编辑ppt
14
5. 转化过程
(1)自然遗传转化(简称自然转化)
1928年,Griffith发现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转化现象,转化过程研究得较深入的就 是这种G+细菌。
Xanthomonas(黄单编胞辑pp菌t 属)等。
7
真核微生物 Saccharomy 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 Neu-rosporacrassa(粗糙脉孢菌)、 Aspergillusniger(黑曲霉)等。
编辑ppt
8
3. 感受态(competence)
研究发现,能发生转化的受体细胞都处于感受态。
特点:
提纯的噬菌体DNA以转化的(而非感染)途径 进入细胞并表达后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
编辑ppt
23
(二)转导(transduction)
通过缺陷噬菌体(defective phage)的媒介,
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 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
象,称为转导。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就 称转导子(transductant)。
编辑ppt
3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形式很多,机制较原始。
特点:
① 片段性,仅一小段DNA序列参与重组;
② 单向性,即从供体菌向受体菌(或从供体基因组 向受体基因组)作单方向转移;
③ 转移机制独特而多样,如接合、转化和转导等。
编辑ppt
4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编辑ppt
10
感受态受遗传控制,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感受态出现的时间不同; 感受态细胞所占比例和维持时间不同; 外界环境因子如腺苷酸(cAMP)及Ca2+等对 感受态也有重要影响。
编辑ppt
11
调节感受态的一类特异蛋白称感受态因子。
膜相关DNA结合蛋白(membrane-
associated DNA binding protein)
编辑ppt
24
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一个细胞的DNA 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能将一个细菌宿主的部分染色体或质粒DNA
7.3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 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
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或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简称重 组。
编辑ppt
2
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在方向性 还是自觉性方面,比诱变育种前进了一大步。且 可消除某一菌株在经过长期诱变处理后所出现的 产量上升缓慢的现象,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育 种手段。
2)在质粒上插入受体菌染色体的部分片段,或将质粒 转化进含有与该质粒具有同源区段的质粒的受体菌—
—重组获救。
编辑ppt
20
(2)人工转化
在自然转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一项细菌基因重 组手段,是基因工程的奠基石和基础技术。
不是由细菌自身的基因所控制;
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处理受体细胞,使其人为地处 于一种可以摄取外源DNA的“人工感受态”。
编辑ppt
6
2. 转化微生物的种类
原核生物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
Haemophilus(嗜血杆菌属)、
Bacillus(芽孢杆菌属)、
Neisseria(奈瑟氏球菌属)、
Rhizobium(根瘤菌属)、
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
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
1. 定义
受体菌(recipient cell,receptor)直接吸收 供体菌(donor cell)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 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
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transformant)。
编辑ppt
5
自然遗传转化(natur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 人工转化(artificial transformation)
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
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具有摄取外源
DNA能力的细胞。
编辑ppt
9
自然感受态
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受细菌自身的基因控制;
人工感受态
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 或人为地将DNA导入细胞内。 (该过程与细菌自身的遗传控制无关!)
用CaCl2处理细胞,电穿孔等是常用的人工转化手段。
质粒的转化效率高;
编辑ppt
21
6. 转染(transfection)
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DNA或RNA)去感染其 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 后代的现象。
编辑ppt
22
噬菌体DNA被感受态细胞摄取并产生有活性的病毒颗粒
现在把DNA转移至动物细胞的过程也称转染
几个核酸酶
编辑ppt
12
4. 转化因子(transforming principle)
转化因子的本质是离体的DNA片段。一般只有
b左右。
在不同的微生物中,转化因子的形式不同。 良好的转化因子有dsDNA(最宜于细胞表面结合)、 ssDNA和质粒DNA,通常不能与核染色体组发生重组。
18
自然转化过程的特点:
a)对核酸酶敏感; b)不需要活的DNA给体细胞;
c)转化是否成功及转化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转化 (DNA)供体菌和受体菌之间的亲源关系; d)通常情况下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要低得多;
编辑ppt
19
提高质粒的自然转化效率的二种方法:
1)使质粒形成多聚体,这样进入细胞后重新组合成有 活性的质粒的几率大大提高;
编辑ppt
15
目前已知有二十多个种的细菌具有自然转化的能力
进行自然转化,需要二方面必要的条件: ①建立了感受态的受体细胞 ②外源游离DNA分子
编辑ppt
16
枯草芽孢杆菌的自然转化过程(革兰氏阳性菌的转化模型)
编辑ppt
17
strS,有链霉素敏感型基因标记 strR,存在抗链霉素的基因标记
编辑ppt
编辑ppt
13
转化的频率通常为0.1%~1.0%,最高为20%。 能发生转化的最低DNA浓度极低,为化学方法无法 测出的1×10-5mg/mL(即1×10-11g/mL )。
编辑ppt
14
5. 转化过程
(1)自然遗传转化(简称自然转化)
1928年,Griffith发现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转化现象,转化过程研究得较深入的就 是这种G+细菌。
Xanthomonas(黄单编胞辑pp菌t 属)等。
7
真核微生物 Saccharomy 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 Neu-rosporacrassa(粗糙脉孢菌)、 Aspergillusniger(黑曲霉)等。
编辑ppt
8
3. 感受态(competence)
研究发现,能发生转化的受体细胞都处于感受态。
特点:
提纯的噬菌体DNA以转化的(而非感染)途径 进入细胞并表达后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
编辑ppt
23
(二)转导(transduction)
通过缺陷噬菌体(defective phage)的媒介,
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 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
象,称为转导。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就 称转导子(transductant)。
编辑ppt
3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形式很多,机制较原始。
特点:
① 片段性,仅一小段DNA序列参与重组;
② 单向性,即从供体菌向受体菌(或从供体基因组 向受体基因组)作单方向转移;
③ 转移机制独特而多样,如接合、转化和转导等。
编辑ppt
4
(一)转化(transformation)
编辑ppt
10
感受态受遗传控制,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感受态出现的时间不同; 感受态细胞所占比例和维持时间不同; 外界环境因子如腺苷酸(cAMP)及Ca2+等对 感受态也有重要影响。
编辑ppt
11
调节感受态的一类特异蛋白称感受态因子。
膜相关DNA结合蛋白(membrane-
associated DNA binding protein)
编辑ppt
24
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
一个细胞的DNA 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能将一个细菌宿主的部分染色体或质粒DNA
7.3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凡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 一起,经过遗传分子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遗传型
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或遗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简称重 组。
编辑ppt
2
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在方向性 还是自觉性方面,比诱变育种前进了一大步。且 可消除某一菌株在经过长期诱变处理后所出现的 产量上升缓慢的现象,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育 种手段。
2)在质粒上插入受体菌染色体的部分片段,或将质粒 转化进含有与该质粒具有同源区段的质粒的受体菌—
—重组获救。
编辑ppt
20
(2)人工转化
在自然转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的一项细菌基因重 组手段,是基因工程的奠基石和基础技术。
不是由细菌自身的基因所控制;
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处理受体细胞,使其人为地处 于一种可以摄取外源DNA的“人工感受态”。
编辑ppt
6
2. 转化微生物的种类
原核生物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
Haemophilus(嗜血杆菌属)、
Bacillus(芽孢杆菌属)、
Neisseria(奈瑟氏球菌属)、
Rhizobium(根瘤菌属)、
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
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
1. 定义
受体菌(recipient cell,receptor)直接吸收 供体菌(donor cell)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 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
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transformant)。
编辑ppt
5
自然遗传转化(natur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 人工转化(artificial transformation)
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
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具有摄取外源
DNA能力的细胞。
编辑ppt
9
自然感受态
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受细菌自身的基因控制;
人工感受态
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 或人为地将DNA导入细胞内。 (该过程与细菌自身的遗传控制无关!)
用CaCl2处理细胞,电穿孔等是常用的人工转化手段。
质粒的转化效率高;
编辑ppt
21
6. 转染(transfection)
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DNA或RNA)去感染其 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 后代的现象。
编辑ppt
22
噬菌体DNA被感受态细胞摄取并产生有活性的病毒颗粒
现在把DNA转移至动物细胞的过程也称转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