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我国矿区采矿的历史,分析了矿区采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问题,并归纳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综述了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方法。最后,展望我国未来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的前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修复技术

矿区废弃地是指矿区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坝、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1]。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露天煤矿矸石山排土场含有煤粉、高硫煤矸、深层岩石, 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些污染危害如果不加速治理, 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矿区废弃地治理已经成为制约矿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促进采矿业与农业的持续协调展的主要手段和保护矿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矿区废弃地上进行快速、高效的生态恢复, 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类型与特点

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 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根据其来源可划分为4种类型:1)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2)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采空区和塌陷区,即采矿坑废弃地;3)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由于受采矿活动的剧烈扰动, 矿业废弃地具有众多危害环境的极端理化性质, 其主要特点如下[2]。

(1) 表土层破坏导致缺乏植物能够自然生根和伸展的介质,水分缺乏、营养物质不足、毒性物质含量过高。

(2) 极端贫瘠, N、P、K 及有机质含量极低, 或是养分的不平衡。

(3) 存在限制植物生长的物质, 如重金属含量过高、极端pH 值或盐碱化等。2.矿区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2. 1 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

一般而言, 露天采矿所占用土地面积大约相当于采矿场面积的5倍以上。我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8000 多个,个体矿山23万多个。我国矿区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2.88万km2,并且每年以大约467km2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

的矛盾。

2. 2 对地表景观的改变

矿山开采主要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露天开采必须砍伐植物

和剥离表土, 因而地表植被往往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裸地;地下开采常导致地表沉陷、裂缝, 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正常生长,从而引发地貌和景观生态的改变。尽管两类采矿方式对土地的破坏途径、程度和方式不同,但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景观的改变, 导致数倍于开采范围的区域生态和自然景观的破

坏。据统计,中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104hm2, 破坏草地面

积达26.3×104hm2。

2. 3 产生环境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矿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物质, 这些物质

通过迳流和大气扩散,污染水、大气、土壤及生态环境,其影响的区域远远超过

了矿区的范围。重金属污染是矿业废弃地普遍存在且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些重

金属在风吹、水蚀作用下能迅速向四周扩散并在土壤中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就会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毒害, 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 而且还将通过迳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文环境恶化,并可能通

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2. 4 破坏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勘矿、采矿引起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扰动可以对生物群落造成很大的危害,

且许多是不可逆的。如选矿废水的污染, 导致鱼虾几乎绝迹。

2. 5 地面塌陷, 诱发地震

采矿业对地质结构的强烈扰动, 无论是正在开采或已废弃的矿, 都有产生

地塌陷和诱发地震的危险。广东凡口铅锌矿地表开裂影响区近5km2, 建筑受损

面积7 × 104m2, 农田受损面积0. 7km2。河流中断, 矿坑涌水加剧。大同煤矿

因采空区顶部冒落产生地震几十次, 最大达里氏3.4级。

3.我国矿区土地生态环境恢复的方法

由于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但是,目前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 因此, 在我国大力开展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当务之急。生态

恢复的关键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而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是靠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必须

恢复系统的非生物成分的功能,进行植被的恢复及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的构建。

3.1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技术主要有疏干法、挖深垫浅复垦法、充填复垦法、直接利用法

和生态工程复垦法[3]。

3.1.1疏干法

疏干法适用于有少量塌陷地的缓坡地段。开挖大量排水渠,将塌陷区的积水

排干, 再加以必要的修整, 使塌陷区不再积水, 并得以恢复利用。

3.1.2挖深垫浅复垦法

当沉陷区潜水位较高、积水深浅不一时, 可以将塌陷区内深度较大的区域挖成水塘, 用于养殖。再将挖出的土填垫到较浅的塌陷区域内, 使其恢复成为农业用地, 达到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并举的目的。这种复垦技术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 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1.3 充填复垦法

充填复垦是一种常用的复垦方法, 是将无污染或污染可以有效防治的充填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充填塌陷地。充填复垦既使沉陷矿区得以复垦, 又解决了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问题,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1.4 直接利用法

直接利用法是针对大面积的塌陷地, 特别是大面积积水、积水较深、稳定塌陷地以及暂难复垦的塌陷地。根据塌陷地现状, 因地制宜地直接加以利用。如在塌陷地网箱养鱼, 养鸭, 种植耐湿作物或将塌陷地改造成景点等。

3.1.5生态工程复垦法

生态工程复垦法目前已成为矿区复垦关注的焦点, 是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 及生态系统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 结合系统工程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生态工程复垦法已在全国多个矿区推广, 具有较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和发展前景。

3.2土壤治理改良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是土壤治理改良,它包括矿区周围地区土壤质量的治理改善、覆盖在土壤上的尾矿及废弃矿石堆性能的治理改良。之所以说其重要和首要,是因为植被的修复必须建立在土壤治理改良取得成效的前提下,否则,矿区土壤上种上任何植物都不生长或生长艰难,则植被修复将根本不可能。土壤治理改良有许多方法,可归纳为主要的四种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复合或综合方法。

3.2.1 物理方法

矿区被污染土壤的物理治理改良方法是指通过不改变土壤中物质的成分,只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土壤中的各组分的分布,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土壤恢复原有的组成结构或趋于更好更优的组成结构,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矿区土壤的表土常常因采矿而流失或遭到破坏。土壤物理性治理改良的关键是覆盖、培育与维持表土,改善土壤结构,建立植被覆盖,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在矿区被污土壤物理治理改良过程中,通常粉碎压实、剥离、分级、排放等技术被用于改进矿区退化土地的物理特性,其实际操作还包括梯田种植、排流水道和稳定塘设置、覆盖物或有机肥施用等。植物残体余物(如稻草或大麦草)可作为覆盖物将土表层与极端气候变化隔开,以增加土壤的持水量和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造成的侵蚀;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

还有一种客土、排土法。由于重金属污染大多集中于地表数厘米或较浅层。挖去污染层,用无污染客土覆盖于原污染层位置可以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此法需耗费大量劳动力,并需有丰富的客土资源。

3.2.2 化学方法

对许多矿山的研究表明,矿山尾矿及废弃矿中均缺少植被生长所必须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物质。如果将修复后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首先要恢复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产力。因此对矿山土壤进行化学改良是必要的。有机废弃物如污水污泥、垃圾或熟堆肥可作为土壤添加剂,并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一种缓慢释放的营养源,同时可通过螯合有毒金属而降低其毒性。有机肥对多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固定有明显影响。例如:对富含较高碳酸钙及pH 值的矿山废弃物,可利用适当的煤炭腐殖酸物质进行改良。红壤施用紫云英后,镉在土壤溶液中的含量明显减少。另外研究表明,适量使用有机肥可以防止作物的汞污染,这可能是汞与腐殖酸的螯合作用降低了汞的迁移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肥对各种污染物的作用在不同的土壤中的表现不一。因而在施加有机肥时,应根据对不同土壤的科学研究结果并结合实践,施加适当和适量的有机肥。除有机添加剂以外,无机添加剂也可改善土壤特性,包括采石废弃物、粉碎的垃圾、煤灰、石灰、石膏、氯化钙和硫酸等。如在有毒的尾矿废弃物上覆盖一层如煤渣、钢渣等惰性材料、可防止有毒金属向表层土迁移,起到化学稳定修复作用。

3.2.3 生物方法

矿区被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改良方法是指通过种植植物或放养动物或细菌或微生物,通过这些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对土壤实施物理化学的作用,以改变土壤的组分和结构以达到修复改良土壤的目的[5]。

生物修复改良方法又有植物修复改良法和动物修复改良法与细菌修复改良法和微生物修复改良法,这种方法现在越来越倡导和实施得力,这种方法能达到一举几得的效果。植物修复改良方法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理变化使得土壤中的组分和结构得到改善以达到修复改良的功效。例如在盐碱土壤上种植苜蓿、三叶草等植物以减低土壤盐碱度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功效。动物修复改良方法是通过放养动物,利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改善土壤的组分与结构。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已经有人利用细菌清除油污,但他们都是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让这些微生物清除油污,细菌是比较容易在温暖的情况下繁殖和分解污染物的。阿根廷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清除南极洲土壤中油污的生物方法,让一种细菌既能在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繁殖和吃油,也能适应20 摄氏度的环境并分解油污,其目的是解决世界各地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油污染难题,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6 月11 日发表声明称,来自该大学和中国西安农业科技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的科学家经过共同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帮助清除墨西哥湾油污的细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还表示,对清除环境

污染物质安全和有效方法的研究对发现这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和PA H s 降解微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是土壤修复改良的生物方法利用的成功实例,相关实例取不胜举。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中,生物方法应用效果非常显著,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环保,特别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被污染土壤的修复。这种方法更是目前广大科研人员攻关的阵地,是生态环境修复的研究前沿。

3.3植被修复

生态系统的恢复应该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为前提。植被恢复也不例外。应在调研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首先对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再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土壤含水量、通气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树种。树种的选择是植被恢复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

2)优先选择固氮树种;

3)尽量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树种,也可以引进外来速生树种;

4)选择树种时不仅要考虑经济价值高,更主要是树种的多功能效益。

另外,矿区污染物与植被的初步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有一定的适应性,这些植物多为该污染物的耐性植物。所以,选择这些植物是要经过大量的选优工作的积累,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植被的修复是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关键和难点,只有矿区植被得到修复,才可能使原有的矿区景观得到恢复。

3.4景观恢复

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以恢复矿区原有的景观为目标和终结的,景观恢复是在矿区植被修复得到了良好功效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其实矿区植被得到修复也是矿区景观恢复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成效。但仅仅矿区的植被得到恢复,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并和前面的方法和措施相结合,才能有所功效使原有的矿区景观得到恢复的目标早日实现。具体有如下工程措施必须考虑,并在采矿过程中加以严格实施。

1)开采前严格规划弃土场、尾矿坝

根据矿场范围内地形特点以及矿种、蕴藏量、开采方式等规划弃土场。弃土场要求选择山垄肚大,出口窄,排土量多,地质条件稳定的地方,有效容积要比采矿弃土量高40% 左右。弃土场必须先设置拦砂坝(挡土墙),以控制植被恢复前水土流失。拦砂坝应根据弃土场地形以及每年弃土量而逐年加固加高。同时弃土场周围要修防洪沟。尾矿坝必须纳入整个工程预算之内,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以减少对下游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危害。

2)采取必要的护坡护岸工程

矿区采场台阶、边坡以及公路等附属工程的边坡,应全部规划护坡工程,以防止采场及公路等出现滑坡、崩塌。同时矿区下游河道也要对河坝、河堤等

加固、加高,经常清理河床淤积的泥沙石,以防洪水冲毁堤坝、农田、公路、桥梁、房屋等。

3)尾矿必须得到综合利用

未经处理或再利用的尾矿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还污染环境,因此尾矿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从废弃物中进一步回收有价元素,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作为二次资源制取新形态物质,不仅能变害为利,更能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铬渣中含Cr6+,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8种化学物质之一,有致癌作用,且Cr6+的水溶性较强,无控制地堆积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研究表明,利用矿渣与铬渣结合物作混合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水泥的强度,也可使铬渣中的Cr6+得到有效固化,解除毒性,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用废石与尾矿作为井下采空区的充填材料不仅能节省费用,还能避免土地占压,又减少了水土流失源。当然,该采取的工程措施还有众多,就不一一列举。具体工程措施必须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加以采用,才能起到预期的功效。4.结语

总之,矿区在采矿过程中,生态环境将不可避免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而且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粗放经营的模式的实施,传统的采矿方式方法曾给我国各矿区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噩梦,也使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得到很多国家的指责。随着经济全体化和低碳经济的呼声高涨,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并且实施行动的步伐加大,也促使有关部门狠抓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功效,但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但从修复方法去研究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一定的政策、规章和法律及制度来加以制约矿区的生态环境的污染,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标本兼治,才能取得长久的功效。

故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路还很长,广大科研工作人员不应该懈怠,应该不断努力开创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研究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师雄,许永丽,李富平.矿区废弃地对环境的破坏及其生态恢复[J].矿业快报,2007,6(6)

[2]魏艳,侯明明,王宏镔,卿华.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J].矿业快报,2006,11(11):451

[3]薛爱爱, 张磊.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探讨[J].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2)

[4]邓绍云,邱清.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信

息.2010,23(2):38—41

[5]李玲,路婕.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54- 56.

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

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 管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国外相比,我国矿区的生态环境由于没有进行及时的矿区环保工作,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我国应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给予重视,争取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发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管理政策 1 我国矿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时,土地生态系统会受到严重破坏,相应矿区的大气、水和土壤都会受到污染。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因开采矿产而受到破坏的土地面积量逐年递增。超采地下水和采空的行为也会引起地面沉降、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矿山开采时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固体废矿渣都是加剧土地资源损失的原因。 环境污染指的是在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时,产生的废弃物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有害物质,不仅严重污染了矿区及其周边的空气、水源和土壤,还会危及到矿区动植物的正常生长,更可能影响到

该矿区的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由于我国地区大面积遭受矿产开采时的破坏,有可能会因风蚀、雨蚀等灾害更深程度地破坏大气和水系。 由此可见,在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土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大气和水系也应及时修复治理。根据开采矿区的特点,运用合理的科学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与管理工作,时刻确保在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2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管理的必要性 矿产资源是确保社会经济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重要来源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就土地生态环境而言,平原逐渐变成高低不平,易发生塌陷的地区;肥沃的农田也因矿产开采变成了沼泽地;土壤受到污染,土地的沙漠化问题加剧,这些都是由于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时对原有环境景观严重破坏多引起的。矿产资源的开采除了对矿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外,甚至还会影响到该矿区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健康。因为,矿区的废弃物大多是有害的,其中有的是酸性,有的是碱性,还有的甚至有毒性,而且矿区里开采的矿石等一般都带有重金属成分,它们不仅能够通过径流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议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议 摘要:针对我国矿区废弃地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恢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良、土壤重金属治理、植被恢复、构建综合生态农业等。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 1 前言 矿区废弃地是指在矿产开采过程中被开采活动所破坏、不通过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露天矿的外排土场、煤矿的矸石山、尾矿库、井工矿形成的采空区和塌陷区,以及矿区辅助建筑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废弃地的产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宝贵的耕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矸石山自燃污染大气环境。 2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 1988年出台的《土地复垦规定》,使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开始步入法制轨道,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型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率几乎为零。对我国389座乡镇矿区调查表明,乡镇小型矿区对土地破坏十分严重,且基本未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恢复率几乎为零 [1]。(2)片面强调植被覆盖率。目前我国生态恢复工作只强调植被的覆盖率,把覆盖率作为评价生态恢复工作的唯一指标,而忽视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多样

性,以及生态恢复后的环境效应、水土保持情况和经济的可持续性。(3)忽视生态系统对多样性的要求。目前我国人工建设的矿区生态系统往往物种单一、年龄结构大体相同、空间排列整齐有序,而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多样性等,这样才能为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条件[2]。(4)大量使用外来物种。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为追求高的植被覆盖率往往大量引进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排挤当地土著植物物种。 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措施 3.1 废弃地土壤改良 废弃地土壤由于采矿活动对地表的破坏,以及排土场、矸石山和尾矿库堆积造成的污染,使得废弃地土壤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给生态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前提。目前可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有: (1)客土覆盖。选择合适的取土场,在不破坏取土场土地的情况下,取适量土壤覆盖在需要恢复的废弃地上。该方法简单有效,但费用高,适用经济条件较好的矿区。(2)土壤增肥改良。大部分矿区废弃地土壤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需要向土壤中添加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适合植物生长,加快生态恢复进程。土壤增肥改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添加肥料,一种是生物固氮。 添加肥料可以施加化肥,也可以施加有机肥,由于有机肥比化肥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矿区景观重建与生态恢复研究

多专业视角下的矿区环境整治 山西沁和能源集团下属矿区景观重建与植被恢复设计 关键词: 中文摘要: 1.项目概况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生产是山西省主要经济支柱,但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等生态灾害严重,并形成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下文对省内矿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沁和能源集团下属永红煤矿、永安煤矿、端氏煤矿和侯村煤矿的景观重建和植被恢复设计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四个矿均位于晋城市沁水县东南,该区地处太行山南段西侧,属侵蚀山地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受地脉的影响,矿区内地形大多高低起伏,矿区周边群山环绕。 2 环境问题综述 2.1 矿区内缺树少绿,景观破碎,系统性差 办公区和生活区虽已做基本绿化,但重装饰,层次单一,树种单调,绿量低。生产区为污染重地,绿地率极低,受生产要求影响,绿化难度

大。 生产区和办公区之间空间上虽相对隔离,但之间未形成生态隔离带。矿区道路绿化缺乏,未形成连续的绿廊,总之,矿区内部绿化联系性和系统性差,景观破碎。景观形态规整、呆板,与周围自然山体形态相融性差。 2.2 矿区周边受影响地带立地条件差,绿化覆盖率低,造林难度大 矿区周边多为石质或土石混合的山地,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矿区的建设扰动了矿区周边山体,形成很多人工坡面,部分坡面水土流失严重、不稳定、易坍塌。针对不稳定破面现状多采用工程防护,增加了硬质界面。 2.3 矸石山污染严重,占用大量土地 矸石山是矿区重要工业废弃地,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矸石山生态恢复是本次设计和研究的重点。 3 寻找切入点 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大题目,需要多专业的配合和参与,也给园林专业设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设计以园林、林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矿区形态建设、生态建设、文态建设为切入点,展开矿区景观重建和植被恢复的研究。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近年来,因矿山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也来越严重,废弃的矿山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污染等。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一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矿产行业环境恢复建设做提供参考。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可持续发展;修复技术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95%以上能源,百分之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可见,矿产的资源押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立正确的矿产生产管理和环境恢复保护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矿产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减少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做出技术性指导和帮助。 1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矿产企业通过人工或者机械队采矿的进行采矿,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将会进行弃置,这些形成的排土场、塌陷区、尾矿库被通称为矿山废弃地。废弃地由于缺乏足够的氮、磷、钾无机物的地质,经过大气循环和土壤吸收会对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产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存发展。对此,将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和整改,对人类未来健康发展意义非凡。根据破坏来源程度的不同,现场有一些1/ 5

脱离表土和级别较低的矿土和碎石会形成碎石堆。已经开采过矿地在矿渣堆积下也会堆积成为尾矿废弃地,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让矿地废弃地植被率变高,减少水土流失,修复矿山原貌,改善生态环境。经过生物化学处理后的,矿区土壤能够重新恢复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让矿山及周边生态土壤得到转变,通过大气调整能够改变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调节气候;降低风尘风沙危害,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保障矿区周围的人民安全,提升采矿效率和经济效益。 2浅析生态修复技术适用范围 2.1 对采矿场生态修复为了降低采矿区生态污染,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生态修复技术成为矿产废弃的恢复的最有效技术。这种方法能够对恶劣的矿区土壤进行改善,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一般恢复的周期为三至六月不等。受废弃的坡度和环境气候影响,在坡度和破坏程度不同影响下,企业对采矿场的处理方法各有所异。在一些较为平缓的地方可以采取喷洒或采用鱼鳞坑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改。小于四十度的边坡比较适用于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处理,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将种子和土壤改良剂混合均匀通过机械喷洒的方式喷洒于废弃地上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陡峭的坡面常采用鱼鳞穴法,飘台法等,进一步深化采矿场的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优化。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常见种植的植物有野蔷薇、金银花等。 2.2填充塌陷生态修复法结合塌陷区结合塌陷程度,地质情况、修复力度需要采用不同的填充2/ 5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_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_李瑞琪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 ——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李瑞琪,王琴*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环境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 ) 煤矿废弃地在我国矿业废弃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环境影响和土地破坏严重,治理修复的需求十分迫切。以煤矿废弃地 景观再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煤矿废弃地所具有的潜在景观功能和利用条件,探讨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可以推而广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本文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与岩石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探讨矿山废弃地景观再生模式的实现途径 。 矿山 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矿坑花园 成新的景观元素,使它成为新兴矿业文化资源。 2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与研究意义2.1矿山废弃地成因分析 釆煤受损土地在我国总量庞大、分布广泛,逐年递增,有效复垦不足,造成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地表景观、植被、水资源、大气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对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使地表生物量减少,矿区原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减弱或完全丧失,生态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地表景观,使原有地表形态、自然外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形成大尺度的地表创面或使地表荒凉萧条,并逐渐丧失自然特征和美感,与周围未开采区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破坏植被,或者使土地退化,难以支撑植物生长;酸性矿山废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有毒气体释放和扬尘造成大气污染;滑坡、崩塌、塌陷、地裂、泥石流等引发地质灾害;影响矿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等[4]。因此,如果能在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修复和城市绿地开发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利用釆煤后损毁的土地,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修复利用,并获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将是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2.2研究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依赖于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我国目前逐渐重视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一般可通过对废弃矿山原有的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和再利用,使退化的景观得以恢复,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和谐统一。废弃地可以用景观设计手段来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5]。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矿业设备、地质遗迹、矿坑、水体、植物等可利用的资源,以景观生态学与相关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对废弃矿山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恢复矿山的生态的同时开展矿业遗迹展示、工业旅游、科普知识教育、生态游憩与观光,以此来完成使废弃的土地重新利用和变矿业弃置地为绿色环保公园的目标[6]。 由于我国矿产开发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加工的技术总体比较落后,且矿山企业普遍重资源开发、轻 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因此,矿山开发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以矿产为主导产业城市的发展。如何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矿山废弃地的建设拉开了改善矿山环境行动的序幕。而矿山公园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采用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重新建设矿山废弃地是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相关概念 1.1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相关概念 废弃地是指弃置不用的土地。从广义上说,废弃地是指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形式中产生的种种没有进行利用的土地。它包括矿区废弃地、工业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地等多种类型[1]。 矿山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占用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矿山开采过程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塌陷区以及受重金属污染而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土地统称为矿山废弃地[2]。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是指对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矿山废弃土地,运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逐步恢复和重建其不完善的生态系统调控能力,实现矿山废弃地的可持续发展[3]。1.2矿山废弃地景观设计的概念 矿山废弃地景观设计是指对矿山废弃地恢复的基础之上,运用景观规划的一系列方法,对项目恢复后进行美学改造。秉承矿业地域文化特点,是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将原废弃地的矿业元素重组、整合改造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QD14038)资助作者简介:李瑞琪(1991-),女,汉族,湖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王琴(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从事园林植物与城市生态方向的研究。 2016年第12期现代园艺1 39〇DOI :10.14051/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483861.html,ki.xdyy.2016.23.206 网络出版时间:2017-01-05 14:44:21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483861.html,/kcms/detail/36.1238.S.20170105.1444.176.html

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3-08-14;修订日期:2003-11-19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1999014513)。 作者简介:尹德涛(1961-),男,辽宁省营口市人,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影响评价、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研究。E 2mail : yindetao @s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483861.html, 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尹德涛1,2,南忠仁3,金成洙1 (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2.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110034; 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矿区是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从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方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利用规划、生态恢复技术、土壤生态环境与生物生态、矿区地球化学、矿区生态系统、矿区景观生态、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等11个方面总结了矿区生态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矿区生态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矿区;矿区生态学;矿区生态重建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4)02-0238-07 矿区是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从生态学角度看,矿区属于自然人文复合生态系统。从空间上看,矿区包括矿业生产区,依托矿业生产形成的城镇或其他居民点,以及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区。矿业生产区有的是集中连片分布,如大型铁矿山和露天煤矿;有的分散于一定地域内,如石油油井等;有的分布于人迹罕见的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带,如沙漠中的油田;有的分布于人类密集的地带。 矿区生态研究和实施在矿业生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开采中的矿区主要考虑充分利用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开采后的矿区以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消除矿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 1 矿区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1.1.1 矿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非常明显,所以矿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成为矿区生态研究中开展最早的领域。从最初关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逐渐发展到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矿产资源开 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矿 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的政策等[1~5]。 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是矿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矿产资源开发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与对策[6]。地区矿业环境评价,是以采空区塌陷及地面沉降、矿业“三废”及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为一级评价因子,对地区矿业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查明矿区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类型,并给出矿业万元产值废物和废液产生量[7]。矿区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体污染。煤矿开采诱发的水环境问题是煤矿排渣污染水源,地下水在动态的交换过程中被“有毒”或者“有害”的离子污染;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降落漏斗逐渐增大,酸性水范围增大,逐渐影响到周围的水源,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8]。矿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也已成为矿区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9~12]。酸性矿山废水是全球采矿业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在硫化物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生态效应、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应用等5 第24卷第2期2004年04月 地 理 科 学SCIE NTI A GE OG RAPHIC A SI NIC A V ol.24 N o.2 Apr.,2004

浅谈煤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问题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8, 6(2), 13-1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483861.html,/journal/ojsw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483861.html,/10.12677/ojswc.2018.62003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Areas in Coal Mine Fei Kang1, Cuixin Song2 1Kunming Ruiq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nsulting Co. Ltd., Kunming Yunnan 2Kunming Green Isl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Oct. 10th, 2018; accepted: Oct. 23rd, 2018; published: Oct. 30th, 2018 Abstract Coal mine abandoned land is the most typical type of mining project abandoned land to mine en-vironment damage; its site conditions are extremely bad and plant growth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soil erosion caused by coal mining process,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abandoned land in mining area, a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measures system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different areas of coal mine. Keywords Coal Gangu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il Erosion, Construction Measures 浅谈煤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问题 康斐1,宋翠欣2 1昆明睿清水土保持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2昆明绿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0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摘要 煤矿废弃地是矿业类项目废弃地中对矿区环境破坏最为典型的一种类型,其立地条件极其恶劣,植物生长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煤矿开采过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和水土流失,对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煤矿不同区域生态恢复的建设方案和措施体系。

重庆市九龙坡区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规划研究

重庆市九龙坡区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规划研究 黄 舸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 重庆市 401147) 摘 要:为促进重庆市九龙坡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减 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恶化,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矿山生态恢复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初步提出了该区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措施,并进行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关键词:重庆市九龙坡区;矿山生态;规划设计;治理措施 1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 重庆市主城区西南部的九龙坡区,是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06 15'至106 35,'北纬29 15'至29 35,'幅员面积432km 2 。丘陵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0%,以中、低丘为主,海拔高度在200~350m 之间。 全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季风性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约18 ,极端最高气温42 ,最低气温-1.8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100~1300h ,年平均无霜期约342d ,年平均降雨量约1088.8mm 。 2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 2.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九龙坡区国土局2008年对全区内正在生产矿山企业的调查,2008年该区内正常运行的矿山企业共计55家,其中石灰岩矿山企业8家,矿区面 积0.793km 2 ;页岩矿山企业37家,矿区面积2.647k m 2 ;砂岩矿山企业6家,矿区面积0.226k m 2 ;国有煤矿生产企业2家;矿泉水生产企业1家。2.2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近年来,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进行了大力规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资源开发中,仍然普遍存在开发活动伴随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采区范围地面植被破坏、生产废渣占用耕地、陡坡危岩丛生、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频发;大气降水产生的矸石、矿渣、废矿淋溶水直接排入地表径流,通过裂隙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当地生活饮用水源和 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矿山开采、产品运输产生废气、扬尘(TSP)及可吸入颗粒物(P M 10)等大气污染物,使空气环境质量下降。 2.3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问题发展趋势 由2008年的矿山企业统计结果可知,九龙坡区全区范围的矿山数量较2005年明显减少,但是制砖页岩矿山的数量却是有增无减,从2005年的22家增加到2008年37家。由于页岩开采多属于露天开采,对地表土壤、地表植被的破坏最为直接,进而影响区域视觉景观的完整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页岩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3 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 3.1 治理区划分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期为10a ,即2008~2017年,分为近期2008~2012年,远期2013~2017年。根据对九龙坡区矿山废弃地分布现状和当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调查,划分出重点保护区、一级治理区和二级治理区。 一级治理区为城市周边,重要交通干线(如内环高速沿线)和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如华岩寺风景区周边),重要集中在生活饮用水源地,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如北塔坪森林公园、尖刀山森林公园周边)等重要区域内的矿山废弃地及规划期内即将闭坑的矿山生产地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二级治理区为中梁山脉矿带和农村地区零星分布的小型矿山废弃地。 3.2 近期恢复治理工作(2008~2012年) (1)中梁山煤矿采掘沉陷区地面植被系统生态 ISS N 1671-2900CN 43-1347/TD 采矿技术 第9卷 第4期M i n i ng T echno l ogy ,V o.l 9,N o .4 2009年7月 J u l y 2009

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

Se rial N o .478F ebruary .2009 现 代 矿 业 M ORDEN M I N I NG 总第478期 2009年2月第2期 李莲华(1980-),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01005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恢复研究 李莲华 高海英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摘 要:矿山开发活动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破坏地表景观与土地资源、诱发地 质灾害、水资源受到影响和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失等。总结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经验,提出了矿山环境治理的最佳结果是生态恢复,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和微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关键词:矿山开采;环境问题;生态恢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83(2009)02-0028-03 St udy of Environ m ent Proble m s i n M i n eM ini n g and Ecological R est oration L iL ianhua Gao H a i y i n g (Schoo l o f B i o che m ica lEng ineeri n g ,H ohho tVocational College) Abst ract :The m i n e deve l o p m ent acti v ity da m aged eco log ical env ironm en t i n creasing ly :destroy ing the earth s 'surface landscape and l a nd resources ,inducing geo l o gy d isaster ,i n fluenc i n g w ater resource and decreasing of b i o logy species and so on.It summ ar ized and used a seri o us of polic ies andm easures i n m ine env ironm en tal protec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t thought that best resu lt ofm i n e env ironm ent con -tro lw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m ainly i n cluding i m prove m ent o f so ilm atri x ,vegetati o n restorati o n and ap -p licati o n ofm icroo r gan is m technology . K eyw ords :M i n e m ining ;Env ironm ent prob le m;E co l o g ica 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枢纽[1,2]。据统计,中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8000多个,个体矿山达到23万多个。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88万h m 2 ,并且每年以大约4.67万h m 2 的速度增长[3] 。可见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大量开发活动所造成的破坏与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众多的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不但缺乏资源的保护意识,而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加上开采、洗选的方法、技术和装备落后,特别是一些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在开采过程中几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极为严重。因此,其生态恢复也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矿山开采的环境问题1.1 地表景观破坏 矿山开采包括露天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露天开采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明显地改变了地表景观;地下开采将矿物采出后,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岩体内部应力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位移、变形直至破坏。矿山开采前一般多为森林、草地等自然植被覆盖的山体。开采后砍伐森林,压覆、毁坏土地,山体遭到破坏,废石与垃圾堆置,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 [4] 。 1.2 土地资源破坏 露天采矿剥离的表土,井工采矿后的废石,以及选矿后的尾矿,都必然导致对矿区土地的破坏。露天采矿、开挖及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压占大量土地,全国累计压占土地达586万hm 2,破坏森林面积106万hm 2 ,破坏草地面积26.3万hm 2 。据统计 [5] ,全国历年煤矸石累计存量约30 亿,t 占地5500hm 2 ,并且每年新增排放量1.5亿~2.0亿,t 地表植被破坏和大量堆放的尾矿,导致土 2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矿山废弃地恢复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1]。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剥离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的废石堆废弃地;二是随着矿物开采形成的大量的采空区域及塌陷区,即开采坑废弃地;三是利用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物后的剩余物排放形成的尾矿废弃地。矿业废弃地不仅侵占大量的耕地,它还是持久而严重的污染源,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矿业废弃地的垦工作。矿业废弃地的复垦措施主要有物理、化学工程措施与植被恢复。几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植被恢复具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最为经济。 1植被基质的改良 1.1表土转换 在工程动工之前,可先把表层(30cm)及亚层(30~60cm)土壤取走,认真加以保存以便工程结束后再把它们放回原处,这样虽是破坏了植物,但土壤基本保持原样, 土壤的营养条件及种子库保证了本土植物的迅速定居,无需更多的投入。表土转换工程的关键在于表土的剥离、保存和工程后表土的复原。在整个过程中,应尽力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养分的流失。目前西欧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凡涉及露天开采的工程都采用这一技术[2],我国海南田独铁矿,云南昆阳磷矿也进行了该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种变通的办法,也可以从别处取来表土覆盖遭破坏

的区域,这已在较小的工程中广泛使用,不过代价昂贵,且获得合适的表土较为困难。 1.2污水、垃圾的处理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污水处理系统可替代技术,在水处理方面融入生态工程的概念。这种技术重新建构了自然处理过程,用湿地中的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环境来处理废水。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净化技术主要有人造湿地构建技术、植根际过滤技术等。 垃圾一般作为表土的替代物用以覆盖矿业废弃地。因为它们养分含量较高,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覆盖层的厚度,视废弃地的状况和复垦目标而定。废弃地毒性较高或恢复成农业用地要求覆土厚实,至少30cm以上;若只要获得草本植物的覆盖,10cm左右的覆土也就足够了。若是废弃地重金属含量较高,则需在覆土前加一层低活性、粗颗粒物质作为隔离层,以防止重金属因毛细管作用向上迁移导致植被的退化。 1.3填土造田 我国的煤矿废弃地占地面积最大,复垦问题引人注目。鉴于煤矿废弃地多为采空区或塌陷区,而当地又有大量的粉煤灰,因此,在一些煤矿塌陷区,利用粉煤灰作填充材料,其上覆以30~40cm的黄土,进行造林或种植农作物,结果表明,刺槐、柳树、泡桐、苦楝和火炬树等树种都可获得正常生长,尤以刺槐和柳树生长较快,其根系可以扎入粉煤灰中。粉煤灰复田再辅以正常的水肥供应,一般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花生、白菜等也能正常生长,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均

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教学提纲

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摘要:我国枯竭矿山数量不断增加,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矿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来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迫在眉睫。从融合的视角,矿产资源开发虽然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但反之,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矿业遗迹。在此,提出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思路,建设矿山公园,实现矿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生态修复;旅游业;融合 我国作为一个矿产资源大国,拥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随着我国资源的不断枯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地区纷纷面临着关闭矿区,经济受到重创,同时由于长期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寻找合适的替代产业成为关键。 一、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但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系统研究。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1995)把生态恢复定义为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以前状态的过程。国际恢复生态学(1995)认为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国内学者焦居仁(2003)认为生态恢复

是指在排除外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使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缓慢的演化过程。虽然在涵义上有所区别,但是都具有“恢复和发展”的内涵,即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 矿山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又称矿业废弃地,废弃地存在因生产导致的各种污染。矿业废弃地多以重金属污染和矿山酸性排水污染为主,治理内容以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为主。 二、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业融合的基础 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业的融合建立在共同机制之上,具有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修复是发展矿区旅游前提与保障 旅游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及旅游资源等方面。本文仅指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及相应的旅游气氛环境,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及保障。 矿山开发对环境影响很大,常常伴随着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黑龙江煤矿山开采,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下:土地资源较少、水资源浪费及地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