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

合集下载

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

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

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在临床症状上面,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是非常的迅速的,一般出血、发热以及颅内出血是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所以患者在出现这样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的,那么,急性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重症再障,也是重型再障,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简称。

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

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

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

重型再障患者病情危重,应予以积极治疗。

单用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基本无效。

重型再障的治疗可选用:一、免疫抑制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素。

单独或联合应用,有效率50%-70%。

一种药物无效,换用另一种后,约半数患者仍可奏效。

联合用药(同时或序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ATG或ALG是异种蛋白,副作用有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等。

环孢素对肝肾有损害作用。

国外报道免疫抑制治疗的远期副作用是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包括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但国内少见。

单用造血刺激因子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确切,与联合免疫抑制(ATG或ALG与CsA)配合治疗重型再障,可能提高疗效。

因此,联合免疫抑制是目前国内重型再障治疗的主要选择。

其他较新的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也已试用于再障治疗,但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才能作出评价。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障患者造血干细胞质量缺陷是这一治疗措施的依据。

年轻(〈40岁)重型再障患者如有HLA相合供者可考虑采用。

50%-70%的患者移植后可获长期生存。

受家庭小型化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国内以往较少应用该法治疗重型再障。

非亲属供者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均已有成功报道,随着国内干细胞库的建立和扩大和其他条件的改善,将会使更多患者获得干细胞移植的救治机会。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进展
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新进展,从传统治疗到创新技术,展望未来的研究 方向。
再生障碍性贫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造成骨髓产生的血液组织数量减少。 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统,减少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攻击。
骨髓移植
3 新型治疗方法
探索利用新技术和新药 物的治疗方法,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输血和抗生素
提供临时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支持,同时预防感染。
传统治疗进展
传统治疗方法在一部分患者中有效,但仍存在局限性。一些患者可能需要长 期治疗,而其他人可能无法耐受治疗的副作用。
克隆治疗的新技术
干细胞移植
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的造血系 统,为患者提供持久的治疗效 果。
基因治疗
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纠 正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实现患 者自身的治疗能力。
免疫治疗
利用改进的免疫疗法,刺激患 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恢复正常 的造血功能。
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1
新型免疫抑制剂
针对特定免疫细胞的药物,减少免疫系统对造血干细胞的攻击。
2
造血生长因子
促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造血功能。
3
基因调控剂
调节基因表达,纠正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异常。
细胞治疗的前沿研究
细胞治疗是一项新兴的治疗领域,研究包括通过合成人工血液和修复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以恢复功能。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精准治疗策略
2 治疗风险评估
发展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基因和 表型特征。
研究预测患者对治疗的 风险,以确定最佳治疗 方案。

贵州省首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贵州省首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tr 司)采集 外周 血干细 胞 2次 , 次循环 血量 1 e公 每 0

l 2 I,计 数 移 植 有 核 细 胞 数 ( MNC)8 7 . 1×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g ,C 3 细 胞 7 5 Ok 一 D4 . 6× 1 g ( 者 体 质 ok 受
量 ) 采 集 的 细 胞 不 经 处 理 ,即 刻 回 输 。 。

3 ・ O
Gu z o e i l o r a , 0 0 Vo . 4 No 1 ih u M d c u n l 2 1 。 1 3 。 . aJ

临 床 经 验

贵州 省 首 例异 基 因外 周 血 造 血 干 细胞 移植 治疗 重 型再 生 障碍 性 贫血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504 孙志 强 卢英 豪 苗 菁 谢 润 兰 龙 正 美 王季石 500 )
毒抗 体 阴性 ,巨细 胞病毒 IG 阴性 、g 阴性 。 g IM
1 2 方 法 .
1 2 1 组织 相 容性 抗原 、 型检 测 . . 血
HI 配 型在 A
移植 因含有 造血基 质细胞 , 重建造 血过程 中 , 从 在 可 干细胞 和微 环境 两个 方 面 重建 受 者 造血 功 能 , 单 而
造血 , 是 值 得 探 讨 的 问 题 。 我 科 于 2 0 —2— 仍 0 81 20—1 治 1 S 0 90 收 例 AA患 者 ,应用 重组人 粒细胞 集 落 刺激因子 (rG C F 动 员 的 HI h —S ) 6个 位 点全 相 A 合 的同胞供 者外 周血 造 血 干 细胞 移 植治 疗 , 得 初 获
C A 3 0mg. g ・ ~ 4 0mg ・ g ・ 一 ,移 s . k d . k d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AA可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了解AA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进展。 提高AA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A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和范围
要点一
文献综述
要点二
研究分析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A的诊断方 法和治疗进展进行系统总结。
03
造血生长因子
如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子等,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
新型治疗方法探索
细胞疗法
利用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建患者造血系统。
基因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促进 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
靶向治疗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定分子 靶点,开发新型药物。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展望
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要点二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再生障碍性贫 血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 相继研发出针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治疗 方法。
要点三
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在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
对AA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 法、治疗策略和预后进行深入分析。
要点三
讨论
探讨AA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预防 措施,为AA的防治工作提供思路和方 向。
0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分类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有关。
化学物质
如苯、氯霉素等化学物质可能导致骨髓造血功能 损伤。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资源和经验 ,推动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引言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血液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它是一种较为罕见且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一: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案之一。

该治疗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霉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来减少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

治疗方案二: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年轻患者和有合适供者的患者。

该治疗方案的原理是通过从供者体内获取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再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供者的匹配度、患者的总体状况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抑制等。

治疗方案三:血浆置换疗法血浆置换疗法是一种通过将患者的血浆与新鲜血浆进行交换,以减少对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案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异常因子和免疫复合物来恢复骨髓的正常功能。

虽然血浆置换疗法可以显著改善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和造血功能,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此种治疗,且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治疗方案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激素和血常规用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变免疫系统的活性、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或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来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由专业医生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浆置换疗法或药物治疗等方案。

其中,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第1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二、治疗原则1. 确诊病情,明确病因。

2. 针对性治疗,综合干预。

3. 个体化方案,动态调整。

4. 关注患者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病因治疗针对患者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如去除有害物质、抗病毒、抗感染等。

2. 药物治疗(1)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患者体内异常免疫反应,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

(2)促造血药物: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如雄激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3)支持治疗:输血、抗感染、抗贫血等。

3.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重型再障患者,特别是年轻、无并发症的患者。

选择合适的供者,进行预处理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4.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症状。

5. 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注意事项1. 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

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六、结论本方案旨在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第2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案一、疾病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真菌感染、

无 明显诱 因 出现 全 身 乏 力 伴 头 昏、 发热 , 体 温 最 高
4 0 ℃, 咽痛 , 无畏寒、 咳嗽、 咯痰 , 2 d前 出现 口腔 血
度 增高影 较 前 缩 小 , 见图 1 。但 患 者 仍 反 复 高热 , T
3 9  ̄ C左右 , 9月 1 6 日肛 周 肿 痛 加 重 , 肛周 膝胸 位 6
死亡 。2 0 1 4年 1 0月 我们 采 用 骨髓 联 合 外周 血 造 血
干细 胞移 植治 疗 S A A合 并肺 部 真菌 感 染 、 肛周 感 染 1例 , 取 得较 好效 果 , 报 道如 下 。 患者 男 , 1 5岁 , 因“ 全 身乏 力伴 发热 4 d , 口腔 血 泡、 血尿 2 d ” 于2 0 1 4年 8月 1 5 日入 院 。患 者 4 d前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异 基 因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重 型
文献标识码 D D O I 1 0 . 1 1 7 6 8 / n k j w z z z z 2 0 1 7 0 2 2 9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5 6 .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型再生 障碍性 贫血 ( s e v e r e a p l a s t i c a n e m i a , S A A) 进展 迅速 , 病死 率 高 , 患 者常 因严 重感 染 、 出血
T3 7 . 2~3 7 . 4 ℃左 右 , 于1 0月 3 E t ~ 7 日予兔 抗人 T
细胞免疫球蛋 白( A T G, 健选 公司 ) +环磷 酰胺 ( C T X)
( A T G2 0 0 m g , d 一 5 , 1 7 5 m g , d 4, 一 3 , C T X2 . 4 g , d - 5 , - 4 ,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心得总结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心得总结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心得总结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造血功能低下,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减少。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身体上的一系列变化。

本文旨在总结治疗心得,以及如何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来确定。

以下是对治疗过程中常见身体变化的应对策略:1. 白细胞计数下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同时,避免人多拥挤的场所,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血小板计数下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血小板计数可能会下降,导致患者易出血。

在面临手术或受伤时,应尽量避免创口和挤压,减少出血的风险。

避免使用硬毛刷、牙线等刺激性物品,以免刺激牙龈出血。

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的生成。

3. 贫血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气短和乏力。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增加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量。

均衡的饮食和足够的休息也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此外,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适量的运动,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中,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习惯。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的动物蛋白。

此外,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片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食物,以免感染。

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和酒精类食物,以避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其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总体生存率提高获益于移植供者的选择、预处理方案的改进、支持技术的提高,尤其现今造血干细胞来源多样性、预处理方案的改进等。

标签: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

近年来随端粒酶逆转录修复基因异常、细胞克隆性演变、T调节亚群细胞的变化及细胞染色体的异常不断完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展使总体生存率由60年代20%~30%提高到现今的80%~90%。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多组年龄患者治疗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但疗效等待时间长、疾病复发、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发生等并发症限制其在临床中运用。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快速重建造血功能,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HLA高分辨率配型的运用于供者的选择、抗感染、支持技术的提高及预处理方案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SAA患者获益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进展综述如下。

1 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1 移植效果Dawid Szpecht等回顾分析了1991-2009年间接受移植的48例SAA患者,45例患者移植成功,死亡率为8%,5年无病生存率为87%,5年总体生存率为91%[1]。

欧洲血液骨髓移植组关于1951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10年生存率达91%[2]。

国际骨髓移植登记中心的数据表明,1388例儿童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6±2)%。

Ghavamzadeh等对于167例SAA患者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发现,其无病生存率为74%,总体生存率为82%。

因其移植等待时间短,避免大量输血,移植排斥发生率低,70-90年代大量的MSD-HSCT确立该移植方式治疗AA患者的地位。

1.2 移植年龄骨髓移植作为AA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其年龄因素上有争议。

最近国际移植研究中心(CIBMTR),回顾分析1991-2004年接受移植的1300例SAA患者,年龄40岁组,其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2%、72%、50%[3]。

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GVHD现象,解释了老年患者生存率低,而儿童及青年移植患者预后良好,长期生存率达80%。

在西版图研究中,接受MSD-HSCT的23例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其长期预后率为65%。

这点与CIBMTR数据相似[4]。

对于年龄小于40岁时患者的选择更倾向MyD-HSCT,因超过该年龄GVHD及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5-7]。

欧洲分析1999-2009年期间接受亲缘HLA全相合供者间移植的2316例AA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50岁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7±4)%、(71±7)%、(68±8)%、(48±10)%。

年龄<50岁时,患者的预后似乎没有区别[11]。

根据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有人建议移植的年龄最高可限制在50岁[8-10]。

因此这组年龄患者选择移植需个体化考虑患者体能状态、移植中心经验、患者意愿。

1.3 预处理方案SAA工作组推荐年轻患者其标准的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该非清髓性方案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及GVHD发生。

来自CIBMTR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CTX+ATG的预处理方案比单用CTX在预防移植排斥、GVHD、提高生存率等方面更有好的效果[12]。

来自EBMT的数据,同胞全相合移植时,单用CTX与加用ATG预处理时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85%。

Sébastien Maury等[13]分析30例年龄大于30岁的AA患者接受以含氟达拉滨的方案和标准方案的预处理的对照分析,其中移植失败组率分别为0、11%。

1.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90年代开始了使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采集外周血,因其动员采集的造血干数量高和供者受创伤小的特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已经成为获取造血干细胞的趋势。

但在AA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比较起骨髓移植的疗效仍欠佳[14-17]。

GVHD仍是一个重要的移植问题。

在欧洲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27%[14]。

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在所有年龄组中,GVHD在PBSCs组比BM组明显增高,研究结果也适用于UD-HSCT外周干细胞移植,在非亲缘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移植物时发生GVHD发生率分别为76%和61% [15-16]。

在血液恶性肿瘤疾病中,GVHD可起抗肿瘤效应,但对于AA患者,GVHD应该绝对避免的,因其降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而,AA患者造血干细胞来源更倾向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 HLA全相合无关供者血干细胞移植(UD-HSCT)2.1 移植疗效随着高分辨配型技术运用于移植供者选择、低毒而有效的预处理方案不断改良、抗生素的有效支持,UD-HSCT的疗效已经明显提高。

但是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大样本研究结果表明UD-HSCT其5年的生率比较起MSD-HSCT供者低的多[18-21]。

一些工作组也对比HLA全相合和HLA不全相合时移植的疗效观察。

1989-2003年间,118例儿童及年轻患者接受非亲缘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LA全相合组的比HLA不全相合移植组的死亡率明显低,其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和39%。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以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61%。

这些研究表明当考虑行非亲缘移植时,骨髓干细胞来源的造血细胞移植成功率更高。

在移植供者选择方面,选择HLA相匹配的非亲缘移植方式患者预后更好。

2.2 移植预处理(Conditioning Regimen)因SAA为非肿瘤性疾病,需避免预处理过程中的器官毒副作用,又因选择非亲缘间移植供者的移植方式排斥因素,需不断改良AA患者的预处理方案达到成功植入。

预处理方案是在强烈免疫方案的基础上改进的,多包括大剂量的环磷酰胺。

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即:CTX+ATG方案降低移植失败率、GVHD发生的风险[22]。

增加环孢素(CsA)免疫抑制剂进一步降低移植失败的发生率[23]。

早期来自URDs的研究结果表明,HLA全相合非亲缘移植接受CTX+ATG的预处理方案时,其移植失败率高,而联合全身照射(TBI)时移植排斥发生率降低,却增加了器官毒性及感染发生[24]。

目前为止,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AA患者的预处理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关数据表明,200 ml/kg的CTX、90 mg/kg的ATG、2 Gy TBi联合是种合理的预处理方案[25]。

考虑到CTX致器官毒性作用,氟达拉滨完全或部分取代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临床试验正受到关注。

3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3.1 临床疗效难治性AA患者或缺乏HLA全相合的亲缘及非亲缘供者时,Haplo-SCT成为治疗AA患者的另一选择。

虽移植物中降低T细胞数量已经开始研究,受者仍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

该移植技术受移植中心的经验及预防抗宿主病的方案限制。

欧洲骨髓移植协作-再生障碍性贫血工作组总结20例Haplo-SCT患者,其中HLA多有1个位点不相合,100 d移植失败率为25%,其5年总体生存率为30%[26]。

另有报道一儿童成功接受其姐姐骨髓移植,其预处理方案采用阿伦单抗+环磷酰胺及全身低剂量照射联合。

台湾一项以环磷酰200 mg/kg和总剂量800 cGY照射的预处理方案接受Haplo-SCT的6例患者,4例患者存活,无病生存为8~47个月。

最近,Xuet等报道19个AA患者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及外周血的联合移植,以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并以经典的环孢素、晓悉、甲氨蝶呤预防GVHD。

全部患者获得植入,粒细胞及血小板移植存活中位时间分别是12、18 d。

在本组研究中移植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加用BU到CTX+ATG中,以动员骨髓及外周血获得的造血干细胞联合植入的移植方式和使用环孢素、甲氨蝶呤和晓悉联合的方案预GVHD的发生。

移植后746 d 总体生存率为64%,但仍有56%的患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27]。

Ho Joonim等报道体外经过降低CD3T细胞处理后的12例单倍体移植患者,其粒细胞重建中位时间为10 d,9例发生aGVHD。

其中3例出现Ⅱ~Ⅲ度GVHD,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2例患者全部存活并脱离输血依赖[28]。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aplo-SCT 可行性。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提高总体生存率,降低GVHD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

3.2 GVHD的预防一份关于31例AA患者的研究表明,亲缘间有HLA位点1个或更多位点不相合时行移植时需更强烈的预处理方案,常需要大剂量的Tbi。

至今降低T细胞的治疗方案即纯化造血干细胞成为避免GVHD发生的基础[29]。

一项前瞻性研究,Kyung-Nam Koh,探索降低CD3 T细胞或者是CD3/CD19 T细胞而非纯化造血干细胞降低GVHD的发生[30]。

以FLu+低剂量的CTX+ATG 联合的预处理方案行单倍体移植的4例患者,其中造血干的输注量在3~5×106/kg(受者的体重),T细胞数量1~3 log的减少。

所有患者均获快速的造血重建,其中2例获得供者嵌合及脱离输血依赖,2例患者移植失败及免疫功能缺陷,均无GVHD发生。

去T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移植率的研究也在开展[31]。

4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经用于治疗各类血液系统疾病,包括AA。

既往最主要的问题是细胞数量获得受限,最近的数据表明多份脐带血移植也可获得造血重建。

Tajika等报道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2]。

其中1例患者发生GVHD并经过治疗后好转。

Mao等报道9例患者(22~38岁)接受脐带血移植。

随访32个月,7例患者无病生存,2例患者死于感染[33]。

最近Peffaultde Latour等报道71例AA患者的一项回顾分析,强调提高细胞数量对疗效的影响。

但是,经验受限、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脐带血移植仍受限。

另外,这些患者中高的排斥率和移植失败仍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34-35]。

5 小结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功治疗AA,首选同胞全相合移植,但因随者独生家庭的增多,需要不断的扩大造血干细胞来源的途径,同时行非亲缘HLA全相合或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脐带血移植移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需不断改良预处理方案、预防GVHD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