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专题复习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根底知识续表要素分类概念(作用)例如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表达说明文严谨、周密、科学特点。
?罗布泊,消逝仙湖?说明青海湖水位下降,用数字准确说明水位下降之快。
通俗易懂俏皮有趣,深入浅出,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科学知识。
?旅鼠之谜?中作者与丹尼斯·马洛拉斯共同研究旅鼠繁殖、自杀秘密过程。
生动形象语言轻松活泼,幽默,具有趣味性。
?喂——出来?中对那个深不见底洞描写。
说明文构造总分式总——分?苏州园林?先总体概括,再分说。
结尾没有总结性语言。
总——分——总?故宫博物院?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再分别介绍三大殿,最后俯瞰全景。
分——总?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先分说再总说。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构造形式,各层之间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关?旅鼠之谜?先提出一个问题,得出答案后,再提出一个更深层次问题,再得以解决,最后下结青海5年中考命题规律青海中考考点剖析【例】(2021青海22~25题)甜醅——青海风味小吃之一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领先〞。
甜醅是用莜麦、青稞等发酵制作而成一种独特风味小吃。
甜醅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喜爱。
追溯甜醅之源流,那么历史长远。
甜醅创制,同青海汉、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与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
酒醅也是甜,酒味较浓,唐代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
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
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
青海高原是耐寒早熟青稞故土,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
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参加甜醅曲与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甜醅具有极佳营养与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八宝粥〞。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素材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2016娄底改编)阅读。
(7分)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袁越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
这些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
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
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洋流难道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
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
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牛津大学牵头的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自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密度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几千头了。
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磷元素从海底运到海面的总量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说明文复习专题

自学:
1、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2 、说明文开头讲故事/引用大量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常见的说明文有哪些?有什么作来自?互学:1.请简要分析选文标题的作用。(3分) 点明选文的说明对象“天河一号”,运用比 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应用范围广 、计算能力强的特点,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
征。
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第④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⑤段写极光 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③段内容
一一照思应考,结题构严: 谨,所以不能调换。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 言特点的?(3分)
2.阅读选文③~⑦段,简要概括“天河一 号”被称为“全能算将”的原因。(3分) 它可以让大飞机、航天器在模拟的虚拟空间 飞行,让气象,雾霾在它的数值时空里预测 未来变化,也可以处理油气地震勘探数据, 还可以探索人类大脑的秘密,破解人类基因 密码。
3 实现目前雾霾预报最高网格精度2~3公里, 而过去的精度为50公里左右。 “目前”两字能 否删去?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 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 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 路是永无止境的。
D.作为“超算红人”,“天河一号”未来会以超强的运行 速度和计算存储能力,继续领跑世界超级计算机队伍。
导学: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引出
说明思对考象“题极:光“语言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专题12+说明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二)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特
征),把**说明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等,具有**的作用或 好处。
【答案】 1.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 2.从“风洞的概念,风洞适用对象极其广泛,风洞适用对象广泛的原因, 风洞试验的优点。”四方面进行的介绍。 3. 举例子 列数字 4.材料一中的用于冰雪运动的风洞利用了相对运动原理,这体现了风洞试 验的符合科学的特点。材料二中用于冰雪运动的风洞解决了冬季训练场地 维护成本高的难题,体现了风洞试验成本低的特点。用于冰雪运动的风洞 能在夏季进行冬季训练,体现了风洞试验可控制强的特点。
考点梳理
一、题型概况
说明文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标准》与《中考 说明》对说明文阅读提出的明确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 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说明文阅 读侧重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理解分析文本与链接 材料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考点梳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 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 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 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 了然。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一)
课前小练
(2023·黑龙江哈尔滨校考一模)阅读《用风洞“捕风捉影”》,完成下面小题。 用风洞“捕风捉影”
①在神魔小说《西游记》巾,天庭中的风神是风婆婆和巽(xùn)二郎。他们有一个大口袋,口袋打 开后就能起风,口袋收住风就停了。研究流体力学的科学家也有这样一个“口袋”,并且功能更加强大 :它不但能制造风,而且能研究风中的飞行器,还能帮助运动员逆风飞扬。这个能“捕风捉影”的“神 器”就是风洞。
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找出语言标志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列数字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打比方
3、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 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举例子 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 银屏、锦屏、画屏…… 分类别
做引用
⑶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俗谚说“云行东,马
车通;云行西,马溅泥”,这也是很灵验的。
(4) 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 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 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 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 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 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 本段主要运用了哪 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 一种说明方法? 电机启动。 ---《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3) 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按飞行方式 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分类别 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了导弹的种类.
(4)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举例子
具体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
• 1、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 答法:通过某甲和某乙的比较,突出了某甲的 某个特点。 • 2、列数字:使被说明的内容具体化。 • 答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地写出了某物的 某个特点。 • 3、举例子:使被说明的内容具体化。 • 答法:运用具体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某物的 某个特点,使人信服。 • 4、打比方:使说明的内容形象生动。 • 答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物的某个特点。
《说明文复习专题》 课件(共34张PPT)

引用资料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 说明更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 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E、引用资料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 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2、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 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 区别)
• 3、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可分为几类(种) ……
• 4、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 5、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6、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 7、打比方: 像、仿佛……
9、列图表:画出图表说明繁杂、抽象的事理
作用:直观、形象、具体
答题模式:用列直观的示意图或者表格的方
式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
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
5、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 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
(举例子) 6、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 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 来解释。(引用) 7、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 法。 (下定义)
8、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 猫的熊(”作,诠也释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 于猫。
说明文复习专题
说明文
说明对象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事物 说明文
事理 说明文
抓住 说明 对象 的特 征
专题——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2021中考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探究影响因素——阐述研究意义。
②由主要到次要。
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⑥段紧扣第②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⑨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细节特点。
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脉络清断,重点突出。
③由概括到具体。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最后综述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④由浅入深。
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
⑤由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卢沟桥时,先介绍整体的长度、宽度及由石拱组成等特点,再分别介绍桥墩、桥面等。
⑥由原因到结果;⑦由表及里;⑧由此及彼;(9)由简单到复杂;(10)由特点到用途;(11)由一般到特殊。
注: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在第⑥段具体介绍卢沟桥时,又采取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具体见上面分析)4.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式(1)“总一分”式:如《苏州园林》中先概括了苏州国林的总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分析,有总有分,层次分明。
(2)“总一分一总”式:如《被压扁的沙子》中第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二~十六段具体说明了关于恐龙灭绝的两种对立理论,最后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部编版语文《说明文专题》-说明文基础知识及考点技巧精讲课件(用于中考复习和八下说明文专题)

例题示例: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 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 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 是对称的。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 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 并不是很了解。 (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 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 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 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PART 3
三、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周密性:如实地反应客观 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都要求准确无误。修辞方法 的使用、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语言准确周密性(含修饰 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主要、近、极、几乎、比较、 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 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差不多 是xx,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 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 《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 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 《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 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 《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的脚印》。
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 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
【方法】
举例子(含有以下词语譬如、例如、 比如、据说)
【答题规范】通过举......的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 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具体。
例题示例:
1.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 法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训练一
迅速翻看《范式》117页第二十七课时 的“课前热身”、“考题呈现”、“课 堂检测”寻找这些文章的说明对象
知识梳理二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 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 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 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D、中心句 E、总 说句 F、分说句 G、过渡句
[类 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 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 “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随堂训练二
1、《范式》117页《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第二题
2、《范式》118页《扬州个园》第四题
阅读方法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回头精读,概括各个语段及全文内容 3、认真审题,结合理解缩小答题范围 4、运用积累,规范组织答案
说明文专题复习一
找准说明对象 认清对象特征来自题呈现请认真观察中考试题并讨论总结 中考说明文阅读都有那些考点设 置
考点设置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特点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文中有效信息的概括与提取 5、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的语言表达) 6、说明顺序的判断 7、说明文的结构
考察说明对象的题型
考查类型: 1、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
的说明对象及特征是什么?” 2、还有如:2006年南通市卷中第七题、
2008年南通市卷中第十题、《范式》P117 页第二题等
知识梳理一
找准说明对象
对 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 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 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 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 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 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