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

合集下载

小兴安岭的采伐更新

小兴安岭的采伐更新

谈小兴安岭的采伐更新摘要:小兴安岭林区地势较平坦,交通方便,气候较好,雨量充沛,生长季比大兴安岭长,森林经营的历史较早,有完善的林业机构,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力较多,森林资源较丰富,成、过熟林也较多,因此,在保证森林有益防护作用前提下,必须积极开发。

关键词:采伐;更新小兴安岭林区地势较平坦,交通方便,气候较好,雨量充沛,生长季比大兴安岭长,森林经营的历史较早,有完善的林业机构,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力较多,森林资源较丰富,成、过熟林也较多,因此,在保证森林有益防护作用前提下,必须积极开发。

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称为阔叶红松林,是小兴安岭林区占优势的林分,是这个地区相对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

除此以外,还有云冷杉林、落叶松林、柞树林等类型。

一.阔叶红松林的特点1.以红松为主,其他阔叶树种较多除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还有小片红松纯林外,几乎完全呈混交状态。

其混交树种之多,为其他林相所不能比拟。

常见的伴生阔叶树有柞、白桦、黑桦、枫桦、山杨、大青杨、香杨、色木、糠椴、紫椴、裂叶榆、春榆、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伴生的针叶树有臭松、鱼鳞松、红皮云杉、兴安落叶松、紫杉等;伴生的亚乔木有千斤榆、花楷槭、假色槭、青楷槭、水榆等。

2.异龄异径性明显红松林的林木年龄差异很大,表现出极明显的异龄性。

在同一林分中,林木年龄相差100~180年,有时达200多年,而且具有明显的优势世代,通常为13个,甚至更多。

世代之间并无严格的间隔期,有的40年,有的60年,有的更长或更短。

这种异龄性给实行择伐提供了有利条件。

3.径级大,能出多种用材阔叶红松林的混交树种极其丰富,龄级、径级差异较大,能给国家生产出各种不同要求和不同规格的材种。

此外,红松林木年龄较大,大径级的树木占有一定比例,因而造成了阔叶红松林大径材较多的情况。

另外,椴树、云杉、大青杨等也能生长成大径材,有的直径可达150cm,水曲柳可达80—100cm以上。

4.具有独特的更新方式红松种子粒大不易借风力传播。

不同林龄草类一兴安落叶松林粗木质残体特征

不同林龄草类一兴安落叶松林粗木质残体特征
第4 1 卷 第 5期
2 0 1 3年 5月








Vo 1 . 4 1 No . 5
Ma v 2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J OURN AL OF NOR THE AS T F OR ES T RY UNI VER S I T Y
不 同林 龄 草 类 一 兴 安 落 叶 松 林 粗 木 质 残 体 特 征 )
d e b i r s( C W D) o f t y p i c a l G r a s s — L a r / x g me l i n i i f o r e s t i n Da x i n g ’ a n Mo u n t a i n f o r t h e c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s t o r a g e o f C W D.
分 类号 ¥ 7 1 8 . 5 5 C o a r s e Wo o d y D e b r i s o f G r a s s - L a r i x G me l i n i i F o r e s t s i n Di f e r e n t - A g e / Wa n g F e i , Z h a n g Q i u l i a n g ,Wa n g B i n g ,Y e D o n g m e i ,G u a n Z h o n g y i n g ,B a i Y a n ,K u a n g Y a n h u a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u h h o t 0 1 0 0 2 1 , P .R .C h i n a ) ; B a o

小兴安岭桃山林业局阔叶次生林胸径结构特征

小兴安岭桃山林业局阔叶次生林胸径结构特征

为一 3 8~ 一4 2 % 。土壤 为 暗 棕壤 ,全年 多为 西 南
风 ,平 均风 速为 2~ 3 m / s 。
高 、干形 、材 积 、材 种及 树 冠 等 因 子 的变 化 ,不
仅是 森林经 营技 术 的理 论 依据 ,而且 能 反 映 林 分 的利用 价值 ,是 影 响林 分 水 平 结 构 与生 长 量 的 主 要 因子 ¨ J 。由于林 木 个 体 年 龄 常难 于 确 定 ,所 以 在林 业科研 实 际工 作 中一般 采 用 空 间代 替 时 间 的
胸 径测 量 用 围 尺 和 游 标 卡 尺 ,径 阶 统 计 起 测 为 3 e m,径 阶距 为 2 e m,同时调查 了标 准地 的坡 度 、 坡 向和坡位 。
结 构进行 了调查 分 析 ,以揭 示 其 生 长 状 况 、演 替
过 程及发 展方 向 ,为 进 一 步研 究 小 兴 安 岭 阔 叶次
生 林 的动 态过 程 及 经 营措 施 ,以及 森 林 生态 系 统 的恢复 和保护 提供依 据 。
1 试验 地 概 况
桃 山林业 局 位 于 黑 龙 江省 伊 春 市 西南 部 ,总
面积 1 7 8 4 4 0 h m ,地理 坐标 1 2 8 。 0 5 ~1 2 8 。 4 3 E、 4 6 。 3 4 ~ 4 7 。 l 5 N,平 均海 拔 4 5 0 m。大 陆性 季 风
较好 ,径阶大的株数较 少,小径阶比例较 高。标准地径级分布 q 值 均值 为 1 . 2 5 ,没有进入 到 q 值 1 . 3~1 . 5的均
匀 区 间 ,说 明试 验 区 不 同株 数 径 级 分 布 不 均 匀 ,林 分 质 量 较 差 。
关 键 词 :小 兴 安 岭 ;桃 山林 业 局 ;阔 叶 次 生林 ;胸 径 结 构 特征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远山重峦叠嶂,近林红松繁茂,白云漂浮在远山近林间,景色如画的长白山。

春天,野花在草丛中盛开。

夏季,森林沐浴阳光,茂盛生长。

秋天,小溪两旁枝叶色变。

深秋,森林大地铺满彩叶。

金秋,红松阔叶混交林染黄长白山。

冬雪,挂在树干树枝上,银装素裹雪世界。

石包树,树扎根于石头中。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位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南坡,面积18400公顷。

红松是东北的珍贵树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四季景色皆美。

初春,山花烂漫,百鸟齐鸣。

盛夏,古木参天,郁郁葱葱。

深秋,五花山色,风光绮丽。

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松是著名的珍贵经济树木,它的树干粗壮,树高入云,挺拔顺直,是天然的栋梁之材。

红松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并且耐腐朽力强,所以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

即使是红松的枝桠、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

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撮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

红松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

国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部分区域。

近年来,人造的红松林也在山区、半山区和林场培育成材了。

并且作为绿化树种,它已从偏僻的山川,走进了喧嚣的城镇街市。

长白山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群落外貌常雄伟壮丽,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结构杂。

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层。

第一层以树高30 -40米的针叶树红松为代表,其它针叶树有长白落叶松、红皮臭、鱼鳞松,以及为数不多的紫杉等。

阔叶树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山杨、白桦、大青杨等。

第二层是种类丰富的灌木,代表性的灌木有毛榛、五加及刺五加、卫矛、忍冬、接骨木、悬钩子、刺玫、蔷薇等。

第三层为繁多的草本植物,常见的有山茄子、棉马、木贼、蕨、掌叶铁线蕨、阴地苔等。

混交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主要的有山葡萄、狗枣子、软枣子、木通、五味子等。

它们常常紧密的缠绕在乔木和灌木之间,使人们穿越非常困难,颇有亚热带森林的景象。

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

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

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这段话作为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文章的题记:林木质物残体是评估林分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重要依据,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的基础特征,被认为是对生态环境的观测与研究的重要依据。

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兴安落叶松以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优良的生长品质在经济林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饱受人们喜爱,尤其适合于渐伐林,因此成为当前中国南方山地渐伐林的主要树种。

渐伐林是一种考虑到林种多样性,林龄管理过程中使用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的林分管理归类。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不同林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

一、不同林龄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一)1-10岁林龄残体1-10岁林龄残体的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以树冠宽为主,即分枝结构的木质物残体,在这个林龄期,树种的树冠宽度较大,其中最大的分枝距地面的距离在3-7米。

(二)11-20岁林龄残体11-20岁林龄残体的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以树高与树冠积为主。

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冠积会增加,而树高会逐步增加直至达到20米以上。

(三)21-30岁林龄残体21-30岁林龄残体的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以树体材积木质物残体为主,特别是偏厚枝大粗枝有可能会形成的木质物残体最显著。

兴安落叶松木质物残体的小支枝分枝数会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少,但也会有小支枝和多枝枝叶的差异。

(四)31-40岁林龄残体31-40岁林龄残体的木质物残体基础特征以树干木质物残体为主,这类残体的木质物偏大,分枝距离地面较大,而冠层树冠积和数量较多,顶端偏小,侧部分积灰更多且渐渐消失,落叶比较多。

二、不同林龄叶片特征(一)1-10岁林龄叶片特征1-10岁林龄叶片特征以叶质脆强,叶形圆,叶尖锐,叶边缘稍有缺口和叶面深绿色为主。

(二)11-20岁林龄叶片特征11-20岁林龄叶片特征以叶柄短,叶革质,较光滑,叶边缘有些许缺口及深绿色为主。

小兴安岭十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

小兴安岭十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

小兴安岭十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侯玲玲;毛子军;孙涛;宋元【摘要】在小兴安岭地区选取10种典型森林群落分别设置样地,研究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凋落物的年产量、月动态变化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0种群落类型中年均凋落物量大小依次为椴树红松林(4.08t· hm-2·a-1)>蒙古栎红松林(3.83 t·hm-2·a-1)>云冷杉红松林(3.55 t·hm-2·a-1)>云冷杉林(3.44t· hm-2·a-1)>枫桦红松林(3.43t·hm-2· a-1)>山杨次生林(3.26 t·hm-2·a-1)>白桦次生林(3.04 t·hm-2·a-1)>枫桦次生林(2.96 t·hm-2·a-1)>杂木林(2.95 t·hm-2·a-1)>白桦落叶松林(2.91 t·hm-2·a-1).凋落物各组分中均以落叶为主,约占凋落总量的60%以上,枝仅占凋落量的5.7%-9.4%.凋落物月动态模式主要有两种:单峰型的有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枫桦次生林、山杨次生林、白桦次生林、杂木林,高峰期在8-10月份;双峰型的有云冷杉红松林、云冷杉林、白桦落叶松次生林,前两种群落的凋落高峰期在4月和9月,后者高峰期在8月和10月.不同群落类型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原始红松林凋落量高于天然次生林,且凋落高峰出现时问以及各组分所占比例与群落类型有关,同时也与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关.【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06【总页数】9页(P1994-2002)【关键词】小兴安岭;凋落物产量;不同群落;组成及动态【作者】侯玲玲;毛子军;孙涛;宋元【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其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86%和70%,每年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对于调节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3]。

伊春市朗乡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的结构特征分析

伊春市朗乡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的结构特征分析

伊春市朗乡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的结构特征分析曹孟磊;巩垠熙;冯仲科;张巍巍;汪笑安【摘要】阔叶红松林是分布在北温带的多物种、多层次、多价值、多效益的一种森林类型,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自我维持能力强的特点,是被普遍认同的高价值、高产量的森林资源.在伊春市朗乡林业局东折棱河林场的原始红松林中选取8个30m×30m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分析其林分结构组成,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更新情况等.结果认为,东折棱河林场原始红松林的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为蒙古栎、色木槭等,成林红松多为随机分布,原始红松林下的红松更新情况较差.%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is a forest type distributed in northern temperate zone with multi-species, multi-level, multi-value, multi-effectiveness. I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richness, structural complexity, biomass high, self-sustaining ability, and is considered as forest resources with high-value and high-yield. By setting eight sample plots of 30m x 30m in original Korean pine forest of Yichun Langxiang East River Forest farm, the composition of forest structure ,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renovation status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s that major associated broad-leaved species of original Korean pine forest in East River edge are Quercus mongolica, Acer mono and etc. and mature forest of Korean pine are distributed in random with poor renovation conditions.【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2(037)005【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原始红松林;林分结构;空间分布格局;更新【作者】曹孟磊;巩垠熙;冯仲科;张巍巍;汪笑安【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S791.247红松的优异材质和独特价值被世界所公认。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比较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比较
WU Xiao2Pu , ZHU Biao , ZHAO Shu2Qing , PIAO Shi2Long , FAN G Jing2Yun Depart ment of Ecology , College of Envi ron ment al Sciences , Center f or Ecological Research & Ed u2 cation , an d Key L aboratory f or Eart h S u rf ace Processes of t he M i nist ry of Ed ucation , Peki ng U ni2 versity , Beiji ng 100871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 物种多样性比较
吴晓莆 朱 彪 赵淑清 朴世龙 方精云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 ,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871)
摘要 : 利用在长白山 、小兴安岭 、张广才岭设置的 9 个样方的调查资料 ,对我国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 其物种多样 性 进 行 了 对 比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在 9 个 样 方 共 记 录 到 物 种 137 种 , 隶 属 于 53 科 98 属 。利 用 TWINSPAN 将 9 个样方分为 3 组 4 个类型 ; 同时 , TWINSPAN 还将 27 个乔木种划分为 7 个群落类型 。不同样方 的群落结构指标相差较大 ,这与群落所处的环境 、地理位置以及年龄有关 。平均胸径与立木密度之间呈幂函数关 系 ,后者随前者增加而递减 。群落结构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但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不显著 。对于多样性 ( H′) 和均匀度 ( E) 来说 ,一般有草本层 > 灌木层 > 乔木层的趋势 ; 而在各自的取样面积内 ,物种丰富度 ( S ) 差异不 大 。对所有调查区域内的植物而言 ,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在三地中拥有最高的丰富度 ,并且这主要来源于草本层 和灌木层的贡献 ,乔木层的丰富度在三地并没有明显差异 。 关键词 : 二元指示种分析 , 最小面积 , 种 - 面积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第4期2010年4月林业科学SCIENTIASILVAESINICAEVol.46,No.4Apr.,2010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刘妍妍金光泽(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 2)为对象,分析粗木质残体(CWD )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揭示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CWD 的基础特征。

结果表明:9hm 2典型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共计有胸径≥2cm 的CWD 3418株(由于高度腐烂鉴别不出种的CWD 有864株,占总个体数的25.3%),CWD 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80株·hm -2、15.80m 2·hm -2和90.1m 3·hm -2;花楷槭和枫桦是阔叶CWD 的主要组成树种,红松和冷杉是针叶CWD 的主要组成树种;针叶树种的胸高断面积(9.12m 2·hm -2)和体积(57.68m 3·hm -2)分别达到总体CWD 的57.7%和64%;在各存在形式下不同种的CWD 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均呈反J 型;除未知种以外,其他CWD 都主要以枯立木、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形式存在;针叶树种根桩形式CWD 的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这一规律有别于其他种;样地内各树种CWD 腐烂等级都大致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Ⅱ和Ⅲ腐烂等级上;除针叶树种的Ⅴ腐烂等级外,各树种不同腐烂等级CWD 的数量都随着径级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存在形式;腐烂等级;小兴安岭中图分类号:Q1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488(2010)04-0008-07收稿日期:2009-02-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350);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JN07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L09CA02)。

*金光泽为通讯作者。

Character of Coarse Woody Debris in a Mixed Broad-Leaved KoreanPine Forest in Xiaoxing ’an Mountains ,ChinaLiu YanyanJin Guangze(Forestry Colleg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Abstrac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class ,existing form ,decay class of coarse woodydebris (CWD )were studied in a large permanent plot (9hm 2)of a typical mixed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in Xiaoxing ’an Mountains.All CWDs with DBH ≥2cm were tagged ,mapped ,measured (girth )with species identified.Important findings :a total of 3418CWD individuals with DBH ≥2cm were recorded in the 9hm 2plot among which the species of 864CWD individuals were not able to be identified due to serious decay ,accounted for 25.3%of the total samples recorded.The CWD density ,basal area and volume were 380indivadual ·hm -2,15.80m 2·hm-2and 90.1m 3·hm-2,respectively.Acer ukurunduense and Betula costata were the major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while Pinuskoraiensis and Abies nephrolepis were the major coniferous tree species.The basal area (9.12m 2·hm -2)and volume(57.68m 3·hm-2)of CWDs from coniferous tree species accounted for 57.7%and 64%of the total basal area andvolume ,respectively.The dens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WDs decreased as increase of DBH class ,and followed the inverse J-shape.The CWD existing forms was mainly composed of standing die ,breakage at rootstock and breakage at trunk.Density of conifer stump CWDs increased with the DBH class.The decay classes of CWD followed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a focus of decay class Ⅱand Ⅲ,suggesting that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CWD was largely balanced in the mixed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Except the CWD of coniferous tree species with decay class V ,the decay class of the rest of CWD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DBH class.Key words :mixed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coarse woody debris ;exiting types ;decay class ;Xiaoxing ’an Mountains林分组成成分的生长和死亡都是森林生态系统动态过程的重要特征。

树木死亡后留下的粗木质残第4期刘妍妍等: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存在于许多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中,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独特的生态功能(徐化成,1998)。

CWD参与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Mackensen et al.,1999;Romero et al.,2005),影响土壤和沉积物质的运输和储藏(Oheimb et al.,2007;Jomura et al.,2008),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生存基质(Stutevnant et al.,1997;Woldendorp et al.,2005),CWD的产生还能增加林地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影响着林地地貌的形成(徐化成,1998)。

这些重要的生态作用使CWD成为森林的主要结构(Harmon et al.,1986)。

近年来有关CWD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并推动着该领域的发展。

国外对CW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瑞典和挪威温带针叶林(Fridman et al.,2000;Ranius et al.,2003;2004;Ekbom et al.,2006)、美洲温带针阔混交林(Hafner et al.,2005)和阔叶林(Jenkins et al.,2004;Waldien et al.,2006)以及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Grove,2001;2002;Woldendorp et al.,2005),他们的研究大多针对CWD的功能,并且强调了合理管理CWD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积极的影响。

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学者对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和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代立民等,1999;2000;唐旭利等,2003;2005)CWD数量特征及分布、分解动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评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过去几十年内,有关CWD的研究虽然受到了广泛重视,但大部分研究还局限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且受研究方法的限制,很难合理地揭示CWD发生的生态学现象和规律。

目前,在较大尺度下对CWD进行的研究还尚少。

在CWD存在形式、不同存在形式下CWD的数量分布(罗大庆等,2004;金光泽等,2009)、CWD物种鉴别及同种CWD数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也少见报道。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但是由于过度采伐,原生植被仅分布于几个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CWD是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阔叶红松林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本研究依托于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9hm2固定样地,探讨CWD的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不同存在形式的CWD在各径级下的分布及不同腐烂等级的CWD在各径级下的分布。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8ʎ53ᶄ20ᵡE,47ʎ10ᶄ50ᵡN)。

该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属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岭支脉的东坡。

地形比较复杂,最高山脉海拔707.3m。

境内密被森林,森林覆被率96%,现有原始成过熟林面积4100hm2,其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面积占80%,蓄积量100万m3。

境内森林类型不仅多样,而且物种丰富,是我国现有保存下来的较大片原始红松林基地之一。

本研究所选的样地位于保护区的中段,从凉水沟谷地到海拔600m的中山山脊,以红松为优势种,与椴树(Tilia spp.)、枫桦(Betula costat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色木槭(Acer mono)等一起构成密集成片的典型阔叶红松林。

本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夏雨季风气候。

冬长夏短,春秋两季气候多变。

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