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患者重症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塞患者重症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6T09:10:43.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李冰宁茂华刘畅左怀蕾王欣吴丽萍[导读] 心肌梗塞指心肌出现了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

李冰宁茂华刘畅左怀蕾王欣吴丽萍(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

【摘要】目的讨论心肌梗塞患者重症护理。方法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重症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患者患者的疼痛,减轻心理焦虑,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帮助患者尽快生活自理。

【关键词】心肌梗塞重症护理

心肌梗塞指心肌出现了缺血性坏死,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人中近2/3死于发病的第1h内,常死于到达医院之前,约15%死于住院期间。

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也是威胁患者生命主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AMI。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15例心肌梗塞患者,病情虽重 ,但经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15例患者基本痊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36岁-75岁,

1.2主要表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WBC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2护理

2.1护理诊断:疼痛,与冠状动脉阻塞、狭窄、痉挛引起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1.1护理目标:疼痛缓解。

2.1.2护理措施:

(1)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诱因及伴随症状。

(2)吸氧,疼痛时5~6L/min,缓解后3~4L/min。

(3)止痛,按医嘱使用吗啡针5mg皮下注射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观察并记录药物疗效及有关呼吸抑制情况。

(4)评估非语言性疼痛指征,如:烦躁不安、紧张、出汗、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血压变化、ST段改变等。

(5)疼痛时,对病人提供安慰与支持,给以温和的解释和积极的鼓励。

(6)指出引起疼痛的各种因素,如:过度活动、情绪激动、过度饮食、便秘等。

(7)保持环境安静、卧位舒适、保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

2.2护理诊断;焦虑,与健康状况和角色功能的突然改变有关。

2.2.1护理目标;减轻焦虑。

2.2.2护理措施:

(1)通过与病人沟通,评估病人焦虑的原因和程度。允许病人自由表达,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

(2)简单介绍病区环境,监护室的有关监测仪器与作用。

(3)主动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4)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情感及担忧,提供支持与帮助。

(5)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不良的情绪变化对疾病的影响,避免不良的刺激,记录病人对疾病的情绪反应。

(6)指导病人运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的肌肉放松,听听音乐等。

2.3护理诊断:组织灌注不足,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或停止有关。与心肌坏死引起心肌节段性运动致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2.3.1护理目标:生命体征平稳。

2.3.2护理措施:

(1)24h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PCWP、CO、CI、ABP,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紫绀等,须紧急处理。

(2)按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物,观察记录病人有无头痛、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

(3)吸氧,3~4L/min,观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有否改善,定时血气监测。

(4)观察并记录尿量变化及24h出入量。

(5)按医嘱应用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注意有无心律、心率改变?

(6)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瘀斑、黑便和血尿,有无神志、意识、瞳孔等变化。评估PTT q4~12h,保持在正常值的2~2.5倍。

2.4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局部缺血、心肌收缩力降低和心律失常有关。

2.4.1护理目标:

(1)1周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

(2)出院时,病人能达到生活自理。

2.4.2护理措施:

(1)通过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活动无耐力的程度。

(2)发病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病人的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包括:翻身、梳洗、进食等,并须在床上大小便。

(3)第2周若生命体征稳定,日常生活可在床上独立完成,如:职半卧位自己吃饭、梳洗等并并坚持主动肢体活动。

(4)第3周起床,坐床旁凳、扶床沿走路及在病室内行走。

(5)注意所有的活动均需在医护人员的监督及指导下进行。

(6)评估记录病人对活动不能耐受的表现:①脉率超过110次/min或超过本人基础水平20次/min。②脉率5在min内不能回复到活动前水平。③胸痛、大汗、气促等症状。

2.5护理诊断:维持健康能力的改变,与心血管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关。

2.5.1护理目标:

(1)口头表达了解饮食、生活方式和良好保健习惯的有关知识。

(2)对目前的生活方式制订出相应的计划。

2.5.2护理措施:

(1)向病人讲解可能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如:过度活动、寒冷环境、强烈情绪变化?

(2)对病人进行合理饮食指导,保证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维持理想体重。

(3)鼓励病人避免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避免刺激性食物。

(4)鼓励戒烟。

(5)教给病人一些减轻压力的方法。

(6)经医师同意,让病人开始进行适合于病情的康复锻炼。 3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处理中,医生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保存左心室壁的功能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抑制心律失常,控制心力衰竭和减低心脏的负荷;护士的工作主要是解除疼痛、连续监护,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和向病人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医护教育。医生和护士的共同目标是防治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以降低住院病人的死亡率。

剧烈的疼痛常使病人烦躁不安,无法休息。吗啡是解除疼痛最有效的药物。其作用除中枢镇痛作用外,尚可阻断中枢交感冲动传出,使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从而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疼痛,消除焦虑,也降低了周围血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含量,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吗啡一般皮下注射5~10mg,必要时可5~30min重复。抬高下肢、补液和阿托品有助于纠正吗啡可能导致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吗啡引起呼吸抑制,可用钠络酮对抗。

杜冷丁也是临床常用的止痛剂,肌注一般不影响心率,可选用50~100mg肌注。必要时1~2h后再重复。如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栗碱0.03~0.06g肌注或口服。

持续的缺血性疼痛,如收缩压>13.3kPa(100mmHg)可用硝酸甘油0.6mg舌下含化,必要时可每5分钟重复含服0.6mg或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和临床反应的条件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剂量从5~10μg/min开始,每5~10分钟增加剂量5~10μg,直至疼痛控制或正常血压者平均动脉血压下降10%,高血压病人下降30%,心率一般<110次/min。参考文献

[1]杨乙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7期.

[2]刘开燕.心肌梗死30例护理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