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黑龙江省考时政热点:“2020年度网络十大流行语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抗疫、网课等词入选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抗疫、网课等词入选2020年12月1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依次为:新冠肺炎、抗疫、复工复产、民法典、网课、双循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抗美援朝70周年、六稳六保、嫦娥五号。
一、新冠肺炎COVID-192019年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出现。
2020年1月9日,这种病毒性肺炎病原体被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媒体开始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新冠肺炎在世界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不少企业停工停产(businesses suspended),旅游等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service sector severely impacted);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断出现(new ways of work and life emerge),社会面貌加速改变。
二、抗疫the battle against COVID-19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并逐渐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the battle against COVID-19)在全国迅速打响。
党和政府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the most strict,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measures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抗击疫情;医护人员纷纷请愿,奔赴一线;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努力奋战,用时13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广大民众积极配合,佩戴口罩(wear masks),减少外出和聚集(avoid going out and gathering)成为生活常态。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作者:廖鹏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1年第19期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②逆行者;③飒;④后浪;⑤神兽;⑥直播带货;⑦双循环;⑧打工人;⑨内卷;⑩凡尔赛文学。
材料二:评选流行语,不仅是在向社会推荐一个词语,也是在向社会推广词语所反映的价值观。
十大流行语或反映时代特征,或弘扬社会正能量,或引导语文生活,充分体现了所选热词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
在十大流行语中,哪些令你印象最为深刻?哪些最能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哪些能折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色?哪些能引起你的反思?请选择两到三个流行语,充分考虑其联系,结合生活实际,以高二学生小明的身份,给《咬文嚼字》杂志的黄编辑写一封信,说说它们入选的理由,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意简析审题立意时,要充分考虑所选的流行语之间的联系。
可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归类。
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同一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等。
(1)同一关系(相同或相似),如:②④、⑥⑦、④⑧等。
(2)对比关系(相反或相对),如:④⑤、②⑩、④⑨等。
(3)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如:①②等。
参考立意:(1)“逆行者”和“打工人”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2)“后浪”和“神兽”,青春就是他们的财富,要努力实现青春的价值。
(3)“逆行者”“后浪”“打工人”,无论身处什么年龄、从事什么职业,拼搏进取是共同的主题。
(4)“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体现出民本思想与责任担当精神。
(5)青年女性的时代价值:“飒”“后浪”。
(6)经济话题:“直播带货”“双循环”。
瑰丽如珠者是担当与自强廖鹏尊敬的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叫小明。
作文热点素材“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新鲜出炉(附高分范文)

作⽂热点素材“2020年⼗⼤⽹络热词”新鲜出炉(附⾼分范⽂)01⽹络热词年⼗⼤⽹络热词2020年⼗⼤⽇前,《青年⽂摘》公布了新鲜出炉的“2020⼗⼤热词”,除了上半年⼴受关注的“后浪”“集美”“逆⾏者”等热词外,双11中的“双节棍”“尾款⼈”等⽹友创造的“新梗”也凭借超⾼⼈⽓强势上榜。
双节棍尾款⼈,后浪集美打⼯⼈云监⼯逆⾏者,专业⼯具⽹抑云。
NO1.“侠之⼤者,为国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有这样⼀群⼈他们逆向⽽⾏不问归期、不惧凶险不计报酬、⽆论⽣死迎难⽽上他们与死神赛跑他们是侠之⼤者他们是——“逆⾏者”不只是抗疫的医护⼈员还是救⽕的消防员、是抗洪的战⼠、是抗洪的战⼠、是救灾的志愿者……是——英雄!NO2.“这不是监督,这是⼀种激励”疫情期间超1亿⽹友看直播“监⼯”⽕神⼭和雷神⼭医院的建造见证着攻坚克难的中国速度这场慢直播还被融⼊了饭圈⽂化⽹友们纷纷为铲车、挖掘机起名“叉酱”“蓝忘机”“呕泥酱”并为它们的神速加油打榜NO3.“⽣⽽为⼈,我很抱歉”以热评⽂化为特⾊的⽹易云⾳乐因为出现⼤量消极评论被⽹友戏称为“⽹抑云”随便点开⼀⾸民谣评论区⾥总会出现颓废矫情的“伤痛⽂学”有⽹友提出这样故意“卖惨”对真正的抑郁症⼈群会造成巨⼤伤害于是⽤正能量回怼“丧⽂化”“⽣⽽为⼈,我很快活”把⽹抑云变成“⽹愈云”NO4.“⼯具⼈受够了被当⼯具,但还是脱不开⾝”职场⼯具⼈是公司中的⼩透明处世秘笈就是“收到”“明⽩”⼯具⼈的本质是⼈格被物化失去了⾃我被当成⼯具使⽤在当代语境下“⼯具⼈”被泛化到各个领域年轻⼈⾃称⼯具⼈是以此来消解⾃⼰所⾯临的⽆奈也表达了想摆脱这⼀尴尬处境的愿望也表达了想摆脱这⼀尴尬处境的愿望NO5.“⿊哥⼀笑,⽣死难料。
棺材⼀抬,世间⽩来”4⽉份武汉开城被疫情打断的⽣活开始全⾯恢复与此同时《⿊⼈抬棺》的视频⽕爆全⽹视频中加纳⼈肩上抬着棺⽊⿎掌跺脚⽤狂野的舞蹈送别逝者被中国⽹友称为“专业团队”加纳⼈在葬礼上更喜欢⽤欢笑来代替眼泪这跟庄⼦在妻⼦葬礼上“⿎盆⽽歌”不谋⽽合这种⽣死观给忌讳谈“死”的国⼈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冲击NO6.“集美们,冲鸭”集美原是厦门市的地名寓意“集天下之美”因某平台主播误将“姐妹”读成“集美”由此成为⽹络热门称呼⼥孩们互称“集美”还有⽹友把集美解读为“集美貌与才华于⼀⾝的⼥⼦”“亲”“兄dei”“集美”“⼩姐姐”⽹络上已经诞⽣了⼀⼤批新称呼有的呈现出⽅⾔化更多的则是逐渐“萌”化NO7.“长江后浪推前浪”某平台在青年节推出《后浪》宣传⽚《后浪》说:“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引起许多青年不满有的青年不想被代表有的青年不想被定义后浪该如何定义仍然悬⽽未决或许是在每⼀位青年的⼀⾔⼀⾏中NO8.“光棍节都成双了,我还是单⾝”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于是便有⽹友戏称:过完双节还是光棍就叫“双节棍”脱胎于“光棍节”的“双⼗⼀”今年也变成了“双节棍”(分两波售卖)双节棍⼀词再度⾛红从光棍到双节棍单⾝的表达越来越含蓄年轻⼈⼀边渴望爱情⼀边创造新梗⾃嘲单⾝NO9.“加油,尾款⼈”“双⼗⼀”期间、“双⼗⼀”期间、某购物平台上有100个品牌成交额超1亿尾款⼈疯狂抢货不是因为有钱⽽是认为现在不买以后更贵拼单凑满减、提前付定⾦=都是为了省钱NO.10“打⼯⼈打⼯魂,打⼯都是⼈上⼈”仿佛在⼀夜之间⼈⼈都在⾃称“打⼯⼈”在打⼯⼈语录⾥⼀半写着充满⼲劲的⿎励⼀半写满现实⽣活的⽆奈但他们始终充满对美好⽣活的向往“打⼯⼈”是⼀种⿊⾊幽默是成年⼈在职场竞争和⽣活重担双重压⼒下的强烈共鸣尾款⼈和打⼯⼈⼏乎是同⼀批年轻⼈⼏乎是同⼀批年轻⼈尾款⼈是“买中带泪”⽽打⼯⼈的内核是“苦中作乐”02⾼分范⽂⼀代⼈有⼀代⼈的记忆,⼀个时期有⼀个时期的流⾏语。
2020年时事政治热点:网红文化与网红经济_4691

2020 年时势政治热门:网红文化与网红经济“网红”是“网络红人”一词的简称,最早指的是一些因独到的相貌或言行在网络上走红的一般公众,现泛指全部主要经过网络特别是交际媒体获取和维系声名的人。
网红的出现是今世“名人阶层”“老百姓转向”的必定结果。
在大众传媒盛行以前,一个人有名的方式往常是迟缓而“自然的”,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常常都是英豪好汉或风流才俊。
在大众传媒出现以后,人类开始利用媒体人为地迅速制造声名,环绕名人的生产未然形成了一个宏大的文化家产链。
名人家产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其实不不过是明星偶像,还有星探、经纪公司、导演、媒体等把关人,只有获取这些把关人的提拔和认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们才有可能踏上“星光大道”。
新世纪以来,跟着真人秀节目风靡世界,不见经传的一般人开始经过电视节目一夜成名。
只管真人秀节目极大地降低了成名的门槛,经过这一平台崭露头角的草根明星依旧不免遇到电视台等机构性力量的控制。
只有在网络这个部分独立的新“名利场”,有志成名的个体才有可能绕过名人家产的把关人,直接向公众销售自我,博得关注度。
层层挑选的金字塔形名人生产体制也开始被自下而上、自己着手的扁平假名人生产过程所代替。
网络名人文化的一个主导逻辑就是让最不行能有名的人成为最有名的人。
正如我们看到的,网络名人大多不具备特别才干或优秀质量。
芙蓉姐姐、凤姐、锋利哥等中国第一代网红都属于这种“反名人”。
只管这些初期网红缺少出众的才貌和背景,但他们都以各自不一样的方式激发了网民的宽泛关注,推翻了公众对名人观点的认知。
不论是选秀身世的老百姓偶像,仍是当下八门五花的网络红人,其流行的根来源因都在于切合了公众不停变化的感情需求。
公众已经厌烦了名人家产生产出来的遥不行及、遥不行及、十全十美的人造明星,他们更喜爱真切自然的一般人,更愿意追随能够当面接触的邻家女孩和男孩。
强盛的“吸粉”与商业变现能力曾有学者称明星是“无权的精英”,他们固然没有体系性的权利,他们的所作所为和生活方式却能惹起巨大的关注,因为他们代表着“共同体全体成员的体验和期望”,是能够“对整个共同体的新旧价值做出阐释的卡理斯玛型领导者”。
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简介
2.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具体内容
3.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反映的社会现象
4.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是指在 2020 年这一年度中,广泛流行并引起社会关注的十个词语。
这些词语反映了我国社会在这一年中的热点话题和焦点事件,同时也体现了民众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具体来说,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包括了“新冠疫情”、“居家隔离”、“逆行者”、“996 工作制”、“内卷”等十个词语。
这些词语分别对应了疫情、工作、社会现象等各个方面的热点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2020 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多元而复杂的。
比如,“新冠疫情”和“居家隔离”反映了我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措施和成效;“逆行者”体现了社会对医护人员等抗疫英雄的敬意和赞扬;“996 工作制”和“内卷”则揭示了现代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流行语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理解社会现象,积极应对挑战,同时也要尊重和赞扬那些为我们的生活付出努力和牺牲的人。
第1页共1页。
2020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踔厉,义为亢奋昂扬、精神振奋;奋发,义为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勇毅前行,义为勇敢坚毅地向前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成为“热词”在全社会流行,体现了在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
二、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即中国样式、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即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三、新赛道“赛道”指距离竞赛或速度竞赛时使用的比赛区域。
经济领域的“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行业细分领域,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等特性,蕴含海量的市场和全新的增长机会,面向未来,呈现动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我国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指明了战略方向。
现在,“新赛道”含义进一步演化,可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以及新的努力、新的气象等。
四、大白“大白”是指身着白色隔离防护服、投身“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
三年来,我国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有效应对多轮全球疫情的冲击,把重症和死亡人数保持在世界最低水平。
如今,疫情防控已经走过最困难的时期,病毒流行株毒力大幅减弱,党和政府正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社会经济在逐步回归正常。
历史不会忘记,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大白”不惧风险,义无反顾,逆行“抗疫”。
他们不分昼夜地穿梭在病区,诊治、检验、护理……和患者零距离接触;他们不辞辛劳地奔走在城乡,送货、消杀、值守……为百姓全天候服务。
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2020年已经悄然进入尾声,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这一年里,哪些词汇在我国媒体中频频出现,成为了十大流行语的热门话题。
1. 逆行者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倒逼着我国社会各界的许多逆行者们挺身而出。
他们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逆行者”的含义,成为了社会的闪耀点。
2. 宅经济疫情期间,随着居家隔离和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宅经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以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网购等为代表的宅经济迅速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 网红经济2020年,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兴商业模式迅速崛起,网红经济成为了刷屏热议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评台成为网红,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4. 口罩外交受疫情影响,口罩成为了紧俏物资。
我国积极开展口罩外交,向其他国家提供防疫物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口罩外交成为了我国向世界传递友谊和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
5. 云生活疫情期间,云办公、云学习、云购物等概念频频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云生活成为了疫情下的新宠,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6. 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财经界和科技圈热议的话题。
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未来的一种支付手段,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金融格局的讨论和期待。
7. 脱贫攻坚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成为了各大媒体报道的热点。
许多脱贫故事在媒体中被广泛传播,展现了我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所付出的努力。
8. 双循环双循环经济成为了202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关键词。
我国将加大内循环的力度,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突破口。
9. 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引发了一场知识产业的变革,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专家和网红。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知识付费获得了优质内容,知识经济成为了经济运行的新引擎。
10. 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电动汽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成为了城市变革的重要一步。
主题梳理09: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备战2021年高考作文之社会热点素材主题梳理

★备战2021年高考作文之社会热点素材主题梳理09: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主题导读:【最美时评文】【主题及阐释】【思想火花点】【最美时评文】“年度十大热词”是进行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题目即观点,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度热词”的作用)为了探究青年的精神世界,《青年文摘》日前盘点了2020年度十大热词:逆行者;云监工;打工人;尾款人;后浪;集美;工具人;网抑云;双节棍;专业团队。
(11月10日央广网)(开篇由《青年文摘》日前盘点了“2020年度十大热词”进入话题。
)每到年终岁末,都会有各种各样版本的“年度十大热词”。
这些热词既丰富了社会语言的表达形式,也为捕捉社会变迁、打捞现实心态提供了一个渠道。
面对“年度十大热词”,我们要从中“读懂年轻人的现实焦虑,看到蕴藏其间的积极心态”,更好地把脉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
(盘点“年度十大热词”的意义:折射出社会变迁和现实心态。
)“打工人”以自嘲为主,也有自矜的意味。
生活不易,成年人既要在职场承受着压力和竞争,也要承担着来自家庭的重担;既向往“诗和远方”,也不得不维持生计、为更好的生活打拼;既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又不得不受到现实的制约和束缚。
以苦中作乐为精神内核、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进行调侃,“打工人”得到了职场人士的强烈共鸣。
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忽略和漠视对方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将对方当成一个没有情绪情感的“工具人”,毫无节制地要求对方付出、无所禁忌地利用对方却不能平等地对待对方;“工具人”的背后,隐伏着一些年轻人的情感需要被压抑、利益诉求没有引起重视的尴尬现实。
说到底,人并非麻木冰冷的机器,而是有着复杂思想和情感的生命个体。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深受消费主义浸润的一些年轻人,即使买中带泪,也要“买买买”。
付完定金欠下尾款的“尾款人”,终究要为自己买单。
网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刺激一些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只有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文化,年轻人才不会被网购所裹挟,才能从消费主义建构的“文化枷锁”中解脱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黑龙江省考时政热点:2016年度网络十大流行语
通过最新、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一对一解答。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
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2016年度网络
十大流行语。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14日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供给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等词语上榜。
十大流行语之首:供给侧。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
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
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
的方向,前景令人期待。
流行语之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2016年《政府工作
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流行语之三:小目标。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
”深受震动的网民纷纷转发视频图片。
“小目标”这个词语的走红,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
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甚至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其中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
流行语之四:洪荒之力。
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
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经用尽洪荒之
力啦”红遍神州。
语言学者指出,“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
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
“状态很拼”。
流行语之五:吃瓜群众。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人闲聊。
在网络
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
2016年,有好事之徒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
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流行语之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2016年3月,一个叫“喃东尼”的画师在其微博上贴出了一组名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两个生动可爱的小企鹅是对好朋友,坐在同一条小船上,因为一个小原因(如一方变瘦),小船立马弄翻。
这组漫画很快受到追捧,网民纷纷配上新的文字,掀起了一场“翻船体”造句大赛。
语言学者考证称,“友谊的小船”可能源自风靡中国的经典美剧《老友记》。
《老友记》的台词曾幽默一记:“什么船是永不沉没的?友谊的船。
”
流行语之七:葛优躺。
2016年7月,一组“葛优躺”表情包开始出现在网络上。
其图片源自曾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
随着表情包走红,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
有人说,如今生
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葛优躺”
式的“颓废”迎合了人们放空一切、降低焦虑、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
这正是“葛优躺”
一词流行的心理背景。
流行语之八:套路。
汉语中本有“套路”一词,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如少林拳套路;也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如改革新套路。
201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套路”
翻出新意,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
流行语之九:一言不合就xx。
语言学者考证指出,“一言不合”本义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
这一流行语如今使用已经泛化,更多地表示“任性”“动不动”的意思,如“老师
一言不合就表扬学生”“单位一言不合就发奖金”“股市一言不合就下跌”等等。
流行语之十:蓝瘦,香菇。
2016年一度风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的谐音。
2016年10月,广西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了一视频:“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
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一口浓郁的广西话听上去像“蓝瘦,香菇”。
语言学者指出,“蓝瘦,香菇”的流行,迎合了年轻人在表达上的游戏化心理,即
词语要有意思,又要视觉化。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
中公教育
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