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ppt课件

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性不同,一般分为嗜酸菌 、嗜碱菌和中性菌三类。
碱性环境也能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相对 于酸性环境而言,碱性环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弱 。在食品加工中,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等也可用于调 节pH值,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真菌
黄曲霉
在霉变的食品中常见,如花生、 玉米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
强致癌性。
青霉
污染食品后产生青霉素,对人体 有一定毒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曲霉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食品中 ,可产生多种有毒代谢产物。
病毒
诺如病毒
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引起 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 泻等。
轮状病毒
冠状病毒
会发生变质。
高温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是食品保藏中常用的方法。高温处理 后的食品中,仍可能存在一些耐热的芽 孢杆菌等微生物,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严
格控制。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湿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 分活度,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性。
在干燥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因为干燥会使细胞脱水, 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因此,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是抑制微生物生长 的有效方法之一。
行业标准和规范
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和规范,如乳制品、肉制品等行业标准。
06 食品中微生物控 制策略与实践
原料采购和验收环节控制
严格筛选供应商
01
选择具有良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
量。
原料验收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原料验收标准,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等,确
自然环境中微生物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环保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的毒 性。
污水处理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降低污染物含量,实现污 水资源化利用。
有机废弃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沼气等资 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06
微生物的危害与防治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传播疾病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常见原因,如 霍乱弧菌、流感病毒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细菌
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 主要来自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
也有人为污染源。
空气真菌
空气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它们在空气中飘浮,有时会引发
人类和动物的呼吸系统疾病。
病毒
病毒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微生物,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可引起人类
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分解方式
微生物通过分泌酶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等, 再进一步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03
生态意义
分解有机物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转化物质
1 2 3
转化物质
微生物能够将一些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如将 氨气转化为硝酸盐、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等。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其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 特征,微生物可被分为细菌、真 菌、藻类、原生动物和病毒等不 同类型。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体积微小
繁殖快
微生物的体积非常微小, 通常在微米级别,因此
肉眼难以观察。
微生物具有极快的繁殖 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1
03
细菌学
2024/3/27
1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细胞壁与细胞膜
组成成分、功能特点
2024/3/27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菌的细胞质与核质
遗传物质、核糖体
13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01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曲线、繁殖方式
2024/3/27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 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八大类。
4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 菌三类。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其形态 多样,有球形、杆形、砖形、弹状、丝 状等。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 壳两部分。
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 免疫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2024/3/27
任务
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宿主相互作 用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024/3/27
研究对象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 生物及其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平衡
菌群种类、数量、分布及作用
条件致病菌与机会性感染
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病原菌与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举例
细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微生物是指生物体从体积、形态、代谢、遗传等方面都很小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十分丰富和多样化,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学的基础。
一、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形态通常为单细胞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积较小。
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人类而言,细菌既可以带来益处,如参与乳酸发酵制作酸奶和奶酪等,也可能造成伤害,如导致感染和疾病。
二、病毒病毒是一类依赖于寄生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由外壳和核酸构成。
病毒无法自主复制和生长,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物活动。
病毒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感冒、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三、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其中很多种类形成菌丝体。
真菌主要通过分解和吸收有机物来生长繁殖,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同时,一些真菌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霉菌和念珠菌等。
四、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原生质虫、滑虫、毒理性质虫等多个类别。
它们可以通过吞噬和溶解其他微生物或有机碎屑来获得营养。
但是,一些原生动物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钩虫、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等。
五、蓝藻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通常分布在水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并释放氧气。
蓝藻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蓝藻会在水体中繁殖过度,形成水华,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微生物种类繁多,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微生物的作用。
最新微生物分类鉴定PPT课件

例如芽孢杆菌(Bacillus)表示能形成芽孢的杆状菌。 属名有时可用人名或地名来表示。例如Pasteurella pestis (鼠疫巴斯德氏菌),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
属名在上下文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缩写。例如
Bacillus可用Bac.表示。
(4)学名的第二个词为种名。
种名是拉丁语中的形容词,表示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3)亚种或小种(subspecies):
在微生物学中,通常把在实验室中所获得的变异 型菌株,称之为亚种或小种。
例如,大肠杆菌野生型的一个菌株称“ K12”, 它不需要某种氨基酸。通过变异,可以从K12中获得 需要某种氨基酸的生化缺陷型菌株。那么该菌株就 称为K12的亚种或小种。
4)型(type):
一、菌种鉴定的条件
鉴定菌种,至少要具备下面3个条件: 1.待鉴定的菌种一定是纯种 如果菌种不纯,所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混合现象,这 样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鉴定之前,首先要将 菌种纯化。
纯化方法,一般有2种:平板划线单菌落分离法和 单细胞分离法。前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
2.选一本比较好的鉴定手册
例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中第三个字
母就是命名者的姓。 如果对以前的命名有所改动,也有一定的规则。
例如:
枯草芽孢杆菌,最早(1838年)由Ehrenberg
描述,定名为“Vibrio subtillis(枯草弧
菌)Ehrenberg,1838”。到了1872年,Cohn认为弧 状不是它的特征,提出转属,但保留其种名,更名
在自然界中,同一地区也可能有同一种微生物的各 种类型同时存在着。它们彼此之间的区别往往不象变 种那样显著,一般往往表现在菌体的化学组分(抗原 等结构上)
属名在上下文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缩写。例如
Bacillus可用Bac.表示。
(4)学名的第二个词为种名。
种名是拉丁语中的形容词,表示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3)亚种或小种(subspecies):
在微生物学中,通常把在实验室中所获得的变异 型菌株,称之为亚种或小种。
例如,大肠杆菌野生型的一个菌株称“ K12”, 它不需要某种氨基酸。通过变异,可以从K12中获得 需要某种氨基酸的生化缺陷型菌株。那么该菌株就 称为K12的亚种或小种。
4)型(type):
一、菌种鉴定的条件
鉴定菌种,至少要具备下面3个条件: 1.待鉴定的菌种一定是纯种 如果菌种不纯,所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混合现象,这 样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鉴定之前,首先要将 菌种纯化。
纯化方法,一般有2种:平板划线单菌落分离法和 单细胞分离法。前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
2.选一本比较好的鉴定手册
例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中第三个字
母就是命名者的姓。 如果对以前的命名有所改动,也有一定的规则。
例如:
枯草芽孢杆菌,最早(1838年)由Ehrenberg
描述,定名为“Vibrio subtillis(枯草弧
菌)Ehrenberg,1838”。到了1872年,Cohn认为弧 状不是它的特征,提出转属,但保留其种名,更名
在自然界中,同一地区也可能有同一种微生物的各 种类型同时存在着。它们彼此之间的区别往往不象变 种那样显著,一般往往表现在菌体的化学组分(抗原 等结构上)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rRNA参与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 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生物 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
2.在16SrRNA分子中,即含有高度保 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 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 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3.16SrRNA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便于 序列分析;
伯杰氏 (Bergey) 给种的定义是:“凡是 与典型培1养98菌6 密年切斯相坦同尔的(其St他an培ie养r)菌给统种一下起了来, 定区义分:成“为一1细9个8菌7种的年是一,由个国一种际群。细具”菌有分高类度委表员型会相颁似布性,
的 DN个A 体同组源成性19,≥94并7年与0 其%Em他,bl具而ey有且和相其似⊿St特aTc征kme的b≤r类an群5dt存℃认 为的当菌群16为S 一rD个NA种的,序并列且同其源表性型≥特征97应%与时这可个认定为 是在 义一明 相个显 一种的致。差。异。”
第一节 分生类概述
科学家估计有分类纪录的各类物种大约 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 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微生物学工作者要认识、 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或控制有害微生物,必须 对它们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
一、分类的概念
分类学是由三个关系极为密切并交织在一 起的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就是分类、命名和鉴定。
第二节 进化的测量指征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根据形态学特征推断生物之间的亲缘 关系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由于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很 难把所有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 二是形态特征在不同类群中进化速度差异 很大,仅根据形态推断进化关系往往不准确。
(一)挑选大分子的原则:
1.它必须普遍存在于所研究的各个生 物类群中
古细菌(Archaebicteria)、 真细菌 (Eubacteria)、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 细菌的一类,又把三界(域)改称为:
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 Eukary(真核生物),并构建了三界(域) 生物的系统树。
二、系统发育树
(一)概念 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 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 关系,这种树状分枝的图型被称为系统发育树 (phylogenetic tree),简称系统树。 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件的 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A
B
A BC D
C
D
系统树
无根树 有根树
二、分类原则
1.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成分分 群归类,这种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 进化或不以反映生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2.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 类,其目标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建立反映生物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三、分类目的
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 经不仅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是通过追溯 系统发育来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之为生物系统学(syatematics)。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把单位(unit)归 纳为群(group),并严格按顺序加以排列。
命名(nomenclature)是给予在分类中被定 义的单位以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是把在分类中未知 的生物体进行定义并加以命名的过程。
微生物分类学:
即对各个微生物进行鉴定,按分类学 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 进行科学命名的科学。
SUCCESS
THA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OU
2019/7/29
二. 微生物的命名
(一)分类单元的命名 1.属名 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 名词用的形容词来表示,可以是阳性、阴性 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写。 2.种名 和其他生物一样,细菌的种名也 用双名法命名,即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 词两部分组合而成。 3.变种的学名 是在种名后加变种名称, 并在变种名称之前加 var 。
4.16S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 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
(三) 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
1.寡核苷酸编目分析法 由于只获得了 16SrRNA分子的大约30%的序列资料,加上采用 的是一种简单相似性的计算方法,所以其结果 有可能出现误差,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2.全序列分析法 最常用的是直接序列分 析法。这种方法用反转录酶和双脱氧序列分析, 可以对未经纯化的rRNA抽提物进行直接的序列 测定。
图型中,分枝的末端和分枝的连接点称为结(node),代
表生物类群,分枝末端的结代表仍生存的种类。
系统树可能有时间比例,或者用两个结之间的分枝长度变
化来表示分子序列的差异数值。
三、三界生物的由来
70年代末美国学者伍(Carl Woese)根据 16SrRNA的序列划分的三界(Kingdom,后改称 三个域):
(Olsen和Woese 1993)
第三节 细 菌 分 类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Kingdom 门Phylum——亚门 纲Class——亚纲 目Order——亚目 科Family—
—亚科 属Genus
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 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菌株(strain):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
源的纯培养物。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s ASI 398)和 (Bacillus subtis BF7658
398)分别为蛋白酶和淀粉酶生产菌。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
分。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 单元和分类等级。
2.选择在各种生物中功能同源的大分 子
3.所选择的分子序列必须能严格线性 排列,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4. 注意根据所比较的各类生物之间 的进化距离来选择适当的分子序列。
(二)rRNA作为进化指征的理由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生物
大分子中,最适合于揭示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 是rRNA,尤其是16SrRNA。16SrRNA所以被普遍 公认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的“分子尺”,这是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