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前 , 医学 除控制血糖外 尚无有效治疗措施 。我们 运用 具 西
有益气养 阴、 活血化瘀 作用 的茯苓参脉汤 治疗 D A C N效果满 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 资料
芎 1g枸 杞子 1g生 地 1g参 三七 6 、 0、 0、 0、 g 山楂 1g 5 。加减 : 渴 甚加生石膏 , 多加糯稻 根 , 汗 腹胀痛加青皮 、 木香。以上诸 药
流变及心脏 自主神经功能试验诸指标 。
学会所 制定 的辨 证分 型标 准 , ]辨为气阴两虚血瘀 证。排 除
发热 、 咳嗽等其它疾病所致心率 改变者 。 12 一般 资料 . 3 7例患者全部为武汉市 中医院心 血管专家 门诊病人 , 按就诊顺序 随机分 为两组 , 治疗 组 1 , 9例 , 9例 男 女1 , 0例 年龄 ( 80 5 ,0±5 1 ) , 程平 均 75 .4 岁 病 .6年。对 照 组 1 , 9例 , 9例 , 龄 ( .2±4 1 ) , 程平 均 64 8例 男 女 年 64 . 岁 病 0 .2
・
16 ・ 3
中 国 中 医药 科 技 20 08年 3月第 l 卷第 2期 Ma. 0 .V 11 o2 5 r2 8 o. N . 0 5
格昂贵而无法推广应用 。 近年来研究证 明 糖 尿病 患者确 有瘀血存 在 , 为血 认 液高凝状态是形成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 的重要 因素 ; 阴 气 气阴两虚夹血瘀 证是糖 尿病 心脏病 的基 本证型 。茯苓参 7 j 脉汤是由人 参 、 麦冬 、 五味 子 、 苓 、 茯 丹参 、 三 七 、 参 生地 、 川 芎、 黄芪、 山药 、 山楂 、 枸杞等组成 。该方具 有益气养 阴、 活血 化瘀 、 生津止渴 、 养心安神之功效。本文 观察到 , 治疗组 呼吸
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

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733200甘肃天祝县人民医院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
方法: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益气化瘀通络汤水煎口服,每日1剂,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2日1次,60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38例,口服甲钴胺片500μg,1日1次,维生素b【sub】1【/sub】片20mg,1日3次,60天为1个疗程,两组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表明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明显改善dpn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益气化瘀通络汤辨证硫辛酸注射液静滴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111我科采用益气化瘀通络汤合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dpn 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1月在我科住院dpn 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5~66岁,平均50岁,dpn 病程4~13年。
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37~69岁,平均53岁,dpn病程3~1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诊断标准【sup】[1]【/sup】:糖尿病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就可以诊断为dpn。
①肢体感觉神经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行感或痛觉过敏,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②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膝、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
③电生理检查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排除金属中毒、药源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酒精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减低体重,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
治疗组:治疗组以益气化瘀通络汤水煎服,每日1剂。
益肾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 1 ] 方 勤. 糖 尿病 肾病 发病 机制 的研 究 [ J ] . 中 国 实用 内
科 杂志 , 1 9 9 9 , 1 9 ( 4 ) : 2 3 9 — 2 4 0 .
陕西 中医 2 0 1 4年第 3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 4期
病的疗效观察[ J ] . 中 国实 用 内 科 杂 志 , 2 0 0 5 , 2 5 ( 2 ) : 1 3 9 — 1 4 1 . [ 3 ] Mo f e n s e n C E, Ke a n e wF , B b e n n t t P H, e t a 1. P r e —
观察 指标
两组 治疗前 后 主要 症状 、 体征( 采用 积
分法 : 轻度记 1 分、 中度 记 2分 、 重度 记 3分 、 症 状 消失
4 0 8 压, 有效 降低 血小 板 活 化 程度 抑 制 血 小 板 内 5羟 色胺 的合成 和释放 , 降低 血 小 板 聚集 性 , 减少 血 栓 形 成 , 从 而 改善 微循 环 , 减 少 尿 蛋 白排 出 j 。故 两 药 结 合 共 奏 益 气养 阴 、 活血 通络 、 祛瘀生新之功 , 并 且 经 现 代 化 工 艺 处理 后药 物作用 突 出而 副作用 明显减 少 。 总之通 过本研 究发 现 , 丹 红 和黄 芪注 射联 合 应 用 , 能有效 改善 早期糖 尿 病 肾病 患者 的血 液 流变 学 以及 改 善 微循 环 、 减 少 尿蛋 白的排 出从 而 减 轻 DN 患 者 的 肾
研 究指 导原 则 》 中 中药新 药 治 疗 糖 尿病 临床 研 究 指 导 原则 ( 2 0 0 2 年版) 标 准诊 断 。
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周金桥;方朝晖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2(24)2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最新研究[1]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3页(P176-178)
【关键词】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糖尿病;血管病变;综述
【作者】周金桥;方朝晖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J], 刘伟;陈贞;朱慧君;彭科娟;刘永平
2.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 [J], 姜平;刘金英
3.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J], 彭木辉
4.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防治作用 [J], 钱连香
5.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J], 任明明;方朝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 关键 词】 活血祛瘀 ; 糖尿病神 经病 变; 中医药疗法 【 中图分类号 】 R4 ; 8.; 8. 5 【 22R 72R 72 5 5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2 21( 1) — 0 — 2 0 — 692 20 1 7 0 0 0 7 1
糖 尿病周 围神经 病变 ( i e cp d hr er a y da t e peM nuo t , bi ph D N) P 是糖 尿病 所致 神经病 变并发 症 中最 常见 的一种 , 发
阴虚燥 热是糖 尿病 的主要 病机 , 日久 燥热耗 伤气 阴 , 阴阳气 血亏虚 , 血行瘀滞 , 脉络痹阻 , 属本虚标实证 。D N P 病位主要在肢体脉络 , 以气虚 、 阴虚 、 阴两虚 、 气 阴阳两虚 为本 , 邪客脏腑导致脏 腑功能紊 乱产生瘀 血 、 痰浊 等病理 产物相互胶 固, 阻滞脉络 , 表现为气 血亏虚为本 , 瘀血 阻络 为标 。D N病机演变 由气 虚夹瘀 、 P 阴虚夹瘀 , 发展 为气 阴 两虚夹瘀 , 最终导致 阴阳两虚夹瘀 , 瘀血是 D N的重要病 P 理基础 , 它参 与了 D N发生 、 展 、 P 发 结局 的全过 程。现代
属 中医学消渴 、 血瘀 、 痛证 、 痹证 、 痿证 等范畴 。其 病 因病
机为 : 饮食 肥 甘 , 损及脾 胃, 运化 失调 , 热 内生 , 痰 日久 不 愈 , 阴两伤 , 虚甚 则 阳微 , 气 气 气血 阴 阳俱 虚 , 脉络 瘀滞 。 若病情 反复难愈 , 邪客脏腑 , 脏腑功能紊乱 , 气血津液 运行 失常 , 生痰生瘀 , 痰瘀相互胶 固败坏形体 。
胞株等凋亡 ; 另一 方面可 激发 免疫 系统 释 放多 种活 性 因
[ ] 夏洪波 , 3 刘或. 维生素 c和 B胡萝 素对外周血 淋 巴细 胞 D A损伤 的影响 [ ] 中 国医药指 南 , 1 , ( 6 : 1 N J. 2 0 8 1 ) l6— 0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DPN病人65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10岁。
西药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岁。
两组糖尿病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学》[2]制定如下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②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四肢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度觉过敏或迟钝,肢体麻木,末端有束感、袜套感、踩棉花感,针刺样疼痛、钝痛、灼痛感)或行走不稳或肢体活动受限;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除外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血糖保持平稳至少3个月以上(HbAlc<7.5%),原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停药2周以上纳入观察。
1.3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中度感染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运动疗法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概述

[20]文亮亮.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消渴病肾病医案浅析[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21]MOGENSEN C E,SCHMITZ A,CHRISTENSEN C ⁃par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 [J ].Diabetes Metab Rev,1988,4(5):453-483.[22]刘洪,熊维建,郑新.国医大师郑新论治糖尿病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547-4549.(编辑弓艳玲)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概述姜俊玲,林寿宁,朱永苹,庞健丽,周卓宁(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益气养阴活血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20)02-0061-04收稿日期:2020-04-08第一作者简介:姜俊玲(1978—),女,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及脾胃病诊治通信作者:林寿宁(1956—),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及内分泌疾病诊治;E-mail :****************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预计到2035年将增加至5.92亿[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
DPN 中有15%患者有足部溃疡与坏疽等,致残率较高,甚至有15%~10%患者有截肢的可能[3],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
目前现代医学对DPN 治疗主要包括改善代谢紊乱、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药物治疗、营养神经细胞、神经修复等[4-5],临床疗效并不理想[6]。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叶海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叶海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叶海燕副主任医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主要体现在不荣则痛之”虚”和不通则痛之”实”两方面,”络脉瘀阻”为其病机关键。
病理过程为因虚致实(瘀)。
在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基本治则。
并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和瘀阻脉络两型来辨治,同时配合自拟筋痹散外用熏洗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标签:糖尿病;中医治疗;名中医经验叶海燕副主任医师为绵阳市名中医,师承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李孔定先生,从医20余载,学验俱丰,尤其在消渴及其兼症的诊治上有独到的经验,笔者自2009年以来,随师侍诊,跟师查房,获益匪浅,兹将叶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古医籍中无确切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早有论述,《王旭高医案》中记载: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
《丹溪心法》中描述:消渴病久可出现”骨节酸疼”。
后世医家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消渴”继发的”痹证”、”痿证”、”不仁”、”血痹”、”脉痹”等。
叶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主要体现在不荣则痛之”虚”和不通则痛之”实”两方面,”络脉瘀阻”为其病机关键。
病理过程为因虚致实(瘀)。
气、血、阴、阳亏虚均可导致血行不力,不能荣养经脉,肌肤四末失于气血濡养,不荣则痛,症见肢麻疼痛。
消渴初起,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阴虚燥热煎熬津液,使血液粘滞,运行不畅而成瘀血,即”阴虚血瘀”;消渴日久,阴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阳虚则寒凝,致”阳虚血瘀”;阴血亏虚,气无所附,导致气虚,气虚血运无力,而致”气虚血瘀”;最终瘀血内生,经脉阻滞,不通则痛。
因此叶师在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基本治则。
2 辨证分型治疗2.1气阴两虚兼血瘀型主证:肢体麻木不仁、蚁行感、烧灼样疼痛或肢凉刺痛以下肢为甚,入夜疼痛加剧,口干咽燥,神疲倦怠,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选自拟糖神合剂1号方,药用:白人参,桂枝,黄芪、赤芍、麦冬,鸡血藤、川芎、地龙、红花、丹参、生地、葛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 病 已经成 为影 响人类生 活质量 的重要疾 病之 一 , 周 围神经病变则是糖 尿病患 者 的常见并 发症 , 在糖 尿病 患者 当 中的发病率为 6 ~9 之间[ o o 。周围神经病 变不仅影 响糖 尿病患者的远期 存活率 , 还有较 高的致残率_ , 2 对患 者的生存 ] 质量产生极 为不 良的影响 。传 统治疗此病 常常应用 西药 营养 神经, 临床效果并 不理想 。我院将 中 医疗 法应 用 于糖尿 病周
。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 比较 .
表 1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比 较 ( s Ⅱ )
由表 1可知 , 实验组 患者 治疗 后运 动及感觉 神经 的传导 速度均善程度 明显大 于对照组 , <O 0 , P . 5 有显著性差异 。 2 2 两组 患者治疗 后血流变情况 比较 .
为 5 4 。实验 组平 均年 龄 约 6 .年 8岁 , 照 组平 均年 龄 约 6 对 7 岁 。两组在 性别 、 病程和年龄上无显著差异 。
12 方 法 .
传统的给药方法 : 给予胰 岛素 降糖 及低糖低 脂低盐饮 食 , 同时予 a硫辛酸 日一次静滴 ( - 硫辛酸 的溶液配 比方法 :5 ml 20 氯化钠溶 液中加入 a硫辛酸 6 0毫克 ) - 0 。实验组 的给药方 法 :
明 显高 于对 照组 , d 0 0 , 显 著 性 差 异 。 P . 5有
2 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 比较 .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 疗效 的比较
由表 4可知 , 两组患者治疗后 , 实验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大 于 6 分的患者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 , %00 , 0 P .5有显著I 生差异。
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变下 肢的症 状通常 重于 上肢 , 症状 又多
现于 四肢的末端 。该病进一步发展常 常出现肌 肉瘫 痪萎缩或 者肌张力减低 、 肌力 减弱 等运动 神经受 累症状 。糖尿 病周 围
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有多种 因素 , 缺血缺 氧、 神经 营养的异 常
及代谢功能障碍 被认 为与发 病有关 。有 关研 究认 为 , 线粒体 内产生过多的超 氧化物 是导 致糖尿 病 的并 发症 的共有 机制 , 其中包括周同神 经病 变l 。因此 , _ ] 越来 越 多的抗 氧化 药物 被
善 的情况 。同时计 算两 组患者 治疗前 后 临床症 状显 效率 、 有
效率 、 总有效率 、 无效率及 中医症候积分 , 并组间 比较 。
1 3 评 价标 准 .
1 1 2 研究对象 的排 除标 准 ..
周 围神经病 变 由其 它疾病 引
患者 临床疗效 的评价标准 : 显效 : 临床症状 如肢体 的异 常 感觉 ( 木感 、 麻 烧灼感或者蚁行感 等) 临床 体征如跟 腱反射 、 及 皮肤 的深浅感觉等症状完全消失 或者基本 上消失 ; 效 : 有 临床 症状如肢体 的异 常感觉 ( 麻木感 、 灼感 或者蚁行 感等 ) 临 烧 及
Vo 1
.
2 5
No .3
2 1 02
计量资料用 t 验 , 检 两组数 据 中的计数 资料 用 检验 。P<
00 , . 5 表示差异显著 ; >O 0 , P . 5 表示差异不显著 。
2 结 果
在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 感觉及运动 神经传导 的 速度 ・ 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 组间进行 比较 , 比较结果见表 1
3 讨 论
应用 到了临床 治疗 当中。硫酸锌 能够 防止脂 质 的过 度 氧化 , 临床上多用硫 酸锌 治疗糖尿 病 的周 围神 经病变 。但 是 , 由于 硫酸锌并 不是对每一个糖尿病并 发周 围神经病 变的患者均 有
效 , 究 者 考 虑 将 中 药 应 用 于 治 疗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的 患 研 者 当 中 , 床疗 效 明显 。糖 尿 病 在 祖 国 传 统 医 学 中 被 称 为 “ 临 消
收 稿 日期 :0 20—1 2 1—21
本实验 中两组患者检测数据及 临床症状 改善的数据 均是
采用统计学软件 S S 1. P S 4 0的软件包进行处理 , 两组数据 中的
・ 30 ・ 9
J u n I fM ah maia e iie o r a o te tclM dcn
数理 医药学杂志
文 章 编 号 :0 44 3 (0 2 0—3 90 10 —3 7 2 1 ) 30 0—3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R5 7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1 年 第 2 第 3期 02 5卷
・ 临床 科 研 分 析 ・
益 气 养 阴化 瘀 法 治 疗 气 阴 两 虚 兼 血 瘀 型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8 例 临 床 疗 效观 察 6
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当中 , 疗效显著 , 现总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在传 统的给药方 法同时 , 给予患者 益气养阴化瘀 的方剂 , 方剂
组成 为黄芪 1 g 人参 1 g 麦冬 1g 沙参 1g 郁金 1 g 苍术 5、 5、 5、 5\ 5、 lg 当归 1 g 陈 皮 l g 升 麻 l g 柴 胡 1 g 熟 地 l g 乳 香 O、 0、 O、 O、 0、 O、
1 1 临床资料 . 1 11 研 究对 象的人组 标准 .. 所 有的患者均为符合 由 WHO ( 世界卫生组织 ) 制定 的糖 尿病诊 断标 准的 患者l ; _ 所有 患者 3 都有周 围神经病 变 的并 发症 ; 中医辨证 后 的证 型分 类为 气 阴
两虚兼血瘀 型。
lg 没药 l g 中益 气汤加 入滋 阴活血药 ) O、 O @b 。两组 患者 在治 疗后分别检测血 流变及 神经 传导 的速度 , 比较 治疗 后症状 改
.
或者 蚁行 感等) 临床体征如跟腱 反射 、 肤的深浅感 觉等症 及 皮
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者 。 中医症候 积分 评价标 准 : 主要 症状 : 体麻 木疼 痛 、 肢 口渴 欲饮 、 小便频数 ; 次要症状 : 不欲饮食 、 乏力便 溏 、 l E苦纳呆 、 体
倦 懒 言 。 主要 症 状 的评 分 标 准 为 轻 度 5分 , 度 1 中 0分 , 度 重
1 4 统 计 学 处 理 .
男性 患 者 3 6例 , 性患 者 3 女 8例 。实验 组 患 者 平均 病 程 为
1 . 年 , 中最 高病程为 1. 25 其 9 3年 , 最低病程 为 5 6年 ; 照组 . 对 患者平均病程为 1. 年 , 3 2 其中最高病 程为 2. 年 , 0 1 最低 病程
・
人参 、 苍术 、 升麻补 气健脾 , 冬 、 麦 沙参 、 金 、 郁 当归 、 地滋 阴 熟
补血 , 陈皮 、 香 、 乳 没药行气行血 , 全方共凑益气养 阴、 化瘀行
31 ・ 0
数 理 医 药 学 杂 志
2 1 第 2 卷 第 3期 0 2年 5
文章编 号:0 44 3 (0 20 —3 10 1 0—3 7 2 1 ) 30 1—2
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常常 隐匿起 病 , 常先 出现肢体 间歇 性 的麻木 , 病情进展缓慢 , 时候 周围神经病变 的症状是 糖尿 有 病 患者的首诊主诉 , 于糖 尿病本 身 的症状 出现[ 。糖 尿病 先 4 ]
渴” 主要症状 表现为“ , 三多一 少” 即饮 水多 、 , 尿多 、 多 , 体 食 形 偏瘦 。同时将糖尿病的并发症周 围神经病 变归到“ 消渴” 的演 变症“ 痹症” , 为痹症病 因为本 虚标实 , 里 认 多为气虚血瘀 及 阴 虚血瘀 , 气虚后不能行 血导致 淤血 , 阴虚 后虚 火炼液 为 痰 , 痰 淤阻滞经络产 生痹症 。治疗上常 常采 用补虚泻实 即采用益 气 养 阴同时化瘀 的治疗 方法_ 。本 实验 中, 中医传统 的 补 6 ] 在 中益气汤基础 上加入 了滋 阴及活 血化瘀 的药物 。方 中黄芪 、
床体征如跟腱反射 、 皮肤 的深浅 感觉等症状 改善较为 明显 , 但
未消失 。无效 : 临床 症状 如肢体 的异 常感觉 ( 木感 、 灼感 麻 烧
痛 等异 常感 觉 ; 行肌 电 图检查 可见感 觉活着 运动 神经 的传导 速度明显减慢。中医诊 断标 准 : 患者 自觉肢 体麻 木 、 力、 无 疼 瘀斑瘀点 , 苔黄燥 。 脉细涩 。 1 1 4 一般 资料 .. 2J 0 1年 7 月~2 1 年 1 月在本 院治疗 的 01 2
由表 2可知 , 实验组 患者治疗 后血流变 值改善 程度 明显
大 于 对 照组 , < O 0 , 显 著 性 差 异 。 P .5 有
2 3 两组患者治疗 前后临床疗效 的 比较 . 治疗结束后 , 分别统计 两组 患者 临床治 疗效 果 ( 效率 、 显 有效 率 、 总有效率及无效率) 并进行组问 比较 , , 具体见表 3 。 由表 3 可知 , 两组患者治疗后 , 实验 组患者 临床总有效 率
中图分类号 : 9 4 3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 临床科研 分析 ・
丙 酸氟 替 卡 松 与 孟 鲁 司特 治 疗 儿 童轻 度 持 续 性 哮 喘 疗 效 观 察
宋 秀 玲
( 上海 中 医药大学 医学 技术 学 院 中医美容 教研 室
摘
上海 2 1 0 ) 0 2 3
要 : 目的 : 析益气养 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 型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 变临床效果 。方法 : 分 选取 2 1 0 1年 7月 ̄2 1 0 1年
1 2月在本院治疗的糖 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的患者 1 0例( 6 中医辨证 为气阴两虚兼 血瘀型 )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 组 ( 益气 养阴化 瘀法结合传统治疗 ̄ 8 例和对照组 ( H) 6 单纯传统治疗 ̄ 7 H) 4例 , 最后将 两组患者 的治疗效果进行 临床 分析。结果 : 实验组 治疗 后血液 流变学 、 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症状治疗后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中医症状积分大于 6 0分的患者明显小 于对 照组 , 异具有显著 差 性 。结论 : 益气养阴化瘀 法治疗糖 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好 , 值得推广应 用。 关键词 : 糖尿病 ; 周围神经病变 ; 益气养阴化瘀法 ; 气阴两虚兼血瘀 型糖尿病 ;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