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肿瘤综合征

合集下载

副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

副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
1.副癌综合征,又名副肿瘤综合征,是一种患者自己或家属能感觉或看见的身体异常情况,这在医学上属于症状。

(1)副癌综合征常见症状有乏力、恶病质(可表现为厌食、长期恶心、便秘、身体外型改变等)、体重减轻、发热、血液系统相关综合征(偶有哮喘和呼吸困难,主要是血液相关化验结果异常)、风湿病综合征(可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疼痛)、皮肤病综合征(可有皮肤变硬变黑或发红、瘙痒等表现)等。

(2)副癌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具体症状进行治疗。

2.类癌综合征是由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产生的活性物质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1)类癌综合临床常见有胃肠症状(如便秘、腹泻等)、心血管症状(如下肢水肿、右心衰等)、呼吸道症状(如喘息、气急、呼吸困难等)等。

(2)对已明确类癌肿瘤定位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可适当化疗。

对于不能切除的类癌瘤可进行局部化疗和动脉栓塞。

(3)类癌综合征常用的药物有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和兰瑞肽)和靶向药物(如依维莫斯、舒尼替尼)以控制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名词解释

副肿瘤综合征名词解释

副肿瘤综合征名词解释副肿瘤综合征(Secondary Tumor Syndrome)是指由于原发癌症转移导致的多器官受累而引发的各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副肿瘤综合征是一种高度复杂和严重的疾病状态,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多种多样。

下面对副肿瘤综合征相关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

1. 原发癌(Primary Cancer):指最初发生的癌症,起源于某一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

原发癌通常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导致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生。

2. 转移(Metastasis):指原发癌症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

转移是副肿瘤综合征的主要机制之一,转移癌细胞会在新的器官或组织中生长并形成新的肿瘤。

3. 骨转移(Bone Metastasis):指原发癌症细胞转移到骨组织中生长和扩散。

骨转移是最常见的副肿瘤综合征之一,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

4. 脑转移(Brain Metastasis):指原发癌症细胞转移至脑组织中形成新的肿瘤。

脑转移通常会导致头痛、呕吐、晕厥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5. 肝转移(Liver Metastasis):指原发癌症细胞转移至肝脏中形成新的肿瘤。

肝转移是常见的副肿瘤综合征之一,常见于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等肿瘤。

肝转移通常会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食欲不振和腹胀等肝脏症状。

6. 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指原发癌症细胞转移至腹膜中形成新的肿瘤。

腹膜转移常见于卵巢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腹膜转移可以引起腹水、腹痛和肠梗阻等腹部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是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临床表现和影响范围广泛,常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副肿瘤综合征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副肿瘤综合征-pptppt课件

副肿瘤综合征-pptppt课件

CD4 激活B细胞成熟为浆细胞, CD8 + 介导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产生抗肿瘤抗体
与神经系统组织发生反应
不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部分抗体通过被动扩散穿过BBB
攻击表达类似肿瘤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神经元
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或神经元凋亡
PNS分型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 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亚急性感觉神经元病 感觉运动神经病 自主神经病 Lambert - Eaton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 和皮肌炎
②PCD 合并重症肌无力 ③PCD合并副肿瘤性斜视眼阵挛-肌阵挛 据免疫学特征分3个亚型: ①特异性对抗蒲肯野细胞的抗体, 抗-Yo 型PCD ②非特异性抗-Yo 型PCD ③无抗体的PPCD
亚急性小脑变性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刻板、严重、对称、迅速致残 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震
感觉性神经病
抗ta 抗Tr 与小脑PC反应
睾丸癌 何杰金病
边缘叶脑炎 边缘叶脑炎、脑干脑炎 亚急性小脑炎
PNS临床表现
PNS小脑变性
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PCD 根据临床特征分 单纯型-亚急性小脑变性 复合型-①PCD合并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行 1/2患神经系统症状时,原发癌肿为可根治阶段 提示预后不良
PNS发病机理
肿瘤抗原与神经系统表达的蛋白发生自身 交叉免疫反应所致
肿瘤表达神经组织抗原 免疫系统认为是异己而发起攻击 肿瘤的内分泌效应
肿瘤细胞凋亡 吞噬细胞吞噬 呈递抗原给T淋巴细胞 激活抗原特异性CD4 + , CD8

最新副肿瘤综合征

最新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概述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能影响远隔自身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可影响到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炎、皮疹、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如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病、神经根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脊髓以及大脑的病变等。

中枢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低,较转移瘤少见(1-2%)。

但由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因而,在临床上需要对此有高度的重视,这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1888年,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

此年他又描述了1例淋巴肉瘤合并球麻痹,认为是第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

Auche (1890年)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

Guichara (1956年)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

从此后在国内、外陆续有许多文献报道副肿瘤的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此,在临床上会有许多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它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弥漫性灰质脑病、小脑变性、癌性脊髓病及边缘系统脑炎等,可以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多发性神经病、复合性单神经炎以及累及神经肌肉接头而产生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副肿瘤综合征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中的某一结构(如小脑的蒲肯野氏细胞,肌肉的胆碱能突触)出现单一的临床表现,前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后者为肌无力综合症。

有时临床表现为一单独的神经系统损害,但是其病理改变却比较广泛,不过仍以其中一个结构损害的症状为主要突出的表现。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健康教育PPT课件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健康教育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治疗? 康复支持
结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恢复功 能。
康复团队应包括医生、护士和心理医生。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锻炼,增强免疫力 。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生率。
如何预防?
定期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肿瘤筛查。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健 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
什么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定义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指由于肿瘤产生的异常 物质,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综合症。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及时就医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如何进行治疗?
如何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应侧重于控制原发肿瘤和缓解神经系统 症状。
多学科合作是治疗的关键。
如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可使用免疫调节剂、类固醇等药物来减轻症 状。
常见于实体瘤患者,如肺癌、乳腺癌等。
什么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发病机制
肿瘤产生的抗原或分泌物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的异 常反应,损害神经细胞。
这个过程可能导致多种神经症状,如肌肉无力、 感觉障碍等。
什么是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流行病学
该综合征在部分癌症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尤 其是在晚期患者中更为常见。
合并症的影响
已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受到 副肿瘤的影响。

副肿瘤综合征多媒体

副肿瘤综合征多媒体
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 断。
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并对肿瘤进行 分类和分期。
3
分型诊断
根据副肿瘤综合征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诊 断方法和标准。
02
副肿瘤综合征分类
神经副肿瘤综合征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涉及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四肢近端无力、反射减弱和 易疲劳。
02
PNS的症状取决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可能包括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共济 失调、癫痫等。
03
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如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与PNS的发生密切 相关。
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案例
内分泌副肿瘤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Endocrinopathies ,PE)是指肿瘤引起的内分泌腺体病 变。
注意患者的日常护理,如 皮肤护理、口腔卫生等。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和病 情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注意营养均衡。
04
副肿瘤综合征的康复
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 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语言康复
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采取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口齿不清、语言 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如肺癌、淋巴瘤、乳腺癌 等,与PDD的发生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案例
消化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Gastrointestinal Syndromes,PGIS)是指肿瘤引起的 消化系统病变。
PGIS的症状取决于病变类型,可能包括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泻等。
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发热、疲劳、肌肉疼痛 、皮疹、关节痛等,还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神经、 呼吸、消化、心血管等。

名词解释副肿瘤综合征转移性肿瘤

名词解释副肿瘤综合征转移性肿瘤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肿瘤类型,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转移 的风险。
手术治疗
对于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例,应积极进行手术切除 肿瘤,以减少转移的风险。
公共卫生意义
提高公众对转移性肿瘤的认识
01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转移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体腔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体腔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 织,例如腹腔、胸腔等。
危险因素
年龄
遗传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容易发生肿瘤转移。
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会增加肿瘤转移 的风险。
生活方式
疾病状态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不健康的 饮食等,可能会增加肿瘤转移的风险。
某些疾病,如肝炎、胃炎等,可能会增加肿 瘤转移的风险。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探讨副肿瘤综合征 与转移性肿瘤之间的关联及其发病机 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 型治疗策略的发展,对于副肿瘤综合 征和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也在逐步 提高。
04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既往病史,特 别是肿瘤病史。
3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 ,增强信心,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
05
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致癌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 动、规律作息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预防转移性肿瘤的发生。
避免暴露在致癌因素中,如吸烟、酗酒、紫 外线照射等,以降低患转移性肿瘤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副肿瘤综合征是指肿瘤细胞产生的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症 状和体征。例如,某些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副肿瘤小脑变性副肿瘤小脑变性:特点是亚急性、进行性、双侧、对称性小脑功能障碍。

症状有:运动失调、讷吃、肌张力减退及钟摆样反射,并可有痴呆。

常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高,病理见小脑弥漫性萎缩、Purkinje细胞变性,有人认为与Eaton-Lambert综合症合并者可能为自身抗体产生所致。

多见于肺癌。

副肿瘤性小脑变性相关抗体检查患者男性,55岁, 右力手,白种人,以行动笨拙逐渐加重为主诉到休斯顿荣军事务院医疗中心就诊。

患者平素健康,就诊6个月前出现身体右侧刺痛感,之后发展为迅速进展的行动笨拙,右侧重于左侧,伴有步态不稳,多次摔倒,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构音障碍。

病后1个月,他已达到无法在自己的奶场工作的程度,2个月后,他只能靠轮椅行动。

当时患者生活在中西部上游地区,并在当地社区医院入院检查过。

头颅MRI无明显异常所见,胸部和腹部CT均为阴性结果,Lyme血清学检查阴性。

基于抗麸朊IgA滴度升高的检查报告,患者被诊断为口炎性腹泻,并采取了严格的无谷胶饮食。

尽管控制饮食治疗,他的状态每况愈下,他无奈变卖了农场,搬到休斯顿与家人一起生活。

到达休斯顿之后,其亲属注意到他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时出现意识模糊,人格改变,伴有偏执狂样想法。

既往史:其他方面健康,既往无外科手术史。

过敏史:无已知的药物过敏史。

用药史:叶酸 1 mg/天,阿米替林10 mg/天。

个人史:吸烟超过35年,每天2~3包。

不嗜酒,无违禁药物滥用史。

患者发病前在中西部地区是一位牛奶场主,能独立工作。

否认有任何不寻常的化学物质接触史。

家族史:其母亲死于肺癌,父亲患有糖尿病。

系统回顾:患者否认发热、咯血和夜间盗汗。

没有干咳史。

病后体重减轻,但否认腹痛、腹泻或便秘。

患者诉说晨起有恶心,偶有呕吐,吞咽流食时费劲。

体格检查一般状态:恶液质,看上去老迈,比陈述的年龄要老得多,无急性痛苦病容。

生命体征:体温97.3 F(36.3摄氏度),脉搏48次/分,呼吸18/min,血压135/85 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肿瘤综合征发表时间:2008-04-18 发表者:郭宗成 (访问人次:329)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能影响远隔自身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

副肿瘤综合征可影响到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关节炎、皮疹、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则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paraneoplasfic syndrome),如肌病、神经肌肉接头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病变、脊髓以及大脑的病变等。

中枢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低,较转移瘤少见(1%—2%)。

但由此综合征所造成的损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要较肿瘤本身更早,并更为严重。

因而,在临床上需要对此综合征有高度的重视,这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1888年,Oppenheim描述了1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

次年他又描述了1例淋巴肉瘤合并球麻痹,认为是第1例中枢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

Auche(1890)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

Guichara(1956)提出了副肿瘤综合征这一名词。

从此后在国内、外陆续有许多文献报道副肿瘤的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因此,在临床上会有许多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它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弥漫性灰质脑病、小脑变性、癌性脊髓病及边缘系统脑炎等,可以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多发性神经病、复合性单神经炎以及累及神经肌肉接头而产生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神经性肌强直及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副肿瘤综合征可以仅累及单一神经或肌肉中的某一结构(如小脑的浦肯野细胞,肌肉的胆碱能突触)出现单一的临床表现,前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后者为肌无力综合征。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所产生的症状重叠出现。

有时临床表现为一单独的神经系统损害,但是其病理改变却比较广泛,不过仍以其中一种结构损害的症状为主要突出的表现。

副肿瘤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以前普遍认为可能由于癌肿分泌某些直接损害神经系统的物质,如分泌激素样物质(hormone—likesubstances)和细胞因子(cytokines)。

肿瘤产生的激素样物质可弓/起高钙血症、无力以及行为异常。

肿瘤产生的异位ACTH造成的Cushing’sSyndrome和行为异常。

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可造成肌肉萎缩和无力。

目前认为免疫因素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

肿瘤抗原引起对肿瘤本身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

这种抗体可以与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类似抗原性的成分发生交叉性免疫反应,这种交叉性免疫反应既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变小或生长缓慢,但也损害了神经系统,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如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的患者中大约有2/3的患者同时合并有小细胞性肺癌,因肿瘤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C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钙通道,以及与胆碱能突触处的钙通道均能产生免疫反应,故在胆碱能突触处的IgG与钙通道的反应,阻止了动作电位到达突触时的钙内流,使乙酰胆碱释放减少,产生肌无力症状群,血浆置换后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gG被去除,患者症状得以恢复,用置换后血浆直接接种于实验动物也可造成肌无力。

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可发现某些抗体,这些抗体与癌肿或损害的神经有关。

实验室检查发现这种抗体可提示某种肿瘤的存在。

如抗Yo抗体(anti —Y0—antib0dy)与副癌性小脑变性和某些妇科癌肿有关,抗Hu抗体(anti—Hu —antibody)y与副癌性感觉性神经元病、脑脊髓炎和小细胞性肺癌有关。

另外,在某些神经生化的研究中发现,神经组织中的某些蛋白质与肿瘤组织的抗原具有同源性,如感觉神经原病或脑脊髓炎抗原与果蝇生长抗原同源,重症肌无力相关基因与钙通道的β亚基同源,然而,发生副肿瘤综合症的癌肿并不都产生抗体,故许多癌肿的免疫反应是如何发生的等问题目前尚不十清楚。

第一节副肿瘤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副肿瘤综合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床表现主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受累的部位。

受累的部位有大脑半球、边缘叶、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一、弥漫性灰质脑病(Diffused polioencephalopathy)常见于支气管肺癌何杰金氏病等,据统计有大约40%的癌症晚期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由癌肿转移至脑部所致,但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临床表现:患者以痴呆为表现形式:开始时,患者出现近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抑郁、焦虑、易激动,症状是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成痴呆:病程为5-20个月,一般不超过2年,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及蛋白的含量可轻度增高,细胞学检查没有转移的癌细胞发现。

病理检查发现患者病变主要在大脑皮质,特别是在灰质存在由广泛的神经元脱失。

此外,在大脑皮质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二、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pamneoplasrtic imbic cencephaLitis)在一些肿瘤如肺癌、卵巢癌等,可以出现的远隔效应,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区域出现炎性和神经退行性变。

当边缘系统主要受累时,临床上表现为遗忘综合征。

其病因前尚目不清楚,但在其他的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中发现有抗神经原自身抗体参与。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所致的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以是静止的,进展的或反复发作的表现形式。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近事记忆力损害严重,学习新事物能力的明显下降为特点:远事记忆力损害一般较轻,记录能力不受影响。

虚构在某些病例中可有出现,焦虑和抑郁通常出现在综合征出现的早期,幻觉以及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可以小现。

在许多的病例中,遗忘综合征呈进行性进展,直至发展为痴呆。

实验室检查发现在脑脊液中少量的单核细胞增多,中等程度的蛋白升高。

血清学检查有时可发现一种针对神经元Ma2蛋白抗体,脑电图有时表现为猕漫性慢波或双颞叶慢波或棘波存在。

MRI在中颞叶、海马、扣带回、岛叶、以及杏仁核等结构可见到异常的信号影像。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最常伴有小细胞性肺癌的发生,其综合征的出现一般在肺部癌肿发现之前。

组织学检查发现在大脑皮层出现神经元脱失、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小胶质细胞增生以及周围血管淋巴细胞呈套状聚集浸润。

在海马、扣带回、梨状皮层、额下叶、岛叶以及杏仁核的灰质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

副肿瘤性边缘系统脑炎所致的遗忘综合征常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损害的症状,这取决于所影响的边缘系统以外神经系统部位,如小脑、延髓、锥体束以及周围神经等的损害。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所以对原发病的治疗就尤为重要。

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Korsakoff综合征应当特别重视,因为癌症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营养缺乏,应用大量的维生素B,治疗可能改善遗忘综合征不断恶化的进程。

三、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一些肿瘤的远隔症状常常出现小脑变性,特别是在患有小细胞性肺癌、卵巢癌、何杰金氏病以及乳腺癌的患者中常见。

副肿瘤性变性弥漫性的影响小脑的蚓部和半球。

其发病机制为患者体内出现对其肿瘤细胞以及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有报道某些妇科肿瘤合并小脑变性的患者血清和CSF中存在自身抗体,称为抗—Yo抗体。

抗—Y。

抗体为多克隆IgG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特异性的与小脑皮质中蒲肯野氏细胞浆内的小脑变性相关抗原(CDR)发生免疫反应,同时也和肿瘤细胞内的(CDR)其反应。

其CDR有两种,一种的分子量为34kDa,另一种的分子量为62kDa。

其他肿瘤合并小脑变性的患者体内一般无抗—Y。

抗体存在,但仅有二报道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并小脑变性视出现抗—Y。

抗体阳;陛。

在乳腺癌、卵巢癌等无小脑变性存在时,不出现这种抗体。

无肿瘤存在的小脑变性也不存在这种抗体。

因此,如亚急性小脑变性的患者体内检测到抗—Yo抗体提示有妇科癌肿的存在。

在小细胞肺癌合并副肿瘤综合征的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抗—Hu抗体。

因为抗—Hu抗体是在脑内合成的,此种抗体在CSF 中的滴度要较血清中的滴度更高。

抗—Hu抗体特异性较抗—Yo抗体低,因为抗—Hu抗体除小细胞肺癌外,尚有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前列腺癌中也可发现抗—Hu抗体的存在。

另外,在副癌综合征的其他临床类型中,如脑脊髓炎、边缘性脑炎、脑干脑炎、脊髓炎、亚急性感觉性神经元病、前角细胞变性、Lambert —Eaton综合征等均可出现抗—Hu抗体阳性。

因此,出现抗—Hu抗体时,尚需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小脑受损的症状可以出现在肿瘤症状之前或之后,并且在数月内呈进行性进展。

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小脑受损的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但是病程也可呈稳定状态,有报道称在对原发肿瘤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小脑受损的症状呈现缓解。

步态及肢体的共济失调是小脑受损的特征性表现,构音障碍在许多病例中存在。

肢体的共济失调可以是不对称性的,眼球震颤较为少见。

副肿瘤损害如累及其他部位的神经系统还会产生语言困难、痴呆、记忆力障碍、锥体束症或其他神经病变。

抗—浦肯野细胞抗体如抗Y。

抗体(卵巢和乳腺肿瘤),或抗Tr抗体(何杰金氏病),抗核抗体如抗Hu(小细胞肺癌)和抗Ri(乳腺癌)有时在血液中可以被检测到。

CSF中可有中等程度的淋巴细胞增多以及蛋白的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