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美作文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美作文哎,说起咱们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美,那简直是摆龙门阵都摆不完的话题,就像吃串串香一样,一串接一串,味道巴适得板!首先嘞,你得晓得,咱们四川这边,虽然以麻辣闻名,但古建筑上头的讲究,那也是丝毫不含糊的。
就说那青砖黛瓦,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齐齐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头舒坦。
这结构,讲究的是个“稳”字当头,四梁八柱,稳如泰山,就像咱们四川人性格一样,踏实可靠。
再来说说那些飞檐翘角,哎哟,那简直是艺术品嘛!你瞧那屋顶上的角,一个个往上翘,好像随时要飞起来一样,不仅美观,还有排水的作用,一举两得,智慧得很。
这飞檐翘角的设计,就像是给房子戴了个漂亮的帽子,既实用又好看,走在街上,一眼望去,那叫一个赏心悦目。
还有啊,古建筑的门窗,那也是大有讲究。
什么镂空雕花、木质纹理,精细得不得了。
门楣上、窗棂间,经常能看到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这些吉祥图案,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推开一扇木门,吱嘎一声,仿佛能穿越到古代,感受到那份宁静与雅致。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古建筑的布局了。
咱们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古建筑也是按照这个理念来设计的。
比如说,四合院吧,四面房子围着一个院子,既保证了私密性,又让自然光充分照进来,冬暖夏凉,住着舒服极了。
这种布局,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展现了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审美。
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美,那真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每次看到这些古建筑,我都忍不住要感叹一句:咱们中国人,真是会生活,会享受啊!。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之美

歇山顶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
1.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 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歇山顶
庑殿顶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 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俗称“四大坡”,又 叫五脊殿
庑殿顶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 卷棚顶
1.卷棚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双坡面屋顶的一种, 又称元宝顶。其特征是前后两坡面相交处不安正 脊,仍以瓦件相接成弧形曲面。
第二部分 台基美
扎根于大地—台基
台基的作用 基石之美
1.承托建筑物 2.防腐防潮 3.弥补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台基的分类
最
较
普
高
通
级
台
台
基
基
1.素土、灰土、碎砖三合土 2.用于小式建筑 3.最朴素之美
1.汉白玉栏杆 2.大式建筑、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低调精细之美
台基的分类
更
1.砖或石砌成,有凹凸脚线和纹饰
卷棚顶
感谢您的观看
1.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2.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
硬山顶
悬山顶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
1.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屋顶在山墙处伸出山墙之外
悬山顶
攒尖顶
建筑之上的美丽冠冕--大屋顶
1.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只有垂脊,垂脊的多 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较多,单 数较少
攒尖顶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古代建筑结构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之美分类
最普通台基 小式建筑
台基美
较高级台基 大式、宫殿建筑 更高级台基 宫殿、寺院殿堂“三分法”墙身美最高级台基 木构架 柱子
精选“建筑、结构巅峰对话: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圆满落幕

《建筑技艺》2012年度大会暨理事会议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协办:南京倍立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主办,于2012年6月14,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成功举行。
来自gmp、sbp及国内多家知名设计院的建筑师和结构师通过精彩的对谈,和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高超的配合实现的多个精彩案例: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央视与世博轴、上海中心、武汉中心、凤凰传媒、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非盟会议中心、广州亚运场馆、成都博物馆以及多个火车站站房等,结构形式涉及空间、大跨、超高层等复杂建筑。
众所周知,国内限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建筑和结构专业一直处于割裂地位。
其实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结构理念,这样他的建筑才能既美观大方又安全落地;而好的结构师也应充分了解建筑师的想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帮助建筑师实现更多的创意。
本次会议采用建筑师、结构师跨界对谈的形式,在国内可谓开创先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三百多名建筑师、结构师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主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丁洁民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普里宁格sbp结构事务所合伙人尼库劳斯格茨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傅学怡CCDI中建国际设计董事、总工程师汪大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邵韦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徐维平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琼祥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裁、总建筑师傅绍辉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唐文胜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丁洁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报告嘉宾群星闪耀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主持大会报告主持崔院士《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吴蔚 gmp中方合伙人汪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杨晔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18大会报告精彩纷呈6月14日晚还召开了《建筑技艺》第三届理事会会议,来自全国各地80余家设计单位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建筑技艺》理事会工作报告。
描写钢结构建筑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钢结构建筑的句子唯美(篇一)1. 钢铁巍峨耸立,宛如史诗中的巨人。
2. 持久的钢结构,凝固了工业时代的力量与韧性。
3. 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骨架,将建筑物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
4. 阳光洒在钢结构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5. 钢柱如铁塔,傲立于城市的中心。
6. 钢架构成的屋顶,仿佛铺展出一张巨大的翅膀。
7. 钢梁交织的天花板,宛如一个承载着梦想的舞台。
8. 线条流畅的钢桥,连接起两岸的人们和城市的心跳。
9. 钢笔的字迹记录了历史,钢结构的建筑也铭刻着时代的印记。
10. 钢铁大厦矗立于城市之中,为我们带来一片现代化的天际线。
11. 钢筋混凝土建筑,彰显着现代人对于科技与美的追求。
12. 钢板焊接的遮蔽墙,守护着人们的安全与幸福。
13. 钢材坚固而稳定,为建筑物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14. 钢结构的建筑,给人一种刚毅与坚韧相融的美感。
15. 钢铁之城,铺就着一个个繁忙而现代的都市。
16. 钢制的门窗,透露着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大气。
17. 钢质框架构成的建筑,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开放而自由的空间。
18. 钢材的交错编织,点缀出一幅幅现代建筑的艺术图景。
19. 钢铁的力量,撑起了一个个壮丽的城市景观。
20. 钢结构的建筑物,宛如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21. 钢筋混凝土,诠释着人们对于美丽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22. 高耸入云的钢塔,给人一种无限向上的勇气与希望。
23. 钢铁与玻璃的组合,创造出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24. 钢材的冷艳光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5. 雄伟的钢架,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现代感与活力。
26. 钢质拱顶,犹如一个透明的圆顶,将天空引入建筑内部。
27. 钢结构建筑的线条流畅而简洁,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28. 坚如磐石的钢柱,见证着建筑物的耐久与稳固。
29. 钢质屋顶迎风而立,为建筑物增添了一抹现代的动感。
30. 钢铁与水泥交相辉映,映衬出都市的繁忙与繁荣。
31. 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宛如铸在大地上的艺术品。
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新闻稿

结构成就建筑之美新闻稿
结构是建筑的核心,它为建筑提供了支撑和稳定性,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构不仅仅是建筑的基础,还能够影响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布局。
因此,结构对于建筑之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的使用、建筑物的规模和形状、建筑材料等。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建筑的结构,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结构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的美学性,使结构与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相协调。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结构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会对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使用钢材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的高度和跨度,使用混凝土则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的基础和主体结构。
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结构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例如,在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和地震条件下,建筑物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结构是建筑的核心,它为建筑提供了支撑和稳定性,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
结构设计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来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考虑建
筑物的美学性。
结构成就建筑之美——探寻结构-建筑融合之途径

力密度 法调节杆 件的长短和疏 密 :根据 阳光谷椭 圆
建筑是建 筑师主导下各专业深 度融 合后综合呈现 的功能与形象空 间的结合体 ,专业 问的配合 度很大程度决定 了设计 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建筑 形象的塑造 ,不论 外部形 态还是内部空 间,结构专业往往 都会留下 明显的印迹 。要 塑造令人愉悦 的建筑形象 ,结构 与建筑 的和 谐融合至 关重要。这 既需要结构工程 师超越结构专业 的单一视 角主动融入到建筑 整体 的创作过 程 ,也需要建筑 师客观地把握 好各专业设 计 目标 问 的平 衡
1结 构 与 建 筑 的 界 线 淡化 结构 与建筑 这两 个专 业的界 线是 开始融 合 的第一步 ,正 如东 方艺术 中心 项 目立面幕 墙设计 所 呈现的 .该项 目平 面 为五片花
瓣的 形状 ,立面 为全玻 璃幕 墙 (图1).为达到 通透 的效果 ,幕 墙立挺 外包 尺寸希 望控 制在300mm X 1 20mm以内 最 大高度 约30m 的幕墙 立挺风 荷载效 应很大 ,除 了设 置垂直 幕墙面 的细长 支撑 以减 小跨度 这一对 策得到 建筑 师认 可外 ,如何保证 立挺 面外的稳 定 以控 制玻璃 面 内的变形 ,从而避 免玻璃破 碎成 为结构面 临的难题 .在幕 墙面 内设支撑 杆件是 简单有效 的结构 常规做 法 ,但 建筑 师不 希望有 结构尺 度的斜 向构件 出现在玻璃 后面影 响通透 的立面 效果 。最 终 的解 决方案 是用6mm直径 的交叉 索网代替结 构支撑 (图2):6mm的
阳 光谷外 形 为漏斗状 的空 间 曲面网格 ,由底至顶 为连 续变化 的椭 圆形 ,直径 由底 部 的20m2 ̄渐增 大至顶 部 的90m左 右 ,高度 为 41 5m,网格 内表面覆 盖玻璃。要 用最薄的单层 网格结构实现 这样尺度 的跨越 ,阳光 谷的最终 曲面 一定要符合 高效受力 的形 态 ,这需要
李亚明:结构成就建筑之美

97构由两层双向楼面桁架及悬挑弧形桁架结构组成,整体悬挑长度38米,宽度61米,综合规模、尺度、荷载而言,属国内少见。
“在天文馆里面我们综合运用了很多结构体系,像一个建筑的单体里面有钢结构的方面,又有铝合金的网壳和混凝土壳体等。
各个结构特性来讲,各个材料不同,弹性模量是不一样的,它的变形是不一样的,还有温度的变化,面对外界大气温度变化,膨胀量也不一样。
从我们设计规范来讲,比如说混凝土结构,它有一个设计的控制指标,而其他材料结构又是另外一个指标,这两个指标要结合在一起用,怎么选用?怎么用?怎么灵活运用规范?或者是超过规范?怎么来评判合理性?这些都是突破。
”李亚明说。
在李亚明的带领下,团队通过建模予以精准的计算分析,同时将后续的施工方法也一并纳入设计考虑中,最终实现了美轮美奂的大空间及光影效果,与令人遐想而又浩瀚无垠的宇宙丝丝入扣,充分表达了建筑师要实现的理念和价值。
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结构包括材料、力学、建造方法等。
建筑结构工程师可以说是应用新技术最前沿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新材料得到推广应用。
建筑物的不断创新,就需要我们掌握新材料和新技术。
”从业至今,让李亚明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是位于临港地区的中国航海博物馆。
“在建筑设计领域,结构专业决定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是国家在该领域综合技术水平的体现。
因此我认为,结构设计应该敢于打破常规,不断突破、创新,寻求技术进步,探索未知的领域。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
项目由一个两层基座和两个侧翼建筑构成,两个侧翼之间是一个帆形的大型壳体结构,约70米高,在造型上模仿了大海中航行帆船的风帆。
帆体结构为国际领先的弹性边界索网结构,高度从悬挑的顶点算起约58米。
每个三角形帆体的底部两点间距很大。
两片帆体相交处的高度也就是玻璃立面的高度大约40米。
玻璃立面在不同的高度宽度各不一样,最宽处约24米。
帆体两侧是倾斜的玻璃立面。
由于全是空间立体造型,因此需要三维建模找形及定位。
建筑 结构之美 作文

建筑结构之美作文篇一《建筑之美:探寻房屋结构中的趣味》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结构则是建筑的骨骼,支撑起它独特的美。
我家附近有一座老房子,每次路过它都像是在阅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这房子是那种很传统的红砖房,从外面看就像一个规规矩矩的长方体。
墙体的砖头一块挨着一块,像训练有素的士兵。
我仔细瞧过墙角,那可是结构精髓所在。
砖与砖交错相叠,就这么简单一垒,却有着大学问。
工人师傅告诉我,这样的砌法是为了让墙角更稳固。
我伸手摸那墙角,粗糙的红砖表面蹭着我的手掌,仿佛在诉说它经历过的风雨和阳光。
走进这房子,抬头看屋顶的龙骨结构,那一根根木条子组成的三角形框架,聪明得很。
小时候我曾想,为啥要弄成三角形呢,四边形不是更宽敞吗?后来才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就像金字塔一样,几千年都屹立不倒。
这些木条子有的光滑,有的带着木疤,仿佛每一根都有自己的小历史。
我试着用手去摇了摇一根比较粗的龙骨,结实得很,纹丝不动,它在默默承担屋顶的重量。
房子里面还有一些隔断墙,将空间分割成不同的房间。
这些隔断墙不是简单的一堵墙,里面也是暗藏乾坤。
有一回我看到工人在给一个隔断墙里面安装管道,那时候我才明白,这隔断墙不仅有分割空间的功能,还能为水电线路提供通道。
这就像人体内的血管脉络一样,虽然看不见但至关重要。
这座老房子虽然没有那些高楼大厦那么耀眼,但它结构中的这些小细节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简单而扎实,它的美在这些巧妙结构中不经意地展现出来,让每个留意的人都能感受到建筑结构的魅力。
篇二《结构的魔法:教堂里的神秘支撑》有一回我去参观一座古老的教堂,那教堂真是让人眼界大开,它的建筑结构简直有着独特的魔法。
教堂的外墙高耸,石材一块一块地组合在一起。
我站在墙角仔细观望,一点点地审视石材的拼接。
这些石头并不都是光滑平整的,有的带着岁月的坑洼,有的有着奇特的纹理。
可是工人师傅们就像是几个世纪前的艺术家,把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完美地凑在了一起。
我注意到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十字,或许是当年修建者留的小标记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很多结构工程师针对已建、在建工程在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用钢量大增,微词不断。
但是,这种现象依然有增无减。
“真正好的建筑作品应该是建筑和结构完美融合的产物。
建筑和结构的跨界交流很重要,对于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这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的论断。
教育体制导致结构与建筑脱节
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构师与建筑师“无缘”沟通?崔愷说,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原因,建筑和结构一直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
真正好的建筑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结构理念,真正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也需要有建筑美学修养,建筑师应该学会展示结构的力度和美感,结构工程师应该积极了解建筑师的想法,创造性提供解决性方案,而不仅拘泥于软件结构和规范。
崔愷表示,国际上有很多著名建筑作品都是建筑与结构完美结合的典范,而现在大量建筑往往成为没有结构美学的部品堆砌,结构技术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结构与建筑脱节导致浪费
结构与建筑脱节怎么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任庆英说,这就需要被动创新。
任庆英说,当建筑方案创作完成并中标后,建筑方案存在着若干结构不合理、超规范,甚至结构不成立的情况,而业主确定的方案又很难更改,这样,结构就要被创新了。
被创新也是创新,只是比较被动。
由于建筑方案的不合理,要花费较大代价实现这种被动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被动创新往往对建筑形式影响较大,甚至由于结构布置所必需,建筑形式不得不做相应调整。
任庆英说,社会上对中央电视台新址的议论较多,难道这个工程中就没有结构创新吗?这绝对不是。
中央电视台新址是反力学的,全国很多建筑、结构专家以及施工人员贡献了很多智慧才把它建起来。
但是,它的代价基本上是3个鸟巢。
由此可见,由于建筑方案的不合理要花费多么大的代价。
任庆英表示,建筑方案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与建筑应相互依存
针对建筑创作与结构创新的关系。
任庆英表示,建筑创作和结构创新应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结构创新是建筑创作的强大技术支撑。
任庆英说,建筑创作与结构创新存在于每一个工程项目中,不管这个工程是简单、还是复杂。
优秀的设计作品一定是建筑创作和结构创新的完美结合,过分强调建筑的创作,或者过分强调结构创新都是工程项目设计的大忌。
任庆英认为,建筑结构创新的理念应体现在适应日益丰富的建筑创作上。
研究和创新结构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外,将结构概念体现于建筑方案创作之中,实现结构设计与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利用结构技术使建筑更美观、更安全、更经济,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和形体要求的前提下,对结构进行方案比较、优化,选择最合理、最经济、最适于施工的结构方案。
就施工与结构设计的关系,任庆英说,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与结构设计密切相关,设计与施工一体规划是完成业主建设进度目标的关键。
据任庆英介绍,结构师与建筑师所考虑的问题有一定差异。
建筑方案往往是比较注重体型、功能的布局等,但是,结构师看到建筑方案的第一感觉是结构是否合理,第二是要判断其施工的可行性、复杂性、经济性。
因此,对一个建筑方案的评判,结构师与建筑师的观点肯定有出入。
结构师与建筑师都应主动创新
如何避免结构师、建筑师对建筑方案的不同认识,减少浪费,任庆英认为,需要主动创新。
抛开建筑,结构创新是不能单独完成的,因此,在建筑方案创意阶段,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投入关注,根据建筑创意方案给予主动配合,为建筑师从结构如何满足建筑形式方面出主意、想办法,确定与建筑形式完美结合的结构体系和构件形式。
这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讲非常必要。
任庆英希望建筑师能够放下顾虑,积极与结构师合作。
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建筑师担心在创意方案阶段,结构师的介入会影响创作,或者形成一种制约。
任庆英表示,结构工程师主动投入到建筑方案的创作中,对方案有提升的作用。
任庆英认为,主动创新应包括结合所掌握的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施工技术和业主对工期的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的一体规划,为完成业主对安全、经济、工期目标提出积极的建议,经过多方案比较,选择业主、建筑师、机电工程师均满意的结构方案。
任庆英表示,结构工程师一定是主动创新。
任庆英说,国内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建筑师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存在欠缺,这很正常,就像结构工程师对建筑的理解一样,不会那么完整。
因此,在整个建筑创作过程中,我希望结构工程师可以介入,这种感受,近年来更加强烈。
据任庆英介绍,他在与相关建筑师等配合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主动给建筑师出的主意、想的办法,使建筑师的想法得以合理实现,这是结构工程师的职责。
任庆英表示,把结构的概念体现于建筑方案创作中是非常好的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结构设计跟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利用结构的技术使建筑更美观、更安全、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