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易混易错成语

合集下载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对于语文考试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拓展:
1. 乘风破浪:比喻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易错易混:浪遏飞舟。

遏,阻止;飞舟,比喻勇往直前的船只。

这句话比喻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不能错用为阻止困难。

2. 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易错易混:
空巷,指空荡荡的街巷。

这句话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不能错用为街巷空荡荡的。

3.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易错易混:神来之笔。

神来之笔,指写作时灵感突然出现的写作绝技。

这句话形容技艺非常精细巧妙,不能错用为写作时出现的灵感。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易错易混:
设身处地地。

地,处所;设,设想。

这句话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环境中,不能错用为把处所设想为自己所在的地方。

5. 水落石出:水退了,石头就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
显露出来。

易错易混:石出。

石出,指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这句话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能错用为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高考易错成语8篇

高考易错成语8篇

高考易错成语8篇高考易错成语11.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易错点)易误解为:空谷中的脚步声。

2.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错点)易误解为:多次试验或考试不成功。

3.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易错点)易误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很可怜。

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

指变得很糟,贬义。

(易错点)易误解为:变化很大。

5.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错点)易误解为:未来美好的事物。

6.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看问题片面;观察不细致。

7.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易错点)易误解为:七月的天气很炎热。

8.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易错点)易误解为:吞吞吐吐或期望。

9.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

(易错点)易误解为:怒气冲天。

10.翘足而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易错点)易误解为:翘起脚来等待。

11.轻于鸿毛:比喻死得不值得。

(易错点)易误解为:无关紧要。

12.求全责备:比喻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易错点)易误解为:责备。

一三.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踏实,轻浮。

14.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强调人多的坏处。

(易错点)易误解为:人很多的情景。

壹五.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易错点)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6.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易错点)易误解为:水落石出或穷形尽相。

一qi.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易错点)易误解为:上下联手或舞动双手。

18.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

(易错点)易误解为:大多数室内空无一人。

19.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错点)易误解为:首先,冲在最前面。

20.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高考中易错易混淆成语

高考中易错易混淆成语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118个高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

118个高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

118个高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1.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多为贬义用法。

4.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5.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7.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8. 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9.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0.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11. 满不在乎: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12.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13.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15. 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多用于贬义。

16. 精神矍铄(juéshuò):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17. 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18.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19.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 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1. 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

22. 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

23. 不期而至:指没有预料的到来。

24. 不名一文:一点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

25. 不屑一顾: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6. 始作俑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为贬义,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27.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8. 疾恶如仇:指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29. 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遇见,通常是以前见过面的或未计划的事情偶然碰见或发生。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高考高频易错成语以及解释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高频易错成语。

这些成语由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或语义演变,往往容易导致考生出现误解或误用。

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考生的语文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高频易错成语,供考生们复习和参考:
1. 空穴来风:指毫无根据的谣言或传闻。

考生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理解其背后的含义,避免将其误用于描述真实存在的信息或根据。

2. 三人成虎:原意指多人谣言惑众,但考生常将其误解为“团结合作”。

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准确把握其本意和用法,避免出现语义偏差。

3. 首当其冲:原意指某事物中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损失,但考生常将其误解为“首先受益”等意思。

因此,需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语义混淆。

4. 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或夸大的言词。

考生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理解其背后的含义,避免将其误用于描述真实存在的优点或贡献。

5. 望其项背:原意指能够看到某人的背影,表示追赶或超越的意思。

但考生常将其误解为“望其颈项”,导致语义偏差。

因此,需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用法和含义,避免出现误用。

以上是一些高考高频易错成语的例子。

考生在复习中需要加强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掌握,以确保在考试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提高语文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素养。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

高考易混淆成语100组1.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地步。

易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2. 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误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4. 溢美之词——表示过分赞美的言词。

易误用为褒义。

5.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易误用在别人身上。

6.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易误用为没有联系。

7. 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害怕。

易误解为凶猛。

8. 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易误用为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9. 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易误用为等待观望。

10. 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也用来形容人善于使用手段,用假象迷惑人。

易误用为行为不专一。

11.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易误用为听者没有理解。

12.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易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13.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成事实。

易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14.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易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15. 首屈一指——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指居第一位。

易误用为“屈指可数”。

16.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17. 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有或空虚寂寞的样子。

易误用为形容空间空旷。

18.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易误解为尊敬。

19.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易误用为形容水平、成绩等。

20.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易误用为“昨日黄花”。

21.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高中语文常考易错成语,不看肯定会用错!

高中语文常考易错成语,不看肯定会用错!

高中语文常考易错成语,不看肯定会用错!成语题,是近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的必考题,一般考查的都是生活中大家很容易用错的成语,不难,但是很容易失分,下面的这些常考成语最容易用错,来测测吧,看看你是不是会用错。

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通用5篇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通用5篇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通用5篇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总结 11.(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

“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 按(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

“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按)兵不动:指__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4.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殄,__;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 别出(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

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 变本加(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讲。

8. 病入膏(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 不可(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 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

“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 不(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 不(胫)而走:胫,小腿。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 不落(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14. (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 重蹈(覆)辙: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 出奇(制)胜:制,取得。

“制胜”,取胜。

17.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川,河流。

18.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发愤:决心努力。

19. 飞扬(跋)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

跋扈,蛮横20. 分道扬(镳):镳,马嚼子。

“扬镳”义为“策马”。

“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 纷至(沓)来: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承受、忍受;厌:厌恶; 烦:麻烦 ;详:详细; 第一个意为“忍受不了的烦恼”,第二个“形容 不嫌麻烦”,第三个“形容不嫌详细,越详细 越好”。
6.不足为训、不足为奇 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
训:典范或法则 ;奇:奇怪 ; 前者“形容不值得当作典范或法则”,后者“形 容很平常,不值得奇怪”。7.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Fra bibliotek容置喙、 不容置喙
19、不孚众望。 、不孚众望。
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 义。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20、方兴未艾。 、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 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现在常被误 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易误 作缺乏整体观念。
5.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
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 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6.首当其冲。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 前。 7、望其项背。 、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等)。 现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这是错 误的。 8、差强人意。 、 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6、奉为圭臬。 、
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将某人奉为某领域的创始人或先 行者。
17、百身何赎。 、
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 痛的哀悼。现在常被误用来死一百个人也不足以换得 死者。 18、石破天惊。 、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 人消息。
9、鬼斧神工。 、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技巧高超,象是鬼神制 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被误用来形容壮 观的自然景物。 10、始作俑者。 、 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11、炙手可热。 、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经常被误用来 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2、一言九鼎。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 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经常 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喙:嘴 ;疑:怀疑; 前者“形容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后者“形容 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8.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
可为:值得一做;作为 :做出成绩。 前者“指很有发展前途,值得一做”,后者“形 容能够大大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的成绩”。
9.各自为战、各自为政 各自为战、 各自为战
11.目光如豆、目光如炬 目光如豆、 目光如豆
豆:形容短浅;炬:火炬,形容明亮; 前者“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后者“指目 光像火炬那样明亮”,用于形容发怒时眼神逼 人,也用来比喻见识高明、深远。
12.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无所不为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第一个“指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第二个“原 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 事或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偏重于到什么地 方都干坏事,到处干坏事。最后一个“指什么 坏事都干得出来”。
忍:忍心;堪:忍受 前者“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后者 “形容文章水平低劣”。
4.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
刊:改动 ; 易:变更 前者“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 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后者“形容不可变更 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
5.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 不胜其烦
13.吹耳边风、吹枕边风 吹耳边风、 吹耳边风
前者“比喻经常在某人耳边散布某些言论”,后 者“指妻子要求丈夫满足自己的愿望”。
14.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一文不名、 一文不名
前者“指一文钱也不占有,形容非常贫穷”, 后者“指毫无价值”。
15.付之一笑、报之一笑 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
前者“形容不值得理会,不当一回事”,后者 “指用一笑来回报、示意”。
16.养虎遗患、养痈遗患 养虎遗患、 养虎遗患
前者“比喻纵容敌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只 用于他人,“虎”比作敌人或坏人。后者“比 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 多用于坏人坏事,有时也用于错误或错误的思 想等;多用于他人,有时也用于自己。
17.在所不惜、在所不辞 在所不惜、 在所不惜
前者“形容决不吝惜”,后者“形容决不推 脱”,多用于冒险、不怕困难方面。
20.一清二白、一穷二白 一清二白、 一清二白
前者“形容非常纯洁,没有一点污点”,后者 “指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科技落后。形容基础 差,底子薄”。多用于国家的经济、文化、科 技等方面,有时也用于个人。
易错成语辨析
1、空穴来风。 、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 一定根据。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战:作战;政:做事。 前者“指各自分别对敌作战”,常用来指各人干 各人的。后者“指各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相 互配合”,引申为“不顾全局,各搞自己的一 套”。
10.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耸人听闻
耸:害怕;骇:惊骇。 前者“指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夸大或捏造事实而 使人震惊”,后者“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13、不足为训。 、
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 不值得教训某人。
14、万人空巷。 、
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 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15、久假不归。 、
假,借用;归,归还。长期的借用不归还。现在常被 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18.一蹴而就、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前者“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多用于贬义和 否定句中,用于不能轻易就取得成功的巨大工 程、伟大事业等方面。后者“形容写文章、写 字、绘画非常敏捷,很快就完成了”,多用于 褒义和肯定句中。
19.一扫而光、一扫而空 一扫而光、 一扫而光
前者“指一下子就扫除干净”,多用于跟人精 神情绪有关的方面,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 精光”。后者“指一下子就扫除得一点不留”, 多含贬义。
高考易混易错成语
辨析
易混成语辨析
1.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
然:正确 ;意:在意 前者意为“不认为是对的”,后者意为“不在意, 不放在心上”。
2.不虞之隙、不虞之誉 不虞之隙、 不虞之隙
虞:意外 ;隙:误会 ; 誉:赞扬 前者意为“意外的误会”,后者意为“意想不到 的赞扬”。
3.不忍卒读、不堪卒读 不忍卒读、 不忍卒读
2、七月流火。 、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 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 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 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3、美轮美奂。 、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可近年来报纸电视上凡形容 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大错特错了。
4、目无全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