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翻译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 ,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 一准则 ,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威密尔所提 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 ,意思是 “目的” 。根据目的论 ,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 就是 “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 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 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情况下 , “目的” 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德国功能主义流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 — —功能派翻
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 笔译)是一种行为。其 理论的重点表现在三方面: (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 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起,前苏联的文学翻译得到发展的同时,翻
译研究也得到长足的进展。其最大特点就是一开始就和文 学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时还是注重翻译作品的艺术 性。文艺学派开始于当时的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为蒂 尼亚诺夫。
楚柯夫斯基的《崇高的艺术》一书问世后,被视为前苏联
译坛文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此书立足于大量丰富的翻译 实践,探讨了使翻译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途径。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出版,立刻引起广泛赞誉。正
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 此后,分别于1993年何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 (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翻译试图在译人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原 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种 效果 ,这效果要尽可能接近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原语作者,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 译入语的读者 。这两种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当出现 矛盾时,交际翻译必须强调“ 表现力” ,而不强调信息 的内容。
翻译理论研究之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翻译科学派讲诉PPT课件

• 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斯基认为:
语言学理论着眼于理想的说话者——听话者。他精通这种语言而 且不受与语法无关的种种条件的影响,如记忆限度、注意分散、兴趣 转移和实际运用语言时所犯的错误。 (Chomsky,1965:3—4)
• 而且,乔姆斯基将说话主体(speaking subject)理想化,赋予其创造 性使用语言的特别能力。在理想化过程中,一些错误、意外及口误等 均被排除在乔姆斯基的模式之外,但是福科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了解说 话主体及其内在性质具有和“正确的”表达同样的重要性。
• 因此,乔姆斯基的理论中有两种运动存在——通过短语结构规则从基 础到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规则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
• 乔姆斯基认为短语结构规则反映了人脑内在的无意识的活动,深层结 构决定句子内在的意义,表层结构则决定句子的发音。
6
• 许多人就乔姆斯基对人脑结构及其如何“获得”语言的看法从哲学上 提出了反对意见,批评乔姆斯基关于语言结构的证据并不是以实际存 在的语言(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实际如何使用语言)为根据的,而是基 于那些只有在理想状态下才能找到的句子。
• 从历史发展来看,翻译科学派是对施莱尔马赫、洪堡等语言学和翻译观 的批判继承,但从更直接的原因看,则是对翻译培训派重实践、强调译 作品味与文学价值、注重美学经验而缺少系统化理论的反拨。
• 很显然,翻译需要更加系统化的理论来指导,而语言学的发展和所取得 的成果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Bloomfield的结构语言学和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深层结构/表层结 构的转换规则等为翻译科学派提供了理论根据。
• 奈达简化了乔姆斯基的这一模式,只借用了后两部分来强化自己的理 论。
4
• 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 •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索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及普遍词汇
语言学理论着眼于理想的说话者——听话者。他精通这种语言而 且不受与语法无关的种种条件的影响,如记忆限度、注意分散、兴趣 转移和实际运用语言时所犯的错误。 (Chomsky,1965:3—4)
• 而且,乔姆斯基将说话主体(speaking subject)理想化,赋予其创造 性使用语言的特别能力。在理想化过程中,一些错误、意外及口误等 均被排除在乔姆斯基的模式之外,但是福科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了解说 话主体及其内在性质具有和“正确的”表达同样的重要性。
• 因此,乔姆斯基的理论中有两种运动存在——通过短语结构规则从基 础到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规则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
• 乔姆斯基认为短语结构规则反映了人脑内在的无意识的活动,深层结 构决定句子内在的意义,表层结构则决定句子的发音。
6
• 许多人就乔姆斯基对人脑结构及其如何“获得”语言的看法从哲学上 提出了反对意见,批评乔姆斯基关于语言结构的证据并不是以实际存 在的语言(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实际如何使用语言)为根据的,而是基 于那些只有在理想状态下才能找到的句子。
• 从历史发展来看,翻译科学派是对施莱尔马赫、洪堡等语言学和翻译观 的批判继承,但从更直接的原因看,则是对翻译培训派重实践、强调译 作品味与文学价值、注重美学经验而缺少系统化理论的反拨。
• 很显然,翻译需要更加系统化的理论来指导,而语言学的发展和所取得 的成果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Bloomfield的结构语言学和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深层结构/表层结 构的转换规则等为翻译科学派提供了理论根据。
• 奈达简化了乔姆斯基的这一模式,只借用了后两部分来强化自己的理 论。
4
• 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 •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索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及普遍词汇
《西方翻译理论史》课件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对原作的解构和重构,认为原作的意义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解读和诠释来理 解。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主要包括德里达(Derrida)的解构主义思想和韦努蒂(Venuti)的异化翻译理论等 。
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作进行深入解读和诠释,挖掘其潜在意义,同时注重译作的 独立性和创造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文主义与修辞学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理论强调人文主义精神,重视原文的意义和修辞特点的传达。这一时期的翻译理论注重语言 的自然表达和风格的再现,代表人物有伊拉斯谟、约翰·德莱顿等。
03
近代翻译理论
理性主义翻译理论
总结词
强调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详细描述
理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必须准确 传达原作的意义,强调忠实性。它认 为翻译是语言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过程 ,要求译者具备语言学、逻辑学和修 辞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结词:重视翻译实践和经验 总结词:提倡意译 总结词:重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详细描述:经验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实践和经验在翻 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技巧,需要通过 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详细描述:经验主义翻译理论主张意译,认为译者应该 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功能派
功能派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关注译文在特定语境 中的交际功能,主张根据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 技巧。
文学派
文学派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创造性,关注译文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效果,主张译文应保持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
文化派
文化派强调翻译的文化交流性质,关注译文中文化信息的 传递和解释,主张译文应反映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环境。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课件

翻译科学之父切斯特曼
总结词
翻译科学派创始人
详细描述
切斯特曼是翻译科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将 翻译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 的“五步骤”理论,即分析、转换、重构、 验证和接受。切斯特曼的翻译理论强调了翻 译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后来的翻译研究产 生了重要影响。
翻译等值论者尤金·奈达
总结词
功能对等理论创始人
诸如许渊冲、杨宪益等,都是文学翻译领域的杰出代表。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
商务翻译是指将商务文件、合同 、协议等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 种语言的过程。商务翻译要求翻 译者具备专业的商务知识和语言
表达能力。
翻译要点
商务翻译的要点是准确、专业、 严谨,确保译文在商务场合中能
够被准确理解和使用。
实际应用
商务翻译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例如国际贸易、投资、法律等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挑 战与未来发展
文化差异与翻译的挑战
语言与文化差异
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文化意象的传递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原文中的文化意象是一个重 要的问题。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 造成的误解和歧义。
01
强调译本的功能和目的,关注译本在目标文化中的接受度。
多元化翻译理论的涌现
02
包括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等,关注译本与
权力、性别等议题的关系。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结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强调译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关注文化差异的处理和传递
。
01
西方翻译理论的主 要流派
(翻译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语 义翻译试图在译人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 原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 种效果,这效果要尽可能接近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原语作者,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 译入语的读者。这两种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 当出现 矛盾时,交际翻译必须强调“ 表现力” ,而不强调信息 的内容。。
¡ 意大利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提出了完全相等于 原作表达方式的翻译不可能存在, 翻译必须靠再创造。文学翻译不 可过分自由、专业翻译不可过分拘谨的观点, 他是从美学的角度谈 翻译的。
¡ 西奥多·萨瓦里的翻译理论主要在《翻译的艺术》, 这被誉为“英语 中论述翻译的最佳之作”。他指出, 翻译是一门艺术。他把文学翻 译比作绘画, 把科技翻译比作摄影。将翻译分为完美翻译、等值翻 译、综合翻译、科技翻译四种。完美的翻译即纯粹传递信息的翻译, 等值翻译是不拘形式, 只管内容的翻译, 科技翻译的特点与等值翻 译有相似之处, 因为在科技翻译中, 内容的重要性远超过语言表达 形式的重要性。他归纳了12条准则指导翻译实践。。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将西方研究翻译的历史划分为两大时期: 从公元前55年到20世纪上半叶属于语言学前时期, 20世纪 下半叶则属语言学时期。美国语言学家兼圣经翻译家奈达则 认为西方的翻译理论有四大流派: 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 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语言学前时期主要翻译圣经和文学 作品,翻译主要是少数人的事,这个时期的翻译理论就是奈 达所说的语文学派的理论。后三种理论流派即纽马克所说的 语言学时期的翻译理论。
¡ 奈达认为,一般意义上翻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分析、转 移和重
组(analysis, transfer, and reconstruct),即首先 分析原作语言的息,将其剖析成结构上最简单明了的形式,在 此基础上转移,然后再
¡ 意大利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克罗齐在《美学原理》提出了完全相等于 原作表达方式的翻译不可能存在, 翻译必须靠再创造。文学翻译不 可过分自由、专业翻译不可过分拘谨的观点, 他是从美学的角度谈 翻译的。
¡ 西奥多·萨瓦里的翻译理论主要在《翻译的艺术》, 这被誉为“英语 中论述翻译的最佳之作”。他指出, 翻译是一门艺术。他把文学翻 译比作绘画, 把科技翻译比作摄影。将翻译分为完美翻译、等值翻 译、综合翻译、科技翻译四种。完美的翻译即纯粹传递信息的翻译, 等值翻译是不拘形式, 只管内容的翻译, 科技翻译的特点与等值翻 译有相似之处, 因为在科技翻译中, 内容的重要性远超过语言表达 形式的重要性。他归纳了12条准则指导翻译实践。。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 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将西方研究翻译的历史划分为两大时期: 从公元前55年到20世纪上半叶属于语言学前时期, 20世纪 下半叶则属语言学时期。美国语言学家兼圣经翻译家奈达则 认为西方的翻译理论有四大流派: 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 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语言学前时期主要翻译圣经和文学 作品,翻译主要是少数人的事,这个时期的翻译理论就是奈 达所说的语文学派的理论。后三种理论流派即纽马克所说的 语言学时期的翻译理论。
¡ 奈达认为,一般意义上翻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分析、转 移和重
组(analysis, transfer, and reconstruct),即首先 分析原作语言的息,将其剖析成结构上最简单明了的形式,在 此基础上转移,然后再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ppt课件

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
12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伦敦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言 语使用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语义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 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 该派观点反映到翻译领域,即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 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翻译家引用,“成为活译、意译者用来批评直译、死译的 名言 • 主张在创作和翻译中不要墨守成规,必要时可以创造新词 或引进外来词,以便丰富民族语言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5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9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翻译的语言学派
主要代表 ◆ 布拉格学派与雅各布森 ◆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美国结构学派和奎因 ◆ 交际理论派与奈达 ◆ 德国功能学派与诺德 ◆ 前苏联的语言学派与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5、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 贴原文翻译。
6、翻译批评:就翻译批评的目的、标准、步骤与方法提出 了见解,主要体现在《翻译入门》、《翻译教程》中。
7、局限性
16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12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伦敦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言 语使用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语义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 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 该派观点反映到翻译领域,即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 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翻译家引用,“成为活译、意译者用来批评直译、死译的 名言 • 主张在创作和翻译中不要墨守成规,必要时可以创造新词 或引进外来词,以便丰富民族语言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5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9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翻译的语言学派
主要代表 ◆ 布拉格学派与雅各布森 ◆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美国结构学派和奎因 ◆ 交际理论派与奈达 ◆ 德国功能学派与诺德 ◆ 前苏联的语言学派与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
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5、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 贴原文翻译。
6、翻译批评:就翻译批评的目的、标准、步骤与方法提出 了见解,主要体现在《翻译入门》、《翻译教程》中。
7、局限性
16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PPT文档33页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中西翻译翻译史 ppt课件

• 约翰.赖希林 Johannes Reuchlin翻译的目 的在于将读者引向原作 ,因为原作的完整 思想在任何翻译中是表达不出来的。原作 的形式与源语紧密融合,无法在译语中得 到保留。
中西翻译翻译史
• 阿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6C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
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必须尊重原作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圣经.旧约》 “巴别塔” Babel——巴比伦文 神之 门——古希伯来语 混乱、变乱
• 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笔译活动 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译荷 马史诗《奥德萨》,距今约2200多年
中西翻译翻译史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翻译”、“口译”一词 异大 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rage European Lang (translation源自拉丁语translatio-字面意思to ca the other side )
中西翻译翻译史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16世纪英 国最杰出的翻译家 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的 “总翻译家”(translator general),真正 懂得“翻译的秘诀”。
一、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 二、讲究风格
中西翻译翻译史
诗歌翻译
• 乔治.查普曼Georga Chapman 反对过于严 格,也不赞成过于自由。他说:“我鄙视 译者陷入逐词对译的泥坑,丧失本族语的 活的灵魂,用生硬的语言给原作抹黑;同 时,我也憎恨不求简练,使用繁文缛语以 表达原意。”
• 以翻译家阿文蒂诺斯Johannes Aventinus思潮为 背景,意译派提出:德语是 一种有自己规则、必 须得到尊重的独立的语言;德语有自己的语言风 格,这一风格不能因模仿其他语言而受到破坏。 (16C德国翻译思想)
中西翻译翻译史
• 阿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6C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
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必须尊重原作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圣经.旧约》 “巴别塔” Babel——巴比伦文 神之 门——古希伯来语 混乱、变乱
• 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笔译活动 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译荷 马史诗《奥德萨》,距今约2200多年
中西翻译翻译史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翻译”、“口译”一词 异大 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rage European Lang (translation源自拉丁语translatio-字面意思to ca the other side )
中西翻译翻译史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16世纪英 国最杰出的翻译家 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的 “总翻译家”(translator general),真正 懂得“翻译的秘诀”。
一、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 二、讲究风格
中西翻译翻译史
诗歌翻译
• 乔治.查普曼Georga Chapman 反对过于严 格,也不赞成过于自由。他说:“我鄙视 译者陷入逐词对译的泥坑,丧失本族语的 活的灵魂,用生硬的语言给原作抹黑;同 时,我也憎恨不求简练,使用繁文缛语以 表达原意。”
• 以翻译家阿文蒂诺斯Johannes Aventinus思潮为 背景,意译派提出:德语是 一种有自己规则、必 须得到尊重的独立的语言;德语有自己的语言风 格,这一风格不能因模仿其他语言而受到破坏。 (16C德国翻译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翻译标准:
+ 1)前期标准:对原文版本、译文文体、风格 等的选择;
20
20世纪末译学界--女性主义批评家
+ 女性主义的观点: 1)译作与原作的地位问题。 “翻译像女人,忠实的不漂亮,漂亮的不忠
实”,不仅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而且也 包含着对译作的歧视 2)猛烈抨击在翻译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 话语。(300妇女+1只公猫)
的8
+ 彼得·纽马克 补充奈达理论的不足
交际翻译(交际途径):相对意义 翻译
语义翻译:绝对意义
9
+ 卡特福特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在于确定等值成分
的本质和条件。
+
10
+ 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
+
优点: 直观、科学
6
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理论
罗曼·雅柯布森(Roman Jakobson)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在符号学立场理解翻译:“两种不同语符中的 两个对等信息”重新编码的过程。
广义: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翻译
+
狭义:语际翻译
7
+ 尤金·奈达 在交际学(语言的交际功能)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 翻译等效=信息 +语言的各种功能 翻译的效果取决于花最小的功夫接受最大
12
《翻译的艺术》
书中提出了12条(实际上是六组相互矛盾的) 原则 + 1)翻译必须译出原作的文字; + 2)翻译必须译出原作的意思; + 3)译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 + 4)译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 + 5)译作必须反映原作的风格; + 6)译作必须反映译者的风格; + 7)译作必须译得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一样;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汉斯·威尔梅(Hans Vermeer) 翻译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 of translation)
竭力强调译者的目标在翻译过程中的 决定性作用
翻译的成功取决于译作中所体现的意愿与接受者环境中的意愿的 内在一致性 , 即他所说的 “语内连贯” (intratextual coherence) 。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翻译的文化研究
(理论和方法)
4
5
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从语言学角度提出想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
方法 研究上述问题的翻译学者,我们称之为翻
译理论家。 主要贡献: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研究
史上的理论层面。 主要代表人物: ①雅柯布森②尤金·奈
达③彼得·纽马克; ④卡特福特等。
最大突破
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 作者、接受者
把翻译放到一个更为宏大的文化 语境中去审视
23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
一、等值论研究
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 , 看得更加清楚、 更加透彻了。
卡特福特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全文翻译对部分翻译 (Full vs. Partial translation)
之间的关系、翻译在特定民族或国别文学内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翻译对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所起的作用感到兴趣。
17
+ 詹姆斯·霍尔姆斯
区分了翻译研究中语言学派与文艺学派之 间的区别
研究重点 优势
不足
语言学派 两种语言句子输入之 间的变化 语言规范,术语标准
只研究句子层面,不 能触及文本层面
文艺学派
翻译产品,译作的文 本
翻译对有限翻译 (Total vs. Restricted translation)
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文本材料的翻译情况
音位翻译? 字形翻译 ?
24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
二、一个借鉴 、三个注意
借鉴:接受美学 、读者反应论 注意: 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的传播与接受
翻译(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13
+ 让·帕里斯(美) 《翻译与创造》 揭示了翻译的创造性价值
未知世界 诗人 表现形式(诗歌)
艺术/现实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诗人和艺术家都是译者,发现甚于创造
14
+ 罗贝尔·埃斯卡皮 (法) 论文《文学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叛逆”》 竭力论证文学交际中的“创造性叛逆”的价值
概念/原意
创造性叛逆 表达 / 理解 翻译
+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1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两大转向
2
大纲
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两次转向
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3
20世纪就是翻译的世纪
+ +
1901 1913
文学翻译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女性主义
1950 s 1970s
2000
翻译活动和翻译产品的数量 (活动和数量)
把文学理解为一个体 系
18
+ 埃文—佐哈尔 多元系统理论 核心内容: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系统
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
19
+ 吉迪恩·图里 《翻译理论探索》
翻译分析时应该注意译入语一方的参数, 如语言、文化、时期,等等
翻译的质量与特定文学和特定文本的不同 特点的翻译标准有关
+
不足:不适艺术
+
+
11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从文化层面上审视、考察翻译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翻译研究正在演变为一
种文化研究 + 1957年西奥多·萨沃里的《翻译的艺术》一
书几乎可视作当代西方译学研究者重视文 学翻译的理论问题的先兆。 代表人物: ①让·帕里斯②罗贝尔·埃斯卡皮 ③乔治·斯坦纳④一批来自不同国度的学者
➢ 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翻译研究涉及的已不是
21
The end
+ 翻译研究视野正在扩宽! + 翻译研究概念正在更新!
+
22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一般层面上对两种语言转 换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深入到对翻译本身的深 层探究、提出了语音、 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 等值问题
翻译文本本身 的 研究
15
+ 乔治·斯坦纳(20世纪70年代) 《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提出“理解也是翻译” 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
过去的文明 理解
传承文明
16
一批来自不同的国度的学者
其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霍尔姆斯;埃文—佐哈尔;吉迪 恩·图里;勒菲弗;苏珊·巴斯奈特;朗贝尔;梵·登·勃鲁克
研究的相同点: + 1)把翻译理解为一个综合体,一个动态的体系; + 2)翻译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具体的翻译研究应相互借鉴; + 3)重点放在翻译的结果、功能和体系上; + 4)对制约和决定翻译成果的因素、翻译与各种译本类型
+ 1)前期标准:对原文版本、译文文体、风格 等的选择;
20
20世纪末译学界--女性主义批评家
+ 女性主义的观点: 1)译作与原作的地位问题。 “翻译像女人,忠实的不漂亮,漂亮的不忠
实”,不仅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而且也 包含着对译作的歧视 2)猛烈抨击在翻译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 话语。(300妇女+1只公猫)
的8
+ 彼得·纽马克 补充奈达理论的不足
交际翻译(交际途径):相对意义 翻译
语义翻译:绝对意义
9
+ 卡特福特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在于确定等值成分
的本质和条件。
+
10
+ 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
+
优点: 直观、科学
6
翻译理论家及其翻译理论
罗曼·雅柯布森(Roman Jakobson)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在符号学立场理解翻译:“两种不同语符中的 两个对等信息”重新编码的过程。
广义: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翻译
+
狭义:语际翻译
7
+ 尤金·奈达 在交际学(语言的交际功能)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 翻译等效=信息 +语言的各种功能 翻译的效果取决于花最小的功夫接受最大
12
《翻译的艺术》
书中提出了12条(实际上是六组相互矛盾的) 原则 + 1)翻译必须译出原作的文字; + 2)翻译必须译出原作的意思; + 3)译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 + 4)译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 + 5)译作必须反映原作的风格; + 6)译作必须反映译者的风格; + 7)译作必须译得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一样;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汉斯·威尔梅(Hans Vermeer) 翻译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 of translation)
竭力强调译者的目标在翻译过程中的 决定性作用
翻译的成功取决于译作中所体现的意愿与接受者环境中的意愿的 内在一致性 , 即他所说的 “语内连贯” (intratextual coherence) 。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翻译的文化研究
(理论和方法)
4
5
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从语言学角度提出想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
方法 研究上述问题的翻译学者,我们称之为翻
译理论家。 主要贡献: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研究
史上的理论层面。 主要代表人物: ①雅柯布森②尤金·奈
达③彼得·纽马克; ④卡特福特等。
最大突破
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 作者、接受者
把翻译放到一个更为宏大的文化 语境中去审视
23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
一、等值论研究
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 , 看得更加清楚、 更加透彻了。
卡特福特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全文翻译对部分翻译 (Full vs. Partial translation)
之间的关系、翻译在特定民族或国别文学内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翻译对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所起的作用感到兴趣。
17
+ 詹姆斯·霍尔姆斯
区分了翻译研究中语言学派与文艺学派之 间的区别
研究重点 优势
不足
语言学派 两种语言句子输入之 间的变化 语言规范,术语标准
只研究句子层面,不 能触及文本层面
文艺学派
翻译产品,译作的文 本
翻译对有限翻译 (Total vs. Restricted translation)
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文本材料的翻译情况
音位翻译? 字形翻译 ?
24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
二、一个借鉴 、三个注意
借鉴:接受美学 、读者反应论 注意: 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的传播与接受
翻译(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13
+ 让·帕里斯(美) 《翻译与创造》 揭示了翻译的创造性价值
未知世界 诗人 表现形式(诗歌)
艺术/现实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诗人和艺术家都是译者,发现甚于创造
14
+ 罗贝尔·埃斯卡皮 (法) 论文《文学的关键问题---“创造性叛逆”》 竭力论证文学交际中的“创造性叛逆”的价值
概念/原意
创造性叛逆 表达 / 理解 翻译
+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1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两大转向
2
大纲
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两次转向
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3
20世纪就是翻译的世纪
+ +
1901 1913
文学翻译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女性主义
1950 s 1970s
2000
翻译活动和翻译产品的数量 (活动和数量)
把文学理解为一个体 系
18
+ 埃文—佐哈尔 多元系统理论 核心内容: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系统
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
19
+ 吉迪恩·图里 《翻译理论探索》
翻译分析时应该注意译入语一方的参数, 如语言、文化、时期,等等
翻译的质量与特定文学和特定文本的不同 特点的翻译标准有关
+
不足:不适艺术
+
+
11
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从文化层面上审视、考察翻译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翻译研究正在演变为一
种文化研究 + 1957年西奥多·萨沃里的《翻译的艺术》一
书几乎可视作当代西方译学研究者重视文 学翻译的理论问题的先兆。 代表人物: ①让·帕里斯②罗贝尔·埃斯卡皮 ③乔治·斯坦纳④一批来自不同国度的学者
➢ 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翻译研究涉及的已不是
21
The end
+ 翻译研究视野正在扩宽! + 翻译研究概念正在更新!
+
22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一般层面上对两种语言转 换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深入到对翻译本身的深 层探究、提出了语音、 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 等值问题
翻译文本本身 的 研究
15
+ 乔治·斯坦纳(20世纪70年代) 《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提出“理解也是翻译” 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
过去的文明 理解
传承文明
16
一批来自不同的国度的学者
其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霍尔姆斯;埃文—佐哈尔;吉迪 恩·图里;勒菲弗;苏珊·巴斯奈特;朗贝尔;梵·登·勃鲁克
研究的相同点: + 1)把翻译理解为一个综合体,一个动态的体系; + 2)翻译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具体的翻译研究应相互借鉴; + 3)重点放在翻译的结果、功能和体系上; + 4)对制约和决定翻译成果的因素、翻译与各种译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