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淄博模拟)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C项错误,六部没有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

答案 D

2.(2019·山东菏泽期中)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据材料“清代内阁”“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内阁主要权力被剥夺,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内阁的权力,而不是强调清朝崇尚武力,排除A项;明代六部就分掌行政权力,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D

3.(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

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

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

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

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

解析由材料“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为丞相制度,而废丞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江苏南通模拟)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

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解析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中“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相符,故选D项;专管军务,与材料中“机务及用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表明无决策权,排除B、C项。

答案 D

5.(2019·山东聊城二模)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这表明,当地()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D.男女分工集体协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材料中的“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可知,当地棉纺织业盛行,传统的粮食种植业衰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体现,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不是集体协作,D 项错误。

答案 A

6.(2019·全国Ⅲ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解析根据材料中“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等信息可知,当时江南个体农耕经济普遍,故C正确。

答案 C

7.(2019·山东临沂一中模拟)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解析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6年4月浙江选考,6)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解析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

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答案 C

9.(2017年4月浙江选考,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解析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表明盐商经济实力增强后,对教育投资,谋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李贽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