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单元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

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 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思想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 C

解析材料对秦汉和宋朝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认为,秦汉和宋代的制度都是为了一家之私利,没有一点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由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C项正确;黄宗羲所谓的“法”并不是近代的民主法治,故D项错误。

三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对点训练] 3.(2018·河南洛阳期中)明代王阳明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了“天理即是良知”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

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

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民主自由

答案 B

解析两者都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强调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故B项正确;

宋明理学是继承汉代新儒学,并融合佛道思想而成,先秦儒学是宋明理学的源头,故C项错误;两者都未主张民主自由,故D项错误。

四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对点训练] 4.下图为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

B.制度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

C.科技发明是影响中国和外国发展的双刃剑

D.新经济因素推动科技创新

答案 D

解析15世纪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制度创新影响但不决定科技创新;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发明的作用和影响,C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带动了科技的发明与创新,故答案为D项。

五明清时期经济迟滞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从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经济上:(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

(3)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对点训练]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答案 D

解析材料“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项;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致使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六中西贯通——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