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马铃薯的现实意义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瓶颈与政策建议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
生产成本较低。
因此,促进马铃薯主粮化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马铃薯能够为数亿人提供食物,尤其是在贫困地区,马铃
薯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能
够弥补其他粮食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的不足。
此外,马铃薯含
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然而,马铃薯主粮化推进中仍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种植过程中
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其次,马铃薯的缺点是单
一性较强,仅仅作为主食营养不够丰富,需要保证搭配多样化。
最后,马铃薯的加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政策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防治经验,提高种植效益。
二是加强多样化搭配,例如在马铃薯饭中混合其他谷类,做成沙
拉等多样的菜肴。
三是加强马铃薯的加工技术研究,制作更多多样化的马铃薯制品,并推广相关技术。
总之,马铃薯主粮化是一项有意义的战略,需要克服种种瓶颈,
以充分发挥马铃薯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的潜力。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摘要:一、马铃薯产业的意义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三、马铃薯产业的挑战四、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展望五、政策建议正文:马铃薯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马铃薯产业的意义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鲜美,被誉为“地下苹果”。
同时,马铃薯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淀粉、酒精、味精等产品。
因此,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据统计,2019 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96.7 万公顷,产量达到了2.14 亿吨。
同时,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加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马铃薯制品的种类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马铃薯产业的挑战尽管我国马铃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马铃薯产业的加工能力不足,很多马铃薯制品还需要依赖进口。
最后,马铃薯产业的科技水平不高,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展望未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马铃薯制品的质量和种类,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五、政策建议为了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
其次,可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马铃薯制品的质量和种类。
2024年马铃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马铃薯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马铃薯(Potato)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马铃薯的广泛种植和消费对许多国家的农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马铃薯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全球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是世界上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全球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
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家。
3. 马铃薯消费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马铃薯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钾等营养物质,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此外,马铃薯的多种加工方法和用途,使其在各种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马铃薯市场的发展。
4. 马铃薯进出口情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国家和地区依赖进口满足其马铃薯需求。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消费国之一,但其生产能力有限,需要大量进口。
此外,一些马铃薯生产国也通过出口来获取经济收益。
5. 马铃薯价格波动马铃薯市场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气候因素、政策调整等。
由于马铃薯是一种易腐食品,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会对其价格产生影响。
价格波动对于种植者和消费者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6. 马铃薯市场竞争态势全球马铃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
竞争优势包括价格竞争力、产品质量、供应能力等。
在一些国家,马铃薯种植者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量和质量,获得竞争优势。
7. 马铃薯市场发展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马铃薯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马铃薯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
此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8. 结论综上所述,马铃薯市场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全球马铃薯生产和消费都在不断增加。
2024年马铃薯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马铃薯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马铃薯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随着国内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马铃薯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
二、市场需求与供给1. 市场需求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主食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淀粉和膳食纤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制品如薯片、薯条、马铃薯粉等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使得对原材料马铃薯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 市场供给中国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有增长的趋势。
主要马铃薯产区包括黑龙江、甘肃、四川等省份。
此外,一些冷链物流公司也提供了便捷的运输和储存条件,保障了马铃薯的供应。
三、竞争格局与市场机会1. 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格局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马铃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农民、种植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
由于马铃薯的生产成本较低,导致市场上存在较多的竞争者。
此外,一些进口马铃薯也在市场上竞争,对本土马铃薯产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2. 市场机会马铃薯市场的竞争激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机遇。
首先,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有机马铃薯和特色品种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其次,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如马铃薯粉、马铃薯片等深加工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此外,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也是市场发展的机遇所在。
四、政策环境与市场风险1. 政策环境农产品市场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保护。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
这些政策对于马铃薯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马铃薯是一种富含营养、非常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食用的重要经济作物。
从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来看,它是我国的第四大作物,仅次于稻谷、小麦和玉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马铃薯有很多的种类,包括普通马铃薯、甜马铃薯、紫马铃薯和花生马铃薯等。
其中普通马铃薯是最主要的种类,也是最广泛地种植于我国的品种之一。
马铃薯的种类众多,品质具有地域特点,如烤薯、红薯、酥薯等各有特色,不同类型的马铃薯对应不同的用途,有的主要用来制作薯粉、薯条、薯片等食品,有的主要用于烹饪,也有的用于饲料、酿酒等。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马铃薯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和资金,易于管理,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马铃薯还能够改善土地结构,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马铃薯的发展趋势是有目共睹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马铃薯的种类和品质将更加丰富多样,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同时,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马铃薯的种植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益。
此外,马铃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
未来,马铃薯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产量。
它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马铃薯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是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于全球前列。
据统计,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公顷,产量约为9998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这充分表明了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淀粉的需求,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
马铃薯的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丰富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
马铃薯可以作为畜牧饲料,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畜牧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没有马铃薯的参与,我国的农业生产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马铃薯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不可低估。
其次是马铃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显。
马铃薯的品种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马铃薯的品种也在不断改良和推广。
不仅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强了其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益。
不断推广种植优质马铃薯品种,可以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马铃薯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精讲

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3省的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 徽和江西等省。
本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左右。
西南一二季混作区
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湖南 和湖北西部地区,以及陕西的安康市。
本区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增长最快的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39%左右。
各地摸索适合当地自然、气候、土壤和经济 条件的耕作模式和栽培技术
: 北方地区 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膜覆盖结合
优质种薯、种薯处理、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膜下滴灌等)。
: 中原地区 早熟马铃薯与粮、棉、瓜、菜、果等作物间套种,早春地膜覆盖、
小拱棚和大棚栽培技术。
: 西南地区 改中稻、玉米或马铃薯一年一熟,为中稻、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
为贯彻农业部2006年9号文件“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 精 神,2007年农业部分别在广西南宁、内蒙古乌兰察布和甘肃定西举 办了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会、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 摩会和马铃薯产业发展会议。2008年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设 立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等,可见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关注。
预计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2亿亩,种薯需 求量将超过1500万吨。
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出口前景广阔
世界马铃薯贸易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之间
世界马铃薯贸易情况表
种类 贸易总额(亿美元) 鲜薯贸易量(亿吨)
1996年 47921 71.75
2005年 77219 112.09
比较效益突出,增收潜力大
2005年我国马铃薯亩纯收益和收益率分别为503.03元 和66.45%,远高于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 比效益较好的稻谷高310.32元和27.39%。
马铃薯助乡村振兴

马铃薯助乡村振兴马铃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食用。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铃薯的生产种植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马铃薯种植需要土地资源、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可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
农民可以通过马铃薯的种植和销售获得经济收益,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马铃薯的加工和销售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提质升级。
其次,马铃薯的种植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马铃薯是一种短期生长的农作物,生长期间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马铃薯的根系丰富,具有很强的吸水保肥能力,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肥力流失,提高土壤质量。
同时,马铃薯的生长期短,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马铃薯的加工和利用可以带动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马铃薯是许多地方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可以通过开展马铃薯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和购买,推动农村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马铃薯的加工和制作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马铃薯的种植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关键的作用。
马铃薯在种植、病虫害防治、灌溉和机械化等方面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和科技指导,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综上所述,马铃薯助乡村振兴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
它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现实意义
1.3.1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黑龙江省种植马铃薯已有近9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马铃薯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马铃薯一直作为粮食作物,连同谷物、豆类构成了粮豆薯生产格局,这种统计方法延续至今未变。
黑龙江省历来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作为当家作物,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根据市场需求,各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明显。
进口的小麦、大豆数量逐年增加,使得黑龙江省粮食价格优势逐渐丧失,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的模式已被打破,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
种什么作物,种多少面积,要看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玉米、水稻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面积急剧减少。
与1985年相比,2006年水稻播种面积由39万hm2增加到208.9万hm2,增长了4.36倍;玉米播种面积由157.7万hm2增加到296.1万hm2,增长了87.76%;大豆播种面积由216.7万hm2增加到393.7万hm2,增长了81.67%;小麦播种面积则由203.8万hm2下降到24.8万hm2,下降了7.21倍;而马铃薯播种面积则由22.2万hm2增加到33.3万hm2,增长了49.54%。
需要指出的是,马铃薯播种面积从2001年开始,连续7年超过小麦播种面积,2006年马铃薯播种面积比小麦高出了34.27%。
马铃薯在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2007年2月发表的统计公报,该省2006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7.6万hm2,比2006年增长2.9%;粮食产量3780万t,增长5.0%,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呈现“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360万t,增长16.0%,玉米1453.5万t,增长5.4%;小麦93万t,下降4.3%,大豆652.5万t,下降12.8%。
虽然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但从横向比,1985年该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8%,2006年为3.27%,所占比例变化不大。
这是因为经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而释放的空间被水稻、玉米、大豆所挤占,马铃薯由于深加工能力弱、机械化水平不高以及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乘势而上的局面,基本上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种植业结构调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遵循市场规律和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科学调节各主要作物的种植比例,以争取效益、产量和品质的最优。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马铃薯产业,是由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决定的。
近几年来大豆生产效益下滑趋势明显,国产大豆受到美国、巴西等国进口优质大豆的严重冲击,农民和大豆加工企业出现亏损。
小麦由于品质问题,市场需求日见萎缩,山东、河北等地优质小麦趁虚而入,使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元气大伤,种植面积锐减。
水稻生产虽然效益好,但一直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1998年以来始终在156.3~185.0万hm2之间波动。
玉米2006年播种面积达到最高水平,为296.1万hm2,但仅比历史最高播种年份的1996年增加了29.5万hm2,可见增长的空间不会太大。
因此,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增加马铃薯播种面积,提高马铃薯产量,将会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我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2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黑龙江省近10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表明,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情况下,农民靠种粮只能温饱,很难致富。
要跳出种植业的范围谋划农民致富,要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精深加工。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抓住比较效益高、加工链条长、附加值大的产业加以优先发展,而马铃薯正是这样的优质农产品。
其一,马铃薯是单位面积效益较高的农作物。
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6年提供的数据,黑龙江省6种主要农作物中,每667 m2产生的效益依次为:水稻775元,马铃薯773元,玉米482元,小麦386元,大豆339元,油菜籽333元,马铃薯与水稻效益基本相当;而在西藏(3200元)、山东(2400元),吉林(1924元)、江西(1302元)、安徽(1164元)、青海(1147元)、广东(1145元)、四川(1051元),福建(904)、辽宁(888元)、重庆(851元)、云南(844元)等地,马铃薯单位面积效益分别列本省市区6种或7种农作物单位面积效益的第1位;新疆(1182元)、甘肃(953元)、湖南(939元)、湖北(844元)马铃薯单位面积效益为第二位;只有宁夏、河北、陕西和山东等省区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位于第3位之后,主要是品种、自然条件等原因导致单产较低。
由于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好,各地都将马铃薯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其二,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增长潜力大。
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病轻,马铃薯退化轻,特别是齐齐哈尔、黑河等西北部旱作农业区最适宜种植马铃薯。
黑龙江省马铃薯产量一般在10~15t/hm2之间,个别地方产量达到30t,因此单产潜力大。
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如荷兰等国,在采用良种、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产量可达50~70t/hm2左右。
这样高的产量只有马铃薯可以实现,而其它作物望尘莫及。
近年来,黑龙江省马铃薯市场售价走高,薯农的收入很好。
从马铃薯增产的潜力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引进了脱毒马铃薯技术并投入生产,形成了一整套茎尖脱毒组培及快速繁殖脱毒种薯的技术体系,在本省推广面积已近70%,在全国推广面积达到20%以上,使用脱毒种薯每公顷增产2~3倍以上。
我国已有每公顷产量达60t左右的记录。
第三,马铃薯是一种优质农产品。
从品质上看,马铃薯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是小麦的2倍,玉米的1.2倍,水稻的1.3倍,其干物质产量非常高。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丰富齐全、粮菜兼优,弥补了蔬菜和粮食作物营养中的不足。
如粮食作物多不含维生素C,而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尤其对于北方和高寒山区,冬季便于贮藏,可成为食物中补充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
第四,马铃薯是一种适应性强,易于栽植的作物。
马铃薯生育期较短,耐干旱,对土地条件和施肥没有太高要求,抗病性强,可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田间地头、屋前房后均可种植。
1.3.3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实现精深加工的需要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最大价值是通过精深加工,促进马铃薯的效益增值,从而拉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
马铃薯除食用外,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开发的深加工产品及其经济效益比销售淀粉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由块茎加工成粗制的淀粉要比直接出售块茎增值30%,加工成粉条增值70%以上;粗粉经过二次加工,制成精制淀粉能进一步增值,每吨销价6000多元,比粗淀粉增值1倍以上。
利用马铃薯精制淀粉进行精深加工,其增值比例会更高。
10t马铃薯可以生产1t乳酸,产值增加4倍。
12t马铃薯生产1t柠檬酸,产值增加5倍,用同样数量的马铃薯生产1t环糊精,产值5万元,比出售原料产值高出近20倍。
另外,马铃薯的深加工还包括发展系列食品。
在欧美等国,马铃薯食品工业非常发达,食品种类很多。
有的是直接加工鲜薯块茎,如炸条、炸片、炸丝等;有的是马铃薯全粉、淀粉或马铃薯泥掺入种种辅料和调味品等制成的,如膨化的各种食品和油炸
脆片等。
马铃薯全粉可做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或辅料,不同于淀粉,它保留了马铃薯块茎的全部营养,用沸水冲拌即可制成新鲜的马铃薯泥,是西餐沙拉的基本原料。
全粉还适于做糕点馅的原料。
做面包适当加入全粉,可使面包保持新鲜度而不发干和掉渣。
进口全粉价格较费。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可加工成多种化工产品,马铃薯的淀粉经水解后,可以生产多种产品。
如怡糖、高纯麦芽糖、结晶葡萄糖注射液、柠檬酸、酒石酸、维生素C、生物塑料等。
马铃薯淀粉可提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高分子特性可以改性被广泛应用。
经过改性的变性淀粉,主要有氧化淀粉、醋酸淀粉、交联淀粉与接枝共聚类淀粉、羟基淀粉与羧基淀粉、直链淀粉与枝链淀粉等,其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
马铃薯淀粉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还可以生产出不同用途的塑料薄膜,还可以掺入杀虫剂、除草剂等。
由此可见,马铃薯精深加工的领域非常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不应再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般性的行业来对待,而应从改变粗放的“原字号”资源结构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推动马铃薯精深加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