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读后感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6篇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6篇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1) “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一聊”,多么有吸引力的一句话,最初对《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感兴趣,也是被这句话感染。
开始以为像大多数家庭一样,每个假期带孩子远游几天,看看名胜古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让孩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然而拿到书后,“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这句话就让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想想自己带孩子的旅行,最长的一次旅程是9天,当时还有相识的朋友相伴,前七天我们还在享受旅行的乐趣,欣赏悦目的景色,但到最后两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已经疲惫不堪,可以说是数着时间熬过来的。
而书中这位年轻的妈妈,选择了自助游方式,竟然带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旅行了80天,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位“超人”母女的旅程。
翻开书本,看到母女俩精心制作的足迹地图,我不禁耳目一新,真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值得我们学习。
跟随母女俩的足迹,游览了英国、土耳其、埃及、希腊、德国,平常语言娓娓道来一路的遭遇、美景、各地风土人情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我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感动,时而无奈······一路走来,这个善良、勇敢、智慧、有计划的妈妈令我钦佩不已,而那个古灵精怪、人见人爱、纯洁善良的小女孩纯阳更深入我心,让我忍不住一遍遍欣赏书中图片上她可爱的笑容。
纯阳用一双孩子单纯的眼睛及简单直率的个性教会了我们另一种旅行方式,反而来得更加惬意,更能获得意外收获。
看完整本书,我大致给儿子讲了一下内容,并跟儿子约定:以后跟爸爸妈妈旅行,一定不要光顾着自己跑到最前面,而是要跟爸爸妈妈并肩,一路欣赏,一路交谈,通过旅行,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2)1、你的时间宝贵,别人也一样之前在参加一次写作交流会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会后我们还互相加了微信好友。
读《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有感

读《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有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实践出真知"…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无一不说明了知识和能力获得的途径。
疫情平稳期间的特殊暑假,虽有点短,但还是如约而至,在全球疫情还在肆虐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疫情防控是最到位的,作为生养在中国的公民已经感到很幸福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有同感,居家防疫到缓慢推进复工复产,大家都憋闷了很久没远足了,但凡有假可以外出放松一下自己,都想给身体和心灵给予补养。
我们一家人选择外出做短暂的旅游,去哪儿好呢想想儿子就读大学通知马上要复学了,所在地在武汉,正是疫情爆发起源地,虽现已疫情警报解除,属于非风险区了,但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有些不放心,想了解武汉市的生产生活的现实场景,于是决定去武汉周边的风景区旅游,想先做一个旅游攻略,使这次旅行更有教育意义。
于是找了本与旅游相关的书籍看看。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一下映入我眼帘,它是一本游记,写了一个韩国妈妈,带着女儿进行了为期80天,行走5个国家,30个城市的故事。
这个妈妈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医学院,从小就梦想这有一天能走遍世界。
在生活中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她都用旅行的方式激励自己,让自己坚持下来,不被打倒。
让人敬佩的是,她在女儿7岁的时候,毅然辞掉了从事二十多年的工作,带着女儿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再次感受到了旅行的伟大。
的确,带着孩子行走世界,在行走的过程中,孩子在成长,妈妈也完善了教育女儿的责任,真乃一举两得。
任何一件事,在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是短暂的,不过下定决心的过程却是漫长的。
比如作者放弃工作的过程,绝对不是一刹那就决定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行为。
出去旅行,费用的问题,不能不考虑。
如何在旅行过程中既能愉快,又能节省金钱。
一个人带女儿出去,安全问题不能不在考虑之列……诸多问题,还有更主要的一个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那时候如何应对。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一)前一段时间,在《湖南教育》上看到一篇《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的读后感,挺喜欢的,就下载了电子书在手机上看,觉得不过瘾,于是又到网上买了书,这是一本亲子旅行的书。
某一天,作者辞掉了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
母女二人在80天里游历了5个国家——英国、土耳其、希腊、埃及、德国。
晚上睡觉的时候,儿子总是让我给他念一段。
那个时候的纯阳应该和我的儿子差不多大。
“妈妈,纯阳姐姐和她妈妈一起一点一点攒旅行的经费,昨天爷爷喝喜酒的五块钱红包给了我,今天我到校门口买三块钱的玩具,剩下的两块钱你放到存钱罐里面去吧,我也要想纯阳姐姐一样攒钱。
”到了校门口,他买了一块钱的玩具,把剩下的四块都给我,我又给他两块,“说这两块你拿着中午用,妈妈就放两块钱去存钱罐。
”他想了想说:“拿我拿一块钱就够了。
”有人说孩子太小的时候去旅行价值不大,上学以前去哪里都记不住,也不明白,其实我觉得孩子心里是清楚的,儿子四岁的时候我带他去阳朔,阳朔有很多外国人,我跟他说:宝贝,你学了几个月的英语,去和外国人打个招呼吧,他说妈妈我不敢。
现在有时候我逗他,让他别去学英语了,他总是说我要去学,我就是要去学,我总是这么说,有一次他急了,说:妈妈,如果我不去学英语了,我怎么和外国人说话啊。
也许那一次的经历,是促进他喜欢学习英语的动力吧!看着纯阳和陌生人友好相处,在旅途中总是遇到很多特别好的人,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在阳朔带我们的导游是个和妈妈差不多大的导游,我让儿子叫他姨奶奶。
儿子很粘人,一会就姨奶奶姨奶奶的叫个不停,儿子还总是跟这她走,我和妈妈只能干着急,当着她的面又不好说什么。
后来她去上厕所了,我们马上严厉教育儿子一番,和陌生人不要那么亲热什么什么的,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总是把自己包裹起来。
但孩子始终有一双纯净的眼睛,都不知道这样教育孩子是好孩是不好。
念到英式早餐很丰盛,有煎鸡蛋,炒鸡蛋,熏猪肉,烤香肠,烤西红柿,炖黄豆,炒蘑菇,烤面包,,我自言自语的说:靠西红柿是怎么回事啊!儿子接话了:妈妈,你真笨,烤西红柿不就是像我们这里的夜市吗,用根竹签吧西红柿穿起来,然后放到火上烤。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摘抄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摘抄出发前一天,我忙着收拾跟纯阳旅行要用的行李,屋子被我弄得乱七八糟。
而花了好几天才收拾好的行李又被丈夫大规模的清点给弄得到处都是。
因为旅程很长,长袖、短袖,各个季节的衣服都得带着,而且,不只是衣服,还有下了很大决心才买的巨大相机和相机装备,以及准备在旅行地读的几本厚厚的书……丈夫用在军队时学来的整理行李的要领开始检阅我的行李箱,把行李全都拿出来检查一遍,然后再放进去。
这么一折腾,天已经亮了。
我在头脑还不是很清醒的状态下来到了机场,慌慌张张地办好了登机手续,上了飞机。
此刻,我虚弱的身体状况就已经暴露无遗了。
我们买的是经济舱,又窄又不方便。
纯阳倒是挺舒服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动画片和书,还时不时地望望窗外,喝着果汁,很是惬意。
而我这个43岁的妈妈反倒一直在飞机上不停地扭来扭去。
“唉……怎么还不到呢!”就在我觉得浑身酸软、忍耐力达到极限的时候,伴随着纯阳微弱的鼻息声,飞机终于轻轻地滑落到了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
听说这个机场的入境审查程序很是烦琐,我忐忑不安地拉着纯阳进了入境审查台。
纯阳抬着头,开心地笑着。
不知道是因为看到纯阳明朗的笑容,觉得我们入境的目的很单纯,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检察人员只简单问了我们几个问题就给我们盖了入境许可章。
在此次旅行之前,纯阳就已经接触过很多介绍英国的实录片和书籍了。
她对这里好像一点儿都不陌生,一直不停地环顾着机场周围,比在国内的时候走得还快,甚至一度超过了我,走在我前面。
“妈妈!这里全都是英语国家的人呢!她们到底在叽里咕噜地说些什么啊,我一点儿都听不懂!哈哈。
”从机场出来,我们径直走到了地铁站,准备先去市内的宾馆。
听着广播里放的“MindTheGap!请留心地铁和站台间的缝隙!”,纯阳就像一只小鹦鹉似的,每到一站就跟着广播说:“MindTheGap!MindTheGap!”其实,她根本就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刚到伦敦没多久,我们激动的心情就一扫而空了。
伦敦的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之一,里面又旧又暗,视线很不好。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散文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散文在寻觅一家有名气的米粉店路上,必然会经过一座公园,据说这是古城里最大的公园。
冲着这个大字,我们带着米兜欣然前往。
走在大街上时,感叹这里的发展水平偏于落后。
基础设施破旧,电线密密麻麻,犹如一团乱麻,架在行人头顶。
砖墙残缺不整,漆体开始剥落,久经风霜的样子。
一进大门,整体并没有给我很惊艳的感觉,貌似跟国内的小型公园差别不大,但园内园外反差却很大。
乍一进来,倒像进了桃花源,让人心旷神怡,顿觉神清气爽。
米兜爸爸开始带着我们往左走,一条狭窄的小道通向尽头的儿童游乐场。
而这条路的左边,各种健身器材间隔一字排开,红色黄色交相呼应。
右边则有两家商店,一家卖副食,零零种种。
一家卖咖啡,门可罗雀。
往前走,便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种类的树。
园内树木高耸,大部分有些历史年头。
粗壮笔挺的枝干,茂密的树叶,在空中摇晃。
阳光照射在叶子上反衬出一点点亮光,表层的叶子颜色淡于里层,层叠交错。
在树枝上,很多盆小盆景悬挂其间,点缀其中。
各种花种,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煞是好看。
热带特有的椰子树高耸入云,折叠扇似的叶子长在树尖,像一把大伞。
而伞下,挂满了青色的椰子,他们簇拥在一块,紧紧抱成团。
一棵棵椰子树及叫不出名的老树整齐地排列在路的两边,叶子相簇在空中,组成一个拱形的林荫小路。
路边还有众多椰子形状的垃圾桶,石头做成的,比较有当地特色。
旁边是一座不大不小的人工湖,湖边绿树成荫,绿草成坪。
数只鸽子在岸边来来回回,寻觅食物,不时发出咕咕咕的叫声。
湖中心有两处菱形的小花坛,里面种着颜色各异的喇叭花,粉红色、白色,黄色,开放得正好。
一座小桥跨过人工湖,桥身乳白色,好似一个小花篮上的.手柄。
靠近桥旁边,从湖底伸出来三个管头,喷泉有一人多高。
一柱柱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纯净洁白,在高空,翻出花状,继而俯身向下,冲向水面,溅出一些小坑,泛出一圈圈的涟漪。
阳光从对面照过来,照在喷泉上,折射出好看的颜色。
我们很荣幸地看到了水中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上次见到彩虹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事已隔多年。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摘抄6篇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摘抄6篇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摘抄 (1) 有个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耐人深思的话,“现在的人渐渐活出这种趋势,有文化但没教养。
”这种“没教养”,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不守规矩。
我们多少次亲历这样的景象,又多少次读到这样的报道:一次室外大型活动后,现场留下满地的垃圾,“请勿乱扔垃圾”的牌子形同虚设。
一处禁止停车的地方,有人停下自己的车转身去做别的事,造成其他人的出行不便。
一场凭消费参与抽奖的商场促销,人们因为争抢顺序厮打起来,无视着请排队等待的提醒。
一个中国旅行团停留过的国外自助餐厅里,餐桌上满是剩菜,杯盘狼藉,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请勿浪费食物”的标语……不守规矩,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是人性中最自私的体现。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不守规矩”有一种奇怪的解读,不守规矩是一种特权,是一种聪明,是一种优越感,是可以容许的任性,守规矩是愚蠢,是有损利益,却唯独不是一种教养。
写有《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老先生说过,“一个国家是不是礼仪之邦,在排队上可以一目了然。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摘抄 (2) 在与女儿出发旅行的前一个月,我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领导希望我旅行回来后再回公司继续工作,但是我辞职的态度很坚决。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公司工作了20多年。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的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这份工作已经不能让我觉得幸福和着迷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对公司的工作了如指掌,我甚至觉得它浑身散发着陈腐的气味,如果再继续在这里工作下去,只会使我的能力慢慢倒退。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很小却很真诚的梦想。
女儿纯阳已经7岁,还有6个月就该上小学了。
我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一场旅行,一场属于我和纯阳的80天旅行。
跟纯阳同龄的孩子们大都被妈妈带着去上补习学校,我却天天想着攒跟纯阳的旅行经费。
纯阳只认识10个数,再多了就数不清了,对于这一点我很是担心。
可是,我还是觉得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很多比识数更重要的东西。
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就得通过去世界各地旅行来实现。
最浪漫的教养在路上

最浪漫的教养在路上
一起看世界
旅行前,和孩子聊聊目的地,找张地图,看看我们在哪里,目的地在哪里。
对于2-5
岁的孩子,主要是建立一种参与感,并非期望他们真的能弄明白地理位置,但潜移默化之
中孩子会对“世界”“方位”“路线”等产生概念上的认知。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背包,或携带行李箱。
只要父母愿意,再小的孩子
都能在点滴中建立独立生活的能力。
少一点“到此一游”的照片,多一些旅行中难忘的瞬间。
这点不难做到,只要父母有
心,总能拍到孩子难忘的瞬间。
让孩子融入当地的生活,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投其所好,品味当地的
特色饮食,观察人们的长相、穿着、特色文化等等,孩子们会喜欢发现、认识不同的新鲜
事物。
和孩子一起探索自然。
没有孩子天生不喜欢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树叶、昆虫、动
物,最美丽的东西永远藏在自然中,只需要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和孩子一起保护环境。
最简单的就是,不乱扔垃
圾。
回来后,和孩子一起创作。
只要孩子愿意,这是很
好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都高兴,不要把这个
当作任务来完成。
和孩子一起将每次旅行的记忆装进瓶子。
这个
应该比写几千字的旅行作文要简单有趣得多,
放在家里做装饰也很不错。
让孩子成为旅行的参与者,而不只是跟随
者。
父母先了解旅行的真正意义,才能用快乐有趣
的方式引导孩子。
到达我们所没有到达的地方。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最好的教养在路上是一部由赵路执导,丁基、王宁、日村勇纪等人主演的电影。
电影用温暖、感性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故事。
作为一部关于亲情、成长和爱的电影,不仅赢得了影迷的喜爱,更被视为是一部饱含人生哲理的佳作。
阅读这部电影的小说原著,我的感受是无比真挚和触动人心。
故事的主人公父亲和儿子之间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大众化的话题,但是,作者运用了一个个小细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
父亲以拾荒为生,为了儿子的教育和幸福,带着儿子开始了一段穿越整个中国的旅程。
在路上,儿子和父亲渐渐了解了彼此,也逐渐理解了周边的人和事、世界的真相和复杂性。
看似一座座大山、一条条繁忙的街道、一群群陌生的人,其实都蕴含着众多的故事和秘密。
在看到这部电影时,我被它深深地感染和打动。
它唤起了我对家庭、亲情、父母的思考。
在现今疫情背景下,很多人因为疫情原因,不得不长期分离。
看到电影中的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我时常想到自己的家人,也想到了那些在疫情中无法见面的亲朋好友。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如此珍贵和不能被替代的,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和珍惜。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拾荒者,电影也展现了随处可见的贫穷现象。
这种社会现实让我想起了我们身边许多存在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等等。
电影中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幸福,不惜天南海北的寻找,这种毅力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忙碌于工作和事务,却常常忽略了身边的润物细无声之处。
在观看这部作品后,我将会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世间的温暖。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部电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共鸣,它给了我们启示和思考。
它唤起了我们对父母、家庭、亲情的思考,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何等珍贵。
同时,它也展现了现代社会中极度分化的代价,提醒我们关注那些被遗忘者、被边缘化、弱势的群体。
父亲在路途中所经历的沧桑和所有挫折,其实都是一种心路历程,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
由于我是一个超级爱旅行的人,为了积攒带孩子旅行的经验,前一段时间读了《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它是一本关于亲子旅行的书,作者辞去了20多年从事的工作,带着即将入学的7岁女儿进行一趟80天的”苦旅“。
母女二人在80天里游历了5个国家——英国、土耳其、希腊、埃及、德国。
作者将旅行种的所见所闻,或欢喜、或伤心,女儿的成长、自己的变化,点点滴滴,全部记录下来,似随笔,似日记,温暖人心,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在妈妈的影响下,小主人公纯阳特别的懂事,能够在妈妈生病劳累的时候给予照顾,并抚慰妈妈,让看书的人都感受着这份温暖和爱。
我的儿子在两岁后,只要有充裕的时间,我们就领着他出门旅行,意在拓展孩子的视野。
于是,就有了钟爱旅行的妈妈带着孩子走南闯北的身影,旅行中不管他是否听懂,不停地灌输着自己的看法。
并且每次旅行回来,都满心希望孩子能有所感悟,侃侃而谈。
而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自己对于亲子旅行的意义太过于肤浅,鄙陋。
特别同意作者的一句话:“带着孩子旅行,不只是在乎看到什么,重要的而是在内心沉淀后深深的感受着什么”。
借用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你在路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
风景装饰了你的梦,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
她们历时80天,跨越5个国家,30个城市,看到了不同的人和风景,而她们自己,同时又成为了与其相遇在路上的人们,眼里和心上的一道独特美好的风景。
---在路上,别人是你眼里的风景,你亦是别人心上的风景。
作者带着女儿,这样自由勇敢地,让身体和心灵行走在路上。
这样的行走,让妈妈一边行走,一边发现……小纯阳呢,一边行走,一边长大!行走在路上,教养就在路上。
英国、土耳其、埃及、希腊、德国,一路上她们看到了各种美丽的风景、领略到世界美好的人们,有温情善良,热情可爱,也发现了落后贫穷的无奈与挣扎,她们,用身体和灵魂去领略,领略这个世界的各式滋味。
遇上了温良热情的人们,她们的心充满了温暖感动和不舍;而面对那些有欺骗行径的人呢,她们则已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妈妈带上小纯阳这样地行走,通过与各种人们真切的接触、亲身的经历和体会,润泽着小纯阳的幼小心灵,让她通过行走、得到光明的成长。
而就在与妈妈的行走中,小纯阳不单止领略到世界不同的美好风光,扩宽了认知和视野,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如何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在埃及,她们备受欺骗,她们也看到了埃及的贫穷和落后,可是她们学会了用心去接近别人的方法,她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在德国、她们看到了亲情的温馨与关爱,由此及彼,她们有了更多热情拥抱世界,努力生活的动力。
在英国,她们领略着来自陌生人的浓浓温暖和情意,使对这人世充满了一种感恩之心……更重要,一路辛苦旅途的历练,使纯阳的心智迅速成长干练。
妈妈一路行走,一路惊喜地看着迅速成长的女儿,发现着、惊喜着。
书里插入很多妈妈和小纯阳旅途中的各式摄影图片,让人一路阅读着一路跟随着她们的足迹欣赏各国风光,看着照片里天真可爱笑靥灿烂的小纯阳,心底有温柔爱意弥漫。
他们行走的路线与我当时拿到书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去的城市地方大多数不是名胜古迹,与我们熟知的旅行看好山好水好风景完全不一样。
由衷的感叹和佩服这样的勇敢型妈妈,不仅是有一颗说走就走的勇气,更有一颗独自带着孩子旅行勇敢的心。
不管是选择埃及还是
处于经济债务危机的希腊,以及选择带着孩子沙漠行走只为看沙漠狐,都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这本书给我最多的感受是面对女儿的行为作为妈妈的态度,温柔而坚定。
牵着小人儿的手,一起感受这个世界,不管是贫瘠还是富有,不管是欺骗还是温情,他们都用一颗包容之心感恩之心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我始终认为,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
孩子越小,对周围的感受力就越强。
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或许等他长大了记忆也淡忘了,但是留在我们心底的回忆以及当时的感受是难以磨灭的,有机会等孩子再次重走一回,让他回想当时爸爸妈妈曾经牵着他的手,一起仰望这里的天空,感受过这里的海滩,爬过这座山,这应该是一种珍贵,幸福,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