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国园林史-园林的成熟期

合集下载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

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史1.广义园林:在一定X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XX及神话的物化场所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X围之内。

(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1)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

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一、起源:1园林雏形(1)囿——狩猎、栽培、圈养(2)台——通神、望天。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2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天宫崇拜山岳灵石灵水灵物崇拜天人合一思想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神仙思想二、主要园林实例1、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2、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1)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2)吴国姑苏台: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 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
在长安的远郊以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
星罗棋布 仙游宫
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写下了
著名的《长恨歌》
今仙游寺法王塔
华清宫 在今西安以东 规划布局基本上以长安城为蓝本,北宫南苑,是规模 宏大的离宫御苑 苑林区 以建筑物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 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 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是人杜牧有《过华清宫绝句》
具体细节
大体上仍沿袭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 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建 筑,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为游赏景点 海北有十六组建筑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 南有五个小湖 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 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 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 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
中轴线自北向南通过皇城和朱雀门大街,直达大城正南
门,形成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形成居住区“坊”和 “市”,市坊严格分开 开凿四条水渠解决城市供水,为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提 供用水的优越条件,促进皇家园林发展

唐朝的长安城
为当时世界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 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北端

唐代别墅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风 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长安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 东郊:贵族、大官僚别墅园林,格调华丽 南郊:文人官僚的别墅,格调朴素无华,富于村 野意味 洛阳在近郊的别墅也很多(例:平原庄)
一些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如扬州、苏州、杭 州、成都)等的近郊和远郊也有别墅园林建置, 如成都的杜甫草堂(浣花溪草堂),历经历代改 建一直延续至今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
1
2
3
2.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蓬莱神话
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 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1.昆仑神话(神山信仰、神木信仰)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汉武帝的陵墓 茂陵
城内
城外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公元68年)时建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国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4、东汉宫苑、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三)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殷商的版图 六回迁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甲骨文
西周的版图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1.
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第8章 中国园林史-园林的成熟期

第8章 中国园林史-园林的成熟期

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其余八 卷将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 这三本著作内容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和叠山、 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的技艺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 美学范畴
对西北郊的风景进行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发 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观光游览的对象 例:香山寺、碧云寺、园静寺
香山寺
碧云寺
8.6 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比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园冶》
作者:计成 内容:全面讲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
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全书分三卷,卷首有“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相当于绪 论篇,然后有十 篇立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 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评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为世界造 园名著之一
8.5 寺观园林

概述
元以后,佛教和道教趋于衰微,但寺院和宫观建筑仍然
不断兴建,不仅在城镇之内及其近郊,而且许多名山胜 水往往因寺观的建置而成为风景名胜区,占着大多数 城镇寺观除了独立的园林之外,还刻意经营庭院的绿化 或园林化 郊野的寺观则更注重与其外围的自然风景相结合而经营 园林化的环境,大多成为公共游览景点
“一池三山”:太液池、
万岁山、圆坻( dǐ )、犀 山 最大岛屿琼华岛,改名为 万岁山(广寒殿、荷叶殿、 温石浴室) “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 形高台,上建仪天殿,北 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桥, 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 犀山最小,上植木芍药。
万岁山
圆坻
8.2.2 明朝皇家园林
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
沼泽地 主康 要熙 园时 林北 分京 布西 图北 郊

4.园林成熟期

4.园林成熟期




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 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园林布局特点: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 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 园中是仅有的。 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 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 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88%。 佛香阁,昆明湖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即界于山北麓与北 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称后溪河,占全园面积的12%。惠山园(谐趣 园)、苏州街
苏州沧浪亭
位于苏州城南部的三元坊附近,为现存最为悠久的一 处苏州园林。 五代末为一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诗人苏舜钦(子美) 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山阜上建沧浪亭,并作《沧 浪亭记》,逐渐出名。后几经易主,清康熙时大修, 形成今日之规模,占地1公顷多。特点为: 1. “崇阜广水”的自然景观。 2. 互相借景,景色丰富。 3. 竹翠玲珑,名人刻像。
东南部景色
岭南私家园林


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古称南岳。 汉代,岭南地区已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清初, 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私家 造园活动开始兴盛,又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 建和台湾等地。清中叶以后日趋兴旺,在园林 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 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 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 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从吹台方亭看白塔,五亭桥晨景

中国园林概述

中国园林概述
除此外还有其他风格的造园手法,例如上海的凡 尔登公园(现国际俱乐部)和法国公园的沉床园, 都具有法国勒诺特式风格;河南鸡公山的颐楼和无 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显然具有意大利台地园风格; 上海的汇山公园(现杨浦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局部 风景区是荷兰式的风格。
新中国诞生后,不少城市人民政府把原来仅供少数 人享乐的场所改造为供广大人民群众游览、休息的 园地,很少新建公园。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 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城市 园林绿化也由恢复变成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阶段。 许多城市开始新建公园,加强苗圃建设,进行街道 绿化,并开展工厂、学校、机关等单位以及居住区 的绿化,使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工作上的失误, 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 转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时期,在严重困难 的形势下,园林绿化的资金大大压缩,建设工程被 迫停了下来。片面强调“园林综合生产”、“以园 养园”,出现了公园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
在“文化革命”中借口反对“封、资、修”和破 坏“四旧”,园林绿化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城市中 特别是居住区、单位庭院内的绿地大量被侵占,与 此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机构、科研院校也遭 到厄运。中央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已陷于停滞。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萌芽期—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高潮 期—变革期—新兴期 萌芽期:殷、周
园林雏形——园、圃、囿(台) 功能:狩猎场地—游乐、礼祭—游观 代表:周文王灵囿 形成期:秦、汉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代表:阿房宫、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和瀛洲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林 寺庙园林
成熟期 : 隋、唐、宋
山水建筑宫苑、 自然山水园林 、写意山水园林 代表: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

第8章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第8章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苏州狮子林假山
(二)北方的私家园林
❖ 概说(以北京为例)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地, 私家营园很兴盛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如萃锦园
西
中东

路路
萃锦园平面图
萃锦园园门
萃锦园爬山廊
(二)北方的私家园林
❖ 概说(以北京为例)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民区内, 如半亩园
十七孔桥
清漪园(颐和园)
❖ 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
谐趣园
苏州河(后湖) 知鱼桥
皇家园林的成就
➢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 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
四、 私家园林
(一)江南的私家园林
❖ 概说
私家园林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 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
❖ 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 田野
三、 皇家园林实例
(一) 大内御苑 -----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 西苑 ➢ 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
西苑
❖ 琼华岛南坡
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白塔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
第8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 (AD 1736——1911)
.
❖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国 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 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 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 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期的 中国园林个Βιβλιοθήκη 春山个园夏山个园秋山

中国古典园林第八讲

中国古典园林第八讲
♠ 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仍保留明代旧观; ♠ 西苑则进行了较大的增建和改建。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四、清初的皇家园林—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北京西北郊
按其地貌景观特色分为三大区域: 1、西区以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 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 2、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 中心的河湖平原; 3、东区即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 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泽地。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一、历史背景
一、明代废除宰相制,把相权和君权集中于皇帝一身。绝对集权的独夫 统治要求政治上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秩序
♠ 皇家园林又转向表现皇家气派,规模又趋于宏大了; ♠ 文人造园的意境更着上一层压抑心里的流露,把园林发展推向了更高的艺术
境界。
二、宋代开始对于文人士大夫士流文化而缓慢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本主义 色彩的市民文化,到明初加快了发展步伐,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风起变 化而大为兴盛起来。
元代皇家园林均在皇城范围之内,主要的一处即在金代大宁宫的 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占去皇城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段,十 分开阔空旷,尚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粗狂风格。
元代大内御苑
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 液池,池中三个岛屿呈南 北一线布列,沿袭着历来 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 的传统模式;
最大的岛屿即金代的琼华 岛,改名万岁山。山的地 貌形象仍然保持着金代摹 拟艮岳万岁山的旧貌。
皇城位于外城之南部略偏西, 周围约20公里。皇城中部为太 液池,池之东为宫城即大内, 大内的朝、寝两大殿呈工字形。
明成祖即位后,自南京迁都北京。 永乐{八年(14 20年),在大都的基 础上建成新的都城——北京,并确 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
内城面积比大都略小。东西长约7 公里、南北长约5.7公里,设城门 11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池三山景区
B
A
荷风四面亭
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
见山楼景区
小飞虹景区
“小飞虹”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 廊桥,亭、廊、桥置于一体,朱红 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 飞虹,故名“小飞虹”。
底层为藕香榭 上层为见山楼
西区
倒影楼 留听阁 与谁同坐轩 宜两亭 卅六鸳鸯馆 塔影亭
9.4.2 北京的私家园林
“一池三山”:太液池、
万岁山、圆坻( dǐ )、犀 山 最大岛屿琼华岛,改名为 万岁山(广寒殿、荷叶殿、 温石浴室) “圆坻”为夯土筑成的圆 形高台,上建仪天殿,北 面为通往万岁山的石桥, 东西架桥连接太液池两岸 犀山最小,上植木芍药。
万岁山
圆坻
8.2.2 明朝皇家园林
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

特征
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的园林为主流,
数量上占着绝大多数 园林的内容:有的保持着士流园林的传统特色,有的则 更多地著以显宦、贵族的华靡色彩 造园叠山多使用北太湖石和青石 由于气候寒冷,建筑物封闭多于空透,形象凝重 植物多用北方的乡土花木

元代
大都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城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代表:

《园记》
《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有所发展,具体而全面记述私家园
林的文字材料更多
8.2 元、明皇家园林
8.2.1 元朝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建置不多,均在皇城范围内 主要的一处即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
园林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呈南北一线布
列,沿袭“一池三山”传统模式
8.2.1 元朝皇家园林
远香堂
远香堂内景
远香堂遥对雪香云蔚亭
枇杷园
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 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 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云墙
枇杷园剖面图 海棠春坞景观
海棠春坞 的连廊
透过枇杷园的门洞看雪香云蔚亭
香洲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 理想与情操。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 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 跳板登“船”。
沼泽地 主康 要熙 园时 林北 分京 布西 图北 郊
8.3.3 行宫御苑与离宫御苑
康熙时期
在原香山寺旧址扩建香山行宫,在玉泉山南坡建另一座
行宫御苑澄心园,后改名为静明园 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 在承德建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 赐圆明园给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 雍正时期 扩建圆明园,成为长久居住的离宫御苑(清代第三座) 扩建香山行宫 到雍正末年北京西北郊已建成四座御苑和众多的赐园, 开始形成皇家园林集中的特区
万柳堂)
8.4.2 北京的私家园林

明代
宅园散布内城和外城各处,尤以内城的风景游览地什刹
海一带为多 利用外城旧河道的供水条件而在外城兴建私园的也不少 郊外的私家园林多为别墅园,绝大部分散步在西北郊一 带(如雅致简远的勺园、豪华富丽的清华园)

清初
北京城内宅园多于明代,一些有名气的园林都为文人和
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变成半岛,把原 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把原 来与西岸间的木吊桥改成石拱桥“玉河桥”。 往南开凿南海,奠定北、中、南三海布局“玉 河桥”以北为北海,北、南海之间为中海。 在琼华岛和北海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使太液 池的天然野趣更增益人工点染


8.2.2.2 御花园
民间建筑技艺精湛,盛产造园用的优质石材

评价
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
影响其他各地的园林(甚至皇家园林)

扬州的私家园林
明代
绝大部分是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郊外的
别墅园尚不多 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影园、休园、嘉 树园、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
8.1 历史背景

政治
明清皇帝集权加强,要求有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制度

经济
明中期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一部分向
士流靠拢,出现“儒商合一”,使社会风俗时尚、价值观念 发生变化

意识形态
新儒学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代理学,更加强化上下等级之分
和纲常伦理规范 明初大兴文字狱,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人士大夫苦闷、压抑,企图摆脱礼教束缚,要求个性解放
对西北郊的风景进行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发 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观光游览的对象 例:香山寺、碧云寺、园静寺
香山寺
碧云寺
8.6 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比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园冶》
作者:计成 内容:全面讲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
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全书分三卷,卷首有“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相当于绪 论篇,然后有十 篇立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 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评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为世界造 园名著之一
私家园林之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 朝正德年间,是中国一 座著名的园林。 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 园之一,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 的留园齐名。
“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区
(原“补园”)
N
中区
(原“拙政园”)
东区
(原“归田园居”)
拙政园中区概况:
8.6 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比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长物志》(长(zhànɡ)物”——多余的物)
作者:文震亨 内容: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
木、水石、禽鱼四卷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
作者:李渔 内容:共分九卷,第四卷“居住部”是建筑与造园的理
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 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取水方便,附近也有太湖石、黄石 产地 苏州城内著名的园林 始建于北宋:沧浪亭 始建于元代:狮子林 创建于明代后期: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西 园、芳草园、恰隐园 这些园林屡经后来的改建,如今已非原来的面貌 苏州城近郊的别墅园林也不少
8.2.2.2 御花园
中、东、西三路布置,中路居中偏大——钦安殿(最大);东西两 路建筑的体量较小,以此烘托、反衬中路钦安殿之宏伟。 东路北
端偏西而改建为太湖石倚墙堆叠的假山“堆秀山”上有御景亭。
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御景亭
万春亭
8.3.1 总说
8.3 清初皇家园林
பைடு நூலகம்

元、明、清初时期(AD1271——1736)是中国古 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造园活动的特点,大体上是第一阶段的延 伸、继续,也有发展和变异 总体发展趋势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 明初战乱不定,造园活动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 永乐(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以后 呈现活跃状态 明末和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达到了高潮的局面
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其余八 卷将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 这三本著作内容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和叠山、 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的技艺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 美学范畴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8.4 私家园林
8.4 .1 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的范围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

发展条件
经济的发达冠于全国
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风之盛居于全国之首 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于花木生长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 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 布置堂、榭、亭、轩。 5大景区: 见山楼景区 一池三山景区 小飞虹景区 远香堂景区 枇杷园景区
见山楼景区 中 部 园 区 平 面 图 一池三山景区
小飞虹景区
远 香 堂 景 区
枇 杷 园 景 区
远香堂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 是拙政园的主建筑,远香堂是一 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 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 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皇城的情况则变化较大,导致清初大内御苑的许多变化
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仍保留明代旧观 东苑仅有少量景观保留 西苑进行了较大的增建和改建
8.3.3 行宫御苑与离宫御苑
北京西北郊可分三大区
西区:以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 中区:以玉泉山、瓮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 东区: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
8.5 寺观园林

概述
元以后,佛教和道教趋于衰微,但寺院和宫观建筑仍然
不断兴建,不仅在城镇之内及其近郊,而且许多名山胜 水往往因寺观的建置而成为风景名胜区,占着大多数 城镇寺观除了独立的园林之外,还刻意经营庭院的绿化 或园林化 郊野的寺观则更注重与其外围的自然风景相结合而经营 园林化的环境,大多成为公共游览景点
第8章 园林的成熟期
元、明、清初时期 (AD1271——1736)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成熟 的时代背景及代表性园林。 教学重点及难点:元明清时期园林的特点及各种代表性 的园林。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过程
2

宏大,突出皇家气派,带有更多的宫廷色彩 其中少数建在紫禁城内廷(紫禁城内大内御苑仅有御花 园和慈宁宫花园两处) 几座主要的大内御苑都建在紫禁城外、皇城内的地段 (如西苑、万岁山、兔园、东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