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析氢反应机理

合集下载

析氢反应h电解池

析氢反应h电解池

析氢反应h电解池
析氢反应是一种通过电解水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在析氢反应中,水分子(H2O)被分解成氢气(H2)和氧气(O2)。

当一个电流通过水时,水分子会被电解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氢离子会被吸引到阴极(负极),而氢氧根离子则会被吸引到阳极(正极)。

在阴极上,氢离子接受电子,形成氢气分子。

而在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形成氧气分子。

这个反应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电解池来实现。

电解池由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组成,它们之间通过一个电解质溶液(如盐水)连接起来。

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水分子会被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析氢反应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氢气是一种非常干净的燃料,燃烧之后只产生水。

因此,氢气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能源的替代品,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氢气也被用作氢燃料电池的燃料,可以产生电能。

氢燃料电池被认为是一种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可以驱动电动汽车等设备。

然而,析氢反应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其能源效率较低。

第二,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很难被压缩和储存。

此外,氢气的燃烧性也使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总的来说,析氢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

它在可持续能源和氢燃料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要实现析氢反应的商业化应用,仍然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析氢反应将为人类的能源需求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光催化析氢 综述

光催化析氢 综述

光催化析氢综述
光催化析氢是一种利用光能促进水分子的光解反应,产生氢气的过程。

这种技术具有潜力成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方式,因为它可以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力,并且产生的氢气是一种清洁的燃料。

在光催化析氢中,通常使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光催化剂。

这些半导体材料能够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并驱动水分子的光解反应。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氮化镓(GaN)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和电子传导性能,能够有效地促进光催化析氢反应。

光催化析氢的反应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光激发、电子传输、水分子吸附和催化反应。

当光照射到半导体催化剂表面时,光激发了半导体中的电子,并形成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和空穴可以通过半导体中的传导带和价带进行电子传输。

在水分子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后,电子和空穴可以参与催化反应,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尽管光催化析氢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光催化剂的效率和稳定性。

虽然一些半导体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光照条件、反应温度和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寻找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

另一个挑战是光催化析氢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光催化析氢技术,以解决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

铝合金的吸氢及析氢过程机理

铝合金的吸氢及析氢过程机理
据(7)式括号内的第二项,

它实质上表征了金属熔体的气体饱和度指标。根据力学原理稳定气泡的泡内压强与泡外压强Pw相等,即:PH2=Pw
故αm表示了当外压为Pw时,结晶过程开始时刻金属熔体为氢所饱和的程度。
当Pw=1 MPa时,
α1=CH,初/(KH2(l))
则Pw等于mMPa时
αm=α1/Pw1/2
上述溶氢现象在含镁的铝合金中尤为突出,这是由于镁使氢原子更趋于离子化,虽然铝的溶氢能力较其它金属小,但在一定过热度和熔体被氧化铝夹杂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可溶解的氢甚至比正常溶解度高出许多倍,而且一般不会与合金元素生成氢化物。
4铝合金中氢析出的机理
4.1气泡生长的条件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稳定的气泡核形成后不论气体来源如何,若析出的气泡核内总压力∑P内大于外部总压力∑P外,气泡就能自发胀大排除。铝合金熔铸过程中可近似地认为
取100g金属,结晶开始时的含氢浓度为CH,初。当第一个气泡析出时,若有n克合金结晶,则剩余液体的量为(100—n)g。于是,熔体中的实际氢浓度CH(l)为饱和浓度。
式中为分压为的氢溶于金属液平衡常数。固体金属中氢原子的实际浓度为
式中CH,S为固体金属中氢原子的平衡浓度,是分压为的氢向固体金属溶解氢的平衡常数。
4.2氢原子的极出机理
氢原子从铝合金液中析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a.氢原子向泡核表面扩散;
b.激活生成共价氢分子;
c.气泡长大、排除并在原泡核部位留下部分残余气体构成新的气泡核。
其中扩散环节为限制环节。其速率方程为

5铝合金铸件中的微小针孔的成因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合金在恒温t℃下结晶(如纯铝或共晶合金)。
0.151 0.200 0.840 0.150 0.115 0.929 0.150 0.089 0.957

电化学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

电化学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

第6章 气体电极过程所谓气体电极过程是指涉及气体的电极反应。

换句话说,反应物或产物为气体的电极反应就是气体电极过程。

如工业生产中电解制备H 2和Cl 2。

222Cl e Cl →---再如:--↔++OH O H e O 42422也是气体电极过程。

研究气体电极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气体电极过程的规律,控制反应的进行,使其为科研和生产服务。

比如在电解法制备氢气中,我们可以设法降低氢析出过电位(如选择电极材料等),从而节约能源。

再如在电池工业中,充电过程中正极要有2O 析出,该反应都是副反应,对电池充电有害,我们通过研究可以设法提高2O 的析出过电位,从而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同样在电镀技术中,负极常常伴随着2H 的析出,由于存在该反应,使镀液体系的电流效率下降。

若能设法提高2H 的析出过电位,则电流效率则可以提高,从而节约能源。

还有就是22O H -燃料电池、Air Al ,Air Zn --电池等等都涉及气体电极过程,这方面例子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气体电极过程中,研究得比较多,比较透彻的是氢、氧电极过程。

尤其是氢电极过程研究得最多,重现性好,人们认识也比较一致,有关氢电极过程的一些理论也是比较成熟的。

而氧电极研究的也不少,但认识不一致,提出几十种机理。

因此本章以氢电极为重点,氧电极也做一定介绍。

由于气体电极过程一般都涉及表面转化问题(或易于生成新相),大都涉及在电极上的吸附、吸附态中间粒子。

故先讨论吸附问题:6.1 氢原子和氧在电极上的吸附本节主要介绍吸附的方式、研究吸附的方法和吸附量的求出。

氢通常是以原子形式吸附的,而氧的吸附则是很复杂的,故不特指氧原子。

(可能形成222222O H HO HO O OH OH O O 、、、、、、、----…,ϕ不同,也可几种形式同时存在)。

氢原子吸附主要在Ni Fe Pd Pt 、、、等过渡金属表面上,而在Zn Cd Pb Hg 、、、等金属表面上从未发现过较大量的吸附氢原子。

析氢反应h电解池

析氢反应h电解池

析氢反应h电解池
析氢反应是指通过电解水来分解水分子,将水分子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在析氢反应中,水分子被电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经过电解池中的电子传递,氢离子在阴极上接受电子,并与电子结合形成氢气,而氧离子则在阳极上失去电子,生成氧气。

这个过程中,电解池是一个重要的装置,它通常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组成。

电解质可以是盐溶液,也可以是酸碱溶液。

两个电极分别被称为阴极和阳极,它们通常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如金属或碳。

当通电时,阴极吸引氧离子,而阳极吸引氢离子。

在析氢反应中,电解质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产气的纯度。

一般来说,酸性电解质比碱性电解质更容易产生纯度较高的氢气。

此外,温度和电流密度也会影响析氢反应的效果。

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电流密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能量消耗和设备的耗损。

析氢反应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上,氢气可以用作氢气燃料电池的燃料,用于发电和驱动电动汽车。

在实验室中,析氢反应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手段,用于制备氢气供实验使用,或用于其他化学反应的需求。

析氢反应是一种通过电解水来分解水分子,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它在工业和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
和化学合成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电解质和控制条件,可以提高析氢反应的效果和产气纯度。

电算化作业--论氢电极催化析氢过程的可能反应机理

电算化作业--论氢电极催化析氢过程的可能反应机理

论氢电极催化析氢过程的可能反应机理【摘要】分析H2在阴极析出的基本步骤;利用Tafel公式区分电极材料对H2的催化活性;讨论氢析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可能进行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氢电极、析氢反应、机理。

前言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是物质并不是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从科学技术方面找寻新的能源,是现今科研的新方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氢能源,它属一中清洁的高能源。

用电催化析氢是制备此新能源的好方法,有必要对催化析氢作进一步探究。

1、氢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由于阴极所处的溶液酸碱性的不同,氢离子在阴极的反应就不一样。

A、在酸性溶液中阴极:2H+ + 2e—→H2阳极: H2→2H++2eB、在碱性溶液中阴极:2H2O + 2e →H2 + 2OH-阳极:H2 + 2OH- → 2H2O +2e2、氢离子在阴极上的还原过程:A. 液相传质步骤H3O+(溶液本体)→H3O+(电极表面附近液层)B. 电化学反应步骤H3O+ → MH + H2O (酸性)H2O + e + M →MH + OH- (碱性)C. 随后转化步骤a. MH + MH→ H2 (复合脱附)b. MH + H3O+ + e→H2 + H2O (酸性)c. MH + H2O + e→H2 + M + OH- (碱性)D. 新相生成步骤 nH →H2在许多电极上氢的析出反应都具有较大的超电势.所谓超电势是指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与之相对应的电极电势就是其平衡电极电势,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势将偏离其在平衡状态时电极电势的值,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电极的极化.我们把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势与平衡电极电势之差的绝对值称为超电势[1].1905年,塔菲尔(Tafel)在研究氢超电势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超电势(η)与电流密度(i)有如下关系:η=a+b*log|i|.此式称为塔菲尔公式,a、b称为塔菲尔常数,它们决定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温度和溶液组成等.公式中经验常数a的物理意义是指当通过电极上电流密度为1A/cm2时电极上超电势的值.在不同材料制备的电极上经验常数a的数值很不相同,表示不同电极表面对氢在电极上析出过程有着很不同的反应 能力.而经验常数b主要表征电极表面电场对氢在电极上析出时的活化效应,经验常数b在大多数金属电极的纯净表面上几乎都具有比较接近的数值,这就说明电极表面电场对氢析出时的活化效应大致相同.测定a、b值是研究电极反应动力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电解工业推算槽电压与电极电流密度关系的依据之一.塔菲尔公式只适用于电流密度较高的区域.在i非常小时,此式不适用.在i很小时氢在电极上析出时的超电势也很小(η<±0.03伏)时,超电势与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即η=ki.k为比例常数.3、析氢反应的影响因素a.金属材料本性由于不同金属对析氢反应有不同的催化能力,金属促进或阻碍电子与氢离子结合能力不同。

析氢反应原理

析氢反应原理

析氢反应原理
氢气反应的原理是通过氢分子(H₂)的断裂和重新组合来释放氢原子(H)或氢离子(H⁺)的过程。

这些反应可以是热化学反应,也可以是电化学反应。

在热化学反应中,常见的析氢反应包括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

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酸中的H⁺离子与金属表面的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金属与水反应的过程类似,金属表面的电子从金属原子中脱离,还原水中的H⁺离子,生成氢气。

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则是有机物内部氢原子与其他原子的键断裂,释放出氢气。

在电化学反应中,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可以实现析氢反应。

电解水是通过施加电流来使水中的H₂O分子发生电离,形成氢离子和氧离子。

其中,氢离子被还原成氢原子,并在电极上释放出氢气。

值得注意的是,析氢反应需要克服能量障垒才能进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加入催化剂以降低反应活化能。

常用的催化剂有铂、镍等金属。

此外,在电化学反应中,还需要外部电源来提供所需的电流。

6第六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6第六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EO2 1.229 0.059 pH
★整个吸氧的阴极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分步骤:
1)氧向电极表面输送;
2)氧吸附在电极表面上;
3)氧离子化。
氧向金属表面输送的过程
a) 氧通过空气-溶液界 面溶入溶液,补足它在溶 液中的溶解度; b) 以对流和扩散的方 式通过溶液本体的厚度层;
c) 以扩散的方式通过金 属表面溶液的静止层而到 达金属表面。
★金属方面 1)金属材料种类和杂质 金属材料种类和所含杂质的影响既涉及 阴极反应又涉及阳极反应这一影响,混合控 制腐蚀体系比阴极极化控制腐蚀体系明显。 (2) 阴极区面积
(3) 金属表面的状态
析 氢 160 量 ( 毫 升 120
80
200 0.97% Cu 1.23%Fe 1.07%Sb
1.03%Sn
10 0
( )
(
低碳钢失重
3.33
0 1.0 2.0 NaCl浓度 (mol / L) 3.0
)
氧的溶解度和低碳钢的腐蚀速度与NaCl溶液浓度的 关系
2、析氢电位
★ 析氢过电位:一定的电流密 度下,氢的平衡电位EeH与析 氢电位EH之差:
H EeH EH
析氢过电位H与氢离子的阴极 去极化的过程,电极的材料和溶液
组成等因素有关。
析氢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
3、氢离子的阴极去极化的反应步骤
1)水化氢离子迁移到阴极表面,接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同时脱去水分子,在电极表 面形成吸附氢原子:
H+•H2O+eHad+ H2O
称为氢离子的放电反应
2) 吸附的氢原子除了进入金属内部外,大部 分在电极表面扩散并复合形成氢分子。 两个吸附的氢原子进行化学反应而复合成一 个氢分子,并发生脱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气体电极过程: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气体在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当这种气体反应成为电极上的主反应或成为不可避免的副 反应时,就称该电极过程为气体电极过程.
在各种实际电化学体系中,最常见的气体电极过程是氢电 极过程和氧电极过程.
精品课件
6.1 氢电极反应的电催化
氢电极反应包括:氢气的析出和氧化。 氢气的析出反应:氯碱工业上的阴极反应,金
ablgI
此式称为Tafel公式.
精品课件
经验常数a的物理意义
是当电流密度为lA·cm-2时超电势的数值. 它与电极材料、电极表面状态、溶液组成以及实验温度
有关。 氢超电势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于a的值,因此a的值越小,
氢超电势也愈小,其可逆程度越好,电极材料对氢的催 化活性也愈高。 在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电极上a的数值可以很不相同,表 示不同电极表面对氢析出过程有着很不相同的“催化能 力”.
电化学步骤 (快)+复合脱附 (慢) 电化学步骤 (慢)+复合脱附 (快) 电化学步骤 (快)+电化学脱附 (慢) 电化学步骤 (慢)+电化学脱附 (快)
(Ⅰ) (Ⅱ) (Ⅲ) (Ⅳ)
(Ⅱ) 、(Ⅳ) 是迟缓放电理论; (Ⅰ)是复合脱附理论; (Ⅲ)是电化学脱附理论。
精品课件
四、三种理论的动力学方程
附; 3. H3O+不可能在电极表面同一点同时放电,初始
产物应是H原子,而不是H2.
精品课件
析氢反应历程中可能出现的步骤
1.电化学步骤 H+(或H2O)+e-→MH
2.复合脱附步骤 MH+MH→H2,
3.电化学脱附步骤 H+(或H2O)+MH十e H2
[A] [B] [C]
精品课件
氢析出过程的反应机理 可以有下面四种基本方案:
1.迟缓放电理论 假若发生阴极极化,
IH ik ia

IHi0 ex R n p T F H ex R p nT F H
IH i0
IH i0expRnTFH
H2 .3 n RF lToi0g 2 .3 n R 精品F l课To 件IH g
2.复合脱附机理
如果复合脱附步骤为析氢电极反应的控制性步骤,设平
精品课件
2.在低电流密度下 测H 量时,必须考虑到由于改 变电极电势而引起的双电层充电电流。
3.极化曲线测量的速度和方向。考虑建立稳定 的表面状态所需时间与测量速度相对大小之 间的关系。
精品课件
二、基本实验事实
在许多电极上氢的析出反应都伴随着较大的超 电势 。
1905年Tafel首先发现,许多金属上的氢析出超 电势均服从经验公式:
有时也观察到较高的b值(>140mV),可能引 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在所涉及的电势范围 内电极表面状态发生了变化。在氧化的金属表 面上,也往往测得较大的b值.
精品课件
三、氢析出反应的可能反应机理
假设: 1. H原子具有高度的活性,可以吸附态存在于电极
表面; 2. H2价键饱和,无活性,常温下在电极表面不吸
属沉积反应和有机物还原反应中是一个竞争反 应,并且也是金属腐蚀中的反应之一。 氢气的氧化反应,受燃料电池研究的推动,对 其电催化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品课件
一、氢电极过程的重要性
1.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是公认的电极电位的基准,以它
为基准的电位系列称为氢标电位。在电化学研究和电化 学测试中应用极为普遍。 2. H电极反应,是一类去极化剂。 金属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含有 能使该种金属氧化的物质,即腐蚀的去极化剂。去极化 剂还原的阴极过程与金属氧化的阳极过程共同组成整个 腐蚀过程。 3. 研究这一过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获得的电极过 程的一般规律对其它过程均有指导作用。
精品课件
按照a值的大小,可将常用电极材料大致分为三类
1.高超电势金属(a≈1.0—1.5V),主要有Pb,Cd,Hg, T1,Zn,Ga,Bi,Sn等;
2.中超电势金属(a≈0.5~0.7V),其中最主要的是Fe,Co, Ni,Cu,W,Au等;
3.低超电势金属(a≈0.1—0.3V),其中最重要的是Pt,Pd, Ru等铂族金属.
精品课件
a的分类方法虽然简单, 但பைடு நூலகம்电化学实践中选择 电极材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过电位金属: (1)电解工业中用作阴极材料; (2)化学电源:负极;
低过电位金属: (1)制备平衡氢电极; (2)电解水工业中制造阴极; (3)氢-氧燃料电池中作负极;
精品课件
经验常数 b
在大多数金属的纯净表面上,公式中的经验 常数b具有比较接近的数值(≈100—140mV), 表示表面电场对氢析出反应的活化效应大致相 同.
IH2FM 2 k H 2F(k M 0 )H 2ex R 2F pT H
H常数 2.23F RTlgIH
精品课件
3.电化学脱附机理
H+(或H2O)+MH十e
H2iknFKcOexpR nT F平 0
IH2FKcH MH exR pFTH
第六章 析氢反应机理 与电化学催化
精品课件
电极材料是实现电催化过程极为重要的支配因 素。
电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电极/溶液”界面的电极 表面上发生的,因此,电极表面的性能如何则 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由于受电极材料种类的限制,如何改善现有电 极材料的表面性能,赋予电极所期望的电催化 性能,便成了电化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的 课题。
衡电位下
(0 覆盖度),有电流通过时
MH
,MH
MHM 0 H
如果H吸很少时,可以用 MH代替 aMH。 不通过电流时的电极电势可写成:
e
e0
RTlnaH
F
0 MH
而通过电流时若假定电化学步骤的平衡基本上未受到破
坏,则应有:
e0
RTlnaH
F M 精H品课件
He RFTlnM M 0 H H
MHM 0 HexpRFTH
精品课件
H 测量的有关问题
实验数据分散,不同实验室数据不一,重现性差,电极表面状态的变 化与界面污染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测量要注意的问题:
H
1. 溶液和电极的净化
⑴ 高纯净的药品; ⑵高纯净的水;
⑶ 高纯净的金属材料制成电极;
⑷ 全玻璃封闭式电池;
⑸ 研究溶液实验前要经过长时间预电解净化,通过高纯H2或惰性气体 以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