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半个中医小白2年治病心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半个中医小白2年治病心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半个中医小白2年治病心得深静脉血栓西医挂诊血管外科,患者50岁-70岁男性居多,老爸70岁不幸高中此病,期间治病的林林总总,真是一言难尽。

现将我近2年为老爸治病的心得写下来,希望能给看到此文或者有类似病症的朋友一点帮助。

很多人只相信西医,觉得中医效果来得太慢,但慢总归也有慢的好处。

我的观点是:急病可以看西医,西医解决不了的慢性病、痛症、疑难杂症还得靠中医。

就比如深静脉血栓这个病,最明显的是腿又肿又痛,吃了一年的西药最多只能保持不好不坏,但是如果吃上半年的中药,只要对症,病情就会明显好转。

对于癌症、尿毒症等疑难重症的大病,盲目地相信西医,说不定不到一年就挂在墙上了,但如果你相信中医,说不定还能好好活着。

所以衷心希望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个懂中医的人,中医能福泽众生,唯愿天下无疾!一、说说县太医识病人食五谷杂粮,咱小百姓得点小病到县医院花上几百上千那是无可厚非。

现在人们的生活在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疾病越来越多,县医院的地盘也越扩越大,房子越修越漂亮,但是那些看病的大家伙—检查用得仪器设备就好像成了世界遗忘的角落,几十年都还是以前的老把式,为了给老爸确认腿肿的毛病,前后2个月内上了4家医院彩超检查:第一家县医院说是第一家县医院说是风湿;第二家县医院直接说腿没毛病,晕!这个病人的脚连走路都走不了还能睁着眼睛说瞎话,简直佩服地五体投地!第三家和第四家倒是省立医院,一个说是静脉一个说是静脉血栓初级,但是无药可治,原因是该医院没有设置血管外科,开不出药;然后最后一家医院说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跑了2个月,才尘埃落定。

这时不得不吐槽一下县医院的彩超设备,搞半天连个静脉血栓的病都检查不出来,简直是延误患者的病情!这里顺便讲个病友的彩超笑话。

有个惠水的动脉血栓患者,到某县医院检查,那个彩超医生查半天查不出名堂,现场直接去翻书,花了2个小时最后告知病人:你这个腿可能是得了血栓。

这里我也是要向这位可爱的彩超医生致敬啊!咱不懂不打紧,不懂可以现学嘛!我们那边的县医院的彩超医生那可算是真正的牛×!明明病人走路都是跛的,彩超整下来居然说是腿没毛病,然后县太医告知我老爸:您那个腿啥毛病没有,只是关节老化而已,开点风湿药回家好好休养就行。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孙会斌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今天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证候诊断:1.急性期(1)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色黯红而热,青筋怒张,按之凹陷。

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血瘀湿重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

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慢性期(1)血瘀湿阻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

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气虚湿阻证: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

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

中医临床路径外科

中医临床路径外科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195)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199)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204)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 (209)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215)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 (219)烧伤中医临床路径 (223)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TCD 编码:BWC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I80.2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

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 编码:BWC220)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I80.205)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通常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流缓慢长时间的卧床、久坐(如长途旅行)、下肢制动等情况,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静脉内淤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大于 40 岁)、肥胖、吸烟、近期有大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心力衰竭、既往有 DVT 或肺栓塞病史等。

二、症状和体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常见的表现有: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肿胀的程度可能不同,严重时皮肤发亮,按压有凹陷。

2、疼痛患肢可能会出现疼痛,多为胀痛或钝痛,在活动时加重。

3、皮肤温度升高由于炎症反应,患肢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健侧高。

4、浅静脉扩张在血栓形成的部位,浅表静脉可能会扩张。

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的手术、创伤、疾病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DVT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特异性不高,在其他疾病(如炎症、肿瘤)时也可能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到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运用经方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急性期97例

运用经方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急性期97例

运用经方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急性期97例作者:武洪方张雪锋高社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2年第03期关键词:经方;辨证施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急性期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3.025中图分类号:R259.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3-0064-02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于下肢。

临床上,急性期常需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非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中药治疗可减轻症状、避免或延缓其后遗症的出现[1]。

2008年4月-2010年4月,笔者运用经方辨证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丹毒、原发性盆腔肿瘤、小腿损伤性血肿、小腿纤维组织炎等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有关文献[3-6]分为脾虚湿盛型、瘀血阻络型、水湿浸淫型、肾气不足型、寒湿痹阻型5种证型。

1.2 一般资料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7例,均来自本院。

其中男性59例,女性38例;年龄18~87岁,平均52.03岁;病程18~90 d,平均54 d;左下肢56例,右下肢34例,双下肢7例;中央型16例,周围型28例,混合型53例;脾虚湿盛型31例,瘀血阻络型23例,水湿浸淫型17例,肾气不足型10例,寒湿痹阻型16例。

发病原因:手术14例,外伤15例,分娩7例,静脉输液2例,长期卧床4例,过度劳累8例,寒冷3例,感染1例,心脏病2例,下肢静脉曲张13例,原因不明28例。

2 治疗方法2组均停止使用针对该病治疗的西药和其他中成药。

根据证型分别运用相应的经方,并适当化裁。

2.1 脾虚湿盛型证候:患肢肿胀,按之凹陷,沉重胀痛,朝轻暮重,皮色正常或略黯,皮肤温度不高或仅有微热,或青筋迂曲,伴疲乏无力,不欲饮食,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缓或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述评(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述评(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述评(一)【摘要】笔者回顾了国内近20年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文献,重点评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医证型诊断和治疗机理研究进展。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愈与显著好转率在85%左右,总有效率为95%左右。

许多学者对中医证型诊断的客观化诊断指标进行了探索,发现血液流变学、血液凝固学、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指标可作为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有关中医中药治疗机理的研究显示,中药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抗凝、促纤溶、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扩张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就今后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水平、深入中医证型诊断研究和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工作以及中医药有效制剂的研发推广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血栓形成;中医【Abstract】Thewritersreviewedtherecent20yearsliteratureabouttheresearchesondeep venousthrombosiswithintegratedmedicineofTCMandwesternmedicine,esp eciallycommentontheresearchesonTCMdiagnosisandtreatmentaccordingto the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ns,theresearchesonclinicaldiagnosticst yleofTCM,theresearchesonthetherapeuticmechanism.Thetherapeuticeffect oftherapyofintegratedmedicineisexcellent,theclinicalcurerateandthesignificanteffectiverateisabout85percent,thetotaleffectiverateisabout95percent. ManyscholarshaveinvestedthediagnosticindexofthesyndrometypesofTCM,foundthattheindexofhemoeheology,bloodcoagulation,thrombosistestinvitr o,vascularendothelialfunctioncanbeservedastheindexofdiagnosticindexoft hesyndrometypesofTCM.TheresearchonthetherapeuticmachanismofTCMh averevealedthattheChinesemedicinecanreducethebloodviscosity,resistbloo dcoagulation,promotefibrinolyticfunction,repairthevascularendothelial,dis tendthebloodvessel,enhancetheimmunefunctionsofbody,promotetherepai rmentofinjuredtissues.Basedonthepresentstatusandtheproblemofresearch es,thewritersgivetheirconstructivesuggestionsonhowtoselecttheresearche mphasis,improvetheresearchlevel,improvetheresearchonthesyndrometype sofTCM,improvetheinheritanceofexperienceofthefamousspecialistsofTCM, andpromotetheapplicationofeffectivetherapyofTCM.【Keywords】thrombosis;TC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肢体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近20年来,其防治工作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相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众多学者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2016版)【精选】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臁疮咬伤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11.风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诊疗方案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痛风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燥痹(干燥综合征)诊疗方案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方案12.皮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13.肿瘤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癌诊疗方案14.血液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诊疗方案慢性髓劳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方案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15.眼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方案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16.肝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诊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17.传染病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手足口病(普通型)诊疗方案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诊疗方案18.肛肠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痔(混合痔)诊疗方案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19.脾胃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20.儿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4 11 201628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小儿肌性斜颈诊疗方案21.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22.妇科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联系人:张 洋 联系电话:************,131****7122征订方式:货到付款4学”要求员讲党课学系列 讲话,做合“学党印发〈关016〕2”学习教全面贯彻三严三实、创先争进一步坚以上率下“决胜全做合格尊《中医临床路径实用指南》—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治疗规范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元▲为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制和发布了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于2011年2月启动和实施试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TCD编码:BWC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编码:I80.20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编码:BWC220)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编码:I80.205)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凝血功能+D-二聚体
(5)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腹部超声,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CT、MRI等检查,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其他疗法。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肢体红热、肿胀、疼痛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肢静脉循环有明显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疾病者,需要治疗原发病,退出本路径。

3.病情加重或出现肺栓塞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TCD编码:BWC220、ICD -10编码:I80.205)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