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案
市场失灵分析

市场失灵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情况。
本文将对市场失灵进行分析,包括市场失灵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 不彻底竞争:市场上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情况,导致价格不受竞争的有效调节,资源分配不均衡。
2. 外部性:市场交易的行为对于非交易者产生的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内部化,例如环境污染、公共物品等。
3. 不对称信息:市场参预者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例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
4. 公共物品:某些商品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有效供给,例如国防、公共安全等。
5. 外部冲突:市场交易可能引起外部冲突,例如资源争夺、社会不公等。
二、市场失灵的影响1. 资源配置不均衡:市场失灵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可能导致某些行业过度投资,而其他行业则面临资源短缺。
2. 社会公平问题:市场失灵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现象加剧。
3. 环境问题:市场失灵导致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4. 经济效率低下: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5. 社会稳定问题:市场失灵可能引起社会不满情绪,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法1. 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调节资源分配。
3. 建立公共机构:建立公共机构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例如教育、医疗等领域。
4. 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市场参预者的信息对称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5. 促进竞争:鼓励竞争,减少市场垄断,提高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不彻底竞争、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公共物品和外部冲突等。
市场失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公平问题、环境问题、经济效率低下和社会稳定问题等方面。
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试说明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时出现的一种无效情况,即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平的交易。
市场失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市场失灵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不完全竞争。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无法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上有限的供给和需求。
这种情况下,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从而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
解决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是鼓励竞争、完善反垄断法规,并提供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市场参与者具有自由参与市场的权利。
第二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买方和卖方所拥有的信息水平不一致。
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从而导致市场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包括改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以及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行为对于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不利或有利的影响。
正面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行为对于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积极影响,如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负面外部性则是指市场交易行为对于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消极影响,如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
解决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包括内部化外部性成本和对正面外部性进行激励,通过征税、补贴以及建立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等措施。
最后一个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质,市场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
解决公共物品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办法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通过政府干预和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时,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机构,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
市场失灵的表现与应对措施有哪些

市场失灵的表现与应对措施有哪些市场失灵啊,这可是个在经济学里挺重要的概念。
咱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里也都有涉及,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它。
先来说说市场失灵都有啥表现。
想象一下,你家附近有个菜市场,本来大家买卖东西都挺正常的。
但突然有一天,卖菜的发现某种蔬菜特别好卖,价格一路飙升,可其他卖菜的一看这情况,也都纷纷开始卖这种蔬菜,结果一下子供大于求,好多菜都烂在摊位上卖不出去,这就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市场的盲目性。
再比如说,有个工厂,为了多赚钱,拼命地生产,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和废气,污染了周边的环境。
可它自己却不用为这种环境污染付出足够的代价,这就是市场失灵的另一种表现——外部性问题。
还有啊,有些行业,比如说电力、铁路这些,需要巨大的投资,而且一旦建成,再增加一个用户的成本很低。
但如果完全交给市场,可能就没人愿意去投资建设,因为前期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这就是市场的自然垄断。
那面对这些市场失灵的情况,咱们又该咋办呢?对于市场的盲目性,政府可以通过收集信息,给生产者提供一些准确的市场预测和指导,让他们心里有数,别一股脑儿地跟风。
对于外部性问题,政府就得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让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高额罚款。
同时,也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
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可以直接介入经营,或者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价格合理,服务质量过关。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小县城旅游,就碰到了一个跟市场失灵有关的事儿。
那个县城有一家很大的化工厂,一开始建厂的时候,确实给当地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和税收。
但慢慢地,周围的河水变黑了,空气也变得刺鼻难闻。
居民们抱怨连连,可工厂老板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给当地做了贡献,这点污染不算啥。
后来,政府出手了,派了专门的工作组进驻,要求工厂整改,安装先进的环保设备,并且对过去的污染行为进行了重罚。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河水渐渐变清了,空气也好多了。
从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市场失灵不可怕,只要咱们有办法应对,就能让市场更好地为咱们服务。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

市场失灵的三大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论文报告: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宏观调控对策标题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其原因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低下。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存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是无法排除和竞争的资源,例如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等。
外部性是市场交易对非交易者造成的影响,例如产业污染和交通拥堵等。
这些问题导致市场无法充分体现社会成本和利益,从而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存在信息差异,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合作和交易。
例如在二手车交易中,卖家了解车辆的历史和状况,而买家不了解这些信息。
这使得卖家有可能提供虚假信息诱导买家购买,从而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易。
3.存在市场垄断和寡头垄断垄断是指某一家公司或组织对市场的控制力,导致市场缺乏竞争,价格过高或生产过少。
市场寡头垄断则是指少数几家公司控制了市场中的大部分份额。
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和生产水平可能远低于有效竞争的水平。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宏观调控对策:1.建立公共货币供给机制和价格机制政府可通过发行货币和管理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等货币政策手段来构建货币供给体系,使市场价格对实际成本和社会成本更加敏感。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中的公共物品供应,并监管这一领域的运作,维护市场公正竞争。
2.监管和消除市场失灵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管制或税收来减轻外部性或公共物品的负面影响,并通过税收或交易费来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政府还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怀疑经济官员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竞争。
3.加强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政府应该制定清晰的政策和规则,使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更加清楚和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监管,保护投资者、股东和消费者权益,减少市场失灵因素的影响。
标题二:经济危机的市场失灵表现及其对策经济危机是市场失灵的严重表现之一,它包括了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大幅下降、投资和信贷活动的停滞,以及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下降等多种形式。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解决方法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其核心机制是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
然而,市场在实践中并非总能完全有效运行,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平性受损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 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之一。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例如,工厂的污染排放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市场交易中往往无法内部化,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2. 不完全竞争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完全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充分的竞争和信息透明,供求能够自由决定价格和数量。
然而,在实际市场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情况,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
3.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是买卖双方拥有对商品或服务的完全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买方和卖方的信息可能不对称,导致市场交易无法实现最优结果。
二、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1. 政府干预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监管和税收等手段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例如,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设立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以减少外部性的负面影响。
2. 建立正确的竞争机制为了解决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反垄断政策来促进竞争。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反垄断法律和机构,限制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市场竞争。
3. 提高信息透明度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提高信息透明度。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企业公开相关信息,使消费者和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
4.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除了政府干预外,社会组织的参与也可以帮助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非营利组织、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监督和维权的作用,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市场失灵及其解决方法

市场失灵及其解决方法市场是一种有效配置资源、调节供需关系的机制。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并非总能完美运行,时常出现失灵现象。
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存在偏差、供需无法平衡、合理价格难以形成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1.外部性: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往往会对不直接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如公共教育的正面溢出效应,也可能是负面的,如工厂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种外部性导致市场的资源配置不完全有效,无法反映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2.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中,卖方通常比买方更容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
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方无法全面了解商品的品质、价格和可替代性,从而无法做出最具效益的选择。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发挥竞争机制,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使用不会排挤其他人使用,且难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分配。
例如,国防安全、环境保护等公共物品,由于缺乏市场交易的可能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4.市场权力:在市场竞争中,某一经济主体通过获得垄断地位或寡头地位,可以操纵市场价格和供给量,以谋取自身利益。
这会导致市场无法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二、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1.政府干预:政府在市场失灵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市场经济实施管理和调节。
如制定环境保护法规,规范企业的排放行为;设立监管机构,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确保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2.税收与补贴:通过税收与补贴来纠正市场失灵问题。
税收可以对负外部性行为实施内部化,例如对污染物排放征收环境税;补贴可以鼓励正外部性行为,例如对新能源发展给予补贴。
通过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可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信息公开与透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信息公开与透明。
市场失灵分析

市场失灵分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市场经济无法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本文将对市场失灵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市场失灵可能出现在各个市场领域,如劳动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等。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市场无法充分考虑外部效应,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例如,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市场无法内部化这种外部成本。
2. 公共物品: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因为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排他性的,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这导致私人企业没有动力提供公共物品,从而需要政府干预。
3. 垄断:市场上存在垄断企业时,市场失灵的可能性较大。
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4.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无法完全获取到市场信息,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例如,买方无法获得商品的真实质量信息,导致市场上存在劣质商品。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市场失灵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的存在: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市场无法充分考虑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2.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垄断企业或寡头垄断时,市场失灵的可能性较大。
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3. 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无法完全获取到市场信息,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上存在劣质商品和不完全竞争现象。
4. 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的特性导致市场无法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因为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排他性的,私人企业没有动力提供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浪费:市场失灵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浪费了社会资源。
市场失灵分析

市场失灵分析引言概述: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无法自行纠正不完善的信息、不彻底竞争和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本文将从信息不彻底、不彻底竞争和外部性三个方面,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信息不彻底:1.1 不对称信息:市场参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一方在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例如,卖方可能掌握有关产品或者服务的更多信息,而买方可能被欺骗或者选择不适当的产品。
1.2 不彻底信息:市场参预者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无法做出最佳决策。
例如,消费者无法获得产品的全部特性和质量信息,无法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
1.3 解决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强制信息披露、监管和标准制定等手段来解决信息不彻底的问题。
例如,要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和产品特性,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二、不彻底竞争:2.1 垄断:市场中存在少数企业或者个人垄断市场,导致价格过高、产品质量下降和创新动力不足。
垄断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平竞争。
2.2 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个大型企业主导,但仍存在竞争,导致价格和产品质量的妥协。
寡头垄断市场也无法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公平竞争。
2.3 解决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防止和打击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竞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公共企业或者提供补贴来引入竞争,降低市场垄断程度。
三、外部性:3.1 正向外部性: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积极影响,但市场参预者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例如,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提供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但个人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报酬。
3.2 负向外部性: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负面影响,但市场参预者无需承担相应的成本。
例如,工厂排放污染物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健康,但工厂所有者无需承担管理污染的成本。
3.3 解决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征税、补贴和监管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问题。
例如,对污染物排放征收排污费用,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案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市场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市场有着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
毕竟市场也是由人构成的,人不是机器,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缺点的,这时市场就失灵了。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
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初步轮廓,并不十分完善。
同时,我们知道自由经济条件下每个人追求都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不能保证其经济行为不影响社会整体利益;我们也知道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其运作效率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之下的,但条件不能满足或不完善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经济的作用仍在不断扩大,市场失灵的问题也逐步表现出来。
一是微观经济缺乏效率。
市场经济中的调节机制不能促使微观经济提高效率,具体表现为:首先,市场不能满足(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若由市场来提供这种物品就会造成成本和收益的外部化即出现了或正或负的外部性问题,表现为不能保证只有承担费用的人才能获得该物品,市场的交换制度就不起作用了。
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同时对国计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果只是通过市场来供给,同样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由于体制方面的缺陷,我国目前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严重。
就是说价格体系受到的影响是外来的,存在没有经济报偿的经济交易。
这种外部性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会产生影响。
似乎外部性能够通过双方的讨价还价来解决,但是当交易成本存在时外部性则被视为市场失灵的根源。
二是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
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
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三是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
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四是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
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五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
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
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
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
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
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
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
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
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六是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
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
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
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市场是把双刃剑,但它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干预经济,进行调控。
市场经济不排除政府的合理干预,政府干预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一概反对政府干预的经济理论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由此而来的经济衰退中遭到了批判和抛弃。
如果当初布什政府不给予华尔街的大亨们以绝对的行动自由,就不会有什么次贷危机,也就不会有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
成熟的市场经济尚且不能完全排斥政府的干预,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就更需要政府的干预了。
对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矫正方法就是引进一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和调控,但为什么要把看得见的手” 的职能赋予政府呢?这主要取决于政府自身的性质,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言,④“政府的显著特征—拥有全体社会成员和强制力—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些明显优势”,这两个特征使得政府的干预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经济职能不断地拓宽和加深,早已不再局限于“守夜人”的角色,充分地发挥了其在稳定市场秩序、调节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职能。
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是“政治国家”向“社会性国家”演化的重要一步。
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政府便被赋予了干预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重任。
政府可以采用直接管制、税收和补贴等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对于具有负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征税,税额的大小应该等于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对于具有正确的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可以给予补贴。
哲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虽然现在还存在许多弊端,但是只要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尽早地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