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无菌技术操作汇总

合集下载

无菌技术操作指引

无菌技术操作指引

无菌技术操作指引概述无菌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操作技术,用于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本操作指引旨在提供一些基本的无菌技术操作建议,以确保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的无菌操作。

操作步骤以下是一些无菌技术的操作步骤:1. 打开操作区域- 确保操作区域干净、整洁,并没有可见的污染物。

- 清洁操作台面和工具,使用消毒剂擦拭表面。

2. 消毒双手- 在操作前正确地消毒双手,使用合适的消毒洗手剂或酒精。

- 用合适的方法擦净手部表面,确保完全杀灭细菌。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帽子、口罩和手套等,以防止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4. 使用无菌工具和器材- 使用已经消毒或经过验证的无菌工具和器材。

- 如有需要,使用聚丙烯保护罩、消毒柜等设备,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5. 避免环境污染- 在实验室中,确保实验仪器和周围环境的无菌。

- 避免使用已经受到细菌污染的培养基、培养皿或试剂。

6. 无菌技术的操作- 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

- 注意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交叉感染的行为,如触摸面部、嘴巴、鼻子等。

7. 定期检测和验证- 定期检测无菌技术的有效性,并对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进行验证。

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无菌技术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尽量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

- 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培训,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避免使用已经过期或未正确存储的无菌产品。

- 在操作前,确认所有无菌试剂和培养基的有效性。

总结无菌技术操作指引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建议,以确保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的无菌操作。

操作前的准备、正确的操作流程、个人防护装备和定期检测验证都是保证无菌操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遵循这些操作指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和医疗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Smith, D., & Jones, M. (2019). Aseptic techniques in the laboratory.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9(3), 449-456.[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first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

五种无菌技术操作方法

五种无菌技术操作方法

五种无菌技术操作方法
1. 灭菌:使用高温、蒸汽、化学品或辐射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如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滤过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辐射等。

2.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在一个经过严格清洁和消毒的环境中工作,确保没有微生物的存在。

这包括使用无菌实验室舱(如无菌层流柜)、无菌器具和无菌培养基等。

3. 均质化:通过混合和搅拌来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或溶液中,以确保无菌操作的均一性。

常见的均质化方法有涡旋混合、振荡混合等。

4. 无菌接种:将微生物或其培养物接种到无菌培养基或其他无菌材料上。

无菌接种需要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工具,如无菌匙或无菌注射器。

5. 无菌采样:从无菌样品中采取微生物样本而不引入任何外界污染。

无菌采样需要使用消毒的采样工具,如无菌取样针或消毒的棉签。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总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总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总结
1.准备原材料:无菌操作需要使用无菌物质,如培养基、培养皿、瓶盖、试管等。

这些物品应该提前处理好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无菌性。

2.准备工作环境:操作无菌需要在无菌工作台、无菌柜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这些设备应该保持清洁、干燥、无尘、无菌。

3.穿戴防护装备:操作人员需要穿着无菌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以减少操作过程中带入微生物污染的概率。

4.烘干操作区域:在进行操作前应该开启紫外线灯或乙醚等杀菌剂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杀菌,再进行烘干。

5.打开容器:打开培养皿、试管等容器时应该用无菌火柴或酒精灯进行消毒。

6.取出物质:取出物质时要用无菌吸管或棉签等无菌工具,切勿直接用手接触。

7.倒入培养基:进行培养时要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注意不要碰到边缘,以免污染。

8.封口:操作后要用无菌物质封上容器,保持无菌,可以用焊接机对瓶口进行焊接。

9.处理残余物质:操作结束后要对残余物质进行处理,如埋在土壤中或喷洒消毒剂进行处理。

10.清洁工具和工作环境:操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洁无菌台或柜子,并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制度
一. 在执行无菌操作时,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 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 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 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使用中持物钳 (镊)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 四. 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 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 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 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无菌包一 经打开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 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取无菌物品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取无菌物品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取无菌物品 (取出包内全部物品)
取无菌物品 (取出包内全部物品)
戴无菌手套
戴无菌手套
戴无菌手套
脱无菌手套
脱无菌手套
结语
谢谢大家!
无菌操作制度
六. 无菌包应按日期先后顺序放置在柜中,并保持清洁 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不得存放过期物品。 七.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及无菌液体须注明启用 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容器内 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 八.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 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九. 使用中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密闭保存,一次性小包 装碘伏使用时间≤7天;500ml装碘伏及酒精开启后使用 时间为≤30天。

卫校无菌操作实验报告(3篇)

卫校无菌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微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无菌器材,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和医学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无菌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材料:1. 无菌操作台2. 无菌操作箱3. 无菌镊子4. 无菌移液器5. 无菌试管6. 无菌滤纸7. 生理盐水8. 细菌培养基9. 微生物培养箱10. 酒精灯11. 火柴1. 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清洁,避免尘埃和微生物的污染。

- 打开无菌操作台,预热15分钟以上。

- 准备好所有无菌器材,确保其无污染。

2. 无菌操作台操作:- 穿戴无菌操作服,戴口罩,帽子。

- 将无菌试管放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镊子夹取无菌滤纸,铺在试管口。

- 用酒精灯对无菌操作台进行消毒,确保台面无菌。

- 将无菌移液器放在无菌操作台上,用酒精灯消毒移液器尖端。

3. 接种操作:- 用无菌镊子从细菌培养基中取出少量菌液。

- 将菌液滴加到无菌试管中的生理盐水上,轻轻摇匀。

- 用无菌移液器吸取少量菌液,滴加到无菌平板上,进行平板划线。

4. 封口和标记:- 用无菌镊子夹取无菌滤纸,覆盖在无菌试管口上。

- 用酒精灯对滤纸进行消毒,确保无菌。

- 在无菌试管上标记实验名称、日期、操作者等信息。

5. 培养:- 将接种好的平板和试管放入微生物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的培养,无菌试管中未观察到菌落生长,平板上菌落生长良好,表明无菌操作成功。

1. 无菌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和医学实验中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无菌操作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2. 无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避免无菌器材的污染。

3. 实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无菌操作台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无菌。

无菌技术考试总结(优秀5篇)

无菌技术考试总结(优秀5篇)

无菌技术考试总结(优秀5篇)无菌技术考试总结篇1无菌技术考试总结: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一、引言无菌技术是医疗操作和实验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严格的灭菌和消毒过程,无菌技术能够防止微生物的入侵,保证医疗效果和实验室研究的准确性。

在*中,我们将对无菌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无菌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无菌技术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或操作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灭菌或消毒的效果。

无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手术过程中防止感染,或在实验室中确保生物样本的清洁度。

三、无菌技术的理论知识点1.无菌区的划分:无菌区是指已经通过灭菌或消毒处理,不存在微生物的环境。

包括手术室、实验室等。

2.灭菌和消毒的方法: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线灭菌、抗毒素灭菌等。

3.器材和设备的无菌保存:如纱布、手术器械等在使用前应保存在无菌的环境中。

四、无菌技术的实践应用1.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洗手方法和灭菌设备的使用等。

2.实验室中的无菌操作:如实验室设备的消毒,样本的采集和储存等。

四、无菌技术实践中的应用案例1.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通过严格的手术前和手术中的准备工作,有效防止手术中的感染。

2.实验室中的无菌操作:实验室设备在使用前后均进行严格的消毒,有效防止细菌的污染。

五、总结无菌技术是医疗和实验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理解和掌握无菌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医疗效果和实验室研究的准确性。

无菌技术的实践需要我们对理论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无菌区的概念和重要性,熟悉各种灭菌和消毒的方法。

这些理论知识是我们实践无菌技术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无菌技术的操作能力。

这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样本的采集等。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点,并发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无菌技术六项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六项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六项基本操作
1.无菌持物镊(钳)的使用法 2.无菌容器使用法 3.无菌溶液取用法 4.无菌包使用法 5.铺无菌盘法 6.戴脱无菌手套法


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运用无菌技术,防止微生物侵入 人体,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 不被污染


方盘内放:无菌手套、无菌碗、无菌弯盘、无菌治 疗巾、无菌方盒(小镊子两把)、无菌持物钳、无 菌溶液、无菌方纱(三块)、70%乙醇、无菌棉签; 铺盘时间标签、笔、表(自备)、手消
注:每一次开新的无菌包、无菌容器等均需检查名称(标签)、灭菌
日期、消毒效果
注意事项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及非无菌物品。 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无菌油纱布,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浸泡溶液,以免无菌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污染。 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的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无菌容器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 取用倒液。 已倒出的无菌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打开的无菌溶液,如未污染可保存24h。 打开无菌包时,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操作时手臂勿跨越无菌区。 无菌包过期、潮湿或包内物品被污染时,均须重新灭菌。包布有破损时不能使用。 打开过的无菌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24h。 治疗台及治疗盘清洁干燥 操作者的手、衣袖及其他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无菌盘有效时限不超过4h。 戴手套时,避免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有菌物品。 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非无菌 面)。 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戴手套后双手应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以内,避免污染。 脱手套时,应从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指和手套的边缘,以免损坏。

无菌技术 几种 无菌技术 基本 操作法

无菌技术 几种 无菌技术 基本 操作法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一)工作帽的应用戴工作帽可防止头发上的灰尘及微生物落下造成污染。

护理传染病人时,也可保护自己,工作帽大小适宜,头发全部塞入帽内,不得外露。

每周更换两次,手术室或严密隔离单位,应每次更换。

(二)口罩的应用戴口罩可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

口罩应盖住口鼻,系带松紧适宜,不可用污染的手触及。

不用时不宜挂于胸前,应将清洁面向内折叠后,放入干净衣袋内。

口罩一经潮湿,则病菌易于侵入,应及时更换。

(三)洗手、刷手、消毒手1.洗手护理病人前后,执行无菌操作、取用清洁物品之前,接触污染物之后均应洗手。

方法:用肥皂搓洗手掌、手背、指间、手指及关节,以环形动作搓擦。

而后用流水冲洗双手,将皂沫全部冲净,必要时反复冲洗,最后用清洁小毛巾擦干双手。

2.涮手即利用机械及化学作用去除手上污物及微生物的方法,是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方法:取无菌刷蘸肥皂乳(或肥皂块),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到上臂下1/2段,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无遗漏地刷洗三遍,每遍3分钟。

刷洗时,双手稍抬高。

每遍刷完后,用流水冲去肥皂沫,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

刷洗毕,用无菌小毛巾依次拭干手、臂。

手、臂不可触碰其它物品,如污染必须重新刷洗。

3.消毒手消毒液泡手能有效地去除手上的微生物。

常用泡手的消毒液有:0.2%过氧乙酸、碘伏、洗必泰等。

方法:刷洗后,双手及上臂下1/3伸入盛有消毒液的桶内,用无菌小毛巾轻擦洗皮肤5分钟,手不可触及桶口。

浸泡毕,拧干小毛巾,揩去手、臂、消毒液,晾干。

双手保持于胸前半伸位准备穿手术衣。

无菌持物钳(镊)的类别和使用法:1.持物钳(镊)的类别临床常用的持物钳(镊)有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

卵圆钳:钳的柄部有两环,使用时手指套入环内,钳的下端(持物端)有两个小环,可用以夹取刀、剪、钳、镊、治疗碗及弯盘等。

由于两环平行紧贴,不能持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技术操作汇总
学习 目标
1、解释:无菌技术、无菌区、无菌物品的概念。 2、阐述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3、正确判断有菌、无菌区域。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5、明确认识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概念
内容
清除物体表面的一切污垢 清洁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 消毒 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方法二:干燥保存法
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 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 治疗前开包,4~8h更换一次
干 罐
3.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法
(1)先将容器盖打开, 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 合,不可以触及溶液面以上容器内壁或容器口缘。
闭合垂直取、 放
(2)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
(3)使用完毕立即放回容器内,并将钳端打开, 以便充分接触消毒液。
6、无菌物品已被污染或疑有污染,均不可再用, 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三、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工作帽及口罩的使用方法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取用无菌溶液法 ★无菌包的使用法 ★铺无菌盘 ★戴无菌手套
(一)工作帽及口罩的使用方法
1、工作帽 戴 工作帽可防止头发上的灰尘及微生物落下造成污染。护
理传染病人时,也可保护自己,工作帽大小适宜,头发全部 塞入帽内,不得外露。每周更换两次,手术室或严密隔离单 位,应每次更换。
2、口罩
戴口罩可防止飞沫污染无菌物品。口罩应盖住口鼻,系带松 紧适宜,不可用污染的手触及。不用时不宜挂于胸前,应将 清洁面向内折叠后,放入干净衣袋内。口罩一经潮湿,则病 菌易于侵入,应及时更换。
(4)避免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如远处夹物 连容器一起搬移。
(5)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换药或 消毒皮肤。
无菌持物钳使用“六个不可”
◆钳端不可倒举向上 ◆不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液面以上容器内壁 ◆不到远处夹取物品 ◆不能夹取非无菌物品 ◆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不能夹取油纱布
(三)无菌瓶内无菌溶液 取烧瓶内无菌溶液
取密封瓶内无菌溶液:
擦净、核对、检查
消毒、开瓶 冲洗瓶口
手握标签倒液
取烧瓶内无菌溶液:
注意事项:
(1)取无菌溶液前,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 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溶液质量,确信质量可靠 后,方可使用。 (2)手不得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
无菌包
1




的 包
灭菌后


化学指示胶 带粘贴封包
“十”字包扎
注明物品名称、灭 菌日期及有效期
2






开包后24h内有效


“一”字打
注明开包 时间
3.取小包内物品
抓住 四个角
递无菌碗
4.注意事项
经灭菌处理,用来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 称无菌容器。
无菌 贮槽
无菌 罐
1.打开无菌容器
无菌容器一经开盖后, 24小时内有效
2.持无菌容器法
手托底部,手指不能触 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3.注意事项
①保持无菌容器盖的内面无菌,避免灰尘落入 无菌容器内。
②用无菌持物钳取物时,钳及物品未触及容器边缘
③用毕盖严容器盖,避免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在 空气中暴露过久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 灭菌 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芽孢的过程
无菌技术
一、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一、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
●无菌技术 ——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
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 术。
● 目的: 1、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 2、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
(二)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
无菌持物钳是用来夹取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器械 1、持物钳(镊)的类别
三叉钳
三叉,呈弧 形向内弯曲
用以夹取盆、盒、瓶、罐等较重的物品。
卵圆钳
卵圆 形环
由于两环平行紧贴,不能持重物。
用以夹取刀、剪、钳、镊、治疗 碗及弯盘等。
镊子
尖端细小, 使用时灵巧
方便
用以夹取棉球、针头、缝针、注射器等小物品
(3)取所需溶液前要冲洗瓶口。 (4)倒溶液时,不得浸湿瓶签,液体不得溅出。
(5)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 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6)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
(五)无菌包使用法
无菌包布是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棉布制成双层包 布。其内可存放器械、敷料以及各种技术操作用物, 经灭菌处理后备用
2、工作人员: ①仪表: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子、口罩; ②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二)无菌物品的保管:
1、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 显标志。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 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失 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3、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保存情况。无菌包未污 染保存期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即:保持原有的无菌状态
●无菌区: 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 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虽经过灭菌处理后
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相对无菌区: 是指无菌区域与有菌区域的交界处。 ●无菌物品: 指经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操作前准备
1、环境清洁、干燥、宽敞,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 止扫地及更换床单,减少人群走动,以降低空气中 的尘埃。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无菌持物钳(镊)的存放
方法一: 消毒液浸泡法 1、经压力蒸汽灭菌后浸泡在内盛消毒液的 大口有盖容器内
2、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
3、消毒液面浸没无菌持物钳轴节 以上 2~3cm或镊子长度的1/2
4、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 , 2-3cm 以免相互碰撞
5、容器及无菌持物钳应保持无菌,每周消毒、灭 菌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手术室、门诊换药室、 注射室等每日消毒、灭菌。
(三)操作中保持无菌:
1、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 区,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20cm), 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
2、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面向无菌区。
3、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 不可跨越无菌区域,不可触及无菌物品;
4、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 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5、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