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合集下载

癌症疼痛静脉治疗方案

癌症疼痛静脉治疗方案

一、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因此,有效地缓解癌症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静脉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在癌症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癌症疼痛静脉治疗方案。

二、癌症疼痛的评估1.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疼痛。

2. 疼痛性质评估:根据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钝痛、锐痛、放射性疼痛等。

3. 疼痛伴随症状评估: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失眠、抑郁等症状。

4. 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评估:评估疼痛对患者睡眠、饮食、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三、癌症疼痛静脉治疗方案1. 静脉镇痛药物的选择(1)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首选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

(1.1)吗啡:吗啡是阿片类药物的代表,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常用剂量为10-30mg/24h,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调整。

(1.2)芬太尼: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比吗啡更强,适用于重度疼痛患者。

常用剂量为0.1-0.2mg/24h。

(1.3)羟考酮: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具有更长的半衰期。

常用剂量为10-40mg/24h。

(2)非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镇痛效果。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抑郁药等。

(2.1)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作用。

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等。

(2.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情绪。

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

2. 静脉给药方式(1)持续静脉输注:适用于疼痛程度较重、需要长期镇痛的患者。

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等。

(2)间断静脉注射:适用于疼痛程度较轻、需要短期镇痛的患者。

常用药物为吗啡、羟考酮等。

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
Ⅲ Ⅱ
疼痛缓解
神经阻滞、毁损±强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强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弱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

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
非阿片类±辅助药
癌痛
药物治疗

一、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
①按阶梯给药;


②口服给药;
③按时给药; ④个体化用药; ⑤辅助用药。
药物治疗

1、第一阶梯 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 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NSAIDs、必要时加用 镇痛辅助药。NSAIDs有封顶效应,因此当使用一 种NSAID药物,疼痛得不到缓解时,不宜再换用其 他NSAID类药物(除非因副作用而换药),而应直 接升到第二阶梯用药。
药物治疗

2、第二阶梯
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
右季肋下持续性钝痛,另一主诉为右上腹部突发
性刺痛,持续数分钟缓解,每天发作数次。疼痛
原因是肝被膜牵张,如果瘤体出血或坏死,疼痛
可突然加剧。
临床表现

四、癌性肠痛
腹部及盆腔肿瘤压迫、粘连,或
侵蚀平滑肌、静脉、淋巴管或自主神经,或引起 肠梗阻时均可产生癌性肠痛。癌性肠痛的部位通 常在脐周或上腹部。当局部肠管有绞窄或坏死时,
临床表现

一、癌性骨痛
肿瘤侵蚀骨骼或转移至骨部产生
的疼痛称为癌性骨痛。骨浸润的癌痛多为中度至
重度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撕裂痛,持
续存在或阵发性加重。骨髓腔内压增高或骨膜受 刺激产生的疼痛,其疼痛性质为钝痛,定位不明 确,伴有深部压痛。
临床表现

临床上癌转移产生顽固性的疼痛,常以神 经痛的形式出现,并向体表神经分布范围 放散。如癌转移到颅骨、椎体可产生相应 的头痛、腰腿痛和根性神经痛。当癌瘤浸 润到腹腔神经丛、肠系膜神经丛、骶神经 丛时,疼痛部位不明确,呈持续性疼痛。

癌症疼痛的治疗

癌症疼痛的治疗

癌症疼痛的治疗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有计划地综合应用有效止痛治疗手段,最大限度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持续、有效地消除或减轻疼痛,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是癌症疼痛治疗的基本共识,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癌症疼痛治疗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对疼痛程度的三级划分法,因此,合理止痛治疗需要个体化综合治疗。

一、癌痛治疗方法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分为四大类:病因治疗;镇痛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一)病因治疗癌症疼痛主要由癌症本身及合并症引起。

针对引起癌症疼痛的病因进行抗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或化疗等。

1. 抗癌治疗:(1) 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

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疼痛患者,大多为姑息性抗癌治疗。

(2) 放射治疗:放疗是抗癌治疗的有效手段,约 70 %的癌症患者在肿瘤病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放疗,可有效迅速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

姑息性放疗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适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晚期癌症患者。

(3) 化疗: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也是癌症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但对化疗敏感性差尤其是终末期癌症患者,试图通过化疗缓解疼痛是不恰当的。

2. 有效治疗引起癌症患者疼痛的合并症或伴发症。

感染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二)止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详见下文。

(三)非药物治疗1. 心理治疗:伴随癌症疼痛的常见心理行为包括焦虑、抑郁、害怕、失眠、恐惧、绝望和孤独感等,因而心理治疗是非药物治疗癌痛的重要部分,必要时可考虑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2. 物理治疗:有助于辅助缓解疼痛。

(四)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对于止痛药难以奏效或无法耐受止痛药不良反应、癌痛部位相对局限的顽固性重度癌痛患者,可以选择脊神经或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神经破坏疗法,神经阻断术等。

癌性爆发痛的治疗进展

癌性爆发痛的治疗进展

癌性爆发痛的治疗进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癌性爆发痛的治疗进展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不完全性统计,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l/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根据WHO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多数癌痛患者的症状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爆发痛因其呈突发性、短时间的剧烈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饮食、睡眠、日常活动、与他人的关系,加重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影响阿片类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满意度。

临床医生对爆发痛的控制常感到非常棘手。

爆发痛作为癌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值得我们去关注。

1癌症爆发痛的一般特征爆发痛的定义爆发痛(break through pain,BTP)系指在慢性疼痛持续镇痛治疗的基础上,仍出现过急性\突发性的剧烈疼痛,BTP通常发作迅速,持续时间约半小时,疼痛程度分级多为重度。

2009年,英国和爱尔兰保守治疗协作委员会(简称APM)就针对爆发痛提出以下观点,认为只要同时达到以下三个条件就可确诊为爆发痛:存在慢性癌痛的基础;近1周癌痛得到充分的控制(NRS评分≦3分);疼痛短暂地急性加重。

爆发痛的分型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突发型、自发型、和镇痛药物剂量不足型。

突发型是爆发痛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可预测,常为肌肉或骨骼活动后直接引起,例如起床、翻身、去卫生间、咳嗽等;也可与内脏平滑肌的收缩或痉挛有关。

例如肠或膀胱痉挛, 后者有时不能预测。

自发型爆发痛没有明显的诱因,疼痛持续时间也超过30min,一般与规律的镇痛治疗无直接相关,和躯体的活动也无明显相关性。

镇痛药物剂量不足型比较少见,它常常发生在持续镇痛治疗阶段中的下一个时点给药前l~2小时,在持续疼痛治疗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剧痛。

爆发痛还可为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

躯体性爆发痛通常由于腰背部肌肉痉挛、骨转移或骨关节炎所致;内脏性爆发痛通常由于肝脏转移、腹膜转移、刺激性肠综合征或内脏缺血引起,疼痛常反射到体表的某些特定部位;神经病理性爆发痛系末梢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 肿瘤本身或转移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非肿瘤病因也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伤,两者的表现相同,有时不易鉴别。

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分析

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分析

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分析一、引言癌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癌症患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疼痛症状。

镇痛药物的选择对于缓解癌症疼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临床观察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进行深入分析。

二、疼痛的分类及评估癌症疼痛按照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疼痛。

评估有效地进行疼痛分级是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的关键。

三、镇痛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机制和药物类别的不同,镇痛药物可以分为非麻醉类药物、麻醉类药物和辅助性药物。

1. 非麻醉类药物非麻醉类药物是最常用的疼痛管理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

这些药物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癌症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2. 麻醉类药物麻醉类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在重度疼痛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局麻药用于术后和临时性疼痛管理,可通过局部麻醉产生不适感。

3. 辅助性药物辅助性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肌肉松弛剂等。

这些药物可与其他镇痛药物联合使用,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镇痛药物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选择不同患者对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镇痛方案。

2. 疼痛评估结果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应的镇痛药物,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镇痛治疗。

3. 多药联合治疗对于重度癌症疼痛患者,单一的镇痛药物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效果。

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镇痛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4. 注意副作用和安全性在选择镇痛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注意避免选择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的药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

五、临床观察结果和分析通过对多例癌症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对于轻度和中度癌症疼痛患者,非麻醉类药物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

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进行改良,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1.口服给药:口服方便,也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其他给药途径,包括静脉、皮下、直肠和经皮给药等。

2.按阶梯给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

(1)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2)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低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3)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适当地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如果是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应该联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溶骨活动。

3.按时用药。

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

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建议以速释阿片类药物进行剂量滴定,以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

4.个体化给药。

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明显,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并无标准的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尽可能使疼痛得到缓解。

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21l
瘴疼券 拳 蹙瘪的煞碲 疗_, _ …… 一






o mme d t n o mop i e n a e n t e n a c r an n ai f r o r h n a d h r ai i c n e p i , v
3 m n后 的 总疼 痛 强 度 差 ( P D 3 ) 第 二 疗 效评 价 终 点是 给 0 i S I 0 ,
般情 况 下 , 口服 是 癌 症 疼 痛 治 疗 的 最 佳 选 择 ( O g i — WH ud e
l e fr h ma a e n o a c r a n 1 8 ; E C e 一 i s o te n n g me t f c n e p i , 9 6 AP r c
n sl ry 鼻 喷 剂 用 于 中 等 强 度 及 某 些 重 度 疼 痛 的 短 期 镇 aas a ) p 痛 。 酮 咯 酸 氨 丁 i 醇 是 一 种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 医 院 内最 常 使 是
有 4 % 0 0 8 %的 肿 瘤 患 者 会 发 生 突 发 性 疼 痛 1 o e o 5 1  ̄ n y和 。P H g n在 1 8 ae 9 9年 和 1 9 9 0年 发 表 的 两 篇 文 章 中 首 次 对 癌 性
药 后 6 m n内 的 疼 痛 强 度 差 (I 以 及 疼 痛 缓 解 (R 状 况 。 0i PD) P)
疗 效评 价结 束 后 , 继续 对 受试 者 进 行 了长 达 1 还 2月 的安 全性 跟 踪研 究 。共 有 1 1 患者 完 成 了前 期 的剂 量 滴 定 ,其 中对 3 名 6 名 患者 进 行 了 主要 疗效 评 价 。在 给药 后 3 m n时 , 1 0 i 芬太 尼 舌 下片 给药 组 和安 慰 剂 组 的总疼 痛 强 度 差 的最 小二 乘 平均 值

癌痛、急性疼痛和慢性非癌痛治疗

癌痛、急性疼痛和慢性非癌痛治疗
高,非医保,担心滥用等 患者、家属、社会
癌痛的评估原则
相信患者的主诉 全面评估疼痛 动态评估疼痛
癌痛的评估方法
疼痛病史要全面:① 疼痛部位及范围 ; ② 疼痛性 质 ;③ 疼痛程度 ; ④ 疼痛发作时间及频率 ; ⑤ 疼痛发作相关因素 ; ⑥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 响 ; ⑦ 疼痛治疗史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四)采取有效的治疗
包括采用多种形式综合疗法治疗疼痛 一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疗法的主要镇痛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 除此之外还有非药物治疗
疼痛的规范化处理原则
(四)采取有效的治疗
对于中、重度慢性非癌痛患者,采用其他常用镇痛方 法无效时即可采用阿片类药物
良反应 注意个体细节:密切监护、观察,及时采取必要措

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法
NSAIDs :基础药物;对轻度疼痛尤其是骨及软组织 疼痛效果肯定;合并用药增加阿片类药物作用;无耐 药性及依赖性,但有封顶效应
阿片类镇痛药 :药物种类、可选剂型多 ;根据患者 疼痛强度、个体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个体剂量滴 定,尽快达到无痛
疼痛的诊断
病史 既往疼痛史:
疼痛部位 疼痛时间 疼痛性质 可能改变疼痛的因素
临床常用疼痛评估方法
主观感受——主观描述
数字分级法(NRS) 程度分级法(VRS) 视觉模拟法(VAS)
数字分级法
程度分级法
I 级 ( 轻度 ) :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II 级 ( 中度 ) :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辅助药物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作用于兴奋性氨基 酸受体的药物、作用于 α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以及作用于 NMDA 受体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与临床研究PtmrmacetaicalanclClinicalResearch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治疗苏红.谢雨礼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318中图分类号R969.3;R9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806(2010)03—21l-03恶性肿瘤或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我国,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

一份健康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人约200万人.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2009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如不加以控制,我国癌症死亡人数在今后20年中还将增加l倍。

癌症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而且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

特别是癌症相关的疼痛是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转移性疾病或恶性疾病晚期患者,以及59%正在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经历疼痛Ⅲ。

2008年,研究人员采用美国疼痛学会病人满意度问卷(AmericanPainSocietyPatientOutcomeQuestionnaire),对连续人院的126名患者进行了疼痛调查,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68%为男性,87%患者的疼痛级别为中度至重度<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

问卷显示,7l%的实体瘤肿瘤患者经历疼痛.而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历疼痛的比例为41%tzj。

导致癌症疼痛的原因有i种:(1)由于癌症发展所致的疼痛,由于肿瘤局部侵人神经、血管、骨膜等造成的疼痛,或者由于肿瘤局部压迫所导致的疼痛;(2)诊治(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等)所导致的疼痛;(3)癌症相关的疼痛。

75%一80%的病人是由于肿瘤侵入软组织、骨髓以及神经系统所引起.15%一20%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5%一10%是由于并发了疼痛性疾病。

癌症疼痛的发病率高.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和精神压力。

但l临床中。

对癌症疼痛的治疗很不充分131。

McNeilt4l对于引起癌症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了三个主要原因:对疼痛的评估及记录不充分.治疗用药不正确,以及对患者教育不足。

临床工作者对癌症疼痛的分类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对于改善癌症疼痛的治疗非常重要。

癌症疼痛分为很多种。

根据其发生情况和延续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根据癌症疼痛的生理机制义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痛。

此外。

临床上还提出了突发性疼痛(Breakthroughpain,BTP)的概念。

根据不同的定义和分类,约有40%~80%的肿瘤患者会发生突发性疼痛[51。

Portenoy和Hagen在1989年和1990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首次对癌性突发性疼痛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概括婀。

根据他们的定义,癌作者简介收稿日期苏红,女,博士,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

E—mail:suhongsh@删.Corn2010—05—30修回日期2010-06-01性突发性疼痛是指接受慢性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稳定的癌痛患者中出现的短暂和加剧的疼痛。

突发性疼痛的疼痛程度剧烈,92%患者的强度为重度以上.从发作到达到疼痛峰值的时间平均时间为3min(1s到30rain),疼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通常不超过30min.每日发作的频率一般为3-4次。

癌性突发性疼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例如,运动、咳嗽、呼吸、排尿等。

治疗疼痛的药物种类繁多.最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如吗啡、可待因;及其合成代用品。

如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这类药物统称为阿片类药物(opioids)。

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强。

多用于剧烈疼痛。

连续使用多次后会导致成瘾性,该类药物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

属于须严格控制的药物。

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鼍是反映国家和地区癌症疼痛患者是否获得合理止痛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

按照作用机理,可将阿片类药物分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兼具阿片受体的激动和拮抗作用)以及阿片受体拮抗剂i类。

阿片受体至少可分为斗型、K型和8型三种亚型。

吗啡和哌替啶为斗型受体激动剂,而喷他佐辛、地佐辛、丁丙诺啡、布托啡诺为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诺酮和纳曲酮.本身并无明显的药理效应和毒性,临床用于麻醉镇痛药过量和中毒的治疗,可以拮抗吗啡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非甾体抗炎药也常用于治疗癌症疼痛,WH0于1986年提出的癌症i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建议.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例如可待因、右丙氧芬等:重度疼痛则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例如吗啡、芬太尼等.此时还可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在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既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2009年5月20日。

美国Roxro制药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了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mlactmmethamine.Spfixnasalspray)鼻喷剂用于中等强度及某些重度疼痛的短期镇痛。

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是医院内最常使用的短期镇痛药之一.医院内使用的剂型为肌肉注射剂,而这种鼻喷剂的上市,可以便于患者的院外使用。

另外,在使用镇痛药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惊厥类药等辅助用药。

治疗突发性疼痛的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特殊性。

首先,一般情况下,口服是癌症疼痛治疗的最佳选择(WHOguide·linesforthenmaagementofcancerpain,1986;EAPCreo·酽“蔼基本类型小细胞肺癌1)小细胞肺癌(SCLC)或燕麦细胞癌,近2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常伴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由于患者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且对放化疗敏感,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应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系治疗小细胞肺癌成功的关键。

非小细胞肺癌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类,约80%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区分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对这两种类型的肺癌的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

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类型/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1.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各种类型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虽然鳞癌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首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2.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3.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4.肺泡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治疗作者:苏红, 谢雨礼作者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318刊名:药学与临床研究英文刊名: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年,卷(期):2010,18(3)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4条)1.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MH.de Rijke JM.Kessels AG 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 2007(9)2.Cohen E.Botti M.Hanna B Pain beliefs and pain management of oncology patients 2008(2)3.Fairchild A Under-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2010(1)4.McNeill JA.Sherwood GD.Starck PL The hidden error of mismanaged pain:a systems approach 2004(1)5.Haugen DF.Hjermstad MJ.Hagen N Assess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2010(3)6.Portenoy RK.Hagen NA Breakthrough pain:definition,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1990(3)7.Lossignol DA.Dumitrescu C Breakthrough pain:progress in management8.Streisand JB.Varvel JR.Stanski DR 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1991(2)9.Weinstein SM.Messina J.Xie F Fentanyl buccal tablet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opioid-tolerant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ncer pain:A long-term,open-label safety study 2009(11)10.Rauck RL.Tark M.Reyes E Efficacy and long-term tolerability of sublingual fentanyl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 2009(12)11.Rauck R.North J.Gever LN Fentanyl buccal soluble film (FBSF) for breakthrough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200912.Kress HG.Oronska A.Kaczmarek Z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intranasal fentanyl spray 50 to 200 microg for breakthrough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phase Ⅲ,multinational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crossover trial with a 10-month,open-label extension treatment period2009(6)13.Mercadante S.Radbruch L.Davies A A comparison of intranasal fentanyl spray with 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an open-label,randomised,crossover trial 2009(11)14.Fisher A.Watling M.Smith A 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s of three nasal fentanylformulations;pectin,chitosan and chitosan-poloxamer 188 2010(2)本文链接:/Periodical_jsyxylcyj201003004.aspx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be6df678-40d6-47eb-a15c-9e7200b2fab8下载时间:2011年1月2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