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子生物学新选.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选择题测试题(含答案)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选择题测试题(含答案)1、测定蛋白质在DNA上的结合部位的常见方法是()。
A、Western印迹B、PCRC、限制性图谱分析D、DNaseⅠ保护足印分析答案:DA项,Western印迹是指将蛋白质经凝胶电泳转移到固相载体上,利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的方法。
B项,PCR是体外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C项,限制性图谱分析是对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D项,DNaseⅠ保护足印分析可检测RNA聚合酶等蛋白质在DNA上的结合位点,它不仅能找到与特异性DNA结合的目标蛋白,而且能确认目标蛋白结合碱基部位的位置。
2、真核细胞复制延长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DNA聚合酶是()。
A、DNA-polαB、DNA-polβC、DNA-polγD、DNA-polδ答案:DA项,DNA-polα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及5′→3′聚合酶活性,参与复制引发;B项,DNA-polβ具有5′→3′外切酶活性,参与低保真度复制;C项,DNA-polγ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参与线粒体复制;D项,DNA-polδ具有5′→3′外切酶活性、5′→3′聚合酶活性及3′→5′外切酶活性,参与延长子链及错配修复。
3、后基因组时代研究内容不包括()。
A、蛋白质组学B、STS序列分析C、功能基因学D、生物芯片技术E、蛋白质图谱答案:B4、关于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G蛋白有GTP酶活性B、G蛋白能结合GDP或GTPC、G蛋白由α、β、γ这3个亚基构成D、激素-受体复合物能激活G蛋白E、G蛋白的3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才有活性答案:EG蛋白的3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无活性,当α亚基结合GTP后与β、γ亚基解离,成为活化状态的α亚基,能够结合并激活下游的效应分子,下游分子可激活α亚基的GTP酶活性,将GTP水解成GDP。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
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
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
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
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
分子生物学考试(附答案版)

分⼦⽣物学考试(附答案版)2019-2020学年第⼀学期分⼦⽣物学⼯作基础考题⼀、(18分)1、(3分)RT-PCR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3分)为了防⽌PCR产物突变,宜选⽤哪种耐热聚合酶?3、(2分) 决定退⽕温度的因素是什么?4、(3分)列举3种提⾼PCR特异性的⽅法(热启动、递减扩增、巢式PCR、佐剂的使⽤等);5、(5分)根据所给的DNA序列设计20bp的上下游引物。
⼆、(5分)鉴别CDNA产物中是否混杂有基因组DNA污染时,引物应设计在什么位置?三、(10分)已经CDNA的部分序列,如何获得全长CDNA⽚段?四、(10分)根据所给的质粒的图,列举5个描述质粒特性的⽤语并简要说明。
(⼤概就是:amp r、ori、lacZ、MCS、T-载体、分⼦量⼩-3050bp、环状等)五、(15分)MS-PCR的引物设计六、(8分)简要⽐较Southern blotting 与Northern blotting的异同七、(24分)王博⼠发现了P66基因可能与P88 蛋⽩之间有相互作⽤,P88与cyclinD1有相互作⽤等等:(1)如何证明P66与P88之间的相互作⽤?(2)如何证明P66对cyclinD1的转录有影响?(3)如何证明P66与cyclinD1之间的功能联系及P66是通过P88对cyclinD1起作⽤?(⼤概就是蛋⽩质之间的相互作⽤、蛋⽩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基因功能分析及蛋⽩质通路概念等⼏部分;其中蛋⽩质通路概念⼤概内容如下:蛋⽩质通路概念A-B-C :A存在,B沉默,C不出现;外源加⼊B,C出现;A不存在,BC存在,A蛋⽩功能表达。
)⼋、(10分)⽤⾃⼰的话简单描述什么是“表观遗传学”?什么时“组蛋⽩密码”?研究它们的意义是什么?⼀.⑴.要扩增下⾯⼀段序列,请设计出其上游和下游的引物。
gcgccagtcc tccgattgac tgagtcgccc gggtacccgt gtatccaata aaccctcttg cagttgcatc cgacttgtgg tctcgctgtt ccttgggagg gtctcctctg agtgattgac tacccgtcag cgggggtctt tcatttgggg gctcgtccgg gatcgggaga cccctgccca gggaccaccg acccaccacc gggaggtaag ctggccagca acttatctgtgtctgtccga ttgtctagtg tctatgactg attttatgcg cctgcgtcgg tactagttag要点:原则:正向引物照抄反向则反向互补数量15~25不等,但保证tm值均在55度左右近似公式: tm=4*(G+C)+2*(A+T)我在primer premier 中设计的引物如下供参考f: GCGCCAGTCCTCCGA tm:55.3r: CTAACTAGTACCGACGCAGG tm:55另外还需考虑因素:引物与基因组其他基因是否有同源性?引物⾃⾝及互相会不会有错配会不会形成⼆级结构会不会形成错配是否需要在5’端设计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⑵.请给出三个提⾼PCR特异性的⽅法。
生物技术应用与分子生物学测试 选择题 50题

1. 在分子生物学中,DNA复制的主要方式是: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分散复制D) 连续复制2.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主要用于:A) DNA的测序B) DNA的扩增C) RNA的合成D) 蛋白质的表达3. 下列哪种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解开双螺旋结构?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4.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是:A) 质粒B) 染色体C) 线粒体D) 叶绿体5. CRISPR-Cas9技术主要用于:A) DNA的修复B) RNA的干扰C) 基因编辑D) 蛋白质的纯化6.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A) Southern blotB) Northern blotC) Western blotD) Eastern blot7. 在分子生物学中,cDNA是指:A) 完整的DNAB) 编码蛋白质的DNAC) 由mRNA逆转录得到的DNAD) 非编码RNA的DNA8. 下列哪种分子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A) DNAB) mRNAC) tRNAD) rRNA9. 在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II主要负责合成:A) rRNAB) tRNAC) mRNAD) snRNA10.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DNA序列?A) SDS-PAGEB) 凝胶电泳C) 质谱分析D) 核磁共振11.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12. 下列哪种分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携带氨基酸?A) DNAB) mRNAC) tRNAD) rRNA13.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14.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15. 在分子生物学中,Nor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16. 下列哪种分子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合成新的DNA链?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17.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18.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19.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20. 下列哪种分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催化肽键的形成?A) DNAB) mRNAC) tRNAD) rRNA21. 在分子生物学中,Nor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22.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结构?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23.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24. 下列哪种分子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维持DNA的超螺旋结构?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25.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26.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模式?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27. 在分子生物学中,Nor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28. 下列哪种分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A) DNAB) mRNAC) tRNAD) rRNA29.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30.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31.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32. 下列哪种分子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合成新的RNA引物?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33. 在分子生物学中,Nor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34.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结构?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35.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36. 下列哪种分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催化肽键的形成?A) DNAB) mRNAC) tRNAD) rRNA37.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38.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模式?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39. 在分子生物学中,Nor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40. 下列哪种分子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维持DNA的超螺旋结构?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41.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42.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43.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44. 下列哪种分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负责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A) DNAB) mRNAC) tRNAD) rRNA45. 在分子生物学中,Nor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46.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结构?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47. 在分子生物学中,South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48. 下列哪种分子在DNA复制过程中负责合成新的RNA引物?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拓扑异构酶D) 解旋酶49. 在分子生物学中,Western blot技术主要用于:A) 检测DNAB) 检测RNAC) 检测蛋白质D) 检测脂质50. 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表达模式?A) 基因敲除B) 基因敲入C) 基因过表达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1. A2. B3. D4. A5. C6. B7. C8. B9. C10. B11. A12. C13. C14. D15. B16. A17. A18. D19. C20. D21. B22. D23. A24. C25. C26. D27. B28. C29. A30. D31. C32. B33. B34. D35. A36. D37. C38. D39. B40. C41. A42. D43. C44. C45. B46. D47. A48. B49. C50. D。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引言癌症作为一种挑战包括所有科学领域的大疾病,每年都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近年来,尤其是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测患者治疗反应以及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1. 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已被测序完毕并已发表,这是基因测序技术的成功范例。
通过测序研究,我们了解了有关肿瘤基因的重要信息,因此可以更好地研究这些肿瘤,并更好地设计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肿瘤基因检查,我们可以预测患者是否具有某些突变基因,从而确定治疗方案、预测疗效并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
2. 转录组学的应用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新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大规模计算,我们可以对转录组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一些与癌症发生、进展及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siRNA来抑制某些癌症相关的基因,并观察这些siRNA是否具有治疗作用。
3.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在生物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转录组学一样,蛋白质组学可以为癌症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可以快速筛选大量蛋白质的技术,例如质谱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癌细胞产生何种蛋白质并发掘新的分子标志物。
4. DNA芯片技术的应用DNA芯片技术可用于检测一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其中远程DNA芯片技术可用于诊断某些晚期癌症。
该技术可以检测患者体内癌细胞释放的肿瘤特异性DNA,这些DNA片段被称为访问DNA(ctDNA)。
通过血液检测,我们可以测定ctDNA的水平,从而预测癌症治疗的反应和进展状态以及进行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反应预测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who2021年版本新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

WHO 2021年版本新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序号一:引言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据统计,在2020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10万人次因肺癌而丧生。
鉴于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迄今为止一直在努力促进对肺癌的更深入研究,并试图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近期,WHO发布了2021年版本的新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对于广大临床医生而言,掌握这一最新的标准至关重要。
序号二:WHO 2021年版本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在过去的岁月里,对肺部肿瘤的分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传统上,肺癌被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别。
然而,由于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简单的分类并不足以满足对肺癌多样性的理解和治疗需求。
WHO在2021年版本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中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更新。
主要更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将不同的腺癌亚型作为独立的实体进行分类;加入了对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分类的内容;强调了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等。
序号三:WHO 2021年版本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对临床实践的影响这一最新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对于临床医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新的分类标准提供了更准确的病理学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分辨不同肺部肿瘤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诊断的强调有助于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治疗。
对肿瘤的分子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分类,为个性化治疗奠定了更为牢固的基础。
序号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WHO 2021年版本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肺癌治疗研究迈出了更加扎实的一步,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总结WHO 2021年版本的肺部肿瘤分类标准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对肿瘤的分子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更为详细的分类,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从而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机会。
病理学技术(主管技师):分子生物学考试题(最新版).doc

病理学技术(主管技师):分子生物学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可以稳定已解开的DNA 单链的是( )A.单链DNA 结合蛋白 B.DNA 连接酶 C.pol 和pol D.pol E.解链酶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真核生物的至少5种,分别为DNA 聚合酶α、β、γ、δ、ε,其中DNA 聚合酶γ存在于线粒体,其余都在细胞核。
DNA 聚合酶α和δ是复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
复制开始首先要从复制起始点解开一段双螺旋成单链,单链的稳定需要单链DNA 结合蛋白。
2、单项选择题 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 )A.阻遏物的生成 B.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 C.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 D.由底物的存在引起代谢底物的酶的合成 E.细菌营养过剩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底物作为诱导剂。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3、单项选择题组成核糖体的是()A.tRNAB.mRNAC.hnRNAD.snRNAE.rRNA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动物细胞内主要含有mRNA、tRNA、rRNA三种核糖核酸。
其中mRNA含有遗传密码,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活化、转运氨基酸并识别mRNA上的密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其一级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hnRNA是mRNA的前体,在snRNA参与下剪接成成熟的mRNA。
4、单项选择题与5'-IGC-3'反密码子配对的密码子是()A.5'-GCU-3'B.5'-CCG-3'C.5'-CGC-3'D.5'-CCC-3'E.5'-GGC-3'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密码子的第1、2碱基分别与反密码子的第3、2碱基配对,密码子的第3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1碱基配对不严格,称”摆动配对”。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习题卷19)

大学分子生物学考试(习题卷1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外显子的特点通常是 ()A)不编码蛋白质B)编码蛋白质C)只被转录但不翻译D)不被转录也不被翻译答案:B解析:2.[单选题]使DNA超螺旋结构松驰的酶是( )A)引发酶B)解旋酶C)拓扑异构酶D)端粒酶答案:C解析:3.[单选题]可导致DNA损伤的环境因素不包括_______。
A)碱基错配B)黄曲霉素C)顺铂D)紫外辐射答案:A解析:4.[单选题]真核生物的释放因子是A)RFB)RF-1C)RF-2D)RF-3答案:A解析:5.[单选题]真核生物细胞质核糖体小亚基只含有一种rRNA,其沉降系数为_______A)30SB)40SC)18SD)16S答案:C解析:6.[单选题]关于多基因家族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D)所有成员均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答案:D解析:7.[单选题]色氨酸操纵子调控中的弱化机制直接借助了哪种细胞结构的帮助而实现的? ( )A)核糖体B)细胞膜C)染色体D)组蛋白答案:A解析:8.[单选题]质粒 DNA 提取中,沉淀 DNA 的是A)70%乙醇B)无水乙醇C)酚/氯仿D)SDSE、异丙醇答案:B解析:9.[单选题]控制基因产物数量的最关键的步骤是( )。
A)制的终止B)mRNA向细胞质的转运C)转录的起始D)可变剪接答案:C解析:10.[单选题]DNA的二级结构是:A)螺旋B)β片层C)双螺旋结构D)超螺旋结构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对翻译起始阶段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起始因子elF2和elF4E进行下列哪种修饰实现的 ( )A)甲基化B)磷酸化C)泛酰化D)乙酰化答案:B解析:12.[单选题]以下关于顺式作用元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顺式作用元件是一类调节基因转录的DNA元件B)增强子是一类顺式作用元件C)启动子中的TATA盒和GC盒都是顺式作用元件D)顺式作用元件只对基因转录起增强作用13.[单选题]在培养TrpR缺失突变菌株的培养基中添加色氨酸,检测其TrpEDCBA五种蛋白的表达量,最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A)五种蛋B)五种蛋C)五种蛋白的表达量变为0.D)五种蛋白中有的升高,有的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
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
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
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
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
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部分是依据来自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观察。
妇女有两条X染色体,在卵裂的后期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如一位基因杂合子的妇女患癌,若是多克隆起源,癌细胞则可能有两种等位基因表达的产物;若是单克隆起源,则癌细胞仅有一种等位基因表达产物,而研究结果证实了癌为单克隆起源。
由于与DNA修复和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相关基因的缺陷,使癌细胞基因组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下降,于是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就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癌细胞干系,它们彼此间免疫系统和治疗等因子作用下,如不能被全部杀灭,就可能选择了恶性程度更高的癌细胞干系,它们继续重复突变、扩增和选择的过程,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癌基因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一种转化形式。
它编码具有显性转化性质的调节蛋白,即改变了的单拷贝序列能转化整个细胞,而另一正常序列不能阻断这种转化能力。
1. 原癌基因的蛋白质产物(1)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生长因子刺激静止期或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这一有丝分裂应答需要两个生长因子互补群之间的协同作用。
第一互补群是“感受性因子”(competence factors),如PDGF、FGF或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它们刺激静止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G1期。
第二互补群是“进行性因子”(progression factors),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保证细胞开始DNA合成。
所以,某种生长因子的不适宜表达除了导致对细胞分化的阻断之外,还会导致对细胞生长的不断刺激。
(2)生长因子受体growth factor receptor一般来说,生长因子能识别与之相应的生长因子受体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从1969年起,Harris等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研究肿瘤。
他们发现,小鼠的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小鼠细胞杂交后,产生的杂种细胞失去了恶性表型;接种到适当的宿主体内后不再长瘤。
正常细胞中存在肿瘤抑制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1. RB1RB1蛋白是一种磷酸化蛋白,它能与DNA结合;另外,还有一个GGAAGTGA元件,对TP53的作用敏感,受它的调节。
RB1蛋白在60%以上已研究过的人类肿瘤中失活, 50%癌症是由于发生了点突变。
肿瘤类型除视网膜母细胞瘤外,包括骨肉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
RB1蛋白的功能在于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
它很可能是通过其多重生物学活性的效能而抑制肿瘤形成的。
2. TP53TP53基因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几乎在所有种类的肿瘤中,在80%以上的肿瘤组织中发现了TP53基因的突变。
TP53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
TP53诱导细胞凋亡。
这样,TP53防止了携带广泛性DNA损伤的细胞通过克隆性生长而导致肿瘤。
1910年,Rous将鸡肉瘤组织的无细胞滤液注射到健康鸡的体内,结果诱发了健康鸡长出肉瘤,从而发现了现在被称为Rous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的一种RNA急性致癌病毒。
然而,这一发现在肿瘤研究中长期遭到漠视。
20世纪60年代开始,病毒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Rous终于在1966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时年85岁。
microRNA(miRNA)是一类大小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们能通过与靶mRNA 的3′UTR(非编码区)完全互补导致mRNA降解,或不完全互补结合阻断mRNA翻译。
以miRNA 为基础的RNA干扰(RNAi)技术让科学家们掌握了一种人为控制基因表达的手段,也因此RNAi发现者获得2006年诺奖。
许多研究表明利用miRNAs,能靶向治疗癌症,或者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生物靶标。
RNAi药物相对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以及其他生物类药物(如蛋白类药物、疫苗等)有自己独特的优势[7-8]:(1)RNAi药物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性。
siRNA的干扰效应具有高度的序列特异性,任一碱基错配都会导致RNAi效应丧失,因此RNAi药物具有很强的靶向性。
理论上RNAi可以抑制各种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就是说只要明确了各种疾病的RNAi靶点,RNAi 药物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2)RNAi药物与其他生物类药物相比,由于分子量小,RNAi药物无免疫原性。
(3)RNAi药物设计便利性,RNAi药物设计的唯一要求是合成与药物靶点基因mRNA完全配对的长度大约20个碱基的siRNA分子,这种便利性大大降低了新药的开发成本,同时有利于研究RNAi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1.1基于肿瘤信号传导途径的 RNAi 治疗药物研究1.2细胞周期1.3细胞凋亡1.4细胞衰老肿瘤信号传导通路是多个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体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关键基因的变化可以使某条通路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也可使通路受阻.应用 RNAi 技术的肿瘤模型研究已经找到了一些肿瘤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改变较多的通路有 PTK、 MAPK、 PC、 HGF/SF - Met、 I3K、Smad、 HIF 等.NF-kappa B 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等的基因表达,与细胞信号转导密切相关。
靶向kappa B P65的RNAi研究 [8] 显示,kappa B P65 表达的下调引起胰腺癌BxPC-3 和 PANC-1 细胞中 Bcl-2 及 pro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ax 蛋白表达上调,明显降低细胞活力,增大细胞凋亡率。
体内抗肿瘤实验中同样能抑制裸鼠移植模型的肿瘤细胞增殖。
在 APC 通路, Wnt 配体结合到受体活化一个叫 Dsh 的中间蛋白, Dsh 通过抑制 GSK - 3β的降解使β-连环蛋白( β- catenin) 不被降解,在结肠癌中通常缺少 Wnt 信号配体或存在 APC 突变体.β- catenin 首先在胞质中积累,然后被转移到核仁,在核仁它与转录辅助因子结合激活许多基因的表达.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酪蛋白激酶或 GSK-3β导致的磷酸化使β- catenin 的表达水平很低.用脂质体介导的 siRNA 来抑制β- catenin 的表达,能抑制直肠癌细胞的增殖[21 ]. APC 能影响包括 c - Myc 致癌基因在内的许多特殊基因的表达,在对乳腺癌模型的体内、外研究中发现用抗 c- Myc 的 siRNA 能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22 ].1982年,美国科学家R.A. Weinberg等人从膀胱癌细胞中克隆得到第一个人类癌基因,由于它和之前发现的鼠肉瘤病毒基因c-ras高度同源,故而被命名为ras基因(rat sarcoma)。
Ras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细胞中。
哺乳动物的Ras蛋白家族有三个成员,分别是H-ras、K-ras和N-ras。
由于Ras蛋白的相对分子量是21 kDa,故又被称为p21。
Ras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内侧,为GTP/GDP 结合蛋白,通过GTP与GDP的相互转化来调节信号通路的传递;之后,人们又发现了Ras的直接效应因子Raf-1[10],这就将Ras和ERK/MAPK信号通路联系起来。
Ras信号通路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简单地说,被生长因子激活的酪氨酸激酶受体RTK s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结合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
GRB2与受体RTK结合后招募鸟苷酸交换因子SOS蛋白定位在与Ras相邻的细胞膜上。
这样,SOS与Ras形成复合体后,GTP取代GDP与Ras结合,Ras被激活;而当GTP被水解成GDP后,Ras失活。
Ras蛋白被激活后,产生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
首先,它招募细胞浆内的Raf1蛋白至细胞膜上。
之后,Raf激酶磷酸化MAPK激酶(MAPKK,又称MEK),再由MEK激活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又称MAPK)。
ERK被激活后,转至细胞核内并直接激活转录因子,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Raf的激活并不完全依赖于Ras,ERK也能被除Ras之外的其它蛋白激活。
这表明信号通路级联反应中的每一个信号蛋白都可能被多个上游蛋白所控制,而它们也可以有多个下游的靶蛋白,从而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网络调控结构。
Ras信号致癌的机理。
在超过60%的人类恶性黑色素瘤中,都发现了B-raf的激活突变,这种突变还存在于一些直肠癌以及甲状腺和肺部的肿瘤中。
B-raf突变后,在某些情况下与C-raf形成异源二聚体,随后持续地激活下游的ERK信号,并最终激活蛋白激酶m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