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纸样设计基础第二章第四节——女装合体一片袖,女装两片袖原理

合集下载

浅析合体女装一片袖的结构设计

浅析合体女装一片袖的结构设计

38纺织报告| Textile Reports浅析合体女装一片袖的结构设计陈思雅(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阳江 529600)投稿日期:2018-12-13作者简介:陈思雅(1984-),广东阳春人,讲师,高级技师,从事女装服装纸样研究。

摘 要 本课题针对款式图出现的合体一片袖,肘省转移到袖口的现象,谈谈对于一片袖合体性纸样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一片袖;合体性纸样;两片袖中图分类号:TS941.717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For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sleeves appear in the style figure, the elbow is transferred to the cuffs,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 for a sleeve-like pattern is discussed.Key words One sleeve; Sleeve; Two sleevesAnalysis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 sleeve for women's wear——A case of a women's dress with sleevesChen Si-ya(Yangchun Secondary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Yangjiang 529600, China)常见的一片袖大多为宽松袖,教科书常常把带有袖肘省的一片袖当作合体袖。

但事实上,一片袖的合体性远远比不上两片袖。

是否所有的一片袖合体性都比不上两片袖呢?答案是否定的。

2019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工艺比赛的项目中就有这样一个款式,利用肘省转移到袖口的办法,将一体袖子变得合体[1]。

1 一片袖与两片袖的区别一片袖比较宽松,没有肘突,相对来说没有两片袖那么精准和适体。

在两片袖的大小袖分割中,缝制后袖摆略向前倾,肘部合体,整体比起一片袖更符合人的胳膊形态。

女装结构设计---衣袖结构设计

女装结构设计---衣袖结构设计

第二节 袖基型部位分析
一、基本袖山高的意义
袖山结构设计
1、袖山设计要素 袖山越高,美观合体性越好,运动舒适 性越差。 袖山越低,美观合体性越差,运动舒适 性越好。 2、袖山—袖窿弧线结构关系 袖山弧线≥袖窿弧线, 袖山弧线≥袖窿弧线=吃势
袖造型
流行趋势:吃势相对较小≤2。
二、袖山设计
1、袖山高和袖肥
第一节 结构种类
第一节
一、衣袖的结构分类
衣袖的种类
(1)以袖子的装接工艺分类:装袖、连袖、插肩袖。
装 袖
连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插肩袖
(2)以袖子的袖窿与袖山的配合关系分类:直袖、泡泡袖、 蝙蝠袖等。
(3)以袖子袖口的变化分类:灯笼袖、喇叭袖、马蹄袖等。
(4)以袖长的变化分类:无袖、盖袖、短袖、五分袖、 七分袖、腕上袖、长袖等。
长袖式一片袖
2.短袖式一片袖
• 袖长依据款式而确 定。 • 袖口的大小依据人 体同部位的手臂的 围度加上放松量而 设计,但也要考虑 袖口处的造型。 • 袖口线可以设计成 直线,但缝合袖缝 后袖口线有凹陷, 按结构的平衡,袖 口线应为曲线,见 图。
二、平袖变化袖型
1.宽松袖 例1 袖山抽褶袖。
例2 袖口抽褶袖
第四节 圆袖结构设计
(一)合体一片袖 (二)两片西装袖
一、合体一片袖制图
合体一片袖制图分析
• (1)袖山高设计:合体袖的袖山高要比袖基型的 高2~3cm。袖基型的袖山高为,合体袖的袖山高 为。袖长和袖山凸量也要相应增加。 • (2)袖山斜线前AH、后AH可不减或略加调节数, 保证袖山吃量在1~2cm。 • (3)袖口前偏量设计:直身袖0~1cm;较直身袖 1~2cm;女装弯身袖2~3cm;男装弯身袖3~4cm。 • (4)袖口大小设计:合体袖的袖口偏小,采用定 寸24cm(一半为12cm)。后袖口大于前袖口 2cm,即借量为1cm。另外后袖缝延长1cm,使 其与袖口垂直。

服装结构设计2--衣袖(PPT45页)

服装结构设计2--衣袖(PPT45页)
3.按袖的片数分:一片袖、两片袖、三片袖
4.按袖的造型分:喇叭袖、灯笼袖、泡泡袖、花瓣 袖、蝙蝠袖
第一节 袖子的结构种类与袖基型
第一节 袖子的结构种类与袖基型
二、袖基型
规格:M AH=42 SL=52
作图步骤 1.作十字线确定袖山高、袖肥 2.完成其他基础线 3.作袖山曲线 4.作袖摆曲线 5.确定袖符合点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基本连身袖的结构制图
1.中性插肩袖
插肩袖成型后呈现中间状态,既不十分贴体也不十分宽松,选择基本 袖山高,袖中线平分肩端点直角,袖笼深点位于1/2胸凸量。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2.中性插肩袖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一、合体一片袖的结构设计
合体一片袖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通过合体一片袖的肘省转移和袖内缝线转化为断线的结构处理,而得到的两片 袖结构造型更加丰满美观。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合体两片袖 1.原型法两片袖结构制图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1.比例法两片袖画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4.蝙蝠袖的结构设计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蝙蝠袖的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与衣身无分割线的蝙蝠袖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5.拼角型(合体性)连袖 袖裆(拼角)实际上就是
袖肥:圆袖的两端袖山底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袖肥,又叫袖壮。
第二节 袖子的结构分析
2.袖山高、袖肥、袖子贴体程度、袖窿形状的关系 (1)袖山幅度(袖山高)与袖肥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

服装结构设计(女装)

(3).衣身基本纸样的构成要素
身幅与腰线的确定 ——设定包裹上半身的基本筒状 ——B/2+X(基本纸样构成形态的必要尺寸:BL以上的前、 后腋点和肩胛骨凸点) 余缺处理:筒状形式——前、后肩缝缝合(支撑)——坯 布造型适应胸部造型——贴合体表,产生多余浮起面料— —余缺处理——省道 领口弧线 ——构成原则:顺延颈根围形成的圆顺曲线 肩线
(3).衣身基本纸样的构成要素
——袖窿深度=人体臂根高度+(服装与人体腋窝)空隙 量
3.女上装基本纸样绘制
(1)衣身基本纸样绘制方法:胸度法、短寸法 胸度法:
——以人体净胸围为基数分配各个部位所占比例尺寸 ——基数:背长、胸围 ——科学性、可靠性、比例关系理想
短寸法 ——直接测量裁剪所需人体各部位尺寸,根据这些尺寸进
行制板 ——关键在于测量点的确定 ——直观、准确
3.女上装基本纸样绘制
(2)衣身基本纸样绘制 胸度法:
刘氏第四代基本纸样绘制(衣身) 基本参数: JIS标准ML码 胸围:39cm 腰围:72
基本步骤——矩形:(B/2+6)*背长;袖窿深线:B/6+7.5;背宽 线:B/6+4.4;胸宽线:B/6+3;侧缝线;前领弧线;前领 宽:B/12=O;前领深:O+1;后领弧线;后领宽:O+0.2;后领深:
3.女上装基本纸样绘制
(O+0.2)/3;后肩线:落肩量、冲肩量1.5;前肩线:后肩线长-1.5; 落肩量;袖窿弧线;省
(3)袖基本纸样绘制 基本袖山高:AH/3 前AH:21.7 后AH:22.1
——袖窿弧线方向与袖山弧线方向的关系
4.上装纸样适合条件
(1)衣身基本纸样的适合条件 “适合人体”

两片袖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ppt课件

两片袖结构设计原理与制图ppt课件
16
教学总结
(一) 教学目标
理解两片袖的结构设计原理;
掌握制图方法
17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片袖的结构设计原理、 制图方法 难点:袖筒的旋转原理
18
(三)教学策略及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各个击破,逐层深入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教学方法:提问(问题解决型)+引导(启发型) =问题驱动法+图解教学法 教学互动:检验、复习巩固、扩展
两片袖的结构设计原理 和制图方法
1
主要内容
从一片袖到两片袖的结构设计方法 大小袖片的设计原理 袖筒的旋转原理
教学目的
理解两片袖的结构设计原理 掌握两片袖的制图方法
2
课程回顾(导入)
一片袖
3
思考:
一片袖是否贴 体?
为什么? 前势 弯势 扣势
如何解决?
4
一、两片袖的结构设计原理
从一 片片
21
第四部分
12
13
二、两片袖的制图方法
从一片袖到两片袖 原型袖——两片袖——大小袖
14
二、两片袖的制图方法
从一片袖到两片袖 互动:请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原型袖的画法
拓展训练 在10分钟内完成任一款衣身结构的配袖
15
小结
a. 两片袖的结构设计原理 b. 制图方法 c. 下节课内容:
两片袖的制图方法 在给定衣片上配制两片袖
5
问从题一:片袖到两片袖
两片袖的侧缝线外露——影响美观 如何解决?
6
大小袖的设计原理
借袖的原因 方法
7
思考两问片题袖:的大小袖
两片袖大小袖的接缝一样长吗? 如果不一样长,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

袖子基本纸样

袖子基本纸样

一、袖子基本纸样1、袖子基本纸样制作的必要尺寸规格M 袖窿弧线长(AH)42cm (由测量获得) 袖长52cm2、袖子基本纸样制作步骤基础线(1)、作十字架及确定袖肥:作袖中线为竖线和落山线为横线的十字交叉线,从交叉点上取袖窿长1/3为袖山高,袖中线为袖长。

以袖中线顶点为基点向左取袖窿长1/2+1cm交在后落山线上;向右取袖窿长1/2交在前落山线上得到袖肥。

(2)、完成其他基础线:从袖肥两端垂直向下至袖中线同等长度为前后袖内缝线,作袖摆辅助线。

在袖中线的中点下移2.5cm作水平线为肘线。

完成线如下图所示图 3-1(3)、作袖山曲线:把有斜边(前袖部分斜边)分为四等份,靠近顶点的等份点垂直斜线向外凸起1.8cm,靠近前内缝线的等份点向内垂直斜线凹进1.3cm,在斜线中点顺斜边下移1cm 为前袖山S曲线的转折点。

在后斜线上,靠近顶点处也取前斜线1/4凸起1.5cm,靠近后内缝线处取其同等长度作为切点。

到此完成了8个袖山曲线的轨迹点,最后用圆顺的曲线把他们连接起来,完成袖山曲线。

(4)、作袖摆曲线:分别把前袖和后袖摆辅助线分为二等分,在前袖摆中点向上凹进1.5cm,后袖摆中点为切点,在袖摆的两端,分别向上移1cm,确定袖摆曲线的四个轨迹点,最后平滑地描绘袖摆曲线。

(5)、确定袖符合点:袖后符合点取衣身基本纸样后符合点至前后界点间弧长加上0.2cm;袖前符合点取衣身基本纸样前符合点至前后界点间弧长加上0.2cm二、袖子结构设计原理及方法1、袖山幅度与袖肥的关系袖山幅度:是指袖山顶点贴近落山线的程度,俗称袖山高。

袖肥:是指袖子的胖瘦。

袖山幅度与袖肥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注:图中用袖子的基础线作为标准。

标准袖山高用AB表示,AC是为后袖山和后袖窿相符合而设计的长度,AD是为前袖山和前袖窿相符合而设计的长度,为此AC和AD在量上是相对不变的。

CD构成袖子的肥度,AE是袖长图 3-2按照结构的要求袖山曲线和袖长不变,袖山(AB)越高,袖肥越小,当袖山高和袖山线长度趋向一致时,袖肥接近零;当袖山越低,袖子越肥,袖山高为零时,袖肥成最大值。

袖子基础袖山、袖身、一片袖、两片袖的结构设计

袖子基础袖山、袖身、一片袖、两片袖的结构设计

袖子基础袖山、袖身、一片袖、两片袖的结构设计最近我们整理了各种衣袖的结构制图,为了照顾一些零基础的朋友,今天我们再次整理了一些衣袖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 | 服装云教育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衣袖的种类袖山结构设计图1.1.1 袖造型1、袖山设计要素袖山越高,美观合体性越好,运动舒适性越差。

袖山越低,美观合体性越差,运动舒适性越好。

2、袖山—袖窿弧线结构关系袖山弧线≥袖窿弧线,袖山弧线≥袖窿弧线=吃势流行趋势:吃势相对较小≤2。

图1.1.2 宽松袖山—袖窿结构关系图1.1.3 较宽松袖山—袖窿结构关系图1.1.4 较贴体袖山—袖窿结构关系图1.1.5 贴体袖山—袖窿结构关系表1 各种风格衣袖各参数表3、袖山结构制图①、制图总原则:在袖窿上作袖山结构图,以保证两者的配伍关系。

②、袖山的三个参数,在制图时只需同时考虑两个参数。

设计中考虑袖肥合体性时,只需确定:袖肥、袖山对角线;若考虑袖山美观性时,只需确定:袖山高、袖山对角线。

4、袖山与袖窿的吻合(对位点的确定)①吃势集中于袖山部分。

②后吃势>前吃势。

③袖底无吃势。

图1.1.6 袖山与袖窿对位图袖身结构种类及制图直身袖一般与宽松、较宽松或较贴体的袖山形状配伍,直身袖与较贴体的袖山配伍时,袖身必须收省(袖口省或袖肘省)。

弯身袖型一般与较贴体或贴体类袖山型装配伍,有一片弯身袖及两片弯身袖等。

图1.1.7 袖眼与袖身造型变化关系圆袖结构设计1、宽松型直身袖结构制图宽松性或较宽松袖山配伍直身袖型的制图方法(见图1.2.1),一般衬衫袖、宽松一片直身袖均为此制图方法,衬衫袖袖口需开衩。

图1.2.1 直身袖制图方法2、较合体直身袖结构设计较贴体袖山配伍直身袖型的制图方法(见图1.2.2),为达到袖口较为合体,袖身须收袖口省或袖肘省。

袖口省直身袖制图步骤:cw=12①、在袖肘线作前、后片等份点。

②、在底线将袖肘等分线延长线各向内收1.5cm,(根据造型调整)③、从a向内量cw=12的b,取ab中点e,连Ae交袖肘线于B。

服装制版合体连身袖造型原理和制图步骤分享

服装制版合体连身袖造型原理和制图步骤分享

服装制版合体连身袖造型原理和制图步骤分享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

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1.1 袖窿部位造型方式的比较(1)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

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计一些余量,当手臂抬起和下落时,这些余量像褶裥一样折叠在肩部和腋下,以适应手臂活动所需要的长度变化。

在装袖结构中,有着袖片的“袖山高”与衣片“袖窿”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部造型及其转折关系。

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变化。

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在袖肥线的上下进行,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绱袖角度大的时候袖下会变长,袖子更加便于活动。

这是装袖结构在处理袖子合体外观与活动机能性之矛盾的特性。

装袖结构在塑造合体的造型时,袖山高取值便会增大,衣身袖窿开深位置提高,接近人体腋下部位,衣身与袖子的肥度减小,肩点立体程度增强,整体呈合体内收状。

此时虽然服装松量不大,但袖下长度的增加,也可保证手臂的运动自如。

这种调和外部廓型与运动机能两者关系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体现出装袖结构本身的合理性。

(2)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这就成为连身袖结构的独特之处,同时也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连身袖结构中,前、后片的纸样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就不可能有袖山和袖窿的契合关系,衣身肩线与袖中线的相交角度几乎成为影响服装肩部造型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减小肩线与袖中线的夹角,使之趋近人体肩部角度时,肩部有可能呈现出合体状态的造型。

但此时袖下线的长度会大大减小,使得手臂的活动机能性减弱。

如何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处理合体连身袖的外观造型与活动机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本论文的中心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