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统设计指南

传动系统设计指南
传动系统设计指南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布置(车型部)

编制:刘晓莉

审核:

批准:

1简要说明

1.1该部分综述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使路面对驱动车轮产生一个牵引力,推动汽车行驶.

1.2布置该部件的目的

使之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1.3适用范围

发动机前置前驱和发动机前置后驱车

1.4布置构成图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为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差速器,主减速

2布置构想(思想、理念)

2.1布置原则

2.1.1该布置的功能要求

(1)减速增扭;(2)实现汽车倒使;(3)必要时中断传动;(4)差速作用;

2.1.2该布置的顾客要求

2.1.3该布置的性能要求

2.1.4虚拟样机及分析(DMU)

2.2设计参数

2.2.1整车的要求

2.2.2全配置(值及变量值)

2.2.3整车VTS

2.2.4EBOM数据

2.2.5决定尺寸的因素

2.2.6决定性能的因素

2.2.7决定布置测试程序的因素

2.3使用条件

2.3.1布置的工作范围

由于传动系是一个相脉相承的系统,由发动机经过离和器,变速箱,传动轴等到驱动轮.工作介入阶段在有比较完整的数模,以及在动力总成初步布置好以后。

由于动力总成是配套装配的,所以离合器和变速箱以及差速器,主减速器等就不用

平台组设计计算.传动系统的主要工作是传动轴的布置方案和设计计算.

2.3.2布置工作的使用规范

2.3.3其他注意事项

2.4布置基本限制因素

2.4.1组装大致设计

2.4.1.1影响装配位置和一些部件定位的因素

2.4.2生产工艺性

2.4.3空间和人机工程

2.4.4法律法规

2.4.5其他限制因素等

2.5布置装配设计

2.5.1布置组成部件的耦合

2.5.2材料和设计在装配方面的要求

2.5.3组成该布置的部件1

2.5.

3.1该部件在该布置上的定位

2.5.

3.2该部件和该布置的装配模式/组装

2.5.

3.3该部件的一些主要外形尺寸等

2.5.

3.4装配后工作能力的分析

2.5.4组成该布置的部件2

2.5.4.1该部件在该布置上的定位

2.5.4.2该部件和该布置的装配模式/组装

2.5.4.3该部件材料的装配要求

2.5.4.4该部件的一些主要外形尺寸等

2.5.4.5装配后工作能力的分析

2.5.5组成该布置的部件3

2.5.5.1同上

2.6测试基本参数

2.6.1检查方法(DMU)

2.6.2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

2.6.3功能测试

2.6.4生产工艺测试

2.6.5其他方面的测试

2.7其他标识性的设计

2.7.1通过什么样的标识进行识别

3设计文件

3.1描述该布置的说明文件

3.1.1总成布置方案说明

由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装成一体,所以在发动机位置确定以后,整个动力总成的位置也随之而定。驱动桥的位置取决于驱动轮的位置,同时为了使左

右半轴通用,差速器壳体中心线应与汽车中心线重合。为满足万向节传动轴两端

夹角相等,而且在满载静止时不大于4度、最大不得大于7度的要求,常将后桥

主减速器的轴线向上翘起。在轿车布置中,在侧视图上常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方

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轴线的离地高度。

3.1.2零部件布置方案说明

3.2计算性能的设计文件

3.2.1整车性能设计说明

3.2.2总成设计说明

输入条件:

前轮驱动:发动机总成布置位置(差速器端口),前轮的上下跳动的五个关键点(上极限,满载,半载,空载,下极限),动力总成数模,车身数模.

四轮驱动:发动机总成布置位置(变速器端口),前轮的上下跳动的五个关键点(上极

限,满载,半载,空载,下极限),分动器端口,主减速器端口,差速器端口,后轮的五个

关键点(上极限,满载,半载,空载,下极限). 动力总成数模,车身数模.

输出内容:

传动轴长度,传动轴角度是否满足要求,传动轴是否干涉.接口(传动轴车轮端采用何种传动轴接口,变速箱端采用何种传动轴接口).

传动轴的强度设计计算:

需要的参数:(B11为例)

计算步骤 (以B11为例): 整车参数

最高车速(满载) ;/160h km 发动机最大扭矩 ;130m N ? 轮胎滚动半径 ;280mm 前轮轮距 ;1425mm 一、 传动轴总成的临界转速

传动轴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足够高的临界转速度,以便传动轴在低速大扭矩和高速行驶时都能正常可靠地工作。

1)空心管传动轴的临界转速1k n

212

8

1102.1L d D n k +?=

式中1d D 、——传动轴的外径和内径,;36,431mm d mm D ==

L ——传动轴总成长度,;3.645mm L = ∴ rpm n k 161611

=

2)实心传动轴的临界转速2k n 22

2

82102.1L d n k ?= 式中2d ——实心传动轴直径,;272mm d =

2l ——实心轴的长度,;8.3802mm L =

∴ min;/4.223432

r n k =

传动轴最高工作转速: rpm n 8.151528

.0260160

=???=

π 由于计算临界转速的公式是近似的,另外,传动轴使用中的磨损,平衡的破坏等,都会使传动轴的临界转速下降。因此,须使传动轴的最高工作转速小于k n 7.0:

rpm rpm n k 8.15157.11312161617.07.01>=?= rpm r n k 8.1515min /4.156404.223437.07.02>=?=

二、传动轴轴管

传动轴轴管主要用来传递扭矩,高速旋转的传动轴要求轴管质量分布均匀,易于动平

衡。传动轴轴管的断面尺寸除保证有足够高的临界转速外,还应保证有足够的扭转强度。

1)空心轴管扭转应力1τ ()

)/(1624

41

mm N d

D DM

-=

πτ 式中M ——传动最大扭矩,;mm N ?

2d D 、——轴管外径和内径,;mm

∴ 2

4

431/4.16)

3643(101304316mm N =-???=πτ 2)实心轴扭转应力2τ

)/(1624

2

22

mm N d M

d πτ=

∴ 24

3

2/6.3327

101302716mm N =????=πτ 一般要求扭转应力不大于2

/120mm N 。

三、传动轴花键

传动轴花键采用小模数渐开线花键,其齿面接触好、自动定心、强度高、寿命长、启动时承载能力好、结构紧凑、质量轻。

花键轴的扭转应力τ

)/(1623

mm N d

M

πτ

=

式中M ——传动轴最大扭矩,;mm N ?

d ——花键轴的花键小径,.mm

∴ )/(3.611

.2210130162

3

3mm N =???=πτ 3.2.3 零部件设计特殊要求说明(含整体要求说明)

3.3 设计更改的说明文件

3.3.1 整车设计更改说明 3.3.2 总成设计更改说明 3.3.3 零部件设计更改说明

3.4 提供下一步零部件设计的参考文件

3.4.1 整车的要求

3.4.1.1 整车需要满足的特殊要求 3.4.1.2 整车要求符合的法律法规

3.4.2 总成的基本参数和要求

3.4.2.1 整车需要满足的特殊要求 3.4.2.2 整车要求符合的法律法规 3.4.2.3 对总成的特殊要求

3.4.2.4总成的基本尺寸

3.4.2.5总成的布置尺寸(含空间要求)

3.4.3零部件的基本参数和特殊要求

3.4.3.1整车需要满足的特殊要求

3.4.3.2整车要求符合的法律法规

3.4.3.3对零部件的特殊要求

3.4.3.4零部件的基本尺寸

3.4.3.5零部件的布置尺寸(含空间要求)4一般注意事项

4.1重要特征描述

4.2其他要求(比如生产程序的要求等)5图纸模式

5.1图纸主要内容型式

5.1.1总布置图

5.1.2断面图

5.1.3校核图

5.2尺寸和公差

5.2.1图纸中需要进行标注的尺寸

5.2.2整车要求的法律法规尺寸

5.3图纸说明

5.3.1绘制图纸的主要目的

5.3.2标注尺寸的中英文说明

5.4图纸的其他要求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

悬置系统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动机工程研究二院 动力总成开发部

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本指南介绍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到的基本流程文件核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奇瑞所有装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M1类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

目录 一、悬置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4) 1.1 悬置系统设计时的基本概念 (4) 1.2动力总成振动激励简介 (6) 二、悬置系统的作用 (8) 2.1 悬置系统的设计意义及目标简介 (8) 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 (8) 三、悬置系统的概念设计 (10) 3.1 悬置系统的布置方式选择 (10) 3.2 悬置点的数目及其位置选择 (11) 3.3 悬置系统设计的频率参数 (13) 四、悬置系统相关设计参数 (14) 4.1动力总成参数 (14) 4.2 制约条件 (15) 五、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文件 (16) 5.1 悬置系统VTS (16) 5.2 悬置系统DFMEA (17) 5.3 悬置系统DVP&R (17) 5.4 其它技术及流程文件 (17)

一、悬置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1.1 悬置系统设计时的基本概念 1:整车坐标系:原点在车身前方,正X方向从前到后,正Y方向指向右侧(从驾驶员到副驾驶),正Z方向朝上如图(1-1)。 (图1-1)整车坐标系 2:发动机坐标系:原点在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和变速箱结合面的交点处;正X方向从变速箱到发动机,沿着曲轴中心线,正Y方向指向右侧如果沿着正X方向看,正Z方向朝下如图(1-2)。 (图1-2)发动机坐标系 3:主惯性矩坐标系:原点在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置,正X方向从变速箱到发动机,沿着最小主惯性矩轴线,正Y方向通常沿着最大主惯性矩轴线,正Z方向朝下并且沿着中等主惯性矩轴线如图(1-3)。

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最新0418

地下室临时支撑设计计算书计算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3、《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二、设计简图

碗扣式支撑立面图

支撑平面图

碗扣式支撑受力简图 三、支撑结构验算 支撑类型碗扣式钢管支撑架支架计算依据《建筑施工碗扣式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 术规范》 JGJ166-2008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1.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γQ 1.4 立杆纵向间距la(mm) 9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900 立柱水平杆步距h0(mm) 1500 立柱顶部步距h d(mm) 500 0.2 扫地杆高度h2(mm) 3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 的长度a1(m): 斜杆或剪刀撑设置每行每列有斜杆支撑钢管类型Φ48×2.7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施工荷载传递; 设梁板下Φ48×2.7mm 钢管@0.9m×0.9m支承上部施工荷载,可得:N=γQ ×N QK ×l a ×l b =1.4×25×0.9×0.9=28.35kN 1、可调托座承载力验算 【N】=30≥N =28.35kN 满足要求! 2、长细比验算 根据《规范》JGJ166-2008第5.6.3条规定可知; 立杆计算长度:l0=h0=1500mm λ=l0/i=1500/16=93.75≤[λ]=230 满足要求! 3、立杆稳定性验算 λ=93.75,查《规范》JGJ166-2008附录E表E,取φ=0.641 f=N/(φA)=28350/(0.641×384)=115.17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汽车传动系统技术及检修》学习指南

《汽车传动系统技术及检修》学习指南 课程总体设计 《汽车传动系统技术检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生产实际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本课程设计8个学习情境:底盘漏油、挂档困难、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无级变速器销售咨询、主减速器和差速器的检修、汽车传动轴的改装、四轮驱动车的售后服务、传动系统异响辨别和诊断,每个情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生产中的企业案例进行理实一体系统化的学习。 本课程学习以学习手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企业案例、任务工单、测试习题为工学结合学习包“8要素”,辅以虚拟实训、教学动画、教学图片维修资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学习流程为: 阅读学习任务→领会学习要求→下载任务工单→学习理论知识(浏览相关教学资源)→学习实践技能→进行案例分析→互相讨论交流→实施完成任务→完成学习作业→进行学习评估 学习单元1底盘的基本组成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底盘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布置形式。 (3)齿轮基本知识及润滑油选用。 (4)底盘漏油故障分析。 技能目标 (1)能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熟练诊断出漏油部位及油液性质,获得诊断信息。 (3)能够向客户讲解底盘有关基本知识。 二、学习任务 一辆上海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车辆在运行中出现底盘漏油故障。 经过检测,发现发动机油底壳变形导致漏机油,更换新油底壳后故障排除。 引出任务:汽车上有哪些油液?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布置形式?漏油会引起哪些故障?如何检测诊断和修理排除? 三、任务工单 请下载《汽车底盘漏油故障分析任务工单》。 按照任务工单的要求学完本节内容,并通过讨论交流实施任务后填写工单,上传至作业处。 四、学习要求 (1)掌握汽车底盘的组成。 (2)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布置形式。 (3)了解汽车上使用的油液。 ★链接教学设计:汽车底盘漏油故障分析教学设计 ★链接学习手册:汽车底盘漏油故障分析学习手册 五、理论知识 1.汽车底盘的组成

汽车换挡机构设计指南

目录 第二章换档机构 1 简要说明 (3) 1.1变速操纵机构综述 (3) 1.2 设计目的 (3) 1.3 适用范围 (4) 1.4 装置的零部件构成图 (4) 2 设计构想 (6) 2.1 设计原则 (6) 2.2 设计参数 (6) 2.3 软轴拉线的布置 (11) 2.4 环境条件 (11) 2.5 设计基本限制因素 (12) 2.6 零件装配设计 (13) 4.1 通过什么样的标识进行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换档机构

1 简要说明 1.1变速操纵机构综述 1汽车变速操纵机构分为手动变速操纵机构(MT)、自动变速操纵机构 (AT&CVT&AMT)。 2按传递行程和力的方式可分为拉索式换档操纵装置、杆系换档操纵装置及电讯号直接驱动换档装置;如图 2, 杆系换档操纵装置它是由一根或者两根细长的(空心)刚性杆件组成的。因为是空间运动杆系,其运动分析和自由度的确定,无论是用作图法,或用解析法都是比较复杂的;运动件本身的干涉,及其与相邻件干涉的校核也是相当繁琐的;还好,现在可以借助于CAE使设计分析工作简化和可靠。同时,这种结构还有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就是由于其运动链长,杆件刚度弱,铰接处存在间隙,且润滑不便等原因,容易产生振动、噪声、档位不清晰、换档操纵手感不良等现象。于是,一种拉索式换档操纵装置应运而生,并将逐渐取代杆系换档操纵装置. 如图 1,为拉索式换档操纵装置.所谓拉索式换档操纵装置,是用一种柔性的推拉软轴替代空间运动的刚性的杆件。这种换档操纵装置克服了上述刚性空间杆系存在的那些问题。同时柔性推拉软轴的走向“自如”,给汽车的总体布置和变速器操纵装置的安排带来诸多方便。而且柔性软轴具有吸振的作用,能够消除动力总成和车身传至换档操纵手柄的振动,因此能得到清晰的档位和舒适的手感。拉索式操纵因其易于布置,传递效率高,成本低廉,目前是最常用的结构. 以上两类都属于手动换档操纵机构;自动换档操纵机构中也用到拉索式操纵装置,如图1.4-3,同时也用到电讯号驱动装置以实现特殊的换档要求;在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AMT)上则完全使用电讯号驱动装置完成换档. 1.2 设计目的 1.在任何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实现换档,并保证换档平顺; 2.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须保证操纵机构总成可靠的操纵力及操纵行程输出; 3.布置上,应充分考虑到人机工程因素,确保最适宜的行程、力及操作位置,保证 拉线在前舱的走向应平顺,避开相关干涉,远离热源等; 4.涉及到电子通讯部分,须保证对输入信号的准确识别、可靠的信号处理及精确输 出,并具备相应的抗干扰能力; 5.满足在不同工作温度下,保证足够的传递效率及操作手感;

NovaChip系统设计施工指南

NovaChip(超薄磨耗层)系统设计施工指南 1、概述 NovaChip系统是一种主要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养护的专有技术。它使用专用设备NovaPaver进行施工,施工过程包括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喷洒、紧随其后的NovaBinde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本指南主要包括原材料性能要求、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项内容。 2、施工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 集料级配要求 ? NovaChip? Type-B(厚度:~2.0cm) NovaChip? Type-C(厚度:2.0cm) 粗集料. 所选粗集料应为典型高等级公路路面使用集料,满足我国关于抗滑表层的使用质量要求标准或在高等级路面表面层有成功应用的先例。直径大于 4.75mm的粗集料必须满足表1的各项指标。破碎砾石,玄武岩,白云石,沙石和燧石,或其他类似材料均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也可两种或更多不同材

细集料. 直径小于4.75mm的细集料必须是机制砂(100%破碎加工而成),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性能指标满足表2 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 料的唯一依据。 NovaBinder(沥青粘结料). NovaBinder性能必须满足NovaChip系统整体设 NovaBond(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 NovaBond性能必须满足NovaChip系统

3.混合料设计 4. 施工过程简介及施工质量控制 路面条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NovaChip系统主要用于预防性养护和矫正性养护,并不能作为结构补强层。NovaChip系统对原路面的要求见附表1。 天气. NovaChip系统施工过程现场气温不得低于10℃,路面不能有积水。 设备. NovaChip系统采用专用设备NovaPaver进行施工。NovaPaver必须包含受料斗、传送带、乳化沥青储罐、NovaBond喷洒和计量系统、宽度可调节的振动熨平板等部分。设备能够一次性完成NovaBond喷洒、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熨平。可在NovaBond喷洒后5秒钟内进行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在热沥青混合料摊铺之前,NovaPaver履带或其它部位不能接触喷洒在路面上的NovaBond。NovaPaver摊铺宽度可调,从而达到理想的路面效果。 摊铺. 4.4.1 NovaBond在60-800C的温度下喷洒,喷洒量必须精确计量,以保证路面摊铺均匀。

车架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1、架的主要功能: 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2、车架的类型: 主要类型 目前,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或称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其中以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形,也有的做成Z字形或箱形断面。其结构特点是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和发展多品种汽车。被广泛采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多数的特种汽车上。近代轿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整车性能,尽量降低中心和有利于前后悬架的布置,把结构需要放在第一位,兼顾车架加工工艺性,所以车架形状设计的比较复杂而实用。 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以做成管型或箱型。这种结构的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布置等优点因此被采用在某些轿车和货车上。 综合式车架比较复杂,应用比较广,一般轿车上使用。 车架的几种结构 车架主要有以下结构形式: 1.箱横梁和发动机支撑梁 横梁总成支撑发动机、水箱、保证车身的扭转刚度 发动机支撑梁和水箱横梁均有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发动机支撑梁为封闭断面。 发动机支撑梁与车身连接处通常装有橡胶缓冲块。

材料:支撑梁上下体材料常采用为SAPH440其它BH340 表面处理为电泳。 2.车架 副车架带控制臂总成承受前轴载荷、支撑车身、动力总成、转向机、前悬挂、制动器等 副车架、控制臂均为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 控制臂与副车架连接处采用橡胶衬套,起到改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材料:副车架上下体材料为常采用SAPH370(370为抗拉强度)其它为SPHE、SPHC,表面处理为电泳 3、纵梁 发动机纵梁总成支撑动力总成 1、动机纵梁总成均由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

车架系统设计指南-奇瑞

编制日期:05. 11.29 编者:祁殿渠版次:02 第 1 页共 1 页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日期:05. 11.29 编者:祁殿渠版次:02 第 2 页共 2 页 1、车架的主要功能: 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 内外的各种载荷。 2、车架的类型: 2.1 主要类型 目前,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或称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其中以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公司的P11的车架就属于此类型,如下图1。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形,也有的做成Z字形或箱形断面。其结构特点是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和发展多品种汽车。被广泛采用在载货汽车,皮卡和大多数的越野汽车上。近代轿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整车性能,尽量降低中心和有利于前后悬架的布置,把结构需要放在第一位,兼顾车架加工工艺性,所以车架形状设计的比较复杂而实用。 图1 P11车架 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以做成管型或箱型。

编制日期:05. 11.29 编者:祁殿渠版次:02 第 3 页共 3 页这种结构的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布置等优点因此被采用在某些轿车和货车上。 综合式车架比较复杂,应用比较广,一般轿车上使用。 2.2奇瑞车架的主要结构件 车架主要有以下结构形式: 1.箱横梁和发动机支撑梁 横梁总成支撑发动机、水箱、保证车身的扭转刚度,如图1 发动机支撑梁和水箱横梁均有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发动机支撑梁为封闭断面。 发动机支撑梁与车身连接处通常装有橡胶缓冲块。 材料:支撑梁上下体材料常采用为SAPH440其它BH340 表面处理为电泳。 图2 A11横梁 2.副车架 副车架带控制臂总成承受前轴载荷、支撑车身、动力总成、转向机、前悬挂、制动器等 副车架、控制臂均为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如图3。 控制臂与副车架连接处采用橡胶衬套,起到改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材料:副车架上下体材料为常采用SAPH370其它为SPHE、SPHC表面处理为电泳

LED照明系统设计指南完全版

照明系统设计指南完全版 本文详细讨论照明系统设计的六个设计步骤:(1)确定照明需求;(2)确定设计目标估计光学;(3)热和电气系统的效率;(4)计算需要的数量;(5)对所有的设计可能都予以考虑,从中选择最佳设计;(6)完成最后步骤。虽然本文以一个室内照明设计为例,但所述的设计过程可以用于任何照明设计中。 现在的照明应用,具有普通照明所需的亮度、效率、使用寿命、色温以及白点稳定性。因此,绝大多数普通照明应用设计中都采用这类,包括路面、停车区以及室内方向照明。在这些应用中,由于无需维护(因为的使用寿命比传统灯泡的要长得多)且能耗降低,所以基于的照明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全世界有200亿以上的灯具使用白炽、卤素或荧光灯。其中许多灯具用作方向照明,但都是采用在所有方向发光的灯。美国能源部()称,在新住宅建筑里,嵌顶灯是安装最普遍的照明灯。此外,报告称,采用非反射灯的嵌顶灯一般效率只有50%,就是说,这类灯所产生光的一半都浪费到灯具内了。 相反,照明级具有至少50,000小时的高效、方向性照明。利用照明级的所有优点设计的室内照明有以下优点: 1 功效超过所有白炽灯和卤素灯具 2 能与甚至最好的(紧凑荧光)嵌顶灯的性能相媲美 3 与这些灯具相比,需要维修前的寿命要长5到50倍 4 降低光对环境的影响:不含汞、电站污染小、垃圾处理费用低。 照明还是灯? 在普通照明中设计需要在两种方法间作出选择,是设计基于的完整的照明,还是设计安装到已有灯具上的基于的灯。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照明设计,其光学、热和电气性能要好于式样翻新的灯,因为现有灯具不会约束设计。对目标应用,到底是新照明的总体系统性能重要还是式样翻新的灯的方便性更重要,这要由设计师来决定。 针对已有照明的设计方法 如果目标应用采用构造新型照明更好,那么就设计照明的光输出,使其相当于或者超过现有照明匹配具有多种优点。首先,现有设计已经针对目标应用进行了优化,可以在围绕有关光输出、成本和工作环境而确定设计目标时提供指导。其次,现有设计的外形尺寸已经得到认可。如果外形尺寸相同,终端用户转换成照明更容易一些。 遗憾的是,有些照明制造商错误报告或者夸大了照明的效率和使用寿命特性。在替换灯泡的早期的数年,照明业也遇到了类似问题。行业标准的缺乏,以及早期产品质量的巨大差异将技术的采用推迟了很多年。美国能源部意识到了早期照明也可能存在相同的标准和质量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能以类似的方式延迟了照明的使用。作为应对措施,美国能源部发起了“ 商用产品测试计划()”,对照明制造商声称的指标进行测试。该计划以匿名方式测试照明的下列4个特性:照明光输出(流明)、 照明效率(流明每瓦)、相关色温(开氏度)、显色指数。 的将关注点放在了照明可用光输出上,而不仅仅是照明的光输出上,这为照明设计设定了一个很好的先例。灯的概念可能过时了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汽车有限公司 . 01 页次:1/7 版次:

1. 主题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密封系统设计指南 目录 第一章概论..................................................................................2 1-1 该指南的主要目的.......................................................................2 1-2 该指南的相关内容......................................................................2 第二章密封系统的设计要求....................................................................2 2-1 密封系统法规性要求.....................................................................2 2-2 密封系统其它要求.......................................................................3 第三章密封系统结构解析.....................................................................3 3-1 密封系统安装位置......................................................................4 3-2 密封条结构的解析......................................................................6 3-3 典型密封截面的解析...................................................................10 3-4 密封条材料...........................................................................12第四章密封系统失效模式、设计校核............................................................12 4-1 密封系统失效模式.....................................................................12 4-2 密封系统设计校核.....................................................................12 第五章密封系统设计趋势及工作方向..........................................................15 5-1 密封系统相关趋势.....................................................................15 5-2 现存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16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车架设计指南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1、架的主要功能: 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2、车架的类型: 2.1 主要类型 目前,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或称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其中以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形,也有的做成Z字形或箱形断面。其结构特点是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和发展多品种汽车。被广泛采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多数的特种汽车上。近代轿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整车性能,尽量降低中心和有利于前后悬架的布置,把结构需要放在第一位,兼顾车架加工工艺性,所以车架形状设计的比较复杂而实用。 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以做成管型或箱型。这种结构的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布置等优点因此被采用在某些轿车和货车上。 综合式车架比较复杂,应用比较广,一般轿车上使用。 2.2车架的几种结构 车架主要有以下结构形式: 1.箱横梁和发动机支撑梁 横梁总成支撑发动机、水箱、保证车身的扭转刚度 发动机支撑梁和水箱横梁均有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发动机支撑梁为封闭断面。 发动机支撑梁与车身连接处通常装有橡胶缓冲块。 材料:支撑梁上下体材料常采用为SAPH440其它BH340 表面处理为电泳。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周子遂《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变速器)

目录 (一)变速器结构方案的确定 (1) 1、档数 (1) 2、传动机构方案 (1) 3、换挡机构形式 (1) 4、齿轮型式 (2) 5、轴承选用 (2) 6、密封与润滑 (2) 7、操纵机构与倒档型式选择 (3) 8、变速器传动简图 (4) (二)主要参数的确定 (5) 1、中心距 (5) 2、轴向尺寸 (5) 3、齿轮参数的选择 (5) 4、各档传动比分配及齿数确定 (8) 5、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 (10) 6、齿轮参数 (10) (三)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12) 1、齿轮材料的选择 (12) 2、常啮合齿轮尺寸计算 (12)

3、齿轮强度校核 (21) (四)心得体会 (22)

(一)变速器结构方案的确定 1、档数; 变速器的挡数可在3-20个挡位范围内变化,增加变速器的挡数能够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型以及平均车速。挡数越多,变速器的结构越复杂,并且使轮廓尺寸和质量变大,同时操纵机构负责,同事在使用时换挡频率增加并增加了换挡难度。 本设计中的变速器为货车变速器。跟具要求,确定挡数为五挡变速器。 2、传动机构方案; 变速器的设计方案必需满足使用性能、制造条件、维护方便及三化等要求。方案a,b在满足使用性的条件下,结构更为简单,轴向尺寸更小,更有利于使变速器轻量化,维修也更为方便,更有利于润滑。再比较a和b,a方案的由于一挡和倒挡转速低,使用频率也低,只有在起步时才用到。故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挡,直齿滑动齿轮换档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也比较低,经济性好。斜齿轮布置为中间轴采用右旋,第二轴和第一轴取为左旋。 3、换挡机构形式; 在选择了如图a的传动方案后,分析得出:由于1挡和倒挡转速低,齿轮直接啮合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故一挡和倒挡采用的时直

指南车原理

差动式指南车方案—五十年代的指南车 与宋代指南车的轮距等于轮径等结构大体相仿的条件下,选择自由度为二的差动轮系作为指南车的传动系统,是从事机械原理研究的人自然会想到的设计。五十年代的指南车如图4 所示,此车就是采用了差动轮系方案。 五十年代的指南车图4 图中A,B为指南车的轮子,D等于指南车的轮子直径,2L为指南车的宽度。当指南车沿直线行走时,轮子A带动锥齿轮a转动,锥齿轮a带动锥齿轮c和c′转动;同理轮子D带动锥齿轮b转动,锥齿轮b带动锥齿轮d和d′转动。由于直线行走时,锥齿轮c′和d′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一样,所以锥齿轮e的转臂不动,锥齿轮e绕固定轴旋转。 当指南车转弯时,齿轮的传动方式一样,但是锥齿轮c′和d′沿相同的方向转动,且转动速度一样,这就会导致锥齿轮e的转臂转动,同时锥齿轮e静止与自身的旋转轴。当车身转过一定角度θ,左轮和右轮会有相应角度差ΦA- ΦB(见章节二),这个角度差ΦA- ΦB通过齿轮组最后使得木仙人相对于车辆转动-θ的角度,而相对于地面静止,所以木仙人就一直指向一个固定的方向。 五、指南车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我们设计的是一种面向广大儿童的指南车玩具,所以设计的尺寸大小应该控制在140mm×140mm×140mm的空间范围内。在选择指南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方案的可靠性、复杂程度、制作成本和安全性。 指南车设计方案比较 1.定轴式指南车需要有一套自动控和自动离合的装置,常常是用齿 轮的啮合和分离来实现的。但是在啮合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存在啮合点不 正确而导致齿轮啮合不进去的现象,所以可靠性下降。而差动式指南车 不存在此现象。

2.定轴式指南车的行车轨迹只能是直线和定点转动的圆弧,如图5 所示。这是由于定轴式指南车固有的结构设计所导致的。如节四所介绍 的宋代指南车,当车转弯时,由辕A控制中心大平轮G与一个小平轮啮 合,而与另一个小平轮分离,这时候,分离的小平轮不能够有转动,否 则就会带来指南的误差,而正因如此,指南车在转弯时只能绕着分离的 小平轮所对应的那个大轮子的着地点作圆周旋转。这样的特性使得定轴 式指南车的行车轨迹被限制,而且转弯时静止的那个轮可能有轻微的转 动而带来误差,减低可靠性。 定轴式指南车行车轨迹图5 指南车设计方案的选择 由于差动式指南车相比定轴是指南车有更高的稳定性,有更强的可靠性,所以最后决定用差动式的方案来设计玩具指南车。 六、玩具指南车详细设计 差动齿轮系方案选择 指南车的差动齿轮系的方案有许多种,较好的有以下两种齿轮配合结构: 方案一:圆柱齿轮行星轮结构 之前我们提到,差动式指南车需要有两个输入,一个输出,利用行星轮的结构可以实现这个特点,如图6所示。假设以摇臂为输出轴来安装木仙人,齿轮4为一个输入轴,齿轮5为另一个输入轴,假设齿轮5与齿轮4的齿数比为n,则有:

系统设计规范

二、系统设计规范 1.设计原则 (1)集成化(包括IBMS系统开发) 采用统一的便于管理和应用的操作平台和中文界面,对楼宇自控(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及其它要求受控的建筑设备)、安防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等各弱电子系统实现综合监视、联动和统一管理。 (2)可行性和适应性 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良好的性价比,并满足今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实用性和经济性 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4)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前瞻性,并能顺利地过渡到后代技术。 产品应选用国际先进的主流产品。 (5)开放性和标准性 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要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6)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护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安全性和保密性 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8)兼容性和易维护性 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兼容和易维护。 (9)服务意识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大楼的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的生产及工作环境。 (10)设计具有创造性 能够采用成熟技术设计出具有更好整体效果的系统。 2.设计依据 本工程设计及施工时除必须遵守有关建设法规、标准外,还须遵循消防、通信、广电、公安、安全、保密、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相应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第一章整车集成 1.1总布置图绘制 1.1.1意义 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 造型设计。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1.1. 2.1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 1.1. 2.1.1相关输入及流程 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 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 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 1.1. 2.1.2总布置草图内容 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 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 1、H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 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 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 4、COP零件的状态; 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 6、各种限制面; 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 2.1.3绘制概念草图步骤 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 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 (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 (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踏板组 后踵点 前踵点 图1-3

工地常用临时结构设施计算手册

目录 一前言 (1) 二路基工程 (2) 1 浅孔爆破计算 (2) 1.1 爆破特征 (2) 1.2 计算简图 (2) 1.3 计算参数 (2) 1.4 爆破药量计算 (2) 1.5 计算实例 (4) 2 深孔爆破计算 (5) 2.1 爆破特征 (5) 2.2 计算简图 (5) 2.3 计算参数 (5) 2.4 爆破药量计算 (5) 2.5 计算实例 (5) 3 控制爆破计算 (7) 3.1 爆破特点 (7) 3.2 爆破参数 (7) 3.3 单个炮孔的装药量 (7) 3.4 一次爆破药量 (8) 3.5 计算实例 (8) 三桥梁工程 (10) 1 模板计算 (10) 1.1 模板荷载及其组合 (10)

1.3 荷载的标准值 (11) 1.4 35m预应力T梁模板(侧模)计算 (16) 1.5 大模板计算 (22) 2 脚手架计算 (34) 2.1 碗扣式脚手架 (34) 2.2 扣件式脚手架 (48) 3 无支架现浇盖梁 (57) 3.1 预埋钢棒现浇盖梁 (57) 3.2 抱箍现浇盖梁 (59) 4 先张法张拉台座 (64) 4.1 预应力墩式偏心台座计算 (64) 4.2 预应力墩式轴心台座计算 (71) 5 基坑开挖支护计算 (77) 5.1 土压力计算 (77) 5.2 土体直立壁最大开挖高度的计算 (88) 5.3 连续水平板或支撑的计算 (89) 5.4 连续水平板或支撑的计算 (93) 5.5 抗滑桩设计 (95) 6 钢板桩围堰 (99) 6.1 工程概况 (99) 6.2 钢板桩围堰布置 (99) 6.3 钢板桩围堰验算 (99) 7 吊装(预埋螺栓、吊环) (106) 7.1 设计原则 (106) 7.2 吊环计算 (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