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

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总结报告

一、任务说明:

本次课设的任务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要求实现用程序产生方波、正弦波、锯齿波、阶梯波四种信号,并可以键控切换,而且需在Proteus电子设计平台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本次设计采用

了AT89C51 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外围采用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C0832)来实现模数转换,从而输出正确的波形,设计中还连接了按键电路来实现键控。波形的频率为200Hz,用调整延时来实现。设计简单,性能良好,具有一定实用性。

二、原理图绘制说明

1、原理图绘制过程说明

(1)运行proteus7.5,进入绘图页面。

图1 proteus绘图页面

(2)查找元器件,按动键盘按键P,进入Pick Devices页面,在关键字项中输入元件名称。如查找AT89C51。

图2 查找元件

(3)放置元器件并连线。

2、原理图说明

(1)单片机晶振电路

对于MCS-51一般的晶振可以在1.2MHZ-12MHZ之间选择,这时电容C1、C2可以

选择在10pf-30pf之间。在本设计中,电容选择25pf,晶振选择12MHZ。电路如下图:

图3 单片机晶振电路原理图

(2)单片机复位电路

复位时单片机的初始化工作,复位后中央处理器CPU和单片机内部的其他功能部

件都处在一定的初始状态,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电路如下图:

图4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图

(3)总线电路

本设计中,将P0并行口作为波形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总线与DAC0832的D0-D7连接。P2.7与0832的片选端/CS连接,使用时可由地址译码提供。P3.6与0832的2管脚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相连。电路如下图:

图5 总线电路

(4)键控电路

本设计中的键控部分引入了外部中断0中断来实现对波形的切换,用按键与P3.2连接来实现。在该管脚上加上一10k的上拉电阻,用来提高输出电平,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电路如下图:

图6 键控电路

(5)DAC0832电路

在本设计中,DAC0832选择了直接工作方式。0832中的电源电压VCC、输入寄存器的锁存信号端ILE、基准电压端VREF接高电平。模拟电路接地端、数字电路接地端GND、写信号2端/WR2、传递控制信号端/XFER接地。D/A输入电流1、2端与反馈信号输入线RFB连接运算放大器。这里的运算放大器选用了LM324型号。电源电压设置为-6~+5V。

电路图如下:

图7 DAC0832电路

三、流程图绘制以及说明:

单片机的内部数据只有0、1之分,所产生的信号也都是离散信号。为了让单片机输出所需的数字信号,采用对信号采样、量化的方法来实现由单片机产生所需信号。(1)主函数

主函数调用了各个子程序的初始化,通过对按键次数的判断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输入波形。数值为0、1、2、3时分别输出方波、正弦波、阶梯波、锯齿波。

图8 主函数流程图

(2)按键计数函数流程图

在按键计数函数中,对key进行循环加1的操作,每按一次,数值加1。数值加到3时,再按动按键,数值跳回1。

图9 按键计数函数流程图

(3)波形子程序调用函数

在设计中,对正弦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查表来实现输出不同的幅度值。对于方波,

赋予初值FFH,延时一段时间后,赋值00H,再延时一段时间后,输出FFH,以此循环。在实现阶梯波时,通过查表和延时来实现。锯齿波则是通过256个采样点赋值依次减1得以实现。为满足设计要求中输入频率为200hz这一要求,在程序中在对波形各个采样点赋值之外,还设计了相应的延时。波形子程序的调用就是对这两项进行调用。四种波形的流程图如下。

图10 方波子程序调用流程图

图11 正弦波子函数调用流程图

图12 阶梯波子程序调用

图13 锯齿波子函数调用流程图

四、Proteus仿真说明:

连接好原理图后,双击AT89C51芯片,将后缀为.hex的文件添加到单片机中,点击运行。

图14 添加程序

正确运行后,示波器中显示正弦波。频率约为200hz。波形如下

图15 方波波形

按动按键一下,波形转变成正弦波。皮率约为200hz。波形如下

图16 正弦波波形

再按动一次按键,波形转换成阶梯波。频率约为200hz。波形如下

图17 阶梯波波形

再按动一次按键,波形转变成锯齿波。频率为200hz。波形如下

图18 锯齿波波形

再按动一次按键,波形回到最初显示的方波。

五、体会及合理化建议

通过这次的课设,我熟悉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模转换器DAC0832来实现波形,和通过按键控制切换波形。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键控部分。起初的构想是用P1口来控制按键,给P1口赋初值01H,输入第一个波形,在对P1口左移一位,输出第二个波形,依次类推。连接后原理图无法正确运行。在频率上,编程时设计的延时单元没有很符合要求,仿真时输出的波形的频率与要求不符。后经多次试验,实现了输出频率为200hz这一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认为应当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去完成一些简易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大家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会扩宽同学们的视野,拓展专业知识,有益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洁.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46-151页

2.欧伟明、何静、凌云、刘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40-143页

3.卢胜利、郝立果、丁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27-231页

4.朱定华、戴颖颖、李川香.单片微机原理、汇编与C51及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96-299页

5.张毅刚、刘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219-226页

附录I 电路原理图

附录II 元器件清单

根据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王辉

基于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 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一个可供3人进行的抢答器。 (2)系统设置复位按钮,按动后,重新开始抢答。 (3)抢答器开始时数码管显示序号00,选手抢答实行优先显示,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抢答后显示优先抢答者序号,同时发出音响,并且不出现其他抢答者的序号。 (4)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有主持人设定,本抢答器的时间设定为30秒,当主持人启动“开始”开关后,定时器开始减计时。 (5)设定的抢答时间内,选手可以抢答,这时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显示选手的号码和抢答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按复位键。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基于单片机的三路抢答器的设计,并用Proteus设计与仿真出来。 (2)程序用Keil编程出来,并且生成Hex文件。 (3)设计的方案要能够长期,有效,稳定的运行。 (4)力求简单实用。 1.3 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本设计是以三路抢答为基本理念。考虑到依需设定限时回答的功能,利用AT89C51单片机及外围接口实现的抢答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计时,同时使数码管能够正确地显示时间。用开关做键盘输出,扬声器发生提示。同时系统能够实现:在抢答中,只有开始后抢答才有效,如果在开始抢答前抢答为无效;抢答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倒记时显示,满时后系统计时手动复位。 2 基于单片机三路抢答器系统方案制定 2.1 方案提出 方案一:

图1 方案一设计方案 方案二: 图2 方案二设计方案 2.2 方案比较 第一个方案比第二个方案多了一个驱动电路,所以第一个方案的电路会比较复杂。 2.3 方案论证 该系统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2作为控制核心,该系统可以完成运算控制、信号识别以及显示功能的实现。由于用了单片机,使其技术比较成熟,应用起来方便、简单并且单片机周围的辅助电路也比较少,便于控制和实现。整个系统具有极其灵活的可编程性,能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的扩张和更改。 2.4 方案选择 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比较,选择第二个方案。 3 基于单片机三路抢答器系统方案设计 3.1各单元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8952608.html, 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作者:朱兆旭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是采用AT89C51单片机和D/A转换器件DAC0832产生所需不 同信号的低频信号源,AT89C51 单片机作为主体,采用D/A转换电路、运放电路、按键和LCD液晶显示电路等,按下按键控制生成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同时用LCD显示相应的波形,输出波形的周期可以用程序改变,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 关键词:51单片机;模数转换器;信号发生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11-01 1 前言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作为测试用的信号源,是当下很多电子设计要用到的仪器。现如今是科学技术和设备高速智能化发展的科技信息社会,集成电路发展迅猛,集成电路能简单地生成各式各样的波形发生器,将其他信号波形发生器于用集成电路实现的信号波形发生器进行对比,波形质量、幅度和频率稳定性等性能指标,集成电路实现的信号波形发生器都胜过一筹,随着单片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成长和完善,导致传统控制与检测技术更加快捷方便。 2 系统设计思路 文章基于单片机信号发生器设计,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连接示波器,将生成的波形显示在示波器上。按照对作品的设计研究,编写程序,来实现各种波形的频率和幅值数值与要求相匹配,然后把该程序导入到程序存储器里面。 当程序运行时,一旦收到外界发出的指令,要求设备输出相应的波形时,设备会调用对应波形发生程序以及中断服务子程序,D/A转换器和运放器随之处理信号,然后设备的端口输出该信号。其中,KEY0为复位键,KEY1的作用是选择频率的步进值,KEY2的作用是增加频 率或增加频率的步进值,KEY3的作用是减小频率或减小频率的步进值,KEY4的作用是选择三种波形。103为可调电阻,用于幅值的调节。自锁开关起到电源开关的作用。启动电源,程序运行的时候,选择正弦波,红色LED灯亮起;选择方波,黄色LED灯亮起;选择三角波,绿色LED灯亮起。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最高可达到100Hz,最低可达到10Hz,步进值0.1- 10Hz,幅值最高可到3.5V。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3 软件设计

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摘要 正弦信号发生器是信号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能输出一个幅度可调、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在这些信号发生器中,又以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最为常用,在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均有着广泛应用。 目前,常用的信号发生器绝大部分是由模拟电路构成的,电路的组成主要包括选频网络,反馈网络,以及放大部分。所以,从结构上看,正弦信号发生器就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电路。分析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特性,根据正弦波振荡电路的两个条件,即振幅平衡与相位平衡,来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指标,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振荡电路。很多应用中都要用到范围可调的LC 振荡器,它能够在电路输出负载变化时提供近似恒定的频率、几乎无谐波的输出。电路必须提供足够的增益才能使低阻抗的LC 电路起振,并调整振荡的幅度,以提高频率稳定性,减小THD(总谐波失真)。 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RC选频电路用于输出中频信号,LC选频电路用于输出高频信号,当需要这种模拟信号发生器用于输出低频率信号往往需要的RC值很大(LC 输出高频,更难以满足要求),这样不但参数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体积大和功耗都很大,低频性能难以满足要求。而由数字电路构成的低频信号发生器,多是由一些芯片组成,其低频性能比模拟信号发生器好得多,并且体积较小,输出的信号谐波较少,频率和振幅相对比较稳定。本文借助555定时器和74LS161产生方波经MF10滤波电路产生正弦信号,这种电路运算速度较高,系统集成度强,且实现更加简便。电压的数字显示主要由555定时器构成的放大整形电路,时基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最终由十六进制加法器74LS160,锁存器74LS373,译码器74LS48使数码管显示电压。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的设计讲解

目录 1 引言 (1) 1.1 题目要求及分析 (1) 1.1.1 示意图 (1) 1.2 设计要求 (1) 2 波形发生器系统设计方案 (2) 2.1 方案的设计思路 (2) 2.2 设计框图及系统介绍 (2) 2.3 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2) 3 主要硬件电路及器件介绍 (4) 3.1 80C51单片机 (4) 3.2 DAC0832 (5) 3.3 数码显示管 (6)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8) 4.1 硬件原理框图 (8) 4.2 89C51系统设计 (8) 4.3 时钟电路 (9) 4.4 复位电路 (9) 4.5 键盘接口电路 (10) 4.7 数模转换器 (11) 5 系统软件设计 (12) 5.1 流程图: (12) 5.2 产生波形图 (12) 5.2.1 正弦波 (12) 5.2.2 三角波 (13) 5.2.3 方波 (14) 6 结论 (16) 主要参考文献 (17)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1.1题目要求及分析 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即由51单片机控制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的多种波形。 1.1.1示意图 图1:系统流程示意图 1.2设计要求 (1) 系统具有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周期性波形的功能。 (2) 用键盘控制上述三种波形(同周期)的生成,以及由基波和它的谐波(5次以下)线性组合的波形。 (3) 系统具有存储波形功能。 (4) 系统输出波形的频率范围为1Hz~1MHz,重复频率可调,频率步进间隔≤100Hz,非正弦波的频率按照10次谐波来计算。 (5) 系统输出波形幅度范围0~5V。 (6) 系统具有显示输出波形的类型、重复频率和幅度的功能。

基于51单片机的6路抢答器

摘要 此次设计选择使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元件,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抢答器。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的主要核心,LED显示器,蜂鸣器等六路抢答器的程序,并且利用了单片机的延迟时电路,时钟电路,键复位电路以及定时器/中断等其他电路。六路抢答器的设计特点是让选手应答时间与选手号码实时显示出来,利用复位电路开始新一轮的比赛或者游戏,我们使用的也是我们所掌握的C 语言来进行编程,实现了一些基本功能。 该系统的设计是可行的,以确定准确,简便,强烈的扩展能力。它的体现的功能主要是比赛开始时,主持人读完题目后按下抢答键,语音提示答题开始,提示音结束后开始倒计时,这时数码管开始进行10s 的倒计时,当有选手进行抢答时,选手按下抢答键,这时候数码管显示屏上就会显示出对应答题者的编号以及抢答所剩余的时间。如果10秒计时时间到了还没有人做出抢答,蜂鸣器就会发出声音并且语音提示抢答结束,这一题就作废即所有人均不得分,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抢答。在下一轮抢答开始之前按下复位键将时间归零,再按下开始键进行新的一轮。抢答者回答正确后,评审员按下加分键,该选手编号所对应的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就增加(按一次加一分,最高显示9分)。相反,如果抢答者回答错误,在抢答者分数不为0的情况下,评审员按下减分键,该选手编号所对应的数码管显示数字就减少(按一次减一分,最低显示0分)。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抢答器 Abstract:The design options using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control elements, design a simple Responder.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six-way Responder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re control, LED display, beeper and other procedures, and use of the single-chip delay circuit, clock circuit, key reset circuit and a timer / interrupt other circuits. Six-way Responder design feature is to allow players the response time and the player numbers displayed in real time, using the reset circuit to start a new round of the competition or game, we used our disposal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o achieve some basic function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feasible to determine the accurate, simple, strong expansion capability.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reflect the start of the game, the host title after reading press answer key, voice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淮阴工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 信号发生器 张月红讲师 指导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年月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Ⅰ页共Ⅰ页4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信号发生器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信号发生器的发展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设计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数模转换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运算放大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键盘电路设计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显示电路设计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主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子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软件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生成hex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Protues硬件电路仿真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 电路原理图.仿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随着电子测量及其他部门对各类信号发生器的广泛需求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信号发生器种类增多,性能提高。尤其随着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更促使信号发生器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在,信号发生器带有微处理器,因而具备了自校、自检、自动故障诊断和自动波形形成和修正等功能,可以和控制计算机及其他测量仪器一起方便的构成自动测试系统。当前信号发生器总的趋势是向着宽频率覆盖、低功耗、高频率、精度、多功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科学研究、工程教育及生产实践中,如工业过程控制、教学实验、机械振动试验、动态分析、材料试验、生物医学等领域,常常需要用到低频信号发生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一些科学研究中,锯齿波和正弦波、矩形波信号是常用的基本测试信号。譬如在示波器、电视机等仪器中,为了使电子按照一定规律运动,以利用荧光屏显示图像,常用到锯齿波产生器作为时基电路。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通用的电子仪器,在生产、科研、测控、通讯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市面上能看到的仪器在频率精度、带宽、波形种类及程控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许多方面实际应用的需求。加之各类功能的半导体集成芯片的快速生产,都使我们研制一种低功耗、宽频带,能产生多种波形并具有程控等低频的信号发生器成为可能。 便携式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仪器的基本要求,对传统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也就明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常用信号源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见波形作为待测系统的输入,测试系统的性能。单在某些场合,我们需要特殊波形对系统进行测试,这是传统的模拟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发生器很难胜任的。利用单片机,设计合适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够通过手动的设定,设置所需波形。该设计课题的研究和制作全面说明对低频信号发生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低频信号的发生原理要理解掌握,以及低频信号发生器工作流程:波形的设定,D/A 转换,显示和各模块的连接通信等各个部分要熟练联接调试,能够正确的了解常规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信号发生器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进一步锻炼了我们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 70 年代前,信号发生器主要有两类:正弦波和脉冲波,而函数发生器介于两类之间,能够提供正弦波、余弦波、方波、三角波、上弦波等几种常用标准波形,产生其它波形时,需要采用较复杂的电路和机电结合的方法。这个时期的波形发生器多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而且模拟器件构成的电路存在着尺寸大、价格贵、功耗大等缺点,并且要产生较为复杂的信

基于80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分析

专业论文 题目:基于80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 计

摘要:八路智力抢答器是一个可供八个参赛组进行智力竞赛的电路装置,该装置主要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控制电路(八个选手抢答按钮;三个主持人控制按钮;四个修改按钮)、数码显示电路与蜂鸣器电路组成的。单片机(MCU)是目前在电气控制技术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元件。它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控制能力强,升级改造容易等诸多优点。本论文介绍采用ATMEL公司AT89S52单片机设计八路智能抢答器。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程,汇编语言属于计算机领域的低级语言,具有简明易懂,执行效率高等的优点。智能八路抢答器具有抢答时间与答题时间调整,抢答错误报警提示等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知识竞赛。 关键词:抢答器;单片机;硬件系统;软件编程

基于80C51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一、系统概述与原理方框图 在文中,我对八路抢答器的总体设计及其主要的功能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给出它的特点,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的简单操作,以对单片机及其控制系统的了解。 (一)单片机技术发展的概述与系统问题的提出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单片机的发展正朝着 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的内装化等 几个方面 发展。近几年,由于某种原因CHMOS技术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单片机的CMOS 化,此种芯片除了低功耗外,还具有功耗的可控性,使单片机可以工作在功 耗精细管理状态,特别是IIC,API等串行总线的引入,可以使单片机的引脚 设计得更少,单片机系统结构更加简化及规范化。 我们设计出的8路抢答器是一种基于MCS-51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及 实现方法,这种电路设计具有按键有效提示,输入错误提示,控制报警电路, 在线修改功能等多种功能,保密性强,灵活性高,特别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学 生宿舍及宾馆等场所。它具有全集成化,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高可靠 性和低价格等优点,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对方案与设 计原理方框图进行比较分析。 (二)设计思路与系统组成及主要特点 为了使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使用性更强,我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设 计过程中,我们想到了很多的设计方案。 1.设计思路 设计一个八路抢答器,可同时供8名选手或者8个代表队参加比赛,他 们的编号分别为1——8,各用一个抢答器按钮,按钮的编号与选手的编号相 对应,分别设为S1…S8。节目主持人设置一组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 零和抢答器的开始,修改抢答时间与答题时间,如果想调节抢答时间或答题 时间,按"抢答时间调节"键或"答题时间调节"键进入调节状态。并且抢答器具 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编号立即锁

音频测试-低频信号发生器-使用方法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操作方法 第一步骤: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连接 连接电源线 用220V AC 线把低频信号发生器连上市电。如电源插座旁有控制开关,还须把开关打开。(如上图2) 连接信号线 将输出线插入到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OUTPUT )接口,并顺时针扭动半圈(如下图3)。图 1 图 2 将开关打开

第二步骤:信号电压幅度调节 上述步骤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开机预热和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 1) 开机(POWER ) 按下电源键开机,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会亮。电源按钮一般为红色。 图 3 图 4 连接输出线 电源按钮 电源指示灯

波形选择(WAVE FORM ) 控制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此按钮未按下去时为正弦波,按下去后为矩形波。中文意思为波形。在音频测试中应选择正弦波。(如上图6) 振幅调节(AMPLITUDE ) 此旋钮用来对信号幅度进行微调。顺时针为调大(MAX ),逆顺针为调小(MIN )。如下图图 6 图 5 波形选择 按钮 衰减度选择 -20dB 档 振幅微 调旋钮 图 7 交流电压 20V 档 信号频率 为50Hz

第四步骤:信号频率调节 当调好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电压时,我们还要调节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频率。 1) 频率调节(FREQUENCY ) 频率调节旋钮上有刻度盘,刻度盘上的数值从10~100,我们调节时把刻度盘上的数值对准正上方的黑色标志,这个数值就是输出信号的基数值。Frequency 中文为频率的意思。(如上图9个琴键按钮,分别为×1、×10、×100、×1K 、×10K ,它们与频率旋钮配合使用。当按下其中的某一个时,表示频率旋钮上指示的基数值×此按钮的倍数。 图 9 图 8 频率旋钮 倍数选择

C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

通信专业技能实训报告 题目基于Proteus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魏长智 二〇一九年一月五日

济南大学通信专业技能实训报告 目录 1 前言 ...................................................................................................................... - 1 - 2 硬件设计 .............................................................................................................. - 2 - 2.1 启动方式选择 ........................................................................................... - 2 - 2.2 框图设计 ................................................................................................... - 2 - 2.3 电路图设计 ............................................................................................... - 3 - 3 DAC0832性能与特征....................................................................................... - 4 - 3.1 D/A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探究 ............................................................. - 4 - 3.1.1 数据线连接 .................................................................................... - 4 - 3.1.2 地址线连接 .................................................................................... - 4 - 3.1.3 控制线连接 .................................................................................... - 4 - 3.2 DAC0832的认识.................................................................................... - 5 - 3.2.1 DAC0832的结构......................................................................... - 5 - 3.2.2 DAC0832的引脚......................................................................... - 6 - 3.2.3 DAC0832的启动控制方式......................................................... - 7 - 4 程序设计 .............................................................................................................. - 8 - 4.1 程序流程图 ............................................................................................... - 8 - 4.1.1 程序设计思路 ................................................................................ - 8 - 4.1.2流程图 ............................................................................................. - 8 - 4.2 用C语言实现 ........................................................................................ - 10 - 5 Proteus仿真及结果 ......................................................................................... - 13 - 5.1方波: ...................................................................................................... - 13 - 5.2正弦波: .................................................................................................. - 14 - 5.3三角波: .................................................................................................. - 15 - 5.4梯形波: .................................................................................................. - 16 - 5.5锯齿波: .................................................................................................. - 17 -实训结语: ............................................................................................................ - 18 -参考文献 ................................................................................................................ - 19 -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题目的意义 (1) 二、本人所做的工作 (1) 三、课设要求 (2) 四、课设所需设备及芯片功能介绍 (2) 4.1、所需设备 (2) 4.2、芯片功能介绍 (2) 五、总体功能图及主要设计思路 (5) 5.1、总体功能图 (5) 5.2、主要设计思想 (5) 六、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7) 6.1、硬件原理图 (7) 6.2、线路连接步骤 (7) 七、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7) 7.1、锯齿波的实现过程 (7) 7.2、三角波的实现过程 (8) 7.3、梯形波的实现过程 (9) 7.4、方波的实现过程 (11) 7.5、正弦波的实验过程 (12)

7.6、通过开关实现波形切换和调频、调幅 (13) 八、程序调试步骤与运行结果 (15) 8.1、调试步骤 (15) 8.2、运行结果 (15) 九、课程设计体会 (17) 十、参考文献 (18) 十一、源代码及注释 (18) 一、题目的意义 (1)、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是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并开发能输出多种波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梯形波等)且频率、幅度可变的函数发生器。 (3)、掌握各个接口芯片(如0832等的功能特性及接口方法,并能运用其实现一个简单的微机应用系统功能器件。 (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都是课本上的,在机房的练习大家也都是分散的对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练习。因此,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锻炼。在课程所学结束以后,这样的课程设计十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的总结到一起。 (5)、通过这几个波形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个函数发生器,使得我对系统的整个框架的设计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这不仅有助于大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更可以锻炼大家单片机知识的应用。 二、本人所做的工作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

附录一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 一.概述 AS1033型低频信号发生器采用了中央处理器控制面板的操作方式,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从2Hz~2MHz连续可调,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从0.5mV~5V连续可调,并设有TTL输出方波功能,频率从2Hz~2MHz连续可调,占空比从20%~80%连续可调。 面板显示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方便,输出频率调节可采用频率段调节(轻触开关粗调)和数码开关调节(段内细调)二种,其中数码开关调节又分快调和慢调两种,五位数码管直接显示频率,输出幅度调节采用轻触粗调(20dB、40dB、60dB)和电位器细调(20dB)以内,三位数码管直接显示输出电压有效值或衰减电平。 中央处理器控制整机各部分,并采用了数/模、模/数转换电路,应用数码开关作为频率调节输入。振荡电路采用压控振荡与稳幅放大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稳幅特性。电路中还加入输出保护、TTL输出、方波占空比可调电路等。 二.技术特性 1.频率范围:2Hz~2MHz,共分五个频段 第一频段:2Hz~30Hz 第二频段:30Hz~450Hz 第三频段:450Hz~7kHz 第四频段:7kHz~100kHz 第五频段:100kHz~2MHz 2.正弦波输出特性 (1)输出电压幅度(有效值):0.5mV~5V (2)幅频率特性:≤±0.3dB (3)失真度:2Hz~200kHz≤0.1%,200kHz~2MHz,谐波分量≤-46dB 3.方波输出特性 ⑴最大输出电压(空截,中心电平为0):14Vp-p ⑵占空比(连续可调):20%~80% ⑶逻辑电平输出:TTL电平,上升、下降沿≤25ns 4.输出电抗:600Ω 5.频率显示准确度:1×10-4±1个字 6.正常工作条件 ⑴环境温度:0~40℃ ⑵相对湿度:<90%(40℃) ⑶大气压:86~106kpa ⑷电源电压:220±22V,50±2.5Hz 7.消耗功率:<10W 三.面板及操作说明 1.整机电源开关(POWER) 按下此键,接通电源,同时面板上指示灯亮。 2.频段选择手动按钮

基于51单片机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基于51单片机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用表) 课题基于51单片机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工学 学生屠宝轩指导教师吴剑威一、课题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1)来源:科研/生产 (2)背景:单片机是再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 片,是由中央处理器(CPU), ROM、RAM芯片及I/O接口和一些外围电路等通过印刷版总线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讣算机系统。信号发生器是一种作为激励源或者信号源的电子设备,它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波形和频率,其在教学实验,生产装实践和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最普遍使用的电子仪器之一。对于电子类专 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订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试验是必 不可少的环节,而信号波形发生器是实验过程最普遍,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线的电子设备之一,本研究不是针对高端的信号发生器开发,而是从降低经 济成本, 操作方便简单,输出波形实用角度出发,研究一套设备。

(3)意义:传统的正弦信号源根据实际需要一般价格昂贵,低频输出时性能不好且不便于自动调节,丄程实用性较差。现在利用单片机的优越性,制作一种体积小,实用性强,使用方便的低频信号发生器,以AT85C51单片机为核心,结合低俗D/A转换器,通过设计与编程实现了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的产生及其自山切换以及频率、相位的可调与多相波的同时输出。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信号波形发生器历史非常的久远,它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那会,电子设备刚刚诞生,随后,雷达发展了起来,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到了40年代,标准信号发生器开始出现,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进行各种接收机的测试,使信号发生器诞生之初主要是用来做定性分析的,随着使用的要求不断提升,慢慢发展成为了定量分析的测量仪器,还是在这个时期,脉冲信号发生器也出现了,这个主要是用于脉冲方面的测量的,上面说的这些信号波形发生器都是早期的一些产品,复杂的机械结构,比较 [1]大的功率,比较简单的电路,速度发展总体是比较慢的。这种发展速度一直持续到1964年,笫一台全电子晶体管做的信号发生器出现。 从60年代以后,信号波形发生器的发展速度就开始加快了,有个代表产品,那就是函数信号发生器,但是模拟的电子方面的技术在这段时期是占主要的,组成的部分一般都是分立元件,或者是采用模拟的集成方面的电路,电路结构相比于60年代以前,要复杂了,产生的波形就多了一些,比如有方波、正弦波、三角波,还有了锯齿波,但是波形还是比较简单的,加上模拟电路会产生较大的漂移,输出波形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差的,70年代乂是一个转折点,出现了微控制器,这个时候信号波形发生器的功能就开始强大了起来,波形的产生也比较复杂了。对信号波形发生器而言,软件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通过程序用微控制器进行相应的处理就能方便灵活的获得一些简单的信号波形,当然这种方式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波形输出的频率不会很

基于51单片机8路抢答器设计

创新实践课 课程名称:创新实践课 实践题目:基于51单片机8路抢答器设计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年级:2014级 学生:4 丽莎2海星 指导教师:嘉林 日期:2016-12-30 教务处制

目录 一、前言 (3)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 (3) 三、印制版图设计 (7) 四、软件设计 (9) 五、测试数据及分析 (16) 六、总结 (18)

一、前言 目前,抢答器已经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智力和知识竞赛场合,但一般的抢答器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介于这些不方便因素,此次设计提出了用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简易的八路抢答器。本方案以5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晶振、数码管、蜂鸣器等通过外围接口实现的八路抢答器,利用了单片机的延时电路、按键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定时器/计数器等,设计的八路抢答器不仅具有实时显示抢答选手的和抢答时间的功能,同时还利用汇编语言编程,使其实现复位、定时和报警的功能。本次设计的系统实用性强、判断精确、操作简单、扩展功能强。 功能:以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晶振、数码管、蜂鸣器等通过外围接口实现的八路抢答器,利用了单片机的延时电路、按键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等,设计的八路抢答器不仅具有实时显示抢答选手的和抢答时间的功能,同时还利用汇编语言编程,使其实现复位和报警的功能。 此系统是基于51单片机,led发光二极管,一位共阳数码管,蜂鸣器,按键,等分立元件设计而成。 元件设计的意义:关于按键:共设计了10个独立按键,其中8个分别为八位选手抢答输入用,另外两个分别为开始和停止按键!只有裁判按下了开始键才进入正常抢答,否则属于犯规抢答,抢答完毕,裁判按下停止,数码管显示0。关于led发光二极管:共设计了9个发光二极管,其中一个为电源指示,其他8个为选手抢答状态指示,正确抢答时led发光二极管缓慢闪烁,犯规抢答时,快速闪烁。关于数码管:选手按下自己的按键时显示相应的选手编号!裁判按下开始键时数码管显示倒计时,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

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 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个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采用数字波形合成技术,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相结合,可输出自定义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角波、梯形波及其他任意波形,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改变。波形和频率的改变通过软件控制,幅度的改变通过硬件实现。介绍了波形的生成原理、硬件电路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原理。本系统可以产生最高频率798.6HZ的波形。该信号发生器具有体积小、价格低、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点。 关键词:低频信号发生器;单片机;D /A转换;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由单片机控制的信号发生器。运用单片机系统控制产生多种波形,这些波形包括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等。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波形的频率、幅度均可调节。 二.系统概述 2.1总体方案: 采用AT89C51单片机和DAC0832数模转换器生成波形,加上一个低通滤波器, 生成的波形比较纯净。它的特点是可产生任意波形,频率容易调节,频率能达到 设计的500HZ以上。性能高,在低频范围内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体积小、耗电 少。将输出电压通过一个运算放大器的放大来改变幅度。这样还有个优点是幅度 连续可调。 2.2工作原理: 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因此可通过产生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的方法来获得所需要的波形。89C51单片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具有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部分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串行通讯接口等,只要将89C51再配置键盘及、数模转换及波形输出、放大电路等部分,即可构成所需的波形发生器,其信号发生器构成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 11栋506 四、任务书的内容: 目的: 任务: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工作日程安排: 设计(论文)要求: 1、基本要求 (1)实现1Hz-1KHz变化的正弦信号。 (2)通过面板键盘控制输出频率,频率最小步进1Hz。 (3)输出双极性。 (4)用LED数码管实时显示波形的相关参数。 2、发挥部分 (1)不改变硬件设计,将上限频率扩展到10KHz。 (2)不改变硬件设计,扩展实现三角波和方波信号。 (3)可通过PC机上的“虚拟键盘”,实现频率等参数的控制。 (4)实现对幅度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雪模拟电子技术(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2、杨志中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澄高频电子电路人民邮电出版社 4、张志良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5、张大明单片微机控制应用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学生开始执行任务书日期 200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学生送交毕业设计(论文)日期: 200 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目录 1方案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信号发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方案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方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模拟频率调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方案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方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2系统模块硬件电路分析. (4) 2.1 CPU控制模块 (4) 2.1.1 CPU选择 (4) 2.1.2简单的小系统控制板介绍 (5) 2.2 16*2字符型带背光液晶显示模块 (8) 2.3 驱动电路的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行驱动管74HC4953.....................................................................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译码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列驱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总线驱动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3本系统LED显示屏信号的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CLK时钟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STB锁存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EN使能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数据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ABCD行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4电路与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硬件电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系统总体框图(图7)...............................................................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程序设计思路框图(图8)........................................................... 错误!未定义书签。5调试过程 (13) 6 设计总结 (14) 附件1 电路图 (15) 附件1.1主控板:AT89S52单片机原理图(图9) (15) 附件1.2主控板:AT89S52单片机PCB图(图10) (15) 附件1.3点阵显示屏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4 4x4键盘原理图(图12) (15) 附件1.5 4x4键盘PCB图(图13) (17) 附件2 源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1主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2点阵显示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3按钮扫描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