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合集下载

探索英汉翻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

探索英汉翻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

探索英汉翻译的精确性和灵活性2019-10-23摘要:翻译是语⾔的基本功能之⼀,是把⼀种语⾔⽂字的意义⽤另⼀种语⾔⽂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是⼀项对语⾔进⾏操作的⼯作。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门集创作性、科学性于⼀体的语⾔艺术。

它要求译员充分掌握灵活选词、直译与意译等翻译技巧,⼒求译⽂精确、简洁、⽣动、传情、⽂雅。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精确性灵活性翻译是使⽤不同语⾔的⼈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运⽤⼀种语⾔把另⼀种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完整地再现的语⾔活动。

翻译⽬的是要把别⼈意思⽤译语尽可能精确地传达出来,⽽不是⽤译者⾃⼰的意思来代替别⼈的意思。

翻译的这⼀性质决定了从事翻译的⼈只能充当“代⾔⼈”的⾓⾊,起到灵活地传递信息的作⽤。

关于翻译的标准,严复提出“信”、“达”、“雅”的观点。

概括来说就是要求译⽂忠实原⽂,通顺流畅,符合语⾔规范,选词要精确、⽣动、传情⽽达到⽂雅。

好的译⽂,既忠实于原⽂的意思和风格,同时读起来⼜流畅。

与原意⼤相径庭的⽂字,不管多通顺,都称不上是成功的翻译。

请看下⾯⼀个句⼦的英译汉的不同译⽂: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译⽂:1. 读书能给⼈乐趣,⽂雅和能⼒。

2. 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摭拾⽂采,可以增长才⼲。

3. 读书可以怡情,⾜以傅采,⾜以长才。

译⽂1既忠于原⽂,读起来也顺⼝。

可算是很不错了!但当我们读译⽂2时,相⽐之下,译⽂1逊⾊了。

因为译⽂2能给⼈⼀种全新的、富有表现⼒的感受,如同夏天吃了冰淇淋,清凉甜美爽到⼼底!这样翻译不仅符合了“信”、“达”的标准,还具有“传神”的效果。

这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溶⼊了⾃⼰的真情实感,是⽤⼼⾎来装修了。

当我们读了译⽂3时,⼜会情不⾃禁地拍案叫绝,⽐起译⽂2⼜“更上⼀层楼”!因为这才是真正地体现了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

英语原⽂是英国著名散⽂家培根的名⾔,全⽂显古朴风格。

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周红专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7)001
【摘要】概而言之,翻译策略可划归为并化和归化两大范畴,它们构成一个连续体.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众多因素的存在揭示了翻译的间性.翻译不是单主体性、单间性的活动,译者对某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实质是翻译的主体间性、文本间性、文化间性等间性交流对话的结果.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周红专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主体间性意识看译者对句子结构的翻译策略选择——以董文山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为例 [J], 宋文静;
2.翻译: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鲁迅译介革命文学作品的选材与翻译策略 [J], 谷峰
3.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主体性的选择与适应——以鲁迅早期科学译著的选材与翻译策略为例 [J], 谷峰
4.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r——以《"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
礼仪》一书翻译为例 [J], 温晓兰;黄雁鸿
5.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以《“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礼仪》一书翻译为例 [J], 温晓兰;黄雁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

浅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

浅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汉译英是翻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保证翻译准确、流畅。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进行浅析,以期对汉译英翻译工作有所启发。

对于汉译英段落翻译,理解原文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需要对原文进行全面认识和理解,包括整个段落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只有完全理解原文,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避免翻译失误。

对于汉译英段落翻译,要注意语言风格的选择。

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

如果原文是正式的,文雅的语言风格,翻译人员应选择相应的正式词汇和句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气质。

如果原文是口语化的,翻译人员也应尽量采用口语化的词汇和句式,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读者的口语习惯。

对于汉译英段落翻译,准确传达信息是关键。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并避免歧义或误解。

可以通过使用恰当的词汇和短语来表达原文的含义,避免直译或过度解释。

还要注意语法结构的正确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对于汉译英段落翻译,要注重上下文的衔接。

在翻译一个段落时,翻译人员需要考虑前后文的衔接关系,以确保译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短语来连接上下文,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选择合适的策略才能保证翻译准确、流畅。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全面理解原文的意义,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准确传达信息,并注重上下文的衔接。

只有掌握了这些策略,才能做出优秀的汉译英翻译工作。

从“间性”谈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分析

从“间性”谈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分析

从“间性”谈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分析作者:卢丙华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7期【摘要】基于快文化翻译作品而言,其可读性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翻译理念即为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影响因素。

林语堂快文化翻译作品强调“间性”,并将其视作主导思想,在加快异质文化交融的基础上,提升翻译作品的可读性。

文章选择“间性”视角评价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首先介绍“间性”基本内涵、跨文化翻译和“间性”的关系,接着介绍跨文化翻译作品体现出的可读性,最后重点分析“间性”视域下的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体现出的可读性,期待通过重新审视“间性”视域下的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体现出的可读性,对日后加强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间性” 林语堂跨文化翻译作品可读性近几年,各领域各项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人们主动改变其生活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并将更多业余时间放在丰富自身学识等方面,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需求也得到提升。

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越来越多外国读者与学者开始研究东方文学作品,然而受语言方面的限制,其理解范围始终无法得到拓展,甚至有部分研究者开始排斥中国文化。

在此背景下,林语堂着力于跨文化翻译作品,于“间性”视域下,追求跨文化翻译作品的可读性。

一、跨文化翻译和“间性”的关系在“二元对立”理念影响之下,人们被束缚于两级矛盾理念中,然而,事物除了具备两个对立面以外,还具备“中间地带”,该“中间地带”即被称作“间性”。

长久以来,翻译界在艺术论和科学论之间的争论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科学论会对人们思维带来一定束缚,使之无法面对别人,也不能和他人进行平等交流,所以难以进入到自由生存环境中。

艺术论则强调“想象至上”,直接忽视现实生活。

在全球组经济融合化的基础上,翻译研究也逐渐打破对立局面,并逐渐朝着“间性”翻译方向发展[2]。

“间性”视域下,译者所处位置是译入语和源语言、读者和作者以及译文和原文之间的中间地带,强调译入文化以及原文化之间实现无缝融合。

从林语堂的译品看“间性”思想在翻译中的应用

从林语堂的译品看“间性”思想在翻译中的应用

从林语堂的译品看“间性”思想在翻译中的应用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诸多相互矛盾的翻译理论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这些对立都是一元化翻译视点的结果反映,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失衡现象。

拟从“间性”的角度试图调和各对立理论的矛盾,并通过分析林语堂的翻译作品探究“间性”的重要性及“间性”思想是如何在翻译中起作用的,以期能为今后平衡这种翻译研究失衡现象提供一点参考。

标签: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林语堂;“间性”一、“间性”的内涵有关“间性”的由来,张裕禾和钱林森作过这样的解释:“间文化是英文intercultural和法文interculturel的对译。

Inter是在两者之间的意思,在中间的意思。

国家与国家之间,我们可以译成国际(international),如果文化与文化之间,译成文化际,在行为上会有很多困难。

文化一词既不能简约为文,译成文际,像国家一词简约为国,译成国际那样,那么,用间文化对译intercultural和interculturel则是可行的,但间字要读成去声。

贵刊第七期上,已把哈贝马斯的interculturalité一词译成间性。

[1]70”“间性”的提出意味着对笛卡尔“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的突破与解构。

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就生造了“intertextualité”这个单词,译为“互文性”。

“互文性”旨在强调文本与文本间的相互渗透,借鉴与影响,是符号系统的互换,“每一个文本都由马赛克般的引文拼接而成,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2]125”。

所以,任何一个文本都从形式到内容甚至思想借用其他文本,它处于几个文本之间,不能脱离其他文本而独立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互文性”体现了“间性”的特点。

二、“间性”思想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自苏珊·巴斯奈特(1980)提出文化转向之后,翻译就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了,它更多地涉及了两国的文化。

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在谚语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在谚语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在谚语翻译中的应用
Translation Strategy Sel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verb Translation
翻译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方式,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在谚语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谚语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谚语翻译中,有几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借译、拟译和注释等。

直译是指将谚语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这种策略适用于那些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的语言之间的翻译。

意译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将谚语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

借译是指直接将谚语的音译或字面翻译转换成目标语言中的相应词语或短语。

拟译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将谚语进行自由翻译和创新。

注释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谚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在实际的谚语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对于那些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谚语,直译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或难以理解,此时应该采用意译或注释的策略。

而对于那些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的谚语,直译或借译可能会更为合适。

总之,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谚语翻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翻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同时,翻译者还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谚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浅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

浅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

浅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策略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之间有很多差异,因此在翻译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完成准确、流畅的翻译。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汉译英段落翻译的策略。

一、语法结构的转换中文语言结构复杂,常采用长句和复杂句。

而英文语言结构简洁,使用短句和简单句为主。

在翻译中需将中文句子进行分段,并对长句进行拆分,保证翻译的句子简短、清晰易懂。

同时要准确把握被翻译句子的时态、语态等语法成分的变化,以确保翻译的句子与原文保持一致。

二、语言风格的转换中文语言表达直观丰富,使用上下文、比喻等手段来增强语言表现力。

而英文语言表达则更为简练、明确,常使用词汇和语言习惯来表达意思。

因此在翻译中需遵守英文语言的表达习惯,并根据上下文和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来确定翻译策略,以便让翻译的句子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文化差异的转换文化差异是中英文翻译中最大的难点之一。

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有些词语甚至没有对应的翻译。

在翻译中需根据英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来翻译。

同时,需注意当地的文化特点,并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文化习惯和背景,使翻译内容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更易被读者所接受。

四、细节的把控在翻译过程中,还需注意细节的把控,如大小写、标点、词语的选择和语法的准确性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会影响到翻译的质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慎重的考虑和甄别,以确保翻译的句子质量达到最佳。

总之,汉译英段落翻译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策略,结合翻译的具体内容和句子结构特点,采取精准、熟练的翻译技巧,始得翻译质量最佳。

翻译技巧和策略的总结

翻译技巧和策略的总结

句子流畅性
03
译文应通顺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无生硬、冗余的
表述。
文化质量的评估
文化对等性
评估译文是否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内涵,是否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了 恰当的文化对应表达。
文化背景解释
对于原文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表述,译文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 明。
文化意象的处理
在翻译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文化意象的转换,避免造成文化误解。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
注重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力求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交际翻译
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关注目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整体翻译与部分翻译
整体翻译
将原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翻译,注重整体意义的传递和表达。
部分翻译
将原文按照不同的部分进行翻译,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参考在线词典
利用在线词典查找单词、短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获取专业领域知识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论坛等获取专业领域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和术语,提高翻 译的专业性。
06
翻译质量的评估
语言质量的评估
语法正确性
01
评估译文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表达清晰,无歧义。
词汇准确性
02
确保译文选词恰当,与原文意义一致,无错译、乱译现象。
文化意象的处理
对于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或 表达,应谨慎处理,避免误译。
文化信息的传递
尽可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保持译文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02
常见的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词序和结构进行翻译 ,尽量保留原文的形式和意义。
意译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传达原 文的深层含义为主,重组句子结 构和词汇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翻译策略的选择看翻译的间性
作者:周红专, ZHOU Hong-zhuan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刊名: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2007,7(1)
被引用次数:1次
1.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04)
2.田传茂;程以芳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5(02)
3.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期刊论文]-哲学原理 2001(07)
4.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2004
5.Gutt Ernst 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2004
6.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2001
7.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2001
8.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2004
9.Carroll Lewis;赵元任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1988
10.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04
1.丘秀英互文性因素对文学翻译策略的影响——以Gone with the Wind的复译为例[期刊论文]-韶关学院学报201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dysfxb20070104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