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有哪些
专业的翻译策略

专业的翻译策略在翻译领域,专业的翻译策略可以帮助翻译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专业翻译策略,供参考。
1. 精确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是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员需要深入理解原文,包括上下文、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 语境理解:翻译时要注重语境的理解和表达。
某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翻译员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并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3. 语言风格转换: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调整语言风格,使翻译文本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惯用表达方式,使读者易于理解。
4. 文化适应: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传递。
翻译员需要对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以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误解。
5. 专业术语翻译:不同行业有其独特的专业术语,翻译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并在翻译时选择准确的专业术语,以确保专业性和准确性。
6. 语气和语调调整: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的语气和语调来调整译文。
在有需要时可以适当加入感叹词、代词等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
7. 语法结构转换: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序。
翻译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来调整句子结构,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
8. 语义转换: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语义转换,即将原文的某种表达方式转换为目标语言中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传意效果。
9. 反复校对和修改:翻译完成后,需要对译文进行反复校对和修改,确保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翻译员还可以借助翻译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10. 经验总结与积累: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翻译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专业翻译策略,希望对您在翻译工作中有所帮助。
在实践中,翻译员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各种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基本技能和翻译策略

翻译的基本技能和翻译策略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一定的翻译技能和翻译策略。
本文将对翻译的基本技能和翻译策略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翻译的基本技能1.语言能力翻译的首要基本技能是语言能力,包括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及语言风格,使得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源语言并准确地表达目标语言。
2.阅读能力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阅读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源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在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差异,以便进行更准确和适当的翻译。
3.研究和组织能力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研究和组织能力。
他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翻译任务,收集相关的背景信息和专业术语,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4.口语技能在某些情况下,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口语技能,能够在口语或翻译现场良好地表达和理解信息。
二、翻译的策略1.化繁为简进行翻译时,应该尽量将复杂的语言表达变成简单易懂的表达,避免语言的赘余和冗长,使翻译更加准确和清晰。
2.保留原意在进行翻译时,应该尽量保持源语言的原意和语言风格,但是又不能让目标语言的表达受到影响,避免过度翻译或省略翻译。
3.注重上下文进行翻译时,要注意上下文,尽量避免歧义和多义词,以便正确地传递信息。
4.注意文化差异进行翻译时,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
有些词语、短语和习惯用语只有在源语言中有特定的含义,而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没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语言进行适当的翻译。
5.注重审校在完成翻译后,应该进行细致的审校和修改。
这可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并避免翻译错误。
总之,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技能和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得翻译更加精准。
翻译的策略

翻译的策略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思路,以实现有效和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翻译策略的常见类型:1. 直译策略:直译是最基本的翻译策略,即逐字逐句地将原文译为目标语言。
这种策略可以保留原文的结构和语法,但可能不够自然和流畅。
2. 意译策略: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境进行翻译,并灵活地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种策略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但可能会改变原文的结构和词汇。
3. 文化译策略:文化译是指在翻译中注重传达原文背后的文化信息。
这种策略可以确保目标读者理解原文中的文化特点和隐含意义,但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文化调整。
4. 复述策略:复述是指将原文中的信息进行重述或重新组织。
这种策略可以使目标读者更容易理解复杂的句子或概念,但可能会改变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节奏。
5. 标准化策略:标准化是指将原文翻译成符合目标语言规范和习惯的表达方式。
这种策略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但可能会丧失原文的个性和风格。
6. 专业术语策略:在翻译专业文本时,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策略要求翻译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库,以确保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专业内容。
7. 灵活变通策略:灵活变通是指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地调整翻译策略。
这种策略要求翻译者具备适应性和创造性,以便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最佳的翻译决策。
总的来说,翻译策略应该综合考虑原文的内容、语言风格、语境、目标读者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传达效果。
最重要的是,翻译策略应该始终以传达原文的意思和信息为宗旨,而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翻译。
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在跨国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文化传播和商业活动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而要做好翻译工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首先,翻译方法是翻译的基础。
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加译法等。
直译法是指将源语言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语法。
意译法则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
加译法则是在直译和意译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需求,适当添加一些信息或调整语序,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翻译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对象和翻译目的来确定,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才能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其次,翻译策略是翻译的灵魂。
翻译策略包括对上下文的理解和把握、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等方面。
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背景来理解原文的含义,把握原文的重点和核心信息,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
同时,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技巧上,要注重语言的精准和生动,避免生搬硬套和机械翻译,力求做到译文通顺流畅、地道自然。
此外,还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接受者和读者,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使译文更贴近读者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总之,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只有在掌握了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灵活的翻译策略之后,才能做好翻译工作,使译文更准确、更生动、更地道。
希望大家在翻译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做出更大的贡献。
翻译策略漫谈

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说到英语翻译,其实基本上所有人在拿到英文内容的材料,会都有意识无意识的翻译英文内容,英文要完全理解掌握获取材料信息是需要语言传递和转化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来欣赏一下吧。
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最基础的理解,也就是说要理解句子中的词汇、短语。
然后体验表达,表达是理解的结果。
影响表达的因素有译者对英语原文理解的深度、译者自身汉语修养的程度、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掌握程度,译者尽量摆脱原文束缚。
最后为了避免错误,仔细校对、检查。
这步要求比照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检查句子是否准确、通顺。
1、特殊词汇短语需要切分翻译短语分译是指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分译成一个句子。
名词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有时都可以分译成句。
例如:These cheer little trams, date back to1873,chug and swai up the tower hill with bell ring and people hang from ever opening.这些令人欢快的小缆车建于1873年,嘎嚓嘎嚓摇摆爬上高耸的山峦。
车上铃儿叮当作响,每个窗口都是人。
介词短语分译)2、语言顺序特殊的调整句式顺序法词序调整法的英语inversion一词,不能译成“倒译”、“倒译法”或“颠倒词序”之类,否则容易和语法中的“倒装”概念相混淆。
inversion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其意思为: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Americans do not like to be called materialistic because they feel that this unfairly accuses them of loving only material things and of having no religious values.美国人不喜欢被称为物质主义者, 因为他们认为指控他们只重物质利益, 没有宗教价值观是不公正的。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一、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二、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
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
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
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
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四、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
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
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
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
句子翻译三步策略

例14. 然而,要想了解一个人的禀赋资质和实际能 力如何,考试是考不出名堂来的。
But they are of vain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gift, intelligence or practical abilities of a person. 例15. 凡事应该适度,适度是最安全的。 One should be moderate in all things, and moderation is always the safest way.
例9. 目前在中国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改革。
At present, a sweeping and profound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说明:在这个例子中,汉语是一个无主句。显然,一方面, 我们可以确定汉语的宾语为英语的主语,使用英语的被动 结构来翻译,避免了需要去找一个动作发出者来充当主语 的情况。 以上例子清楚的说明,选择汉语原文的宾语充当译文主语的 情况下,通常是需要用英语的被动结构来翻译的。但是, 并不是说所有确定汉语原文宾语为译文主语的情况都一定 要用被动结构来翻译。
句子的翻译
汉英句子翻译三步策略之一:定主语
1. 确定汉语原文的主语为英语译文的主语 1) 把汉语原文中的主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充当译 文的主语,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可靠的对应 方法,也是我们做汉英翻译“定主语”的时 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方法。 例1.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自冷战结束以后 最复杂、最深刻的变化。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experiencing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profound changes since the end of Cold Wa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策略是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中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
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
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研究专家将翻译策略分为
三类,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翻译策略是一个舶来词,我国译
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
1.直译与意译
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在我国直译、意译和音译古已有之。
直译与意译之争和关于音译的讨论贯穿于中外翻译史。
现在主张直译的人一般也不完全以逐词对译或照搬原文结构。
直译可允许改动词序、改
变词类在通顺达意的原则下照顾到原文的结构形式。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逐词翻译的直译,是“层次偏低的翻译”而只有“必要的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才能“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
“层次”是指作为翻译单位的语言等级体系中词、词组、句子之类的层次。
卡特福德认为,直
译是介于意译和逐字翻译之间的一种译法。
“它可能始于逐字翻译但为恪守译文的语法规则而有所变化(如补充额外的词语、变换任何一‘级’的结构等)并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行翻译。
”
直译的优点是: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在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比意译更
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但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达到忠实于原文内容的时候译者
自然采用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
(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
(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
(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
正的翻译”。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
(1)以目的语为导向;
(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
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目的和读者对象来制定不
同的翻译策略。
直译、意译是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正如张培基
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在原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例如:
(1) He ran his administration as a one-man show and 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 Arthur Krock reported that he was “the boss the dynamo the work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2) (译文)他在政府里惯唱独脚戏,喜欢发号施令。
…… 阿瑟·克罗报道说,罗斯福“是老板,是发电机,是钟表的发条。
”(王宗炎1983:9)
当原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直译又无法把原意传递出来时,意译是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
例如:
(2) 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p.85)
(译文)这一点,一般人不理解,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却是明白的。
如直译为“如果主街不理解,华尔街是理解的”,读者就会不知所云。
王先生把Main Street 意译为“一般人”,把Wall Street意译为“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把原意清楚地表达了出来,
使译文简短明白。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Newmark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在目的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语义翻
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
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由于语义翻译把原文的一词一句视为神圣,因此有时会产生前
后矛盾、语义含糊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语义翻译通常适用于文学、科技文献和其他视原文语
言与内容同等重要的语篇体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Newmark 本人也认为,语义翻译并非一种完美的翻译模式,而是
与交际翻译模式一样,在翻译实践措施中处于编译与逐行译之间的”中庸之道“。
“交际翻译”有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交际翻译(或交际途径)指的是视翻译为“发生在某个社会情境中的交际过
程”(Hatim & Mason 1990:3) 的任何一种翻译方法或途径。
虽然所有的翻译途径都在某种程度
上视翻译为交际,而这里所说的交际翻译却完完全全地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
沿此
途径的译者在处理原文的时候,旨在传递信息而不是复制一串串的语言单位,他所关心的是
如何保留原文的功能和使其对新的读者产生作用。
交际翻译和逐句逐行翻译的直译之间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把原文中的遣词造句的形式仅视为译者应考虑的部分因素。
第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Peter Newmark) 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参阅语义翻译),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
即是说,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
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
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有了特定的目的
读者群,因此他所生产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
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文体类型包括新闻报导、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很多非文学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并不是一种极端的翻译策略,它和语义翻译一样是翻译中的“中庸之道”,既不像编译那么自由,也没有逐行译那么拘谨。
3.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法(或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或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是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1995)创造的、用来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术语。
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
Venuti把异化翻译法归因于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cher的翻译论说“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
异化翻译法包括以下特点:
(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
(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
(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
(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
(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
(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
(4)插入解释性资料;
(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
(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翻译策略所包含的三个方面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当人们讨论直译/意译时,他们的焦点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当人们讨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时,他们心里想到的是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而人们讨论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时,他们的关注点是抵制外来文化还是引入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