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腐败记录

合集下载

古今中外反腐败案例

古今中外反腐败案例

古今中外反腐败案例
古今中外都存在着许多反腐败案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案例:
1. 中国古代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严重。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莽篡位及王莽王朝的腐败统治。

2. 中国明朝,郑贵妃案。

郑贵妃是明英宗宠爱的妃子,她和她的家族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大肆敛财,引起民怨。

3. 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

许多金融机构和银行,如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因为腐败的金融手段,导致全球金融系统瘫痪,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4. 英国著名的腐败案例之一是1970年代的“政治斗争漫画案”。

政府为打压政治对手,在报纸上刊登了众多作为腐败证据的漫画,导致被告人的名誉受损。

5. 印度的洛坎普案。

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腐败案之一,
涉及国内外200个账户,其中包括多名高级政府官员和商
界精英,涉案金额高达70亿美元。

这些案例只是众多反腐败案例中的一部分,反腐败是全球
共同面临的挑战,各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加强反腐败工作,以促进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08年10大反腐败典型案件

2008年10大反腐败典型案件

2008年10大反腐败典型案件200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反腐败战略实施年份。

在这一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腐败现象,特别是在反腐败案件上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打击手段。

本文将介绍2008年中国的十大反腐败典型案件。

第一起典型案件是北京市贪污受贿案。

此案涉及了多位北京市贪污受贿案的高级官员,包括一些国企高管和政府官员等。

这起案件揭示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并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政府将坚决打击腐败行为。

第二起案件是上海“佘山庙会”贪污案。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污案之一,嫌疑人涉及到大量的经济活动,通过收受贿赂和滥用职权等手段非法牟取私利。

此案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公信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第三起案件是广东肇庆市消防局腐败案。

这是一个具有典型地方保护背景的腐败案件,案中的主要人物是肇庆市消防局的副局长。

他通过滥用职权等手段,为企业提供违法经营的方便,并获取个人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此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对地方保护现象提出了强烈警示。

第四起案件是湖南省永州市纪委书记贪污案。

这起案件涉及到一个政府纪委的高级官员,他通过滥用职权和受贿等手段获取个人利益。

此案揭示了党员干部违反党纪国法的严重性,也警示了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为人之道。

第五起案件是天津市和平区原区委书记利用职务便利受贿案。

此案涉及到一位重要的地方政府官员,他通过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从中获取非法收益。

此案对个人品行和道德修养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

第六起案件是江苏省南京市宝华山机械公司原总经理行贿案。

此案揭示了企业腐败背后隐藏的黑幕,涉及到的行贿人员不仅仅是企业高管,还包括职务人员和其他官员。

此案促使中国政府采取更多行动来加强对企业腐败现象的打击。

第七起案件是山东济南市公安局纪委书记贪污案。

这是一个典型的违法领导干部案件,此案揭示了腐败现象在公安系统中的严重性,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失信

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失信

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失信国民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权之一,其存在时间长达22年,从1928年到1949年。

然而,在它的执政期间,国民政府也充斥着种种腐败和失信。

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诠释。

一、汉口学派腐败案汉口学派是国民政府时期的一起大规模腐败案件。

当时,有一批籍贯都是湖北汉口的同乡,在政府机构内层层晋升,逐渐形成了"汉口帮"。

"汉口帮"分别占领了国民政府的军务、工务、交通等部门,逐渐把整个政府机构操纵于掌中。

这些人借机大肆敛财,以权力为交换,通过收受回扣、受贿、取得利益、抽成等手段,非常规地占有国家和地方的大量资源。

后来,这场为时达两年的腐败案酿成了人民群众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汉口学派的案件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幕腐败史。

(此处仅作简要描述,如需详细了解,请查阅其它相关资料)二、南京政府之爱国会事件在国民政府执政期间,爱国会是一个代表着中国民族主义、拥有很大声望的组织。

但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暴力清剿共产党并主导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很多爱国会成员受到了打压。

国民政府不仅未保护爱国会成员的权益,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对爱国会成员进行有组织、有预谋的迫害。

国民政府指称,爱国会成员组织活动目的在于推翻政府,成立新政府。

在此背景下,爱国会成员被大规模地逮捕、审判,并以反革命罪名将他们枪决、关押,许多人遭受死亡、流亡、失业等的厄运。

这件事情一旦发生,不但让爱国会黯然失色,并且使纷争的中国局面更加扩大,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个不光彩的事件。

三、南洋戏院事件在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南洋戏院是南京城唯一一家老字号电影院,是百姓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有很高的社会放开度和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南京政府对此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上有关职能部门怠工、贪污的情况,南洋戏院成为了腐败猖飘的重灾区。

南京政府为了汲取更多利润而在此处增加了电影场次,但拖欠工资问题却迟迟不解决。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贪官,是西晋的石崇、北魏的元琛和清代的和珅。

石崇王恺比富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官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妻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

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

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

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

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

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

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贪官都有谁?[学者] 1.清朝第一贪和珅,富可敌国2.秦朝郎中令赵高3.西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4.唐朝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杨国忠5.北宋宋徽宗太师蔡京6.南宋权臣秦桧、贾似道7.明朝中期大贪官严嵩父子等等历史上九大“著名”贪官:犹以和珅所贪数额最大★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20年。

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

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

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

其家产没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

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权倾中外。

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

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属江苏)人。

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

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

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

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陈自强,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侂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

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光明正大”地授官。

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

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

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刘观,雄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

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

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

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

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

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

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故事

读《中国反贪史》三叹——《中国反贪史》序言2008-10-21 08:45读了《中国反贪史》,余有三叹焉。

一叹:贪官污吏何其多也。

贪污是腐败的核心,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以历史悠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无奈的是,我国贪污犯的资格之老,在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夏、商、西周,号称“三代”,建立在广大奴隶血泪、枯骨之上的家天下政权,就其国家机器的完备来说,一代强似一代。

但是,远在夏朝末年,贪贿风气已很严重。

据《荀子·大略》记载,当时成汤求雨的祷词中,提问六件失政之事,三项便是贪贿问题。

这是他鉴于夏朝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灭亡的教训,而有所儆惕的表现。

可是,到了商末,恶名昭著的帝辛——也就是殷纣王,大肆聚敛,奸佞费仲、恶来都是大贪污犯。

文王被囚于羑(音yǒu)里监狱时,周人正是通过费仲,向纣王贿赂珍宝、美女、良马,纣王大悦,释放了文王。

放虎归山的结果,最终导致殷商王朝的崩溃。

与其相类似的是,春秋时,吴国太宰嚭受贿亡国,其教训也是广为人知的。

被吴国打得“败鳞残甲满天飞”、岌岌乎殆哉的越国,“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并进而煽情说:“你若肯帮助,还有更美于此者。

”帮助什么?求和也。

太宰嚭贪污了八位美女,并指望笑纳“更上一层楼”的越国漂亮姐,便鼓其如簧之舌,说服吴王夫差许越求和,从而吞下了致命的苦果:养虎贻患,越兴吴灭。

古汉语中有“贪墨”一词。

墨,古义是不洁之称。

历代贪官当然都是些一屁股屎,心黑如墨之徒。

他们的贪婪峻刻、残民以逞,有时真出乎常人想象之外,简直成了笑话。

据《五代史补》记载,五代时赵在礼在宋州做官,贪暴至极。

百姓苦不堪言。

后调往他处,百姓互相祝贺,说:“拔掉眼中钉了!”不料消息传到赵在礼耳朵里,他向上司要求,仍调回宋州。

每岁户口,不论主客,都征钱一千,名曰“拔钉钱”,宋州父老哭笑不得。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贪官虽然心狠手辣,却满脸精神文明,俨然一尘不染,实际上,就像鹭鸶一样,“飞来疑似鹤,下处却寻鱼”。

中国古代三大巨贪

中国古代三大巨贪

中国古代三大巨贪宋朝“第一贪”当推权相秦桧,明朝“第一贪”当推要算权阉刘瑾,清朝“第一贪”则是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和大人了。

现在就来计算这三只“大老虎”各自贪了多少钱。

有个写清朝帝王小说的历史作家断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

”我相信,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对这种“信口开二月河”的论断都会一哂置之。

因为,如果你要指出哪个朝代最腐败,首先你需要有可靠的统计数字,比如各个朝代的贪官数量、占该朝官员总数的百分比;平均每名贪官贪污了多少钱,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之比如何。

而想要获得这些统计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如何敢断言哪朝“最腐败”。

不过,我这里倒有个讨巧的办法,可以大致评估出哪个王朝的腐败更严重一些:先从各个朝代分别找出一名能够代表该朝最高腐败水平的“大老虎”,看他们各自贪污了多少钱,然后统一折算成今天的货币单位,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哪只“大老虎”贪得最厉害了。

而培育出史上最贪“大老虎”的那一个王朝,整个官场的腐败程度恐怕也得名列前茅。

为方便比较,我们姑以宋、明、清三朝为例。

宋朝“第一贪”当推权相秦桧,明朝“第一贪”当推要算权阉刘瑾,清朝“第一贪”则是领班军机大臣和珅和大人了。

宋代由宰相执掌行政大权;明代废除了宰相制,朝中实权常为太监所掌握;清代的权力中枢则转移到作为皇帝机要秘书处的军机处。

宋明清的首贪分别为“大权相”“大权阉”与“皇帝宠臣”,也正好印证了清代史学家赵翼的一个论断:“贿随权集”。

哪里存在着不受限制的最大权力,那里就会发生最严重的权力腐败。

好了,现在就来计算这三只“大老虎”各自贪了多少钱。

秦桧的财产:176亿元人修《宋史》,称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但对秦相爷到底拥有多少财富,却语焉不详。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倒是在他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提供了一个数字:秦桧“贪墨无厌”,“其家富于左藏数倍”。

数字尽管含糊,但毕竟给了我们一个参照系。

左藏,即左藏库,宋朝的国库。

那么宋代左藏库的财富到底有多少呢?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左藏库财富并不等于宋政府的全部岁入,只是全部岁入的一部分。

中国史上著名的贪官污吏及其罪行与后果

中国史上著名的贪官污吏及其罪行与后果

中国史上著名的贪官污吏及其罪行与后果贪官污吏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其严重的腐朽现象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危害了民生。

在各个朝代的历史上,都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贪官污吏,他们的罪行深重,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史上一些著名的贪官污吏及其罪行与后果。

北宋时期杨亿北宋时期,杨亿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贪官污吏,他占据着重要的官位,刚正廉洁的官员无法与之匹敌。

杨亿利用自己地位的优势,垄断了许多经济资源,并收取高额贿赂。

他的贪腐行为不仅有损国家存亡,而且更直接地危害了民生。

后来,杨亿因贪污被严惩,他的妻子甚至也被处死,这给后来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南宋时期赵昀南宋时期,赵昀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贪官污吏,他在官场上贪赃枉法,任意妄为。

赵昀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野心,罔顾人命,许多无辜的百姓都因此遭受了重大的伤害。

后来,由于赵昀所犯下的罪行过重,南宋官方终于下令逮捕了他,将他处死,并严厉打击了其他的贪官污吏,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明朝时期魏忠贤明朝时期,魏忠贤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贪官污吏,他凭借身为皇帝的亲戚和身居高位的权力,利用各种手段收受贿赂,削弱朝廷的权威,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他还擅长诈骗,对于贪官污吏的想象力和执行能力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最终,魏忠贤被明朝大将军刘良佐削去宠爱,后被满清灭明入侵后将其族灭,并进行华北猫儿山之战。

清朝时期海瑞清朝时期,海瑞是一位伟大的官员,他以公正廉洁而著称,并因为疏导民生、利民等举动,而在当时的民间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他对于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而在整顿当地行政体系与贪腐问题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在明朝末年已经愈演愈烈的贪污现象得到了极大地压缩和整治。

他的治理观点和思路,对于当时的官场有着非常重大的启示。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其罪行影响深远,危害巨大,社会对于其犯罪行为的清晰认识也有助于拔除贪污现象的根源、更好的推进反腐斗争。

官场的整顿需要良好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干部来进行实践与推行,而这也离不开对于官员道德和职业责任的监察和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记录
中国历史上的几项腐败记录
王亚南先生曾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实为一部贪污史,深刻至极。

不论历史与现实有多大差别,在描述腐败现象时,惊人的雷同表现在:(1)权力与金钱共生;(2)特权与财富交辉。

从形式上看,历史上的腐败与现代腐败十分相似,即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共存,得其一便自然顺得其二。

但现实的制度结构毕竟与历史上的不完全等同。

现代腐败的制度根源在于必须用公共权力来催化和建立市场制度,而历史上的腐败则基于各国都在劫难逃的政治特权。

《亚洲华尔街日报》在2001年做过一个千年全球最富50人排行榜,中国有6人“光荣”上榜,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明朝太监刘瑾、清朝大贪官和、伍秉鉴和民国政府的财政部长宋子文。

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商人,却共享了一个“官”字,而且都不是小官。

6个人全部是中国最有权和接近最有权的人。

和的个人财产约合1900年的10亿美金,相当于国家全年财政岁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建自家的养老院——颐和园——一个国家腐败的记录原因。

一个所谓负责任的政府,是可回答质询的政府。

当各级人大代表有能力质询政府各项收入和审议支出款项,并对政府的回答不持严重异议时,中国的政治文明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换个角度,政府编制财政收支预案应有相当透明度,人大代表应有能力通过民主程序审议,这将意味着进一步为政府在政治上减负,不致责任过重和权力过大。

毫无疑问,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

客观地说,古代中国政府各级官吏们既为百姓提供了质次价高的公共服务,管理着公共事务,同时在捞钱方面也绝对长了一双有效率的黑手——尤其是学起来易如反掌。

在腐败问题上,第一要务是制度而不是个人品行,中国自古存留在公共管理制度中的痼疾之一就在于,上面从不知道,也不想弄清楚下面应付日常公务应该花多少钱,以及应该向衙门里的人支付多少钱才合理。

总之是事多钱少,政府拨的钱不够,于是辅之以纵容乱收钱的“政策”,或者听任权钱交易发挥作用,结果造成各地的“规矩”不一样,行政管理就乱了套。

不难理解,如果合理的要求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就必然靠不合理的方式来满足,你就很难看清合理的服务收费与搜刮民财之间的黄金分割线。

现代行政“问责制”是重心向下的,由纳税人审视“养多少人,花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级政府省心省力;而传统问责制是眼睛向上的。

古今的实践都证明了,下级官员糊弄百
姓和欺骗上级官员有多大的积极性和多么惊人的效率。

中国清末官员的收入构成
晚清(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腐败随着各种矛盾的加剧达到了新的强度。

首先,靠从农民那里收地租是赚钱不多的。

根据张仲礼先生的细致研究,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在19世纪后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属于向地主交租的土地……如果这些绅士平均收取的地租为每亩1两银子,绅士们收到的地租总额就是2.25亿两银子”,“如果这一总额被当时全国150万名绅士均分,每个绅士获得不足150两一年……出自土地的收入确实是非常微薄的。

”但即使如此,由于土地对官吏具有光宗耀祖和比阔斗富的特殊效用,因此,有钱人有地便成为明摆着的腐败证据。

例如,西方人士称,李鸿章拥有几十万英亩的土地,他们称李鸿章为全世界的首富,其值得炫耀的程度能达到“为李家吠叫的每条狗都是肥的”。

在19世纪后期,袁世凯的叔叔(一个祖籍河南的高官)在一封关于分割祖产的信件中透露,要分割的财产为5000余亩土地。

第二,在当时,官员固定收入的总额仅有629.5万两银子,而额外收入大约是固定收入的19倍。

估计做官的绅士们总收入达12100万两银子一年,这一大
“平均每个官员一年的总收入5000多两银子。

”宗银子由23000位现任官员分享。

可见腐败之惨烈于中华之状。

第三,基层官员的收入中合情合理的部分,与不合情理及敲诈部分的界限极为模糊。

中国民间离天高离皇帝远——往往无法无天,留在家乡那些饱读了儒家经典及有功名的绅士调解基层社会纠纷,有效地补充了政府功能的不足部分。

在解决了私人间的争端后,当事人通常会送上一些礼金。

调解民间纠纷获得的收入叫“规费”,办理地方公共事务的收入称“经理费”,“从绅士服务中获得的总收入,包括经理费和规费,估计为1.11亿两银子左右。

出自这些来源的绅士收入数量几乎和做官绅士收入的总额相当,其中有些人左右逢源,同时从这两种来源获得收入。

换句话说,在所有的绅士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绅士从这宗收入中分到了一杯羹。

提供这类服务的绅士平均每年能得到110两以上的银子”。

最后,我们眼睛朝上,看看七品知县以上的官吏收入几何?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政府是颇为关心廉政问题的,无论西方政府在“高薪养廉”问题上有多少聪明的举措,中国无疑是“高薪养廉”规模最大的实践者。

一方面,政府不养廉不行,另一方面,政府的高薪似未养出“廉”来。

在清朝,最贻笑四方的事情莫过于,在
政府的正式制度安排中,由政府开支的养廉银比正式俸禄要多得多。

比如江苏省一个知县每年的养廉银为1000两至1800两银子,而他的俸禄每年只有45两,还不足养廉银的5%。

一个知县的一套官服价值300两至400两银子,约相当于他三年的俸禄。

总不能叫七品以上朝廷命官都着粗布衣升堂吧。

江苏巡抚每年的养廉银为12000两银子,而他的薪俸只有150两,为养廉银的八十分之一。

历史证明,中国积淀了一种可悲的政治文化:做官当老爷合乎逻辑,升官发
财有必然性,腐败只不过是描述权钱关系超过了一定心理限度的概念。

当没有用现代民主理念改造吏治系统时,政府须对所有不合情理的行为承担无限责任,不堪重负时,政府只有选择砍几个人头以平民愤,起到事实上的政治卸载和精神麻痹作用。

总体上,体制内反腐败名堂十分复杂,骂不倒,恨不走,政府只能选择控制一个得体的腐败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