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英语单词

宗教学英语单词
宗教学英语单词

glossary ['ɡl?s?ri] n. 术语(特殊用语)表;词汇表;专业词典

[ 复数glossaries ]

inheritance [in'herit?ns] n. 遗产;继承;遗传

famine ['f?min] n. 饥荒;饥饿,奇缺

assign [?'sain] vt. 分配;指派;赋值;vi. 将财产过户(尤指过户给债权人)

conscious ['k?n??s] adj. 意识到的;故意的;神志清醒的

disregard [disri'ɡɑ:d] vt. 忽视;不理;漠视;不顾;n. 忽视;不尊重

participate [pɑ:'tisipeit] vi. 参与,参加;分享;vt. 分享;分担

[ 过去式participated 过去分词participated 现在分词pating ]

unwholesome [,?n'h?uls?m] adj. 不健康的;有害身体的;腐败的

alcohol ['?lk?h?l] n. 酒精,乙醇

whore [h?:] vi. 卖淫,娼妓;n. 娼妓,淫妇[ 过去式whored 过去分词whored 现在分词whoring ] greedily ['gri:dili] adv. 贪婪地;贪食地

hastily ['heistili] adv. 匆忙地;急速地;慌忙地

appetite ['?pitait] n. 食欲;嗜好

metaphorically [,met?'f?rik?li] adv. 隐喻地;用比喻

colloquial [k?'l?ukwi?l] adj. 白话的;通俗的;口语体的

parable ['p?r?bl] n. 寓言,比喻;[古]隐晦或谜般的格言

shepherd ['?ep?d] vt. 牧羊;带领;指导;看管;n. 牧羊人;牧师;指导者

prodigal ['pr?diɡ?l] adj. 挥霍的;十分慷慨的;n. 浪子;挥霍者

extravagant [ik'str?v?ɡ?nt] adj. 奢侈的;浪费的;过度的;放纵的

percentage [p?'sentid?] n. 百分率,百分数;百分比

anxiety [??'zai?ti] n. 焦虑;渴望;挂念;令人焦虑的事[ 复数anxieties ]

religious [ri'lid??s]adj. 宗教的;虔诚的;严谨的;修道的;n. 修道士;尼姑

Pharisee ['f?risi:] n. 古代犹太法利赛教派的教徒;伪善者

tax collector n. [税收] 收税员

despise [di'spaiz] vt. 轻视,鄙视

collaborate [k?'l?b?reit] vi. 合作;勾结,通敌

turn away from厌恶;对…感到厌烦

self-centeredness:以自我为中心

Lose self-centeredness:失去自我为中心

Transcend Self-Centeredness:超越自我

self-righteousness [,self'rait??snis] n. 自以为是;伪善

mercy ['m?:si] n. 仁慈,宽容;怜悯;幸运;善行

justifiably ['d??stifai?bli] adv. 无可非议地;言之有理地

obedience [?u'bi:di?ns] n. 顺从;服从;遵守

disregard [disri'ɡɑ:d] vt. 忽视;不理;漠视;不顾;n. 忽视;不尊重

perspective [p?'spektiv] n. 透视图;远景;观点;adj. 透视的

passionately ['p???nitli] adv. 热情地;强烈地;激昂地

earnest ['?:nist] adj. 认真的,热心的;重要的;n. 认真;定金;诚挚

plea [pli:] n. 恳求,请求;辩解,辩护;借口,托辞

repent [ri'pent] vi. 忏悔;后悔;vt. 后悔;对…感到后悔;adj. [植]匍匐生根的;[动]爬行的Pharisee ['f?risi:] n. 古代犹太法利赛教派的教徒;伪善者

target ['tɑ:ɡit] n. 目标;靶子;vt. 把……作为目标;规定……的指标;瞄准某物

repentance [ri'pent?ns] n. 悔改;后悔

steadfast ['stedf?st, -fɑ:st, -f?st] adj. 坚定的;不变的

prominent ['pr?min?nt] adj. 突出的,显著的;杰出的;卓越的

figures n. 图形,图表;价格,金额,数字;规定动作;人物(figure

emphasis ['emf?sis] n. 强调;重点;加强语气

rebellious [ri'belj?s] adj. 反抗的;造反的;难控制的

unexpected [,?nik'spektid] adj. 意外的,想不到的

[ 比较级more unexpected 最高级most unexpected ]

forgiveness [f?'ɡivnis] n. 宽恕;宽仁之心

smug [sm?ɡ] adj. 自鸣得意的;自以为是的;整洁的;n. 书呆子;自命不凡的家伙

[ 比较级smugger 最高级smuggest ]

self-regard ['selfri'ɡɑ:d] n. 自爱;自尊感;关注自身利益

contrast [k?n'trɑ:st, -'tr?st, 'k?ntrɑ:st, -tr?st] vi. 对比;形成对照;vt. 使对比;使与…;照;n. 对比;差别;对照物

graciousness [,ɡrei?i:'?siti] n. 亲切,和蔼;好心

Shakespeare [?eikspir] n.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

allude [?'lju:d] vi. 暗指,转弯抹角地说到;略为提及,顺便提到

[ 过去式alluded 过去分词alluded 现在分词alluding ]

Jessica ['d?esik?] n. 杰西卡(女子名)

merchant ['m?:t??nt] n. 商人,批发商;店主;adj. 商业的,商人的

heiress ['ε?ris] n. 女继承人[ 复数heiresses ]

Portia ['p?:?i?] n. 波西亚(女子名)

foolishly ['fu:li?li] adv. 愚笨地;无聊地;可笑地

dual ['dju:?l] adj. 双的;双重的;n. 双数;双数词[ 过去式dualled 过去分词dualled 现在分词dualling ]

The Prodigal God 信服神

highlight ['hailait] vt. 强调;突出;使显著;加亮;n. 最精彩的部分;最重要的事情;加亮区extraordinary [ik'str?:d?n?ri, ,ekstr?'?:di-] adj. 非凡的;特别的;离奇的;临时的;特派的

graciousness [,ɡrei?i:'?siti] n. 亲切,和蔼;好心

forgiveness [f?'ɡivnis] n. 宽恕;宽仁之心

prodigious [pr?u'did??s] adj. 惊人的,异常的,奇妙的;巨大的

[ 比较级more prodigious 最高级most prodigious ]

unusual [,?n'ju:?u?l] adj. 不寻常的;与众不同的;不平常的

calf [kɑ:f, k?f] n. [解剖] 腓肠,小腿;小牛;小牛皮[ 复数calves ]

Kid Rock摇滚小子; 基德·洛克;. 洛克; 摇滚小孩

rap [r?p] vt. 抢走;轻敲;敲击致使;使着迷;vi. 敲击;交谈;n. 轻敲[ 过去式rapped 过去分词rapped 现在分词rapping ]

despair [di'spε?] n. 绝望;令人绝望的人或事;vi. 绝望,丧失信心

runaway ['r?n?,wei] adj. 逃亡的;逃走的;n. 逃跑;逃走的人

ethical ['eθik?l] adj. 伦理的;道德的;凭处方出售的;n. 处方药

virtue ['v?:tju:] n. 美德;优点;贞操;功效

hardship ['hɑ:d?ip] n. 困苦;苦难;艰难险阻

typical ['tipik?l] adj. 典型的;特有的;象征性的[ 比较级more typical 最高级most typical ] scene [si:n] n. 场面;情景;景象;事件

illustrate ['il?streit] vt. 阐明,举例说明;图解;vi. 举例

[ 过去式illustrated 过去分词illustrated 现在分词illustrating ]

depict [di'pikt] vt. 描述;描画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时间:2018-07-24 12:32:26 | 作者:风箱里的猫i 我曾想过,若是中国历史上将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没有那些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没有他们敲醒警铃。中国的屈辱史是不是将不止一百年? 还记得辛亥革命前吗,清末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而鸦片,几乎可以称为那个时代摧残人肉体甚至是精神的利刃。国家彻底沦为西方掠夺者们的洋朝廷。 终于,有人挺身而出了,他清楚地看出了鸦片对国家的危害;他大胆请旨销毁鸦片;他做出了虎门硝烟这一伟大举动,这是那个时代第一次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摆脱现状而做出的举动。他失败了,也成功了。他失败了,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换来了西方列强的变本加厉,强制通商口增多,更多鸦片被运进国门。他也成功了,他成功地让部分人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成功地让部分人逐渐对国家现状有了认知;成功地使部分人在无形中有了站起来的念头。他叫林则徐,他成功开始敲醒中国人心中的警铃。 紧接着是辛亥革命的炮声响起,它终结了一段历史。鲁迅先生凛然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革命家也提笔写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懑,写下他们的救国之道。 紧接着是真正的战争,这其中也有一批伟大人物的诞生,赵登禹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遭到日军伏击,死时才39岁,临终前有一句遗言是;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 七七事变后,佟麟阁与赵登禹死守南苑,佟麟阁腿部被机枪射中,下属苦劝不退,负伤作战,从黎明破晓打到烈日当空,头部又受重伤,最终壮烈殉国,临终时45岁,他曾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他们的事迹,无一不如警铃般震撼着人心。 实在是有太多太多英雄烈士,对于他们,我只有最虔诚的敬意及感谢,现在的中国实力如此强盛,堪称大国,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鲜血铺垫成我们的强国之路呢。我知道,我们一路光明,是因为他们竭力抵挡黑暗。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教育史

更多教育学考研资料,尽在“教育学统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d4000295.html,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真题------------------------------------------------ 1996年中教史简释下列各词 1有教无类2三纲领、八条目3鸿都门学4四书五经5朱子读书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同文馆8、癸卯学制9、杨贤江10、陕北公学回答下列各题 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外教史简答题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7《巴甫雷什中学》 问答题 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1997年中教史名词解释 1、孔子的“求放心” 2、荀子的“化性起伪” 3、教学相长 4、九品中正制 5、苏湖教学法 6、洪仁玕 7、京师大学堂 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问答题 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 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外教史简答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问答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1998年中教史名词解释 1、六艺 2、稷下学宫 3、《学记》 4、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5、《三字经》《千字文》 6、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 7、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8、京师大学堂 9、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10、抗大的教育方针 问答题 1、从对人性论的不同观点,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主张 2、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并分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明末清初启蒙教育思想有何共同特点?试举例加以阐明 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 5、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并予以评价 6、评述杨贤江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 外教史简答题1 亚里士多德 2耶稣会教育 3形势教学阶段4拿破仑教育改革5史密斯—休斯法 6《教学与发展》 问答题1 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 试比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3 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关系。(20分) 1999年中教史填空 1、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 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和 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 4、北宋六大著名书院分别是:、、、、、 5、中国近代最早颁布的两个学制分别是:、 6、京师同文馆始建于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于年。 7、科举制度废止于年。 解释下列名词有教无类/稷下学宫 /太学 /文以载道 /苏湖教法 /生活教育 分析题1、简述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2、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并加以评析外教史名词解释1七艺 2公学 3法国的帝国大学4快乐之家 5统觉 简答题1绅士教育论 2儿童中心主义3教育万能论 4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论述题1裴斯泰洛奇教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25分) 2 20世纪前半期欧美国家教育改革述评。(20分) 2003年中外史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科举制度3.生活教育(陶行知)4.《大教学论》5“毛雷尔法案”6.要素主义 简答1.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2.朱子读书法 3.《学记》中启发教学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论述1.战后的美国教育改革进程及其经验与教训 2.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3.欧洲新教育运动发展历程 2004年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1.长善救失 2.快乐之家 3.三舍法 4.消极教育 5.万木草堂 6.教育即生长 简答: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里?含义?2.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什么是西欧的"双轨制"教育?特点和影响? 论述: 1.试从科举制的演变分析中国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你如何看待清末的废科举? 2.试述评19c末20c初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基础,基本内容,和对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宗教学通论作业

读梁启超《佛教教理纲要》《佛教心理学》梁启超谈修养姓名:杜建林专业:哲学系伦理学学号:10420111152200 从认识论出发的因缘观 宇宙何以能成立?人生何以能存在?佛的答案极简单——只有一个字(词)——“因缘”。因缘这个字(词)怎么解呢?佛典中的解释,不下几百万言,今不必繁征博引。试用现代通行的话解之,大约“关系”这个字和原意相去不远。佛自己解释“因缘”最爱用的几句话是:“有此则有彼,此生则彼生;无此则无彼,此灭则彼灭。”(这几句话《四阿含》里头不下百数十见,今不必注出处)这几句话又怎么解呢?他是表示宇宙一切现象都没有绝对的存在,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依存关系有两种:一同时的,二异时的。异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此为因而彼为界。同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为主而彼为从。但是,从某一观点看,固可以说此因彼果、此主彼从;换一个观点看,则果又为他现象之因,因又为他现象之果。主从关系亦然。所以不惟没有绝对的存在,而且没有绝对的因果主从,一切都是相对的。由此言之,所谓宇宙者,从时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异时因果关系;从空间的来看,有无数之同时主从关系。像一张大网(注释:原误作“纲”,今改正。),重重牵引,继续不断,互相依赖而存在。佛教所谓“因缘所生法”,就是如此。 再详细点讲,佛所谓“同时依存关系”者,最主要之点是:“主观的能认识之识体”,与客观的所认识之对象相交涉相对徒而成世界。佛经里屡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两句便是因缘论的根据。今引《杂阿含经》卷十二的一段如下: “佛说:譬如有两根束芦(束芦系印度一种植物,中国像没有。)互相依倚才能植立。朋友们,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正复如此。朋友们,两根束芦,拿去这根,那根便竖不起来;拿去地根,这根也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关于中国屈辱的历史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 ——帝国主义者大肆贩卖和虐杀华工,使旧中国无数生灵惨遭涂炭。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华工多达1200万人。这些被绑架、被欺骗去的华工囚禁在“猪仔馆”,被烙上贩卖目的地的字号。1852—1858年间,仅汕头一地“猪仔馆”中的4万华工,就有8000多人被折磨致死。列强在中国各地开办的工程和矿山中,肆意虐杀华工的记录骇人听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仅东北地区就有不下200万劳工被折磨致死。华工被迫害致死后,被扔进山沟或乱石坑。现已发现的这种“万人坑”就有80多处,埋有劳工尸骨70多万具。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

管理学公共基础知识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的管理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人类行为学派。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他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3.权限接受论:(1)权力来源原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者。(2)权力大小的确定:权力发出后被接受的程度,即不是上级授予,而来自下级接受的程度。 4.组织平衡论:(1)组织对内平衡:组织对个人的诱因要大于或等于个人对组织所作的贡献。(2)组织对外平衡:组织内部效率产生外部效能,它与外部环境间的平衡。 5.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强调应用系统的观点,全面考察与分析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他们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其中,这些要素可称为子系统。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的。组织这个系统中的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组织的运行过程,就要研究这些子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6.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伯特?西蒙。主要观点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二者的解决方法一般不同;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有限理性”而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一般基于“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一机系统”。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 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 负责。 (√)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 用。 )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 (√)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 (√)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 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 23. 《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 (√)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 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P165 32. 《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 (√)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

16秋学期《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尔雅)》在线作业

16秋学期《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哲学就是宗教学”这句话是谁说的? A. 马克思 B. 奥古斯丁 C. 阿奎那 D. 康德 正确答案:B 2. 受马克思的影响,海涅写出了哪首著名的诗作? A. 《乘着歌声的翅膀》 B. 《西里西亚织工》 C.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D. 《我心实忧伤》 正确答案:C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克思会为了燕妮放弃他的社会主义事业 B. 马克思的工作给他的一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 马克思的思想具有一个系统的体系 D. 燕妮是为了社会地位才和马克思在一起 正确答案:C 4. 毕达哥拉斯认为什么是万物的本源? A. 原子 B. 数 C. 水 D. 空气 正确答案:B 5. 关于古希腊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说法错误的是? A. 这个时期的文艺和民主政治都很繁荣 B. 古希腊三智者出现在这个时期 C. 它指的是伯里克里时代 D. 古希腊哲学发源于此时期 正确答案:D 6. 以下对欲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欲望的种类是有限的。 B. 有欲望就有幸福 C. 欲望都是积极的 D. 欲望给人带来痛苦 正确答案:D 7. 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的是? A. 阿那克西曼德

B. 泰勒斯 C. 赫拉克利特 D. 阿那克西美尼 正确答案:D 8. 下列对柏林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柏林大学产生了很多德国哲学家 B. 黑格尔曾在柏林大学任教 C. 马克思曾在柏林大学聆听过黑格尔的教诲 D. 柏林大学具有浓厚的哲学氛围 正确答案:C 9. 下列对艺术及艺术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艺术在反映着一种善。 B. 艺术家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 艺术家的生存是痛苦的。 D. 艺术超越了道德。 正确答案:D 10. 关于柏拉图式的爱情说法正确的是? A. 柏拉图式的伴侣是一种灵魂的伴侣 B. 它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C. 它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D 11. 马克思曾写的两本同名爱情诗集是? A. 《献给天使们》 B. 《爱经》 C. 《海滨之夜》 D. 《爱之书》 正确答案:D 12. 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之作是?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 《经济学哲学手稿》 D. 《共产党宣言》 正确答案:A 13. 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是? A. 海德格尔 B. 黑格尔 C. 尼采 D. 康德 正确答案:D 14. 如何定义人的公正无私? A. 看他会不会说好话 B. 看他能不能讨得所有人的喜欢 C. 看他的才华和学识

宗教社会学期末考试题

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学科,一方面,它以宗教这样一种在人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社会实在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它与宗教哲学、宗教人类学等学科又相当不同,它是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来对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开展经验研究的。具有实证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一般都认定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这种取向是目前宗教社会学中的主流。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1.宗教社会学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的对象 3.重视经验依据 4.比较分析是宗教社会学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经验性实证性对宗教的社会性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宗教信仰者及其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宗教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关系 5.涂尔干的宗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其社会学巨著《经济与社会》的一部分)堪称宗教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6.20世纪5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学科的中心已不再是欧洲而是转移到了美国 7.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学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学科而被取缔或视作二等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同遭遇 8.涂尔干所说的宗教的社会性实际包含两层含义:社会生活是宗教观念的终极源头宗教信仰对象的实在基础就是社会本身 9.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静力学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被称为社会动力学 10.偶遇抽样:又称任意抽样或方便抽样,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抽样方法而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研究者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1.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12.实地研究:在一种自然情景下,通过深入到宗教生活的实境中,直接观察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它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宗教现象。 13.参与观察的特点 14.文献研究:宗教社会学中的文献研究是借助于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究和分析各种宗教行为、宗教组织中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宗教现象的研究方式 15.宗教:宗教是对以对超自然的力量或神灵的信仰或对超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基础的人类制度,是人类赖以面对和处理各种终极性的问题,建构神圣的秩序和意义系统的组织与行为系统。 16.宗教的构成要素: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验宗教群体与组织P79 17.意义:指的是依据某种更为宏达的参照系对一些境遇与事件所做的解释(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一些社会事件的议论,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与遭遇的解释,往往都包含着对意义问题的态度与见解。 18.神义论:就是根据社会中既定的法则,为那些必然会存在的、威胁到意义系统的无秩序现象提供意义的宗教性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提供关于苦难与死亡的神义论 19.看似有理结构:指的是在一个由共享一种意义系统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网络之内的特有的社会过程或互动,而所谓社会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的重新建造并维持特定世界的那些过程。

初三作文:百年屈辱史的感言作文700字

百年屈辱史的感言 我曾想过,若是中国历史上将近一百年的屈辱史中,没有那些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没有他们敲醒警铃。中国的屈辱史是不是将不止一百年? 还记得辛亥革命前吗,清末时,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而鸦片,几乎可以称为那个时代摧残人肉体甚至是精神的利刃。国家彻底沦为西方掠夺者们的洋朝廷。 终于,有人挺身而出了,他清楚地看出了鸦片对国家的危害;他大胆请旨销毁鸦片;他做出了虎门硝烟这一伟大举动,这是那个时代第一次人们真正意义上的为了摆脱现状而做出的举动。他失败了,也成功了。他失败了,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换来了西方列强的变本加厉,强制通商口增多,更多鸦片被运进国门。他也成功了,他成功地让部分人看到了鸦片的危害,成功地让部分人逐渐对国家现状有了认知;成功地使部分人在无形中有了站起来的念头。他叫林则徐,他成功开始敲醒中国人心中的警铃。 紧接着是辛亥革命的炮声响起,它终结了一段历史。鲁迅先生凛然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数革命家也提笔写下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懑,写下他们的救国之道。 紧接着是真正的战争,这其中也有一批伟大人物的诞生,赵登禹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遭到日军伏击,死时才39岁,临终前有一句遗言是;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 七七事变后,佟麟阁与赵登禹死守南苑,佟麟阁腿部被机枪射中,

下属苦劝不退,负伤作战,从黎明破晓打到烈日当空,头部又受重伤,最终壮烈殉国,临终时45岁,他曾对人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他们的事迹,无一不如警铃般震撼着人心。 实在是有太多太多英雄烈士,对于他们,我只有最虔诚的敬意及感谢,现在的中国实力如此强盛,堪称大国,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的鲜血铺垫成我们的强国之路呢。我知道,我们一路光明,是因为他们竭力抵挡黑暗。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基础知识 室内设计的基础概念:室内设计是建立在四维空间基础上的艺术设计门类,包括空间环境,室内环境、陈设装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室内从单纯界面装饰走向建筑空间,再从建筑空间走向人类生存环境。室内装修是以空间的视觉审美为设计主旨且具有传统意识。岩壁绘画是人类栖身洞穴时代的室内装饰;彩绘陶罐成为最初建筑样式人字形护棚半穴居的装饰器物;石构造建筑以墙体为装饰载体,以柱式与拱券为基础要素;木构造建筑以框架作为装饰载体,以梁架变幻为内容的装饰体系,有天花藻井、隔扇、罩、架、格等装饰构件。室内设计涉及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物质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根据对象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并进行创造与组织,使之形成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既需具有使用价值,也需反应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因素。室内设计的作用:1、功能实用性室内空间的大小,形状、整体布局,家具,环保、健康的材料,合理,顺畅的交通流程以及良好的采光和舒适的物理环境,与工程的科学性密切相关。2、审美艺术性对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个性需求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安全感,个人喜好、审美情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室内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保证室内空间协调一致的美感。2、功能性设计原则:空间的使用功能如布局,界面装饰、陈设和环境气氛与功能统一。3、审美性设计原则:通过形,色、质、声、光等形式语言体现室内空间美感。4、技术性设计原则:一是比例尺度关系;二是材料应用和施工配合的关系。 5、经济性设计原则: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所需目的。室内设计的风格1、传统风格:风格有明清,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伊斯兰,和式。2、现代风格: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表现出简洁的几何形态。3、后现代风格:用装饰手法丰富视觉效果追求人情味,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新结构新材料。4、自然风格:自然材质风格雅致简洁。5、折中风格:将各种风格进行时空融合追求形式美讲究比例。培养目标:以培养装饰设计行业中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员可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AutoCAD施工图、Excel预算报价书、PhotoShop家居平面彩平图等制图技术;以及装饰材料知识、施工工艺流程、现场量房、模拟与客户交流沟通等实践课程。毕业后,学员能成为施工图设计、预算报价等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人才。 授课内容:一、室内设计理论:1.室内设计原理;2.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3.室内空间组织与设计;4.室内设计流程;二、AutoCAD:1.AutoCAD软件操作;2.AutoCAD 施工图;3.家装施工图;4.工装施工图;三、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1.Excel软件:Excel软件的入门与提高 2.室内装饰工程预算原理:室内装饰工程种造价含义、内容、分类及特点 3.家装预算案例实现:模拟实际家装工程的预决算流程四、PhotoShop:1. PhotoShop工具栏;2. PhotoShop图层、蒙版、路径、通道与滤镜;3. PhotoShop三维效果图处理、PhotoShop彩平图制作;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1.室内设计常用尺寸: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学习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尺寸、家具的基本尺寸 2.室内装饰材料:常用室内装饰材料的类别、规格、使用要求与最新装饰材料的介绍 3. 施工工艺流程: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木工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墙面装饰施工工艺流程、油漆涂料施工工

33所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33所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1、清华大学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哈佛大学训言: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3、南洋理工大学训言: 珍惜现在,别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4、达特茅斯学院训言: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珍惜时间,那么就看看对手那在不停地翻动书页的手吧。 5、南安普顿大学训言: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浪费时间最不费力。 6、哥伦比亚大学训言: 伟大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赢得的。 7、哈佛大学训言: 今天不走,明天即使跑也不一定跟得上。 8、加州理工学院训言: 不要抱怨不公平,一切只因努力还不够。 9、曼彻斯特大学训言: 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 10、首尔大学训言: 人生是一种实验,越多的实验,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11、阿姆斯特丹大学训言: 胆怯者当不了命运的捕手。 12、卡内基梅陇大学训言: 敢于超越自我,胆量与成功成正比。 13、法国圣西尔军校训言: 勇士的胜负,只在比对手更强势。 14、布朗大学训言: 果断地做出结论也需要勇气。 15、杜克大学训言: 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不可能敢为天下先。 16、哈佛大学训言: 没有谁比我们更好,我们永远名列前茅。 17、耶鲁大学训言: 在我的平凡世界里,我就是不平凡。 18、爱丁堡大学训言: 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 19、牛津大学训言: 哪一个登上成功顶峰的人心中没有傲视群雄的霸气?20、波恩大学训言: 为了太阳升起,我才来到这个世界。 21、哥本哈根大学训言: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2、法兰西巴黎大学训言: 磨难,永远是成长的基石。 23、莫斯科大学训言: 挫折如此冰冷,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4、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训言: 生命需要经过严格的淬炼,才能展现它耀眼的光华。 25、斯坦福大学训言: 真正的失败不是你没有做成事,而是你甘心于失败。 26、博洛尼亚大学训言: 因为有挫折,人生的美好才变得充实起来。 27、谢菲尔德大学训言: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8、宾夕法尼亚大学训言: 为了成功地生活,必须要具有为人认可的独立人格。 29、京都大学训言: 追随多数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独,继续自己想做的。 30、麦吉尔大学训言: 向每个人学习,但不要模仿任何人。 31、早稻田大学训言: 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32、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训言:

公共行政学作业答案

1、公共舆论将此现象的矛头指向“国民素质低下”是否合适? 显然不是发达国家国民素质比中国人高。而是在公共服务继续推广的前提下,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制约了国民消耗欲,通过细节化制度化公共管理倒逼国民自我约束,渗透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达到双赢。 2、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方式是否单一? 导致“公厕革命”“免费手纸”推行之路步履艰难的原因 第一,“公厕使用规定”“手纸限额”等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公厕革命”的定位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措施,但规定实施后却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来指导国民使用公厕。随意使用、恶意浪费甚至盗窃现象随之而来。 第二,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有待改进,缺乏创新性,细节化不足。公共管理灵活性不足,没有做好事前调研和反复论证,应从市民使用习惯入手,人性化管理,创新管理手段, 第三,国民素质,公共参与意识需加强,当下社会存在很多人对待公共服务,有占便宜的消耗欲与占有欲,没有养成”适量使用”,”文明使用”的习惯. 3.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公共管理方式方法如何转型? 第一,健全,细化公厕使用标准,确定手纸使用额度,使公厕革命制度化.在公共厕所醒目处可设立”公厕使用规则”,”文明如厕须知”等提示性标语,有章可循,用规定规范国民的行为. 第二,增强创新和智慧化管理意识,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国外一些政府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借鉴,例如为防止免费手纸被过度使用,放置在特别设计的盒子中,拉出30厘米就会断,美国的厕所手纸有特殊颜色,如果被大量拿走使用,容易被发现进而达到制约效果,应当创新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治理手纸浪费和被盗问题. 第三,做好宣传,倡导文明如厕理念,同时公民做好道德自律,政府部门可以事前做好宣传,提倡”勤俭节约”的行为准则,做好典型示范,对群众行为做好引导,国民也应该进行道德自律,营造文明,勤俭的社会氛围. 第三次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梁启超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D. 官僚制理论 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武汉大学 西 方 哲 学 史(上)试卷及答案

A卷 武汉大学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西方哲学史(上) (2003哲学基地班、宗教学) 一、辨析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1分,说明4分;共20)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是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学说的根本否定。 (正确。普罗泰戈拉的这种相对主义认为个人自身才是事物存在的唯一尺度,与爱利亚学派用抽象的神或存在等超感觉概念来否定现象世界的思路是针锋相对的。) 2、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密的机械论。 (错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导致了一种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然而这种机械论本身却并不严密,其绝对必然性自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性,而且原子的运动也要由外在的推动决定,这样就在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上留下了空档。) 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与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思想的抽象物。 (错误。亚里士多德把个别的具体事物当作第一实体的做法是与柏拉图把普遍抽象的种属概念即理念当作真实存在的做法截然对立的。) 4、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要害就在于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 (错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才是从思维直接过渡到存在,而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则以经验的证据为出发点,从有限的存在上升到无限的存在。只是这一论证隐含着的先验原则仍然只能付诸信仰而已。)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将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称为逻各斯,其希腊文原意为话语,也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 真理与意见 (柏拉图将知识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的知识,可见世界的知识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的知识则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意见不如真理那么明确,但并不是无知。)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对美德的一般定义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这个命题把真与善统一起来,使美德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而成为普遍的知识。) 唯名论 (中世纪经院哲学在回答共相问题时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两大阵营。唯名论坚持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的观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体或实在,共相只不过是人们用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称、概念或符号,作为普遍本质只能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 三表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在收集相关感性材料步骤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分别通过“本质或具有表”、“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以及“程度表”或“比较表”来列举有关例证,再以分析比较和排除对其进行归纳。)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题30分,共50分): 1、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并说明形式与质料的辩证关系。 (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各种本原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四种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在自然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质料与形式共同构成个别事实,因此它们都是实体,而形式由于代表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此比无定形的质料更称得上实体,所以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同时,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对于低一级事物是形式的东西,对于高一级的事物则是质料,整个宇宙由此形成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替上升,从“纯质料”即“非存在”到“纯形式”即作为“第一推动者”的“神”的统一序列。) 2、试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柏拉图哲学中 梳理出一条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 (毕达哥拉斯把“数”这种有定形的抽象原则看作是万物的本原,在认识论上开创了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此时数还没有完全脱离形体,还被理解为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或基本元素;赫拉克利特作为万物运动法则的“逻各斯”具有话语的意义,不但具有数或量上的规律性,更表达了一种质的必然性;不仅具有客观规律的含义,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巴门尼德从逻各斯的道路通向了作为世界本原的“存在”,他把存在理解为有定形的封闭的圆球,同时强调存在物只能存在于思想和语言中,处于流变中的事物因为无法在语言中固定而确切地表述,因此只能被归于非存在,这种本体论的观念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柏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育理论书籍书目

教育学理论书籍书目经典名著类: 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 《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08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卢梭著,李平沤译: 《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斯宾塞著,胡毅译: 《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年版.赫?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 《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伯兰特?罗素著,马元德译: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 罗素著,靳建国译: 《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 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赵祥磷等译: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 《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皮亚杰著,傅统先译: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必读教材类:陈桂生著: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叶澜著: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袁振国主编: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07月王道俊、王汉澜著: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 月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 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戴本博、张法琨主编: 《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陆有铨著: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王枬主编: 《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石中英著: 《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 郑金洲、瞿葆奎著: 《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瞿葆奎主编: 《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瞿葆奎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