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一、术后护理问题1. 术后感染•症状:发热、红肿、渗液、疼痛加重等•原因:手术创口感染、细菌感染等•护理措施:1.保持手术创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2.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范3.根据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2. 术后疼痛•症状:局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法正常使用手部等•原因:手术创伤、术后肿胀、神经受压等•护理措施:1.定期给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生2.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肿胀和疼痛3.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止痛药或按医嘱使用处方药3. 术后肿胀•症状:手部明显肿胀、活动度减少、局部压痛等•原因:手术创伤、局部组织损伤、淤血等•护理措施:1.提高患肢,促进淤血液体回流2.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肿胀3.定期进行肿胀程度评估,观察肿胀情况的变化4. 术后活动受限•症状:手部活动度减少、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使用手部等•原因:手术后固定、骨折愈合不良、肌肉萎缩等•护理措施:1.术后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功能锻炼2.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如按摩、牵引等3.使用辅助器具,如石膏夹板、支架等,保护和稳定受伤的手部二、术后护理措施1. 创口护理•清洁手术创口,并保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口愈合情况•根据医生指示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 疼痛管理•定期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疼痛指数•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肿胀和疼痛•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3. 肿胀管理•提高患肢,促进淤血液体回流•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肿胀•定期评估肿胀程度,观察变化4. 功能恢复训练•术后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和功能锻炼•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如按摩、牵引等•使用辅助器具,保护和稳定受伤的手部5. 定期复查和随访•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三、术后护理小贴士1.注意手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导致肌肉紧张和疼痛加重。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
1.止血和纠正骨折:对于明显出血的伤口,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纠正骨折之前,应考虑固定周围关节,防止进一步的骨再伤,可以使用腕
带或纱布固定。

2.疼痛控制:骨折常伴有明显的疼痛。

可以采用冷敷或按摩来缓解疼痛。

冷敷一般在骨折初期使用,有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按摩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并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

3.固定和矫正:一般采用石膏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
骨折端的对齐,促进骨折愈合。

石膏可固定整个前臂和手掌,并保持手掌
在屈腕位,拇指伸展。

固定后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手指麻木感,确保固定不
会影响到手指的灵活度和血液循环。

4.注意观察:桡骨远端骨折后需要细心观察是否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等
并发症。

出现手指或手部不适,肿胀明显或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5.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后,可以进行锻炼和康复治疗。

包括早期主
动和被动运动,以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和肌肉的健康。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
恢复手部的力量和灵活度。

6.饮食和营养:骨折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蛋白质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议患者摄取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等。

总之,护理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包括止血、纠正骨折、疼痛控制、固定
和矫正、注意观察、康复治疗和饮食营养等方面。

合理的护理可以促进骨
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早日康复。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5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2.7±0.6天,骨折愈合时间为32.5±5.5天,住院时间为6.5±1.5天;均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活动恢复满意。

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临床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确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

此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一般手法复位后在腕关节轻度尺偏位作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一般4~6周可拆除外固定[1]。

若手法复位失败或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后局部破坏严重者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

现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5.5±2.5岁。

1.2 方法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其位置者,下尺桡关节分离、疼痛且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时,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并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患肢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4周。

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2 护理2.1术前护理由于骨折的固定,手的活动受到限制,并且引起对生活的不便,并且患者易于焦虑和烦躁。

应该主动关心并考虑他们并帮助他们完成一些自理护理活动。

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防止便秘。

在骨折位置不能自由移动以保持有效固定。

注意保持远端屈曲段偏差[2]。

采用夹板和石膏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以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措施为标题,下面将详细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

一、骨折的初期处理1. 确认骨折部位: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明确桡骨远端骨折的具体位置和类型。

2. 创面处理:对于伴有皮肤破损的骨折,应进行创面清洁,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防感染的发生。

3. 临时固定:在骨折初期,可以通过采用夹板固定或绷带固定等方法,稳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1. 术后定位:手术治疗后,应确保骨折部位的正确定位,避免骨折再次移位,可通过X线检查进行确认。

2. 创面护理:术后创面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并避免污染和感染。

3.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以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三、康复期的护理1. 功能锻炼:康复期主要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恢复关节功能,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恢复、平衡训练等。

2. 使用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手指外固定器、功能支具等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

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骨折的愈合和康复非常重要,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密度的恢复。

四、日常生活护理1. 饮食营养: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骨密度的恢复。

2. 休息和睡眠: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以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

3. 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季节,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加重。

4. 安全防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引起骨折再次发生。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包括骨折的初期处理、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康复期的护理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创面处理、定期更换敷料、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饮食调理、使用辅助器具、保持休息和睡眠、注意保暖和安全防护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

临床医学论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4例, 其中男27例, 女37例, 年龄39~79岁, 平均年龄(58.3±2.4)岁;受伤原因为摔伤36例, 车祸28例。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58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 其中钢板内固定术41例, 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3例, 钢板内固定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术14例。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干预, 主要从术前评估、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术前准备、术后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康复锻炼与出院指导等方面给予护理。

1. 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根据患者健康知识复述程度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 分值越高代表掌握程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展开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若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分析( x-±s)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分) 对照组 32 26.4±3.2 61.4±3.2观察组 32 16.2±3.5a 84.5±4.6a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分析对照组5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切口感染2例, 拇伸肌肌腱炎2例, 钉道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拇伸肌肌腱炎及钉道感染等并发症,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术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术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外支架固定术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行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通过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行闭合复位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术患者实施专科护理。

结果通过专科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

结论合理的专科护理有利于提高该患者的疗效,恢复良好的功能。

标签: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护理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7%[1],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上对于关节外或关节内的无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或虽有移位但移位较轻,常可经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固定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大多可以得到满意的功能恢复。

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治疗时机、手术选择及围手术期护理不当,常出现桡骨短缩及骨折再移位,导致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了许多生活上的不便。

按照Jupiter等[2]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描述,入选标准为符合以下至少1项者:①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大于2 mm;②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25°;③桡骨短缩大于5 mm;④关节内粉碎骨折;⑤复位后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行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术的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7~80岁,平均47.5岁。

左侧15例,右侧19例。

新鲜闭合性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5例,陈旧性骨折2例,1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

Colles 骨折29例,Smith骨折2例,Barton骨折1例。

受伤后手术时间1 h~18 d,平均3.7 d。

拆除支架时间33 d~56 d,平均43.2 d。

2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2.1术前观察和护理2.1.1患者基础生命征及全身情况的评估患者入院时首先要测量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志及全身状况,是否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指桡骨远端骨折后,软组织严重受损导致骨折端不稳定。

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手术效果。

本文将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一、手术后的护理目标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后的护理目标是保证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

护理还包括预防并发症,控制疼痛,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和促进软组织康复。

二、术后立即的护理措施1. 术后立即完成手术穿刺引流,预防围手术期腱鞘炎及食指屈肌腱修复术后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2. 保持患肢的适当姿势,避免太过屈曲或伸直,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的恢复。

3. 对于术后患者可以进行被动活动训练,以保持手部的血液循环,在遵医嘱下逐步进行主动活动。

三、术后的疼痛管理1. 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不适的情况,可以通过冰敷、被动关节活动、镇痛药物等方式缓解疼痛。

2. 在处理术后疼痛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疼痛等级,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镇痛治疗,提高镇痛效果。

四、术后的炎症控制1. 术后患者会出现手部局部炎症反应,如红肿、发热等,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因此需要及时控制。

2. 可以通过局部应用冷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药物,帮助控制炎症反应。

五、围手术期的功能锻炼1. 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恢复手部功能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被动、主动活动训练,逐步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

2. 恢复期间,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按摩等手段,帮助恢复患者手部的功能。

1. 术后需对伤口进行定时清洁,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预防伤口感染。

2. 对于伤口愈合良好的患者,可逐步恢复清洁,用温水加少量碘伏进行局部外敷,保证伤口的卫生。

1.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骨折的愈合。

2. 术后需注意补充维生素C、D等,有助于骨折愈合,帮助软组织康复。

桡骨远端骨折后的护理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后的护理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后的护理措施?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骨折部位主要在于桡骨远端2cm~3cm处,且多数病人都伴随着桡腕关节、尺桡关节损伤。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病人来说,可根据病人的病情状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病人的功能恢复。

如这一骨折类型发生在关节外,且不属于稳定性骨折,则可予以手法整复治疗方法;但是经手法整复治疗失败之后仍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合理对其进行固定、复位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后也要予以良好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一、心理护理桡骨远端骨折之后病人通常不能正常应用相关功能,且对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效果产生担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会影响到疾病的康复。

对于这一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与病人进行交流,为病人积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并说明病人的疾病预后,必要情况下可为病人简单介绍主治医师,同时介绍痊愈例子,有助于安抚病人的不良情绪。

同时要为病人设计良好的病房环境,让病人能在良好环境下接受护理,如有必要也可为病人播放音乐;在病人围术期、术前都应该要根据相应的操作以及相关标准进行各项检查,根据病人检查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并将治疗方案告知病人。

二、饮食护理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方案之后,就要为手术做好肠道方面的准备,在饮食方面尽量选择营养均衡的药物,同时需要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食物,为病人提供清淡、高营养、高蛋白食物。

强调病人家属不能予以病人滋补性食物,在骨折愈合中期可为病人提供维生素与蛋白质,整个饮食护理期间也可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等食物,骨折愈合晚期可提供黑木耳、肝脏等食物,帮助患者术后能尽快恢复正常饮食。

三、手法整复护理在病人受伤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复位,如没有发生移位等情况,则不需要进行手法整复干预。

对于新鲜的骨折可进行血肿内阻滞麻醉后予以手法复位;针对骨折后24~48小时内的损伤,血肿内阻滞比较有效。

将所有的环形饰品都要取下,避免肢体及肢端肿胀期饰品对局部皮肤造成压迫,从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8T09:10:36.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6期作者:李岩
[导读]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5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分析
李岩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5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2.7±0.6天,骨折愈合时间为32.5±5.5天,住院时间为6.5±1.5天;均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活动恢复满意。

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临床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确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

此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易发生骨折。

一般手法复位后在腕关节轻度尺偏位作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一般4~6周可拆除外固定[1]。

若手法复位失败或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后局部破坏严重者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

现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5.5±2.5岁。

1.2 方法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其位置者,下尺桡关节分离、疼痛且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时,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并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患肢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4周。

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由于骨折的固定,手的活动受到限制,并且引起对生活的不便,并且患者易于焦虑和烦躁。

应该主动关心并考虑他们并帮助他们完成一些自理护理活动。

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防止便秘。

在骨折位置不能自由移动以保持有效固定。

注意保持远端屈曲段偏差[2]。

采用夹板和石膏固定。

特别是肿胀和肿胀消退后,应随时调整。

受累肢体的血液循环过紧,松动没有固定的效果,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

如果手腕有明显的肿胀和疼痛,手指会感觉麻木,皮肤颜色为紫色和蓝色,皮肤温度降低,外周循环不足。

固定后,可以练习屈曲和掌指关节活动。

对于老年患者,应尽早锻炼肩关节和肘关节,以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积极改善术前准备工作,重置困难或重置后无法保持姿势。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与固定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平卧时以软枕抬高于心脏水平10cm,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

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2.2.2密切观察伤口和患肢指端血液供应情况、皮肤颜色、运动、感觉、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2.3皮肤护理对石膏边缘及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皮肤护理及按摩。

用乙醇或乳液擦抹可能摩擦到的皮肤,勿用粉剂。

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手指/足趾、指/趾甲清洁,易于观察。

髋人字型石膏及石膏背心病人大小便后,应清洁臀部及会阴,并注意勿污染及弄湿石膏。

禁止病人将异物放入石膏内或搔抓石膏下皮肤。

一旦石膏内有异物应立即取出,若不能取出的应立即报告医生。

禁止病人将石膏内衬垫取出。

2.2.4营养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防止因活动减少而引起的便秘;包扎石膏背心的病人应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减少腹胀;平衡膳食可促进伤口愈合。

2.2.5拆石膏时的护理理解病人拆石膏时的心情。

石膏下的皮肤一般有一层黄褐色的痂皮或死皮、油脂等;其下的新生皮肤较敏感,但不要搔抓,可用一些润肤霜等保护皮肤;去除石膏后,活动时可能产生一些新的不适或疼痛;去除石膏后,病人可能产生一种变轻的感觉。

若病人害怕活动或疼痛时,可鼓励病人并给予必要的支持[3]。

2.3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并检查、督促病人。

复位固定早期指导病人练习手掌、指关节和肩肘关节的各方位活动。

复位固定10天~2周后换功能位石膏固定,可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的练习。

活动范围及强度以不引起不适为度。

3~4周后解除外固定,充分练习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尺、桡侧偏斜活动[4]。

3 结果
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2.7±0.6天,骨折愈合时间为32.5±5.5天,住院时间为6.5±1.5天;均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活动恢复满意。

4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局部典型移位在侧面观呈“餐叉”畸形,在正面观为“枪刺刀”畸形,X射线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整复固定前后均应注意患侧手指血运、感觉、活动有无异常。

告知患者首次石膏2周后,需更换功能位石膏2周。

因骨折后固定而限制了手的活动,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中老年妇女更易产生焦虑和烦躁心理。

应体谅病人的心情并给予安慰和鼓励,主动、耐心、细心,关心体贴病人,以帮助病人完成部分和全部自理活动。

积极进行手指及肩、肘关节活动的锻炼。

由于远侧骨折段常向
背侧和桡侧移位,因此,2周内不做腕背伸和桡偏活动,以防止复位的骨折端再移位,2周后进行腕关节活动,并逐渐做前臂旋转活动。

复查指征和时间当患者皮肤发绀或苍白、感觉异常、肿胀麻木,应及时来院就诊,如病人的石膏固定是维持在掌屈尺偏位,则自固定之日算起,2~3周来复诊,更换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再过2~3周拆除石膏。

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医院复查 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石膏固定,避免畸形愈合。

参考文献:
[1]俞莹娣.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221-221.
[2]白梅梅.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3):371-372.
[3]白美英.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的临床护理[J]. 养生保健指南,2017(39).
[4]卓海燕. 多功能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对策探讨[J]. 当代医学,2012,18(21):117-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